双杂交
-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水稻中与OsCRK5互作蛋白
织特异性。酵母双杂交系统于1989年首次开发,距今已有30年多的时间,但它依然是鉴定和验证蛋白质互作的最常见和最直接的方法[24]。该系统最大的优点是待测蛋白在实验过程中能够保持天然构象,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25]。这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两种待测蛋白分别与DNA结合域或转录激活域融合表达,当两个融合蛋白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转录激活因子能够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使酵母可以在缺陷型培养基上继续生长。通过酵母菌斑的生长状态可以判断两种待测蛋白是否存在相
生物技术通报 2023年9期2023-10-25
- 非生物胁迫诱导的棉花酵母双杂交文库构建及GhJAZ1互作蛋白筛选
尚不清楚。酵母双杂交技术是一种研究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23]。通过构建酵母双杂交cDNA 文库,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鉴定与目的蛋白(诱饵)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对于深入研究目的蛋白的作用机理、理解蛋白参与的信号传导途径和调控网络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目前,利用酵母双杂交cDNA 文库筛选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已经在小麦[24]、棉花[25]、苦瓜[26]等多种农作物得到了广泛应用。鉴于此,本研究以陆地棉标准系TM-1 为材料,构建棉花非生物胁迫诱导
核农学报 2023年11期2023-10-23
- 梨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息[1]。酵母双杂交技术是研究蛋白互作的有效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检测蛋白之间互作和筛选未知互作蛋白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3]。例如,前人构建了海岛棉纤维均一化酵母cDNA文库,筛选到了4个可以与GbTCP5互作的蛋白[4]。郭振华等构建了桃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出了26个与生长素响应因子PpARF4互作的蛋白[5]。程寅胜等利用砀山酥梨cDNA文库筛选获得了13个与梨糖转运相关蛋白PbTMT4潜在互作的蛋白[6]。这些研究促进了相关基因功能机制的解
中国南方果树 2023年3期2023-06-15
- 梨幼果FWL1膜系统酵母双杂交三框cDNA文库构建及互作蛋白的筛选
1 膜系统酵母双杂交三框cDNA 文库,对研究FWL1基因调节果实大小机理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与果实大小性状关联的基因,以不同方式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调控果实大小。目前,从番茄中分离的fw2.2 是目前已知调节果实大小最关键的基因。细胞分裂时期,在小果野生种表达量较高,在大果栽培品种中表达量较低,影响细胞数目,负调控果实大小,占整个果实大小变异的30%。fw2.2为细胞膜蛋白,不能直接行使其功能,通过酵母双杂交表明,与酪蛋白激酶II
新疆农业科学 2022年8期2022-12-21
- 致病疫霉诱导的马铃薯酵母双杂交文库构建及无毒蛋白PiAVR3b寄主靶标筛选
3-8]。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技术是一种直接于酵母细胞内检测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且灵敏度很高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真核生物转录因子(GAL4等)的DNA结合功能域(DNA binding domain, DNA-BD)和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 DNA-AD),将待研究的病原菌效应蛋白和寄主靶标蛋白分别与BD和AD结构域连接并共转化进入酵母菌中,若效应蛋白和寄主靶标蛋白存在互作,则转录因子的B
植物保护 2022年4期2022-08-08
- 羔羊睾丸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及鉴定
NA文库、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差示cDNA文库、限制性cDNA文库等.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cDNA文库的方法在逐渐改进,主要有Cap-trapper、Cap-jumping、Oligo-capping及SMART法等[12].其中,SMART法较其他方法便捷,其无需分离、纯化mRNA,且得到的cDNA为全长cDNA.基于此,本研究采用SMART技术合成ds cDNA,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将cDNA克隆至编码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4-14
- 冬瓜均一化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用[1]。酵母双杂交技术是研究蛋白质互作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技术,也是研究生物大分子互作和调控的重要方法。构建高质量cDNA文库是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前提,其中均一化cDNA文库可增加克隆低丰度mRNA的机会,克服基因转录水平的巨大差距给文库筛选和分析带来的障碍[2]。此外,构建冬瓜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为探究冬瓜基因功能奠定重要的材料基础。【前人研究进展】构建均一化cDNA文库对新基因发掘并研究其调节网络具有重要作用,而运用SMART技术结合DSN均一化处理
广东农业科学 2021年8期2021-10-05
- 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进展
东 泰安)酵母双杂交系统是研究活细胞内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强大且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不仅能够检测细胞内稳定的蛋白互作,而且可以检测微弱的或者瞬时的蛋白相互作用。实验方法具有成本低,易操作,设计简单等一系列优点,在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酵母双杂交技术在众多生物学相关领域应用广泛且前景广阔。本文对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蛋白质在生命活动的的许多过程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细胞间的信号转导,胞内物质的代谢
山东畜牧兽医 2021年6期2021-01-11
- 植物类钙调素CML37 的转录激活活性分析
]。在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来研究CML37 与IQM4 的相互作用时,观察到转化了pGBKT7- CML37 和pGADT7 质粒的酵母菌在四缺培养基(SD- Ade/His/Leu /Trp)上正常生长并激活了报告基因LacZ 的表达。同时,酵母单杂交实验也证实了拟南芥类钙调素CML37 具有转录激活活性。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拟南芥为Columbia 生态型;大肠杆菌为E.coli DH5α;酵母双杂交系统为Clontech公司的Matchmaker
科技视界 2020年26期2020-09-24
- 绵羊卵巢组织细胞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尚不清楚。酵母双杂交技术是一种研究蛋白互作的方法,其主要是在建立宿主细胞酵母cDNA文库的基础上,构建包含特定基因的诱饵质粒,使其与文库杂交后,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筛选宿主细胞蛋白,能够与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发生相互作用。该技术不但可以检测已知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可以筛选与已知蛋白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8]。酵母双杂交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蛋白与宿主细胞的互作机制、蛋白质组学、细胞信号转导等众多生物学领域的研究[9-10]。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发现,在人内皮细胞
畜牧与兽医 2020年8期2020-08-14
- 干旱胁迫下“Micro-Tom”番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和鉴定
理论意义。酵母双杂交系统是检测蛋白质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方法[7]。该技术首次由Fields等提出,可直接验证已知蛋白相互作用情况,也可筛选文库中与诱饵蛋白质存在相互作用的新蛋白,确定新蛋白质功能[8]。随酵母双杂交技术发展,该技术已应用于多种蔬菜作物。李颖波等在盐胁迫下构建大麦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9]。雷海英等构建玉米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10]。邹禹等构建高盐胁迫下水稻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11]。许向阳等构建Cf-19介导的抗番茄叶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7期2020-08-04
- 转录因子ZmMYB153 与TPL/TPRs 蛋白的互作研究
等人通过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证实了EAR 基序在MYB44 与TPRs蛋白互作中具有重要作用,EAR 基序突变能阻断AtMYB44 与TPRs 蛋白之间的互作[12-13]。目前,玉米中R2R3-MYB型转录因子的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室前期通过对玉米R2R3-MYB 基因家族进行分析,发现ZmMYB153 与MYB44 序列一致性最高,为63.54%(NCBI-blastp),且同样含有EAR 基序。但是,ZmMYB153 与TPL/T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7-29
- 去乙酰转移酶ZmHDA101 与TPL/TPRs 蛋白的互作研究
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 Y2H)技术,对ZmHDA101 与TPL/TPRs 之间的互作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阐明ZmHDA101 在玉米生长发育和抵抗生物/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奠定基础。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材料酵母双杂交载体PGADT7(AD)、PGBKT7(BD),酵母转化菌株AH109、玉米自交系B73和拟南芥野生型Col-0 等,均由河北农业大学真菌毒素与植物分子病理学实验室提供和保存。1.2 ZmH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06-09
- 野生大豆阳离子质子转运体CHX19.3 与14-3-3 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3,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CHX19.3 互作蛋白,发现其互作蛋白中有1 个14-3-3 蛋白。研究克隆了10 个野生大豆14-3-3 家族基因,并进一步验证GsCHX19.3与14-3-3 家族蛋白的相互作用,为深入了解其蛋白互作机制,揭示CHXs 调控耐盐碱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野生大豆G07256 由东北农业大学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室提供。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NMY51 菌株、大肠杆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0年1期2020-03-04
- 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稀有鮈鲫不同雌激素受体亚型的重组荧光酵母
实验室对传统的双杂交宿主酵母Y187的基因进行了改良,在其基因组上插入了可以被GAL4调控的报告基因荧光素酶(luciferase, Luc)的片段,已构建成Y187-Luc酵母。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在Y187-Luc中构建不同稀有鮈鲫ER亚型的重组荧光双杂交酵母,用于检测环境雌激素和环境水体的雌激素活性,同时也可以研究稀有鮈鲫不同ER亚型的LBD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 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1.1 实验仪器恒温振荡
生态毒理学报 2019年5期2020-01-08
- 盐胁迫下大麦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参考价值。酵母双杂交是利用酵母遗传学分析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已广泛用于蛋白质组学、细胞信号转导和功能基因组学等领域[8]。酵母双杂交不但可以检测已知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可以发现已知蛋白的互作蛋白,并且可以发现蛋白的新功能。近年来,研究者已在小麦、水稻、大麦、玉米等许多重要农作物中构建了不同组织、器官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9-11],为相关作物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本实验室前期获得了与盐胁迫相关的E3泛素连接酶基因,拟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
上海农业学报 2019年6期2020-01-02
-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卵菌效应因子互作蛋白概述
修国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卵菌效应因子互作蛋白概述盛慧,陈姗姗,艾聪聪,冯锐,张修国*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山东省蔬菜病虫生物学省级重点实验室, 山东 泰安 271018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其通过与DNA、RNA、蛋白质、脂类以及多糖等物质结合形成复合体以参与信号转导、防卫反应等复杂的生命活动,因此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可为揭示生命现象本质提供依据。酵母双杂交(Yeast two hybrid, Y2H)系统是筛选互作蛋白最常用的方法,它具快速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6-28
- 鲫脑组织细胞系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初步应用
方法主要有酵母双杂交技术、免疫共沉淀技术、pull down技术、串联亲和层析技术等[16]。酵母双杂交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方法,不仅可以检测已知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可以筛选与已知蛋白相互作用的未知蛋白,被广泛用于研究病原与宿主细胞的互作机制[17,18]。已有研究表明,CyHV-2 ORF25编码蛋白与GiCB细胞孵育后能够吸附于GiCB细胞表面[19],因此探寻CyHV-2 ORF25的相互作用蛋白,将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与宿主间
淡水渔业 2019年1期2019-01-22
- 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HBX相互作用蛋白*
们已经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HBX相互作用蛋白,如HBX与蛋白酶体α亚基、DNA结合蛋白UVDDB、电压依赖的离子通道HVDAC3等的相互作用均是通过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发现的[11-15]。但是由于早期技术手段的限制,并不能有效筛选HBX相互作用蛋白。为筛选鉴定新的HBX相互作用蛋白,我们以HBX为诱饵蛋白,将其与GAL4 DBD融合表达。同时,将新一代人肝脏均一化cDNA文库克隆至AD区表达载体pGADT7中,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得到多个潜在的HBX相互作
交通医学 2018年5期2018-12-04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线粒体延长因子G1相互作用
oTrap酵母双杂交试剂盒(批号:217438)购自 Stratagene公司;TaqDNA Polymerase High Fidelity(批号:11304-011)、pcDNA3.1/myc-His(-)A 载体(批号:V855-20)、Anti-myc(批号:46-0603)和 Lipofectamine 2000(批号:11668-019)均购自Invitrogen公司;限制性内切酶 Xba I(批号:1093 A)、Hin dIII(批号:10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8年4期2018-10-15
- 利用膜蛋白酵母双杂交系统构建人尿道上皮细胞cDNA文库
早提出来的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是用来检测细胞核内的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瑞士Dual systems Biotech AG公司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分离的泛素介导的膜蛋白酵母双杂交系统(DUAL membrane starter kit),该系统可以简便、快速、特异地用于检测膜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1-3]。生殖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等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体主要通过与宿主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蛋白相互作用而感染或侵入宿主细胞[4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8年5期2018-10-13
- 加工番茄PVYN:O HC-Pro、STV RdRp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自激活验证
尚不了解。酵母双杂交系统是植物病毒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主要应用于病毒蛋白与寄主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PVYHC-Pro和STVRdRp基因相关的加工番茄内源基因。由于酵母双杂交系统可能出现假阳性现象,所以需要进行诱饵载体自激活试验,本研究利用以Sos恢复系统(一种不依赖转录激活机制的酵母双杂交系统)为原理的胞质酵母双杂交系统,构建PVYHC-Pro和STVRdRp基因的诱饵载体,并在酵母中进行自激活检测及毒性分析,为从加工番茄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17期2018-10-13
- 新孢子虫NcGRA7基因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新的细胞。酵母双杂交技术主要是基于对酵母菌转录因子GAL4性质的研究设计而成,1989年由Fields等提出并初步建立[2]。该技术灵敏度非常高,目前在很多蛋白间关系鉴定试验中已经广泛应用[3]。Liu Q等[4]以TgGRA15为诱饵,将TgGRA15克隆到pGBKT7载体中并在Y2HGold酵母菌株中表达,筛选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首次揭示了与TgGRA15相互作用的新的宿主细胞蛋白。新孢子虫致密颗粒蛋白(dense granules protein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8年2期2018-08-20
- 拟南芥抗病相关基因T1N6_22互作蛋白的酵母双杂交鉴定
作用;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T1N6_22蛋白为诱饵筛选拟南芥的酵母cDNA文库,获得了T1N6_22蛋白的候选互作蛋白[19]。但是,T1N6_22蛋白的互作蛋白及其调控拟南芥抗病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拟南芥抗病相关基因T1N6_22的互作蛋白进行鉴定,旨在为进一步明确T1N6_22基因调控拟南芥抗病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材料酵母双杂交载体PGADT7(AD)和PGBKT7(BD)、酵母菌株AH109、拟
华北农学报 2018年2期2018-05-09
- 红麻酮脂酰辅酶A合成酶(KCS)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构建及自激活检测
0205)酵母双杂交技术于1989年由Fields等最先应用,是一种有效的真核活细胞内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平台,其试验过程中省去了蛋白质表达纯化及抗体制备的繁琐步骤,因其简便、快捷、高通量筛选,能够反映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蛋白质的活性特征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1]。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为锦葵科木槿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富含大量优质天然纤维素,是目前世界上麻纺工业重要的原料[2]。β-酮脂酰-CoA合成酶(K
中国麻业科学 2018年2期2018-04-27
- 猪hnRNPK蛋白与酪氨酸蛋白激酶c-Src的互作分析
基因,利用酵母双杂交和GST-Pull down技术从体内外研究它们的互作关系,为进一步揭示hnRNPK和c-Src在猪中的分子功能提供了研究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组织样品:淮南猪6月龄背最长肌组织,样品放入RNase Free的1.5 mL离心管中后迅速投于液氮中,而后转入-80 ℃保存备用。菌株:E.coliDH5α、E.coliBL21和酵母AH109菌株由本实验室保存。载体:酵母双杂交载体(pGBKT7 BD 和pGADT7 AD)、
畜牧兽医学报 2018年2期2018-03-13
- 白背飞虱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
)白背飞虱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薛 进1,2,李 静2,羊 健2,唐 彦1,3,梁 瑶1,陈剑平2,*,张恒木2,*(1.植物病虫害生物学与防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 病毒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8;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病毒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浙江 杭州310021; 3.湖南农业大学 东方科技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th)作为一种迁飞性害虫,不仅自身危害水
浙江农业学报 2017年12期2018-01-05
- 蓝氏贾第鞭毛虫α-4贾第素诱饵蛋白质粒构建
蛋白质粒 酵母双杂交蓝氏贾第鞭毛虫是一种原始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常引起贾第虫病[1]。贾第虫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患者通过饮用含有贾第虫包囊的水感染,贾第虫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的特点,在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国家和地区常呈爆发性流行。鞭毛、腹吸盘等与贾第虫感染过程密切相关,主要由细胞骨架构成。而贾第素是贾第虫特有的骨架蛋白[2,3],在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分成α、β、γ、δ四大类[4~6],其中最大的一族是α贾第素。目前,大部分贾第素的定位已经清楚,但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6期2017-12-05
-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蛋白酶PR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蛋白酶PR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鉴定姜莉莉1,2, 蒋培红1, 温海燕1, 樊兆斌1,2(1.菏泽学院药物科学与技术系 , 山东菏泽274015 ; 2.锦州医科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 辽宁锦州121001)为研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virus, REV)蛋白酶PR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将REV PR基因克隆入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构建诱饵载体pGBK-PR,经菌落PCR 、酶切鉴定及测序验证正确
中国兽医杂志 2017年5期2017-06-21
- 拟南芥开花抑制因子TFL1与GRFs蛋白的相互作用
7重组获得酵母双杂交试验载体 TFL1-BD、GRF4-AD和 GRF7-AD。将 TFL1-BD载体分别与GRF4-AD或GRF7-AD载体共同转化酵母感受态细胞,于双缺(-Leu/-Trp)培养基上30℃培养2—3 d直至长出酵母克隆,选取合适大小的酵母菌落转移到双缺(-Leu/-Trp)和四缺(-Leu/-Trp/-His/-Ade)缺陷培养基上,通过观察酵母菌落的生长情况判断TFL1与GRFs之间的互作关系。利用LR重组的方法将上述3个入门载体分别
中国农业科学 2017年10期2017-06-15
- 西瓜食酸菌TA基因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其自激活作用的检测
菌TA基因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其自激活作用的检测胡金凤1,黄成文2,刘君1(1.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2.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目的】构建西瓜食酸菌TA基因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为探究TA基因编码产物参与西瓜食酸菌致病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TA基因,并定向克隆到载体pGBKT7,获得可用于酵母双杂交的诱饵载体pGBKT7-TA,经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为正确后将pGBKT7-TA转化
新疆农业科学 2017年2期2017-04-13
- 用酵母双杂交筛选与HIV Tat相互作用的宿主因子*
030用酵母双杂交筛选与HIV Tat相互作用的宿主因子*路艳芳1,刘为勇1,乔龙2,汪峰1,侯红艳1,孙自镛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检验科2肿瘤生物医学中心,武汉430030目的通过酵母双杂交试验筛选与HIV Tat蛋白相互作用的宿主因子。方法对构建的pGBKT7-tat进行自激活和半乳糖苷试验。运用酵母双杂交实验以HIV Tat作为诱饵,与人均一化基因库进行初筛。对筛选出来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构建的pGBKT7-tat无自激活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4期2016-09-20
- PK—15细胞酵母双杂交三框cDNA文库构建及鉴定
-15细胞酵母双杂交三框cDNA文库,为深入研究猪伪狂犬病病毒(PRV)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提取PK-15细胞总RNA,采用SMART和LD-PCR合成全长的双链cDNA(ds cDNA),并对其进行均一化和Sfi I酶切处理。处理后的ds cDNA分别连接3种阅读框pGADT7-Sfi I载体,将连接产物转化至大肠杆菌BH5α构建三框cDNA初级文库,取三框cDNA初级文库进行混合扩增,通过滴度测定和PCR鉴定其库容量和基因重组率
南方农业学报 2016年5期2016-05-30
- 雷竹和拟南芥SOC1多聚体差异性分析
对象,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重点分析SOC1在形成多聚体模式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拟南芥SOC1能形成同源二聚体,并且可通过结构域是I和K区形成同源多聚体;而雷竹SOC1不能形成多聚体,但可以通过K结构域形成同源二聚体。因此,I结构域可能是引起拟南芥和雷竹SOC1多聚体状态不同的一个原因,这个结构域是否对开花定时起决定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转基因功能验证。图5表2参29关键词:植物学;MADS-box;SOC1;雷竹;拟南芥;酵母双杂交;多聚体状态;I和K结构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04-27
- 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
球虫子孢子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徐帅兵1,黄 兵1,3,赵其平1,董 辉1,朱顺海1,崔晓霞1,谢雨翔1,唐 敏1,2,杨志远1,2,韩红玉1(1.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 200241;2. 上海师范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 200234;3. 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扬州 225009)为了筛选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子入侵相关的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体系构建了柔嫩艾美耳球虫子孢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6年6期2016-03-03
- 猪脂肪组织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及质量鉴定
猪脂肪组织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及质量鉴定陈俊峰1,王 璟1,张家庆1,高 翔2,白献晓1,任巧玲1,高彬文1,马 强1,郭红霞1,邢宝松1*(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2.郑州市兽药饲料监察所,河南 郑州 450052)为了研究猪脂肪细胞分化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LR重组反应的方法,构建猪脂肪组织酵母双杂交文库。结果显示,酵母双杂交文库的库容量为5.28×106CFU。随机挑取的24个克隆均带有插入片段,重组率
河南农业科学 2016年10期2016-02-06
- 酵母双杂交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0021)酵母双杂交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崔红军, 魏玉清(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酵母双杂交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真实、高效、敏感、广泛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诸如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领域。主要对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酵母双杂交系统;蛋白质相互作用;应用蛋白质是细胞中的实际功能分子,具有负责细胞生物化学活性的功能,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深入,蛋白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3期2015-12-18
- LSPA1早期基因gp22细菌双杂交诱饵载体与筛选文库的建立
因gp22细菌双杂交诱饵载体与筛选文库的建立冯梦蝶1毛普加1洪愉2许泽仰1赵继华2杨洪文2宋武战2黄芬1井申荣1曾韦锟1,3(1.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昆明 650500;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核医学科,昆明 650032;3.昆明学院 医学院临床检验教研室,昆明 650214)构建细菌双杂交系统中的诱饵载体pKT25-gp22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基因文库以便后续的筛选实验。PCR扩增获得gp22基因,插入pKT25构成诱饵质粒pKT25-gp22。提取甲型
生物技术通报 2015年7期2015-10-27
- 大黄鱼Wap65-2基因成熟肽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因成熟肽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裘天休1,2李长红2陈炯2(1.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宁波315211;2.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宁波315211)用大黄鱼Wap65-2基因成熟肽区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并对诱饵质粒进行自激活活性及毒性检测。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肝组织cDNA中扩增Wap65-2基因成熟肽片段(LcWap65-2m),将其克隆至pGBKT7载体中,获得诱饵载体pGBKT7-LcWap
生物技术通报 2015年8期2015-10-25
- 杜氏盐藻环盒子1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法筛选*
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法筛选*许 尧1),张楠楠2),张彦婷1),李庆华1),杨 露1),朱相展1),薛乐勋1)#,关方霞1,2)#1)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郑州 450001 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通信作者:薛乐勋,男,1944年2月生,教授,研究方向:肿瘤标志物与基因工程,E-mail:xuelx@zzu.edu.cn;关方霞,女,1969年2月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医学前沿技术与应用,E-mail:guanfangxia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3期2015-04-18
- 酵母双杂交技术应用进展
00384酵母双杂交技术应用进展王 婷, 葛怀娜, 郭 宏∗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天津300384酵母双杂交技术是鉴定蛋白互作最有效和最广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能直接作用于活细胞,检测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具有成本低、易操作、可达到全基因组水平、能进行品种间的互作鉴定等诸多优点。较之传统的检测方法有明显优势,已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对酵母双杂交的技术原理以及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该技术在发现新蛋白质、探究蛋白质功能、建立基因组蛋白连锁图、研
生物技术进展 2015年5期2015-04-09
- 双峰驼天然重链抗体可变区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抗体可变区酵母双杂交文库的构建与鉴定胡湘云,高小龙,付向晶,刘丹丹,范文涛,王燕平,杜恩岐,王兴龙,党如意,杨增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杨凌 712100)构建双峰驼天然重链抗体可变区(VHH)酵母双杂交文库,并对文库质量进行鉴定。采集未经免疫的6月龄雌性双峰驼外周血、骨髓、脾和淋巴结,并从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抽提总RNA,反转录为cDNA,用2对引物经过2轮PCR扩增得到400 bp左右的双峰驼VHH片段。根据Clontech公司Mate &
畜牧兽医学报 2015年6期2015-03-23
- 杜氏盐藻过氧化物酶1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的构建*
rdx1)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pGBKT7-Prdx1,并分别转化酵母菌株Y187和AH109,检测其对酵母菌株有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为筛选DsPrdx1相互作用蛋白、研究其在鞭毛中的功能打下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杜氏盐藻藻株为UTEX-LB-1644,购自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大肠杆菌DH5α和杜氏盐藻cDNA酵母文库由作者所在的实验室保存,酵母菌株Y187和 AH109、载体 pGBKT7购自 Clontech公司,载体pGEM-T购自Prom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4期2014-10-08
- 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系统
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系统黄欣媛1范红波2 (1.湖北工程学院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孝感 432000;2.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孝感 432000)酵母双杂交系统是一种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过去20多年里,大量衍生系统的出现使得这套双杂交技术体系更加完善和高效,成为研究蛋白质-配体相互作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病理学等研究领域。对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酵母双杂交系统 蛋白质
生物技术通报 2014年1期2014-04-08
- IQ基序突变对AtIQM1的钙调素结合活性的影响
S,并通过酵母双杂交分析突变蛋白iqm1的CaM结合活性。结果显示,用重组质粒pGADT7-IQM1CDS、pGADT7-IQM1Del113-114、pGADT7-IQM1L113S或pGBKT7-CaM5分别转化酵母AH109,未出现自激活现象;用pGADT7-IQM1CDS和 pGBKT7-CaM5共转化酵母能在选择性培养基(SD/-Ade/-His/-Leu/-Trp/X-α-Gal)上形成蓝色菌落;而用pGADT7-IQM1Del113-114和
生物技术通报 2014年12期2014-03-22
- 真菌蛋白激发子PevD1互作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及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
互作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及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唐小丽 伍文宪 韩磊 杨秀芬(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PevD1是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的一种新蛋白激发子,能激发烟草和棉花的免疫防御反应,提高抗病性。旨在深入研究PevD1的作用机理,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PevD1为诱饵蛋白,筛选拟南芥中PevD1的互作蛋白,经复筛、回转验证得到3个候选互作蛋白基因R1,
生物技术通报 2014年10期2014-03-21
- 弓形虫酵母双杂交c DNA文库构建及与AMA1羧基端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新的线索。酵母双杂交系统是一种简便有效、准确快捷的研究蛋白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廖亚金等利用该方法筛选出17 个与CSFV E2 相互作用的蛋白[11]。本实验构建了弓形虫酵母双杂交文库,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共筛选得到13 个与AMA1c 相互作用的蛋白,为进一步对AMA1c 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1 材料和方法1.1 菌株及主要试剂 弓形虫RH 株为日本北海道带广畜产大学原虫病研究中心玄学南教授惠赠;大肠杆菌DH5α 由本研究室保存;Make Your Own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4年3期2014-03-08
- 与杜氏盐藻驱动蛋白Ⅱ动力亚基C端相互作用的新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
诱饵,采用酵母双杂交的方法从杜氏盐藻的cDNA酵母文库中筛选与之相互作用的新蛋白。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及试剂杜氏盐藻购自美国德州大学,杜氏盐藻cDNA酵母文库为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细胞生物学研究室构建,EcoRⅠ、BamHⅠ、Hind Ⅲ 等DNA限制性内切酶、pMD19-T载体、DNA连接试剂盒均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质粒提取试剂盒、凝胶回收试剂盒购自AXYGEN公司,酵母双杂交所用载体pGBKT7、菌株Y187和AH109均购自Clon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1期2013-11-20
- 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痘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酵母双杂交系统在痘病毒蛋白之间及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1 酵母双杂交系统1.1 酵母双杂交系统原理 1986年,巴斯德实验室[3]发现一种酵母细胞转录活化因子Gal4模块,Gal4结合一个特殊的DNA序列:上游激活区 (upstream activation domain,UAS),在半乳糖存在时会激活转录。Gal4模块分为两个不同功能区:N-末端区域可以结合UAS,为DNA结合区(Binding domain,BD);C-末端区域在半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3年9期2013-09-26
- 利用双杂交系统筛选并鉴定与GPR30相互作用的蛋白
·论 著·利用双杂交系统筛选并鉴定与GPR30相互作用的蛋白张 蕾1,常 宏2*,徐 东1(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中心,北京100053;2.河北医科大学基础课教学部生物化学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91)目的筛选并鉴定与GPR30相互作用的蛋白,为GPR30蛋白亚细胞定位和功能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构建诱饵表达载体Pgbk/GPR30,与人卵巢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cDNA)文库共转化酵母菌AH109,筛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4期2013-04-07
- 杜氏盐藻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自激活和毒性检测*
氨酸水解酶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自激活和毒性检测*柴丹丹1),李庆华1),阎赟梦1),毛丽红1),李 靓1),朱立强2),薛乐勋1)#1)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细胞生物学研究室郑州 450001 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郑州 450014#通讯作者,男,1944年2月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肿瘤标志物与基因工程,E-mail:xuelx@zzu.edu.cn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自激活;杜氏盐藻目的:构建杜氏盐藻S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1期2012-12-07
-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RANK蛋白新基序IVVY相互作用的蛋白*
.cn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RANK蛋白新基序IVVY相互作用的蛋白*王顺清1△, 钟雯婷1, 邓 晖2, 毛 平1, 许艳丽1(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1血液科,2输血科, 广东 广州 510180)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小鼠巨噬细胞中与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RANK)蛋白上新基序IVVY相互作用的蛋白,以探寻RANKL/RANK系统中介导破骨细胞形成的RANK下游新信号转导蛋白。方法应用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3,构建仅包含编码新基序535IV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2年4期2012-11-06
- 甘蓝SCR、THL与SRK交替相互作用的酵母双杂交检测
eSRK2酵母双杂交表达载体和class-Ⅰ型SRKJ激酶域,THL1酵母双杂交表达载体,通过其毒性和自激活检测来确定自交不亲和性表型所依赖的3个起始信号传导元件之间识别程度的差异,进而通过激活酵母双杂交的报告基因所表达的多少来确定其相互作用程度。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其Ⅰ型和Ⅱ型归属,以期能确定class-Ⅱ型内部的eSRK-SCR的互作及其与class-Ⅰ型之间THL、SCR与SRK存在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程度,为深入研究甘蓝自交不亲和性信号传导分子过
中国蔬菜 2012年24期2012-08-08
- 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 SK2与 RyR2蛋白的相互作用*
du.cn酵母双杂交系统检测 SK2与 RyR2蛋白的相互作用*马 晶1),赵国强1),朱 含2),袁建党2),章 茜2)#,安玉会3)1)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郑州 450001 2)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郑州 450001 3)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郑州 450001#通讯作者,女,1957年 10月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E-mail:qianzhang@zzu.edu.cn小电导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1期2011-12-07
- 杜氏盐藻寡糖基转移酶亚基stt3a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自激活和毒性检测*
stt3a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自激活和毒性检测*侯永杰1),李 杰1),李庆华1),王建人2),薛乐勋1)#1)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细胞生物学研究室郑州 450001 2)河南中医学院生理教研室郑州 450008#通讯作者,男,1944年2月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肿瘤标志物与基因工程,E-mail:xuelx@zzu.edu.cn杜氏盐藻;stt3a;酵母双杂交;鞭毛再生目的:观察杜氏盐藻寡糖基转移酶亚基stt3a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表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6期2011-12-07
-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研究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与酵母双杂交方法比较
作用——与酵母双杂交方法比较张佳娣,石屹峰近年来基因组测序工作已揭示了数以万计的新基因,但是这些基因序列的价值只有当这些数据被翻译成蛋白质功能的时候才能被了解。而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细胞生化反应网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从分子水平揭示蛋白质的功能,而且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过程、疾病机制和新药开发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当前随着人类基因组和众多生物物种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成为研究的主流,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0年3期201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