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 论中西“登高” 文学超验时刻中的自我形象
    扬【摘要】中西“登高”文学的交叉点在于都在一些作品中呈现出了超验时刻,在这种超验时刻中登高主体都展现出了极强的自我意识。本文从中西“登高”文学超验时刻中自我意识的生成、自我形象的共同性与自我形象的差异性三个方面,在中西对比的视野下探究中国文化中缺失的“我”的形态并透视中西思维方式和文化性格的异同。【关键词】登高;超验时刻;中外思想;文化心理【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

    今古文创 2023年45期2023-12-25

  • 杜甫《登高》“生命的诗意”内涵探究
    星移内容摘要:《登高》内涵丰富,阅读古诗,感受作品深层次的内涵。诗歌内涵的探究不仅要多方面高维度,更要以小见大,通过体会情感产生共鸣与诗人进行情感交流。通过对《登高》中景色、意象、情感、格律的品味,欣赏所绘之景,感受所述之情。借助对诗中景色、意象、情感、格律中“生命诗意”的探究,体味作者生命经历的凄凉之美,感悟作者在景物描写背后蕴含的暗淡人生时刻。细品“生命的诗意”,诗歌内蕴丰富,诗人忧心国家,充满生命之感。关键词:杜甫 《登高》 生命的诗意 内涵统编高中

    文学教育 2023年9期2023-09-01

  • 登高》中的情感解读
    李鹏《登高》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在秋日登高时所见的景象,抒发了内心孤独、寂寥、苦悶的情感。杜甫在年轻时曾游历四方,后前往长安应试,却因奸相李林甫弄权而落第。为谋求进身之途,他不得不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谋求官职,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最终虽被朝廷授予了官职,却依然不受重用。安史之乱后,杜甫流落至西蜀一带,疾病缠身,再加上年纪渐老,再难回到故乡,因而心中常有悲情。《登高》一诗充分地表达了杜甫的身世之叹。下面,笔者就详细解读一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5期2023-08-13

  • 在诗歌鉴赏教学中与学生互动的两种方法 ——以《登高》的教学为例
    ,在讲解杜甫的《登高》时,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适时地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以弥补“讲授法”的不足。任务展示:1.人们往往喜欢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去野外踏青,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喜欢登高望远,饮酒作诗。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就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同样是写登高,“诗圣”杜甫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登高》这首诗的呢?请你阅读杜甫的《登高》,并谈谈自己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2期2023-06-26

  • 杜甫《登高》的词类运用特点品鉴
    入手,具体分析《登高》中不同词类的运用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以诗歌语言锤炼的视角挖掘全诗主旨,从而体会不同词类在炼字艺术中的作用,以期为师生鉴赏诗歌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和思路。关键词:杜甫 《登高》 词类特点 鉴赏《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是身逢乱世的杜甫,独自登高面对战乱中的萧瑟秋景为抒发悲情愁绪所作的经典作品。此诗字字皆情、含蕴丰富,被后人推崇至极,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清代诗人杨伦品析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1],明代的胡应麟更称赞其为“古

    文学教育 2023年3期2023-05-30

  • 如何借助“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登高
    万磊蕾《登高》是一首对仗工整、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七言律诗。诗人通过写“秋景”来抒发“悲情”,可谓“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在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品读诗歌的基础上,笔者以“杜甫推荐会”为主题创设情境,试图借助学习任务引导他们学习《登高》。情境如下:近期,学校将要举行唐宋诗词推荐大会,我们班正好抽中了杜甫的《登高》。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请各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学习任务一:请为《登高》设计一幅宣传画。教师布置该任务,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1期2023-05-30

  • 融通与整合:小初高异学段《登高》同课异构实践探索
    老师同上杜甫的《登高》,共同探索实践贯通式、融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直观的印象、体验和感受,启发和引领中小学生感悟杜诗、热爱杜诗、研究杜诗。(一)小学《登高》——深深的话,浅浅地说出现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登高》在小学三年级该怎样教?没有教材、教参该怎样教?孩子们连字词都认不全该怎样教?复杂难懂的诗意该怎样教?动荡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凄惨的身世又该怎么教呢?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小学执教团队始终认为,必须要躬耕于小学语文课堂,寻找理论依据,落实“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2期2023-02-22

  • 以《登高》为切入点探究古诗鉴赏
    更好理解诗歌。《登高》是杜甫的著名诗句,在鉴赏时,要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背景,在这些背景知识基础上去探究古诗,形成自己的认识。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具有诗圣的美称,他自称是少陵野老。他的写作大多是从不同角度来反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属于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的年代正好是安史之乱时期,很多作品都反映了当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是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他一生都想着报国,可是却没有机会,只能把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感寄托在诗歌中。《登高》是公元767 年,他寄寓夔州时写的。

    中学语文 2022年21期2023-01-11

  • 图形-背景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写景抒情诗翻译研究 ——以杜甫《登高》英译本为例
    甫的写景抒情诗《登高》及其四个译本为例,首先对写景抒情诗中的“图形”和“背景”进行探讨,形成适用于识解写景抒情诗的图形-背景理论框架,而后针对原诗识解出凸显的“图形”和衬托的“背景”进一步探究译本中对原诗所要表达意境和重点的体现。本研究有助于验证“图形-背景理论”对于翻译评判标准选择的实用性,也有助于从认知的角度进一步对古诗翻译进行探讨。一、 图形-背景理论在诗歌解读和诗歌翻译中的运用近年来,图形-背景理论在翻译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也将理论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12-01

  • 以《登高》为切入点探究古诗鉴赏
    赏能力。本文以《登高》为切入点,探究古诗鉴赏的策略,促进学生读懂古诗,了解诗句表达妙处,把握写作手法和立意。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诗 鉴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体会古诗所描述的情境,阅读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情感,形成自己的感受。在体验和探究中,学生会体会到古诗表达的唯美意境,思想深远,通过富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展示了丰富的情感和态度。学生要在鉴赏中了解作品形象,感悟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通过揣摩和推敲的方式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含义。学生了解了谋篇布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7期2022-08-08

  • 古诗译文鉴赏——以《登高》为例
    《杜工部集》。《登高》是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该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登高见闻,突出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落他乡的悲哀之情。[1]《登高》作为杜甫名篇,有二十余种英译本,本文选取弗莱彻( Fletcher) 、许渊冲、丁衡祁三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三位译者在翻译风格和对译文呈现的侧重点上各不相同,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不尽相同,本文从不同的角

    雨露风 2022年6期2022-07-23

  • 古典诗歌登高主题群文阅读的三个角度
    金哲超摘要 登高是古典诗歌的经典主题。在语文教学中,登高可以作为古典诗歌群文阅读的着眼点。具体来看,登高主题古典诗歌群文阅读可以从三个角度切入。首先,登高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理层面的位移,也是精神层面的上升;其次,登高具有张力属性,诗人在客观不遇的现实与渴求出仕的愿望之间形成了矛盾;最后,在时间线索上,不同时期的登高往往展现了诗人不同的心境与时代风貌。关键词 登高 精神登高 张力属性 时间线索从群文阅读的视角出发,古典诗歌教学可以确定一个主题进行多文本的联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2期2022-07-21

  • 《梦游天姥吟留别》与《登高》整合阅读教学设计
    吟留别》和杜甫《登高》的整合阅读教学设计,通过整合诵读和分析,明白李白和杜甫赋予其作品的思想内涵。首先,我们以知人论世的方式,从对李白和杜甫生平、诗文创作背景等方面的认识入手,对两部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从诗文语篇的句式、音韵的节律来引导学生朗诵,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这两篇作品。关键词:《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李白;杜甫;整合阅读;教学设计前言大部分的高中生对诗词的理解都比较肤浅,对诗词本身的意象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7期2022-06-11

  • 杜甫《登高》之创作与重阳节习俗
    杜甫《登高》一诗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被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唐代的重阳节习俗,如登高、插茱萸和饮菊花酒,均对此诗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构成了该诗的内在逻辑,丰富了其文化内涵。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重阳日,古人有出游、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唐诗宋词中有不少重阳抒怀的名篇佳作,杜甫的《登高》就是其中之一。《登高》的艺术成就,历来已获得颇多赞誉。如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杜‘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

    中华瑰宝 2022年10期2022-05-30

  • 试析杜甫《登高》一诗彰显的生命意识
    文意在探究杜甫《登高》的艺术生命力,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心理及民族意识。關键词:《登高》 时空审美 生命意识 民族心理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8.007一、诗歌文化导入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诗歌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长期以来,人们偏重于挖掘所谓的思想价值和时代政治内涵,以致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将一千个哈姆雷特变成一个哈姆雷特,进而束缚了人们对诗歌文本内在生命力的探求。这是对诗歌这一语言文化精华的僵化,更是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2年8期2022-05-30

  • 从《登高》看杜甫的家国情怀表达
    。下面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谈谈其中家国情怀的表达。 一、首联颔联开篇铺垫,以景写情 《登高》中虽然只有一字言“悲”,但处处体现着“悲”情,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候,《孟子·尽心上》中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句话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杜甫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关心国家和人民,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爱国情怀。杜甫作此诗时,已至人生暮年,经历了奸臣当道,仕途坎坷,见到了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登高》中体现的“悲”不仅仅是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4期2022-04-20

  • 初中部编版语文古诗词登高类研读
    中语文古诗词中,登高类文学作品有九篇,其中反映出登高的多种感情,其中包括登高之愁,登高之悲,登高之思,登高之乐,对这四种不同心情的剖析可以更好的理解作品,有利于学生感知情感,教师设计教案。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文;登高 在初中中语文学习时期,学生们接触到了大量的古诗词,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但是对于古诗词的精神内核和理解能力尚有待提高,这需要初中语文老师自己首先对文本类解读有所了解才行。登高类古诗词在古代作品中并不少见,因此在初高中语

    客联 2022年1期2022-03-29

  • 从《登高》看杜甫的家国情怀表达
    。下面以杜甫的《登高》为例,谈谈其中家国情怀的表达。一、首联颔联开篇铺垫,以景写情《登高》中虽然只有一字言“悲”,但处处体现着“悲”情,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候,《孟子·尽心上》中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句话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杜甫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关心国家和人民,在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爱国情怀。杜甫作此诗时,已至人生暮年,经历了奸臣当道,仕途坎坷,见到了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登高》中体现的“悲”不仅仅是对自己境况的

    语文天地 2022年4期2022-03-17

  • 品读杜甫的《登高
    经典解读古人有“登高”的情结,文人往往因“登高”而“情满于山”。实际上,“登高而赋”是一个“睹物兴情”的文学创作的过程。诗人登高远望,面对亘古不变的山川河流和浩渺无穷的宇宙苍穹,感觉人的力量微弱渺小。诗人心中韶光易逝、人生苦短、世事沧桑等情绪便自然产生。《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公元767年在夔州所作。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然一片混乱。时代的不幸,个人的多病,加上壮志未酬,使杜甫内心极为苦闷与忧愁。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2年1期2022-03-17

  • 登高》赏析
    冯谦杜甫的《登高》被誉为“七律之冠”,突显出其极高的艺术造诣。中国人有在重阳佳节登高的习俗,《登高》正是杜甫在重阳佳节登高远眺后创作出来的。前四句诗重在写景,描述登高之所见,其中有近景,也有远景;后四句诗重在抒情,围绕诗人曾经的经历和如今的处境抒发困顿潦倒、流落他乡的悲伤之情。在这首诗歌中,诗人将景与情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正是由于满心悲凉,所以他看到的景才如此萧瑟;又因为看到的景如此萧瑟,他的心境才会更加悲凉。景与情相互交融,相互映衬,和谐统一。下面,笔者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11期2022-03-06

  • 会自动“登高”的水
    象,水就能悄悄‘登高’。”实验过程——实验材料和工具:大小烧杯(普通的杯子也可以)各一个、滴管、植物枝叶、方糖、火柴、墨水、载玻片(也可以用普通的薄玻璃代替)、细线、棉纱线等。先来看看生活中毛细现象的一个例子。往小烧杯里倒满水,加上些墨水(为了看得更清楚)。然后取一块方糖,把它的一角放在水中,你会看到,带颜色的水很快就升上糖块,这是糖的毛细现象。现在我们来自己做个毛细管,你可以从中清楚地看到它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取两块载玻片,先把它们在热水里洗干净,然后把它们

    小学生时代 2022年1期2022-02-27

  • 登高悲慨寓“急”里,天地莽莽志未熄
    要:从古至今以“登高”为题材的诗作不计其数,杜甫的《登高》一诗依然独具光芒,因为这首诗有自胸襟见解中自然流出的高致。杜甫此诗的“高致”当为其积极进取、忧时虑世、不以年老多病而怠惰的精神,这种“高致”集中体现于首句中的“急”字。关键词:杜甫;《登高》;急;高致不知道50多岁的杜甫是怎样拖着多病之躯一步步登到高处的。此时的杜甫已不再是那个“健如黄犊走复来”“一日上树能千回”(《百忧集行》)的少年了,也不再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的壮志满怀的青年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2期2022-02-24

  • 古诗的理解性教学 ——以《登高》为例
    215000)《登高》一诗为杜甫的代表作,作于公元767年。杜甫时年55岁,三年后郁郁而终。诗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以“悲”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情悲景悲笔,怎一个“悲”字了得!诗中意象的使用为作者抒发情感烘托出了浓厚氛围。充沛、饱满的情感犹如春芽萌发一般自然而然、不可阻挡地流露出来。此诗意象丰富,蕴含深刻的象征意义。课前,教学人员要建立

    科学咨询 2021年23期2021-12-30

  • 研读《登高》,品杜诗“沉郁顿挫”之风
    顿挫”?下面以《登高》为例进行分析,在帮助同学们理解其艺术风格的同时,更希望能够引导和培养同学们潜心研读的学习品质。“沉郁顿挫”辨义“沉郁”的“沉”字,义为深沉。要指出的是,“郁”并非忧郁之义。《诗经·秦风·晨风》中“郁彼北林”表明,“郁”本义为草木繁茂,而后才引申为愁苦,积聚。《新唐书》本传谓杜诗“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可见杜诗的“沉郁”应理解为深沉博大。杜甫的作品被称为“诗史”,正体现了“沉郁”一词内容深广的特点。杜甫历来被誉为“诗圣”,

    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 2021年10期2021-11-30

  • 杜甫《登高》诗中的乐观主义精神探微
    67年)秋天的《登高》特别引人瞩目。正如杜甫自言:“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1),历来的批评家也多对此诗之章法、声律给予了高度评价。如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云:“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1]胡应麟于《诗薮》内编卷五中说:“‘风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如海底珊瑚,瘦劲难明,深沉莫测,而力量万钧。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2]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言:“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1-29

  • 杜甫《登高》的审美鉴赏
    有时代感,其中《登高》一诗中借九九重阳日登高远望来寄寓思乡之情,诗境意向苍凉悲怆,世间悲苦莫过于此,从诗境意向和美学多角度分析,以解诗圣情怀。关键词:杜甫;《登高》;审美鉴赏引言:世间悲苦十分能与人言不过二三,而杜甫《登高》之悲苦凄凉透骨,字字冰寒,风急、猿啸、沙白、鸟徘徊,重阳之日诗圣的游子情怀也压抑不住,不禁登高远眺,正应了李煜的那句梦里不知身是客,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心中无限悲楚作下《登高》一诗,杜甫一览秋景不禁想到自己朱颜渐老,不知白发添多少

    文学天地 2021年6期2021-11-10

  • 杜甫《登高》诗中的乐观主义精神探微
    67年)秋天的《登高》诗,虽是其晚年凄凉与孤独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但诗中却充满着令人激动的气势。这种气势不仅源于杜甫对登高文学传统的继承,亦是其晚年面对迁逝之感时昂扬生命意识的展现。除了感时伤事,诗中还深刻蕴含着杜甫晚年的壮阔情怀以及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与夔州相对安定的生活有着密切关联,更是其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关键词:《登高》;壮心不已;迁逝感;生命意识;乐观主义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21)04-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0-07

  • 细品《登高》之十八悲
    到处潜悲辛”。《登高》正是作者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皆为萧瑟;意中所触,莫不伤悲。一篇之中,句句含悲,一句之中,字字皆泪,悲秋之情,愁苦之绪,绵延不绝,令人哀悸。本文对《登高》一诗中的悲情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挖掘。关键词 杜甫;《登高》;悲情读了冯至的《杜甫传》,便知以前讲《登高》太过肤浅,多为照纲宣科。《登高》是一首慨叹自身悲苦之作,而非慨世之作,慨身之悲苦,苦心之破碎。诗中作者之悲之痛似乎并没有析透、挖尽。诗有八句,句句含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1期2021-06-07

  • “百年”究竟为何年
    摘要:关于《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百年”的意思众说纷纭,拟尝试从“百年”在古代诗歌中的意思、在古诗中 “百年”与“千里”“万里”“万事”对举的意义、杜甫的生活经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就教于方家。关键词:《登高》;百年;古代诗歌;对举;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中,“百年”一词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百年”指人的一生。比如,《唐诗大辞典》中焦裕银认为:“百年,犹一生。多病,杜甫其时患有多种疾病,且历时已久。”《增订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3期2021-03-18

  • 和诗圣一起去“登高
    。”杜甫的这首《登高》历来颇受推崇。杨伦称其“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胡应麟则说“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你或许会好奇——真的有那么好吗?且让我们与诗圣为伴,一起“登高”览胜。一、辨韵识律,因声求气自带“七律第一”的光环,声律美自然是《登高》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读律诗,同学大都知道要关注音韵,找找韵脚,对对平仄,继而高声朗诵或是恬吟密咏,在琅琅声韵中自得一份快意。但你知道吗?除了和谐声律的功能外,这些音韵中还藏着丰富的情感密码。诵读《登高》,不难发现这首诗押

    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 2021年12期2021-02-24

  • 漫谈古人的“登高”情结
    识。古代诗人的“登高”情结不仅仅表现在传统习俗中,更多是源于自身情绪情感的需要,尝试着联系具体的诗歌去发现,去分析,去总结,相信一定能培养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打造出拥有文学人生味道的语文课堂。关键词:文化素养 传统习俗 文学人生高中语文教学应侧重于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感受﹒鉴赏”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性情;在“应用﹒拓展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1期2021-02-04

  • 从《登高》看杜甫的宇宙意识与文人情怀
    内容摘要:杜甫《登高》一诗,千古绝调,前两联重在表现诗人的宇宙意识,后两联重在抒发个人的文人情怀。读懂《登高》,可以培养读杜诗的真兴趣,进而读懂杜甫的真人生,以比况自己的当下,提高觉解层次,提升人生境界。关键词:《登高》 宇宙意识 文人情怀所谓宇宙意识,就是人对苍茫宇宙,即永恒时间与无限空间的感知与觉解。冯友兰先生把觉解程度最高的人称为“天地境界”的人,“只有达到这个境界的人,才是圣人”[1]。杜甫的人生修炼是否达到天地境界,是否已为圣人,笔者姑且不去长篇

    文学教育 2020年11期2020-12-14

  • 登高》魅力何在
    浊酒杯。杜甫的《登高》被明代学者胡应麟推为“古今七言律第一”。后人为什么对这首诗有如此高的评价 换句话说,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开篇展示的是三个意象,即风、猿、鸟。诗人登高所见之景象,应该有很多。为什么劈头就是要选择“风” 为什么不是“云” 抑或是“山”“树”“落叶”等其他物象 也就是说可不可以将“风”换成“云”“山”“树”“叶” 不可以!因为“风”下面的字是“急”。云、山或其他什么的物象不能突出这个“急”字。不是写了

    博览群书 2020年11期2020-12-03

  • 接受美学视域下对古诗《登高》三个译本的对比研究
    对比研究杜甫的《登高》三个英译本,从音、意、情三个方面探讨诗歌英译原则,在译本对比中研究译者的再创性和读者的可接受性,为诗歌翻译研究提供多维度视角,增添新活力,进而实现诗歌上坦率真诚的文化交流。二、 接受美学翻译理论接受美学出现在20 世纪60 年代,主要代表人物为姚斯(Hans Robert Jauss)和伊塞尔(Wolfgang Iser)。姚斯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

    现代英语 2020年20期2020-11-26

  • 登高》中的家国之思
    于立军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诗七律第一。其中的家国之思令我们动容更令我们深思和追念。诗文如下: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写于公元767年,也就是唐朝大历二年。这一年杜甫已经五十六岁了,距离这位伟大诗人的去世还有三年的时间。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是军阀割据仍在,国家仍处在动荡和不安之中。剑南节度使严武本是杜甫的好朋友,杜甫依托于严武在四川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18期2020-10-21

  • 读《登高》,赏“登高
    于古代文人来说,登高是一种审美创造。登高是古代作品中重要的文化符号,它成就了诗圣杜甫千古名篇《登高》的悲壮之情。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演变,“登高”的内涵不断的被充实被丰富,它在众多古代诗人词客的作品中频繁出现,但它却形态万千,不一而同。关键词:杜甫;登高;文化符号;内涵中图分类号:I207.22古代诗词作品中,悲秋主题无处不在,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就是其中杰出的一首。杜甫之悲秋异于前人,其意更深,其蕴尤厚。而这种意蕴的形成则主要得益于文人 “登高”这一传统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3期2020-09-13

  • 走近大诗人,感受诗词之美
    ,“诗圣”杜甫的登高往往被人们称为“古今七律第一。”本文便以《登高》为例,对如何进行中职语文诗词教学进行探讨。关键词:中职语文;诗词教学;《登高》;策略探讨诗词是历年来重点考察内容,最近国家呼吁大家积极弘扬传统文化,诗词作为古代文化之一,如何进行诗词教学,调动学生兴趣使诸多教师感到苦恼;经过多方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诗词本身的含义了解不深刻继而无法准确感受诗人以及诗词的内涵。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局限于教材本身,学生缺乏对时代背景的理解,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

    启迪·上 2020年9期2020-09-10

  • 登高》与《故都的秋》中景与情的比较
    对古今写秋名篇《登高》和《故都的秋》进行比较,试图阐释两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以便于更好地开展教学。关键词:《登高》;《故都的秋》;景象;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62-02引 言“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有很浓重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赞颂秋的文字特别多。”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

    求知导刊 2020年14期2020-07-23

  • 景皆秋,情有异 ——《登高》和《秋词·其一》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4.熟练背诵《登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味秋景背后所蕴涵的不同情感;掌握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过程:1.回顾导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杜甫在761年时所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学们在初中时候也已学习了这首诗,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杜甫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有着很大的政治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可是他的政治理想抱负没有得到实现。我们且看杜甫在晚年所作的《登高》一诗,并就刘

    今天 2020年12期2020-07-09

  • 解读杜甫的《登高
    文本,体会杜甫《登高》中“一字一顿,一字一血泪”伤己又悲国,壮志难酬又忧国忧民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进而感知已在衰败的大唐及杜甫凋零的内心世界。关键词:杜甫;《登高》;文本;情境;凋零一、回归文本,诵读涵泳诗歌的音乐美是首要的,诗所以能感动人心,首在韵律。在线上教学杜甫《登高》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在读韵律、读标题、读字句方面,着重体会该诗情感节奏的起伏变化,从高亢到悲伤,由空阔到逼仄,感受其跌宕起伏的情感之流。读韵律。“欲得佳诗,先选好韵”强调韵脚具备的表情达

    学语文 2020年6期2020-05-30

  • 走近大诗人,感受诗词之美
    ,“诗圣”杜甫的登高往往被人们称为“古今七律第一。”本文便以《登高》为例,对如何进行中职语文诗词教学进行探讨。关键词:中职语文;诗词教学;《登高》;策略探讨诗词是历年来重点考察内容,最近国家呼吁大家积极弘扬传统文化,诗词作为古代文化之一,如何进行诗词教学,调动学生兴趣使诸多教师感到苦恼;经过多方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诗词本身的含义了解不深刻继而无法准确感受诗人以及诗词的内涵;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局限于教材本身,学生缺乏对时代背景的理解,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1期2020-04-09

  • 高中语文课堂控制要点分析 ——以《登高》教学为例
    ,现以杜甫名诗《登高》的教学为例,指出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控制方面的几个要点。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在历史文化与民族情感方面的文学积淀非常深厚,这些积淀内容正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的《登高》一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对本诗展开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要注意古今语言差异的说明、不同生活环境的介绍,还应当让学生在教师的合理课堂控制之下,主动培养思考与认知能力,而有理有节的课堂控制策略应该如何把握,则是教师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一、设置重点分明的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2期2020-02-23

  • 依托网络空间,成就精彩互动 ——以《登高》教学为例
    的深度。以杜甫《登高》的鉴赏教学为例,如果按照传统的讲授方式,仅靠教师分析讲解,学生能了解诗歌情感,却不容易产生共鸣。教师不妨用教学助手的课前导学功能布置导学任务:①选择阅读平台内有关诗歌鉴赏的文章,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②选择阅读平台内关于杜甫诗的有关资料;③在自己的网络空间中以文本形式介绍写作背景;④揣摩作者写诗时的心境,并写出文章在网络空间展示。网络空间的展示交流激励着学生深入了解诗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歌情感,教师也可以依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教

    语文天地 2020年4期2020-02-22

  • 登高》教学设计及执教反思
    歌。文章分析了《登高》的教学设计与具体的教学反思。[关键词]《登高》;教学设计;反思[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8-0025-02《登高》是一首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七言律诗。作者把感情集中在“秋天”和“大江”两个富有想象力的形象中,诗歌饱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身世的心酸。因而教学本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通过诵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10期2019-11-20

  • 提升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的徒步登高能力
    ,而消防员的徒步登高能力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目前,徒步登高能力的提升主要受到登高训练方式、消防员体能水平、器材装备携带标准、登高路径、空气呼吸器消耗等因素的制约。相应地,要提升徒步登高能力,需要从改变登高训练理念方式、开展登高能力测试评估、合理规范登高携带器材、合理选择登高路径、强化器材装备投送等方面着手。关键词:高层建筑; 灭火救援; 登高近年来,国内外先后发生了多起有影响的高层建筑火灾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消防安全形

    今日消防 2019年1期2019-10-21

  • 用“镜头”与“炼字”巧析杜甫《登高
    ,所作经典七律《登高》,久负盛名,胡应麟在《杜诗详注》里称“此当为古今律诗第一”。该诗无论在意境构造还是情感张力上,都给人以深深的震撼。本诗作为高中语文必修内容,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中赏析方法各异,然而巧妙运用“镜头”艺术来赏析诗歌的意象广度,用“炼字”技巧来探究诗人的情感深度,将会是一种高效的鉴赏方法。关键词:杜甫;《登高》;“镜头”;“炼字”公元767年秋,杜甫辗转流离于夔州,时年五十六岁,老病相催,早已是天涯倦客。时值重阳佳节,诗人独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3期2019-09-10

  • 一枝一叶总关情—《登高》教学设计
    法来学习杜甫的《登高》。二、初识诗意(一)、游戏闯关、预习检查(白板闯关游戏)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6期2019-09-10

  • 以“登高”意象为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
    面以古诗文中的“登高”意象为例,讨论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一、提供阅读资源教材的选文会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来选择组合,同样,教师在选择“群文”给学生阅读,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有自己的目的。但是,选取文本既需要明确的目标指引,也需要较开阔的阅读视野,这并非易事。关于提供阅读资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在提供阅读资源时,应注重选文的丰富性、多元性,当然,最重要的是选文内部的关联度。关联度越高,群文阅读越有可能实现教学目标。第二,在资源的呈现过程中,既要精选阅读文本,

    语文建设 2019年11期2019-09-10

  • 登高》教学设计
    名的七律诗——《登高》。二、知人论世要学习杜甫的诗歌,首先要了解杜甫的为人。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谈自己的认识:在你的心目中,杜甫是怎样的一位诗人?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忧国忧民”“孤独抑郁”等。师补充:梁启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情圣杜甫》,他把“诗圣”杜甫称作“情圣”杜甫。“情圣”在我们心目当中指的是感情丰富的人,他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三、四读诗歌1.教师范读。此设计意在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背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让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基调有一个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6期2019-08-27

  • 登高》教学反思
    智慧。七言律诗《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诗歌“境界高远、气势雄浑、语言精练、意蕴深广、极具沉郁顿挫”,是作者一生血泪铸就、垂范千古的艺术经典。读懂了《登高》,也就领会了作者写豪情、感沧桑的情怀,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沉的苦痛和忧思。讲授诗歌时,教学对象是我校高一文科班学生。本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也积累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知识,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感悟能力较强,读诗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因此,在讲授这节课时我把学习目标定为:1.分析诗句把握诗歌的情感,感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5期2019-08-01

  • 以《登高》为例谈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者在此以杜甫的《登高》为例,浅议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一、在诵读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诗词中的美育内涵,创设诗歌鉴赏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多项思维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塑造,培养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产生审美感知的同时,将这种能力提升到一个身心愉悦的精神层面,最终使学生身临其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诗人情感互动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体验。在教学杜甫的《登高》一诗时,老师在组织学生朗读的基础上,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5期2019-08-01

  • 解读古诗《登高
    必修三中杜甫的《登高》进行解读。【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  文本解读【课题项目】此文系市级课题“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方法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ZJKY-2018200。【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211-01一、首联解读:“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作者开篇直写登高所见所闻。起句“风急天高猿啸哀”以全景的角度,紧扣风、天、猿这三个意象,抓住急、高、哀的特点,塑造出了急风瑟瑟、秋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0期2019-07-02

  • 一曲《登高》抒胸臆 老杜悲情传千古
    登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杜甫三首”其中的一首。《教师教学用书》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可以引导学生采取解说、讨论、评点等诸多形式,就诗歌的内容、诗人的情感和表现手法等作广泛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写成一篇鉴赏短文,进行总结交流。”为带领学生对此诗作进一步的思考与探讨,课前教师就要对此诗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等进行充分的研读,来自“诗意语文”工作室的崔桂静老师,从四个方面讨论了《登高》诗的“悲”字,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参考。唐代宗大历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9年5期2019-06-22

  • 以“登高”意象为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
    面以古诗文中的“登高”意象为例,讨论群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一、提供阅读资源教材的选文会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来选择组合,同样,教师在选择“群文”给学生阅读,开展教学的时候,也有自己的目的。但是,选取文本既需要明确的目标指引,也需要较开阔的阅读视野,这并非易事。关于提供阅读资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在提供阅读资源时,应注重选文的丰富性、多元性,当然,最重要的是选文内部的关联度。关联度越高,群文阅读越有可能实现教学目标。第二,在资源的呈现过程中,既要精选阅读文本,

    语文建设·上 2019年11期2019-05-30

  • 已过而立之年的山特“登高”,“高处”是何处?
    把2019年称为登高之年,把今年的全国代理商大会选在了黄山风景区,也正是要表达“登高,致远,才能行天下”的决心。那个“高处”即是客户心之所向2008年山特随母公司加入伊顿公司,成为全球大家庭中的一员,这给予了山特全球化的视野。紧随着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山特已成功迈进了中东以及东南亚市场。在中國市场,山特单项产品已经连续多年雄踞中国市场第一名。ICTresearch发布的《2017-2018年中国UPS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山特再次以28%

    计算机世界 2019年10期2019-04-11

  • 退休了还要继续“登高” ——记天津市关工委老战士宣讲团成员、登高英雄杨连弟之子杨长林
    了自己,还要继续登高。”天津市关工委老战士宣讲团成员、登高英雄杨连弟之子杨长林的这句话,在当地流传很广。20世纪上半叶,有一位闻名全国的铁道兵部队战斗英雄杨连弟。解放战争时期,他在抢修陇海铁路时,机智勇敢地攀上40多米高的桥墩,完成了爆破任务,成为享誉全军的登高英雄。在朝鲜战场,他多次出色完成抢修铁路大桥的任务,并创造出“钢轨架浮桥”的方法,有力地支援了朝鲜前线的战斗。1951年9月,他被选为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部队战斗英雄,出席了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中国火炬 2019年2期2019-04-01

  • 例谈以活动促思维发展的策略 ——以杜甫《登高》的三种教学活动为例
    的“视角”。如《登高》一诗,其视角并非一成不变,就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发现前四句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从高台上见的景象,观察点在高台上;而“风”“天”“猿啸” 是仰望或远眺所得,“渚”“沙”“鸟”和“萧萧落木”“滚滚长江”都是俯视所见。到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又把“镜头”掉转了一个方向,对准了观察者自己,这时观察者成为了被观察的对象,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孤独、年迈、体弱、身心疲惫的登高者。后面的“

    中学语文 2019年4期2019-01-30

  • 登高》教学设计
    名的七律诗——《登高》。二、知人论世要学习杜甫的诗歌, 首先要了解杜甫的为人。 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谈自己的认识:在你的心目中,杜甫是怎样的一位诗人?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忧国忧民”“孤独抑郁”等。师补充: 梁启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 《情圣杜甫》,他把“诗圣”杜甫称作“情圣”杜甫。 “情圣”在我们心目当中指的是感情丰富的人, 他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三、四读诗歌1.教师范读。此设计意在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背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让学生对诗歌的

    中学语文 2019年18期2019-01-30

  • 登高》教学反思
    智慧。七言律诗《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诗歌“境界高远、气势雄浑、语言精练、意蕴深广、极具沉郁顿挫”,是作者一生血泪铸就、垂范千古的艺术经典。读懂了《登高》,也就领会了作者写豪情、感沧桑的情怀,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沉的苦痛和忧思。讲授诗歌时,教学对象是我校高一文科班学生。本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也积累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知识,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感悟能力较强,读诗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因此,在讲授这节课时我把学习目标定为:1.分析诗句把握诗歌的情感,感

    中学语文 2019年15期2019-01-30

  • 以《登高》为例谈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者在此以杜甫的《登高》为例,浅议古诗词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一、在诵读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诗词中的美育内涵,创设诗歌鉴赏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多项思维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塑造,培养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产生审美感知的同时,将这种能力提升到一个身心愉悦的精神层面,最终使学生身临其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诗人情感互动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体验。在教学杜甫的《登高》一诗时,老师在组织学生朗读的基础上,

    中学语文 2019年15期2019-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