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登高》,品杜诗“沉郁顿挫”之风

2021-11-30 09:30于幼兮
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 2021年10期
关键词:悲秋杜诗酒杯

于幼兮

“沉郁顿挫”本是杜甫评扬雄、枚皋辞赋之语,后人用以指杜诗的风格特色,并成为定论。在高中语文的诗歌学习中,品味名家鲜明的艺术风格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但“沉郁顿挫”这一概念对于高中生来说过于抽象。究竟何谓“沉郁顿挫”?下面以《登高》为例进行分析,在帮助同学们理解其艺术风格的同时,更希望能够引导和培养同学们潜心研读的学习品质。

“沉郁顿挫”辨义

“沉郁”的“沉”字,义为深沉。要指出的是,“郁”并非忧郁之义。《诗经·秦风·晨风》中“郁彼北林”表明,“郁”本义为草木繁茂,而后才引申为愁苦,积聚。《新唐书》本传谓杜诗“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可见杜诗的“沉郁”应理解为深沉博大。杜甫的作品被称为“诗史”,正体现了“沉郁”一词内容深广的特点。杜甫历来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中忧江山社稷,哀苍生疾苦,叹残年艰难,正体现了“沉郁”一词感情深沉的特点。同学们从小就接触了不少杜甫的作品,关于“沉郁”一词的内涵,可以通过回顾已学作品来理解。

对于同学们来说,“顿挫”一词较难把握。我们平时常把“抑扬顿挫”连用,可见“顿挫”侧重于技法,有助于“沉郁”的呈现。“顿”为顿止、收煞。关于“挫”字,前人解读为“如锯解木”,一来一往,如密集行为的重复。“顿挫”显然与“平直”相反,是转折、跌宕的。

“顿挫”到“沉郁”

《登高》诗开篇即以急风、远天、猿啼、凄清的沙渚、不住回旋的鸟等物象,勾画出夔州之秋的肃杀之景。前人评价首联“一句中作三层折,格奇而变”。六个意象均以主谓的形式呈现,高度浓缩并串联在一起,并不是顺畅地将一事一物写尽,而是造成形式上的回环往复,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顿挫”的手法。上下两句写景又有视角上仰俯的变换,风中传来的哀猿声与沙渚飞鸟又构成视听与虚实的对应。这些意象之间相互组合映衬,营造出浓浓的“悲”境。

与首联密集紧促地串联六个意象不同,颔联只写了“落木”与“长江”这两景。但围绕这两个中心语,诗人通过“无边”“不尽”“萧萧”“滚滚”等词语,加倍地描写“落木”与“长江”之景,也加倍地营造“悲秋”之境。“无边”一词营造了广阔的视野,长江的“无尽”不仅将目光引向纵深,同时因“逝水”这一意象与“时光”的紧密关联,又在空间之上为我们打开了时间的视域。整个颔联可谓情通广宇,承首联而来的悲秋之情随着“萧萧”的落木声和“滚滚”的逝水声,弥漫在整个夔州峡谷中,也充斥着读者的心怀,意境雄浑阔大,凸显了杜诗“沉郁”的诗风。

关于颈联的妙处,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有经典评价:“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其实颈联也极尽“顿挫”之势,着力烘托一个“悲”字。出句先写“万里”,指的是空间的辽远,紧接着转而写“悲秋”,指的是时节的惨凄。“万里”与“悲秋”,空间与时间,本是两层意思,但我们知道,此时的杜甫失去了在成都的依靠,正经历着漂泊的生活。面对秋之萧瑟,身在万里之外的异乡,不免哀嗟自己的遭遇。“作客”异乡本就令人心绪凄迷,然而诗人却是“常”作客,心境自然更加悲凉。对句转而写“百年”,结合出句的羁旅之情,一个迟暮之人却仍道路受阻不得归家,悲凉之情又添一笔。如果身体康健也就算了,可悲的是诗人此时却又是一“多病”之躯。最后又转而写“独”与“登台”。一个迟暮之人,贫病缠身,流落异乡,在本该与亲友团聚的重阳佳节,却无亲无朋陪伴,“独”自“登台”,便又是悲上加悲了。颈联两句语义多折紧凑,却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诗人际遇的多个角度,一遍又一遍地叠加着悲情的浓墨。

延伸阅读

书名:《杜甫传》作者:冯至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

书名:《诗词入门》作者:徐晋如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日期:2021年

尾联的转折跌宕

如果说诗歌的前三联都是在句内运用“顿挫”来达到“沉郁”的抒情效果,那么尾联则体现了联与联之间的转折跌宕。诗歌的前三联,尤其是中间两联,从自然之景和人生际遇两方面打开了阔大的意境,基调雄浑。从用词上来看,“无边”“不尽”“万里”“百年”等也是杜甫在创作中喜欢使用的,囊括天地四方的极数。但到了尾联,诗歌的意脉突然收束,由时空间突然转而聚焦到两个中心意象——“霜鬓”与“酒杯”。从句内结构看,尾联和颔联具有相似性,都是围绕核心意象进行抒情的叠加。花白的鬓发,不断增多的花白的鬓发,因艰难苦恨而不断增多的花白的头发;消愁的酒杯,盛着体现生活境遇不佳的浊酒的酒杯,近来刚刚停止畅饮的浊酒杯,因困顿潦倒而不得不停下的、本可消愁的浊酒杯。在辞意的反复叠加上,我们能够体会到,此时的诗人是多么的无助又无奈啊!诗人在前文中铺叙开阔的意境和浓烈的悲情,到了此处突然将目光回归到站在高台上的那个渺小又孤独的自己,仿佛一个可怜的腐儒即将被这无边无尽的悲凉境地吞没。这种痛与悲,真的如物落水,直沉到底,是谓“沉郁”。

通过对《登高》的研读,看似玄奥的“沉郁顿挫”也是可以被我们品出一些滋味的。这种诗风在《登岳阳楼》《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同学们耳熟能详的作品中亦有体现。希望同学们可以因此小有启发,并且相信,只要能够潜下心来品读诗词经典,一定可以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悲秋杜诗酒杯
辛丑立秋日有怀
新语
向祖国举起祝福的酒杯
把酒杯端起来
杜诗学文献研究的重要创获
——评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
贫困无田杜太守
清初杜诗研究二题——钱谦益《解闷》诗笺与仇兆鳌“四句分截”说
悲秋
在当代我们如何读杜甫的诗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