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波
摘 要:“诗圣”杜甫大历二年秋天寓居夔州期间,所作经典七律《登高》,久负盛名,胡应麟在《杜诗详注》里称“此当为古今律诗第一”。该诗无论在意境构造还是情感张力上,都给人以深深的震撼。本诗作为高中语文必修内容,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中赏析方法各异,然而巧妙运用“镜头”艺术来赏析诗歌的意象广度,用“炼字”技巧来探究诗人的情感深度,将会是一种高效的鉴赏方法。
关键词:杜甫;《登高》;“镜头”;“炼字”
公元767年秋,杜甫辗转流离于夔州,时年五十六岁,老病相催,早已是天涯倦客。时值重阳佳节,诗人独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眼中是无边无际的秋色,耳边是凄凄厉厉的秋声,心里是百端交织的感伤,一首浑灏流转的七律《登高》喷薄而出,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情感深沉难测,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明代胡应麟在《杜诗详注》中誉之为“古今律诗第一”。该诗无论在意境构造还是情感张力上,都给人以深深的震撼。作为高中语文必修内容,教师们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赏析这一首诗,然而巧妙运用“镜头”艺术来赏析诗歌的意象广度,用“炼字”技巧来探究诗人的情感深度,将会是一种高效的鉴赏方法。
“镜头”艺术广泛用于影视作品,创作者用镜头像语言一样去表达审美及思想,从构景的角度而言,有远景、近景、全景、特写、留白、背景等,根据情境需要,布景可以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兼顾声色的搭配效果,甚至用“蒙太奇”手法,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在许多古典诗词中,我们不难发现詩中的意象组合构景,也是经过诗人精心挑选和剪辑过的,这些多层次、多角度的意象,构造出具有特殊审美效果的意境。
在赏析《登高》一诗时,巧妙运用“镜头”艺术,能更好地把握首联和颔联的意象特点及意境韵味。
一、赏析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一联全在写景,紧扣秋声、秋色。诗人登高远眺,浑浊的双眼如同“镜头”扫描,满耳的秋声,满眼的秋景,遣哪一声哪一景开篇?诗人决定以“秋声夺人”,营造“悲凉”的听觉氛围,用整个画面的背景声音奠定情感基调。高台之上多悲风,秋风烈烈最切肌肤,放在第一处;天高肃杀最逼双眸紧接第二处;猿鸣之声最断人肠紧随其后。镜头捕捉独特意象“渚”,特写其颜色“清”,清澈与凄清,冰冷之感油然而生;再捕捉独特意象“沙”,特写其颜色“白”,秋天江水水位下降,岸边沙石最苍白;镜头聚焦“鸟”,特写其姿态“飞回”,成群的飞鸟盘旋而落,寻找自己的家园,成为诗人无所归依的折射。首联画面有“哀”声,有冷色,互为呼应,营造出冷清凄恻的意境。
二、赏析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一联承接上联,采用全景构图,画面更加阔大雄浑。诗人环顾群山,无边无际的落叶随风飘零,这里呼应了首联的“风急”,只有风急,才显出万山落叶声势之浩大,横向全镜头突出了“无边”的宽度,再放大背景落叶的“萧萧”之声,加快了落叶的速度,突出秋天的肃杀之气;再用纵向全镜头捕捉连绵不尽的长江水奔流而来的磅礴气势,更加突出了“不尽”的长度。这两组全镜头采用“蒙太奇”手法打乱组合,万山之下是滚滚长江,落叶之声交织江水之声,画面更加立体,境界更加壮阔,情感更加深沉。此时景语即情语,诗人孤身立于这个画面之中,个人的感伤上升到了由自然宇宙无穷与永恒反观生命短暂与渺小的悲慨。正因如此,此联被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杜甫的律诗一直以对仗工整、音律和谐、节奏抑扬而著名,他自称“晚节渐于诗律细”,将沉郁顿挫的诗风发挥得淋漓尽致。诗人善于“炼字”,因此可以用“炼字”来赏析《登高》,以探究诗人的情感深度。
三、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可以选取“萧萧”、“滚滚”两组词进行“炼字”赏析,这两组词都属于叠词,叠词能产生画面感,创造高雅的意境,还能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萧萧”与“滚滚”,产生了强烈的声音刺激,响彻读者耳畔,可炼出了万山落叶纷纷时萧索秋景以及江水奔腾而去的不可挽回之势,再联系诗人的穷困潦倒,漂泊天涯,壮志难酬,很容易就能把握住诗人于雄浑之景中寄寓的无限悲情。也可以用同一种方法炼“无边”与“不尽”,明代诗论家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称赞这一联:“蕴藉最深,有余地,有余情,情中有景,景外含情,一咏三叹,味之不尽。”
四、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首先选取“常”字进行炼字赏析,“常”字说明羁旅漂泊之频繁,诗人从滞留长安到避乱入蜀,再到买舟南下,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都居无定所,潦倒不堪,甚是凄凉。再选取“独”字进行炼字赏析,诗人独自一人登高,无所依靠,理想无法实现,加上知交半零落,孤独之感让人唏嘘。也可以选取“万里”来赏析,说明诗人一生辗转漂泊路途之长;选取“百年”来赏析,说明诗人已到人生暮年,岁月蹉跎百事无成,悲叹良多。“悲秋”一词点明了时节与情感,对前两联写景所触发的情感进行了高度概括。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称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业;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独登台,无亲朋也。”因此,炼字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提炼出来。
五、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可以将这一联切分为:(1)原因:“艰”、“难”、“苦”、“恨”、“繁霜鬓”;(2)结果:“潦倒”、“新停”、“浊酒杯”,再将每一组字词进行炼字赏析。“艰”字,炼出安史之乱后的国运之艰和命运之艰;“难”字,炼出理想之难和回乡之难;“苦”字,炼出谋生之苦和漂泊之苦;“恨”字,炼出伤时之恨,虚度之恨;“繁霜鬓”,炼出垂垂老矣内心焦灼;“潦倒”,是对前面一句的总结,炼出诗人穷困窘迫,无可奈何;“新停”,炼出“最近”时间,也可以理解为“初次出现”,诗人顾念自身境况,酒已无法消愁解忧了;“浊酒杯”,可炼出诗人凄惨的生活现状及余魂残骨的形象。尾联寥寥数字,就渲染出深切而悲凉的意蕴,这是对前面几联所写意境的概括,也是对全诗的精要总结。
教有法而无定法,诗歌鉴赏的方法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赏析经典诗词的时候,学会运用“镜头”艺术来赏析诗歌的写景构图之妙,把握诗歌写景的技法,再运用“炼字”技巧来探究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将有助于诗歌鉴赏高效课堂的生成。
参考文献:
[1]《诗镜总论》,(明)陆时雍,中华书局,2014年4月版;
[2]《鹤林玉露》,(宋)罗大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1月版;
[3]《杜诗详注》,(唐)杜甫 著;(清)仇兆鰲 注,中华书局,2015年5月版;
[4]《俯仰天地间,乾坤一腐儒——杜甫<登高>赏析》,章淑珍,《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1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