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璜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我国的教育体系逐渐完善,同时,教育部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为了完成日益提升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逐渐增长的学习成长需求,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对自己的教学做出改变,通过合适的教学调整,建立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本文针对如何建设高中生物有效课堂,送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对广大教师朋友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教学研究
有效课堂即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合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获得进步与发展的课堂,其评价的重要指标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有效性。高中生物作为生物学习的高级阶段,其知识点含量相对较多,由于高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普遍较重,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知识就显得极为重要,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受到了旧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单一而低效,造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保障。所以为了保障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就需要能做出改变,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建设有效课堂。
一、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过去,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教学知识的直接传输,而忽略了教学中存在的技巧性,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单一使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开展生物教学,这种教学法虽然可以保障教学进度与知识性内容的传递,但由于学生在课堂中不能发动自己的思维去参与思考,导致生物教学的效率很低,且学生在生物课结束之后,对教师所授知识的掌握比例也很低下。对于这种情况,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去学习多种教学方法,并能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选择适合当前教学场景的方法。
例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这一课的教学中,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三种跨膜运输的方式,并让其,明白三种运输方式的内涵与作用,在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单纯的使用讲授法,片面的向学生强调三种运输方式的不同,学生可能很难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可能会采用强记的方式来记忆这部分内容,但由于学生没能理解,所以当学生实际的运用这部分知识完成练习题时,可能会混淆。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举例类比的方法,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来让学生感受三者的不同,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灵活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生物教学中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课堂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教师,这就造成原本作为学习行为主体的学生的作用被降低。学生不能通过自己探究的过程来获得相应的生物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鉴于这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一切的情况,发挥学生的作用,并选择合适的课程让学生们以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提升其自学能力与探究能力。
例如,在“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为了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清晰的逻辑,明确的探究目标,教师可以对这一课的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将其中的主要内容转化为几个小问题。然后让学生从这几个问题入手开展对这一课知识的探究。具体到这一课中,其内容可以被分化为以下几个问题:1、酶是什么?其余化学催化剂有什么不同?2、酶在细胞代谢中有什么作用呢?其本质又是什么呢?3、酶具有专一性,这种性质的意义是什么呢?像这样,让学生通过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思考,然后开始对这一课开展自学,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有清晰的学习思路,保证了教学的有效进行。
三、开展有效课堂提问,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有效提问即是在教学中从问题入手,以问题达成的学生引导学习的方法。有效提问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发动学生主动参与进课堂之中,实现有效生物教学。
例如,在“细胞的癌变”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应用有效的教学提问来引导学生对这一课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听说过癌症吗?在如今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那么你们知道癌症相比于一般的疾病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它治疗起来这么困难呢?然后教师让学生们进行思考讨论,教师顺势向学生科普癌症的相关知识,让其理解癌症是由细胞的癌变引起的。在教学进行中,教師也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癌细胞会扩散呢?它相比正常细胞有什么不同呢?然后教师再引入之后的内容。像这样,在教学中利用有效提问进行课堂的引导,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投入问题探究之中,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为了达成高中生物有效教学课堂的建设,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重要能对自己的教学手段做出改变,按照实际的教学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发动学生开展自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有效提问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结合教学的进程使用合适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完成生物学习,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旺才.新课标视域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6(26):21.
[2]林春颖.高中生物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