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摘要: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能力的提升是当前各级消防部队面临的重要课题,而消防员的徒步登高能力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目前,徒步登高能力的提升主要受到登高训练方式、消防员体能水平、器材装备携带标准、登高路径、空气呼吸器消耗等因素的制约。相应地,要提升徒步登高能力,需要从改变登高训练理念方式、开展登高能力测试评估、合理规范登高携带器材、合理选择登高路径、强化器材装备投送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高层建筑; 灭火救援; 登高
近年来,国内外先后发生了多起有影响的高层建筑火灾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消防安全形势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风险点和敏感点。从2014年到2016年,全省高层建筑火灾起数上升了52.6%,伤亡人数上升了300%,直接财产损失数上升了17%,形势不容乐观。
1 登高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是世界性难题,影响高层建筑灭火救援能力提升的因素有很多,登高能力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1.1 登高是贯彻“内攻为主”战术原则的需要
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必须坚持“内攻为主”的战术原则,尤其是在云南,建筑外墙基本没有保温材料,火势蔓延的途径更多是内部,内攻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外攻的战术措施相对单一,效果较差,内攻是能否取胜的关键,能否有效内攻,能否及时发现和消灭起火點是成功扑救火灾的关键性因素。而高层建筑的内攻是离不开登高的,到达不了着火层,侦察、搜救、灭火均无从谈起,因此,提升内攻近战能力首要提升登高能力。
1.2 登高能力是灭火教援各环节能够有效展开的基础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能力可以简单总结为”登得上、查得清、救得下、供得上、灭得了",登得上是其他各环节能够顺利展开的基础。也就是说,消防员在保存行动能力的前提下,迅速到达着火楼层,是灭火救援行动的开始和成功的前提。
1.3 登高速度制约着作战行动效果
高层建筑内部楼梯间、管道井、电缆井、排气道、垃圾道等各种竖向管井、共享空间、玻璃幕墙缝隙等纵横交错,火势蔓延扩散途径多,容易形成“烟卤效应”,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只需1~2分钟就能顺着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使整幢建筑迅速进入立体燃烧状态,救援难度增加。因此,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一定要打早打小,一旦初战不利,往往就很难控制火势。而受制于楼层高度、登高途径和消防员体能等原因,高层建筑与一般建筑相比,火灾扑救的展开时间又相对较长。所以,能够迅速有效登高,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灭火作战行动的效果,一旦贻误战机,就会造成火势扩大,延缓侦察、搜救灭火等行动,增加其难度,削弱其作战效果。
1.4 徒步登高是特殊情况下的最后选择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应该贯彻“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战术原则,但由于一些高层建筑先天建筑设计审核不严或者后天消防监管不到位的原因,导致实战中往往会出现固定设施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情况,这时,灭火救援就只能靠移动装备和消防员的徒步登高。比如,高层建筑的固定供水系统出现故障,就只有依靠消防员沿外墙或者楼梯铺设水带供水,而且很多高层建筑都采用玻璃幕墙,无法使用沿外墙铺设水带,只能沿楼梯铺设水带。比如,消防电梯出现故障时,就只有依靠消防员从楼梯间全副武装登高作业时。
2 徒步登高能力提升的限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的数量和高度都在不断攀升,对消防员的登高能力的提升也提出了现实需求。目前,制约消防员徒步登高能力的提升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2.1 训练方式影响登高科学性
目前,我们负重登楼训练强调的是提升速度,而在实战中,与消防员到达作业楼层所用时间相比,我们更需要的是其到达作业楼层后,能有足够的体能储备投入战斗。也就是说,强调的不应该是速度,而是持续作战能力。从目前的训练来看,负重登楼超过10楼,消防员的体能会明显下降,影响战斗展开。
2.2 消防员体能限制登高能力
徒步登楼对消防员的体能消耗极大、消防员的登高能力因人而异,与自身体质、负重、训练水平和登高速度等因素有关。实战中,在普通电梯和消防电梯均停止工作的情况下,消防员需要背负空气呼吸器、携帯水带、水枪及其它相关器材徒步上楼,加上火场心理因素带来的影响,往往会导致体力迅速下降,甚至到达起火层后会因为体力透支影响战斗展开。另外,消防员个体的体能状况因人而异,当几人组成一个攻坚战斗小组时,又会由于个体的差异而影响整组的登高能力和作战能力。
2.3 器材携带不科学影响登高能力
消防员登高能力与负重情况是呈反比的,负重越多,体能消耗越大,攀登到固定楼层所用时间越长,越影响战斗展开。目前,侦察组、搜救组、内攻组、破拆排烟组都有相应的器材携带要求,但这些要求只是立足于一般火灾扑救,没有考虑到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和器材携带的难度。如果一味强调按标准携带器材,则会增加消防员不必要的登高负担,削弱消防员的战斗力。
2.4 登高路径影响登高速度
消防员沿内部疏散楼梯向上攀登时,一是会受到疏散楼梯的防烟性能影响,如起火层及上层防烟前室是否有效封闭,排烟设施是否正常工作,楼梯间是否充烟,楼梯与燃烧部位的平面位置关系等。二是会与向下疏散的人群发生对冲,既影响了人群的疏散速度,又阻碍拖延了消防员的攀登速度。高层建筑双面布房的走道宽度一般为1.4米,而一个成年人的肩宽为0.55米,因此,最多能通过三股人流。据测定,在水平地面上疏散时,当人均分配宽度为0.25米/人时,人员的通过速度和通过能力均为零;当人流密度为0.4米/人时,通过速度为15米/分钟,通过能力为37人/分钟;当分配宽度为0.5米/人时,通过速度为25米/分钟,通过能力为50人/分钟;当分配宽度为1米/人时,通过速度为75米/分钟,通过能力可达75人/分钟。由此可以看出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后,只要有人员疏散,就会对消防员登高造成非常大的对冲影响。
2.5 空呼消耗大限制登高作战时间
登高本身对空呼的消耗特别大。测试环境中,25MPa的9升空呼,在着全套防护装备携带2盘水带1支水枪的情况下,徒步快走的测试结果是22分钟左右报警。在实战环境的登高作战中,由于负重更多、体能强度更大、心理压力更大,这一时间还将大大缩短。
3 徒步登高能力提升的途径
3.1 立足实战,转变登高训练理念和方式
要强化训练的实战导向,扭转以往训练考核主要从完成时间、完成次数等量化指标进行判断,而不注重从实战效果进行评价的弊病。在登高训练中,改变单纯强调登高速度的传统,注重登高后的持续作战能力。也就是登高时不要只单纯强调快,要讲究合理分配体力,以便到达进攻层后,还有足够的体力储备展开战斗行动。
3.2 开展登高能力测试评估,有针对性强化训练
首先要开展测试评估,了解掌握消防员登高极限如何、登高后还能不能继续战斗、合理的体力分配方式如何,只有把这些问题弄清楚,才有利于正确评估整体作战实力,才能合理分配体力,避免盲目冒险,防止行动超极限,更有效保护消防员自身安全。其次,要根据评估测试结果和登高能力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要邀请运动专家进队指导,因人施训、循序渐进,逐步强化官兵的体能基础,推行分对象、分岗位、分体质的体能训练新模式,将“科学化训练”和“魔鬼式训练”有机结合。要每季度邀请专家为官兵开展专业测试,依据测试结果为每名官兵建立“训练档案”,让官兵真正掌握自身登高能力,在平时做到心中有数,在战时能够合理分配体力。
3.3 针对作战任务,合理规范登高携带的器材装备
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岗位与任务需求,合理携带器材装备,在不影响作战的情况下避免贪多求全。要加强侦查结果的运用,用于指导内攻人员合理携带器材装备。例如,第一批进入建筑的人员,主要的任务是内部侦查,那么就主要以防护、侦检器材为主;内部情况基本摸清后,后续登高内攻人员携带器材就要有针对性,从而节省战斗员的体力。
3.4 合理選择登高路径,注意登楼技巧
在选择楼梯进行登高时,若一栋高层建筑有多部楼梯,应结合平时“六熟悉”和火势发展情况,选择不利因素最小的楼梯进行攀登。一般而言,在火灾初期和发展阶段,应按照室外楼梯→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敞开楼梯间的顺序进行选择。在登楼时,应该遵循“右上右下”的原则,无论是上楼还是下楼都应沿右侧行进。遇到疏散逃生人群下行出现混乱时,应该通过喊话等措施,引导人群靠右逃生,防止登高内攻与疏散逃生两股人流互相影响。
3.5 强化战勤保障器材装备的投送
高层建筑的火灾扑救难度大,耗费时间长,对器材装备的电力、燃油消耗也很大,尤其是对空气呼吸器的消耗较大。因此,应该将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所需的重要装备实行模块化集中管理,既能够第一时间调集足够的器材装备,又能避免长时间作战时现场出现装备真空。尤其是空呼的保障上,要在进攻起点层设立空呼集中更換区,避免因空呼保障不足影响灭火战斗行动。
4 结语
目前,徒步登高能力的提升主要受到登高训练方式、消防员体能水平、器材装备携带标准、登高路径、空气呼吸器消耗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应该在改变登高训练理念方式、开展登高能力测试评估、合理规范登高携带器材、合理选择登高路径、强化器材装备投送等方面着手,才能有效缓解消防人员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对登高能力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