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感

  •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以电磁感应的“互感和自感”为例
    磁感应的“互感和自感”为例,分享我们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一、学习主题分析本案例“互感与自感”选自人教版教材选修的《电磁感应》。人类对电磁感应的认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现象到规律,再到本质,然后是实际应用。“互感与自感”即为电磁感应现象的特殊应用。二、核心素养目标的制定结合课标、教材、教参的要求,融合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我们制定了本节的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所创设的情境,了解互感现象和自感现象。2.通过推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3年10期2023-10-11

  • 电子打火的道理
    作的?这些都涉及自感现象。通过线圈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引起自身的磁通量变化而导致在线圈本身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叫自感现象。自感现象是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现代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日光灯中的镇流器就是利用自感现象制成的。日光灯启动时需要很大的起辉电压,而镇流器是一个带有铁芯的自感线圈,自感系数很大。当开关闭合后,电源把电压加在启动器(又叫启辉器)两端,使氖气放电发出辉光。辉光产生的热量使U形动触片膨胀伸长跟静触片接触而把电路接通,于是

    科学大观园 2023年6期2023-03-16

  • 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
    200)1 传统自感演示实验的不足新教材[1]继承传统自感演示实验,通过演示通电自感现象中灯泡的延迟发光和断电自感现象中灯泡的闪亮现象,让学生认识自感电动势对电流变化的阻碍作用.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的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其中,对于通电自感[图1(a)],当接通开关S,可观察到灯泡A2立刻发光,而灯泡A1逐渐变亮,由此可知,线圈产生的自感电动势阻碍了电流的增加;对于断电自感[图1(b)],当断开开关S后,可观察到灯泡A闪亮后熄灭,说明电感线圈L和灯A组成的回路

    物理实验 2022年10期2022-11-02

  • 同轴等大圆线圈互感系数的测量
    线圈N1和N2的自感LN1和LN2;然后根据自感和互感的关系,得到不同距离处的互感系数M;最后利用Origin8.0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模拟出互感系数与相对位置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实验数据曲线与拟合曲线拟合系数达到99%以上,与理论积分近似计算的结果表述一致。实验测量互感的方法可以减少繁琐的积分计算,也可以得到互感系数与相对位置之间的函数关系。关键词:LCR数字电桥 自感 互感系数 Origin程序 相对位置中图分类号:O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科技资讯 2021年29期2021-12-31

  • 通电直螺线管自感与互感的物理图像*
    发现学生们普遍对自感与互感现象中的部分学习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生们对通电直螺线管的自感/互感现象的描述、自感/互感系数的定义与计算表示能够理解,但是对两根直螺线管在顺接和逆接时的总自感系数计算公式则表示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两根通电直螺线管串联后的总自感系数(L总)的计算公式为L总=L1+L2±2M(1)其中L1与L2分别表示两根螺线管的自感系数,M为二者之间的互感系数.两根螺线管顺接串联时公式取加号,逆接串联时则取减号.不少学生认为

    物理通报 2021年7期2021-07-03

  • 互感中副线圈电流的反馈作用与自感的基础性作用
    作用;忽视线圈的自感作用。文章通过推导一般互感系统原、副线圈的电流、电压间的相互关系和理想变压器原理,揭示了副线圈电流在原线圈中感应的反馈作用和自感的基础性作用。关键词:互感;自感;正弦式电流;反馈;电能传输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1)3-0056-3互感是普遍存在的电磁感应现象,高中物理教科书对互感的定义是: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现象叫

    物理教学探讨 2021年3期2021-04-12

  • 自制低成本断电自感演示仪①
    737200)自感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是由于流过导体本身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在自感现象的教学中实验显得尤为重要,图1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自感演示仪,该仪器的优点是演示通电自感现象明显,但缺点是演示断电自感现象不明显。为克服这一缺点,课题组成员利用镇流器、二极管等元件自制了低成本断电自感演示仪,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图11 制作材料干电池、镇流器、有极性发光二极管(3只)、无极性发光二极管(2只)、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2 制作过程根

    物理之友 2021年1期2021-03-15

  • 小回线瞬变电磁法多匝回线电感研究
    来实现。因此线圈自感和互感影响较突出。而多匝回线之间的自感和互感影响往往会造成瞬变电磁法测量早期信号严重失真[2],导致计算的视电阻率普遍偏低,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因此,准确计算出线圈的自感和互感,从而消除其影响对小回线瞬变电磁法探测具有重要意义。关于回线电感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自感方面,Green House 将线圈看成同等长度的直导体,给出的回线自感互感表达式[3],计算方便;《电感计算手册》虽以简化公式、图表以及数据表的形式给出单匝

    煤矿安全 2021年2期2021-03-04

  • 测量线圈自感系数的新型装置
    要:开关断开时,自感线圈中的电流不变,线圈产生自感现象,将储存的能量转化成电阻丝的热能,然后气体吸收热量发生膨胀,通过液体反映气体膨胀的量,根据电学、热学公式机算出答案,从而间接的测量出线圈自感系数。关键词:自感;热膨胀;能量线圈的自感现象是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在教材中也仅仅简单提出自感系数与线圈的大小、形状、圈数及是否有铁芯等因素有关。传统测量电感的自感系数是用交流电桥,然而存在平衡点较难找,而且在空间杂散信号干扰下,很容易产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43期2020-10-29

  • 一种双轴差动自感式传感器*
    023)0 引言自感式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非电量如位移、压力、流量、振动等转换成线圈自感量(L)的变化,再由测量电路转换为电压(V)或电流(I)的变化量输出[1]。在工程应用中,通常使用两个磁回路中磁阻发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变化,即一个线圈的电感量增加,另一个线圈的电感量减小。在后续测量电路中,将两个电感线圈接成交流电桥的相邻桥臂,另外两个桥臂由电阻组成,形成差动自感式传感器,从而提高差动自感式传感器灵敏度和明显改善线性度。在工程应用中,标度因数

    贵州科学 2020年5期2020-09-02

  • 基于数字化实验的自感现象的教学*
    再通过对通、断电自感实验中灯泡亮度变化的分析,最终得到通断电自感的规律,并给出自感现象的定义.人教版教材从互感过渡到自感,给出自感现象的定义,再分析自感演示实验中灯泡亮度变化,得到通断电自感的规律.沪科版教材以自感的应用(日光灯)为引入,再实验探究电路闭合和断开时线圈的自感现象,同样通过分析灯泡的亮度变化得到通断电自感的规律,最终给出自感现象的概念.不过,人教版教材中将电流传感器与计算机相结合,能即时反映电流的迅速变化,通过分析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得出自感

    物理通报 2020年7期2020-07-01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标准编写初探
    入微的。文章以“自感”这节课的几个教学片段为例,来探讨在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初探教学标准的编写。关键词:自感;物理教学标准;物理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11-0004-4在信息时代的要求下,对公民教育的要求在不断变更,“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已成为各国教育近十年来发展的支柱性理念。由于物理学本身的特性,它对学生自然观、世界观、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的形成具有直

    物理教学探讨 2019年11期2019-12-24

  • 组合化自感现象演示仪及其教学探讨
    实验,创设出关于自感现象的情境,使得学生能够从客观情境中概括出问题的本质特征,完成从经验性常识向物理概念的转变.在人教版《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6节“自感与互感”教材中,《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于自感现象的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自感现象.能举例说明自感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据此,本教具使用开关产生电火花的演示模块,让学生经历从自感现象的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1 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如图1所示,当

    物理通报 2019年12期2019-12-17

  • 自感》教学设计的改进
    本文分析研究了《自感》教学设计的改进。【关键词】《自感》 教学设计 改进【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188-02一、教材中的问题1.自感通电演示实验实验现象:灯A1总比灯A2滞后一段时间才亮。实验说明:2.自感断电演示实验实验现象:灯A闪亮一下,在缓慢熄灭。实验说明:当电路断开时,通过线圈的电流要减少,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可知,线圈中要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且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减少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3期2019-08-30

  • 利用电压传感器演示线圈的断电自感现象
    陈军刚实验背景:自感现象是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中的内容。在2018年高考考纲中为Ⅰ级标准,要求学生知道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的概念。在选修3-2教材中用图1所示电路演示自感现象,通过观察开关闭合与断开的瞬间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间接演示自感现象,学生不能直接观察自感电动势的变化情况,这就造成学生对自感现象的认识不够深入,对自感电动势概念的理解比较困难。如果在试验中学生能直接观察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变化情况,那么学生就能清晰直观地认识自感现象,

    新课程·中学 2019年2期2019-04-19

  •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因素。在《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中,展示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教学过程的开展过程中如何落实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互感;自感;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6-0028-5【教 材】 人教版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6节【授课对象】 高二学生【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1 教材分析1.1 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了解自感现象,能举

    物理教学探讨 2018年6期2018-10-29

  • 运用PASCO传感器研究自感现象的实验设计
    1 实验改进思路自感现象是高中物理“电磁感应”一章的重要内容.人教版教材通过对通电、断电瞬间灯泡发光的变化演示自感现象,但无法直观显示自感电流方向的变化.该教材在“做一做”环节用电流传感器演示自感对电路中电流的影响,[1]但也仅仅演示了通电时的自感现象.有的实验运用DISLab数字化传感器进行研究,[2-3]但没有对相关数据做精确的定量研究.本实验尝试运用PASCO数字化传感器对该实验进行重新设计,与人教版教材中的实验相比,新设计的实验有以下改进:(1)

    物理教师 2018年7期2018-08-23

  • 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
    陈强燕摘 要:自感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非常抽象的基本概念。在课堂教学中通常要借助演示实验,但教材中设计的通断电自感演示实验,教师普遍感觉演示效果不理想,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笔者对自感演示实验进行创新改进,期望达到较好的效果。关键词:自感;演示实验;创新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4-0054-21 教材中的自感现象演示实验教材中通电、断电自感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的电路。通电自感演示电路(如

    物理教学探讨 2018年4期2018-07-04

  • 利用瞬态过程规律探究线圈的疑难问题
    断电源,都会发生自感现象.直流RL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是瞬态过程.下面利用瞬态过程的规律对有关直流电路中电感线圈的几个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例1】(第25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第6题)图1中L是绕在铁心上的线圈,它与电阻R,R0,开关和电池E可构成闭合回路.线圈上的箭头表示线圈中电流的正方向,当电流的流向与箭头所示的方向相同时,该电流为正,否则为负.开关S1,S2都在断开状态.设在t=0时刻,接通开关S1,经过一段时间,在t=t1时刻,再接通

    物理通报 2018年3期2018-03-05

  • 自感现象中的电磁感应应用
    通量、楞次定律、自感、涡流等内容,其中自感现象作为常见的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概述自感现象从本质上来说只是一种的电磁感应现象,是由于流经导体或者线圈本身的电流变化的时候而在导体或者线圈自身产生了感应电动势的电磁感应现象。这样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又叫作自感电动势,根据楞次定律,这个自感电动势产生之后会阻碍线圈磁通量的变化,即通过阻碍线圈中原电流的变化来实现的,从而使得原电流的变化时间延长的电磁感应现象。对于线圈,我们知道,由于感生电动势的存在,

    科学家 2017年24期2018-01-11

  • 深度学习下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探究 —对《自感》实验课教学设计的几处思考
    高中课本《互感和自感》一课中,互感现象是常见的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第一个成功实验就是互感现象。自感的教学内容是本节的难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自感现象、自感系数和磁场的能量。课本中的“做一做”,介绍了采用电流传感器这一新技术的使用,使得物理现象更加直观、准确,而且是通过问题来引导思考,以求理解自感的基本规律和本质。我们曾经在学习电场的知识时认识了电容器的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在这节课又认识到电感器中的电流不能突变。再如,我们应该认识到通断电自感

    创新时代 2017年12期2017-12-22

  •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无线充电线圈自感辨识
    法的无线充电线圈自感辨识郭丽莎,罗志超,魏学哲(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 201804)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新型线圈自感辨识方法,以发射端和接收端电路串联的电压型无线能量传输(即充电)系统为例,建立其非线性高阶微分方程并构建数据矩阵,通过最小二乘法获得系统的过程参数矢量,将线圈的自感辨识问题转换为系统参数辨识问题,完成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和接收端线圈的自感辨识,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线圈自感;无线能量传输;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前言减少

    汽车工程 2017年10期2017-11-08

  • “逐渐变亮”还是“闪亮”?
    金世华摘 要:自感是区别于互感的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它是由于导体本身电流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关键词:自感;实验;分析所谓“自感”,简单地说,就是线圈自身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本身就感应出感应电动势(若电路闭合,就产生感应电流),这个自感电动势总是阻碍原电流的变化。由楞次定律知道,电磁感应产生的效果总是阻碍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磁通量的变化,在自感现象中,其效果总是阻碍导体中原电流的变化,即总是起着推迟电流变化的作用,在分析自感现象的问题中,经常利用这种

    新课程·中学 2017年6期2017-08-24

  • 自制实验仪器演示涡流热效应现象
    电磁感应;涡流;自感;涡流热效应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6-0054-3人教版教材物理选修3-2第4章第7节《涡流电磁阻尼电磁驱动》的第一部分涡流,教材上讲解了涡流的防止和利用,可以利用涡流现象进行真空冶炼。这个实验要求的条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容易达到。笔者通过研究制作出类似的实验仪器,成功演示了涡流的热效应。方法介绍如下:1 实验器材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如表1所示。2 实验原理用旧电脑电源变压器的一组

    物理教学探讨 2017年6期2017-07-07

  • 重视自主探究 掌握物理规律
    理规律。以互感和自感实验设计为例,分别就如何在课本基本知识、课后练习、生活实际展开中对物理规律的探索进行分析。关键词 高中物理;自感;互感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138-02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来获取知识,孔夫子曾经说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可见自我探求的重要性。自觉行动,从课本基础知识,课本后的提问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物理规律进行探索,才能更加牢固地掌握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23期2017-05-31

  • 改进断电自感演示实验的尝试
    崔东昊自感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的一种,在高中的物理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而断电自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现现象相对比较明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跟随老师进行相应的演示实验,而在课下,出于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好奇,我们会对相应的实验过程进行一定的回顾,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地深入学习,并对实现过程进行更深的探讨,以此加深对课堂知识的了解。一、断电自感现象的原理1.自感现象自感现象是一种相对而言比较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主要是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期2016-05-30

  • 对一道自感图像题的深入分析
    朱笑利互感和自感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之一,常见的自感有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通电自感自感元件要阻碍电流的增大,断电自感自感元件要阻碍电流的减小。自感与图像的结合问题应关注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的瞬间电感阻碍作用的理解以及电路稳定时自感元件的作用。endprint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年3期2016-04-20

  • 钢轨内自感的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上行走时,钢轨内自感使得部分牵引电流,特别是牵引电流当中的谐波,通过车体进行回流,如果此时车体的接地保护布局不合理,会在车体上形成车体对钢轨的较高电势差,容易对转向架上的电气设备造成干扰或损伤[2-4]。另一方面,当2根钢轨中牵引电流分配不平衡时,扼流变压器初级产生的磁通就抵消不掉,磁通差值在信号侧(扼流变压器二次侧)产生感应电压,有可能使信号设备产生干扰甚至误动;而钢轨内自感可用于确定钢轨中的牵引电流分布,分析轨道中不平衡电流及对列车传感器等敏感设备的干

    中国铁道科学 2016年5期2016-04-10

  • 巧用线圈角色 速解自感问题
    刘宏在自感现象的分析中,学生常常觉得无从下手,难以分析,其实只要把握好自感线圈在各种情况下所充当的角色,就可以将自感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电路问题,快速而准确的解题.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自感现象中自感线圈充当的角色并利用角色类比解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 角色一:通电瞬间——线圈相当于无穷大电阻【问题情境一】 如图1所示的电路,两灯泡规格相同,接通开关后调节电阻R,使两个灯泡亮度相同,然后断开电路,再次接通.【现象】 再次接通的瞬间,A2先亮,A1逐渐亮起来.【原

    中学物理·高中 2015年5期2015-09-10

  • 《互感和自感》课堂实录
    概念引入《互感和自感》利用小魔法的进一步深入教学,自制实验给学生视觉听觉冲击,激发学习兴趣,强化知识应用。【关键词】互感;自感;趣味实验;强化知识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了解了几种不同形式的电磁感应现象。如磁铁向线圈中插入或拔出时、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等,都会引起感应电动势,发生电磁感应现象。你们认为引起电磁感应现象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生: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师:不论用什么方式,也不管是什么原

    文理导航 2015年14期2015-05-22

  • 自感问题的三种不同解法
     白利燕摘 要:自感问题是电磁感应部分的一个难点。解决自感现象的一些典型问题都需要结合自感的自身规律进行具体电路结构的分析。本文从三个不同角度提出解决自感问题的三种方法。关键词:自感;电路分析;电磁感应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8(S)-0047-3自感现象是由于通过电圈自身电流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自感现象中的灯泡是否会闪亮,电源有无内阻时对自感现象是否存在影响,以及自感现象中的电流、电压图像等

    物理教学探讨 2014年8期2015-01-12

  • 自感现象演示装置改进
    054)“互感和自感”教学中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的电路图教具,演示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实验.图1图2优点:(1)图1电路做通电自感实验,小灯泡A1相对小灯泡A2发光延时现象比较明显.(2)图2电路做断电自感实验,小灯泡A相对之前发光突然变亮再熄灭现象明显.缺点:(1)演示通电自感、断电自感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电路中进行,如果用图1电路做断电自感实验,眼睛观察不到实验现象,容易带给学生概念理解、规律探究导向性错误.(2)电路中不能直观地观察到自感电动势产生感应电流

    物理教师 2014年4期2014-11-24

  • 探寻“断电自感”灯泡能否闪亮的条件*
    1500)“断电自感”现象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个较难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对于这块知识的掌握与处理是建立在机械记忆的层面上,他们知道当开关S断开后线圈和灯泡将组成闭合回路,线圈充当电源的作用,灯泡的电流将逐渐减小,并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闪亮一下”的可能出现.同时,也记住了灯泡是否闪亮取决于电路稳定时通过线圈的电流IL与通过灯泡电流IA大小的比较.但一次考试中出现的一道选择题却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个知识点的教学.1 问题的提出某学生为了验证断电自感现象,找来带铁心的线

    物理教师 2014年7期2014-10-21

  • 《互感和自感》教学设计
    摘要:在《互感和自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惊奇小魔术的导入,小游戏的过渡,简单直观的实验验证,徒手实验的应用,让学生实现实验、知识和思维的同步发展。关键词:互感:自感;实验 摘要:在《互感和自感》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惊奇小魔术的导入,小游戏的过渡,简单直观的实验验证,徒手实验的应用,让学生实现实验、知识和思维的同步发展。关键词:互感:自感;实验 摘要:在

    物理教学探讨 2014年3期2014-09-05

  • 合理拉长知识链 构建体验式学习——以《自感》的两个教学片段为例
    材上,通电、断电自感实验都是演示实验,通常情况下, 教师会直接把如图1 所示的电路呈现给学生, 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开关闭合瞬间两只灯泡的发光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得到自感电动势方向与原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教学仅仅达成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明显欠缺“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因而,部分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老师怎么会想到用如图1 所示的电路来观察、研究通电自感的? 为了避免疑惑, 笔者合理拉长了通电自感实验的教学过程,创设问题链,引导学生

    教育科学论坛 2014年8期2014-07-10

  • J2446型自感现象演示器的教学探讨
    几乎没有发现断电自感现象效果较好的实验,往往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断电自感现象,但不利于学生体验学习和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本寄希望于新购进的J2446型自感现象演示器,但在演示断电自感现象效果仍很不好,为解决这个难题笔者做了一些尝试.2 探究问题2.1 拆检仪器J2446型自感现象演示器外观如图1所示,拆开J2446型自感现象演示器,内部电路如图2所示,发现内部构造与展示板电路对比,里面暗藏玄机,断电自感电路与板示电路明显不符,与灯泡多串联一个几欧姆的定值电阻,

    物理通报 2014年1期2014-06-27

  • 合理拉长知识链构建体验式学习
    材上,通电、断电自感实验都是演示实验,没有设计实验方案的要求。因此,通常情况下,教师会直接把如图1所示的电路呈现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开关闭合瞬间两只灯泡的发光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得到自感电动势方向与原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过程一定是顺畅的,结论的得出也是“水到渠成”的。但是,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来看,这样的教学仅仅达成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学生只是知道了“自感电动势阻碍原电流变化”的结论,明显欠缺“过程与方法”的体验。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3期2014-04-10

  • 谈“千人震”自感现象实验
    》第二章第二节“自感”时,为了创设教学情境,做了一个千人震自感现象演示实验,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图1即两边积分得从而代入初始条件得C2=I0.故(1)自感电动势(2)电感线圈上的电压降为IRL=E,加在两个牵手学生身上的总电压为40E,加在每个学生身上的电压为20E.而3人实验时,电动势的峰值为图2从能量的观点来看,也是很显然的.开关S断开时,电池与人体已经脱离,导致学生触电所需的能量由自感线圈L中磁场的能量转化而来,即这表明,在增加牵手人数时,由于线圈中

    物理通报 2013年10期2013-01-11

  • 农村居民身心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00份。被调查者自感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结果见表1~3。表1 被调查者自感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分)表2 被调查者自感健康状况的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续表2 被调查者自感健康状况的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3 被调查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s)表3 被调查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单因素分析±s)调查项目 心理健康得分 t或F P吸烟与否吸烟 41.02±8.81 -2.140 0.03

    重庆医学 2012年13期2012-09-27

  • 对《自感现象实验的改进》的商榷
    第10期刊登了《自感现象实验的改进》[1]一文.在实验改进方案一“用‘通电自感’电路演示通、断电自感现象”中,提出用如图1(原文图3,下同)所示电路演示通、断电自感现象.笔者按文中内容操作,使用图1电路进行的通电自感实验,不能观察到原文描述的“D1滞后于D2正常发光”的演示效果.原文实验改进部分,在设计方案一中,对通电自感现象的演示效果描述如下:“3.1 用设计方案一演示通、断电自感现象(1)首先闭合图1中开关S,调节R,R1使LED发光二极管D1,D2达

    物理通报 2012年6期2012-01-23

  • 自感现象全程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21400)1 自感定义的引出提出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其变化的磁场在邻近电路中会激发感应电动势,这是互感现象.同时,变化磁场也会影响自身,将会产生什么现象?观察自感现象:采用图1的电路,用J2446自感现象演示器进行实验.图1 自感现象演示器电路演示1:选两只规格均为“3.8 V,0.3 A”的灯泡实验.接通电路,电压逐步升至6~8 V,调整电阻R的值,使两灯的亮度相同后断开开关.再闭合开关瞬间,电阻支路上的A2几乎立即变亮,而与它并联的电感支路上

    物理通报 2012年8期2012-01-23

  • 螺绕环的电感
    圆形截面螺绕环的自感计算如图1所示,设细线密绕螺绕环的椭圆截面半轴长为a,h,环心到椭圆中心的距离为b,总匝数N.细线导线电流为I,甚至电流无角向分布.由安培环路定理得,螺绕环内的磁感应强度为图1 螺绕环设环面方程为切点为椭圆截面上的磁通量为Φ的表达式中r1,r2是方程(h2cos2θ+a2sin2θ)r2-2brh2cosθ+h2b2-a2h2=0的两个根.有其中而故有则自感为其近似表达式为对于圆形截面螺绕环,有a=h,n=0其自感为若a=5 cm,b=

    物理通报 2012年9期2012-01-23

  • 自感现象实验的改进
    分别演示通、断电自感现象的两个实验(如图1、 图2所示),最大缺点在于把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两种现象割裂开来.且两实验分开做浪费时间,也不易解释断电自感实验中接通瞬间灯泡的突然闪亮.因此完全可以用断电自感实验装置同时观察通、断电自感现象;既省时省力,效果又好.此设计尊重事实,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实验现象,效果颇好.图1 图2笔者认为原断电自感实验电路可再进一步改进,效果会更好.而且原通电自感实验电路也可进一步改进加以利用,同样也能既演示通电自感又能演示断电自感.

    物理通报 2011年10期2011-01-24

  • 利用DIS实验系统改进自感演示实验
    511483)自感现象的实验演示,在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被列为必做的实验内容.但不少物理教师感到这个实验很难做好,而且学生学完这一部分内容后掌握情况普遍不够理想,思维上总有一些误区.而将DIS实验系统引入自感演示实验的教学中,效果则大不相同.对此,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一点感想.1 传统实验所存在的问题传统实验电路图如图1和2所示.通、断电实验装置分离,易给学生这样的错觉,似乎在一个电路中只在通电时才有自感现象发生,而在另一个电路中则只是在断

    物理通报 2011年10期2011-01-24

  • 用电子开关和示波器探究断电自感
    37300)断电自感分为二种情况:第一种是电感线圈二端并联有电阻(如小灯泡),开关可视为理想开关,断电后线圈的自感电流流经并联电阻且按指数规律衰减;线圈的电流的变化率主要取决于并联电阻的大小.因线圈本身的电阻不能忽略,所以自感电动势并不等于线圈二端电压.杂志上常有文章讨论这种断电自感实验.第二种是电感线圈二端无并联电阻,线圈电流的变化率主要取决于开关断开过程的接触电阻的变化率,线圈的自感电流与电源构成回路,电流的衰减规律较为复杂.在开关断电速度不是极高的条

    物理通报 2011年2期2011-01-24

  • 矩形线圈自感的精确表达式
    093)矩形线圈自感的精确表达式武中华,李文尧(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云南昆明 650093)矩形线圈的自感公式在电气工程、电工电子技术,以及应用地球物理学等领域均有普遍的应用。由于自感计算的复杂性,目前使用的矩形线圈自感公式均为近似计算公式。这里推导了圆截面单匝矩形线圈自感的精确表达式,以及正方形单匝线圈自感的近似公式。目前使用的单匝矩形线圈自感近似公式与这里推导的精确公式相比,均存在很大误差:当正方形线圈边长从1m到5m时,电气工程工具书和电工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1年5期2011-01-11

  • 自感演示实验的电路分析及改进
    0)0 引言演示自感现象实验通常采用图1所示电路,此演示实验存在以下不足:1)对于图1(a)线路演示的通电自感,当电键K闭合时,由于电感L的自感使A2较A1后亮这一现象,对于这个现象往往效果不明显,不是看不出变化,就是A2一闪一下就和A1一样亮,往往时间太短,看不出缓慢变化的过程。2)对于演示图1(a)线路的实验,实验中无法演示出自感电动势的方向。3)对于图1(b)的断电自感现象的演示,电键K断开时,灯泡A突然出现耀眼的闪光并看到“过一会儿才渐渐熄灭”,但

    制造业自动化 2010年13期2010-08-23

  • 定量测量和演示自感电动势大小的方法研究
    63000)根据自感电动势公式ε=-Ldi/dt,如图 1所示的电路 (L为普通日光灯的镇流器,电源为两只1.5 V一号干电池,S为手动开关)在通电后切断开关 S的瞬间,可以产生较高的自感电动势[1]。但由于影响自感电动势产生和测量的因素较多,在实验中不容易将自感电动势的大小测出。笔者在进行自感电动势演示实验的研究过程中摸索出几种判断和测量自感电动势大小的方法,现介绍如下:1 用非线性元件判定自感电动势的取值范围这里的非线性元件主要指二极管和氖泡,其中氖泡

    文山学院学报 2010年1期2010-01-31

  • 简评对断电自感的不当解释
    00)简评对断电自感的不当解释张宏慈(甘肃省天水市花牛中学,甘肃天水 741000)下面就解释断电瞬时出现打火以及可能烧坏电闸这一现象.图1开,电感线圈L(线圈的直流RL)、电阻R及电源E组成了闭合回路.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满足方程由自感电动势公式及(3)式可以得出断电时刻(t=0时),电感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分析至此,我们已能清楚地看到,电感和电流的变化率并不是决定自感电动势大小的本质原因.也就是说自感电动势的公式不是自感电动势大小的

    物理教师 2010年11期2010-01-20

  • 创设问题情境 主动建构知识
    ,本文通过探讨《自感》的教学设计来阐述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思想。关键词:问题情境;自感;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9)6(S)-0066-31 教学背景本节课《自感现象》的教学设计参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十六章第五节。本节课既是一个概念课,同时也是一个规律应用课。自感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感应。要使学生明白自感现象符合电磁感应的一般规律,教学

    物理教学探讨 2009年6期2009-08-07

  • 断电自感演示实验的改进对自感演示教学的体会
    周玉敏摘要自感现象是由导体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学教学中的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做好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和掌握。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演示实验中的断电自感现象的演示尤为重要,完备的实验设计可以大大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拓宽想象空间。但现在的教材(选修3-2,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断电自感演示实验的设计效果不明显。关键词自感演示实验自感演示教学体会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1 教材中的演示方法将一个小灯泡,自感线圈

    科教导刊 2009年26期200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