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甫
- 论李佩甫小说中的“屋”意象
:《羊的门》;李佩甫;屋;意象在《羊的门》第一章中,李佩甫在谈过土壤的气味、三千年留下的一句话、草的名讳之后,就谈到了“屋”的意识。李佩甫不是无意中接触到“屋”意象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的,对“屋”的描写以及在“屋”这个意象上寄寓文化的现象,在“平原三部曲”以及其他作品中都有出现。本文以《羊的门》为中心文本,分析面对不同客体,“屋”意象具有的多层次的内涵。一、天与地(一)庇护之所屋”最本质的象征就是避难之所。“天是很大的,很大很大,大得没有依托;云又是很重的
百花 2023年5期2023-07-13
- 李佩甫《生命册》中离乡者生存的多重困境
生的精神困境。李佩甫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刻画着人们精神状态的异化过程,对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关键词:困境 李佩甫 《生命册》 离乡者乡村多占據着李佩甫创作的主题,作品中或直接描述在乡村生活的人们,或描述在乡村基层组织中的权力关系,或描写从乡村走向城市的这一批人精神世界的挣扎。当然,这与他长期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他用一个土生土长的平原人的视角,讲述广袤平原大地上的花草树木和风俗人情,进而揭示人们的生存和精神状态。《生命册》就讲述了年轻人
文学教育 2023年3期2023-05-30
- 李佩甫《生命册》中吴梁人生活群像
:《生命册》是李佩甫“平原三部曲”的终结篇,在这部作品中,他以一个吴梁孤儿进入城市后的奋斗历程为叙事主线,展开城乡双轨对照书写。作者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刻画了民间生存困境下平原儿女的顽强灵魂,表现了在城乡文明冲突下个体生命的轻盈与沉重。小说人物在寻找与漂泊中逐渐异化的心灵,隐喻了乡土广阔图景背后的生存经验。关键词:李佩甫 《生命册》 吴梁人 群像 城乡文明冲突 生存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开篇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传统的中国社会确有这一明
文学教育 2022年12期2023-01-03
- 李佩甫“平原三部曲”中的文化隐喻
姬亚楠摘要:在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中蕴含着对文化的深刻思考与冷静剖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文化的“绵”性、“泥”性和“韧”性。“绵”性既是“无骨却有气”的“耐磨”之力,也是遇事“想点子”坚持己见的智慧;“泥”性既是故乡对人的牵绊,也是人对故乡的牵挂,更是善打马虎眼、“和稀泥”的处世之道;“韧”性既是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物质资源的匮乏而生长出的韧劲,也是“在‘败处求生,在‘小处求活”的生存本能。通过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李佩甫努力探索传统文化的内在属性和
南腔北调 2022年9期2022-07-05
- 《平原客》
——现代化进程下城乡关系的新思考
475001)李佩甫是一位有着明确写作对象的作家。他的作品从《红蚂蚱 绿蚂蚱》到“平原三部曲”,始终围绕着他所熟悉和热爱的豫东平原,李佩甫也因此成为“文学豫军”的主要人物之一。继“平原三部曲”之后的《平原客》,是李佩甫根据轰动一时的真实社会事件“省长杀妻案”改编而成的。这部作品既是李佩甫对于自己乡土写作的一种延续,也是其在新情况下新的尝试。一、以小麦作为核心意象植物书写是李佩甫重要的写作方式之一。李佩甫在“平原三部曲”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植物,并通过这些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7
- 李佩甫乡土小说中的民俗书写及文化价值
的文化意蕴。在李佩甫的乡土小说中,以丰富多样的民众生活、民俗形式和民俗意象构筑了独具特色的中原文学世界,众多对中原民俗的书写展现出了中原地区的乡土生活、地域文化精神和传统乡村的现代化进程,是作家进行乡土的想象和建构的现实基础,在反映中原大众的日常生活的同时,揭露了中国乡村在现代化变革过程中面临的生存困境,蕴含着作家对现代文明发展的反思。关键词:李佩甫;乡土小说;民俗书写;文化价值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展示着当下民众生活
雨露风 2022年12期2022-02-13
- 以不尽之巧以还造化
宋木子 文洁李佩甫是一个对“故乡”一直深情守望着的歌者。李佩甫其实生在城市(许昌),但他真正的心灵故土是平原乡土。对乡土精神的坚守与探寻,最早可以追溯到他20世纪80年代的《红蚂蚱绿蚂蚱》,那是他寻找到写作方向的一部作品。找到创作方向后的他,自那之后便开始了为平原构筑精神图谱的漫长写作历程,他执着地“贴着土地”描绘豫中平原的人世与历史,力图对社会转型巨变下的乡村精神一探究竟。而与此同时,知识分子的身份、城乡两地的生活经历,都令他身陷于对乡土社会的理性质疑与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2期2022-02-13
- “平原”、李佩甫及文学呈现的可能性
0001)对于李佩甫来说,“平原”对他小说书写意义重大。甚至我们可以说,没有“平原”,就没有今天的李佩甫。李佩甫自己也曾经说过,在找到他的“平原”之前,“写得很苦,因为找不到写作方向,到处找素材、编故事,虽然在这个阶段有个别作品也被《新华文摘》选载,却越写越难,几乎就写不下去了……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每天晚上像狼一样地在省城的大街小巷窜来窜去,几乎就要崩溃了”。因为,“这里边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写什么?怎么写?我没有解决”[1]。找到“平原”后的李佩甫,显然一
中州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12-05
- 我们应向作家李佩甫学习什么?
1月27日,《李佩甫文集》[1]首发式暨研讨会上,与会的作家、评论家谈及一个作家要写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如李佩甫把平原作为写作的故乡,由此找到写作的根基,几十年来持续开掘,成为当代文学豫军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作家——改革开放4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当代作家之一。写熟悉的生活,写来自作家个人命运之中的必然及偶然的遭遇,这对任何一个写作者都是常识,但为何同时代作家的创作大多已呈现凋零,而李佩甫的创作生命力却一直持续上行?在河南文学界,几乎所有人提起
中州大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12-05
- 从《黑蜻蜓》到《麻雀在开会》—论李佩甫笔下中原女性形象的变化
1990 年,李佩甫发表中篇小说《黑蜻蜓》,以其表姐为原型,讲述了豫中平原上一个苦难但坚韧的女子的一生。14 年后,李佩甫再次以表姐为原型创作《麻雀在开会》,讲述表姐醒的一生。同《黑蜻蜓》中的二姐一样,《麻雀在开会》中的表姐也遭遇着各种人生苦难,然而,经历背景几乎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李佩甫却在两篇小说中分别赋予其不同的命运结局:《黑蜻蜓》中,二姐一生苦作,最终累死在猪圈里;《麻雀在开会》中,表姐以六十四岁高龄开着机动三轮,仍走在通往天堂的路上。相似的人物,不
名家名作 2021年3期2021-11-13
- 李佩甫文学作品海外传播路径探究
【摘要】基于对李佩甫文学作品创作主题和创作特点的分析,探索以李佩甫文学作品为代表的当代中原文学作品海外传播的制约因素和路径,以此助力中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不断提升中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关键词】李佩甫;海外传播;路径探索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老庄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佛学文化、易学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中原地区形成发展。正是成长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受这种地域文化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兴起的“文学豫军”成为
新闻爱好者 2021年5期2021-06-03
- 论李佩甫小说中的生态意识
摘要:当代作家李佩甫一直致力于“人与土地的对话”,他的小说密切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生态地域对人们精神生态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李佩甫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整体观的视角欣赏豫中平原的自然生态之美,探讨李佩甫的小说中传达出的对人在自然生态变化中的存在状态改变的思索、对自然家园的守护、对精神家园的追寻与探索的深切责任感。关键词:李佩甫;小说;生态意识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6-00-02李佩
艺术科技 2021年6期2021-06-01
- 执着的城乡两地书
值得注意的是,李佩甫众多“乡下人进城”叙事文本基本共享着一种“城乡两地书”的结构模式。这种惯常使用的有意味的形式,传达出这一书写模式背后作家个人的意识形态动机。这一特点在长篇小说《城的灯》《生命册》里表现得尤为典型,折射出李佩甫在对城市、乡村进行书写的过程中价值与情感取向上的执着以及关于现代性的迷思。关键词:李佩甫;乡下人进城;乡村叙事;两地书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21)02-0150-07基于城/乡二元
中州学刊 2021年2期2021-04-07
- 个体诗意与共同体想象
——李佩甫创作论
450046)李佩甫涉足文坛30余载,其创作紧扣时代脉搏,与新时期尤其是21世纪以降中国社会的大发展彼此呼应。作为地地道道的城里人,李佩甫的文学世界却能同时从城乡两大空间汲取用之不竭的养分与力量。即便远赴省城生活和工作,其创作的坐标系也从未离开平原这一独特的审美空间,直至“平原三部曲”,李佩甫为自己贴上了平原叙事代言人的诗意标签。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佩甫将对平原的想象与书写视作自己的文学使命与美学追求,不论是对共同体的想象还是对个体的述说,无不代
天中学刊 2021年5期2021-01-07
- 李佩甫散文的根与魂
年1月出版)是李佩甫先生的第一部散文集,凝聚了作家多年的观察、思考、感受和体悟。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册,但内容丰厚,思考深入,视角独到,妙语连连,让人读之如饮乳酪,如品香茗。读《写给北中原的情书》,我们首先读到了眷恋,读到了一个知名作家对故乡热土深深地眷恋。李佩甫生于城市,长于乡村,乡村自然是他重要的书写场域,也是他散文散枝开叶的根系。多年以后,当他以成年的视角回望乡村的人和事,他觉得自己依然是那个散发着草木气味的乡下孩子,“一手着草筐,一手拿着小铲,赤条条地
南腔北调 2020年10期2020-11-28
- 李佩甫小说 《生命册》的生态女性主义阅读
文学批评视野对李佩甫的小说《生命册》进行另外一种解读,使人们甘心尽一份责任和义务去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使整个社会在和谐与关爱中持续发展。◆关键词:李佩甫;《生命册》;生态女性主义李佩甫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生命册》给我们留下了别样的审美感受,这部作品带给了读者很大的心灵冲击。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大多是生活在底层的农民,他们有着和土地一样的颜色。作家用他深刻而犀利的思想关照这些底层人物的人生轨迹和无常命运。在作
速读·下旬 2020年6期2020-11-02
- 李佩甫:一个工人与 《郑州文艺》的结缘
纪70年代末,李佩甫那时候还是许昌市第二机床厂的一名工人。有一天,他与作家孙方友到郑州参加改革开放后的首届河南省短篇小说座谈会,遇到了《郑州文艺》的编辑约稿。那时候,李佩甫已在《河南文艺》发了一系列的小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座谈会后,他给《郑州文艺》写了小说《小小老百姓》《疑问》,分别发表于1979年第5期、1980年第4期。《小小老百姓》写的是粉碎“四人帮”后,一老人拿一对儿羊角上省城告村大队长曾铡了他最后一只羊的故事。夜间投店时,老人与蒙冤十年的知识分
百花园 2020年12期2020-10-15
- 《平原客》:“植物叙事”的小说诗学
光摘 要: 李佩甫的小说《平原客》延续了他在“平原三部曲”中的人性探索和精神书写,并建构了一种极具象征内涵的“植物叙事”的小说诗学。李佩甫植根于深厚的中原文化传统,又密切关注变动的时代现实,用一种与中原大地高度契合的“植物叙事”象征性地表达了他的独特思考。在小说中,“麦子”“梅花”“种子”等各自承载不同维度的人性书写,集中彰显了现代社会中潜隐的传统遗留的痼疾,反映了时代快速向前之时人性中固有的“文化尘垢”对其精神、心态的拉扯与影响。关键词: 李佩甫;《平
今古文创 2020年4期2020-09-10
- 《平原客》:“植物叙事”的小说诗学
春光摘 要: 李佩甫的小说《平原客》延续了他在“平原三部曲”中的人性探索和精神书写,并建构了一种极具象征内涵的“植物叙事”的小说诗学。李佩甫植根于深厚的中原文化传统,又密切关注变动的时代现实,用一种与中原大地高度契合的“植物叙事”象征性地表达了他的独特思考。在小说中“,麦子”“梅花”“种子”等各自承载不同维度的人性书写,集中彰显了现代社会中潜隐的传统遗留的痼疾,反映了时代快速向前之时人性中固有的“文化尘垢”对其精神、心态的拉扯与影响。关键词: 李佩甫;《平
今古传奇·故事版 2020年4期2020-08-25
- “绵羊地”上的群生像
:《生命册》是李佩甫“平原三部曲”的总结之作,它延续了从植物角度进行主题书写的风格。这部小说中的植物分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两类,每一类植物都是李佩甫对特定人物形象的隐喻。立足于中原大地,通过土壤与植物关系的描绘,李佩甫揭示了中原文化与生命状态的内核。《生命册》在植物书写的基础上叙述故事,展现了自然、社会、精神等方面的生态意识,进而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探索生命的内省与复归,寻求诗意的家园。关键词:李佩甫 《生命册》 植物书写 生态意识作为“文学豫军”的代表人物,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5期2020-03-01
- 从李佩甫小说看中原农村的悲哀处境
农村立言,作家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从农村人与城市人之间的巨大差距、农村凋零的生存环境以及农村与城市“不自量力”的对抗等悲哀的现状出发,表现出对中原农村没落的无奈与哀伤。关键词:李佩甫 农村 悲哀网络上曾流传甚广的一篇文章《中国农村已踏入最危险的境地》从环境、礼仪、生活习惯等方面简单明了地指出了我国农村逐渐走向没落的现状。各种新兴力量冲击着这一个个蕴含着千百年文化的古老土地。路遥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对中国农村的状况和农民命运的关注尤为深切。”a伟大的文学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8期2020-01-21
- 李佩甫、阎连科乡土书写比较
的乡土书写中,李佩甫与阎连科的创作极具代表性。李佩甫、阎连科开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创作,既不同于三四十年代以师陀为代表的俯视姿态的批判启蒙,又不同于五六十年代以李准为代表的革命诉说和精神颂扬。他们融入乡村生活,反思乡土文化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一面传达农民真实的声音,一面进行客观理性的审视,是更贴近乡村的书写和表现。同时,由于作家所处的豫中平原与豫西山地的地域性差异,他们的创作又有区别,表现出中原乡土的复杂性特征。一、“动”中匍匐与“静”中挣扎的乡村生存状态
华中学术 2020年4期2020-01-16
- 守望乡土与精神救赎
——李佩甫《城的灯》中刘汉香形象分析
30006)以李佩甫为代表的河南作家,坚持乡土叙事的创作立场,将乡土性与现代性相结合,与时代同频共振,用文学介入生活、用文学反映时代,静心细听时代脉搏的跳动,对乡土世界进行深入关切和书写,在坚守中突破、在坚守中飞跃。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集中反映了中原文化的地域特征与乡土精神;其中《城的灯》更是李佩甫行走在中原大地上所吟唱的一曲充满苦涩与诗意的田园牧歌。《城的灯》中的刘汉香这一人物,是李佩甫对乡土文化、乡土精神的一次集中展示与
文化产业 2020年36期2020-01-02
- 谈李佩甫笔下的人文关怀
036000)李佩甫的文学创作张弛有度,对复杂的底层民众的艰难处境与精神层面有着细致入微的描写但又有所克制与保留,通过对农村民众整体生活与思想的审视,刻画了河南农民贫瘠的物质生活与匮乏的精神生活。李佩甫对社会底层的民众有着深刻的同情,但也清楚地看到当贫穷席卷了本性善良的底层民众时,生命之原会变得何等荒凉,人性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下逐渐变得扭曲与异化,甚至泯灭到了令人触目心惊的程度。李佩甫以社会底层民众的悲凉命运为他的作品主线,通过小人物为了生活与摆脱艰难处境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31期2019-12-28
- 乡土情结与城市欲望挤压下的精神探寻
:本文主要分析李佩甫小说中乡下人进城后在乡土情结和城市欲望挤压下的精神探寻,然后通过对乡下人精神矛盾的分析,解读社会现实的生命形态并最终探究悲剧性环境下人的异化现象。关键词:李佩甫;乡土情结;城市欲望一、故土的眷恋和城市的向往(一)故土的眷恋与守望李佩甫的创作主线围绕着乡土,其作品中暗含着对乡土的深刻情感,他笔下的大部分人物都具有原始乡村人的特质,他们诞生于乡村的土地,受到土地文明的影响,养成了正直、善良的性格,就连作品的名字也体现了乡村风情,比如:《红炕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11期2019-10-21
- 眷恋、逃离、忏悔
——论李佩甫的乡村情感
00]对于作家李佩甫而言,三十多年来他的文学创作一直植根于河南本土,并对他生存的大地——豫中平原做着深情的描述。在他的描述下豫中平原是带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中原文化色彩:这块土地上的风是染人的,但风只有结果,没有形态;这块土地上生长的树是没有栋梁之材的,并且离开土地后就变形。而豫中平原对李佩甫来说,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生命力与源泉,更是心中的家园,是他的生存之根,面对豫中平原这块大地李佩甫曾说:“多年以来,我一直在研究平原。在文学创作上,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
名作欣赏 2019年14期2019-07-16
- 平原人的生动故事
——读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
社当代著名作家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分别是《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起初读的是他的获奖作品《生命册》(第九届矛盾文学奖),而后续读《羊的门》《城的灯》。李佩甫通过三部小说讲述平原人的故事,讲述平原人从乡村走进城市的故事。这三部书是值得读的。这里着重谈《羊的门》和《城的灯》。“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盗贼来,无非要偷盗、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直到看完《羊的门》,回过来再看书名以及这一段,才真正明
当代贵州 2019年12期2019-06-03
- 李佩甫“平原系列”的灵魂叙事
话,我认了!”李佩甫接续上了“人学”的脉络。他显然属于另一类作家,是那种“被低估了的作家”。有论者曾经明确指出:“之所以认为李佩甫是被低估的作家,就在于他的《羊的门》没有被充分重视。它虽然轰动一时却很快就销声匿迹了,甚至被挤压到官场小说之中了。其实,这部作品足以和新时期最优秀的乡土小说媲美,足以使李佩甫从众多的乡土作家之中脱颖而出。因为,衡量一个作家的成就无需看他的所有作品,只要看他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就足够了。”那么,李佩甫又“达到”了什么样的“最高境界”呢
小说评论 2018年4期2018-11-13
- 平原精神的嬗变与重构
摘 要:李佩甫曾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平原人:吃苦耐劳、败中求生、小中求活、生生不息,[1]这是千年来扎根于土地的平原精神。但在城乡急速转型的社会背景下,平原客们不得不从泥土中拔根而起,原本古朴坚毅的平原精神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面是对在城市中求活的渴望,一面是来自乡村故土的牵绊,平原客的精神轨迹是充满矛盾的,是憧憬与痛并存的。在渴求生存与留恋乡土的扭曲中,平原客终于迷失了,他们遭遇了由于失去根植土壤而导致的精神生态危机。这迷失是何时开始的,又是怎么进行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4期2018-11-12
- 李佩甫《生命册》中的城乡世界
邹志远摘 要:李佩甫的《生命册》,追溯了城市和乡村之间五十多年的改变和发展。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破败乡村中的各异人生;第二章为欲望城市中的人性挣扎;第三章为城乡对话的意义。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深入探究李佩甫对当今城乡问题的思考。关键词:李佩甫 《生命册》 城乡世界《生命册》以“我”這个从农村走向城市的知识分子作为叙述者,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与乡村的变迁、历史与现实的碰撞、理想与欲望的矛盾,同时记录了一个个生命个体的人生轨迹,形成了一本厚重的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7期2018-10-20
- 我从他的“平原”中,找回了自己的“平原”
让人读了再读,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做到了。很少有书能让人欲罢不能,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做到了。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读完《羊的门》时,内心升腾起的震撼感,呼天成那个人物形象就那么强悍地立在了我的心里。那时我读大学,现当代文学史那本书里介绍了《羊的门》,我还不那么了解李佩甫,也不清楚他在文坛的地位,但我从此记住了他。機缘巧合,毕业之后,我到了河南省文联主管主办的《时代报告》杂志社成了一名编辑。那时我才对这位曾经主导省文联的前辈有了更多的认识,他的名望,他的著
时代报告 2018年7期2018-03-12
- “植物”书写:国民性批判与理想人格的载体
——李佩甫小说的植物意象分析
个词时常出没于李佩甫作品的字里行间,从《红蚂蚱 绿蚂蚱》开始,找到写作方向的他致力于充当一位“平原声音”的种植者[1]。他在一次访谈中说:“我把人当植物来写,就是要表现‘土壤与植物’的复杂关系及生命状态。”[2]李佩甫借作品中所建构的村庄书写乡土民间的生与存,批判中原乡村根深蒂固的权力崇拜意识,展示社会转型期人性的异化。可见,平原不仅是作家李佩甫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更是他精神生活的滋养源。本文将以李佩甫小说中的植物意象体系为切入点,探究这些意象背后所蕴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2-26
- 浅析《生命册》中被压抑的性
吴京宣摘要:李佩甫的《生命册》是他的“平原三部曲”的压轴之作,讲述的是一个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精神归属的故事。小说中的“我”是一个自幼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在走出乡村后与骆驼在城市里创业后又选择回归故乡。这篇小说虽然以城市为主线,但是却穿插着无梁村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故事。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经受着欲望的诱惑,有金钱的诱惑,有性的诱惑,而性的诱惑又因为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而被压抑,造成了人精神上的迷失进而转向疯狂,春才就是这样一个在性压抑下被妖魔化了的人物形象
北方文学 2017年17期2017-07-31
- 浅析《生命册》中被压抑的性
吴京宣摘要:李佩甫的《生命册》是他的“平原三部曲”的压轴之作,讲述的是一个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精神归属的故事。小说中的“我”是一个自幼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在走出乡村后与骆驼在城市里创业后又选择回归故乡。这篇小说虽然以城市为主线,但是却穿插着无梁村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故事。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经受着欲望的诱惑,有金钱的诱惑,有性的诱惑,而性的诱惑又因为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而被压抑,造成了人精神上的迷失进而转向疯狂,春才就是这样一个在性压抑下被妖魔化了的人物形象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6期2017-06-19
- 从人与土地的关系看《生命册》中的“植物”书写
营养。关键词:李佩甫;《生命册》;情义;欲望;平淡作者简介:梁丹(1991-),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5-0-02作为李佩甫小说三部曲之一的《生命册》“浓缩了各种各样人物的命运和这片土地上的各种生命现象”。[2]这片五千八百九十亩的土地,养活了三千张嘴,林林总总的人物有着各自的命运,他们构成了无梁村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册》。李佩甫谈到这部小说
青年文学家 2017年5期2017-03-23
- 论李佩甫小说人物形象与神话原型
内容摘要:李佩甫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终生混迹官场的支书和村长、费劲心思涌入城市的反叛者、任劳任怨的乡下妇女。如果从神话原型理论出发,李佩甫小说中大多数的人物形象都能在神话故事中找到原型。本文试图说明他笔下大多数的硬汉和女性形象多似神话故事中的英雄和天使。关键词:李佩甫 人物形象 神话原型总的来说,李佩甫是以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身份走进读者的视野的,这当然无可厚非。长期以来,李佩甫都在研究“平原”,“平原”是生他养他的地方,也是他的写作领地。他的长篇小说《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7年1期2017-03-14
- 李佩甫小说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430079)李佩甫小说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樊会芹1,2(1.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李佩甫研究自1984年至今已有30多年的时间。回顾李佩甫研究,其成就主要在创作主题、叙事风格、作家个体等方面;不足是视野不够开阔、整体性研究欠缺等。反思则是为了总结现状、把握得失,推动李佩甫研究进一步发展。李佩甫;研究;回顾;反思河南作家李佩甫自1978年发表《青年建设者》至今,已为文坛奉献了近400
湖北社会科学 2017年9期2017-03-07
- 城市批判的多重向度
张雅慧摘 要: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生命册》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该作品通过聚焦城乡命运与人性嬗变,将城市与乡村一并纳入自己的创作视野,它在对乡土文化进行客观反思与价值发掘的同时,将批判的锋芒直指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活的困境与异化。总体上看,小说体现了作者浓郁的乡土情结,作者对乡村有着更多的肯定,并将之视为挽救城市文明的最后力量。关键词:李佩甫 《生命册》 城市批判 乡土情结 道德异化李佩甫在《羊的门》、《城的灯》之后出版的《生命册》,是“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相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1期2017-02-17
- 李佩甫《生命册》中农民文化心理解析
◆ 华珉朗李佩甫《生命册》中农民文化心理解析◆ 华珉朗《生命册》写于2012年,是河南作家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的终结之作,2015年荣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还包括《城的灯》、《羊的门》)的主人公都出身于平原农村,即河南农村地区,正如他自己所说:“平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的精神家园,也是我的写作领地。”①《生命册》延续了前两部曲的写作理路,继续关注与剖析平原农村中农民的文化心理。李佩甫的《生命册》可归属于批判国民性小说谱系之中,正
新文学评论 2016年4期2016-11-25
- 李佩甫与中原文化的叙述方式
摘要:李佩甫是地地道道中原说书人的角色。他完全用中原人的思维方式和说话方式,讲述着中原地区的一草一木、一村一店、一人一事,呈现着中原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原貌,以及中原文化的存在状态,从而形成了一种叙事学意义上的阐释,这也许就是李佩甫中原文化的叙述方式。简要言之,他的叙述脉络一般先从草的本性入手,继而叙讲人的故事,从人的故事中展现村庄的历史,进而再现多彩的中原民间风情,可谓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关键词:李佩甫;中原文化;叙述方式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
中州学刊 2016年8期2016-11-11
- 论李佩甫《城的灯》城乡叙事中的审美想象
2021]论李佩甫《城的灯》城乡叙事中的审美想象⊙王诗雨[华侨大学文学院,泉州362021]摘要:李佩甫的《城的灯》刻画了一幅乡下青年力图摆脱贫困走向城市的人生图景,小说主人公冯家昌最终凭借个人的努力,成功地扎根城市并举家搬迁,成就了乡下人进城的成功典范。小说中主人公冯家昌的性格与命运是作家审美想象的浅层显现,而作家个人独特而丰富的审美情感则是其审美想象的深层根源。关键词:城乡叙事审美想象乡土情怀情感批判河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李佩甫,2015年凭借长篇
名作欣赏 2016年15期2016-07-14
- 无骨绵羊地上的兴衰枯荣
人将视线聚焦于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在这个被构建出的“中原大地”上,李佩甫立足于当代农民特有的生存环境与社会背景,刻画着在这个现代化时代的乡村特有的焦虑、挣扎与归途,一如既往地从日常生活入手,创作与丰富着属于他自己的“平原植物”形象。李佩甫在他的“平原三部曲”中的植物叙述,对他的创作实践和文化意义的分析,与植物叙述背后的文化精神和深层内涵的探索,具有一定意义。关键词:绵羊地 李佩甫 平原三部曲 植物书写《生命册》的出版,让李佩甫松了一口气。至此,“平原三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9期2016-05-14
- 乡下人进城的苦难书写
要:当代作家李佩甫在其作品《城的灯》《生命册》中述说了“乡下人进城”的辛酸,以及在身份蜕变过程中上演的一出出悲剧,表现出深切的人道主义关怀和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作家以敢于担当的气魄,勾勒出从农村进入城市中的中原人身份蜕变过程中面临的精神上的苦难,在忧伤而又温情的叙事中,传达出社会的主导型渴望。关键词:李佩甫;城的灯;生命册;乡下人进城;苦难《城的灯》和《生命册》是李佩甫“平原三部曲”中的两部作品。“平原三部曲”凝结着李佩甫对于中原人精神根性的把握和对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5期2016-05-14
- 神性之爱与恶浊之恨
眼》,另一篇是李佩甫的《满城荷花》,《满城荷花》中有篇《人面橘》。蒋韵擅写爱情,李佩甫则擅写仇恨。所谓“擅写”是就这两篇小说而言,两人把爱与恨都写到了极致。写爱情与仇恨的作家不计其数,没办法,人生就那么点事。那么点事通常都会跟爱情扯上关系,稍不留神也会跟仇恨扯上关系。如果没有爱情或仇恨,人生将变得苍白,寡淡,或许人生也不再是人生了。但是能把爱情写到什么程度,或者能把仇恨写到什么程度,就一个作家来说实在是他(或她)把人生给切碎了——在那些人生的碎块里,你要么
长江文艺·好小说 2016年6期2016-05-14
- 李佩甫的小说“配方”
□唐小林李佩甫的小说“配方”□唐小林在未获得“茅奖”之前,李佩甫在当代文坛,也算得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当红作家,但尽管如此,我却从未读过他的任何只言片语。我对李佩甫的认知,完全来自于媒体的高度赞扬和圈内的如潮好评,如有学者高度赞扬他的《羊的门》:“是一部改变了五十年来中国乡农文学面貌的作品,一部前所未有地演绎和再现了特定时代风貌和特质的作品,一部对于当代中国史有着社会百科全书意义的作品。”面对这样惊人的评价,好长一段时间,我都在为没有读过李佩甫如此优秀的小说
文学自由谈 2016年5期2016-03-17
- 中原赤子的深沉思考——李佩甫《生命册》主题论
的深沉思考——李佩甫《生命册》主题论樊会芹(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摘要:多年以来,李佩甫以其对豫中大地的执着关注和书写成为最具地域色彩的河南作家。而2012年“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生命册》,是李佩甫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对中原大地人生、历史、现实的回望和思考,凝聚着李佩甫对人生命运的体悟、对中原民性的反省和对现实发展的忧虑,凸显了作家“铁肩担道义”的知识分子情怀。关键词:李佩甫;《生命册》;主题;中原作为《羊的门》《城的灯》之后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03
- 重复的意义——论李佩甫小说中的重复
复的意义——论李佩甫小说中的重复方志红(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摘要:文学作品中的重复,是作家建构文学世界、表达意义的基本方式。借助重复,李佩甫建构了他开满了“恶”之花的“豫中平原”文学世界;通过不同类型的重复及其变异,李佩甫在他的小说中表达出复杂多样、变幻莫测甚至互相矛盾的多重主题意义。对李佩甫小说中的重复的解读,可以让我们更科学、更深刻地认识文学中的重复现象,更有效、更具创造性地运用重复来表达意义。关键词:李佩甫;小说;重复重复是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03
- 无骨绵羊地上的兴衰枯荣
——浅探李佩甫“平原三部曲”中的植物书写
枯荣 ——浅探李佩甫“平原三部曲”中的植物书写○吴 佳《生命册》获得2015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使得更多人将视线聚焦于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在这个被构建出的“中原大地”上,李佩甫立足于当代农民特有的生存环境与社会背景,刻画着在这个现代化时代的乡村特有的焦虑、挣扎与归途,一如既往地从日常生活入手,创作与丰富着属于他自己的“平原植物”形象。李佩甫在他的“平原三部曲”中的植物叙述,对他的创作实践和文化意义的分析,与植物叙述背后的文化精神和深层内涵的探索,具有一定
现代语文 2016年25期2016-03-03
- 李佩甫,背着土地行走
楚函人物简介:李佩甫,1953年生于河南许昌。1984年毕业于河南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国家一级作家。历任《莽原》杂志副主编,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作协主席等职。代表作有《羊的门》《城的灯》《李氏家族》等,2015年8月16日凭作品《生命册》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8月16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当天,李佩甫与往常一样,上午关闭手机,在家中写作。中午时分,他开机后接到河南省作协秘书长乔叶的电话,通知他的作品《生命册》获奖了。李佩甫问:“是吗?”乔叶说:“是。
环球人物 2015年24期2015-09-10
- 李佩甫文学创作的叙事特点
摘要 李佩甫是当代乡土文学作家的代表,在他的笔下,现代乡村中的矛盾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对于人物的刻画也显得尤为突出,那些人性都被他清晰地展现给了读者。在研究李佩甫的小说时,权力叙事与离土叙事是重点,本文便通过总结李佩甫的作品风格,进而对其离土叙事与权力叙事进行研究,努力去探讨和分析其作品中叙事特点的价值与不足。关键词:李佩甫 文学创作 叙事 特点一 作者简介与作品风格1 作者简介李佩甫,河南许昌人,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被评为国家一级作家,并且于2007年
作家·下半月 2015年6期2015-05-30
- 坚忍的探索者和深刻的思想者
何弘李佩甫的创作是与中国新时期文学一同起步并延续至今的,在30多年的时间里,每个时期他都有重要的作品问世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李佩甫一次次与中国的顶级文学大奖失之交臂,他也一直没有得到与其文学成就相当的重视与评价。全面考察李佩甫的创作历程,认真解读李佩甫的文学作品,会使我们对李佩甫的创作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更正确的评价。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佩甫作品的价值终会得到正确认识,并在文学史上占据其应有的地位。李佩甫不是天才型的作家。那些才华
小说评论 2013年2期2013-11-15
- 轻俏时代的文学忧伤*——李佩甫小说的叙事伦理分析
俏的文学时代,李佩甫显得有点“笨拙”——十余年来,他的题材选择、作品的主题意向、文学的写作技法,没有根本性的变动,只是更加精熟。这是一种值得敬重的“笨拙”。近20余年,现代汉语文学逐渐摆脱了政治文学的桎梏,步态轻盈,姿态曼妙,然而许多作家作品大多似流沙上的脚印,难以久存。李佩甫因为“笨拙”,却在现代汉语文学的大地上夯下了一柱铸石。少变的题材选择、主题意蕴取向,却使他通过小说叙事,与叙事对象建立了忠诚、悲悯、犹疑等叙事伦理关系。这三种叙事伦理关系对形成李佩甫
文艺论坛 2012年8期2012-11-24
- 歌者·思者·忧者*——李佩甫精神形象
形象所在。关于李佩甫,我想更是如此。他是大中原这方水土朴实农民的歌者,满目深情且赞且叹他们生存中的艰辛与屈辱;他是这方人生存之道的思者,凝神沉思这历史沧桑与时代风气共营中的生存隐秘;他还是剖析当下感慨不已的忧者,站在精神缺失的当口痛心疾首声嘶力竭捶胸顿足地一再发出“等等灵魂”的警语。歌 者李佩甫是个城里人,小时候出身于工人家庭,但李佩甫用饱蘸感情的笔墨一再倾情表述对乡下农民的怀恋与热爱,那真挚,是心手相连的惜恋,是命运与共的承担。也许,他早期最动人的诗篇一
文艺论坛 2012年8期2012-11-24
- 李佩甫小说创作与道家文化
中原文化的根底李佩甫是河南作家群中的一员大将,这位不务张扬、沉默勤奋的作家以其厚实的作品令评论界刮目相看,成为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对于这个作家的研究,正在日益升温。而关于李佩甫创作的道家文化底蕴,却鲜有发现。实际上,中原文化的根底,即是道家文化。作为一个深受地域文化影响,并把其创作的根据地放在豫中平原的一位作家,李佩甫在其作品中表现出浓厚的道家色彩,是理所当然,不足为奇的。中国道家,黄帝是其最早的始祖。黄帝所居之地,就是今天的河南新郑。列御寇也
名作欣赏 2012年5期2012-08-15
- 困境中的探寻
《城的灯》中,李佩甫一方面既把城市作为现代化努力的方向,又直陈城市的污浊肮脏,另一方面他既从乡土文化中寻求中国现代化转型的生命意义,又直面乡土的黑暗与颓败。在对城乡文明的双重认同与质疑中,他既体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清醒认识又表现出对理想的迷惘。关键词:李佩甫《城的灯》城乡交融探寻“乡下人进城”是新世纪文学创作的热门话题,与多数这类文本所采用的苦难叙事不同,在《城的灯》中李佩甫力图淡化城乡之间的对立,而对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进行重新思索。在对以冯家昌与刘汉香为代表的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期2009-02-06
- 赤子情围成的藩篱
要:中原大地及李佩甫对中原大地的情感牵扯既造就了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他的创作没有摆脱他思想中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存在的中原传统文化负面精神积淀的影响,很多中原传统文化的负面精神积淀成为他讴歌或者宽容的对象,在男女关系描写和女性形象塑造上流露出强烈的男权意识。反复书写同一种目光审视下的生活让他的创作出现了重复现象。另外,作者的艺术风格上也深深打上了中原文化的烙印。关键词:中原大地;李佩甫;负面精神积淀;男权意识;现实主义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
中州学刊 2008年2期200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