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甫:一个工人与 《郑州文艺》的结缘

2020-10-15 06:46奚同发
百花园 2020年12期
关键词:郑州杂志社投稿

奚同发

应该是20世纪70年代末,李佩甫那时候还是许昌市第二机床厂的一名工人。有一天,他与作家孙方友到郑州参加改革开放后的首届河南省短篇小说座谈会,遇到了《郑州文艺》的编辑约稿。

那时候,李佩甫已在《河南文艺》发了一系列的小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座谈会后,他给《郑州文艺》写了小说《小小老百姓》《疑问》,分别发表于1979年第5期、1980年第4期。《小小老百姓》写的是粉碎“四人帮”后,一老人拿一对儿羊角上省城告村大队长曾铡了他最后一只羊的故事。夜间投店时,老人与蒙冤十年的知识分子老顾相遇。已平反的老顾为把孩子迁回城,去北京告状,发现京城有很多冤更深的人在国务院办公厅外排队,决定不告了。听了老顾的讲述,老人次日早到集上买了两只小羊羔,说:“不告了。国家有难处,咱小小老百姓也担点儿。”《疑问》写的是曾下乡五年,变成“社会油子”的青工赵二宝,见一向对人对己要求嚴格的车间主任老宋从车间提了一桶漆出去,认为老宋偷漆,去厂长办公室交揭发材料时隔门听到了真相。原来,老宋连熬三天修理加工出口女鞋的机器,发现少了一个零件。这零件只有某兄弟单位有,但对方供销科长索要一桶漆……赵二宝在老宋身上终于看到他心里一直向往的“闪闪发光的东西”。

四十年过去,李佩甫对自己这两篇小说的记忆已很是模糊,但对投稿的事却记得十分清楚。之前给《河南文艺》投稿时,还需要政审——杂志社收到他的稿件,会给他的工作单位发来政审纸函,由单位党委盖章后返回杂志社。1978年以后,投稿政审的程序取消了。所以,给《郑州文艺》投稿时,他是直接用信封寄给杂志社的。当时,投稿邮寄信件是免费的,只要把信封的一个角剪去就行。后来,他的小说不仅在《郑州文艺》发表,还获得了《郑州文艺》的小说奖。

回忆当年领奖的往事,李佩甫笑着对笔者说:“那时候,我还是工厂里的工人,穿衣吃饭都马虎,不讲究,许多细节也不懂,傻傻的。一听说要来郑州领奖,我穿着工厂的工作服就来了。工作服上还有一块没洗干净的机油。可孙方友就不一样了。他当时还是农民,如果穿得好了吧,担心别人说他‘烧包;如果穿得不好,又怕别人看不起。于是,他选择了穿当时很时髦的绿军装,还戴着军帽,这样既体面也没人说啥。无论是获奖还是发稿,都是我当时文学创作的重要延续,而且在那些年产生了各种影响,对自己后来的创作肯定是有极大的鼓舞和帮助的。”

[责任编辑 吴万夫]

猜你喜欢
郑州杂志社投稿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关于郑州的记忆》(部分)
郑州擂台赛纪实
参与讨论或投稿
参与讨论或投稿
参与讨论或投稿
参与讨论或投稿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