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评论
- 主持人语
- 诗歌随笔两则
- 你的生活和你的诗歌
——宇向访谈 - 宇向:从理所当然到神性的探究
- 幻象·地域·隐喻·审视
——论冉正万中短篇小说的异质化书写 - 一个村庄的悲剧镜像
——论冉正万的长篇新作《天眼》 - 民族国家认同视野下的《天眼》
- 边地叙事的局限
——评冉正万的《银鱼来》 - 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追求真理
——董健先生访谈录 - 无“体”之体:刍议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写作新趋向
- 另一种“自主”:《红高粱家族》的本能个性主义
- 是女性意识的超越还是轮回?
——《长恨歌》和《青春之歌》的文化选择比较 - 李佩甫《生命册》中农民文化心理解析
- 走向天门口:刘醒龙1984—1995小说的成长肌理
- 从《凤凰琴》到《天行者》的版本流变
——情感的申诉到使命的完成 - 历史叙事对文化道德精神的审美重构
——《圣天门口》与《白鹿原》合论 - 神性、人性:刘醒龙《圣天门口》的双重叙事
- 《圣天门口》研究综述
- 襄阳文化与襄阳文学
- 为张磊博士学位论文《历史在这里沉思》作
- “80后”文学的蝶变
- 模式、意义与当代小说之影视改编
- 大众消费与《白蛇传》的演变
- 断裂后的修复
——网络旧体诗坛问卷实录(五) - 将叙事进行到底
——伍锡学“微型小说词”的叙事性之刍议 - 重构思想史和中国新文学交融的学术平台
——中国新文学学会第32届年会暨“思想史视野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