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疡

  • 从《外科正宗》“疮疡全赖脾土”思想论治疮疡皮肤疾病
    610072)“疮疡全赖脾土”思想提出首见于明代外科医家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其书亦被后人誉为“列症最详、论治最精”。而陈实功提出“外之证则必根于内也”的观点,在外在疾病内治中颇有章法,与“益疮全赖脾土,调理必须端详”[1]的观点相互呼应。“夫疮疡者,乃疮之总名也……疮之一字,所包者广矣。虽有痈、疽、疔、疖、瘰、疬、疥、癣、疳、毒、痘、疹等分,其名亦止大概而言也。”正如《外科启玄》所云,疮疡代指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体表疾患,多属现代医学的皮肤科疾病范畴。“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期2024-01-02

  • 从“毒、热、瘀、虚”论治肾病下肢疮疡探析*
    反映了先生在外科疮疡的辨证治疗上的学术思想。肾病下肢疮疡主要是由多种慢性肾脏疾病迁延不愈发展致中晚期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常表现皮肤瘙痒、感觉异常、麻木、虫蚁爬行感、肢端的冷暖异常感觉,甚至伴随皮肤肌肉的溃烂,皮肤疮疡久久不能愈合。通过品读《疡科纲要》,在其基础上从“毒、热、瘀、脾虚”角度来论治因慢性疾病迁延不愈甚至恶变引起血管、神经、皮肤、肌肉气血受损,诱发溃疡导致疮疡疾病发生——尤其以肾病下肢疮疡病最为典型[1-2]。肾病下肢疮疡多由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8期2023-08-15

  • 中药内消外敷法对急性阳证疮疡患者的疗效分析
    王立山疮疡是指人体表面由病原菌所致的化脓性感染,其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又能够根据发病机制划分为阳证疮疡和杂证疮疡[1]。其中,急性阳证疮疡患者起病急,病情危重,倘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在急性阳证疮疡治疗中,西医以抗生素为主[2]。中医认为该病因毒邪入侵所致,邪气进入人体后会使气血凝滞,发于体表,形成疮疡、疔疮、疽等[3]。当前,中药内消外敷法在急性阳证疮疡患者中应用普遍,操作过程简洁,实施效果好,安全性强,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2期2023-02-19

  • 津沽疮疡学术流派传承创新“给邪出路”理论在疡科方面的应用*
    迫切和重要。津沽疮疡学术流派自清末民初创立时起,在5代人的百年流传中始终以“给邪出路”作为疮疡疾病的诊治方法,通过中西内外手段促进机体内“邪”的排出,从而利于正气来复,达到促进疮疡愈合的目的,取得了良效。在疡科的发展过程中紧跟新时代,切实做到以中医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使得新技术为中医所用,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贡献疮疡外科的特色力量。1 学派起源,精神传承清末民初光绪十三年(1887年)流派创始人高思敬先生由江苏入津,当时津沽百姓由于从事各种粗放型产业以及在

    天津中医药 2022年6期2022-11-27

  • 刘完素阳气怫郁致疮疡探析
    肥 230038疮疡属于中医外科疾病范畴,含义广泛,广义疮疡是指所有发于体表的外科疾患;狭义疮疡包括体表肿疡、痈、疽、疔疮、疖肿、流注、流痰、瘰疬等,相当于西医学体表化脓性疾病[1],严重时可引起走黄(西医称为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尤以面部多见。现代中医外科诊治疮疡,以《外科精要》为纲,根据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将疮疡辨为阳证、阴证和半阴半阳证,治疗时需谨辨阴阳,内外同治,内消外敷,兼顾脾胃。本文中论述的疮疡多属阳证范畴。刘完素(以下简称刘氏),字守真,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8期2022-11-24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高憩云外科全书》下肢疮疡内治用药规律
    全书》在治疗下肢疮疡过程中明确有效的内治法的用药规律,为治疗下肢疮疡的临床药物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理《高憩云外科全书》中治疗下肢疮疡中明确有效的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所选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及相互关联规律。结果:共筛选出处方95首,药物使用以甘草、牛膝、当归、桑枝、黄芪等为主,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肺经为主,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24个,潜在新方组合8个。结论:基于《高憩云外科全书》治疗下肢疮疡明确有效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2年7期2022-05-30

  • 中医外科的“消法”与抗生素治疗皮肤疮疡的对比分析
    21000)皮肤疮疡作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其中包含溃疡及肿疡两大类,加上疾病具备发病较急、病情发展快速等特点,容易使患者面部出现疔疮走黄现象,并对肢体造成伤筋损骨的后果,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以往临床多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虽然能够有效改善病情,但长时间使用可能造成耐药性及严重不良反应,不利于病情的快速康复[2]。中医认为疮疡本于内脏,治内乃求本之法,因此疾病的治疗期间,需要考虑内外结合的方式,局部外治可达到去腐生肌、消肿止痛的功效,对内则

    贵州医药 2022年4期2022-04-23

  • 基于“疮疡理论”辨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发现新冠肺炎与疮疡在中医病因病机、西医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及传变规律方面存在互通之处,并根据“异病同治”理论,提出了治疗新冠肺炎的全新理念——基于“疮疡理论”辨治新冠肺炎。基于此,本研究结合舌象及临床特点探讨了基于“疮疡理论”辨治新冠肺炎的可行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19日至2020年3月3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62例,其中1例患者因年幼不能配合舌象等临床资料收集,3例患者由于主观原因拒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03-24

  • 解毒利湿汤治疗下肢疮疡58例*
    丘 476000疮疡是指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引起的体表感染性疾病,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下肢为疮疡的好发部位,若未及时进行治疗,严重者则可损伤筋骨[1]。中医认为,人体正气不足,邪气太盛,或失治、误治,则热盛肉腐为脓,脓疡溃破,脓血大泄,形成疮疡[2]。临床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下肢疮疡,可控制疾病进展,缓解临床症状。近年来,有较多文献报道,抗生素在短期内可缓解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临床疗效不理想[3-4]。同时,长期使用抗生素还有可能损伤患者

    河南中医 2022年2期2022-01-25

  • 利湿汤内服联合中草药外敷治疗下肢阳证疮疡效果分析
    000)下肢阳证疮疡是指发生在下肢的感染性疾病,因湿热火毒侵袭、正气不足、七情内伤、膏粱厚味等原因,导致经络阻塞、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热盛肉腐,形成疮疡[1]。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红肿、疼痛、皮肤发亮、全身发热等症状,发病突然、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治疗会损伤筋骨,增加治疗难度。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但是长期服用不良反应多,且耐药性高,容易引起二重感染,复发率高[2]。中医对阳证疮疡研究历史久远,治疗方法较多,将阳证疮疡划分为痈、疖、丹毒、疔等,治疗原则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4期2021-12-10

  • 治疗疮疡成方制剂的挖掘与分析*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引起体表化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相当于西医学的“外科感染”[1]。《外科启玄》言:“夫疮疡者,乃疮之总名也。疮者伤也,肌肉腐坏痛苦伤烂而成,故名曰疮也。疮之一字,所包者广矣。遂有痈、疽、疔、疖、瘰疬、疥、癣、疳、毒、痘、疹等分”,该描述较确切地总结了疮疡的范围和定义[2]。本研究对目前存在的治疗疮疡的成方制剂的功能主治、组方用药规律及核心组合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及探讨,以期为临床诊疗用药的合理选择及治

    西部中医药 2021年9期2021-11-03

  • 中西药合用治疗疮疡疗效观察
    650500)疮疡分为急、慢性疮疡[1]。中医认为,疮疡分为杂证疮疡与阳证疮疡,是由邪气入侵、灼伤血气、毒邪内侵,以致气血凝滞而致[2]。疮疡包括肿疡疔疮、疖肿、痈、溃疡、疽等,具有发病急、进展迅速等特点,在短时间内即可引起疔疮走黄,导致伤筋损骨[3]。本研究以中西药合用治疗疮疡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88例,均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19~61岁,平均(38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4期2021-07-14

  • “阴阳学说”视域下的中医疮疡“半阴半阳证”理论探微
    0在中医外科中,疮疡在广义上指所有发于体表的外科疾患,狭义上特指体表化脓疾病[1]。阴阳辨证是中医外科疾病的总纲,疡科诊病施治更是首重阴阳。自宋代著作《外科精要》首次用阴阳论外科疾病提出三种证型分类后,根据疮疡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脉象特点可辨为阳证、半阴半阳证和阴证。“半阴半阳证”是该病从阳证转阴证的过渡阶段,决定了疾病的转归,一旦发展为疮疡阴证,不但从治疗上十分棘手,在预后方面也不尽如人意。因此抓住疮疡“半阴半阳证”这个关键转折点“透阴转阳”,也就抓住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6期2021-03-26

  • 《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疮疡用药经验及临床研究
    021)中医认为疮疡是各种外邪入侵人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停滞,郁久化热,发于皮肤表面的化脓性、感染性疾病,隶属中医外科范畴[1]。本病相当于现代西医的“外科感染”,属外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医理论中将本病分为急性、慢性,急性多为阳证,多由火毒、热毒引起,表现为局部皮肤灼热、疼痛、皮温升高、破溃流脓、发热、全身乏力、饮食不佳等;慢性则多属阴证,多是因虚致病,表现为局部皮肤漫肿无痛、皮温正常、难溃难蘞、疮口苍白、乏力等[2-3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2期2021-03-11

  • 复方黄柏液涂剂抗疮疡药理活性研究
    264005)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1-2]。疮疡包括了体表上的肿疡及溃疡、痈、疽、疔疮、疖肿、流注、流痰、瘰疬及有关皮肤病的内容,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具有发病迅速,部分病情较重等特点,在面部可引起疔疮走黄(西医称为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在手、足易引起伤筋损骨的严重后果。创伤出现感染以后,就形成了疮疡。本文通过制备大鼠疮疡模型研究复方黄柏液抗疮疡作用,以及对比不同工艺复方黄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0期2020-06-24

  • 中医内消外敷疗法治疗急性阳证疮疡的效果探析
    116400)疮疡是病原菌在体表导致的一种化脓性感染,这种病情会根据患者发病的缓慢,分为急性疮疡和慢性疮疡,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机分为阳证疮疡和杂症疮疡。急性阳性疮疡这种病症起病比较急骤,所以患者病情危重,如果没有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容易导致发生多种不良情况,导致患者后果十分严重,所以临床医师在对患者进行干预的时候需要选择抗生素进行指导。从中医角度而言疮疡和毒邪入侵存在关联,邪气入侵体内,导致患者气血凝滞发于体表,形成疮疡和坏疽,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产生严重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期2020-03-18

  • 善本医籍《外科枢要》辨治外科疾病学术思想探析*
    共载21篇,记载疮疡诊候辨证;卷二共载21篇,并附以验案来具体说明常见的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分析及治疗方法;卷三共载18篇,主要配以验案来叙述全身各处17种疮疡疾病;卷四总列治疗疮疡方剂共151首,其中外治方18首,内治方133首,其后者涉及中药172种,用药总次数1 077次[2]。具有治病求本;滋其化源;温补脾胃;温补肾阳等特点。这些宝贵医学理论对当今临床辨治外科疾病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将其辨治外科疾病的学术思想价值进行探析,以飨同道。1 注重中医辨证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6期2020-02-11

  • 中药内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阳证疮疡的临床观察
    京210001)疮疡属于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犯体表后产生的多发病。中医认为疮疡主要是由于毒邪内侵,邪气太热,从而伤害血气,导致气血凝滞。加之疾病具有发病较急、进展迅速、病情严重等特点,已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临床多采取抗生素与外用药物进行治疗,虽然能够缓解相关症状,消除红肿,但效果并不明显。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随着病情不断发展,患者极易产生感染现象,从而造成严重后果[2]。本文主要探讨中药内服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急性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4期2019-05-17

  • 中医内消外敷疗法治疗急性阳证疮疡的效果探析
    654200)疮疡是指病原菌在人体体表引起的化脓性感染[1]。该病可根据患者发病的缓急分为急性疮疡和慢性疮疡,又可根据患者的病机分为阳证疮疡与杂症疮疡。急性阳证疮疡患者起病急,病情较重。急性阳证疮疡患者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多种严重的不良后果。西医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阳证疮疡。中医认为,疮疡与毒邪入侵有关。邪气入体可导致气血凝滞,发于体表,表现为疮疡、疔疮、疽等。使用中医疗法治疗急性阳证疮疡操作简单,效果好,安全性高[2]。为探讨使用中医内消外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8期2018-06-28

  • 远志治痈疮
    抗炎作用,对治疗疮疡肿毒、乳房肿痛等症有良效。1.远志膏外敷治疮疡肿毒疮疡肿毒包括西医的急性疖肿、颌下腺炎、静脉炎等疾病,患者多伴有炎症,局部红肿热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方法:取远志50~80克(用量根据病灶大小而定),去心,加入白酒、食用醋各100毫升,煮烂,捣为泥状,外敷患处,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或油纸,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1周为1疗程。2.远志煎水内服治急性乳痈乳痈类似现代医学急性乳腺炎,系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为哺乳期妇女

    农村百事通 2018年7期2018-05-08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阳证疮疡临床观察
    姚 315400疮疡是中医外科常见病之一,有阳证和阴证之分,疖、疔、痈、疽、丹毒均归于此病。阳证疮疡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赤、焮热、红肿突起、疼痛剧烈。西医常见病如寻常型痤疮、毛囊炎、皮肤浅表脓肿等,当具备“红、肿、热、痛”特点时均属中医外科阳证疮疡范畴。针对此病,临床以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常使用内外合治的方法,内服药物常选用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或黄连解毒汤等传统方剂进行加减治疗;外用药物则选用新鲜的清热解毒药物捣碎或清热解毒膏药外用治疗。笔者选用金

    新中医 2018年4期2018-04-19

  • 张锡纯论治疮疡病特色浅议
    参西录》。书中对疮疡病的论治较传统多有创新,极具特色,颇能启迪后学。1 疮疡重症,立论火毒,倡清透、清下之法,善用重剂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是中医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如痈、疽、疖、疔、流注、流痰、瘰疬、无头疽、无名肿毒等。疮疡,特别是急性发生的,病机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医宗金鉴》概括为“痈疽原是火毒生”。走黄则是疮疡重症,是因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或因挤压等,使毒邪走散入血,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

    福建中医药 2018年1期2018-03-30

  • 远志治痈疮
    抗炎作用,对治疗疮疡肿毒、乳房肿痛等症有良效。1.远志膏外敷治疮疡肿毒疮疡肿毒包括西医的急性疖肿、颌下腺炎、静脉炎等疾病,患者多伴有炎症,局部红肿热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方法:取远志50~80克(用量根据病灶大小而定),去心,加入白酒、食用醋各100毫升,煮烂,捣为泥状,外敷患处,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或油纸,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1周为1疗程。2.远志煎水内服治急性乳痈乳痈类似现代医学急性乳腺炎,系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为哺乳期妇女

    农村百事通 2018年5期2018-03-28

  • 《洞天奥旨》疮疡治疗思想概述
    三百首,书中首论疮疡,次述病症,后叙方药,是一部代表清代以前外科学成就的重要著作。其对外科疮疡的描述内容占有4卷,系统阐述了疮疡的证治经验,集历代疡科之大成,辨证精当,用法神妙,处方屡试不爽,为后代医家所重视,现将其疮疡证治思想探讨如下。1 辨标本,别脉之有余及不足标本理论是《内经》治则治法篇的核心内容,其本意是指草木的枝叶与根茎,就疾病而言,引申为疾病的表象与本质[2]。陈氏在此专著中首论疮疡之标本,可见其在外科疮疡中的重要性,“苟不知标本,轻妄施药,不

    江苏中医药 2018年3期2018-02-13

  • 中医治疗疮疡的疗效观察及评估
    00)古医书记载疮疡多由风邪善行数变之特性导致湿热内蕴[1]。因此本次研究根据中医辨证施治针对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我方医院收治的41例疮疡患者采取中医内消与外治。观察中医治疗疮疡的效果与具体优势。具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我方医院收治的82例疮疡患者。82例患者均符合中医疮疡病症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西医抗生素治疗。观察组41例在采用中医内消与外治。其中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9期2018-01-22

  • 中药外治法在常见疮疡与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
    614100)疮疡是指人体在受到不同致病因子侵袭后而呈现出来的一系列机体表面化脓情形相关病症的总称,这些病症均具备极其强烈的传染性,包含全部溃疡及肿疡情形,如疖肿、痈疽、流注、瘰历、疔疮、流痰等,其中比较常见的病症为糖尿病足、褥疮、臁疮腿及伤口难以愈合等[1]。疮疡患者一年四季均存在发病的可能性,不过夏秋季节发病率明显高于春冬季节。本次研究将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接收诊治的疮疡与皮肤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临床治疗相关资料并对资

    医药前沿 2018年5期2018-01-16

  • 祛腐生肌法治疗疮疡病的临床研究
    琴祛腐生肌法治疗疮疡病的临床研究万坤华,涂其武,周茂琴(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目的 探讨祛腐生肌法治疗疮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疮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首次治疗单双日随机分组,对照组(n=50)患者采用抗生素全身治疗及消毒引流治疗,观察组(n=50)予以中医去腐生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

    当代医学 2017年28期2017-09-28

  • 论薛己用灸法治疗疮疡的思想特色
    :薛己在治疗外科疮疡疾病中推崇运用灸法,既可治虚,亦可治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运用灸法有直接灸、间接灸,间接灸有隔蒜灸、隔附子饼灸、隔豆豉饼灸、隔香附饼灸、隔木香饼灸等;直接灸可用艾或桑木。薛氏均在医案中予以记录,方法具体,形式多样,颇具实效。关键词:薛己;疮疡;灸法;《薛氏医案》中图分类号:R249;R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7)03-0059-03Abstract: Xue Ji highly praised mox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7年3期2017-07-06

  • 论薛己用灸法治疗疮疡的思想特色
    论薛己用灸法治疗疮疡的思想特色蔚晓慧吉林医药学院图书馆,吉林 吉林 132013薛己在治疗外科疮疡疾病中推崇运用灸法,既可治虚,亦可治实,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运用灸法有直接灸、间接灸,间接灸有隔蒜灸、隔附子饼灸、隔豆豉饼灸、隔香附饼灸、隔木香饼灸等;直接灸可用艾或桑木。薛氏均在医案中予以记录,方法具体,形式多样,颇具实效。薛己;疮疡;灸法;《薛氏医案》灸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例如:《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孟子》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7年3期2017-01-26

  • 复方黄芷膏的制备与应用
    使用方便研制用于疮疡、痈疽红肿急性炎症期的中药软膏剂。方法:制备并应用复方黄芷膏对疮疡、痈疽红肿急性炎症期患者进行治疗。结果:临床观察47例,总有效率97.87%。结论:复方黄芷膏对疮疡、痈疽红肿急性炎症期效果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复方黄芷膏;疮疡;痈疽本院地处西南边疆,属亚热带气候,本地人大多喜食辣椒,腌制的韭菜花、腐乳、藠头以及烧烤,所以疮疡发病较多,较为常见。为了提高中药的临床应用水平和疗效、使用方便,结合临床。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7期2016-05-14

  • 浅析现代负压引流技术作用与中医疮疡常用治疗原则的类通与体会
    创伤及慢性溃疡等疮疡性疾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药治疗疮疡疾病历史源远流长,疗效确切,至今,消、托、补的治疗原则在临床治疗疮疡性疾病中仍具有积极地指导作用。笔者发现负压引流技术的作用原理与中医疮疡“消、托、补”治疗三原则有着类通之处,特执笔此文,浅谈异同与体会。一、现代负压引流技术的原理及作用负压引流是将带有多侧孔引流管的特殊敷料填充于引流部位,通过负压吸引装置持续或间断地引流创面坏死组织或渗液。现代负压技术主要通过以下五个作用[1]促进溃疡愈合: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5期2016-05-14

  • 中医疡科主要学术流派及思想探析
    在对待中医外科学疮疡病的因机证治方面,有其各自的观点。正宗派“审证求因,重辨阴阳”,主张“内外并举,顾护脾胃”,采用内外结合的方法治疗疮疡;全生派倡“阴虚阳实”之论,立“阳痈阴疽”之说,主张分清阴阳的属性后再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心得派重视时邪致病,创“疡科三部病机学说”,认为“外疡实从内出”,主张“治外必本于内”的治法。三家学说各执己见,却又相互渗透,并对后世医家在对疮疡病的认识和治疗方面影响颇深。疮疡;医学流派;学术思想;审证求因疮疡,广义上泛指一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5期2016-03-23

  • 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分析
    “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分析张丽莉【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各种疮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外科“消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经统计发现,无效:观察组3例(7.50%),对照组7例(17.50%);总有效:观察组37例(92.50%),对照组33例(82.50%)。观察组疮疡消肿、疼痛缓解好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5期2016-02-16

  • 刍议“发表不远热”对治疗疮疡性疾病的指导意义
    表不远热”对治疗疮疡性疾病的指导意义朱晓燕1,2,艾儒棣1,2,陈明岭1,2,张远哲1,杭怡宁1结合文献及临床经验探讨《内经》“发表不远热”对治疗疮疡性疾病的指导意义。指出疮疡初起应遵循“发表不远热”之旨温气血以散之,内治以解表为主,外治则需加温药外敷以治之。刍议;发表不远热;疮疡“发表不远热”,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帝曰:《论》言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余欲不远寒、不远热奈何?岐伯曰: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后人对此有诸多不同理解,目前比较公认“发

    中药与临床 2016年6期2016-01-27

  • 中医中药内消外敷疗法在急性阳证疮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敷疗法在急性阳证疮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姜 蕾 高秀兰 宫少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 264199目的分析中药内消外敷方法对于急性阳证疮疡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该院在2011年8月—2014年2月期间治疗的70例急性阳证疮疡患者作为办研究的调查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用常规抗生素联合药物外敷疗法,观察组患者则选用中药内消外敷方法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时,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差异

    中外医疗 2015年2期2015-12-22

  • 中医优势病种疮疡病的教学研究*
    燕中医优势病种疮疡病的教学研究*李 萍①何秀娟①赵京霞①林 燕①目的:慢性皮肤溃疡属于中医“疮疡”的范畴,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医疮疡病教学中如何突出中医理论的优势和特色。方法:利用医院治疗疮疡病独特的理论和方药,结合中医基础知识,进行案例式教学的同时,注重中、西医优势互补。结果:疮疡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疮疡病辨证能力的提高;以中医为主,中、西医互参可以增强学生的中西医学优势互补思维;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可加深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案例法教学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7期2015-12-12

  • 运用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观察
    “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观察王海东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人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700)目的 评价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疮疡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显效3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1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62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5年35期2015-10-25

  • 生肌散治疗疮疡的效果观察
    00)生肌散治疗疮疡的效果观察宋永卫(辽宁省庄河市中医医院,辽宁 庄河 116400)目的 探讨生肌散治疗疮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疮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取清创、包扎、抗炎常规处理,观察组外用生肌散,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疼痛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组间比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9期2015-10-21

  • 中医外科“消法”治疗疮疡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外科“消法”治疗疮疡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贺晓云(四川省达州市中医学校,四川 达州 635000)目的:探析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疮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抗生素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中医外科“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疮疡;中医外科;消法;安全性外科疾病一般可分为疮疡、兴杂证两大类,疮疡包括所有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7期2015-04-26

  • 疮疡类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探析
    130117)疮疡类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探析丁庆刚1辛 琪2吴秋成1*(1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长春 130021;2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长春 130117)近来在疮疡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中医药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中药作用机理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研究表明中药具有免疫抑制复合伤口、加速胶原蛋白的合成、抗炎的作用。针灸对疮疡类疾病的治疗更具一定的特色,且能加速其相关疾病的愈合。本文从用药的临床、实验、针灸等方面进行探析。疮疡;中医药疗法;实验研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22期2015-01-31

  • 益气药在疮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孟令和益气药在疮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孟令和疮疡是常见的临床外科疾病,发病率较高,在疮疡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药治疗历史悠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益气药由于具有提高人体抵抗力、增加免疫力以及抗感染能力等作用,尤其能明显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及微循环。益气药贯穿于疮疡治疗的整个过程,效果明显,在疮疡的治疗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益气药;疮疡;临床治疗;应用中医理论中的益气功能是指服药后可增强人体体质,促进人体机能的恢复,提高其免疫力。具有上述功效的药物皆称之为益气药。疮疡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3期2015-01-30

  • 放射性肠炎从中医学托法进行辨证论治
    病理,同时与中医疮疡病的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放射性肠炎与疮疡在病因病机、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方面有很多相似性,放射性肠炎从疮疡论治,应辨病辩证辩分期相结合,以“托”法为主,兼以“消”、“补”,内外兼治、以外治灌肠为主,同时中西合参,增强疗效。结论 临床上治疗放射性肠炎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提高临床疗效。【关键词】放射性肠炎;疮疡;托法;托里消毒散作者单位:610075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通讯作者:李世杰,E-mail:li9shi9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20期2015-01-27

  • 消瘀膏合金黄膏外敷治疗疮疡的疗效评价
    合金黄膏外敷治疗疮疡的疗效评价孟令和(辽阳市第八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1)目的探讨消瘀膏合金黄膏外敷治疗疮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疮疡患者80例,均采用消瘀膏合金黄膏外敷治疗,观察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经外敷治疗,治愈7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用药时间为3~21 d,平均用药(12.3±2.4)d。结论在疮疡的临床治疗中,消瘀膏合金黄膏外敷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7期2015-01-24

  • 疮疡
    染以后,就形成了疮疡。一般伤在皮肤,出现感染后,伤口比较浅,感染也就比较薄,故称为“疡”。创在肌肉深处,感染以后脓血郁积较深,同时伴有红肿热痛,故称为“疮”。因为疮疡一般都由外来创伤所致,所以在古代“疡医”也被用来泛指从事外科、皮肤科的中医。肿疡是指红肿畜脓没有破溃的疮疡,溃疡是创面暴露或出脓破溃形成的感染,金疡是被金属利器伤害以后出现的感染,折疡是骨折以后出现的感染,祝指精神、心理治疗,药指麻醉、止血、促进愈合的药物。没有并发感染的创伤容易愈合,一般用活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4年12期2014-11-27

  • 甲午年运气预告
    ,炎暑将起,中外疮疡。初之气(大寒至春分前,即1月20日至3月21日),主气是厥阴风木,客气是太阳寒水。在人们经历了暖冬之后,气候骤变寒冷,没有闭藏的阳气开始回收,外面有风寒郁闭,所以会产生外寒内热的症状,表现为关节痹痛,腰椎痛,在末期出现毒火,表现为皮肤肌肉疮疡。预防和治疗的方法,避免受寒,也避免生内热。沟通营卫,疏泄表里。禁忌吃热性鸡肉羊肉,常备银翘散和香苏散,必要时一起服用。用鱼腥草清肺热、绿茶、莲子心、苦竹叶清心火,用荆芥、香菜、胡椒等散外寒。en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4年3期2014-03-07

  • 中医外科学范畴中的“寒热”观
    修正。其中,关于疮疡发病的“寒邪致病论”和“火毒致病论”两种观点最具代表性,学术分歧表现的最为突出。由于中医外科学传统上归属广义疮疡的范畴,如何理解疮疡发病的“寒热”观点,建立中医外科学范畴的“寒热”观,直接关系到对中医外科学的理论阐释和疗效优化,更重要的是,透过理解中医外科学一般证治规律,有助于对中医学中一些基础而重要疑问的解读。1 疮疡发病的“寒热”争议疮疡在历史文献中有痈疽之称。从事中医外科的人都熟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其中的“痈疽原是火毒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10期2014-01-26

  • 《辨证录》中的外科学术思想
    位不同脏腑的外科疮疡有其自身的病因病机,因此也会有其不同的治法,而不是千篇一律。如肝痈陈士铎认为:“肝一恼怒,则肝叶张开,肝气即逆……怒气频伤,欲不郁结而成痈,乌可得乎。[4]”所以,肝痈多是由恼怒火盛而成,病机上多属肝火郁结,故治法上当“必平肝为主,而佐之泻火去毒之药。[4]”当然,忧郁亦可导致肝痈。“然而肝痈不止恼怒能生,而忧郁亦未尝不生痈也。惟因恼怒而得之者,其痛骤;因忧郁而得之者,其痛缓。[5]”故肝痈在治法上要考虑肝脏的生理病理特点,重视平肝疏肝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7期2014-01-26

  • 酒精纱布+美宝疮疡贴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护理中的应用
    是酒精纱布+美宝疮疡贴应用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维护与护理中,可以避免置管后穿刺点结痂的形成,有效预防了导管相关局部感染。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1年8月本科共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126例,其中,锁骨下静脉穿刺(经锁骨上路径穿刺)98例,经锁骨下路径穿刺28例,男性78例,女性48例,年龄 20~72 岁,平均(52.5±3.0)岁,留置导管时间(25.0±2.0)d。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性,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10期2013-09-07

  • 脉炎散治疗疮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袁 红 梁 丽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患,以红肿热痛、溃腐流脓和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要特征,包括所有的肿疡和溃疡,如痈疽、疔疖、流注、痘疹、瘰历等[1]。为探索脉炎散治疗疮疡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我院于2012年1~12月采用脉炎散外敷治疗40例疮疡患者,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5~72岁。其中Ⅰ~Ⅲ期压疮9例,乳痈5例,颈痈3例,腋痈2例,手术切口线结反应2例,颜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18期2013-04-08

  • 疮疡溃后分期辨证论治100例
    治疗法,它是针对疮疡的初起、成脓、溃后三个不同发展阶段而确立的三大治疗原则。作者在临床实践中针对疮疡溃后的不同发展时期,在外治方面按初、中 、后三期分别采用“提脓祛腐,祛腐生肌,煨脓长肉”三联疗法,并适当结合中医内治辨证治疗,效果明显,疮口愈合良好,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选100例患者均为河南林州市中医院门诊、住院患者,均符合疮疡溃后疮面溃烂流脓或色黑干燥无脓,疮周红肿的临床特征。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0岁,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16期2013-01-22

  • 比较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疮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学法在中医外科学疮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肖红丽 查旭山 李东海 林少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中医外科学》疮疡章节的病种较多,易致学生的认知混乱。本文在中西医病名、致病菌及肿势范围、疮疡的阴阳属性、发病深度、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对走黄和内陷的区别、中西医“痈”之对比,以及“痈”“发”“疽”之病名进行了比较分类,旨在明晰思路,加强学生的认知理解。比较教学法;中医外科学;疮疡《中医外科学》疮疡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化脓感染性疾病,病种较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5期2012-06-09

  • 疮疡论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郑 洁,赵兴远从疮疡论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郑 洁,赵兴远目的:观察按中医疮疡论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5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合结肠镜检查进行辨证论治,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比较治疗前后镜下改变。结果:本组205例临床疗效明显,有效率95.1%。结论: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副作用少,可重复性好。疮疡;辨证论治;溃疡性结肠炎;中药;外治法溃疡性结肠炎(UC)是直、结肠部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2年6期2012-04-08

  • 应用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家畜疮疡
    医临床工作中根据疮疡症发生的原因、部位、性质和各不同阶段,辨证加减应用仙方活命饮(《医宗金鉴》下称原方)。现将应用的体会介绍如下。1 仙方活命饮组方本方由炮山甲、天花粉、甘草稍、乳香、没药、炒皂刺、金银花、赤芍、白芷、贝母、防风、归尾、陈皮十三味组成,用酒煎服。(炮山甲为保护动物穿山甲的鳞甲,现一般不用,可适当加大皂刺用量)。整个方子有清热解毒、和营消肿之功效。凡疮疡初期属阳证者皆可应用,方中应用酒引是酒性善走,能使诸药速达病处。2 典型病例2.1 200

    中兽医学杂志 2011年4期2011-02-11

  • 疮疡发病机制之探讨
    阴阳等学说来说明疮疡发病机理并加以论证与阐述,特别提出“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治疗必须自始至终坚持内治和外治相结合,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设想出一些治疗方案,以供同道参考。[关键词] 疮疡;发病机理;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 R6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3(a)-086-01创伤出现感染以后,就形成了疮疡。一般“伤”在皮肤,出现感染后,伤口比较浅,感染也就比较薄,故称为“疡”。“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7期200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