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云
(四川省达州市中医学校,四川 达州 635000)
中医外科“消法”治疗疮疡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贺晓云
(四川省达州市中医学校,四川 达州 635000)
目的:探析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疮疡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抗生素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中医外科“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疮疡;中医外科;消法;安全性
外科疾病一般可分为疮疡、兴杂证两大类,疮疡包括所有的肿疡和溃疡,如痈疽、疔疮、疖肿、流痰、流注、瘰历等,四季皆可发病,好发于夏秋季[1]。此类病是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迅速、部分病情较重等特点,在面部可引起疔疮走黄,在手、足易引起伤筋损骨等严重后果[2]。中医外科“消法”是当前治疗各种疮疡的首选方法,本研究对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析,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疮疡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2~66岁,平均年龄(39.0±1.23)岁。研究组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在11~62岁,平均年龄(41.0±1.0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生素治疗。具体措施:对于病情轻微的患者,给予头孢拉定口服治疗,每次0.5g,3次/天。
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外科“消法”治疗。采取内消与外治结合方法,其中,内消中药主要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为基础,药方组成:蒲公英30g,金银花、紫花地丁各15g,紫背天葵、重楼、赤芍、夏枯草各12g,丹皮、川贝母、川芍、陈皮各10g,生甘草6g。发热者可加大青叶、牛蒡子及黑山栀;病灶部位在面部、头部的患者可加羌活及香白芷;病灶部位在下肢的患者可加独活及怀牛膝。1剂/天,温水煎汁后取汁分早晚2次口服。外治具体措施:属阳证者选用本院自制的软膏涂抹在纱布上后外敷于患处,达到清热散瘀及消肿止痛的效果;属阴证者,选用麝香回阳膏外敷。以5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疮疡基本或全部消散,疼痛症状消除;好转:疮疡明显消散,疼痛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未达上述标准,甚至出现加重的迹象,疼痛加剧。总有效=治愈+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2个疗程治疗,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疮疡为常见的外科疾病[4-5],由多种致病因素所致,致病因素一旦进入到机体以后,会引发体表出现脓感性改变。其致病因素大致分为两种:外感及内伤。外感是指受特殊之毒、六淫邪毒或外来伤害的侵袭;内伤指饮食无度、情绪不稳及房事无度造成的脏腑之伤。外邪引起的疮疡以“热毒”“火毒”最为多见,风、寒、暑、湿等引起的疮疡,在初起阶段,并不全有红热表象,病情发展至中后期,才会出现红热表象,此类疮疡一般都具有阳证疮疡的特点,疮疡发生后,其病理过程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最终表现多为火毒和热毒之象。内伤引发的疮疡多为因虚致病,多属慢性,如肾虚络空、虚火上炎、肺肾阴亏等,灼津为痰而成瘰疬这类疮疡的初、中期多具有阴证疮疡的特点[6],此外,由于饮食不节、内伤脾胃导致火毒内生而引起的疮疡,虽有时正气尚未虚衰,但较之单为外邪引起者病情更重,如消渴病合并疖、头疽等。故疮疡的发生,普遍认为从外感受者轻,脏腑蕴毒从内而发者重[7-8]。
消、托、补是中医外科的治疗基础,其中“消法”是一种消散和破削体内有形积滞,以祛除病邪的治疗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八法之一,又称为消积导滞法[9]。中医“消法”运用较广,凡是由血、气、湿、痰、食等壅滞形成的积滞痞块均可使用。根据致病原因及病情的差异,“消法”可分为消痞化积、消食导滞、消肿溃坚、软坚散结等。中医外科治疗过程中,着重强调“以消为贵”,消法不仅能够缩短病程,而且还能免除手术的创伤性及应激性,患者容易接受,是中医外科独有的特长[10]。本研究探析了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显示疗效满意。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新彦,刘桂荣,王孟英.论治疮疡病特色[J].西部中医药,2014(7):55.
[2] 王伏声,王和天.疮疡色诊辨证标准化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8):19.
[3] 张幼雯,刘明.基于中医外科文献整理的疮疡四畔辨证施治研究[J].中医外治杂志,2014(5):89.
[4] 阙华发.思考中医外科[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8):56-57.
[5] 张强.论内消托里法在外科的运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0):38.
[6] 周安,朱永康.中医外科疮疡初探[J].陕西中医,2014(9):88.
[7] 李光聪.运用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9):16.
[8] 杨晓洁,李萍.疮疡未溃期外治疗法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4(9):79-80.
[9] 左艇,颜帅,曾莉,等.浅析中医外科治法的科学性及创新性[J].中医学报,2013(9):44.
[10] 张双强,裴晓华,张艳冉,等.疮疡外治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99.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5-04-15
贺晓云(1981-),女,四川省达州中医学校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外科教学及临床。
R275
A
1673-2197(2015)17-0110-01
10.11954/ytctyy.201517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