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红丽 查旭山 李东海 林少健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
比较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疮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肖红丽 查旭山 李东海 林少健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510405)
《中医外科学》疮疡章节的病种较多,易致学生的认知混乱。本文在中西医病名、致病菌及肿势范围、疮疡的阴阳属性、发病深度、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对走黄和内陷的区别、中西医“痈”之对比,以及“痈”“发”“疽”之病名进行了比较分类,旨在明晰思路,加强学生的认知理解。
比较教学法;中医外科学;疮疡
《中医外科学》疮疡章节主要讲述的是化脓感染性疾病,病种较多,不仅有表浅部位的感染,还有深达骨髓的疾病。某些病种的中医概念、分类有一些令人混淆之处,容易导致学生的认知混乱。笔者采用比较教学法在疮疡教学中取得一些效果,可以厘清脉络,明晰思路,加强学生的认知理解。现总结如下。
见表1。
表1 中西医病名的比较
见表2。
表2 致病菌及肿势范围的比较
在《中医外科学》疮疡章节中,以阳性疮疡为多,少数为阴性疮疡及继发性疾病,有部分继发性疾病难以分别阴阳。具体见表3。
表3 阳性疮疡、阴性疮疡的比较
《中医外科学》疮疡章节中,有部分病种注明了发病的深度,现列举于下。见表4。
表4 发病深度的比较
见表5。
表5 并发症的比较
走黄、内陷均为全身性急性化脓性疾病,但二者仍有很多不同之处。详见表6。
中西医均有“痈”的病名,但二者其实属于不同疾病,见表7。
由于历史沿革的原因,中医外科学疮疡类疾病中,有些名为“痈”、“发”、“疽”的病名容易致人混淆,相应的疾病阴阳属性也容易理解错误,中医外科历来有“诸痈为阳,诸疽为阴”的说法,但实际上如“有头疽”虽名为“疽”,但属于阳性疮疡,再如锁喉痈虽名为“痈”,但实属发的范围。以“痈”、“疽”或“发”命名的易混淆的部分病名对比见表8。
表6 走黄、内陷的比较
表7 中医“痈”与西医“痈”的对比
表8 易混淆病名的比较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5.046
1672-2779(2012)-15-0069-02
苏玲
2012-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