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本医籍《外科枢要》辨治外科疾病学术思想探析*

2020-02-11 20:05何鑫瑜李廷保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730000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医籍疮疡方剂

★ 何鑫瑜 李廷保*(甘肃中医药大学 兰州 730000)

善本医籍《外科枢要》[1]是明代薛己为治疗外科疾病所撰的记载有关外科疾病理论、经验、方药,并首次详细阐述对新生儿破伤风诊治的一部外科学专著,成书于1571年,此书共分为4卷,卷一共载21篇,记载疮疡诊候辨证;卷二共载21篇,并附以验案来具体说明常见的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分析及治疗方法;卷三共载18篇,主要配以验案来叙述全身各处17种疮疡疾病;卷四总列治疗疮疡方剂共151首,其中外治方18首,内治方133首,其后者涉及中药172种,用药总次数1 077次[2]。具有治病求本;滋其化源;温补脾胃;温补肾阳等特点。这些宝贵医学理论对当今临床辨治外科疾病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现将其辨治外科疾病的学术思想价值进行探析,以飨同道。

1 注重中医辨证 验方结合论治

善本医籍《外科枢要》共分四卷,卷一共载21篇,注重中医辨证论治,分别从浮脉类、沉脉类、迟脉类、数脉类、虚脉类、实脉类等单独论述26脉象;从五善七恶出发,具体阐述七恶中每一恶的具体治疗方剂,表明五善易愈,七恶难治;注重对本末虚实的论治,从疮疡病因出发,得出“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病急元气虚者,先治本兼以指标”的原则,指出发生疮疡最重要的原因是气血阴阳的虚损;论述了疮疡病用针治疗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指出“用针勿忌尻神”;从不同方面论述了不同病因所引起呕吐以及所选用的方剂的不同;提出了用“汗下药、寒凉药、定痛散、生肌药”等治疗疮疡的实热证、纯阳证、半阴半阳证、纯阴证、气血凝滞所致疮疡以及气血阴阳亏虚所致疮疡,用败毒之药治疗未溃疮疡;指出“疮疡轻剂用重症”的特殊治疗方法;又分别从发热烦躁、阳气脱陷、大便秘结、大便泻利、小便淋漓频数、疮疡作渴、疮疡出血等方面具体阐述其治法方药。每一个症状、治法、辨证分型后面配以1~5个经验方,更用以说明此方法或方剂对疮疡治疗的显著作用,方便我们理解与借鉴。这些治疗方案及经典验方为后世很好的治疗此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涉及部位广泛 疾病类型多样

善本医籍《外科枢要》记载了临床比较常见且多发的38种疮疡外科疾病证候,涉及全身上下各处部位,如脑、耳、乳房、肺、胃脘、腹、臀、足等;论述疾病类型较多,如痈、疽、疮、痔、腮、疣、发背、时毒、瘰疬、乳岩、结核、鹤膝风、赤白游风等,从病因出发,辨证论治,如脑疽、属膀胱经积热;耳疮属手少阳三焦经,或足厥阴肝经,或肾经虚火;鬓疽属肝胆二经怒火;瘰病,属三焦肝、胆二经怒火、或肝肾二经精血亏损,虚火内动;时毒,为四时邪毒之气,而感之于人;腮属足阳明胃经,或外因风热所乘,或内因积热所致;发背属膀胱督脉经;疔疮,多由膏粱浓味,或因卒中饮食之毒,或感四时不正之气,或感蛇虫之毒,或感死畜之秽所致;胃脘痈,寒气隔阳,热聚胃口,寒热不调,故血肉腐坏;肠痈,七情饮食所致;腹痈,气虚血注而凝;鹤膝风,亏损足三阴经,风邪乘虚而入;天泡疮属元气不足,邪气所乘,或传染而患;赤白游风属脾肺气虚,风热相搏;或寒闭腠理,内热拂郁;或阴虚火动;疥疮属脾经湿毒积热,或肝经血热、风热,或肾经阴虚发热;附骨疽属风寒深袭于骨,或外敷寒药,血凝结于内;翻花疮,肝火血燥生风所致;囊痈属肝肾二经,阴虚湿热下注;痔属肝脾肾三经;便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脱肛属大肠气血虚而兼湿热;脚发,属足三阴经精血亏损,或足三阳经湿热下注;疣属肝胆少阳经风热血燥,或怒动肝火,或肝客淫气。其涉及范围广泛,论述部位全面,疾病种类多样,为后世医者提供了很好的临床借鉴意义。

3 巧用各种剂型 内治外用结合

善本医籍《外科枢要》载有辨治疾病方剂共151首,其中外治方18首,内治方133首,涉及剂型6种。其中散剂39首,如托里消毒散、黄连消毒散,水煎服,治疗疮疡、部分兼外感者。汤剂68首,如回阳汤、人参理中汤、补阴八珍汤,水煎服,治疗疮疡虚证及瘰疬等;丸剂18首,如泻青丸、犀角地黄丸、润肠丸等治疗疮疡实证;生地黄丸、加味地黄丸、四神丸、二神丸等治疗疮疡虚证。丹剂3首,如破棺丹,童便酒化下,或者白汤送服,用于疮疡实证兼便秘;夺命丹,温酒葱汤下,治疗疔疮发背等症;还少丹,温酒送下或者白汤送下,治足三阴经,虚损患膝风等症。饮剂3首,清凉饮,治疮疡实证;仙方活命饮,治一切疮疡;清肺饮,治渴而小便不利,乃肺经有热。膏剂1首,参术膏,治中气虚弱之疮疡,水煎稠汤化服之。法剂1首,制甘草法,空心米汤下,治悬痈,不拘肿。外治方18首,涉及剂型5种,其中散剂6首,如抑扬散,治疮属纯阳,肿痛发热,茶汤调搽患处;阴阳散,治疮属半阴半阳,葱酒调搽;抑阴散,治疮疡一切冷症,葱汤调涂,热酒亦可;针头散,治一切顽疮内有瘀肉,核不化,疮口不合,搽瘀肉上;乳香定痛散,治一切疮疡,溃烂疼痛;通气散,治时毒肿甚,用纸捻蘸少许,入鼻内,取嚏为度。膏剂5首,乌金膏、琥珀膏、太乙膏、藜芦膏、当归膏涂患处。中医特色疗法5种:神仙隔蒜灸法、神效葱熨法、神效桑枝灸、砭法、豆豉饼。汤剂1首,猪蹄汤死肉恶随洗而下。方剂1首,痔疮方,用纸花子贴疮口上。方药剂型多种,辨治方法多样,采用内外结合辨治,至今仍为后世医者在临床借鉴。

4 重视药物功效 注重经方作用

善本医籍《外科枢要》共列方剂151首,使用中药172味,用药总次数达1077次。治疗外科疮疡疾病用药频次最高的核心单味药为甘草。频次居于前十味的单味药为甘草、当归、人参、茯苓、白术、川芎、陈皮、黄芪、白芍药等。以补虚药、清热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为主。药性以甘、寒、辛温为主。归经以脾、胃、肺、膀胱为主。频数居于前20 味的主要药物分别是:补虚药为甘草、当归、人参、白术、黄芪、白芍药六味;解表药为柴胡、防风、白芷、羌活、升麻五味;清热药为生地黄、黄芩、栀子、牡丹皮三味;化痰止咳平喘药为桔梗和半夏;而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均是一味,分别为川芎、陈皮、茯苓。明代薛己在治疗外科病时注重经典方剂的使用,本书是以经典方四君子汤和四物汤为基础加减组成,比如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异功散,注重补益脾胃气血,其遵循“人得土以养百骸,身失土以枯四肢”“人以脾胃为本”“胃为五脏本源,人身之根蒂”。故重视对后天脾胃的滋养与温补,使得气血生化有源,这些宝贵医学理论对当今临床辨治外科疾病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外科枢要》是明代薛己为治疗外科疾病所撰的记载有关外科病理论、经验、方药,并首次详细阐述对新生儿破伤风诊治的一部外科学专著。此书共分为4卷,卷一共载21篇,记载疮疡诊候辨证;卷二共载21篇,并附以验案来具体说明常见的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分析及治疗方法;卷三共载18篇,主要配以验案来叙述全身各处17种疮疡疾病;卷四总列治疗疮疡方剂共151首,其中外治方18首,内治方133首,其后者涉及中药172种,用药总次数1 077次。具有治病求本;滋其化源;温补脾胃;温补肾命等特点。以经典方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加减为主。从而在临床上治疗外科疾病,充分借鉴薛氏用药配伍规律体系,传承吸取其医学精华,治病时在理论上重视脾胃,注重脾胃与肾命的关系,在治疗上善于温补,传承古人治疗疮疡之精华,掌握临证辨治外科之特色,为临床辨治外科疮疡疾病提供借鉴经验。

猜你喜欢
医籍疮疡方剂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民国中医医籍特色探析
柴胡汤类方剂用于肝恶性肿瘤治疗进展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益气药在疮疡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消托补三原则指导学生对中医外科学中疮疡外用药物的选择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
医籍整理“群体事件”现象、由来及避免其再次酿发的对策思考
历代有关医籍中导引内容之评析(续完)——兼再述导引之内涵与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