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哗与骚动
- 《喧哗与骚动》的气味叙事学
熟的作品《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1929)则为他赢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部以康普生家族的女儿凯蒂失去贞洁为起因与中心的小说,主题包括家族的衰亡、道德的丧失和南方传统的崩溃等。《喧哗与骚动》是意识流风格的代表作,在叙事策略上具有很强的实验性。福克纳在一个跨越十八年的事件中只选取了其中的四天来写,用四个不同家族成员的视角勾勒了一个美国南方没落庄园三代人的生活图景。整本书共分四章,前三章依次以家族中的三个儿子,
世界文化 2023年9期2023-11-12
- 《喧哗与骚动》的复调叙事与语言艺术
100]《喧哗与骚动》是一部描写20 世纪美国康普生家庭的悲剧小说作品,以显赫家族的最终没落展示出当时美国南方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状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威廉·福克纳塑造了以凯蒂为代表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借助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勾勒反映家庭、宗教和社会对个体自由精神的束缚与抹杀,并运用了大量意识流手法和多角度复调叙事来进一步深化主题。整部小说的结构立足于主要人物形象的独白之上,不同的独立角色有着不同的隐喻和象征:如单纯天真的班吉体现了南方人民的善良;纯洁的女佣迪
名作欣赏 2023年14期2023-09-28
- 多角度叙事中的存在迷宫
——论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的迷宫。《喧哗与骚动》也主要使用了三个视角来讲故事。多角度叙事常常和重复叙事融合在一起,“重复性叙事由下列几种因素产生:一个人物多次重复在同一个故事里;几个不同的人物对同一事实作补充叙述(这可产生一种‘立体幻象’);一个或数个人物相矛盾的叙事,使人对事实或一个具体事件的确切内涵产生怀疑。”[1]正如托多罗夫所言,多角度、重复性叙事会产生相互矛盾的理解,也会让读者对叙述者的讲述产生怀疑,从而参与到真相的探寻中。《喧哗与骚动》对于多角度叙事的热衷并非仅仅出于艺
文化与传播 2023年1期2023-09-21
- 时间维度下的《喧哗与骚动》
间的迷失《喧哗与骚动》以四个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叙述者的视角叙述,表现出人物对时间感知和认知的不同。在小说中,过去和现在不断交错、重叠,呈现出时间的混沌和不可控性。本·休伊特作为智障者,他的思维很跳跃,无法分辨时间和事件的先后次序,表现了生命的无序和混沌。昆丁·科姆斯则沉溺于回忆过去,由于对现实的残酷感到无力和绝望,最终选择自杀。杰森·休伊特则是一个心理扭曲、自私自利的人,陷入了经济和家庭问题的泥潭中,无法走出自己的过去和直面现实。小说最后一部分则通过一个无名
名家名作 2023年7期2023-09-01
- 从列斐伏尔空间理论角度解读《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形象
叶自亮 李晓滢一、引言《喧嚣与骚动》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以多重叙事视角、神话模式著称。小说设定在虚构的密西西比州杰斐逊镇,讲述了康普生这个曾经富有的南方家族在数十年间的衰败历程。小说从四个不同叙述者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家族的故事,其中之一是主要叙述者昆丁。作为康普生家族的长子,昆丁非常聪明,在学业上有天赋,但他也有着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严重的心理问题。他对家族的衰落和自己的失败感到极度沮丧和无助,最终导致他的自杀。他的叙述充满内心的痛苦和矛盾,试图通过自
名家名作 2023年10期2023-08-14
- 论新旧南方转型中昆丁的伦理困境
,学界将《喧哗与骚动》中的昆丁·康普生解读为南方文化转型下的一个牺牲品,却忽视了昆丁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将新旧南方文化冲突与昆丁的伦理困境联系在一起,分析个体如何在文化转型中陷入困境又怎样积极摆脱。在小说中,昆丁的第一重伦理困境来自家族传承的传统南方精神受到家族成员的消解;第二重伦理困境源于昆丁的乱伦情结对受到消解的传统南方精神(南方神话)的无意识背叛。最后他的自杀体现了个人在不可逆的文化转型中强烈的主观能动性,揭示了南方文化转型下个人摆脱南方伦理困境
今古文创 2023年21期2023-06-15
- 从伦理争议到主题批评:围绕纳博科夫的“喧哗与骚动”
后都引发了喧哗与骚动。《洛丽塔》在整个西方文坛掀起论战,甚至影响到立法、政治、社会生活,这是十分罕见的文学现象。比起那种大致趋同的斜线45度上升式的接受过程,纳博科夫主题批评的图景则更为复杂:“非俄罗斯性”“不道德”“空心”三个方向的伦理争议围着“创作是否践行了作家责任”这一条轴缠绕并进。一、俄侨文学界关于“非俄罗斯性”的批判20世纪二、三十年代,柏林、巴黎等地的俄国侨民(后简称“俄侨”)文化圈的杂志、报刊是纳博科夫化名西林亮相的舞台。他的前两部小说《玛申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11-18
- 论《喧哗与骚动》中的“水”与“火”意象原型批评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的一个好方法。原型批评理论是20 世纪起源于英国的重要的文学理论之一。创始人弗莱认为,文学起源于神话,神话中蕴含着后代文学发展的一切形式与主题。在弗莱的西方文化背景中,神话主要指圣经神话故事,也包括古代希腊罗马神话故事。根据弗莱的观点,原型是“一个符号,通常是一个意象,它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因此,文学作品与神话中的意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圣经是《喧哗与骚动》最重要的原型来源之一,使用圣经典故已经成为福克纳写作风格的一部分。因此,在弗莱
名家名作 2022年11期2022-11-01
- 从柏格森时间绵延的角度解读《喧哗与骚动》
造进化 《喧哗与骚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社会历史方面,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在自然科学方面,牛顿经典力学以机械论为理论基础,认为世界是可以被切割与预测的,但是近代科学所产生的新问题在传统哲学框架内都得不到解决,再加之工业革命的影响,人们第一次对科学所代表的理性主义产生怀疑,认为人们过度放大了理性对精神生活的影响,忽略了人自身存在的意义,非理性哲学因势而起。亨利·柏格森是20 世纪上半期法国著名的非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7期2022-07-17
- 《喧哗与骚动》的嗅觉叙事研究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描写美国南方贵族康普生家族衰败的悲剧,集中描写康普生家族最后一代人的故事。核心人物凯蒂的失贞,给家族带来致命一击。小儿子班吉是个白痴,也是小说的第一位叙事者,他具有敏锐的嗅觉以及通感能力。福克纳运用嗅觉叙事,来展现一个身怀智力缺陷,说不清事情经过,道不尽本身所失,却能用感官意义上的缺失来表现内心失落痛苦的人,从而展现童真丧失的叙事方式。关键词:《喧哗与骚动》嗅觉叙事气味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1929)描写美国南方贵族康普生家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11期2022-05-30
- 操纵理论下英美文学的汉译研究
纳的作品《喧哗与骚动》的过程和结果可知,译者考虑到翻译年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译作的特殊要求,在作品选择和翻译策略上进行了特殊考量。同时,词语直译、增词、代词明晰化和英语方言国内语境化处理等翻译方法为李文俊的译本成就增色不少。【关键词】《喧哗与骚动》;操纵理论;李文俊;翻译方法【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4-119-03【本文著录格式】王娇.操纵理论下英美文学的汉译研究——以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4期2022-05-13
-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威廉·福克纳与莫言对比研究
——以《喧哗与骚动》和《丰乳肥臀》为例
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1929)中,福克纳将康普生一家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一个遭到了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破坏的环境中。“透过栅栏,穿过攀绕的花枝的空档,我看见他们在打球。他们朝着插着小旗的地方走过来,我顺着栅栏朝前走。勒斯特在那棵开花的树旁草地里找东西……小旗在耀眼的绿草和树木间飘荡……小旗红红的,在草地上呼呼地飘着。这时有一只小鸟斜飞下来停歇在上面。勒斯特扔了块土过去。小旗在耀眼的绿草和树木间飘荡。”这原本是康普生家族的牧场,但现在已经被变卖改装成了高尔夫球
名作欣赏 2022年8期2022-03-16
- 从柏格森时间绵延的角度解读《喧哗与骚动》
读,为以《喧哗与骚动》为代表的意识流文学创作提供了哲学依据,并指出新的解读路径。二、整体与部分的时间交叠在小说《喧哗与骚动》的整体布局中,福克纳首先按序让班吉、昆丁和杰生各自讲一遍自己所经历的故事,最后采用“全知视角”让迪尔西贯穿并补充前三者讲述的故事,有重叠但绝不雷同,重复的部分也是作者的有意安排。班吉第一位出场,他的故事发生在1928年4月7日,通过他真实且混乱的故事表述,福克纳在大范围内呈现了康普生家颓败的氛围;第二位出场的是昆丁,他的故事发生在19
名作欣赏 2022年21期2022-03-12
- 基于叙事判断理论的《喧哗与骚动》研究
000)《喧哗与骚动》是美国杰出的意识流文学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最得意的一部小说,其书名的灵感来源于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中一段著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1]小说讲述了位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的一个没落望族康普生先生家的家族悲剧,围绕康普生女儿凯蒂放荡的生活给家族带来的耻辱展开叙述。本文重点探讨作品中不同人物叙述者的叙事判断,具体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人物叙述者不同的叙事判断来影响读者的叙事判断,充分展现福克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2-27
- 存在时间与死亡未来
——以《喧哗与骚动》《尘埃落定》为对象
点,浅析《喧哗与骚动》与《尘埃落定》中时间的“常态世界”与“非常态世界”。一、“常态世界”中禁锢与游移的未来(一)禁锢 :以重复叠印的“一天”建构停滞的“一生”《喧哗与骚动》中三岁智力水平的青年班吉是第一位叙述者。虽然带有痴傻之名,但班吉对于钟表时间拥有可借助周围环境进行判断的天然感知力。以文本整体的空间时间为视点,班吉处于家族没落、父兄死亡、日薄西山的“现代”背景中。以班吉为内视角的现实来看,找高尔夫球、镚子儿和回家、吃蛋糕、睡觉构成了叙事者一天的活动格
名家名作 2022年22期2022-02-23
- 消失的凯蒂
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是全文的主干与核心,但在《喧哗与骚动》的四个章节中,凯蒂这一人物却“缺失”了,读者只能通过对意识流构建的回忆碎片的拼接来寻找凯蒂这一人物形象,由于意识流叙述的特点,每个读者心中的凯蒂形象都各不相同,可以说,对凯蒂这一人物的刻画与塑造是《喧哗与骚动》展现出的作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极强的文学天赋,通过对凯蒂这一形象的探究,不难发现隐藏在这一形象背后的威廉·福克纳独具特色的叙事艺术。【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凯蒂;消失;叙事【中图分
今古文创 2022年4期2022-02-04
- 《喧哗与骚动》的嗅觉叙事研究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1929)描写美国南方贵族康普生家族衰败的故事和美国南方道德秩序瓦解的悲剧。小说里四个部分的总体设计就透露出这层含义:第一、三、四章的叙事时间是基督受难日到复活节的三天,也就是4月6日到8日。第二章的1910年6月2日则是基督圣体节的第八天。反观小说除第四章叙事者黑人女佣迪尔西和第一章叙事者班吉之外的其他人,有的自私,有的堕落,有的懦弱,都沉溺在原罪的沼泽之中。康普生的小儿子班吉虽是白痴,但感觉特别敏锐,各种感觉都可以沟通,他是小说
名作欣赏 2022年33期2022-01-01
- 《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本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127。《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研究福克纳作品的译介与传播,《喧哗与骚动》的李文俊译本(以下简称“李译本”)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学术界关于李译本的研究大多围绕文本的翻译策略和作品内部的各个方面展开,其实对文学作品译著的研究也可以从传播学角度入手。无论是从译作的形成过程来看,还是从译作完成之后对外传播和译介来看,翻译均离不开传播。就译本的形成过程来说,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和交换活动,其“本质是传播”[2]。作为跨文化活动的翻译不仅关注表层的语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1期2021-12-29
- 《喧哗与骚动》中的人物特征分析
7012《喧哗与骚动》中蕴含着大量的象征、符号、隐喻等艺术技法,能够通过人物塑造的方式,呈现出不同角色的精神世界和思想观念,使其通过特定人物的展现与描述,再现美国贵族阶层的荒诞与破败。虽然《喧哗与骚动》属于意识流小说,但该作品以人物的精神世界为依托,并没有局限在角色塑造、精神分析及意识流动等层面上,而是将意识流的创作技法与传统小说的创作手段相互融合,以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为架构,填入或渗透角色的精神分析、意识流动、心理变化。因此,相较于其它同流派小说,《喧哗
普洱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11-27
- 悲剧美学: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人物悲剧命运根源探析
的命运。《喧哗与骚动》讲述了在美国旧式南方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康普生一家人颠沛流离的命运。小说的主人公在不同程度上都展现出其命运的悲剧性,而其中也蕴含了福克纳在小说中强调的“人性”主题。《喧哗与骚动》中传达了福克纳对人类命运在面对时代转变造成的生存困境的担忧,和福克纳小说中的人文情怀,作品聚焦于人物内心世界,深度展现人物精神的痛苦和整个家族命运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在包含了痛苦本质外,也强调了超越痛苦本身的人性力量。一、悲剧美学亚里士多德最早在《诗学》中将悲剧
散文百家 2021年12期2021-11-12
- 从《喧哗与骚动》中的黑白世界看南方种族的未来
摘要:《喧哗与骚动》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福克纳代表作之一。福克纳借小说对美国黑人白人种族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揭示了美国社会下黑人与白人社会地位的变化,即黑人逐渐恢复越来越多权利。暗示了南方种族的未来,表达作者追求自由平等的美好愿望。关键词:黑白世界;美国南方;种族未来引言:福克纳生活于文艺复兴时期,并是该时期文学世界重要的代表人物。该时期美国北方人权意识觉醒较早,主张废除奴隶制。而南方地区开发较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对于奴隶制较为依赖。因此种族问题严重
文学天地 2021年9期2021-11-10
- 《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本翻译方法研究
纳的作品《喧哗与骚动》的过程和结果可知,译者考虑到翻译年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译作的特殊要求,在作品选择和翻译策略上进行了特殊考量。同时,词语直译、增词、代词明晰化和英语方言国内语境化处理等翻译方法为李文俊的译本成就增色不少。关键词:《喧哗与骚动》; 操纵理论; 李文俊; 翻译方法一、引言《喧哗与骚动》为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所作,采用了包括意识流的数种叙事风格。这部小说在评论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于美国的文学历史中地位突出,并对威廉·福克纳获得1949年诺贝尔
文学天地 2021年1期2021-09-10
- 嫉妒 · 时间 · 死亡
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中,昆丁这一人物形象最富有哲学气息与悲剧宿命感。本文主要以“嫉妒”“时间”和“死亡”作为关键词来多方位切入并探讨昆丁的深层次情感与思想。昆丁受嫉妒凯蒂前后两位情人的情绪主导;与其说昆丁选择了自杀,倒不如说昆丁选择与时间的不可逆性、永恒性、统摄性斗争到底;而昆丁的死亡也在全文的“水”意象和“影子”意象中得到了叙述层面与意义层面的升华。【关键词】《喧哗与骚动》;福克纳;昆丁;嫉妒【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
今古文创 2021年27期2021-09-10
- 《喧哗与骚动》中昆丁及其影子
克纳作品《喧哗与骚动》以其南方写作特色和叙事风格而闻名,其对圣经的联系和意识流运用也引起广泛讨论。而本文旨在讨论福克纳对象征性事物的灵活运用,即“影子”。该简单事物持续出现在小說中,昆丁的叙述部分,具有丰富的引申含义。昆丁,美国南方传统的骑士,困于自我身份和社会地位的矛盾之间。昆丁叙事中的“影子”在他的生活中留下阴影,预示着他的命运。本文拟从解构主义角度,解析其行动和思想体现巨大痛苦的本因,揭开他懦夫和罪犯面具背后的矛盾心理及其死亡含义,发掘其纯真和完美主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50期2021-03-22
- 在南方旧传统中挣扎的女勇士
——《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形象重读
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曾被看作是一部关于男人的小说,因为小说中四位叙述者中男士占了三位,而当我们细致梳理小说情节后会发现,凯蒂·康普生才是整部小说的核心人物。在1946年的一次采访中,福克纳曾谈起《喧哗与骚动》的创作过程,他说:“为了讲好凯蒂的故事,我反复修改了五次才写好这部小说。当我最后完成时,我真正从创作的噩梦中解脱”[1]135。可见,福克纳为了写好这部有关凯蒂的小说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尽管修改了五次,小说的核心人物从未发生改变。福克纳借康普生家三兄弟
安康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12-27
- 意识流小说的教学策略探究
难度。以《喧哗与骚动》为例,在意识流小说教学中,着重从艺术手法运用、人物形象刻画和作品主题表达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解构,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理解晦涩难懂的文字表面蕴含的丰富内涵。关键词:意识流小说 教学策略 喧哗与骚动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20-4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与19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从内容到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它既是一种文学创作的原则、技巧,又是一种全新的审美思维模式。意识流作家不再重视外部环境的刻画,创作视点由“外”向“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2期2020-12-23
- 《喧哗与骚动》与《尘埃落定》的叙事手法比较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使用了第一人称叙事,从不同的叙事主体和视角上进行阐述,加以传统的第三人称叙事,将故事完整表达。阿来的《尘埃落定》以第一人称为叙事主体,并结合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加以叙述,充满了地域民族风格和超现实感,透露出神秘感和魔幻性。关键词:喧哗与骚动;尘埃落定;叙事视角;意识流《喧哗与骚动》与《尘埃落定》都讲述了传统家族在时代的变迁下,由辉煌走向衰败的故事,并且引发了作者对传统文明与现代社会发展矛盾对立的思考,内容上的相似性使得在二者叙事手法上展
大东方 2020年2期2020-10-21
- 《喧哗与骚动》中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特征与技巧分析
摘 要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意识流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作者在小说中成功运用了多视点叙事、时序颠倒、象征主义等手法,描述了四个主人公看待事物的个体化视角,反映了南方古老家族的没落,以及当时人们精神危机与悲剧命运。《喧哗与骚动》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本文对其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特征与技巧进行分析,有助于读者对该作品更深刻的理解。关键词 现代主义 多视点叙事 时序颠倒中图分类号:I712文献标识码:A虽然美国南北战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南方的社会体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2期2020-07-17
- 以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解读《喧哗与骚动》
摘 要:《喧哗与骚动》是1949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取得成功的第一部代表作。小说四个部分分别以四位不同的叙述者视角进行叙述,描述了曾经古老而华贵的贵族康普生家族衰落的过程。本文将以聂珍钊教授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对小说展开解读。福克纳创作的小说《喧哗与骚动》其所蕴含的伦理意义,构成了文章的主要分析中心。将伦理重新纳入文学批评的视野,有助于现代人走出虚无主义的困境。关键词:《喧哗与骚动》;福克纳;文学伦理学批评;南方道德伦理威廉·福克纳是
北方文学 2020年9期2020-07-14
- 无声的悲恸
——浅论《喧哗与骚动》中的“影”
的单位。《喧哗与骚动》作为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小说之一,讲述了康普生一家的悲剧。在本书的前两章(班吉篇和昆丁篇)中,“影”作为一个特殊的描写对象频繁出现。班吉篇中,“影子”一词出现了14次,在昆丁篇则出现了44次。而在英文原版中,“shadow”一词分别出现了12次和59次。可见,“影子”一词在前两章中的高频性显然不是毫无意义。罗兰·巴特在《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将叙事作品分为功能层、行动层和叙述层,并将叙述单位分为功能和迹象两类。功能推动叙事情节,包
大众文艺 2020年6期2020-07-13
- 《喧哗与骚动》:一出社会伦理启示录
题的提出《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它讲述了南北战争后曾经显赫一时的康普生家族破落衰败的故事。康普生家的班吉、昆丁、杰生和迪尔西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讲述康普生家族的没落和衰败图景:凯蒂失贞并出走;昆丁陷入迷茫最终自杀;杰生自私自利生活窘迫;班吉被阉割;黑奴迪尔西苦苦支撑整个摇摇欲坠的家族。自面世之日起,《喧哗与骚动》就以其创新的形式、复杂而新颖的结构以及深刻的主题,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李文俊翻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2-25
- 迪尔西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 迪尔西 人物形象 象征《喧哗与骚动》不仅仅是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作品,还是现代主义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叙述的是一个南方家族日益没落的现代悲剧。这是一部实实在在的意识流小说,文本大量采用了隐喻、象征、时空错位等现代主义手法。其深邃的思想和复杂的结构模式使普通读者难以理解,致使各种各样的文学批评方法参与到对该著作的评论中来。福克纳把此文本分成了四个叙述单元,采用多元视角叙述——前三个内视角与最后一个全知视角。最后一个全知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2期2020-02-21
- 《喧哗与骚动》中的伦理混乱、伦理困境及伦理建构
其代表作《喧哗与骚动》(1929)是“创作生涯的里程碑作品”[1]。国内外学者已经从作品主题思想、文学形象、叙事艺术、修辞艺术、翻译技巧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对其伦理问题,如性别伦理、种族伦理、生态伦理、基督教伦理、伦理环境、伦理关系、伦理身份、伦理禁忌、叙事伦理等,有学者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生态批评、神话-原型批评、伦理批评、文学伦理学批评、后经典叙事学等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进行了探讨。具体来看,对该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涉及伦理环境、人物伦理身份缺失以及昆丁的伦
华中学术 2020年3期2020-01-16
- 从《喧哗与骚动》中的黑白世界看南方种族的未来
一、引言《喧哗与骚动》是美国南方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重要代表作,是第一部为他赢得世界声誉的杰作。作为美国南方的土生子和奴隶主的曾孙,福克纳一生都在写南方的故事,而南方社会的核心问题便是白人与非白人的关系问题。“在南方白人作家中,恐怕没有人像福克纳那样对种族问题如此关注。”[1]215福克纳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的15部长篇小说几乎都涉及到了种族问题。与其早期作品相比,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第一次对种族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侧重描写小说中白人和黑人之间的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12-30
- 《喧哗与骚动》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本身对于《喧哗与骚动》这部作品的评价是“不顾一切放开写的作品”[1],他认为这部作品是自己有别于之前创作的作品,不存在要考虑发行量和收入方面的限制因素,只投身于创作,是忠于内心的一部作品。事实证明,虽然前期发行量并不高,甚至没有得到当时出版社和众多书迷的认可,但在发表之后的长久时间中,这部作品的女性主义光辉影响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并以其独特的女性角色塑造和饱满的女性生态情怀撼动了整个文学界,时至今日,甚至被誉为是威廉·福克纳这一生当中的标志性创作。一、第一代
文化学刊 2019年8期2019-12-27
- 再谈《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时间意识
摘 要】《喧哗与骚动》以时间为叙事线索,以过去—现在—未来为脉络揭示了时间的深意,昆丁的叙述中对时间意识的展示便是一个具体典型的例子。昆丁扭曲的时间观念昭示出美国南部没落的旧贵族对过去传统的依恋和对时间的敌视与畏惧。【关键词】昆丁;《喧哗与骚动》;时间意识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1-0214-02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以四位主人公班吉、昆丁、杰生、迪尔西对几件发生在
戏剧之家 2019年31期2019-12-05
- 《喧哗与骚动》中昆丁自杀的隐含寓意
要:《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自杀被不合情理地处理得轻描淡写,其实隐藏着福克纳塑造一个悲剧主体的深刻动机。班吉、昆丁、杰生三个人物各自的叙述实质上是在讲述自己的失败历程,这些失败分别再现了主体在身体、自我和社会上伤痕累累的不同侧面,它们共同而隐藏地塑造出福克纳的悲剧主体,这个悲剧主体以昆丁的自杀得以最终完成并永远在场。关键词:《喧哗与骚动》;悲剧主体;人物失败;迁移;昆丁自杀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三峡论坛 2019年1期2019-10-20
- 论《喧哗与骚动》中迪尔西的主体性
要:《喧哗与骚动》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最杰出的代表人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尽管种族问题还不是该小说的中心主题,但福克纳却塑造了迪西尔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黑人女性人物。本文以奴隶制解放后南方重建时期为切入点,探讨迪尔西主体性的转变,从而更好地定位南方重建时期黑人女性的地位以及生存状态。关键词:《喧哗与骚动》;迪尔西;主体性[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1《喧嘩与骚动》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最杰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1期2019-09-17
- 《喧哗与骚动》中人物命运的多维度解读
摘要:《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意识流作家威廉·福克纳著名作品,在世界文学界有着重要地位。在《喧哗与骚动》作品中,福克纳通过时间转换的形式,实现了从四个不同人物角度将一个故事进行描述,以白痴班吉作为作品中的道德镜子,实现了对贵族家庭没落的写照。本文通过多个维度对作品中的人物命运进行解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关键词:《喧哗与骚动》;人物命运;多维度解读在《喧哗与骚动》作品中,主要讲述的康普生家族衰败默契的四个家族继承人的不同性格与命运,通过康普生家族一家人的悲剧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9期2019-09-10
- 间接内心独白在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应用
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被公认为美国文学中第一部意识流小说。主要分析了这部小说中运用的意识流手法:间接内心独白。通过小说中实例的分析,展示内心独白在意识流小说中的特征。关键词:内心独白;间接内心独白;《喧哗与骚动》一、前言意识流小说优先刻画人物对外部事件的心理和情绪反应,而不是事件本身。意识流作家感兴趣的是人物的内心活动。他们认为,只有人的意识或精神生活才是真正的现实,而过度强调外部世界将毁掉这种真实。意识流作家的目的是真实的表现人物的灵魂或心灵。《喧哗与骚
信息技术时代·上旬刊 2019年2期2019-09-10
- 最丑恶人物背后的复杂心理
——《喧哗与骚动》中杰生四世人物分析
001]《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很受读者喜欢的作品之一,他个人曾把自己对这部作品的喜爱表达为“就像母亲对孩子一样”。这部作品也被公认为是福克纳最难读懂的作品。书中描写了没落的康普生家族最后一代人的故事。作为核心人物的凯蒂,她的失贞为这个逐渐分崩离析的家庭带来最后一个致命打击,后来哥哥昆丁自杀、父亲酗酒去世、弟弟杰生失掉去银行工作的机会并一辈子生活在愤恨扭曲的心理之中,白痴弟弟班吉被阉割并送去精神病院,小昆丁偷钱与人私奔后杳无音信,凯蒂自身后来亦沦为纳粹将军的
名作欣赏 2019年30期2019-07-13
- 痴缠与自噬
——论《喧哗与骚动》中杰生的形象
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中,康普生家四个孩子呈现出极为不同的形象。对于杰生这一反面角色,作者曾这样评价:“对我来说,杰生纯粹是恶的代表。依我看,从我的想象中产生出来的形象里,他是最最邪恶的一个。”在创作者的“盖章认定”下,杰生这一恶人形象随即更为牢固地建立起来。那么,他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恶的代表”,书写这种“恶”又有怎样的意义,是分析杰生这一形象的关键所在。杰生的贪婪与冷酷构成了他的恶,这从他幼年时期开始就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贪婪体现为对金钱的执着,他曾因为
名作欣赏 2019年24期2019-07-12
- 《喧哗与骚动》与《白鹿原》中女性悲剧形象对比研究
纳代表作《喧哗与骚动》的女主人公凯蒂与陈忠实代表作《白鹿原》中的女主人公田小娥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两者所建构的女性悲剧形象的异同,并追溯造成这种异同的根源。关键词:女性悲剧;《喧哗与骚动》;凯蒂;《白鹿原》;田小娥[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01《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品。小说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女儿凯蒂可以说是全书的中心,是一个从幼时天真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5期2019-06-20
- 浅析《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的南方情结
摘要: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通过讲述南方古老世家康普生家族命运的兴衰和家族成员间复杂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美国南方社会生活的变迁,以独特的视角阐释了南方人的心理和精神世界;作品中饱含作家的南方情结,福克纳热爱南方故土和那里的风土人情,通过人物形象塑造讴歌和赞美了南方人的正义、勇敢和追求自由的勇气,但另一方面,他也深刻地揭露了南方传统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和罪恶,这种爱恨交织的矛盾情感促使作家更深刻地思考南方的新出路,寄予了美国南方新希望。关键词:《喧哗与骚动
北方文学 2019年14期2019-06-14
- 试析《喧哗与骚动》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红摘要:《喧哗与骚动》是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的一部备受关注的作品,全书从女性视角进行描写,阐释了生态女性主义光芒下的喧哗与骚动。从康普生夫人这一南方淑女形象以及凯蒂第二淑女形象出发,阐释了女性的自由和狂放,与传统的女性主义存在很大的差别。本文阐释了《喧哗与骚动》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并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喧哗与骚动》;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形象作为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喧哗与骚动》在表现手法上比较特殊,作者通过描写康普生一家的悲剧,向
北方文学 2019年14期2019-06-14
- “众声喧哗”背后的逻辑与秩序
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中的章节时空错置与表达的众声喧哗,另一方面又试图说明,这种表面上的“混乱”背后其实有着严格的历史逻辑秩序和宗教文化依托。关键词:《喧哗与骚动》 “复调” 众生喧哗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讲述了美国南部一个没落地主家族康普生家族逐步走向衰败的过程与历史,而小说的整体情节其实是围绕凯蒂失身而渐渐描摹出康普生一家三代人之间存在的诸多矛盾与冲突而展开的。有趣的是,福克纳所讲述的故事主线是以凯蒂失身为核心,但在整部小说中,女主角凯蒂却几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1期2019-04-15
- 论《喧哗与骚动》中的解构意向
创始人。《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早期的一部作品,也是他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书名出自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1]序1。小说以福克纳虚构的密西西比州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叙述了南方没落贵族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探讨了南方传统旧社会秩序的分崩离析,以及旧社会传统文化对新一代南方青年精神的冲击和摧残。解构主义是后现代思潮的一个重要分支,由法国当代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1966年,在美国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议上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5期2019-03-16
- 福克纳对美国南方伦理道德的关怀研究
——《喧哗与骚动》与《去吧,摩西》文学伦理学比较解读
德价值。《喧哗与骚动》与《去吧,摩西》均为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被解读为“南方的寓言”,[1]8生动地呈现了南方贵族家庭的分崩离析,深刻地揭示了南方人的信仰危机和精神荒漠。《去吧,摩西》被称为整个南方的缩影,详细地探讨了南方的历史和种族问题。但是,《去吧,摩西》并未充斥着福克纳作品中一贯的可怕与阴郁,而是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分别从伦理身份、伦理选择和伦理人性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喧哗与骚动》和《去吧,摩西》中的各种人性伦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2-20
- 《喧哗与骚动》人物昆丁的疾病叙事研究
文学中。《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福克纳最知名的作品之一,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给了作者深刻的启迪。麦克白的著名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1]小说中的主人公班吉正是一个痴人。而小说中的人物的生活充斥着喧嚣与骚动。小说的故事背景发生在美国南方杰弗生镇。康普生家族曾是南方的望族,祖上出过一位州长,一位将军。庞大的家族曾经拥有大量的土地和黑人奴隶。而如今家道中落,只剩下一幢破败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2019-01-07
- 浅析《喧哗与骚动》的家庭观念
摘 要】《喧哗与骚动》讲述的是南方没落贵族康普生一家的家庭悲剧,同时也是一出发人深省的亲情悲剧。小说中凯蒂的人生走向无形之中牵引着康普生家庭的命运,同时也让康普生家庭中凯蒂与班吉、昆丁、杰生之间的家庭观念暴露无遗。【关键词】凯蒂;堕落;班吉;昆丁;杰生;家庭观念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3-0193-02《喧哗与骚动》讲述的是在南北方经济政治发生巨大转变的社会大背景下,南方贵
戏剧之家 2019年33期2019-01-06
- 《喧哗与骚动》的怀旧主义思想的相关分析
主要通过《喧哗与骚动》一书的具体研究来反应出,作者威廉·福克纳的思想,尤其是对于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思想以及怀旧主义思想进行具体阐述。福克纳的小说中主要是对于当代苦难社会的真实映射,通过对现代工业文明建设的态度与实际情感寄托,来带领读者进入人文精神思想的境界中,因而在对其作品进行研究中也不难发现其中的怀旧主义思想。关键词:福克纳;工业文明;缺失;怀旧《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部巨著。由美国著
北方文学 2018年33期2018-11-20
- 《尘埃落定》和《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手法比较研究
落定》与《喧哗与骚动》都描述了社会的转型和旧制度的消亡。细读文本,会发现两部作品在叙事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傻子”视角叙事和女性叙事方面。关键词:尘埃落定;喧哗与骚动;叙事手法中图分类号:1106.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016-01《尘埃落定》(下文简称《尘》)是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讲述了麦其土司一家的兴衰灭亡。《喧哗与骚动》(下文简称《喧》)是作家福克纳的作品,讲述了内战后南方社会的一家人。两部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8期2018-09-28
- 《喧哗与骚动》中译者对叙述视角的重现
主要探讨《喧哗与骚动》中译者如何重现原文的叙述视角。【关键词】《喧哗与骚动》;叙述视角;内知视角【作者简介】赵阳,女,河南汝州人,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本文选取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典例,通过分析原作的叙述视角,探索译者如何重现原作的叙述视角,传递原作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表现手法。一、《喧哗与骚动》的叙述视角兹韦坦·托多洛夫把叙述视角分为全知视角、外视角和内视角。传统的小说多采用全知视角,叙述者开启上帝视角,读者只是被动听故事,没有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8期2018-09-10
- 被框在过去的人
——论《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时间意识
人会质疑《喧哗与骚动》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最闪耀的一颗星了。很显然,福克纳在这部作品中投入了他最多的心血与感情。这部典型的意识流小说,因其多角度的叙事方式、精妙的时间处理而广为人知。萨特曾评价《喧哗与骚动》说:“福克纳的哲学是时间的哲学。”的确,“时间主题”在福克纳小说研究中总被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不仅仅是因为福克纳“时序颠倒”的叙事手法和精准的时间掌控力,更重要的是从小说人物意识中体现出来的对于时间的认知。在《喧哗与骚动》中,关于时间的叙述主要
大众文艺 2018年16期2018-07-12
- 浅析《喧哗与骚动》中康普生家族的没落
【摘要】《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创作的最为成功的作品,也是二十世纪最佳小说之一。通过讲述康普生家族命运的故事,福克纳向读者展示了生活在旧南方的古老世家走向衰落的过程, 这一命运走向反映了旧南方文化传统的陨落。作品中饱含着作家深厚的南方情结,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美国南方寄予的新希望。【关键词】《喧哗与骚动》;康普生家族;没落;南方文化;传统【作者简介】朱学敏,河套学院。引言威廉. 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旗手,美国现代派小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5期2018-06-30
- 始与终
。其中,《喧哗与骚动》是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之作,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南北战争后美国南方贵族家庭的没落与腐坏,可以看到人性中难以忽视的恶劣与黑暗,可以看到濒亡之人脑海中的纷繁与混乱;然而,最重要是,这部作品使人感受到了对纯真的追寻,以及人性的复活。本文将在简单分析人物、创作手法的基础上,阐释阅读时个人的所思所感,叙述个人的独特理解和阅读心得。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读后感 人物分析“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这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3期2018-05-15
- 论《喧哗与骚动》对伊甸园神话的互文书写
书屋新版《喧哗与骚动》所写的“序言”中宣称《喧哗与骚动》是其写作生涯的“一个转折点”[1]292。随着小说的完成,他“再没读过任何作品”[1]295。他还多次告诉人们,他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喧哗与骚动》,他对《喧哗与骚动》就像“母亲对孩子一样”[2]146充满亲切感。纵观整部小说,《喧哗与骚动》最明显的特征是无论从意象、人物还是主题都与《圣经》伊甸园神话紧密关联。“伊甸园神话对福克纳来说是完美的叙事框架,因为这个神话是关于人类为了独立、个性气质以及那些限制人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4-03
- 生而复杂
摘 要:《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福克纳的一部意识流小说。书中通过康普生家庭成员对生活的描述,展现了20世纪初,美国大部分底层民众的生活境况。同时也塑造了一个个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千秋,从侧面反映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以及一部分人的自私和癫狂的本质,发人深省。关键词:《喧哗与骚动》 意识流 男权社会 人物形象《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于1929年写就的一部意识流小说,这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意识流小说的扛鼎之作。书名出自莎士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3期2018-03-22
- 《喧哗与骚动》中的香味选择刍议
断过,而《喧哗与骚动》作为福克纳里程碑式的作品,一直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其文学价值与艺术内蕴都至为深厚,无论切取哪个角度深入《喧哗与骚动》,都能感受并体悟到其中的独特意蕴。《喧哗与骚动》主要运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手法,记叙了康普生家发生的事情,共四个部分。其中在“班吉”以及“昆丁”部分,福克纳将“香味”的丰富内涵赋予了主角之一的凯蒂,“香味”积极地暗示了美国南方传统文化以及价值观念。本研究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探寻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对树的香味与忍冬香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3-07
- 《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手法比较
落定》与《喧哗与骚动》的叙事手法进行了比较,探析了《尘埃落定》与《喧哗与骚动》中叙事手法的异同。关键词:《尘埃落定》 《喧哗与骚动》 叙事手法 比较《喧哗与骚动》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代表作,作品中运用了第一人称叙事手法,从不同视角对故事进行了重复叙述,然后用第三人称将整个故事呈现了出来。这种具有独创性的叙事手法成为各国文学创作者的模仿对象,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重要影响。中国作家阿来深受福克纳的影响,其成名作《尘埃落定》也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视
文学教育 2018年2期201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