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作
- 瓦尔特·本雅明翻译思想刍议
可译性”“原作·译作·生命延续”等,国内翻译研究者尝试从多种角度去探讨、研究它们,然而目前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因此,正本清源,明辨是非,成为题中之义。 文章通过梳理、辩证、阐明这些概念,并进一步阐述它们的内在联系,深入探究本雅明翻译文本的原意,从而正确理解本雅明翻译思想,助推本雅明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一、 本雅明及思想简介德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一生短暂,其学术思想并不为当时学界重视。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在阿多
现代英语 2023年15期2024-01-26
- 高中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梳理
之利,筋骨之强”译作: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也没有强健的筋骨。今义:用来比喻坏人的党羽、帮凶,或者替坏人出力办事的狗腿子,为贬义词。如:为了谋取利益,他甘愿当敌人的爪牙。二、夫人古义:指那个人。如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译作: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就不会有今天了。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如:我们期盼今晚能见到他和他的夫人。三、行李古义:指使者,即出使的人。如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译作:出使的人来来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7期2023-08-25
- 套译、仿译与创译(上)
good.”归化译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归化译作“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Walls have ears. ”归化译作“隔墙有耳。”;“No discord, no concord”套译作“不打不相识。”;“Bullets are blind.”相当于汉语中的“子弹不长眼。”;“Barking dogs do not bite .”相当于汉语中的“吠犬不咬人。”;在英语国
英语世界 2023年8期2023-08-21
- 例析初中文言文中常见虚词的用法
楼,增其旧制”,译作: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3.用作动词,表示判断,意为“是,就是”。如:《陈涉世家》中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译作:应立的是公子扶苏。4.用作副词。(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意为“才,就”。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译作: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先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他的朋友才到。(2)表示出人意料,意为“竟,竟然”。如:《桃花源记》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2023年6期2023-08-03
- 基于三美论的唐诗英译对比研究
——以杜甫的《绝句》其三为例
歌而言,就要保证译作具有诗歌的特征,即音美、形美和意美。三美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最后是形美,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文将采用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来评析《绝句》其三的英译。最符合要求的诗歌译作是三美齐备的,要尽可能地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但如果三者不能兼顾时,要努力传达原诗的意美和音美。所以我们在评析原作和译作的对等程度时,要看是否符合三美理论的要求。意美指内容上的美,不仅要表达出字面意思,更要表达出深层意思。音美指诗歌的押韵美、格律美。形
名作欣赏 2023年8期2023-04-06
- 谈谈翻译文言文时需具备的两种意识
,具有”。此句可译作: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如果将“备”理解为其他意思,就不符合原文的语境了。“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出自《周亞夫军细柳》)中,“备”的意思是“防备”。此句应译作:把河内郡太守周亚夫封为将军,让他在细柳驻军,以防备胡人侵犯。将“备”译作“防备”,才符合前文“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的语境。“前人之述备矣”(出自《岳阳楼记》)中,“备”的意思是“详尽”。此句可译为: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如果将“备”理解为其他意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2022年6期2022-06-30
- 夏译汉籍中的“句式转换”译法
3]142西夏文译作:2.《贞观政要》卷五《诚信第十七》:夫中智之人,岂无小慧,然才非经国,虑不及远,虽竭力尽诚,犹未免于倾败。[3]182西夏文译作:夫小人者,虽非无少许智慧,但无治国之艺,不能思虑远事,则何敢勤勉而行?亦不能守护国家,必定败亡。3.《贞观政要》卷四《规谏太子第十二》:臣以愚弊,窃位两宫,在臣有江海之润,于国无秋毫之益,是用必竭愚诚,思尽臣节者也。[3]144西夏文译作:臣虽愚蠢,依公承如雨水恩赏,臣者于官无毫发之益,因此何敢说谏言?4.
西夏研究 2022年2期2022-05-24
- 《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创作与译作的互文性研究》项目简介
报人小说家创作与译作的互文性为研究对象,以报人小说家的文学创作与译介实践为纵线,以近现代中西文学交流为横线,分析报人小说家创作与译作文本、副文本的互文性,报人、作家、译者多重身份主体间性的互文性,中国文学传统与西方文学资源的互文性,分析小说文本意义的生成机制,深辨文学传统继承与衍生、借鉴与创新的转换关系。课题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梳理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翻译群体的形成及译介实绩。首先,从大同译书局等民间翻译机构的聚合力、译文交通公会等同业会的成立
高校社科动态 2022年4期2022-03-13
- 别求新声于异邦
选出最具代表性的译作,全面多样地展现鲁迅翻译的发展轨迹,供广大文学爱好者一窥鲁迅译著的风采。全书共分为四编,从小说、儿童文学、剧本与诗歌、文艺随笔与文艺理论四个方面详略得当地介绍了鲁迅的代表性译作,除译作外还收录了部分序跋以展示鲁迅本人对翻译的见解。相较于《鲁迅译文全集》这样的大部头,《中华翻译家代表性译文库 · 鲁迅卷》更适合普通的文学爱好者阅读。读罢全书,读者不仅可以在译作中感受到鲁迅的翻译思想,还可以借助鲁迅本人的翻译见解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的翻译策略
文化交流 2021年9期2021-12-08
- 别差了差别
近年来各出版社对译作酬报,绝大部分是每千字九元。我一向是每千字十一元……我希望把拙译同大多数译作在品质上,在劳动强度与所费的时间上,在艺术成就上,作一公平合理的纯客观的比较;也希望把我译的罗曼·罗兰、巴尔扎克、梅里美、服尔德等等,和英译、德译、俄译……各类作家的作品,在品质上、艺术上作一公平合理的比较,看看是否我的译作与一般的译作,报酬总应该每千字有两元的差别。”有人会说,傅雷太计较利益了。其实,他这种“别差了差别”,说小了,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1年11期2021-11-24
- “为译文读者而译”
成英语逻辑上就宜译作“Construction ahead”即可;汉语公示语“前方桥窄,减速慢行”译成英语只需译作“Narrow Bridge”;同样,英语的公示语“Wet Floor”译成汉语则宜译作“地面湿滑,小心摔倒”;英语公示语“Wet Paint”译成汉语则宜译作“油漆未干,请勿触摸!”;英语公示语“Staff only”译成汉语则宜译作“非本单位员工不得入内”。再比如,苏州大学、东吴大学校训采用了明代文学家洪应明的《菜根谭》中名句“养天地正气,
英语学习 2021年10期2021-11-01
- 别差了差别
近年来各出版社對译作酬报,绝大部分是每千字九元。我一向是每千字十一元……我希望把拙译同大多数译作在品质上、在劳动强度与所费的时间上、在艺术成就上,作一公平合理的纯客观的比较;也希望把我译的罗曼·罗兰、巴尔扎克、梅里美、服尔德,等等,和英译、德译、俄译的各类作家的作品,在品质上、在艺术上作一公平合理的比较,看看是否我的译作与一般的译作,报酬总应该每千字有两元的差别。”有人会说,傅雷太计较利益了。其实,他这种“别差了差别”,说小了,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1年10期2021-10-25
- 杨绛译作与创作中幽默元素的互文性研究
刘杨摘 要:杨绛译作和创作中的幽默品质既有内在的强关联性,也有外在的差异性,其译作和创作的幽默表达风格形成一种典型的相互反哺关系。在译作的幽默风格影响下,杨绛自身的本我智慧与悲悯情怀的乖讹化在其后的文学创作中展现出不同的表达形式,她慈悲冷峻地注视众生,笑中含泪地铺展幽默,睿智达观地行走世间。她丰盛、平静而又多姿多彩的文学精魂和幽默品质,留存在她的著作和译作中,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关键词:杨绛;创作;译作;幽默风格;互文性中图分类号:I206
中州学刊 2021年8期2021-09-22
- 从文学翻译批评标准简析阿赫玛托娃诗歌《吟唱最后一场会晤》中译本
比研究,从而找到译作可借鉴之处。关键词:阿赫玛托娃、批评标准、乌兰汗、戴德、译作一、《吟唱最后一场会晤》简介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著名的女诗人。1911年阿赫玛托娃出版诗作《吟唱最后一场会晤》。这首诗写了一位女子同昔口的恋人分手后的矛盾、迷惘、痛苦的心情。她一方面为失去爱情感到茫然无助,为自己被无常的命运和爱情所捉弄感到痛不欲生,另一方面又为摆脱这阴郁冷漠的爱情而感到如释重负。诗人用细致入微的笔法写了主人公从昔日的恋人家走出来时的动作和心理活动,只写了这个爱情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3期2021-09-10
- 例说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舍船,从口入”,译作: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湖心亭看雪》里有“见余,大喜”一句,其中的“见”字前面省略了主语“他们”,译作: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送东阳马生序》中的“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省略了主语“余”,译作:回到家中,我手脚僵硬动弹不得。《岳阳楼记》中的“属予作文以记之”一句省略了主语“滕子京”,译作:滕子京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2. 省略谓语。在现代汉语中,谓语一般不能省略,但是在文言文中,谓语有时是可以省略的。如《论语》中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 2021年1期2021-09-10
- what用法大搜索
用在很多地方都不译作“什么”,而有其他译法。如:1.当what与do with,think of一起用,译为“如何”等。如:What did you do with the bad apples?你是如何处理那些变质的苹果的?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ilm?你认为这部电影如何呢?2.在询问天气的句型中译作“怎么样”。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今天的天气怎么样?3.当what与populati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1年7期2021-08-24
- 别差了差别
近年来各出版社对译作酬报,绝大部分是每千字九元。我一向是每千字十一元……我希望把拙译同大多数译作在品质上,在劳动强度与所费的时间上,在艺术成就上,作一公平合理的纯客观的比较;也希望把我译的罗曼·罗兰、巴尔扎克、梅里美、服尔德,等等,和英译、德译、俄译……的各类作家的作品,在品质上、在艺术上作一公平合理的比较,看看是否我的译作与一般的译作,报酬总应该每千字有两元的差别。”有人会说,傅雷太計较利益了。其实,他这种“别差了差别”,说小了,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惜和
做人与处世 2021年9期2021-08-14
- 鲁迅第一篇译作考辨
研究,鲁迅最早的译作出现在1903年,这一年,他发表了《哀尘》《斯巴达之魂》《说鈤》《中国地质略论》《月界旅行》《地底旅行》6篇译作。究竟哪一篇是鲁迅的第一篇译作,长期以来学者们说法不一。这给鲁迅研究,特别是鲁迅的早期翻译研究,造成了混乱。本文在仔细考辨的基础上厘清有关说法,认为,严格地说,《哀尘》是鲁迅的第一篇译作;宽泛地说,《哀尘》和《斯巴达之魂》并列为鲁迅的第一篇译作。《月界旅行》或《地底旅行》是第一篇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鲁迅是文学大家,也是翻译大
外语与翻译 2021年2期2021-03-07
- 文言词“之”的用法辨析
之”就用作动词,译作“去,到,往”例:(1)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译作“去,到”(2)之墟所卖之(《童区寄传》)译作“到,去”(3)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译作“到,往”2.作代词:当“之”置于动词后面时,作代词,可代人,可代物,也可以代指一件事,具体含义要视具体语言环境而定。例:(1)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代人,译作“他们”(2)操蛇之神闻之(《愚公移山》) 代指愚公移山这件事(3)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代指千里马(4)渔人甚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36期2020-11-06
- 别差了差别
近年来各出版社对译作报酬,绝大部分是每千字九元。我一向是每千字十一元……我希望把拙译同大多数译作在品质上、劳动强度与所费的时间上,以及艺术成就上,作一公平合理的纯客观的比较;也希望把我译的罗曼·罗兰、巴尔扎克、梅里美、服尔德,等等,与英译、德译、俄译……各类作家的作品,在品质上、艺术上作一公平合理的比較,看看是否我的译作与一般的译作,报酬总应该每千字有两元的差别。”有人或许会说,这个傅雷太计较自个儿的利益了。其实并非如此,他的这种“别差了差别”,说小了,是
知识窗 2020年10期2020-10-27
- 关于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创新问题的思考
西方的写作方式,译作内容符合海外读者的阅读喜好,借助海外出版社成熟的市场运作方式推介作品。基于此,从三方面围绕译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创新问题展开思考,以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去”。关键词:译介 作家 译作 出版社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4-0070-02我国译介学的创始人谢天振教授认为,“翻译文学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发挥着原作难以代替的作用”[1]。翻译文学“赋予作品一个崭新的面貌
现代交际 2020年4期2020-03-23
- 别差了差别
近年来各出版社对译作报酬,绝大部分是每千字九元。我一向是每千字十一元……我希望把拙译同大多数译作在品质上、劳动强度与所费的时间上,以及艺术成就上,作一公平合理的纯客观的比较;也希望把我译的罗曼·罗兰、巴尔扎克、梅里美、服尔德(今译为伏尔泰)等等,与英译、德译、俄译……各類作家的作品,在品质上、艺术上作一公平合理的比较,看看是否我的译作与一般的译作,报酬总应该每千字有两元的差别。”有人或许会说,这个傅雷太计较自个儿的利益了。其实并非如此,他的这种“别差了差别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48期2020-01-07
- 《同义》中的并列词及其意义
07、08),可译作“榜样”或“法样”。4.蟵蛓zur 1.75 rаr 2.73长、狭窄(义0422.15、16),可译作“狭长”或“狭窄”。5.蝺聞tshu 1.1 bjạ 1.64粗糙、粗暴(义0512.07、08),《同音》丁33А31有相同词组。6.聈窮gаr 2.73 рhjаа 1.23睡,禁、休(义0514.07、08),可译作“睡眠”或“休眠”。7.完矅tśjɨɨ 2.29 ·jij 2.33伸张、舒展(伸腰)(义0514.15、16),
西夏学 2019年2期2019-12-18
- 英语as用法归纳
常位于主句之首,译作:正如;正像 常用句式As you know;As is known to us all;As we all know As is clear……等等。7.As you know,seeing is believing.8.As is clear to us all,attitude is everything.三、as用作连词,引导并列句9.A house is to a man what/as a nest is to a bird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4期2019-04-07
- 《苏东坡传》两种译文的比较赏析
),这一句张振玉译作“有一次,他在从凤翔回京都的路上,正顺着一条山路行走,经过白华山。”宋碧云译作“后来,苏东坡由凤翔回京,沿山路直走,曾经过白华山。”“In December 1064 he was relieved of his post.His wife’s elder brother had come from Szechuen to stay with them,and the family returned to the capital in
福建茶叶 2019年10期2019-01-07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杨绛著译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
间有关杨绛创作和译作研究的文献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旨在廓清相关研究现状,探究其可资拓展之空间,以期全面挖掘杨绛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文学价值,客观评价这位“女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历史地位。关键词:杨绛;创作;译作;文献计量学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8)03-0024-09DOI:10.3969/j.issn.1005-6378.2018.03.004一、 引 言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 年5月25日),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年3期2018-10-21
- 《故都的秋》译文对比研究
夫《故都的秋》的译作,采取译作对比,定量定性的方法,从形式方面,即用词,句式,及逻辑三个层面,对张培基和王椒升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了解他们各自在翻译各个方面的差异,以期为翻译学习者提供参考。【关键词】《故都的秋》;译作;对比分析【作者简介】汤小洁(1993- ),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2016级翻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作者及作品简介《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名篇散文之一,写于19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6期2018-09-08
- 对话:文学翻译的社会指向性
与强度,因此才有译作社会指向性的可能。“语言本来就是对话的(dialogic)”。而文学语言因其本身的复杂性、多义性以及表达的充分程度,加之本体语言的丰富程度、表达手段、方式等,以及读者自身的文学素养、文化水平、阶级立场等又影响着文学作品的社会指向性及其实现。文学符号作为一个翻译文学载体,承载着作者及译者的思想意识、目的、手段、文学素养、写作翻译水平等全部的对话过程,应被视为言语的积极组成部分。就连文学作品翻译中一个不起眼的标点符号,也不应该是一个固定的标
晋中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4-14
- 中国近代三百余年西书中译的缩略全景
中国社会的一百种译作》(以下简称《一百种译作》)所作的书评,以中国近代三百余年为一个分析单元,以“译作影响力”的视角窥见社会风貌,涉及领域广泛、涉及学科诸多,其文风兼具科学性与可读性。该书视角独特,写作手法新颖,是近代出版史中一部不可多得的著作。关键词:《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百种译作》;翻译史;西书中译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30作者简介:颜繁冰(1995—),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传播思想、传播理论。一、遵循历史
求知导刊 2018年34期2018-03-13
- THE CULTURE OF CHINA AND FRANCE ARE STREAMING THROUGH THEIR LITERATURE
类获奖者:林苑,译作《重返基利贝格斯》索尔·沙朗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九久读书人WINNER OF SOCIALSCIENCE AWARDZhang ZujianPrize Winning Work:La Mis•re du monde written by Pierre Bourdieu,China Renmin UniversityPress社科类获奖者:张祖建,译作《世界的苦难:布尔迪厄的社会调查》皮埃尔·布尔迪厄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NEWCO
空中之家 2017年12期2017-12-13
- 浅析楹联翻译中的语言对等与意境契合
下联语言对等以及译作与原作之间的意境契合,这往往来源于丰富的语汇作为支撑。因而,楹联翻译往往需要译者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广博的学识、超乎常人的悟性及丰富的文学翻译经验。1 语言对等(Language Equivelence)所谓语言对等,是指楹联译作上下联中所使用的字词、句法结构、修辞、字数等方面实现的对等,使上、下联在行文、结构等方面最大程度相同或近似,以体现中国楹联的特色。汉语中的字词表现力极强且含义丰富,且在英文中很难找到对等词汇,因而以往译者多注重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3-10
- 从跨文化视角谈英汉电影片名的翻译
s Speech译作《国王的演讲》;Gladiator译作《角斗士》;Passage to India译作《印度之行》;The Little Mermaid译作《小美人鱼》;The Da Vinci Code译作《达·芬奇密码》;Roman Holiday译作《罗马假日》;The Sound of Music译作《音乐之声》;Pearl Harbour译作《珍珠港》;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译作《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The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2-25
- 基于语料库的林徽因译作语言“杂烩”特征研究
于语料库的林徽因译作语言“杂烩”特征研究刘立香(集美大学 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本文利用语料库方法和技术,对林徽因的译作特征进行研究,通过与原创作品的语内类比和与英文的语际对比发现,翻译语言总体呈现出“杂烩”的特征:既有白话文的浅显、文言文的古雅,又有英文的逻辑,同时兼具译者浪漫的诗人气质。翻译语言所表现的“杂烩”特征不是偶然的、随意的,而是带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译者顺响应了文学革命的号召,选择白话进行翻译,但是白话发展初期并不成熟,因而译
外国语文 2016年4期2016-12-17
- 冯唐的“僭越”
人并不曾读过冯唐译作全书。其实,这本译集原文和译文加起来也就两万多字,很快便可读完。而只要通读全书的人,反倒可能感到惊讶:较早质疑该书的微信公众号“魔法童书会”,怎么会把这本书比喻成“针对少年人的文化恐怖袭击”?这种说法实在太夸张了!这个微信公众号举了冯唐三首译诗证明自己所言不虚:两首诗被其认为“猥琐”,即“大干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绵长如舌吻/纤细如诗行”和“有了绿草/大地变得挺骚”;另外一首诗被认为是“卖萌”,即“白日将尽/夜晚呢喃/我是死啊,我是你
商周刊 2016年2期2016-05-30
- “五四”以来中国皖籍翻译家管窥
人物翻译的作品、译作的影响力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梳理与分析。关键词:中国皖籍翻译家;译作;影响;意义从佛经翻译时期的严佛调,到清末民初的胡怀琛、黄寿曾,在中国翻译的历史上皖籍翻译家曾谱写过绚丽夺目的篇章。尤其自“五四”至今近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皖籍翻译家的队伍在不断壮大,在许多领域尤其是在文学翻译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学界却历来重视对浙、闽等沿海开放地区翻译家的研究,对于内地如皖籍翻译家的研究和介绍则相对薄弱。令人欣喜的是,这种冷清的局面在20世纪80年代末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8
- 久未再版的郭沫若译作
等现代文学作家翻译作品集的陆续出版发行,读者们对于现代文学作家的翻译情形有了整体的认知,对这些作家的创作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相对于鲁迅和周作人等来讲,读者们近年来读到的郭沫若译作却寥寥无几,这更令他们对郭沫若著名翻译家的称谓有所质疑。不得不承认这么一个客观事实,就是读者们目前能够购买到或者在图书馆能够正常借阅到的郭沫若的译作是比较少的。现在读者们对于郭沫若翻译作品可能比较熟知的就是《少年维特之烦恼》和《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近年来出
博览群书 2015年8期2015-08-24
- 经典译作的具体翻译方法解析
。文章分析了经典译作的翻译方法,希望翻译更好的做到“传情”与“达意”的并重。【关键词】翻译方法 译作 “达意传情”一部译作是否能成为永恒的经典之作,除了看被翻译的次数与出版数量外,更重要的是看翻译的质量,要看译作是否真实、全面、忠诚的表达了原作的主旨内容与灵魂精神,要声文并茂、神韵俱佳的再现原著的风格特点,使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如此结合就离一部“经典译作”的距离不远了。笔者主要是以经典的英美文学译作为例,探讨具体的翻译方法。一、一般的翻译方法翻译理论永远是高
校园英语·下旬 2015年5期2015-07-04
- 复归纯语言
以下几方面内容:译作与原作的关系;纯语言;译者的主体性;原作的可译性;忠实等。下面一一细述。一、译作与原作的关系关于译作与原作的关系,我初读此处,倍感惊骇。本雅明论述译作其实是原作的后续生命,是其来世(afterlife)。无疑,此论调是大悖于传统译论的。传统译论认为原作地位高于译作,译作应忠实地传达原作的意义和信息,译作依附于原作且服务于原作。本雅明这般论说是否有所依据,能否深孚人心呢?显然本雅明这样说并不是故弄玄虚,标新立异。本雅明在文中给出了几点支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9期2015-05-30
- 《郭沫若全集补编·翻译编》编辑札记——以译文版本为中心*①
首次出版。这一部译作就没有算作再版的译作。再版发行过,而仅仅只有这么几部作品则很难将郭沫若与翻译家的称号联系起来。特别是随着8卷本《鲁迅译文全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和11卷本《周作人译文全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等现代作家翻译作品集的陆续出版发行,读者对现代作家的翻译作品有了整体性的认知,学界对这些作家的创作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相对于鲁迅和周作人来讲,读者近年来能够在书店中购买到的郭沫若译作却寥寥无几,这更令他们对郭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4-10
- 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选词
掏”,这句话可以译作“我掏出了一张名片”,这样译又生动,又传神。再如:The poor woman dropped into her chair and hid her face from me.这句话说的是一位老太太,听到了一个不幸消息,受了刺激,所以dropped into her chair怎么译? “落在椅子上”或“掉在椅子上”都不符合汉语的说法,可是要说“坐在椅子上”,就太平淡了。能不能说“瘫在椅子上”?“瘫”字很生动,但稍微过分了一点,因为下面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3期2014-09-03
- 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选词
掏”,这句话可以译作“我掏出了一张名片”,这样译又生动,又能传神。再如:The poor woman dropped into her chair and hid her face from me.这句话说的是一位老太太,听到了一个不幸消息,受了刺激,所以dropped into her chair怎么译? “落在椅子上”或“掉在椅子上”都不符合汉语的说法,可是要说“坐在椅子上”,就太平淡了。能不能说“瘫在椅子上”?“瘫”字很生动,但稍微过分了一点,因为下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1期2014-07-03
- 翻译标准的原型范畴观
开始是围绕原作和译作的关系,认为译作一定要 “忠实”于原作,追求与原作的对等关系,原作是绝对的标准。在中国,有严复的 “信达雅”,傅雷的 “神似论”,钱钟书的“化境说”等;在西方,有泰特勒(A.F.Tytler)的“三原则”,奈达(E.A.Nida)的“功能对等”等。但是,究竟何为 “忠实”,说法总是不统一,因此,文质之争,直译和意译之争从未停歇。其中,奈达还将读者反应的视角引入了 “忠实”的考量标准,认为所谓 “忠实”应该表现为译作读者对译作的反应应该像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6-01
- 论翻译的再创造
手,分析再创造对译作的影响,进而探讨翻译时再创造应该遵循哪些原则。1 翻译奈达曾给翻译下过这样的定义:“翻译是用译入语重新表达原语表达的信息,使译入语读者对信息的理解与原语读者对信息的理解相等。”[1]翻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不是单纯地将一种语言直译成另一种语言的简单过程,翻译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担,可以说翻译是将一种文化移植到另一种文化上的过程,它充当着文化移植的媒介。我们在翻译时应该考虑一个问题,究竟是应该让读者适应译作还是应该让译作适应读者。针对这一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4-09
- 连词while的用法归纳
引导时间状语从句译作“当……时”。例如:1.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趁着有太阳晒晒草。(乘机行事,抓紧时机。)2. We must work hard to gain more knowledge while we are young.趁着现在还年轻,我们必须刻苦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二、引导让步状语从句常放在句首,译作“尽管”、“虽然”,比although或though语气要轻。例如:1. While I belie
阅读与作文(英语初中版) 2013年3期2013-04-10
- 时代文艺版《随园诗话》错误迭出
27“有尼之者”译作“因为有僧人前来拜访”;按:译文把“尼”译作“僧人”,误,“尼”是动词,作“阻止”解。页37“云开晚霁终殊旦”,译文把“霁”译作“大雾”,非是,“霁”应是“雨止”之义。页45~46“余己未会试”译作“我那时还未曾会试”;按:“己未”误为两词,非是,“己未”是干支纪年,文中指乾隆四年(1739)。页91“嫁汪文端公从子某”译作“嫁给了汪文端公的第二个儿子”;按:“从子”是“侄子”之义。页93“钱笺杜诗”译作“单纯模仿杜诗”;按:“钱”指钱
博览群书 2012年12期2012-08-20
- SOME汉译初探
的人或事物时,常译作:“某一”、“某个”等。例如:He went tosome place in the south.他到南方某地去了。There is some girl at the soor who wants to see you.门口有个姑娘想见你。I have read it in some book.我在某本书里读到过它。2.some与可数名词复数连用,用于肯定句中,表示不定的数目。用于否定句中,表示部分否定。用于疑问句中而又期望得到肯定的回
职业技术 2012年2期2012-08-15
- 浅谈经典英美文学的译文批评与赏析之方法
,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笔者认为,所谓的全面评价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首先,翻译本身是一个综合多的对象的过程,它至少包括写作者、翻译者以及译语读者这三个方面,因此,从逻辑上来看,由于文字所蕴含的艺术魅力是源于文本自身的,这就要求必须从文本出发来品味。翻译批评首先应该从阅读原作入手,从中了解原作者的目的和原作的表达功能;作为语言文化的研究者,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从中捕捉西方文学的特别元素,了解英美经典文学的基本架构,并总结西方文学阅
名作欣赏 2012年21期2012-08-15
- 从翻译规范视角解析鲁迅译作的语际改写*
范畴,即把对鲁迅译作、翻译思想的研究“局限在有原文对应的狭义的范围和单纯的语言层面”[2]211。虽然从狭义翻译的角度看鲁迅的部分译作或删减、改译严重或晦涩难懂,可这并不妨碍鲁迅在当前我国翻译文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并不影响人们争相对其译作及翻译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更不会抹杀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和价值。而吉蒂昂·图里(Gideon Toury)翻译规范恰好为我们研究鲁迅译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视角。1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图里是著名的翻译理论家,是特拉维夫学派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2年6期2012-08-15
- 他者和自我共谋下的译作之异
者和自我共谋下的译作之异闫亮亮(湖南科技学院 外语系,湖南 永州 425100)译作是原作在目的语文化中重构的他者,译作之异是他者和自我(目的语文化)共谋的结果。自我与他者对译作之异进行共谋使得他者进入自我,并逐渐改变目的语文化的接受环境。译作之异正是他者和自我共谋的结果。他者;自我;共谋;译作之异一 引 言译作是原作在目的语文化中重构的他者,目的语文化对他者的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尼南贾纳(1992)认为具有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传统翻译观使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期2012-04-07
- “自我翻译”与翻译标准
自然而然地会想到译作与原作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翻译标准及相关原则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人们对译作与原作相互关系的认识和理解。“自我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具有把译者和作者两种身份合二为一的特点。本文拟通过对“自我翻译”所涵盖的内容进行辩证的分析,来验证翻译标准多元化这一提法的合理性。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一两个世纪也难得出现一两个的那种大翻译家”(柳鸣九21),傅雷先生曾经认为:“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李景瑞26)。换言之,这也即
世界文学评论 2011年2期2011-08-15
- 《金匮要略》“以”字用法辨析
使用,是谓语。可译作“使用”或“给予”。例②中的“勿”是副词,作状语使用,修饰“以”,可见,“以”用为动词,译作“食用”或“吃”。2 用作代词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常将“以”作为指示代词,用来替代上文中的某种情形,相当于“此”或“是”,可译作“这”。例如:①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之第40条)。——下利病痊愈之后,到来年的相同时节复发的,这(指下利痊愈后到一定时间复发)是病邪未尽的缘故。②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期2011-04-13
- 纺织辞书中术语使用的几个问题
词术语[2],应译作“全料法”而不是“无所不加工艺”。再如 nip padding,根据业内权威工具书《新英汉纺织词汇》[3],应译作“面轧”而不是“夹持浸轧”。类似的错误有:long liquor应译作“大浴比”,而不是“长液体”; thickenerswithout a liquid limit应译作“无液限增稠剂”而不是“无限液体增稠剂”。二 望文生义概念邻近的词语或多义词语,如果词义选择不当,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因此,对于自己不熟悉的术语应本着对读
中国科技术语 2010年3期2010-12-31
- good和bad真是好和坏吗?
会晕船。此句不能译作: “他是一个好水手。” 如要表达此意, 应该说:“He is a skilled seaman.”。He is a good sailor. 的真正涵义是: He is not liable to seasickness. 或He is seldom seasick in rough weather. 因此, a good sailor 的内涵是: “不会晕船”。一本英汉辞典把He is a good sailor. 译作:“他是一个
中学英语之友·上 2010年2期2010-12-30
- 英语中“吃”的表达方法
达法如下:1. 译作take或have。The patient cant take food yet. 病人还不能吃饭。We are having dinner now. 我们现在正在吃晚饭。2. 译作dine, feed, taste, touch, graze等词。She invites me to dine with her tomorrow. 她邀请我明天和她一起吃饭。Have you fed yet?你吃饭了吗?He hasnt touched/
中学英语之友·上 2010年4期2010-05-29
- three times bigger than=three times as big as还是=four times as big as?
们的三倍大。(又译作:他们的房子比我们的大三倍。) 3.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六版)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p1853,商务印书馆 1997年9月第1版)例句: three times as long as sth. 译作:某物的三倍长 three times longer than sth.译作: 比某物长三倍 关于同一问题,以上版本不同,说法不一。难怪做老师的
中学生英语高效课堂探究 2008年11期2008-11-25
- 说“相”
3)中的“相”可译作“我”,意思是煎我何急。想一想,如果译为“互相”,那么周恩来的立场哪里去了?(4)中的两个“相”都可译作“我”,意思是儿童见到我却不认识我。(5)中的“相”也是译作“我”,意思是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其实,“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的例子,在我们的日常口语中也存在。比如“实不相瞒”,“好言相劝”中的“相”,就都是“你”的意思。明白了这些,我们阅读文言文再遇到“相”字时就不会走极端,一律讲作“互相”了。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08年24期2008-08-11
- 《六国论》中“举”字注释质疑
则。既然“举”被译作“都,全部”,“予人”被译作“送给别人”,那么,“拿它(土地)来”就应该是“以”字的译文。也就是说,在这里“以”字既被译作省略了代词宾语“之”的介宾短语“拿它(土地)”,又要被译作连词“来”。在同一句中同一个字同时有两种注释,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这肯定是行不通的。第二,既然“举”被译作“都,全部”,那么就意味着上句中诸侯“子孙”把自己的国土“都,全部”一股脑儿拿来送给了别人(秦)了,但是事实又是怎样的呢?首先,原文中讲到:“较秦之所得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9期2006-12-30
- 不贤识小
之。”译文将末句译作:“叔仲进见齐惠公请求不要立宣公为君。”按原文“仲”,谓襄仲。应作“襄仲进见齐惠公请求立宣公为君。”(中华书局版《左传译文》同此误)第534页(宣公十二年):“来劝我战,我克则来,不克遂往;以我卜也”,末句译作“照我的推测”。按中华版译本此段作:“他们来劝我们作战,我们战胜就来归服,不胜就去投奔楚国,这是用我们作为占卜呢!”切于原意。第838页(襄公十三年):“楚共王卒,子囊谋谥”,日:“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奋征南海,以属诸夏
读书 1993年12期199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