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声

  • 身心在场的阐释民族志文本写作
    排瑶“歌堂”仪式音声阐释民族志》写序,一时间犯难。除了忙乱之外,还有学理上的顾虑。我强调“亲历的知”,却没有做过岭南排瑶“歌堂”民俗仪式的田野工作,因此不具备写序的资格。“兄台具有音乐学、音乐人类学、音乐哲学、阐释学和符号学等跨学科知识储备,方法论思考也很深入……”这样的谬赞把我抬高到云端下不来,只好试着进入她提供的景象雾里看花。她给我提示:“其实,这部著述,只是以排瑶音声为例,重点是以实验性的‘阐释民族志’文本解读民俗音声的一种范式建构探索,方法论意义更

    音乐生活 2023年1期2023-03-22

  • 从“音”和“声”谈老子音乐美学的现实意义
    5000)引言“音声相和”“大音希声”的思想来自古代圣人对文化现象的实践和体验,它不仅揭示了事物之间内在的特质,也概括了中国诸家思想的美学意义。在阅读整理相关文献后,笔者发现,大多数文章都围绕音乐美学思想这一主题来开展研究,将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与现实意义相联系的文章较少。笔者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对当今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在文化开放包容的今天,正确看待本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以客观的态度对比中西音乐文化,从而传承与创新优秀的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老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6期2022-12-05

  • 嵇康《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探究
    特质,并将其归为音声的自然属性之一,不受人的哀乐情感影响,而哀乐则是人们心中的情感,为此音声并不具备哀乐的“名”与“实”,这与儒家传统乐论观中的“声有哀乐”截然相反。一、音声之“无常”儒家经典命题“乐言情”指出,音乐是人们用于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从此,人们的喜、怒、哀、乐便与音乐艺术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儒家经典《礼记·乐记》之中的“情动于中,故形于声”一句再次对情感及音声间的关系作出了诠释,即内心产生情感会形成一定的声音,也正是因为二者之间的联系是自

    黄河之声 2022年11期2022-11-21

  • 佛教东传初期的“空”论与音声之美
    的言说,其中触及音声的部分就得以呈现出来。关于音声的“空”无自性之美,佛经有多处阐发。譬如《中阴经》用“非想非非想”之“定”来观音声之“空”;《大方等大集经》用“十二因缘”将音声串入各个因果相随的环节中,去正向、反向双重论证音声之“空”,或者将涵盖所有事物的“一切法毕竟空”笼罩于音声之上,直接得出音声为“空”的结论。原始佛教“空”在中土翻译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于文学、艺术领域,促成了佛教的音声审美观。二、佛教译经:依“空”而立的音声之美佛教东渐的初期,“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2年2期2022-11-06

  • “音乐—空间”全文本与话语符号学叙述① ——以曹本冶民间仪式“音声声谱”理论为对象
    曹本冶“仪式中的音声”的“音声”概念作为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声音组合,生动地诠释着民间仪式“音乐-空间”的互构状态及联动关系,其中的“音声声谱”模型是该“音声”理论体系的核心构成。应该说,“音声声谱”理论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当代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乃至民族音乐学学科的繁荣和发展,但其在实践层面也遭到某些后学者的滥用甚至被奉为一种方法论神话。在“音声声谱”实践语境中,“音声”应是从属于仪式境域中有意蕴的声音景观(主位),而不仅仅是声音的听觉结果(客位)。然而,理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2年2期2022-07-05

  • 道德经①
    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前后相随。【译文】有和无相互对立而生,难和易相互对立而成,长和短相互对立显现,高和下相互对立依存,音和声相互协调,前和后相互跟随。【简注】音声相和:从字面解释是“声、音是相互对立而和谐的。”简单的发音叫作“声”,声的组合,叫作“音”,“声”的和谐连缀,才构成了悦耳的音乐。我会背给家长听星期四是以圣人處(ch^)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ji3o)。【译文】所以圣人用无为的方法来处理事情,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我会背给家长听星期

    格言·校园版 2022年26期2022-07-04

  • 赋体“听声类形”的艺术运造及其审美特征
    553004)音声具有稍纵即逝、随生随灭的特点,很难像其他呈现“具象形式”的艺术那样表现出空间的实在感,其本质上体现为抽象性和模糊性。因此,要对音声(非物理属性)进行描述,就必须建立在接受感觉即听感外化的基础上。语言符号的介入,无疑让抽象化的音声具有了可释义的手段,语言通过字段的结构性表征系统、词义组合构建的名实对应关系来表达意义,听感的外化以语言为介质得以实现。文学语言利用自身独特的阐释性对音声进行转译,通过语言文字的精绘营构,达成以语像呈现声像的审美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6

  • 榆林窟第25窟观无量寿经变图“音声之相”研究*
    》中所描绘的净土音声,在榆林窟第25窟观无量寿经变图上以图像方式完美呈现。要真正明白图中所要表达含义,应在赞叹壁画之精美的同时听到无上之妙音。这需要进入佛教音声观念,从佛音、树音、天乐、鸟鸣的综合一体的乐画中,运用叙述佛教典故与解读音声体形象的模式,结合乐画所指的音声想象,让图像化的声音重现“音声之相”。佛教音乐的发生在于“根、尘、识”的三缘和合。“根”为人之感性机能,“识”为人之理性机能,但在壁画这种空间艺术中,音声无法以“尘”相显现。经变图也称变相,就

    音乐文化研究 2022年4期2022-03-09

  • 文化重构与声景变迁 ——以瑶族 “还家愿” 与 “盘王节” 仪式音声为例
    针对民俗节庆仪式音声景观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学术热点。民族音乐学关于音声景观的研究主要强调其文化属性、构成要素、音声形态、仪式象征等诸问题的考察。尤其关注到音乐表演文本与文化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音乐的艺术形态与文化表征、文化隐喻之间的指涉关系的思考。关于 “音声景观” 这一概念的思考更多地将音乐艺术形态结构与文化隐喻的勾连关系置于特定的民俗、历史、社会、国家、政治、区域等综合语境中进行立体多维地分析考察,而不是只关注音乐的艺术形态与物理学意义上的声音形态

    民族艺术研究 2021年6期2022-01-14

  • 共享·互文·场域
    职”仪式场域中,音声的共享是其鲜明的区域文化属性的独特表达,在人神之间、众神之间以及西乐的穿插中仪式的神圣性与世俗性是梅山民间信仰文化音声观念的表征,包涵丰富的所指和意指意义。互文性主要表现在原始巫傩文化的遗存、民间山歌的运用、师公教与道教仪式文本之间的借用与交织上。关键词:梅山;仪式;音声;抛牌;奏职中图分类号:J6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44X(2021)04-0099-10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4期2021-09-13

  • 族性音声的多重表达:湘西苗族接龙仪式的音乐人类学考察
    满族群特性的仪式音声,可分为三个方面:“器神互渗:法器音声的族性显现”、“人神认同:乐器音声的族性表达”、“诗意对话:族性歌腔的身份表征”,三者共同构成了湘西苗族接龙仪式场域族性音声的多重表达,强化了湘西苗族的族群认同。关键词:湘西苗族 ;族性;音声;接龙;仪式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21)06-0066-13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21.06.010“接龙”与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6期2021-01-11

  • 关于《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的一些思考
    体现,其核心就是音声有无哀乐。嵇康通过代表本人观点的“东野主人”与自设的对立角色“秦客”的八次辨难,来阐述“声无哀乐”的核心音乐美学观。嵇康论述了两个互相联系的主要观点,即音声是自然客观的,它并不包含主观哀乐的情感;音声与情感并无因果联系。首先,嵇康说“音声”与本质程度的“乐”是有一定区别的,其认为的“音声”只是单纯的外在形式,指的是“音声”的自然属性,因此,他反复强调声无哀乐的美学观点。他反对“心戚者则形为之动,情悲者则声为之哀”、“声使我哀,音使我乐”

    魅力中国 2020年27期2020-12-08

  • 呼和浩特市观音寺仪式音声实地考察
    九的法会中的仪式音声的文化属性与社会功能进行探究,从而对仪式音声进行研究,从而对寺庙仪式音声进行有效地保护与传承。通过对佛教音乐的研究,可以形成对中华民族这一重要音乐文化遗产的全新认识,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关键词:呼和浩特;观音寺;仪式;音声一、观音寺的简介观音寺2011年2月10日在大雄宝殿内举行了开光法会,寺院分为上、下两院,上院为祖寺,下院为新寺。新寺位于呼和浩特市郊区的东乌素图村。寺院始建于1988年,2002年竣工,寺院坐西向东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3期2020-09-10

  • 电影《小城之春》音声的“诗化”语境
    和音乐共同构成的音声“诗化”意蕴的阐释,来完成整个影片音声语境的解析和释义。关键词:《小城之春》语境 音声 念白电影《小城之春》是中国20世纪40年代的战后剧情片,由费穆执导,石羽、李纬、韦伟、张鸿眉等人主演,其中配乐担任作曲及乐队指挥的是黄贻钧。由于本文是对电影音声的分析,不止于配乐部分,由此还需提到负责电影录音的苗振宇。作品描写的是抗日战争后,发生在江南小城中,一个已婚女人意外与昔日情人重逢的故事。与其他同时期电影的浓厚政治色彩所不同的是,这部电影将视

    声屏世界 2020年10期2020-08-14

  • 庙会祭祀音声的田野与思考
    庄“龙牌会”祭祀音声的构成,并进行相关思考。关键词:龙牌会 音声 思考信仰,是人内心对于自然、祖先或其他事物的崇拜。以期风调雨顺、平安喜乐,人们往往通过举行祭祀仪式对自己的信仰表示忠诚。为使气氛浓重、热烈,古往今来的祭祀仪式中,音乐多为不可或缺的元素。每逢二月二“龙牌会”,范庄及周围十里八村的乡亲会到龙牌前“报到”,而“报到”的方式即上香、献祭、唱诵经书抑或其它音乐表演方式。分析“龙牌会”的祭祀音声构成,对于了解当地民间信仰体系、传统音乐元素具有相当重要的

    青年生活 2020年2期2020-07-09

  • 民间仪式中执仪人的用乐意象及类型探究 ——以赣中南地区“跳觋”仪式为例*
    展示”过程中,“音声”在确保仪式表演的有效性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音声”切入仪式研究成为音乐人类学者思考的问题,并在仪式记录、音声分析、仪式用乐等方面有丰硕成果。在“音声象征”[1]研究基础上,从仪式执仪人的用乐意象角度,参考索绪尔“语言——言语”的理论,探究仪式执仪人的用乐(创——演)过程, 进而提出仪式中“执仪人如何在特定场域中建构音声”的思考。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文化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它表现了人类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排列和分类的通性;文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0年5期2020-03-16

  • 跨文化视野下基于人类学范式的声景研究综述
    ]曹本治的《仪式音声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将仪式语境中的音乐景观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关注信仰、作为信仰仪式展现部分的音声、作为主体的人及其行为三者间的互动,同时,该书关于“信仰、仪式、音声”理论构想的建立与实践也为研究仪式音乐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方法论支撑。[6]不同于以声音为本体的相关自然学科的研究范式,基于人类学范式对声音的整体性研究实际上是将声音及其所产生的场域作为一种文化事件来理解,以声音为切入点,重点突出声音的发生场景中人与时间、空间的互动,和声音对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1-18

  • 大凉山毕摩音声治疗的现实意义研究*
    610000)音声治疗起源于人类活动的早些时期,主要是宗教仪式、巫傩仪式中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在当时文化氛围下,音声治疗被人们确信是极具效力的,音声治疗的深厚的文化根基,使现在诸多少数民族和民间活动中,大量保存了音声治疗的案例。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有这样一圈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毕摩,他们是彝族的老师,他们世代传送经书、口耳相传吟诵经文,掌管着本民族的知识、文化、信仰,协调着民族的传统社会关系。毕摩利用本民族经验、知识、技能为患者治病消灾,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黄河之声 2019年22期2019-12-16

  • 湘中民间仪式音声的 “在地化”与互文性研究
    开对湘中民间仪式音声 “在地化”与 “互文性”的研究力度不够。截至目前,学界主要关注于湘中民间巫、道、傩互融特点的 “和娘娘”“酬还都猖大愿”“师公抛牌”等仪式音乐的个案研究,缺乏对其仪式音声建构过程展开深入的方法论思考。综观以往的研究,代表成果主要有:其一,20世纪60年代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主编的 《湖南音乐考察报告》①中国音乐研究所编:《湖南音乐普查报告》,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416—418页。,搜集了很多湘中区域民间宗教仪式唱

    民族艺术研究 2019年5期2019-11-08

  • 悲离中的音声观照 ——评《悲欢离合—长江流域汉族聚居地区丧葬仪式音声个案与比较研究》
    聚居地区丧葬仪式音声个案与比较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17年出版,下文简称《悲欢离合》)正是笔者近期有幸拜读的著作。《悲欢离合》是齐琨继《仪式空间中的音声表述——对两个丧礼与一场童关醮仪式音声的描述与分析》后新推出的一部学术成果。其个案之详细、论点之新颖、视角之独特,无疑是仪式音乐研究领域又一力作。全书分“综述篇”“个案篇”“比较篇”三大部分,对长江流域汉族丧葬仪式现象进行详尽调查与研究,为读者展现长江上、中、下游十地汉族丧葬仪式与音声的丰富样貌。该著结

    民族音乐 2019年3期2019-01-10

  • 四川平武白马藏族婚俗仪式中的音声元素探析
    究现状,本文将以音声*“音声”(soundscape)是由曹本冶先生提出,是指一切仪式行为中听到或听不到的音声,其中还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音乐”(曹本冶 2008:27)。作为切入点来探讨白马藏族婚俗仪式音声形态,以及仪式中人与人、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并且通过对白马藏族婚俗仪式音声的研究,扩大对白马藏族仪式音乐研究的视域,以此来填补当前学界所忽略的白马藏族个人与家庭性仪式音乐的研究空白。二、白马藏族婚俗仪式音声种类与形态白马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由于

    西藏研究 2018年1期2018-05-25

  • 什么样的朗读学生最喜欢
    施读者之“志”。音声的产生和发出,必须植根于施读者(有声语言的创作者)之内心的感动和共鸣。应该努力挖掘作者的“意”“风”“志”“情”“德”,以洞观文字作品的全貌,然后,才出乎朗读之口,闻于受读者之耳。“朗读”不是单纯的 “清晰响亮”的念字出声,而是传情达意的再创作,是“成于外而化乎内”的统一性的自然流露。形式:朗读是首动听的歌我们只是将心弦朗读所呈现的完整的声音表征的状态称之为“语音流”而已。朗读的声音形式都不是匀速、水平、直线行进的,朗读的声音状态是一条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2018-05-14

  • 什么样的朗读学生最喜欢 ——心弦朗读方式析理
    施读者之“志”。音声的产生和发出,必须植根于施读者(有声语言的创作者)之内心的感动和共鸣。应该努力挖掘作者的“意”“风”“志”“情”“德”,以洞观文字作品的全貌,然后,才出乎朗读之口,闻于受读者之耳。“朗读”不是单纯的 “清晰响亮”的念字出声,而是传情达意的再创作,是“成于外而化乎内”的统一性的自然流露。形式:朗读是首动听的。我们只是将心弦朗读所呈现的完整的声音表征的状态称之为“语音流”而已。朗读的声音形式都不是匀速、水平、直线行进的,朗读的声音状态是一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5期2018-03-04

  • 西方仪式学理论与中国仪式音声研究的相关性
    仪式行为与仪式中音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音声为切入点的仪式音声研究,借助与音声密切相关的“行为”和“信仰”作为理论工具,从音乐学的角度探求其信仰体系以期获得对音声、仪式行为、信仰间互动关系的全面认知。然而由于学科对象的差异,“学术界以往对中国信仰体系的研究主要汇集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内”,并未涉及对仪式中的音声这一客观现象的研究。因此以音乐学的角度去剖析和理解信仰体系之中的仪式传统不仅能帮助我们加深对音声与仪式和信仰互动关系的认知,同时也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3期2018-02-12

  • 西方仪式学理论与中国仪式音声研究的相关性
    仪式行为与仪式中音声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音声为切入点的仪式音声研究,借助与音声密切相关的“行为”和“信仰”作为理论工具,从音乐学的角度探求其信仰体系以期获得对音声、仪式行为、信仰间互动关系的全面认知。然而由于学科对象的差异,“学术界以往对中国信仰体系的研究主要汇集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内”,并未涉及对仪式中的音声这一客观现象的研究。因此以音乐学的角度去剖析和理解信仰体系之中的仪式传统不仅能帮助我们加深对音声与仪式和信仰互动关系的认知,同时也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2期2018-02-11

  • 浅谈黄梅戏唱词音声的地域性音乐价值
    生共鸣。三、唱词音声是构成黄梅戏地域性音乐价值的基础元素由于地域多元化,我国自古就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因此,我国音乐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拥有非常丰富的地域文化种类,各地域方言的不同才更加创作出优秀的富有地域价值的声乐。所以说创作出与方言有关的音乐才是抓住了音乐的中国特性,对于唱词来说,它代表双重艺术符号,一个是文学方面的,另一个是音乐方面的。唱词音声就是指的唱词的音乐方面,而作为唱词的音乐符号,其又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显性方面的,一个是隐性方面的,显性方面

    大众文艺 2018年12期2018-01-27

  • 乌拉特婚礼仪式音声的田野考察
    要 乌拉特婚礼音声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它随着时间、环境、地点的不同,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这种变迁后依然存在的文化,值得我们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关键词 乌拉特婚礼 地域特色 音声中图分类号:K892.22 文献标识码:A蒙古族婚俗可以说是一部“活态”的百科全书,在民族传承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浓缩了蒙古族的历史、信仰、民俗、文化、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蒙古族婚俗隆重而独特,起源于蒙古远古时代,形成于成吉思汗时期,流传至今仍保流着古老的游牧民族特色。乌拉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1期2018-01-09

  • 最具魅力
    “禅音就是化一切音声为微妙的音声,把辱骂的音声转为慈悲的音声,把毁谤的音声转为帮助的音声,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女施主再问道:“禅事怎么做呢?”无德禅师:“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女施主更进一步问道:“禅心是什么心呢?”无德禅师道:“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女施主听后,一改從前的骄气,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自我的美丽,对人总谦恭有礼,对眷属尤能体

    中老年健康 2017年10期2017-12-19

  • 浅议大板瑶挂灯仪式中的原生态诵唱音声角色* ——以广西防城区高林瑶寨大板瑶挂灯仪式为例
    式中的原生态诵唱音声角色* ——以广西防城区高林瑶寨大板瑶挂灯仪式为例郭 冉(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原生态诵唱音声常贯穿引领宗仪的整序进行,也为瑶族这个不断迁徙的民族构建了较完整的集体音声角色认知途径。广西防城区大板瑶透过族群本体信仰挂灯仪式中的造词声调,表叙解构了包含着行思符号的族群认同思维,揭示了区域内生物本能与原生音声杂糅交错的形态范式。大板瑶;挂灯仪式;原生态;诵唱音声:角色文化系统中某一部分的变迁,引起其他部分的相应变迁

    黄河之声 2017年11期2017-09-03

  • 呼和浩特回族日常礼拜仪式“近音乐”音声分析
    拜仪式“近音乐”音声分析韩 璐(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上海 200444)文章记录了一场呼和浩特五时拜礼拜仪式的全过程,从观察仪式信仰的性质入手,汲取民族音乐学田野工作的方法,深入呼和浩特回族聚居区进行调研,运用“仪式音声研究框架”中的核心模型——“音声声谱”对其中的音调进行分析整理,展示了呼和浩特回族宗教礼拜仪式音声的运用及基本形态特点。呼和浩特;回族;“五时拜”;仪式;仪式音声一、第一节 日常“五时拜”礼拜仪式实录(一)“五时拜”简述礼拜是伊斯兰教基本宗教

    北方音乐 2017年8期2017-06-06

  • 中土音声人理念的存在与消解
    项阳中土音声人理念的存在与消解项阳音声,是中国周代固有概念,与乐密切关联又有区隔。佛教在天竺时期由于戒律形成了僧尼将音声以为工具论和世俗以为伎乐供养论的两分样态。入中土的佛教为维系僧尼持戒修行,形成依附寺院伎乐供养的音声人群体。经魏晋南北朝涵化,隋唐时期太常寺中官属乐人以音声人定位,其后佛教将音声供养与音声法事合一,僧尼动乐现实存在,无需再有依附寺院的世俗音声人。由是无论国家还是寺院都不再用音声人的概念。音声音声人;寺属音声人;佛教音乐乐在中国是一个很有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2-15

  • 《汉文佛经音乐史料类编》
    一音(诵经、说法音声之一);七、 声才和辩才(诵经、说法音声之二);八、 如来音声(诵经、说法音声之三);九、 菩萨音声(诵经、说法音声之四);十、 体裁和语文;十一、佛教音乐传入中土;十二、 中土佛教音乐:唱颂音乐;十三、 中土佛教音乐:歌舞杂戏;十四、 日本僧侣所记录的音乐。这十四个部分分神话、体裁、乐器、哲学、音声、记录等项目,基本涵盖了佛教音乐的各个方面,为中国音乐史、中国古代文学、汉语史、中国艺术史、中国古代哲学等诸多学科,提供一部极其有用的音乐

    古典文学知识 2016年6期2017-01-09

  • 浅谈佛教仪式中的音声——以早课为例
    浅谈佛教仪式中的音声——以早课为例张晓阳(西华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佛教仪式中的音声是指佛教仪式中的人声、器声等。佛教仪式中音声是佛教文化传递的重要途径,在仪式中声音与乐器的变化为信众传递着佛教文化。在今天,佛教音声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本文通过自身实践以及查阅文献资料,以佛教的早课中的音声为例,分析总结佛教音声中的主要特征以及其意义所在,希望能为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微薄之力。仪式音乐;佛教;音声一、仪式音乐研究的主旨及意义仪式是人

    戏剧之家 2016年19期2016-10-31

  • 《汉文佛经音乐史料类编》
    一音(诵经、说法音声之一);七、 声才和辩才(诵经、说法音声之二);八、 如来音声(诵经、说法音声之三);九、 菩萨音声(诵经、说法音声之四);十、 体裁和语文;十一、佛教音乐传入中土;十二、 中土佛教音乐:唱颂音乐;十三、 中土佛教音乐:歌舞杂戏;十四、 日本僧侣所记录的音乐。这十四个部分分神话、体裁、乐器、哲学、音声、记录等项目,基本涵盖了佛教音乐的各个方面,为中国音乐史、中国古代文学、汉语史、中国艺术史、中国古代哲学等诸多学科,提供一部极其有用的音乐

    古典文学知识 2016年4期2016-10-15

  • 浙中南宗教仪式音乐的活态传承与保护研究
    键词:宗教仪式 音声 活态传承 保护对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追随诗、书、礼、乐的过程中,相互之间体现音乐魅力及价值,对信仰与文化魅力的学习都拥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在声音、乐曲、仪式、文化之间的衔接之中,无形的内容占据了主体,三合一的整体价值让仪式的展现更加全面,重要的声音内容替代了仪式行为的主要内容。根据仪式的举行以及声音配合的主体价值,体现处信仰与文化环境的整体魅力,让思想得到传递,让信仰在宗教环境中得到完全的释放,传递信息更加强化,让宗教仪式成为一种媒体

    艺术评鉴 2016年11期2016-05-30

  • “声音”探源
    3)关关、噰噰,音声和也。③(《尔雅·释诂》)“声”“音”在《尔雅》中共出现3例,且都是作为解释词出现。例(1)中“声”指的是具有一定乐调的声音,例(2)中“声”指的是模拟草动、绸衣相碰或小鸟发出的声音,而例(3)中“关关”“噰噰”均指鸟鸣时发出的有一定乐律的和谐之声。可知《尔雅》中的“声”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具有一定乐调的声音,另一个则是指物体相互碰撞而发出的声音。而“声”前一旦有“音”的加入,意义的重心就会向“音”靠拢,指符合一定的韵律,具有审美特征的声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1期2016-04-27

  • 我对“唱词音声”的探索
    00)我对“唱词音声”的探索张卓然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摘要】笔者近期拜读了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音乐学系钱茸教授有关“唱词音声”相关的文章。此文对“唱词音声”做一篇综述,主要涉及到唱词音声析与新版“双六选点”[1]。在钱教授的多篇文章中,都大篇幅地介绍了演唱中认识到唱词音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双六选点”作为唱词音声的重中之重,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字】唱词音声;“双六选点”国内声乐界对“依字行腔”“依腔行字”的探讨从未有过停止

    北方音乐 2016年10期2016-02-03

  • 客家民间传统仪式音声研究 ——以五华 “扮古事”为例*
    客家民间传统仪式音声研究 ——以五华 “扮古事”为例*张快彩 黄东阳五华 “扮古事”, 是广东五华客家人为纪念宗族始祖诞辰的民间传统仪式活动。 “音声”是仪式展现中的一部分,扮古事整个仪式中自始至终被各种音声覆盖,音声是构成扮古事仪式的结构因素,是五华人与人、人与神交流互动的特定符号。本文试图以音声为切入点,将其置于仪式和信仰环境中分析音声体系的结构、在仪式中的运用、音声的制作过程,以达到对 “仪式中音声”内涵的宏观认知。这是一个从“点”(音声的形态体系)

    学术研究 2015年3期2015-12-15

  • 0-12月龄婴幼儿不同频率声导抗测试研究
    1000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的结果,探讨不同频率探测音声导抗鼓室图在评价该年龄段婴幼儿中耳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200例0~12月听力正常婴幼儿分成4组,每组50例:新生儿期(0~28d)、1~3月龄(±3d)、4~6月龄(±7d),7~12月龄(±7d),用GSITympStar 2型中耳分析仪对200例(400耳)均行226Hz、678Hz和1000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分析不同年龄组婴儿、不同频率鼓室探测音声导抗图形的特点。结果 ①226Hz探测音测试

    中华耳科学杂志 2015年3期2015-12-01

  • 《汉文佛经音乐史料类编》
    一音(诵经、说法音声之一);七、 声才和辩才(诵经、说法音声之二);八、 如来音声(诵经、说法音声之三);九、 菩萨音声(诵经、说法音声之四);十、 体裁和语文;十一、佛教音乐传入中土;十二、 中土佛教音乐:唱颂音乐;十三、 中土佛教音乐:歌舞杂戏;十四、 日本僧侣所记录的音乐。这十四个部分分神话、体裁、乐器、哲学、音声、记录等项目,基本涵盖了佛教音乐的各个方面,为中国音乐史、中国古代文学、汉语史、中国艺术史、中国古代哲学等诸多学科,提供一部极其有用的音乐

    古典文学知识 2015年5期2015-10-10

  • 《琵琶行》:音声特点与人生际遇的契合
    差万别。如果从对音声描写最细腻生动、构思最精巧的角度来看,首推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 年),宰相武元衡遭到藩镇刺杀,白居易直谏抓凶却被贬浔阳,一腔幽怨遂寄托于此诗。白氏精通音律,对音乐与人情、思想的关系有精微的认识。他在《与元九书》里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聚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就是说,音乐的韵律和思想的类型可以和谐统一;借助于音乐,抽象的思想感

    语文天地 2015年22期2015-08-15

  • 以中释西解读西方隐性理性思维控制的“静默” ——个体仪式音声《4’33”》
    ” ——个体仪式音声《4’33”》黄 璟(福建省莆田学院音乐学院 福建莆田 351100)本文将西方音乐史研究的方法论“以中释西”置于音乐学家于润洋提出的“西方音乐在中国的未来之路”的前瞻性学术背景中,以“拼贴”①的手法,借用民族音乐学“音声”的概念,以连接禅宗与“音声”的关系为立足点,从个体仪式音声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音乐本体分析,指出西方理性思维从显性开始转向隐性,评价其意义。西方音乐 以中释西 禅宗 个体仪式音声 西方隐性理性思维2013年3月,著名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9-04

  • 呼和浩特大召寺音声的实地考察
    地考察来研究仪式音声的运用,将其作为呼和浩特社会文化的大背来阐述其音声的特点及功能。关键词:呼和浩特 大召寺 晾大佛 查玛舞 仪式 音声笔者于2013年7月22日(农历6月15)早晨7点多从师大西门乘坐公交车来大召寺。通过对大召寺“晾大佛”法会的仪式音声的考察,研究其内蒙古呼和浩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的仪式音声的特点及功能。一、“大召寺”简介呼和浩特首座藏传佛教寺院—“大召寺”。蒙语称之为“伊克召”,意为“大庙”。“大召”系藏语。汉语称之为“无量寺”。位于内

    艺术评鉴 2014年14期2014-08-26

  • 浅谈彝族仪式音声研究
    5)浅谈彝族仪式音声研究刘通(西南民族大学 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彝族是一个崇尚仪式的民族,生产生活中充满着丰富多彩的仪式音声文化。本文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彝族仪式音声研究近20年来学术回顾的基础之上,结合彝族仪式研究的部分案例,浅谈彝族仪式音声研究的发展。彝族;仪式;音声彝族传统仪式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多彩的仪式文化生活为开展彝族仪式音声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关注仪式研究,将为彝族仪式音声研究开拓思路。仪式音声和仪式是分不开的,仪式是仪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7期2014-08-19

  • 论朝鲜音声署的起源和演变
    古代朝鲜音乐机构音声署就已经出现。韩国学者张师勋在《韩国音乐史(增补)》第三章第一节中提到音声署出现在真兴王十三年(552年)甚至更早,并未指出是受中国影响。本文笔者将从音声署的名称以及内部乐官情况并结合历史脉络进行分析,综合论证朝鲜音声署深受唐文化的影响,从而探其音声署的起源和演变问题。一、由音声人探音声署1.“音声”二字的由来“音声人”一词最早见于唐高宗时撰成的《唐律疏议》:太常音声人,谓在太常作乐者,元与工乐不殊,俱是配隶之色,不属州县,唯属太常,义

    人民音乐 2014年6期2014-07-31

  • 以和为体 ——嵇康《声无哀乐论》中的音乐本体论
    目的论的方式定义音声。这一点现在已经为多数美学史或音乐理论研究者所认同。如张法认为,《声论》提出的音乐与情感的关系这一问题的背后是“艺术的自主性问题”[1]89;叶朗认为,嵇康“认为音乐(艺术)和社会生活没有任何联系”,其积极意义是“人们对于艺术的审美形象的认识的深化”[2]198。因此,虽然《声论》的第八回问难大谈音乐的“移风易俗”问题而让人疑惑此论的真正目的①,但《声论》所包含的乐理思想及审美思想也是应当独立进行考察的。在嵇康看来,儒家以乐的功用性价值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2014-03-12

  • 论大乘佛教“以音声为佛事”的观念*——佛教吟诵的理论基础研究
    张培锋“以音声为佛事”是大乘佛教入世度生的重要方便法门,这种观念的形成对于佛教音乐、经典的吟诵、唱赞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中国有着悠久的礼乐文化传统,中国佛教尤其重视音声在传播佛法中的作用即所谓“声教”,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中国佛教音声文化,直到今天,佛教的唱诵方式仍然在各地寺庙中流传不绝,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之一。一“以音声为佛事”一语并不见于翻译之佛教经典,最早出自陈隋之际天台智者大师所著《金光明经玄义》卷上:“此娑婆国土

    文学与文化 2013年4期2013-08-15

  • 《老子•二章》“故”字引起的误释
    导致对其章旨和“音声相和”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误释。《老子》;“音声相和”;误释6“音声相和”是《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命题,对其语义所指,蔡仲德理解为:“‘音’指艺术之声,是世俗之美;‘声’指自然之声,是世俗之丑。‘音声相和’即认为‘音’之美与‘声’之丑既互相依存,又可以互相转化,其美丑是相对的,不可靠的;而对‘道’而言,对无声之至美而言,人为之‘音’就不是美而是丑,所以应该无为,而不追求人为的音乐之美。”[1]103将“音声相和”释为美丑互相依存

    红河学院学报 2012年1期2012-12-27

  • 不同年龄婴幼儿1 000Hz和226Hz探测音声导抗结果分析
    和226Hz探测音声导抗随年龄的变化很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因听力筛查未通过而转诊的1 306例(2 612耳)4天~2岁婴幼儿的听力学资料,统计其1 000Hz和226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结果,分析两者一致性,总结各月龄1 000 Hz和226 Hz探测音声导抗测试评估中耳功能的准确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探测音声导抗测试提供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声导抗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因听力筛查未通过而转至广州市儿童医院听力专科就诊的1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2年4期2012-12-23

  • 《老子》“音声相和”释义辑述
    00)《老子》“音声相和”释义辑述范卫平(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甘肃合作 747000)关于《老子》“音声相和”的语义所指,歧解颇多,或从自然、生活现象理解,或从音乐文化事象阐释其义,也有随意注解、不知所云的情况。这种现象也反映出现代学术研究的某些局限和误区,譬如为了“创新”而忽视对已有的正确观点的吸收和申述,为了“精确”地阐释,条分缕析的注释反而造成理解的不正确和阐释的不准确。因此,如何用现代汉语的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阐释古代文献的语义所指,仍是一个值得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4-07

  • 嵇康《声无哀乐论》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典型命题及其论证*
    ”)(一)关于“音声”之“体”“音声”之“体”①关于“体”,蔡仲德先生在《中国音乐美学史》注释说:“体”,本体,本质。“操”:操守,节操。“度”:制度,法度。这里“操”、“度”即指“体”(“音声”的本体、本质)。“音声”七句是说音乐和气味一样,无论善与不善,其本质都不因人们的爱憎、哀乐而有所改变。其它可参见修海林先生《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思想》一文的研究。,在《声无哀乐论》中,其含义大致可分三层:一是抽象的概念,一般的概念。就整个音乐的本质而言,音乐是客观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04-12

  • 正常婴幼儿1 000 Hz和226 Hz探测音声导抗结果分析
    226 Hz探测音声导抗资料,旨在进一步了解1 000 Hz和226 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评估不同月龄婴幼儿中耳功能的准确性、探讨其评估婴幼儿中耳功能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48例(1 296耳)经鼓气电耳镜检查鼓膜及外耳道正常的婴幼儿,均无遗传性聋家族史,无外耳道畸形、耳漏及耳外伤,无耳毒性药物使用史,无上呼吸道感染及腭裂等其他疾病。全部对象ABR正常,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筛查通过,排除了感音神经性聋。其中,男449例,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0年6期201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