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川楝子致肝毒性机制
    401366川楝子又名川楝实,是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区,因入药以四川产为道地药材,故名为川楝子[1]。川楝子中富含萜类、黄酮类、有机酸以及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2],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消炎镇痛、驱虫等广泛药理作用[3]。随着对川楝子的研究,发现其除了具有药理作用,还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在川楝子毒性方面的研究中,早期有报道称,在用川楝子进行驱虫时,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3年12期2023-12-27

  • 川楝子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
    028000)川楝子蒙药名为巴茹日,性凉,具有清巴达干希拉、燥热性希拉乌素、杀虫止痛等功效。载于《认药白晶鉴》,《无误蒙药鉴》附注为“藏楝”。《观者之喜》:称其“对巴达干希拉合并症、热性希拉乌素、皮肤瘙痒、新陈浊热等症有良效”[1]。川楝子有小毒,故使临床应用受限。研究表明,川楝子炒制和乙醇提取物可产生肝肾毒性,短期内大剂量使用或长期连续使用容易蓄积中毒,肝毒性机制与自由基、炎症因子和脂肪酸的代谢轮廓有关[2-6]。目前鲜有川楝子生药对肝肾亚急性毒性的研究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9期2022-09-27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川楝子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
    200135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功效[1],临床上在妇科疾病中应用甚广,特别是治疗痛经效果显著[2-9]。川楝子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类成分,其中,川楝素被认为是川楝子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和毒性成分[10-13]。研究发现,川楝子有镇痛、抗炎、抗菌、抗肉毒素及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作用[14-17],同时具有肌无力、抑制呼吸中枢及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18-20]。现在临床多将其炮制后及联合其他药物入药,已达到“减毒增效”的作

    河南中医 2022年1期2022-04-20

  • 诃子对川楝子所致肝毒性的减毒作用机制初探
    诃子25 g、川楝子15 g、栀子30 g 组成,具有清血热、解毒、分离“恶血”和“正血”的功能[4]。主治新旧血热症、希拉热、“恶血”与“正血”混合等,同时还具有缓解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关节炎症、促进免疫功能、抗菌、抗凝血的作用[5],是蒙医临床疗效显著的地域性知名复方制剂。研究表明,三子汤中的川楝子具有肝脏毒性,然而诃子在此方中的应用是否起到配伍减毒作用,目前尚未见相关现代毒理学研究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参照蒙医临床用药原则,采用亚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中医药信息 2022年1期2022-02-12

  • 川楝子醇提物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
    待解决的问题。川楝子为楝科落叶乔木植物川楝的成熟果实,主要产于贵州、四川等地,味苦、性寒,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等功效[4]。报道显示,该药可抑制神经递质、抗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等,多用于治疗肝癌、胃癌等疾病中,但关于川楝子对白血病的应用机制及效果报道鲜见[5]。基于此,本文选择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细胞株及雌性大鼠12只作为实验对象,展开以下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

    世界中医药 2022年24期2022-02-08

  • 基于代谢组学的川楝子亚急性毒性机制初探
    028000)川楝子是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蒙药名为巴茹日,异名为布和·查干·毛敦乃·乌热,味涩、苦,性凉,效轻、淡、燥、钝,有小毒,具有清巴达干、希拉、燥热性希拉乌素、杀虫止痛及明目等功效,普遍用于治疗热性希拉乌素病、巴达干希拉合并症、脱发、皮肤瘙痒、湿疹、白癜风、陶赖、赫如虎、浊热、新陈热等多种疾病[1]。现代研究证实其具有驱虫、抗氧化、抗菌、抗血栓、消炎镇痛、抗肿瘤等作用[2]。但其有毒,使应用受限。目前川楝子毒性研究较少,是否与其内源性代谢物

    中医药信息 2021年9期2021-10-11

  • 药对“川楝子-延胡索”治疗肝癌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掘分析。药对“川楝子-延胡索”是刘尚义教授临床常用的一组行气、止痛经方药对[2],二药既是药对,亦是名方金铃子散的组成。金铃子散出自于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所著医书《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其中川楝子可疏肝行气、清肝泻火;延胡索可行气活血、祛瘀止痛,两者配伍具有清肝泻热、活血散瘀定痛之效。此外,现代药理学研究[3-5]表明川楝子、延胡索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抗炎镇痛作用。但目前研究尚未有完整、明确的药对“川楝子-延胡索”用于治疗肝癌的药效机制,故开展此次研究提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年9期2021-09-25

  • 川楝子传统净制与切制法探讨
    100700)川楝子传统炮制方法众多,如刘若金《本草述》(清)“楝”载:“更究其修事制者何所宜,故阅诸证所用,去核皆同,有酒煮者,盐煮者,麸炒者,巴豆炒者,有单炒者,有不用制者,不以一法尽也”[1]。仔细分析各种炮制方法,发现其核心的基础问题在于净制与切制。由于川楝子具有果皮致密水分浸润困难,果肉着水呈黏性,果核坚硬的特点,其净制与切制方法与其它核果类药物迥异。本研究对川楝子的去皮、去核、取肉、切制及在与巴豆同炒时的处理方法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1 去皮之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21年3期2021-04-17

  • 川楝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130117)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含川楝素、黄酮类、挥发油类、三萜类化合物等。川楝子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等功效。用量是方药的灵魂,临证时,虽然理法方药辨证精当,但是若用量把握不准,就会功亏一篑。本文通过总结古医籍及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以及现代医家应用川楝子的临床经验,高度归纳川楝子的临床常用剂量、配伍、所治疾病等规

    吉林中医药 2021年7期2021-03-27

  • 杀虫止痛说二楝
    二楝,即川楝子、苦楝皮,二者均能杀虫止痛,用于肠道寄生虫病,且常相须为用,故称“二楝”。由于二者药用部位不同,故临床应用有些差异。川楝子,又名金铃子,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的成熟果实。中医学认为,本品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有杀虫止痛,理气消积之功,适用于虫积腹痛,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胁肋疼痛,纳差食少,脘腹胀满,疝气疼痛等。《神农本草经》言其“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本草纲目》言“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包相火下行,故心腹痛

    养生月刊 2020年5期2020-12-04

  • 川楝子抗炎作用与机制研究
    410208川楝子,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Sied.et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寒、味苦、有小毒,具有舒肝、行气止痛和驱虫的功效,适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临床上主要用于胃病、胁痛、急性乳腺炎、乳痈、带状疱疹、前列腺炎等[1]。关于川楝子驱虫、抗病毒、抗氧化、镇痛等方面药理作用已有相关研究,抗炎方面还未有详细报道。因此,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以此来观察川楝子药物与药理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2]。中药具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5期2020-11-04

  • 一贯煎中川楝子佐制配伍对荷H22肝癌小鼠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的影响*
    ,舌苔厚腻等。川楝子性味苦寒,疏泄肝气,以调肝木之横逆,既疏泄肝气,又顺肝木条达之性,且制诸药滋腻碍胃之弊,为本方中佐制药,是本方有别于其他滋肝阴诸方的地不同之处。本研究基于前期一贯煎防治肝癌具有良好效果的前期研究成果[6-7],通过对比研究一贯煎不同配伍对荷H22肝癌小鼠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LT)、胆囊收缩素(CCK)及血清D木糖含量的影响,探索川楝子佐制配伍在一贯煎抗肝癌中的作用,为临床辨证应用佐制配伍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1 材料1.1 药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08-11

  • 基于含量测定与药效活性相结合的川楝子质量评价
    210023)川楝子是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别名金铃子、川楝实、楝实等,是我国沿用已久的理气药和驱虫药。其主要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尤以四川的川楝子质量最为上乘。川楝子性寒味苦且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擅于疏肝泻热、行气止痛及杀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及虫积腹痛等证[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川楝子具有驱虫、抗菌、抗炎、抗癌、利胆、抗乳腺增生等功效[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5-29

  • 道地药材川楝子的研究近况*
    △ 祝之友1※川楝子,以四川产地质量上乘而得名,川楝子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以“楝实”之名被记载,为楝科植物楝的果实,已有2000余年的用药历史,有调疏肝气,调理气机,减轻疼痛之功效,是我国世代相传的行气药材。多用于肝郁化火、热厥心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等。在《中国药典》(2015年版本)第一部中有这样的记载[1]:味苦寒,有小毒,有酸味,归于肝胃小肠经。《神农本草经》云:“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虫疥疡,利小便通道”,《本草纲目》称其能“治诸疝虫痔”,导

    光明中医 2020年2期2020-03-06

  • 治疗黄褐斑 中医方法多
    、元胡、柴胡、川楝子、僵蚕、白蒺藜、白芷、白芨和白薇。若兼见肾水不足,加女贞子、枸杞等;兼见月经不调,加当归、益母草、泽兰;情志不畅者重用香附、元胡、川楝子。外治法主要是采用中药面膜治疗。具体方法为先洁面,磨砂去死皮,按摩10~15分钟,然后将中药面膜(内含赤芍、丹参、桃仁、红花、白芨、僵蚕、白丁香等活血化瘀、增白祛斑药物)加乳剂基质配成霜剂敷于面部5分钟,再上石膏粉成热膜敷面部30分钟。然后去膜,清洗面部。

    自我保健 2020年8期2020-01-01

  • 川楝子提取物中川楝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710038川楝子是楝科Meliaceae 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的干燥成熟果实(又名金铃子等)[1-3],一般用作理气、驱虫药,以四川产为道地药材,因此叫做川楝子[4-6]。研究表明,川楝子有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抑制呼吸中枢等作用,川楝子中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川楝素为其主要成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抗肉毒毒素的天然化合物,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或诱导其调亡[7-13]。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川楝素及川楝子不同提取部位的研究。目前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30期2019-11-22

  • 苦楝子与川楝子的比较鉴别
    48)苦楝子和川楝子分别为楝科楝属植物苦楝MelaiazedarachL.和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两者均全国各地种植,分布广泛[1-2]。《神农本草经》载有楝,《图经本草》称为苦楝,苏颂曰:“楝实以蜀川者为佳。”[3-4]根据古人描述,楝实未做川楝子、苦楝子之分,药用功效也十分相似,均具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作用。现代研究川楝子的较多,苦楝子较少,苦楝子研究主要在药理实验方面,如苦楝子较川楝子毒性大[5]、

    中医药学报 2019年5期2019-10-28

  • 中药川楝子炮制前后总三萜的含量变化研究
    116600)川楝子(MeliatoosendanSieb.),又名金铃子,为楝科植物楝(Meliatoosendan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1],具有疏肝泻热、杀虫[2]、止痛[3]的功效。《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了川楝子生品和炒品[4]。川楝子生品有小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肌无力、抑制呼吸中枢等毒副作用[5],故常将其炮制后入药[6],以达到“减毒增效”作用[7-8]。川楝素是目前公认的川楝子中的特征毒性成分,当前的炮制减毒

    药学研究 2019年8期2019-09-05

  • 绞股蓝水提醇沉液抗川楝子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金红婷 王 萍川楝子是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记载川楝子是一味广泛应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及虫积疼痛的药物,但因其毒性,尤其对肝、肾等器官影响较大[1-2],故不可久用。绞股蓝,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绞股蓝 (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的干燥根茎或全草,其有效成分绞股蓝皂苷多作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10期2018-11-02

  • 川楝子炒制前后对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的影响
    102488)川楝子为常用传统中药,有小毒,临床使用时多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清炒法炮制后入药,以达到减毒的目的。炒川楝子可缓和苦寒之性,减少滑肠之弊,而且能增强理气止痛、镇痛抗炎的作用[1],但是目前对其炮制减毒增效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吸收是研究中药发挥作用、产生疗效或发生毒副反应的基础和关键,也是阐明有毒中药炮制机理的重要环节[2],因此科学研究中药肠吸收动力学,探究其肠吸收特性是极为必要的。本文采用在体肠灌流模型,以川楝素为指标成分研究川楝

    中医药学报 2018年3期2018-06-25

  • 川楝子中17种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
    130021)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苦,性寒,有小毒[1],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具有生长迅速、用途广泛、资源丰富等特点[2]。川楝子属于理气类中药材,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活血调经等功效。该类药物由于性温和、用药后作用持续、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而在临床广为应用。近年来,随着对川楝子中化学成分[3]及其药理作用[4]研究的深入,川楝子的药用价值日益被重视。川楝子中主要成分是三萜类[

    特产研究 2018年2期2018-06-06

  • 川楝子的研究进展
    130021)川楝子(Fructustoosendan)又名金铃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生长在我国的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等地区,入药时以四川省产为道地药材,故名为川楝子川楝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具有疏肝理气、行气止痛的功效,是我国传统的理气药材。《本草纲目》中记载:“其性味苦寒、有小毒、有酸味、入肝胃小肠经。”《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了川楝子,主要功效为疏肝泄

    特产研究 2018年1期2018-03-20

  • 川楝子黄酮的提取和初步纯化
    550025)川楝子(Fructus Toosendan)是落叶乔木川楝树(Melia toosendan Si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在冬季采收[1]。川楝子作为驱虫药已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作为传统的理气药,主产于川、黔、湘、鄂等地,其中川产为上乘,而作为道地药材,因此被称作川楝子[2]。《本草纲目》有记载,此药味道酸而苦,具有毒性,是寒性药;入肝、胃、小肠经。现代药理研究实验证明,川楝子具有驱蛔杀虫、抗菌、抗肉毒、消炎、镇痛、抗病毒、抗肿

    生物化工 2018年1期2018-03-01

  • 川楝子与延胡索抗癌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230088)川楝子又名金铃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作用.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 ex Z.Y.Su et C.Y.Wu),又名:玄胡索、元胡等,为罂粟科紫堇属草本植物,具有行气止痛、活血散瘀及跌打损伤功效[1].由二者组成的金铃子散为经典名方,具有活血散淤、行气镇痛的作用,用于治疗胸痛和脘腹疼痛等[2].现今,金铃子散在临床上

    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1-29

  • 中医治疗胆道蛔虫症
    取烏梅15克,川楝子10克,川花椒10克,花槟榔8克,广木香8克,细辛1克,黄连2克,鲜生姜3片。用水煎服。每日服1剂,每剂煎2次,重者每日可服2剂。此为成人量,儿童酌减。方二:取乌梅20克,使君子、槟榔、大黄各15克,苦楝皮、茵陈、蒲公英、龙胆草、川椒、鹤虱各10克,白芍30克,醋适量。水煎后加醋,混合服之。一般服药后很快止痛,此时再服驱虫药物(如驱蛔灵等)。方三:取乌梅30克,鲜苦楝皮(单独先煎2小时)24克,使君子24克,槟榔15克,川楝子12克,川

    农村百事通 2018年21期2018-01-03

  • 中草药川楝子挥发油与微量元素的成分分析
    353)中草药川楝子挥发油与微量元素的成分分析郭 鹏1,李琳琳1,刘 翔2(1.大连民族大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辽宁 大连116605;2.齐鲁工业大学 体育与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采用索氏提取法对中草药川楝子进行粗提,通过乙醚蒸发仪进行无水浸提,提取出的高纯度挥发油经气质联用仪分析,检测出川楝子挥发油中的5种主要成分:2,3-Dimethylpentance;3,3,4-trimethylhexa;3-methyl-6-methylene;2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年3期2017-06-06

  • 响应面法优化川楝子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优化川楝子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田永芝,王亚丽,孙茹,赵婧,刘群,王晨晓,马艳,蔡梅超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目的 优化川楝子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 以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3个因素对川楝子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hnken模式对川楝子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结果 川楝子总黄酮提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5、提取时间3.0 h、乙醇体积分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4期2016-12-21

  • 清炒法与砂烫法炮制川楝子的比较研究
    法与砂烫法炮制川楝子的比较研究杨磊1,黄立辉2,张曼华3,张志国1(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学重点学科,湖南长沙410007;2.湖南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湖南长沙410014;3.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目的考察砂烫法代替清炒法炮制川楝子的可行性。方法分别采用清炒法和砂烫法炮制川楝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各炮制品中川楝素的含量。结果2种炮制方法所得样品的川楝素测得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种炮制方

    中国药业 2016年18期2016-11-07

  • 基于川楝子不同部位川楝素含量的古今炮制方法与临床用量研究
    0007)基于川楝子不同部位川楝素含量的古今炮制方法与临床用量研究黄立辉1,张志国2,杨磊2(1.湖南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湖南长沙410014;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学重点学科,湖南长沙410007)目的建立川楝子不同部位川楝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探讨古今炮制方法及用量异同。方法以川楝素为指标,对炒川楝子果皮、果肉、果核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250 mm×4.6 mm,5 m),流动相为乙腈

    中国药业 2016年15期2016-11-06

  • HPLC-ELSD测定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
    -ELSD测定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孟杰1,朱文俊1,王礼均1*,黄国杰1,宁鹤1,文永盛2(1.四川省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1730;2.成都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00)目的:对比HPLC-MS,采用HPLC-ELSD建立适宜于川楝子中川楝素测定的新方法。方法:采用HPLC-ELSD,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S-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1%甲酸溶液(3l∶69

    中国现代中药 2016年4期2016-09-25

  • 不同炮制方法对川楝子中川楝素和异川楝素含量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川楝子中川楝素和异川楝素含量的影响郭 灿,曾 莉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130目的:通过HPLC法比较川楝子不同炮制品中川楝素和异川楝素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对川楝子生品及各炮制品,以川楝素和异川楝素作为指标,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色谱柱(4.6 mm× 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30∶70);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5℃;进样量10 μL;流速1.0 mL/min。结果:炒品相对其他炮制品种而

    西部中医药 2016年11期2016-04-27

  • 柴胡郁金方改善乳腺增生症
    :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莪术、三棱、桃仁、王不留行各10~15 g,浙贝、海蛤壳各15~20 g,仙茅、仙灵脾各10 g。本方中的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可疏肝理气;浙贝、海蛤壳能化痰散结;莪术、三棱、桃仁、王不留行具有祛瘀散结的作用;仙茅、仙灵脾有调摄冲任的功效。因此,该方用于缓解乳腺增生,疗效较好。由于情绪与乳腺增生病关系密切,所以建议患者平时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情舒畅。(收稿日期2015-07-20)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4期2016-01-29

  • 川楝子治病验方
    丁树栋川楝子又名金铃子,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中国的南方各地,因以四川产者最为上乘,故名川楝子。其性寒,味苦,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主要功效为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可用于治疗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等病症。现介绍治病验方五则,供试用。治胸胁乳房胀痛 川楝子、柴胡、青皮、枳实、木香、延胡索、川芎、白芍、栀子、丹皮、甘草各10克,当归20克,香附12克,丹参15克。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治乳腺炎 川楝子、柴胡、丹

    家庭医学 2015年12期2016-01-06

  • 功善理气的川楝子
    卫仁中药饮片厂川楝子原名“楝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不分川楝、苦楝。苏颂谓:“楝实即金铃子也,生荆山山谷,今处处有之,以蜀川者为佳。……实如弹丸,生青熟黄,十二月采实”。参照历代本草著作所附诸图,可知古之楝包括川楝、苦楝两种同科同属不同种的植物。其果实性状、药效亦有不同,应加以区分,不宜混淆。川楝子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具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之功效。常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等症。苦楝子果实呈椭圆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3期2015-10-30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
    液相色谱法测定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李婵1,雷久雨2,南叶飞3(1.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认证中心,陕西西安710061;2.西安恒生堂制药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1;3.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1)目的建立测定川楝子药材中川楝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并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法进行比较。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5∶75),检测波长为

    中国药业 2015年16期2015-10-24

  • UPLC-MS/MS法测定苦楝皮、川楝子及其制品中川楝素含量
    法测定苦楝皮、川楝子及其制品中川楝素含量郝刚1*,王亚琼1,俞蕴莉2,朱佳慧3(1.苏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江苏 苏州215104;2.苏州大学 附属第二医院,江苏 苏州215004;3.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215123)目的:基于UPLC-MS/MS方法建立苦楝皮、川楝子、炒川楝子中川楝素的定性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供试样品经甲醇加热回流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以BEH-C18为分析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

    中国现代中药 2015年12期2015-09-25

  • RP-HPLC法测定川楝子提取物中川楝素的含量
    编辑:张 健)川楝子,别称金铃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d.Et Zucc)的果实。川楝子以“楝实”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川楝子性苦寒,有小毒,具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等作用,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等病症的临床治疗[1]。川楝素(Toosendanin,C30H38O11)为川楝子中已明确的化学成分,也是起到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四环三萜化合物[2]。本研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川楝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1-14

  • LC-MS法测定川楝子中川楝素
    510095)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苦,性寒;有小毒。具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的功效,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疝气疼痛、虫积腹痛,被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1]。目前,对川楝子中三萜类研究较多的是川楝素,川楝素具有驱虫、抗癌、抗菌、影响神经肌肉及细胞、影响呼吸中枢及消炎等多种生物活性[2-3],目前文献报道多采用HPLC-UV方法对川楝子药材及其制剂中的川楝素进行测定

    中成药 2014年7期2014-11-04

  • 超声波辅助提取川楝子多糖的工艺
    0000 引言川楝子为楝科楝属川楝的果实,别名金铃子,广泛分布于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川楝子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具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等作用.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主要治疗胃病、胁痛、淋证、急性乳腺炎、带状疱疹、皮肤病和前列腺炎等.另外,川楝子与其它药物配伍可以治疗肠粘连,达到行气开郁、散结止痛之效.这些药理活性是否与其多糖成分有关还有待研究[1].糖苷键结合多个单糖分子的天然大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组织中,不但有合成高分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4年7期2014-10-20

  • 试论茵陈、生麦芽、川楝子在镇肝熄风汤中的配伍意义
    、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等12味药组成,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效,主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之类中风。正如张氏所言: “治内中风证 (亦名类中风,即西人所谓脑充血证)……”笔者认为,方中茵陈、生麦芽、川楝子三味药在镇肝熄风汤中是必不可少的,其配伍影响着镇肝熄风汤的功效与主治。现论述其配伍意义。1 类中风的病因病机分析镇肝熄风汤主治类中风,其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脑部热痛,面色如醉,目胀耳鸣,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9期2014-02-05

  • 川楝子不同炮制品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075000)川楝子性味苦寒,有小毒,具疏肝泄热、行气止痛、驱虫之功效,是理气止痛常用的中药[1-3]。历代本草及现代研究均表明川楝子有毒,故多用其炮制品[4-5]。川楝子临床常用的饮片有川楝子、炒川楝子等。川楝子生品长于杀虫、疗癣,兼能止痛。川楝子炒焦后可缓和苦寒之性,降低毒性,减少滑肠之弊,以疏肝理气止痛力胜[6-8]。2010版 《中国药典》仅收载有生川楝子和炒川楝子。本实验拟对川楝子生品和炒品的镇痛、抗炎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川楝子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理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10-22

  • 三子散中川楝子的鉴别及栀子苷的含量测定
    主要含有诃子、川楝子和栀子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主要用于三焦热盛,疮黄肿毒,脏腑实热的治疗。该品种项下有显微鉴别及诃子和栀子的薄层色谱鉴别,可以对方中各药进行有效鉴别,但没有含量测定项,仍不能很好的控制药品的质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苷的含量,以及增加方中川楝子的薄层色谱鉴别,可以为药品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1 实验仪器与试药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e2695,2489紫外检测器)、电子天平(METTLER XP250)、超

    中国兽药杂志 2013年3期2013-10-09

  • 川楝子与炒黄川楝子急性毒性作用比较研究*
    610041)川楝子(Melia toosendan)为楝科(Meliaceae)楝属(Meliaceae)川楝的果实(又名金铃子等),广泛分布于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性味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等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痛、虫积腹痛。川楝子中主要有效成分为川楝素,此外,还含有挥发油、黄酮及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川楝子活性成分还大量用于植物防护和机体毒理及药理研究。有关川楝子毒性的记载首见于《名医别录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3年2期2013-08-29

  • 金铃子散及单味药镇痛抗炎作用的比较*
    》,由延胡索、川楝子(金铃子)两味药组成,以川楝子清热行气,泄气分之热而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行血分之滞而止痛。服本方可使肝郁解而热自清,气血行而疼痛止,为治疗肝郁化火诸痛证的代表方剂。金铃子散临床上广泛用于肠胃疾病的治疗,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等病症均有较好疗效,目前主要是取其止痛之用,延胡索与川楝子配伍后可起到协同增效作用[1]。本研究旨在观察并比较金铃子散及其单味药对小鼠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1 实验材料1.1 实验动物 昆明种

    天津药学 2012年1期2012-10-22

  • UV法测定川楝子不同炮制品中总萜和东莨菪内酯的含量*
    志英UV法测定川楝子不同炮制品中总萜和东莨菪内酯的含量*郑蓓蓓,窦志英[目的]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川楝子中有效成分的影响,为以后炮制工艺的优化提供指导。[方法]以总萜和东莨菪内酯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来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川楝子中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各炮制品所含总萜含量与生品比较呈下降趋势;而东莨菪内酯含量与生品比较有上升的趋势。[结论]本实验以总萜和东莨菪内酯含量作为川楝子饮片品质优劣的评定,对川楝子生品及不同工艺炮制品进行比较,在其生产与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3期2012-01-12

  • 柴胡桂枝汤治疗心腹卒中痛的体会
    痛,属气滞者加川楝子、延胡索;胃痉挛加木香、大白药;胸胁疾患,胆道蛔虫加乌梅、大白药、胆道结石加金钱子、鸡内金;胆囊炎加茵陈、川楝子、蒲公英;下焦阑尾炎加丹皮;宫外孕加丹参、桃仁;附件炎加丹皮、红花;肠梗阻加芒硝;肠痉挛加川楝子、大白药。只要辩证准确,加味适当,就必获显效,即使一时难以确诊的胸腹卒痛,亦可根据疼痛部位,适当加味,效果亦著,一般上焦加瓜蒌、丹参;中焦加百合、乌药、川楝子、元胡;下焦加丹皮。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1年10期2011-12-27

  • 对金铃子散中延胡索和川楝子不同炮制品之间配伍后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胡索进行醋炙,川楝子进行炒制处理,观察并比较不同炮制品之间配伍后对小鼠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1]。1 实验材料1.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300只,体质量(20±2)g,雌雄各半,由天津市山川红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CXK(津)2009-0001。根据实验和性别分笼喂养,自由采食饮水。1.2 主要仪器 HH-S型水浴锅(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电子天平(天津市天马公司)。1.3 试剂与药材 阿司匹林,广东百澳药业有限公司(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4期2011-07-14

  • 川楝子及其炮制品中川楝素含量测定研究*
    300193)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 Zucc.的果实[1],苦,寒;有小毒,具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作用,是理气止痛的常用中药[2]。本研究以川楝素为检测指标,通过对其炮制品中川楝素的测定研究,建立了简便、可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楝子中川楝素的含量。1 仪器与试药1.1仪器 美国SoftaHPLC系统(6000 LDI PUMP;6000 PVW UV/VLS DETECTOR);手动进样系统;烘箱DHG78-

    天津药学 2011年1期2011-06-21

  • 不同来源川楝子药材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含量测定
    67100)川楝子,别名金铃子,系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1],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常用理气止痛中药材之一,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之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等,与其它药物配伍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痢疾、冠心病心绞痛等[2,3]。川楝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萜类、黄酮类、酚类化合物、木脂素类和油脂类成分等[4,5]。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楝子提取物具有驱虫、神经肌肉接头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6期2011-06-09

  • 白芍对川楝子减毒作用机制研究
    201203)川楝子(Fructus Toosendan)是临床常用药,《中国药典》2010年版所载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性苦味寒,有小毒,本课题前期实验研究发现,大鼠或小鼠口服大剂量的川楝子后可致肝损伤[1-2],其损伤机制与肝细胞的损伤、脂质过氧化、炎症反应有关[3-4],且川楝子批号不同毒性大小亦不同。根据中医药配伍理论,对川楝子的减毒配伍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芍对川楝子

    中成药 2011年3期2011-05-26

  • 醋烘制川楝子炮制工艺的探讨*
    193)醋烘制川楝子炮制工艺的探讨*窦志英,李迎春,郑蓓蓓(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目的]优选醋制川楝子炮制工艺,为醋制川楝子规范化生产和质量保证提供依据。[方法]以川楝素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闷润时间、药材破碎粒度及烘制温度为考察因素,以正交实验法L9(34)优选醋制川楝子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最佳炮制工艺为:小粒度川楝子饮片,加20%醋拌润,闷润2 h后,置烘箱中130℃下烘干。[结论]药材破碎粒度和烘制温度对川楝子

    天津中医药 2011年4期2011-05-16

  • 川楝子炮制工艺的初步研究*
    00193)盐川楝子炮制工艺的初步研究*李迎春1,窦志英2,郑蓓蓓1(1.天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目的]探讨盐制川楝子的炮制工艺。[方法]以川楝素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以闷润时间、烘制温度、药材大小规格为考察因素筛选炮制工艺。[结果]小规格川楝子药材,用2 g盐加40 mL蒸馏水配成的溶液闷润3 h,然后在200℃下烘干,取出放凉为最佳条件。[结论]优选的饮片加工工艺合理可行,其高效液

    天津中医药 2011年1期2011-02-28

  • 川楝子炮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250014)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 Melia toosendan Sied.Et Zucc.的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为我国传统理气、驱虫中药,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川楝子性味苦寒,有小毒,并有酸味(《本草纲目》),入肝胃小肠经。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记载其功能主治为行气止痛、驱虫,用于治疗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并收录了川楝子和炒川楝子两个品种[1-2]。本研究报道了川楝子及其炮制品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结果

    中国药业 2010年17期2010-09-17

  • 川楝子治疗鸡球虫病的药效研究
    平 何晓玲研究川楝子治疗鸡球虫病及其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通过测定用药前后球虫虫卵数量的变化,以及测定用药前后血清和胸腺、脾脏、法氏囊组织匀浆中NO、NOS、SOD、MDA含量,研究川楝子的药效。结果:川楝川楝子治疗鸡球虫病的药效研究李宗波 孔德江 易 栋 柴保平 何晓玲研究川楝子治疗鸡球虫病及其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通过测定用药前后球虫虫卵数量的变化,以及测定用药前后血清和胸腺、脾脏、法氏囊组织匀浆中NO、NOS、SOD、MDA含量,研究川楝子的药效。结果: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0年6期201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