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汇,毕晓黎,孙冬梅
(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95)
川楝子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苦,性寒;有小毒。具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的功效,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疝气疼痛、虫积腹痛,被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1]。
目前,对川楝子中三萜类研究较多的是川楝素,川楝素具有驱虫、抗癌、抗菌、影响神经肌肉及细胞、影响呼吸中枢及消炎等多种生物活性[2-3],目前文献报道多采用HPLC-UV方法对川楝子药材及其制剂中的川楝素进行测定[4-12]。本实验拟用LC-MS法对川楝子药材中川楝素进行测定,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灵敏,为控制川楝子药材的质量,提供了一个良好基础。
Accela高效液相色谱仪、TSQ Quantum Access Max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器 (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Advantage A10超纯水处理系统 (美国Millipore公司);乙腈、甲醇、甲酸为色谱纯 (Merck公司);高纯氮气 (纯度>99.999%)、高线氩气 (纯度>99.999%);水为超纯水;川楝子 (批号分别为YL110204、YL110309、Y120314、YL120519、TP1206003、TP120825)由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经本院刘法锦研究员鉴别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品种;川楝素对照品 (批号111842-201001)购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2.1 色谱条件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 (50 mm×2.1 mm,3 μm);柱温30℃;流动相乙腈-0.01%甲酸 (31∶69);体积流量0.2 mL/min;进样量2 μL。
2.2 质谱条件 高温电喷雾离子源 (HESI源);负离子选择反应监测 (SRM);喷雾电压3.5 kV;喷雾温度350℃;毛细管温度300℃;鞘气压力35 psi(1 psi=6.895 kPa);辅助气体积流量1.5 L/min;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为m/z 573(12v)。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川楝素对照品12.36 mg,加甲醇溶解,定容至100 mL量瓶内,摇匀,得123.6 μg/mL的对照品贮备液,置4℃冰箱中保存,使用时用甲醇稀释至所需质量浓度。
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取本品粉末约0.2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 mL,称定质量,加热回流1 h,放冷,再称定质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再用孔径为0.22 μm的滤膜过滤,即得。
2.5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不同体积的川楝素对照品溶液分别置10 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配制成1.24、3.71、6.18、9.89、12.36 μg/mL系列溶液,分别取2 μL,注入LC-MS联用仪,以川楝素的两个峰面积之和 (Y)对质量浓度 (X)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Y=3750X+32400,r=0.9949。川楝素在 (1.24~12.36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6 精密度试验 选取3.71 μg/mL的川楝素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6次,进样量2 μL,按照“2.1”项和“2.2”项实验条件进行测定,记录质谱峰面积,结果川楝素两个峰面积之和RSD为2.50%(n=6),表明精密度良好。
2.7 稳定性试验 取川楝子样品0.25 g,按照“2.4”项试验方法进行制备供试品溶液,“2.1”项和“2.2”项试验条件进行测定,分别于0、1、2、4、8、12、24 h测定,记录质谱峰面积,考察稳定性。结果川楝素两个峰面积之和的RSD为2.19%,样品在24 h内稳定。
2.8 重复性试验 分别称取6份川楝子样品各0.25 g,按照“2.4”项试验方法进行制备供试品溶液,“2.1”项和“2.2”项试验条件进行测定,记录质谱峰面积,测得川楝子供试品中川楝素两个峰面积之和的RSD为2.38%。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量的同一批川楝子供试品9份各0.125 g,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的川楝素对照品溶液,按照“2.4”项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进行操作,“2.1”项和“2.2”项实验条件进行测定,测得川楝子供试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6%,RSD为3.01%,见表1。
表1 川楝素回收率测定结果
2.10 样品测定 取川楝子供试品各6份,按照“2.4”项实验方法进行操作,“2.1”项和“2.2”项实验条件进行测定,按外标法以川楝素两个峰面积之和定量,代入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川楝子中川楝素。结果川楝子供试品中川楝素的质量分数为 (0.734±0.037)mg/g,RSD为2.05%。见图1~2。
图1 川楝素对照品TIC图谱
图2 川楝子药材TIC图谱
川楝素的毒性作用之一为肌无力,但在去神经骨骼肌上,川楝素则能增强直接刺激引起的收缩反应[13]。由于川楝子的广泛生理活性和临床应用,其存在的急性和慢性的毒性作用不应忽视,对川楝素量需要控制。川楝素结构中具有半缩醛,始终有两个互变异构体存在[14-15],故定量时以川楝素两个峰面积之和计算。本实验采用液质联用的方法测定川楝子中川楝素的量,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为川楝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9.
[2]程 蕾,雷 勇,梁媛媛,等.川楝子各提取部分药效及毒性的比较研究[J].中药材,2007,30(10):1276-1279.
[3]王小娟,刘妍如,肖炳坤,等.川楝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281-285.
[4]李洁玉,沈 力,周 浓,等.HPLC测定不同来源川楝子中川楝素[J].光谱实验室,2013,30(1):294-297.
[5]周乐华,李迎春,窦志英.川楝子及其炮制品中川楝素含量测定研究[J].天津药学,2011,23(1):20-22.
[6]胡 芳,容 伟,周 英,等.川楝韧皮和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比较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5):1115-1117.
[7]高保卫,张 璟,冯俊涛,等.川楝树皮中川楝素质量分数的液相色谱检测[J].西北农业学报,2012,21(6):178-181.
[8]陈 强,周 浓,王荣繁.HPLC测定川楝子不同采收期及不同部位中川楝素的含量[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9):777-778,840.
[9]张 烨,周 浓,夏从龙.HPLC测定止痛化癥胶囊中川楝素的含量[J].亚太传统医药,2010,6(2):30-31.
[10]张 烨,周 浓,夏从龙.HPLC测定妇乐颗粒中川楝素含量[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4):220-221.
[11]张秋蓉,周 浓,杨 敏.HPLC测定乙肝宁颗粒中川楝素[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0):78-79,82.
[12]刘红亚,崔红梅,周 绚.RP-HPLC法测定川楝子药材中川楝素的含量[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3):52-54.
[13]陈 兵.川楝子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259-261.
[14]钟炽昌,谢晶曦,陈淑凤,等.川楝素的化学结构[J].化学学报,1975,33(1):35-47.
[15]舒国欣,梁晓天.关于川楝素化学结构的修正[J].化学学报,1980,38(2):19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