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不同炮制品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2013-10-22 04:23:50李迎春郑蓓蓓
关键词:川楝子生品扭体

李迎春,郑蓓蓓

(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川楝子性味苦寒,有小毒,具疏肝泄热、行气止痛、驱虫之功效,是理气止痛常用的中药[1-3]。历代本草及现代研究均表明川楝子有毒,故多用其炮制品[4-5]。川楝子临床常用的饮片有川楝子、炒川楝子等。川楝子生品长于杀虫、疗癣,兼能止痛。川楝子炒焦后可缓和苦寒之性,降低毒性,减少滑肠之弊,以疏肝理气止痛力胜[6-8]。2010版 《中国药典》仅收载有生川楝子和炒川楝子。本实验拟对川楝子生品和炒品的镇痛、抗炎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川楝子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260只,体质量18~22g,由天津市山川红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CXK (津)2009-0004。

1.2 药物、试剂与仪器

川楝子:产自四川,购于天津市中药饮片厂,经本校中药鉴定教研室赵恒成老师鉴定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Sied.Et Zucc)的成熟果实。阿司匹林:广东百澳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20070305);冰醋酸:天津市凯通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理盐水: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0100330)。直径7mm的打孔器;YLS-6B智能热板仪。

1.3 方法

1.3.1 炮制品的制备 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置热锅中,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断面色加深为度,取出,放凉。

1.3.2 药液的制备 分别称取川楝子生品及炒品适量,分别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浓缩至所需浓度,备用。

1.3.3 生川楝子及炒川楝子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 先用智能热板测痛仪加热到 (55±0.5)℃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正常痛阈值:从小鼠放于热板上至出现舔后足的所需时间作为痛阈值 (s),连续2次,间隔30min,以2次痛阈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小鼠给药前的正常痛阈值。将舔后足时间小于5s或大于30s,或跳跃者弃之不用。取痛阈值筛选合格的雌性小鼠80只,(由100只小鼠筛选出合格动物80只,全部雌性),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分别灌胃生理盐水 (20mL·kg-1)、阿司匹林 (0.1g·kg-1)、生川楝子和炒川楝子。每天1次,连续给药5d,末次给药后0.5、1、1.5、2h开始测定小鼠痛阈值。

1.3.4 生川楝子及炒川楝子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取昆明种小鼠80只,体质量18~22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分组及给药方法同上。均于末次给药后1h,各鼠腹腔注射1%冰醋酸溶液0.2mL/只,观察并记录注射冰醋酸溶液后5至15min内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计算镇痛百分率。1.3.5 生川楝子及炒川楝子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取昆明种小鼠小鼠80只,体质量18~22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分组及给药方法同上。末次给药后1.5h,于小鼠右耳两面均匀涂二甲苯 (0.05mL/只)致肿,左耳不涂为正常耳。30min后脱颈椎处死,用直径7mm打孔器冲下左耳及右耳同一部位的圆耳片,于电子天平上称重,以右耳片质量减去左耳片质量的差值 (mg)作为炎症肿胀度,计算炎症抑制率 (%)。

2 结 果

2.1 生川楝子及炒川楝子对热板对热板所致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

表1 川楝子生品及炒品对小鼠热板法镇痛作用的影响 (±s)

表1 川楝子生品及炒品对小鼠热板法镇痛作用的影响 (±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P<0.05,★★P<0.01;炒品与生品比较,▲P<0.05,▲▲P<0.01

给药后痛阈值 (s)0.5h 1h 1.5h 2h空白对照组 10 22.17±5.38 19.63±5.11 21.72±3.98 24.79±5组别 n 剂量(g·kg-1)给药前痛阈值 (s).97 29.45±4.87阿司匹林组 10 0.1 17.26±2.21 38.72±3.35** 38.82±8.32** 37.52±10.23** 46.31±5.38**生川楝子10 10 43.16±5.88 48.24±8.12** 53.41±5.22** 43.84±9.12** 42.75±3.36***10 20 22.42±2.14 31.32±6.12* 30.92±9.22* 35.58±4.27* 40.22±9.28*10 40 27.28±5.85 44.42±6.12**★★ 48.52±9.23**★★ 49.48±12.18** 55.22±6.21****炒川楝子10 10 21.23±6.62 28.52±11.24*★★▲▲30.67±2.45**★★▲▲ 33.12±6.23**▲▲ 37.42±4.87***10 20 21.56±8.29 33.62±11.62** 35.92±10.32** 35.42±9.82* 39.72±8.99***10 40 26.82±4.87 55.92±6.98** 49.13±6.22** 46.82±6.12** 53.57±3.39**

川楝子生品和炒品的各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在给药0.5~2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均能明显延迟小鼠的舔后足时间,提高小鼠痛阈值,有明显镇痛效果。其中川楝子炒品组同等剂量下痛阈值要大于生品组,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果提示:川楝子炒品镇痛作用强于生品,炮制后镇痛作用增强 (表1)。

2.2 生川楝子及炒川楝子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阿司匹林组的镇痛效果显著,差异有显著性 (P<0.01);川楝子生品和炒品各剂量均能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且随剂量增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生品与炒品水提液在剂量相等的条件下比较,炒品的镇痛作用明显强于生品。结果提示:川楝子生品和炒品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且炒炙川楝子较强 (表2)。

表2 川楝子生品及炒品对醋酸扭体反应的影响 (±s)

表2 川楝子生品及炒品对醋酸扭体反应的影响 (±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P<0.05,★★P<0.01;炒品与生品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n 剂量(g·kg-1)扭体次数(次)扭体抑制率(%)10 28.85±10.14阿司匹林组10 0.1 3.25±1.75** 89.23空白对照组生川楝子10 10 20.32±1.68**★★ 32.12 10 20 18.72±7.29**★★ 37.29 10 40 8.72±3.11**★★ 73.63炒川楝子82.63 10 10 19.12±2.66**★★ 35.75 10 20 17.28±2.65**★★ 46.38 10 40 4.62±2.59**▲

2.3 生川楝子及炒川楝子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炒川楝子各剂量组和生川楝子中、高剂量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症模型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P<0.05,P<0.01),表明它们均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炒川楝子高剂量组明显比较强。

表3 川楝子生品及炒品对小鼠二甲苯致炎的影响(±s)

表3 川楝子生品及炒品对小鼠二甲苯致炎的影响(±s)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P<0.05,★★P<0.01;炒品与生品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n 剂量(g·kg-1)耳肿胀度(mg)肿胀抑制率(%)空白对照组10 17.58±2.98阿司匹林组10 0.1 3.11±3.43** 80.23生川楝子10 10 13.34±6.21*★★ 14.16 10 20 9.72±4.34*★★ 36.45 10 40 9.05±2.90**★★ 43.86炒川楝子10 10 12.03±1.34**★★▲ 22.48 10 20 7.28±3.06**★★ 49.89 10 40 5.62±3.56**★★51.22

3 讨 论

本实验采用热刺激、化学刺激两种实验方法,对川楝子生品及炒制品的镇痛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川楝子使热板刺激所致小鼠痛阈值提高,使腹腔注射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且炒制高、中剂量组的作用明显优于其他药物组,初步表明川楝子有镇痛作用,且炒制后作用增强,这与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炒制后增强理气止痛作用相吻合。同时,本实验表明川楝子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二甲苯诱发的小鼠耳肿胀,表明川楝子对急性炎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本实验表明川楝子生品及其炒制品对小鼠有镇痛抗炎作用,为川楝子临床应用可提供一定药理学参考。

[1]李迎春,窦志英,郑蓓蓓.正交法优选川楝子最佳清炒工艺[J].中药材,2011,34(4):524-526.

[2]熊彦红,齐双岩,金若敏,等.川楝子对大鼠肝毒性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8,40(7):83-84.

[3]欧阳胜,申作洁,潘琳娜.白桂木抗炎镇痛作用有效部位筛选[J].中草药,2010,41(11):1852-1853.

[4]纪青华,陆兔林.川楝子不同炮制品镇痛抗炎作用研究[J].中成药,1999,21(4):181-183.

[5]王应斌,穆仙丽,宿永成.蒙药川楝子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2,8(4):54-56.

[6]时等,刘妍如,杨建云等.中药川楝子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7(3):357-358.

[7]郑蓓蓓,窦志英.UV法测定川楝子不同炮制品中总萜和东莨菪内酯的含量[J].天津中医药学报,2012,31(3):160-162.

[8]纪从兰,桂双英,左坚.不同川楝子炮制品的比较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2,26(2):51-53.

猜你喜欢
川楝子生品扭体
苦参生品及其炮制品的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抗菌药效研究
川楝子传统净制与切制法探讨
川楝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吉林中医药(2021年7期)2021-03-27 14:10:19
蛤蚧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对腺嘌呤致肾阳虚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比较
中国药房(2020年13期)2020-07-17 02:47:00
蒙药阿给镇痛作用的研究
朱砂生品和炮制品X-射线衍射Fourier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广藿香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研究
丹参生品及炮制品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川楝子与炒黄川楝子急性毒性作用比较研究*
补佳乐联合缩宫素建立小鼠原发性痛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