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调元
- 清代巴蜀学者李调元文献学成就研究述论
鹤清代巴蜀学者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号雨村、童山、蠢翁等,四川绵州罗江(今德阳市罗江区)人,是一位著述宏富、博学多能的百科全书式学者。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30 岁的李调元进士及第,为殿试第二甲十一名,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吏部文选司主事、广东乡试副考官、考功员外郎、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等职。清乾隆五十年(1785)遭诬罢职回到四川,回乡后不再出仕,在家建“万卷楼”,号称藏书十万卷,收藏极富,以读书著述自娱。李调元著述极为宏富,有《
巴蜀史志 2023年6期2023-03-18
- 关于“中国李调元文化之乡”建设的思考
赖安海李调元文化是指以李调元的著述、思想学说为主干,生平行事、历史遗存、民间传说的传播与演变等诸多衍生现象为分枝,且自成体系的特色文化。作为具有地域唯一性的李调元文化原生地的德阳市罗江区,自20 世纪90 年代起在李调元故里文化遗存保护,纪念馆建设,李调元研究、著作整理出版等李调元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掘与弘扬上成效显著。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在李调元故里文化遗存的保护与抢救性维修、李调元川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及地方特色美食品牌的推出上存在不足,文旅融合发展
巴蜀史志 2023年6期2023-03-18
- 李调元节日诗歌刍议
李建中李调元(1734—1803)是清乾嘉时期一个全面发展的文人,“诗人”只是他多种身份里的一种。其著有《童山诗集》四十二卷。罗焕章主编的《李调元诗注》[1]收录了他的主要诗作一千多首。在这些诗作中,有四十多首是写传统节日的。本文便以这一部分诗歌作为讨论对象。一、李调元节日诗歌概况李调元诗歌中所写的节日,主要包括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其中多数节日诗,在题目上直接冠有具体节日名称;少数虽没有嵌入节日名称,但明眼人一看便知道写的是什么节日,如“
文史杂志 2023年1期2023-02-08
- 李调元《雨村剧话》管窥
——乾嘉士林观剧风气与翰林班的演出活动
浓的观赏兴趣。李调元基于戏曲与人生关系的认识,把戏曲作为表达人生情感、际遇的现实舞台。本文仅就李调元社交圈中士林挚友的戏曲情结和他的“翰林班”演出活动作一评介。一、李调元与他的士林知交钟情戏曲李调元在《雨村剧话·序》中明白无误地阐释自己“人生如戏”的观点:夫人生,无日不在戏中。富贵、贫贱、夭寿、穷通,攘攘百年,电光石火,离合悲欢,转眼而毕,此亦如戏之顷刻而散场也。故达而在上,衣冠之君子戏也;穷而在下,负贩之小人戏也。今日为古人写照,他年看我辈登场。戏也,非
文史杂志 2022年6期2022-10-29
- 三个贵客一台戏
江请的,说是叫李调元。”“铁员外!”刘师爷一声惊呼,是他啊,想不到高县令竟然能请动他,看来修桥的事儿不愁了。这位李调元,是蜀中大才子,早年入了翰林院,人称“李翰林”,但他出名出在当了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后,无论谁想当官都得从他手上办手续,自然少不了有走后门的人,可他刚正不阿,秉公办事,于是得了个“铁员外”的外号。后来告老还乡,回了四川老家罗江,精研川菜、川剧、还练出一手好书法,大名鼎鼎。吃完饭,李调元招呼一声:“拿笔来!”这意思是要写字。笔墨纸砚拿来,李调元先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2年7期2022-07-19
- 三个贵客一台戏
江请的,说是叫李调元。”“铁员外!”刘师爷一声惊呼,是他啊,想不到高县令竟然能请动他,看来修桥的事儿不愁了。这位李调元,是蜀中大才子,早年入了翰林院,人称“李翰林”,但他出名出在当了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后,无论谁想当官都得从他手上办手续,自然少不了有走后门的人,可他刚正不阿,秉公办事,于是得了个“铁员外”的外号。后来告老还乡,回了四川老家罗江,精研川菜、川剧、还练出一手好书法,大名鼎鼎。吃完饭,李调元招呼一声:“拿笔来!”这意思是要写字。笔墨纸砚拿来,李调元先
民间故事选刊 2022年14期2022-07-18
- 三个贵客一台戏
江请的,说是叫李调元。”“铁员外!”刘师爷一声惊呼,是他啊,想不到高县令竟然能请动他,看来修桥的事儿不愁了。这位李调元,是蜀中大才子,早年入了翰林院,人称“李翰林”,但他出名出在当了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后,无论谁想当官都得从他手上办手续,自然少不了有走后门的人,可他刚正不阿,秉公办事,于是得了个“铁员外”的外号。后来他告老还乡,回了四川老家罗江,精研川菜、川剧,还练出一手好书法,大名鼎鼎。吃完饭,李调元招呼一声:“拿笔来!”这意思是要写字。笔墨纸砚拿来,李调元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2年7期2022-07-06
- 三个贵客一台戏
江请的,说是叫李调元。”“铁员外!”刘师爷一声惊呼,是他啊,想不到高县令竟然能请动他,看来修桥的事儿不愁了。这位李调元,是蜀中大才子,早年入了翰林院,人称“李翰林”,但他出名出在当了吏部文选司员外郎后,无论谁想当官都得从他手上办手续,自然少不了有走后门的人,可他刚正不阿,秉公办事,于是得了个“铁员外”的外号。后来告老还乡,回了四川老家罗江,精研川菜、川剧、还练出一手好书法,大名鼎鼎。吃完饭,李调元招呼一声:“拿笔来!”这意思是要写字。笔墨纸砚拿来,李调元先
民间文学 2022年3期2022-03-31
- 试析李调元《函海》对乾嘉后清代川菜的实际影响
料手稿,由其子李调元整理编纂刊印而成。初刊载于《函海》第三十函。……《醒园录》为近代川菜烹饪学习借鉴各地烹饪之长奠定了基础”①李新:《川菜烹饪事典》,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第7页。。《川菜——全国山河一片红》认为《醒园录》:“是一部清代重要的食书,它详细记载了烹调的原料选择和烹饪操作程序,对于后来四川家厨和主妇中馈技艺的提高帮助极大。”“由于《醒园录》食单内容鲜明的中馈风格,也由于李调元在清代文学中的名气和《醒园录》在四川发行的影响,它十分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17
- 在马驰寺建设水库的日子
高先坤在微信“李调元文化研究”群上,看到赖安海老师谈及他们去看“金山镇彭家坝水库(隐海)”的事,这立即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因为我不但参加了彭家坝水库工程的修建,而且在马驰寺进出了将近两年,认识了当时罗江县文化馆馆长刘仁铸。后来,我还有幸得到了他出版的一本名为《李调元佳话》的书。1954年春,我从高小毕业就回乡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当时河清全乡互助合作运动中年龄最小(14岁)的积极份子,年底就加入了青年团。那时正是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广大人民群众响应毛主席
今古传奇·双月号 2021年6期2021-12-20
- 李调元古籍编刻活动与文献学思想述略
610041)李调元(1734—1802)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著名的藏书家,一生醉心于访书、编书、刻书与藏书事业,编刻了大量的书籍,在清代中后期四川文化传承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李调元的访求古书与古籍编刻活动罗江李氏世代藏书,李调元之父李化楠曾在祖居之地云龙坝北象山建筑醒园,专门用作藏书之处。李化楠(1713—1769),字廷节,号石亭、让斋,四川罗江人。乾隆六年(1741)中举人,乾隆七年(1742)又中进士,历官浙江余姚、秀水知县,迁沧州、涿州知州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1-30
- 《剧话》剿自翟灏《通俗编》考论
宸摘 要:清人李调元所撰《剧话》,其中大部分条目实系剿自翟灏的《通俗编》,其剿录方式主要表现为照录原文、精简赅括、增补修订以及整合多则为一则等四种。在版本流传上,《剧话》《通俗编》及收录它们的《函海》也表现出了彼此牵缠、棼丝难解的面貌特征,这主要是由于《函海》的不同编者在不同时段的编订意图不同而造成的。此外,《剧话》尽管主要系剿录而成,但也具有它自身独特的历史贡献与文献价值。关键词:《通俗编》;《剧话》;《函海》;李调元;版本牵缠;内容重合中图分类号:J8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1期2021-04-22
- 李调元京师唱和赠答诗与乾嘉文人心态
磋。身处其中的李调元生长于巴蜀,游学于江浙,仕宦于京师、南粤,广泛交游,遍结天下名士,与诗家前辈及同庚时贤或亲朋故旧宴游往还,诗文酬赠,往来密切,是乾嘉诗坛活跃的士人。唱和赠答诗是李调元诗歌的重要内容,《童山诗集》四十二卷收录其30—49岁仕宦京师期间创作的诗歌722首,唱和赠答诗325首,占45%[1]。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而且艺术上博采众长、风格独特,鲜明地展示了诗人的仕宦心态和精神世界。一、李调元京师时期的交际心态及其社交关系李调元是清乾嘉时期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4-16
- 近代以来蜀地名人李调元研究文献述评
百科全书式学者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号雨村、童山、蠢翁等,四川绵州罗江(今德阳罗江)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及第,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吏部文选司主事、广东乡试主考官、考功员外郎、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道员。乾隆五十年(1785)遭诬罢职回到四川,回乡后不再复出,家有“万卷楼”,号称藏书十万卷,收藏极富,以读书著述自娱。李调元著述极为宏富,有《童山诗集》《童山文集》《蠢翁词》等文学作品,《雨村诗话》《雨村词话》《雨村曲话》《雨村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3-25
- 浅析李调元在目录学方面的贡献
曾彦锦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号雨村。他是清朝乾嘉时期著名的戏曲理论家、诗人、文献学家。其自行刊刻的《函海》主要收录了两晋、唐、宋、元、明的蜀人和自己的著作。他每收一书,均会为该书撰写序跋。其序跋内容涉及该书作者生平与大体内容、体例等信息。所以,可通过《函海》所收书籍及李调元为所收书籍写的序跋,浅析李调元在目录学方面的贡献。一、李调元所写序跋的内容(一)记述作者生平李调元所著《函海》收录了诸多著作,在所撰序跋中有选择性地著录作者的相关信息,有
文化学刊 2021年2期2021-03-08
- 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殿试卷考论*
,其中绵州才子李调元的殿试名次最高(第二甲第十一名),学术成就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也最重大。笔者故不揣浅陋,对李调元殿试卷的形制特征、历史背景、对策内容进行考索辨析、详加诠释,试图挖掘其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和独特多元的历史价值。2 李调元生平家世李调元(1734—1802年),字美堂,号雨村,四川绵州罗江县(今四川德阳罗江区)人。清代文学家、戏曲理论家、藏书家。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举人,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历任吏部文选司主事、翰林院编修、广东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9期2021-01-06
- 李调元与乾嘉时代的川剧
张学君李调元学识渊博,著述等身;但他不同于一般皓首穷经、心无旁骛的儒学之士。他有旺盛的求知欲望和十分广博的兴趣爱好,尤其对植根于民间文艺宝库的戏曲艺术,兴趣极浓,时有涉猎。一直到退隐回乡,他才得以沉浸在自己喜爱的戏曲艺术之中,至死不渝。在李调元的有生之年,对川剧五大声腔中的雅部昆曲着力尤多;在与花部声腔交流过程中,对高腔、弹戏、胡琴戏喜爱有加,还组建新的花部伶班,专门排演精彩大戏,并着手改编了不少传统剧目。这期间,他与戏曲名家魏长生的交谊,对川剧艺术的形成
文史杂志 2021年1期2021-01-06
- 德阳家风长传
老人为你讲述“李调元一时无对”的轶事;当你路过名人园,也许会找到张浚的雕像,进而探寻他与儿子张栻的传奇。姜家:“一门三孝”“涌泉跃鲤”“安安送米”的故事影响深远,对于德阳人来说,安安可能不是一个遥远陌生的历史人物,而是像邻家小孩一样亲切。安安的父亲姜诗、母亲庞三春事亲至孝,对安安来说是无言而深刻的教育。姜诗原本在外为官,因母亲思饮家乡水,便辞官背母千里回乡。面对百般挑剔的婆婆,庞三春每日辛苦为其挑水。庞三春的孝行感动了太白金星,他将一马鞭赠予庞三春,鞭至缸
廉政瞭望 2020年14期2020-11-17
- 浅析李调元戏曲理论特点及成因
100073)李调元(1734-1803),号雨村,清代乾嘉时诗人、学者、文艺理论家。出身耕读人家,三十岁中进士。在京任职数年后出京,先后出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乾隆四十七年初印《函海》,乾隆四十九年被诬陷下狱,后在友人营救下获赦。回到家乡四川绵州,潜心创作,整理古籍,重新校订《函海》,修筑万卷楼以纳藏书。其著述丰富,涵盖范围广泛,主要有《童山文集》《雨村曲话》和《雨村剧话》等近六十种,特别是戏曲作品,已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戏曲创作理论,其中《雨村曲话》《雨
戏剧之家 2020年17期2020-11-14
- 朴齐家与中国文人间的文学交流
后,与中国文人李调元、潘庭筠等人进行了广泛而频繁的文学交流,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朴齐家与中国文人间的交流对两国之间的学术和文学起了至大的影响,实现了文化对话。关键词:朴齐家 李调元 潘庭筠 文学交流一.序言朝鲜学者与清朝学者的相逢与学术上的交流主要是通过燕行实现的。明朝灭亡,清朝建立,朝鲜对清朝是形式上的认定,但心里上却以敌而视。与此同时,通过使行积极收容清朝学术和文化的倾向在文坛的一方面崛起,所谓叫北学派的一团人物。朴齐家是北学派文人中的一人,通过使行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2期2020-04-19
- 李调元戏曲创作虚实观初探
论研究第一人的李调元,其戏曲理论研究内容是极为全面和繁杂的,同时由于其戏曲理论地位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极为重要,因而对其戏曲理论的研究与发掘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旨在以李调元所写的《雨村曲话》与《雨村剧话》为基石,来重点研究其戏曲创作理论中的虚实观。【关键词】李调元;戏曲创作;虚实观;《雨村曲话》《雨村剧话》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8-0004-04李调元作为“清代蜀中三大才子”之一
戏剧之家 2019年28期2019-11-16
- 猪年妙联故事
。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学智过人。他性情刚直,得罪权臣而充军伊犁。后得赦回家,举家团聚,夫唱妇随,常吟咏诗联并书于红绫之上。一日,其妻吟出:羊毫笔写红绫纸;李调元一时语塞,正在为难之际,忽见打杂的朱姓佣人,正狼吞虎咽吃着青海椒,神态可掬。朱生一张大嘴,唇向上翻,绰号“猪拱嘴”。李调元即景对曰:猪拱嘴吃青海椒。对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给李调元夫妇带来满脸喜悦之情。旧时,长沙县令朱某和善化县令孙某共宴,盘觥交错,热闹非凡,不觉雅兴大发。朱县令出联曰:园门不紧,跳
对联 2019年1期2019-11-13
- 李调元语录及历代诸家评语
板课歌童。——李调元《梨园遣兴二首》白马原非马,是坡前将星应落,箭锋其下。猿鸟至今号日暮,涧水满山哀泻。更若雨,松风潇洒。试问刘璋今何在?鹿头关百战空堆瓦。三分事,一兰若。纶巾羽扇虽风雅。想当伏龙凤雏,共齐声价。鱼水君臣千古契,应悔酒肉闲话。得益州,君谋是也。尽道成名八阵少,又岂知三策功高寡。为此论,是谁者?——李调元《贺新郎 落凤坡吊庞士元墓谒龙凤祠》大凡表人之妍而不使美恶交混曰话,摘人之媸而使之瑕瑜不掩亦曰话。余之为词话也,表妍者少,而摘媸者多,如推秦
四川文学 2019年12期2019-11-12
- 拜谒李调元读书台(外一首)
提起鹡鸰寺(即李调元读书台)一场雨就落进了我的肝胆一个人,可以把一座寺变成自己的读书台一杯火焰,从醒园的茶里一直滚烫进了这间破庙,温度渐减傍晚几无游人,更不见读书的人如果加以晨钟暮鼓,可否唤回些读书声那些碑刻,倒像是被倒刮的鱼鳞散插在各处庭院,李调元会不会叫痛几粒破碎的文字化为白鹭,闪烁在山下的泞江边。车来车往的路上一行行次第亮起的路灯,让我忆起讲台下那一双双孩子的眼睛在白马关凭吊庞统祠墓起来,丑鬼,你贵为靖侯也请你起来接受这次凭吊,谁叫你是男一号这一次就
剑南文学 2019年5期2019-11-12
- 一卷地胆与天心:巴蜀文脉承载者李调元
李调元像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文化与地理、时代、族群的关系至为密切,哓哓不休者多,但亦有法国美术史家丹纳《艺术哲学》这样的杰构。丹纳在此书里有一个突出的观点,就是强调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的交互影响,于文学艺术的流布极为重要。用此来衡度李调元在整个四川文学史中的作用,会给我们一些特别的亮光。四川文脉从汉代开始,至宋代达至顶峰。南宋时巴蜀五十年抗击蒙古,复经明末清初五十年反复拉锯屠戮,使得四川元气大伤——宋代四川状元13人,明、清两朝各1人——大批阀阅鼎食之家东
四川文学 2019年12期2019-06-29
- 楹联里的“成都味道”
出了个大文豪叫李调元,但喋喋不休说了半天,始终没讲李调元到底如何牛气。大伙有点烦了,恹恹欲睡,老师忽然提速加油,大讲李的两副对联,当场让死鱼眼们活泛起来。老师说,李调元幼时极聪颖,李父为试其才华,出一上联让儿子对:“曹子建七步成诗。”李调元一时想不到好的下联,随口一句:“李调元一时无对。”李父大喜:“我儿给力,此乃不对之对也。”有一次,李调元去湖南当主考官,当地学究对这位“外来户”不以为然,斜着眼睛看人,敬酒之余出一上联:“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涛涛,
城市地理 2019年2期2019-01-29
- 李调元与陈琮的旷世之谊
贾登荣李调元塑像对于李调元,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李调元是四川罗江人,字夔堂,号雨时,别署童山蠢翁。他生于公元1734年,卒于公元1803年,享年69岁。李调元一生著作丰富,是与张船山、彭端淑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的著名戏曲家、诗人。而陈琮呢,估计了解的人不多。陈琮是四川南部县人,字国华,号蕴山。他生于公元1731年,卒于公元1789年,享年59岁,虽然他的名气不及李调元那么响亮,然而,如果翻开典籍也不难发现,这位默默无闻的人,是清代著名的治水专家,其总结
看历史 2019年12期2019-01-10
- 李调元改诗作对
杨力李调元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四川才子,在考上进士之前,曾在街头写对子、卖字。有一年腊月间,大雪纷飞,寒风呼啸,李调元冻得实在受不了了,便跑到附近的一家锅盔铺去烤火。店老板很吝啬,见李调元衣冠寒素,心里更有些瞧不起,就把李调元骂出了门。没过几天年关将至,赶场买对子的人特别多。李调元字写得好,对子又编得快,光顾他生意的人接连不断。快收摊时,又有一个人来请他写对子和灶神牌位。李调元一看,就是那个开锅盔铺的吝啬鬼,于是提起笔来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四季棒槌不离手”,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8年11期2018-10-21
- 李调元戏曲主情说窥探
:“主情说”是李调元戏曲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一方面,他认为戏曲应该讲究性情,重视情真,但又重情而不唯情,与李白、杨慎等人的性情论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他认为情和于理,主张“达乎情而止乎礼”,此论具有浓重的儒家风味;与汤显祖等人的情理观相比,李调元的情理观略有束缚,具有温柔敦厚之美。关键词:李调元;主情说;戏曲理论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5-0107-03李调元(1734—1803)是清代著名学者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7-27
- 《粤东皇华集》研究
五月至十一月间李调元典试广东时所作的诗。此书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沿途的地理面貌、名胜古迹、田园风景及粤东地区的特产、风俗、民歌等。《粤东皇华集》共有诗216首,其中111首已收入《童山诗集》卷十五和卷十六甲午年中。《粤东皇华集》收入《函海》嘉庆本、道光本、光绪本,此外还有清刻本及清乾隆刻本。该书共有四卷,卷首有程晋芳及朝鲜使臣徐浩修所作序言,《童山自记》云著录“十卷”,《童山自记》为晚年自订,“十”为“四”之误。本文研究采用的是《丛书集成初编》本,扉页印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4-04
- 苦觅佳句成妙联
,一联一载成。李调元是清代戏曲理论家、文学家。一日友人请他到家里做客,用名贵之鱼款待他,李调元吃得很满意。友人说这是自己养的鱼,可以送他一些,但必须对一联。李调元欣然答应。友人领他到鱼塘边,指着水中游鱼说:青草塘里青草鱼,鱼戏青草,青草戏鱼;李调元左思右想,对不上来。友人见此情景,忙说:“你先把鱼拿走,改日再对。”李调元不好意思地说:“多谢兄台,等我对好了下联,再来取鱼。”说罢便告辞回府去了。冬去春来,眨眼半年过去了。一天,李调元出城游春,只见满田油菜花开
初中生 2017年24期2017-06-26
- 李调元的戏曲理论与乾嘉学术*
537000)李调元的戏曲理论与乾嘉学术*梁结玲(玉林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玉林 537000)李调元生活于乾嘉学术发展的顶峰时期,他的性情论强调人的自然情感,尊重情感的自然性是他戏曲理论的出发点,这与乾嘉学术新义理反对理与欲的二元对立,提倡理、欲、情一体是一致的。他的《雨村曲话》《剧话》在材料广泛的基础上考索戏曲相关理论、论述戏曲的沿革,鉴赏、分析少,考索、论证多,是深受“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时代治学方法影响的。《雨村曲话》《剧话》为我们保留了大量
文化艺术研究 2017年3期2017-03-24
- 对李调元诗歌成就的重新认识
摘 要:涉及对李调元评价的文献数量可观,大致从其著述、诗文成就、人品等角度做出评点。在清朝国内,学界对其毁誉不一;然而在十八世纪的韩国,其受到极大的追捧。文章梳理了历史上文人对李调元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认识其诗歌成就。关键词:李调元 诗歌成就 评价 重新认识李调元在乾嘉时期已颇负盛名,评价他及其诗文创作的文献数量可观。在内容上,这些资料从其著述、诗文成就、人品等角度做出评点;在体裁上有书信、序跋、论诗、诗话、词话、赋话、提要等。李调元声名主要源自他杰出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12期2017-01-17
- 李调元趣对反戏弄
●田大金李调元是清代的戏曲理论家和文学家,是四川当时的名士。他从小文思敏捷,善于趣对。清朝乾隆初年,任广东学政。他从长江顺水而下,出三峡,途径湖南去上任。湖南巡抚在洞庭湖畔为他设宴接风。宴席上,一位候补道想在巡抚面前卖弄才华,就即席施礼说:“早闻学政大人能诗善文,而且长于趣对,不才想借今日盛宴求教于学政大人,取乐于抚台和席上诸公,学政大人肯赐教乎?”坐在首座的湖南巡抚,知道这位候补道肚中有墨水,心想:素闻李调元之名,但未见其真才实学,今日且让这位属下一试。
对联 2016年6期2016-11-25
- 对联里的端午
学家、四川才子李调元,有一年端午回家,进厨房发现一锅粽子,刚要拿起吃,被他的三嫂拦住。三嫂深知五弟文思敏捷,就随口说出一句上联:“五月五日五弟厨房讨粽子。”并声称对不出下联,不能吃粽子。这上联连用3个“五”字,加之有个“讨”字含有贬意,李调元很不高兴,刚要负气离开,忽又见到厨房中有油糍粑,便伸手去抓,又遭三嫂阻止,“这糍粑是我昨晚熬夜熬到三更,舂米做成的,如果对不上,还是别吃。”李调元听三嫂这么一说,急中生智,对出了下联:“三更三点三嫂檐下偷糍粑。”字字对
文史博览 2016年6期2016-11-22
- 中秋赏月趣事
年间,蜀中才子李调元任两江主考,与苏杭六才子在西湖赏月宴饮。席间,六才子请李调元作诗助兴,限定用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咏颂江浙故物。李调元略思吟道:“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娇。”六才子见状,又出难题,要李调元将一至十倒过来吟咏眼前景物。李调元见一轮明月高挂中天,明月倒影湖中犹如白玉盘,随吟:“十九月亮八分圆,七个才子六个癫,五更四点鸡三唱,怀抱二月一枕眠。”(郭旺启摘自《太原晚报》)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6年9期2016-09-21
- 李调元文学交游及对其诗歌的影响
要:广泛交游是李调元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他与袁枚、赵翼、蒋士铨等性灵派诗学大家关系密切;另一方面又与纪昀、姚鼐、邵晋涵、余集、程晋芳等四库馆臣诗文往来频繁。此外,他还与一大批朝鲜文士保持有诗文往复。这种广泛的交往与他诗歌创作关联密切,对其诗歌内容、形式等都产生深刻影响。关键词:李调元 诗歌 交游 朝鲜文士李调元(1734-1802),字羹堂,号雨村、童山、蠢翁等,四川罗江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是乾隆时期的重要诗人。他一生交游广泛,按照交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11期2016-05-30
- 对联里的端午
学家、四川才子李调元,有一年端午回家,进厨房发现一锅粽子,刚要拿起吃,被他的三嫂拦住。三嫂深知五弟文思敏捷,就随口说出一句上联:“五月五日五弟厨房讨粽子。”并声称对不出下联,不能吃粽子。这上联连用3个“五”字,加之有个“讨”字含有贬意,李调元很不高兴,刚要负气离开,忽又见到厨房中有油糍粑,便伸手去抓,又遭三嫂阻止,“这糍粑是我昨晚熬夜熬到三更,舂米做成的,如果对不上,还是别吃。”李调元听三嫂这么一说,急中生智,对出了下联:“三更三点三嫂檐下偷糍粑。”字字对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6期2016-05-14
- 中秋赏月趣事
年间,蜀中才子李调元任两江主考,与苏杭六才子在西湖赏月宴饮。席间,六才子请李调元作诗助兴,限定用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咏颂江浙故物。李调元略思吟道:“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娇。”六才子见状,又出难题,要李调元将一至十倒过来吟咏眼前景物。李调元见一轮明月高挂中天,明月倒影湖中犹如白玉盘,随吟:“十九月亮八分圆,七个才子六个癫,五更四点鸡三唱,怀抱二月一枕眠。”(郭旺启摘自《太原晚报》)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27期2016-04-11
- 对联大咖都是心机鬼,一字一句尽藏玄机
后世的蜀中才子李调元,乾隆年间中进士后任广东学政。上任不多久,与当地的文人墨客一同郊游。到了半边山,便看到了崖下路旁的石碑,碑上刻一行字,曰:半边山,半段路,半溪流水半溪涸。同行者解释,这是苏东坡当年未能对出的对联,李调元笑着说:“这下联,苏学士早已对好。”众人惶惑不解。他接着说:“其实,苏学士请黄山谷写字刻碑与此,正是为了联对,这叫意对。”接着书出了下联: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虚。众人听后,觉得无可非议,连声赞叹。其实佛印所出上联的内容并不难解,只
十几岁 2016年1期2016-04-09
- 李调元文学交游及对其诗歌的影响
○王 琳李调元文学交游及对其诗歌的影响○王 琳广泛交游是李调元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他与袁枚、赵翼、蒋士铨等性灵派诗学大家关系密切;另一方面又与纪昀、姚鼐、邵晋涵、余集、程晋芳等四库馆臣诗文往来频繁。此外,他还与一大批朝鲜文士保持有诗文往复。这种广泛的交往与他诗歌创作关联密切,对其诗歌内容、形式等都产生深刻影响。李调元 诗歌 交游 朝鲜文士李调元(1734-1802),字羹堂,号雨村、童山、蠢翁等,四川罗江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是乾隆时期
现代语文 2016年31期2016-03-04
- 对李调元诗歌成就的重新认识
○王 琳对李调元诗歌成就的重新认识○王 琳涉及对李调元评价的文献数量可观,大致从其著述、诗文成就、人品等角度做出评点。在清朝国内,学界对其毁誉不一;然而在十八世纪的韩国,其受到极大的追捧。文章梳理了历史上文人对李调元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认识其诗歌成就。李调元 诗歌成就 评价 重新认识李调元在乾嘉时期已颇负盛名,评价他及其诗文创作的文献数量可观。在内容上,这些资料从其著述、诗文成就、人品等角度做出评点;在体裁上有书信、序跋、论诗、诗话、词话、赋话、提要等
现代语文 2016年34期2016-03-03
- 论朝鲜文人李德懋与中国文人间的文学交流
国文人潘庭筠、李调元等人进行了广泛而频繁的文学交流,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极大地拓展了他的文化视野,并将他的文学创作推向了新的高度。[关键词]李德懋;潘庭筠;李调元;文学交流[中图分类号]1312.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5)03-0015-03李德懋是一位与中国文人交往甚密的朝鲜朝实学派人士。1778年,他带着自己撰写的《清脾录》、以谢恩陈奏使沈念祖书状官的身份来到中国。在中国期间,他不仅到琉璃厂大量购买了各种中国
东疆学刊 2015年3期2015-12-23
- 磊桥戏对
演?清代文学家李调元在任时,每日上下衙门都要经过一座石桥,这座桥,由三块巨石砌成,故名叫“磊桥”。有一天,李调元乘轿回家,路过磊桥,正巧有一个孩童在桥上玩耍,他用三块小石头,模仿磊桥的样子,搭成一座小石桥。由于轿夫走得太快,那孩童刚一闪开,轿夫便将小石桥踏倒了。孩童忙拉住轿夫,嚷着要赔。当孩童得知轿内是学政大人时,便高声说道:“我要和李大人对对。若他能对上,就放他过去,对不上,就得还我桥来。”李调元从轿内探出身来,见孩童天真可爱,便笑着说:“你且出上联。”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5年8期2015-07-06
- 同音异字联
。相传清代诗人李调元一次正与农家大嫂谈天说地,一群鸡跑来啄食晒场上的稻子,两个挥舞竹筒的小孩把鸡赶走了。大嫂见状,便出上联“饥鸡盗稻童筒打”,请李调元答对。正在李调元感到为难时,偶然发现屋梁上一只正东张西望的老鼠被他的咳嗽声惊跑了,他心中一动,对出了下联“暑鼠凉梁客咳惊”。这副对联构思精巧,情趣盎然,特别是六组同音字字义各异,对仗工整,是一副绝妙的同音异字联。比较著名的同音异字联还有:嫂扫乱柴呼叔束;姨移破桶叫姑箍。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水陆洲,洲停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5年3期2015-05-30
- 趣谈端午佳联
理论家、文学家李调元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有一年端午节回家,进厨房发现一锅粽子,刚要拿起吃,被他的三嫂拦住。三嫂深知他文思敏捷,就随口说出一句上联:“五月五日五弟厨房讨粽子。”并声称对不出下联,不能吃粽子。这上联连用三个“五”字,加之有个“讨”字含有贬意。李调元很不高兴,刚要赌气离开,忽又见到厨房中有油糍粑,便伸手去抓,又遭三嫂阻拦,说:“这糍粑是我昨晚熬夜舂米到三更做成的,如果对不上,还是别吃。”李调元听三嫂这样一说,急中生智对出了下联:“三更三点三
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5年5期2015-05-25
- 李调元饮食观及实践的当代价值
610100)李调元,四川罗江人,是清代中叶有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他不仅将其父在江南为官时收集的饮食资料整理、编纂并刊印成《醒园录》,而且用诗文大量地记载和赞美了常见的动植物原料和美味佳肴,从中蕴藏着较为独特的饮食观。深入挖掘、总结和深刻认识、理解李调元的饮食观及实践,并在当今人们的饮食生活和餐饮业中加以学习借鉴,对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饮食文明建设和中国餐饮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 李调元的饮食观及实践将李调元有关饮食的著述和资料分析后可以归纳、总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4-04
- 李调元《函海》编修与版刻考论
10071)李调元《函海》编修与版刻考论王 永 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71)《函海》是与《汉魏丛书》《津逮秘书》《知不足斋丛书》齐名的著名私刻丛书,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函海》初刻于乾隆壬寅年、次刻于乾隆甲辰年、三刻于嘉庆辛酉年,均由李调元亲手校订刊刻。嘉庆己巳李鼎元校刻本、道光乙酉李朝夔补刻本、光绪辛巳钟登甲重刻本在体例、编排、书目、函数等方面已非李本原貌,反映了《函海》版刻的复杂状态。《函海》内容与卷次的变更是李调元思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4-01
- 李调元诗学札记
100732)李调元诗学札记蒋 寅(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李调元论诗的基本观念及关注当代诗歌评论的倾向都明显可见与袁枚性灵诗学的相通,其《雨村诗话》分为专论古人的两卷本和专论今人的二十卷本两个系统,体现了乾隆后期当代诗歌批评意识日益清晰和强化的趋向。李调元所纂《全五代诗》是现存第一部个人编纂的较完整的断代诗歌全编,在乾隆诗学中也具有独特的意义。李调元;诗学;性灵派;全五代诗李调元(1734—1802),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罗江人。
镇江高专学报 2015年1期2015-01-31
- 奇诗妙吟揽趣
十足。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作打油诗的高手。李调元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他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吟一首诗。李调元不假思索,吟曰:“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众士子听了前两句,先是哈哈嘲笑,听了最后两句才品味出此诗俗中见雅,绵里藏针,自己挨骂了,个个苦笑不得,顿时对李调元刮目相看。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回文诗回文诗既可顺读,亦可倒读,韵自成韵,意自成意,韵味无穷。如四川射洪县安乐乡龙归寺有块诗碑,
大作文 2014年8期2014-10-20
- 李调元对巴蜀文化的振衰复兴之功
黄全彦 郑剑平李调元,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罗江人。雍正十二年生 (1734),乾隆二十八年 (1763)进士及第,乾隆五十年 (1785)罢职还乡,嘉庆七年(1802)逝于罗江。李调元一生,除进士得官出仕在外,基本都是在家乡四川度过。纵观李调元一生行履和宏富著述,处处洋溢着对巴蜀大地的深情厚意。李调元与巴蜀文化,是一个颇为值得研究的话题。最早对李调元和巴蜀文化进行探讨者为蒋维明先生①蒋维明《李调元对巴蜀文化的贡献》,载《成都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该文
天府新论 2014年3期2014-08-15
- 李调元论杜诗绎说
310058。李调元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他最服膺杜甫,一生曾经六次拜谒杜甫草堂。其《谒杜少陵草堂祠》云:“诗至三百后,正声沦宪章。流传经丧乱,史官失其详。惟公起大唐,雄文独有光。……至今草堂寺,名与江水长。医国少灵药,疾恶如探汤。我公真诗史,俎豆谁同香。”这首诗对于杜甫的一生事迹概括精当,对于杜甫在诗坛上的地位,也做出了很高的评价。他在《雨村诗话》卷下中说:“余于诗酷爱陶渊明、李太白、杜少陵、韩昌黎、苏东坡,丹铅数四矣,率多为人窃去。就中
杜甫研究学刊 2014年4期2014-07-04
- 妙趣横生的逆挽诗
联璧合!”清朝李调元在两江主考完毕动身回京时,州里官员在十里长亭设宴为他送行。州官对李调元有想法,想寻机羞辱他一番。这时正好有群麻雀在屋檐间跳跃,州官就请李调元以“麻雀”为题即席赋诗。李调元不慌不忙吟道:“一窝两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众人一听,无不掩口。李调元不予理睬,继续吟道:“食尽君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后两句一出,众人无不羞愧。明写麻雀,暗骂州官,一箭双雕,妙不可言。清朝的郑板桥到一陶姓朋友家祝寿,正逢滂沱大雨。席上,主人捧出文房四宝要其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4年3期2014-03-20
- 怀才“有”遇
成都举行乡试,李调元是落榜者之一。当时许多落榜者垂头丧气,有个同窗借酒浇愁,喝醉后闯进他的客房,号啕大哭,说无颜见父老妻子。李调元却无沮丧之意,反而作诗一首,劝勉同窗也勉励自己,李调元的诗云:‘世上怜才休恨少,平生失学古来多。天公有意君知否,大器先须小折磨。同窗阅后顿悟,两位落第知音回乡继续苦读,后来都考取了进士,李调元还成为清初著名的戏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故事讲罢,妈妈一把搂住孩子告诉她还有一种机会,但是这种机会是为出色的人准备的,如果你有信心把速度和
意林原创版 2013年2期2013-10-21
- 兔年赏“兔”联
(二)清代才子李调元到江苏吴县游山玩水,一天当地社会名流设宴招待他。席间最后端上来的一道压轴大菜是白玉盘中一只完整的清蒸白兔,周围是碧绿的青菜。主人对李调元说这是一副哑对的上联,请他对出下联。李调元未被难住,沉思了一会,走到书桌旁,用墨笔朝自己的胡须上一抹。主人见他的动作,连忙说对得好,对得妙!李调元应宾主的要求,提笔写出了这副哑谜兔联:赤耳银腮白玉兔,对明月,倒卧青草池边;乌须铁爪紫金龙,驾祥云,飞过碧波洞口。此联出句构思巧,对句作者的行为巧,以巧对巧,
对联 2011年3期2011-08-03
- 成功是失败的恩赐
成都举行乡试,李调元是落第者之一。当时许多落第者垂头丧气,有个同窗借酒浇愁,喝醉后闯进他的客房,号啕大哭,说无颜见父老妻子。李调元却无沮丧之意,反而作诗一首,劝勉同窗也勉励自己,李调元的诗云:“世上怜才休恨少,平生失学古来多。天公有意君知否,大器先须小折磨。”同窗阅后顿悟,两位落第知音,回乡继续苦读,后来都考取了进士,李调元还成为清初著名的戏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法拉第、诺贝尔和齐奥尔科夫斯基,尽管他们经历的一次次失败的情况有所不同,表现出来的情绪波动也各有
新校园·中旬刊 2009年5期2009-06-29
- 四川民间传说传播模式初探
说;传播模式;李调元摘要:以四川罗江县李调元民间传说为个案进行实证研究,可知影响该民间传说传播的因素为:传播形态转化、媒介技术发展、社会意向因素等。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四川民间传说的传播模式,可呈现民间传说的传播过程以及传播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并可对民间传说的保护工作进行反思:民间传说的保护工作重在维持传说的历时传播,完善深层结构的转型,巩固经济基础建设,让表层结构的各个亚系统都得到正常发展,只有这样才可维持传播模式整体结构的正常有序运行。中图分类号:G2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1期2009-03-17
- 对对联
清代文学家李调元,才思敏捷,以善对而闻名。一天,有一牧童故意在李经过的路上以三块石头垒成一座石桥。李坐轿路经此地,石桥被轿夫踢倒,牧童责问轿夫,双方争吵不休。李调元下轿调解。牧童说:“你既是李大人,听说善于作对,小子出个上联请你对吧!”李调元欣然答应。牧童念道:踢破磊桥三块石李调元想了好久,竟未能对出,只好约明天再来应对。回家以后,冥思苦想,茶饭无心。妻子问知其故,微微一笑,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出”字,然后用剪刀一剪,剪成两个“山”字。李调元恍然大悟。于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08年6期2008-03-25
- 要毒药
可是清代大才子李调元的一份手迹。李调元的名声不亚于当时的乾隆重臣纪晓岚,而且他出生在我们县,现在我手里的这本李调元的手迹,可以说是孤本了,你说是不是宝贝?”县长曾是市委书记的专职秘书,他爱好读书,知多识广,当然知道李调元这手迹的珍贵,于是他仔细地翻看着,不断地点头:“这字写得太好了!”小赵趁热打铁对县长说:“像这样的宝贝,我们档案局还很多,可是,这些宝贝恐怕要不了几年,就会全没了。”县长吃惊地问:“为什么?”小赵将这带来的几卷卷宗提了起来,在县长的办公桌上
故事会 2008年3期200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