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间传说传播模式初探

2009-03-17 03:27郑馥璇
关键词:传播模式

李 岗 郑馥璇

关键词:民间传说;传播模式;李调元

摘要:以四川罗江县李调元民间传说为个案进行实证研究,可知影响该民间传说传播的因素为:传播形态转化、媒介技术发展、社会意向因素等。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四川民间传说的传播模式,可呈现民间传说的传播过程以及传播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并可对民间传说的保护工作进行反思:民间传说的保护工作重在维持传说的历时传播,完善深层结构的转型,巩固经济基础建设,让表层结构的各个亚系统都得到正常发展,只有这样才可维持传播模式整体结构的正常有序运行。

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09)01—0087—04

当今全球化趋势下,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已成潮流,传统的中国文化亦受到一定程度的“西化”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对中国民间文化进行寻根和维护,就成为了一项迫切任务。古往今来,巴蜀大地上以多种形式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它们是文化中的瑰宝。本文选取四川罗江县李调元民间传说为研究个案,以归结出四川民间传说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与共性。李调元(1734~1802)是清代文学家、戏曲理论家、诗人,四川罗江县人,他的生平故事以及流传下来的浩瀚巨著对四川文化乃至中国文化影响巨大,本研究从调查这一人物传说在当地的传播状况切入,分析影响传播过程的诸多因素,从而建构一个四川民间传说的传播模式,并对民间传说的保护工作进行反思。

一、四川罗江县李调元民间传说传播状况

在罗江县的实地调查中,采用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焦点小组等三种研究方法,调查对象遍及各年龄段、各行业、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群,既有当地的平民百姓,也有专门研究李调元的专家学者。调查的基本结论如下:

1李调元民间传说的传播形态是转化发展的

民间文化学者刘守华先生曾将中国民间文学区分为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传播形态。在调查中可见,在现时流传的李调元传说故事中,这三种形态同时存在,但从历时传播的角度看,则是依循“原生态——再生态——新生态”的脉络转化发展的。

原生态即是存活于民众口头的传统民间传说。纵观李调元传说的历时发展,最初的传播形态就是乡野民众间的口耳相传。原生态传说是民间传说的生命主体,是其他传播形态的发展源头,并且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再生态是借助各种传播媒介实现民间传说的再现。就李调元传说来看,再生态又有两大形式:一是各种艺术文本形式,包括书籍等文字印刷媒介的传播,电视和电影等电子媒介的传播,戏曲、戏剧、说唱等曲艺形式的传播等等;二是依托文物的物质载体形式,最典型的就是李调元故居“醒园”和李调元纪念馆这两处建筑。这两种形式都是在原生态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媒介技术对民间传说再现,从而实现原生态传说向再生态传说的形态转化。

新生态是指在当代社会激荡下产生的新传说。李调元这种真实历史人物的民间传说,在当代社会中新产生的故事并不多,但这一现象仍然存在。例如在有些文艺作品中,有些故事是经过制作者的个人想象杜撰的,有些是将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附会到李调元身上的,这些“不真实成分”便带有制作者所处时代的文化印记,因此也可视为新生态的一种形式。又如罗江县的“调元文化节”,事实上也是近年来应当地文化建设需要而兴起的一个新节日,是民间传说与当代主流文化相契合的表现。

“原生态——再生态——新生态”的发展脉络虽是民间传说历时传播的一般规律,但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传播形态的转换并非纯粹地单向发展,而是多种形态交错并行的。在循环回复的形态转换中,民间传说不断地推陈出新,多重传播形态交融并存,民间传说的体系也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

2当地媒介环境和现代媒介对传说的传播力度不够

据了解,当前罗江县的广播电视线路基本上已通达各个村落,电视成为当地重要的传播媒介,在民众拥有状况、接触频度、方便程度上都很高;书籍、报纸、杂志等文字印刷媒介的使用则因调查对象个人的文化程度高低而有所不同;手机、计算机网络等新兴媒介的使用因城乡差异而明显不同。

但是传播媒介的发展并不一定意味着民间传说的传播也随之发达。调查显示,李调元民间传说的传播途径较为单一,主要还是最原始的口耳相传,此外,选择电视、书籍、李调元故居或纪念馆这三项进行传播的人数也不少,但均未超过问卷总数的50%。

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的飞速发展对民间传说的传播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冲击因素。落后的媒介条件自然会导致乡村的信息闭塞,但同时却又是对当地传统民间文化的一种保护;先进媒介技术的使用,虽然拓宽了信息接收渠道,但这突如其来的海量信息,伴随着五彩斑斓的外来文化,对于古朴、单纯的乡村文化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冲击。民间传说作为一种典型的极具地域色彩的民间文化,在面对电视带来的更丰富多彩的节目时,也会显得单调和脆弱,人们会逐渐对外面的广阔世界充满好奇,而对早已熟知的本土传说失去兴趣。

从当前状况看,电视、书籍、纪念馆等都还没得到充分利用,尚未为李调元传说的传播和推广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当地民众对这几种媒介则抱有很高的期待。其中,电视是受众最欢迎、最乐于接受的传播媒介,大部分民众表示非常期待看到关于李调元的电视连续剧。此外,各种文字印刷媒介、民间表演媒介也有一定数量的潜在受众群体。

3各种社会意向因素对民间传说传播有影响

李调元民间传说的传播发展还与诸多社会因素有重大关系。英国学者雷蒙·威廉斯尤其强调传播中的各种“社会意向因素”。李调元民间传说的流传存在如下几项重要的社会意向因素:

一是社会制度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民间传说作为一种文化成品,它是否能为当下的社会制度和主流意识形态所接受和容纳,如果能,它就能被记录下来并流传;如果不能,就被主流文化冷落和边缘化。二是媒介操纵者的行为。比如文字印刷媒介,这种媒介是掌握在识字人群手中的,他们是文字印刷媒介的操纵者,这些操纵者必须是熟知李调元民间传说并乐于去撰写的才能成为李调元传说的“职业编码者”;又如电视,电视节目的制作也需要“职业编码者”,而且节目的内容还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因此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电视媒介的操纵者。三是专家学者的介入,他们为李调元民间传说的收集和正本清源、挖掘传说的深层文化内涵、提升传说的文化和学术品位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为传说的长远流传奠定了基础。另外还有受众的选择、地方经济发展的驱使等等因素,不一而足,也影响着传说的流传。

二、民间传说传播模式建构

图1的传播模式是在李调元民间传说的实证调查基础上建构而成的,主要呈现民间传说的传播过程以及传播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模式的构成主要为:以四大媒介划分的四个历史分期,分别

猜你喜欢
传播模式
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浅议
微信公众号崛起背后
网络自制节目的传播模式和发展趋势
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校园外语传播模式研究
由“雷洋案”引发的关于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模式的思考
健康养生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播的模式和要素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传播现状及发展策略
跨屏互动节目中主持人传播模式变化及应对
如何拆掉政务微信中的官民“隔心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