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教

  • 吸纳与变迁:高昌细密画中的植物图像研究
    杰《白衣白冠的摩尼教抄写僧》①古丝绸之路贸易繁盛时期,细密画随着粟特人的商队进入高昌(现新疆吐鲁番市),多以插图及绘画的形式装饰于摩尼教典籍、丝绸及经幡上。植物作为高昌细密画中的常见内容,反映当地群众的生活风俗、种植习惯等。以图像学理论为基础,从艺术特征、审美价值等角度分析高昌细密画中的植物图像特征演变过程及艺术风格,可为高昌细密画研究带来新的探索方向。高昌细密画中的植物形象及纹饰是体现文化交流与审美互通的视觉符号,对古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意

    新疆艺术 2023年5期2023-10-30

  • 草庵小径
    仅存最为完好的摩尼教寺庙,是我国研究世界宗教史和古代海上交通史极为珍贵的重要实物依据,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摩尼教,3 世纪诞生于波斯,主张灵魂从肉体上彻底解脱,强调禁欲、素食,9 世纪传入泉州,改称“明教”。站在草庵寺的门口,石柱和石框上的几副楹联吸引了我的眼光,“神灵体正胜佛国,地寂景幽似西天”夸赞草庵胜似佛国西天;“万石峰中,月色泉声千古秀;八方池内,天光云影四时春”描绘了草庵美丽的自然景色。1933 年,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来到草庵,撰写的两副对联“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3年8期2023-09-09

  • 丝绸之路上的摩尼教绘画艺术
    □ 周菁葆信仰摩尼教的回鹘国王摩尼教是公元3 世纪在波斯兴起的世界性宗教。因创造人为摩尼而得名。摩尼教开始传入中原地区,应在公元4 世纪,当然这仅仅是民间传递的信息。摩尼教正式以官方形式传入中国,在公元694年,这在《佛祖统记》卷39 中有载:“波斯国人拂多诞,持二宗经伪教入朝。”一、摩尼教传入西域公元719 年,吐火罗国(今阿富汗)支汗那王帝赊,上表唐玄宗,献一能解天文的摩尼传法者慕阁,盛称其人智慧幽深,无所不知,请求唐玄宗为其传教设置法堂。公元731

    新疆艺术 2023年3期2023-06-21

  • 回鹘男子首服三叉冠形制探究
    8身,高昌古城摩尼教K 遗址内“藏书室”壁画残片,柏孜克里克第31窟前壁门左侧1身,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S104殿1身,焉耆县七个星遗址第9窟1身,高昌古城出土的麻布幡正反面人物2身,榆林窟39窟1身。柏孜克里克第16窟北侧内壁四身供养人以及莫高窟第61窟5身。1.2 三叉冠形制分析根据表1的统计并结合遗存图像绘制三叉冠冠饰的线稿图,并按照时间进行排序,如图 1所示。(a) 七个星遗址 (b) 库木吐喇38窟 (c) “可汗宫”壁画(d) 布幡 (e) 柏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22年3期2022-11-12

  • 再论吐蕃与景教、摩尼教的联系
    关吐蕃与景教、摩尼教联系的5组史料的性质、年代与真伪进行了重新检视,以此探讨景教、摩尼教在吐蕃的传播路径与范围,并着重对学界所提出的摩尼教相关知识自剑南道传入吐蕃之说进行了辨析。景教与摩尼教的传播主要发生在吐蕃新占领的敦煌,西境拉达克一带的景教和摩尼教色彩粟特语题记属于麝香之路上的粟特商人或者使者。有关摩尼教与景教的知识可能正是从敦煌和拉达克两条路经传入吐蕃宫廷。这两种宗教也未能在吐蕃腹地获得实质性的传播。关键词:吐蕃;景教;摩尼教;剑南禅宗 中图分类号:

    敦煌研究 2022年3期2022-07-11

  • 由活化石到活历史 ——读杨富学著《霞浦摩尼教研究》
    0030)著名摩尼教研究专家杨富学先生所著《霞浦摩尼教研究》(以下简称杨著)于2020年11月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这是继《回鹘摩尼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之后杨富学教授推出的第二部摩尼教研究专著。先前出版的《回鹘摩尼教研究》以回鹘语摩尼教写本、吐鲁番出土回鹘摩尼教壁画为基本资料,结合汉文、波斯文文献的相关记载,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摩尼教在回鹘的发展情况,内容丰富,论证周密,在回鹘学、摩尼教研究领域多有拓荒之举,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1]。与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3-24

  • 明教与祆教之善恶斗争:《封神演义》叙事的宗教性质
    明教即本土化的摩尼教这个角度来阐释《封神演义》。张政烺认为,“阐教大概就是阐明正教之意。通天教主是狐狸精,是‘通天神狐’。古人常说‘通天神狐醉露其尾’,而截教的截字就是割尾巴”[4]。何满子结合《封神演义》形成的历史语境认为:“截教的门徒都自称是‘炼气士’,这恐怕和明代道士中得势的丹鼎派排斥吐纳派的教派斗争不无联系。”[5]李亦辉认为:《封神演义》实乃“混合三教,以儒为本”[6]。潘百齐、刘亮认为,阐教、截教与民间宗教有关[7]。这一认知的大方向是完全正确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02-28

  • 华化摩尼教冥界观与敦煌本《十王经》关系索隐
    福建霞浦发现的摩尼教科仪书中,也有许多关于“济度亡灵”的内容,可以看到,霞浦摩尼教中存在着极为成熟的幽冥世界。在这一幽冥世界中,地狱“十王”出现的频率不低且在冥界诸神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地位,和留存于敦煌的《十王经》及其“十王”思想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波斯摩尼教入华后,在保留自身宗教属性的基础上,延续和吸收了中土固有的冥界观念,最终形成了自身独有的霞浦摩尼教冥界信仰观念。关键词:霞浦文献;摩尼教;《十王经》;冥界观 中图分类号:B989.1;K870.6 

    敦煌研究 2021年5期2021-12-21

  • 回鹘扇形冠造型艺术分析
    存分析2.1 摩尼教绢画在高昌古城摩尼教寺院遗址发掘出的一份摩尼教绢画,画面内容为两个菩萨,一个在下,一个在上,下面为供养人。在莲花宝座下方绘有一个供养人形象,虽只残留胸部以上,但清晰可见的是他的头上戴有和同时期回鹘男性供养人廓形一样的扇形头冠,一只手放在胸口前虔诚信仰,如图2(a)所示,该人物很有可能是当时的回鹘贵族参加摩尼教寺院的活动。从绢画中可以推测,该供养人为回鹘人。绢画中保留下来的供养人属于贵族或者官员。色呈扇面形状立于头顶中央,系带打结于颌下,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1年3期2021-10-16

  • 摩尼教“树”信仰及其哲学化二元论思想
    要:敦煌文献《摩尼教残经》《摩尼光佛教法仪略》和《下部赞》中时常出现对“树”的描述,在摩尼教中,树充任重要象征和哲学符号。尤其是其中的“活树”和“死树”,乃摩尼教用来表达贯穿其教义核心的光明与黑暗的二元论思想最贴切的象征,从而通过阐明光明与黑暗二元之间的斗争,来彰显中际时期世界明暗二宗之战的深化和继续,借由“扶明克暗”来体现人类自身的道德修养、心灵的善恶和修行的优劣。这不仅直接影响到人类自身明暗二性的强弱变化,亦将最终决定灵魂能否及早得救、复归光明天国。关

    敦煌研究 2021年3期2021-09-12

  • 摩尼教审判绘画二帧*
    华馆所藏之画为摩尼教画像之前,仅有一幅画作与审判有关,即MIK III 4959的背面①Hans-Joachim Klimkeit,Manichaean art and calligraphy,Leiden:Brill,1982,p.37.Gulácsi Zsuzsanna,Man⁃ichaean art in Berlin collections,Turnhout:Brepols,2001,pp.79-81.在都柏林的会议上吉田豊教授提到另一幅含有审判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7-28

  • 研究述评:波斯摩尼教在中土的道化
    州730002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于3世纪创立的世界性宗教,由于其具有积极吸纳其他宗教内容的特性,因而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甚广。摩尼教于武则天延载元年(694)传入中国,并于玄宗期间遭到封禁,直至8—9世纪间,又由于受到回鹘的尊崇而重新在中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840年,回鹘灭亡,摩尼教亦在会昌法难中遭遇灭顶之灾,自此在中原难以立足,少部分教众在回鹘呼禄法师的带领下南逃至福建,改头换面,继续发展,最终得以存留至今。一、关于波斯摩尼教入华进程及道化初始之论说由于摩尼

    东方论坛 2021年1期2021-04-15

  • 回鹘摩尼教诸神之名考
    0081)回鹘摩尼教文献里经常出现的神祇比较多,名字不好记,每一位神一般有好几个名字。摩尼教诸神名称的命名一般采用四种形式:直接借用古叙利亚语的名称来命名;翻译古叙利亚语名称来命名;与马自达教神话人物的名称联系起来命名;根据人物性质来命名。①因此,一个神在不同的场合可能以不同的名称出现,如“净风”在粟特语中通过古叙利亚语名称的翻译来命名为Wadžiwanta(g);通过与马自达教神话人物的名称联系起来命名为Wišparkar。回鹘语在借用伊朗诸语形式的同时

    河西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3-15

  • 民国《平阳县志》摩尼教资料新考
    志》不仅发现了摩尼教新资料,即今苍南县括山乡下汤村的元碑《选真寺记》和元代陈高所撰《竹西楼记》,而且作了初步考证。随着福建霞浦文书和日本藏摩尼教绘画的发现,近年来中国东南摩尼教的研究进展迅速,对这些资料可以作一些新的分析。本文先著录民国《平阳县志》的有关资料,再介绍这些资料的收集和考据者刘绍宽,并以20世纪初中外摩尼教研究为背景,评估刘绍宽考据的得失。再简要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这些资料的研究,进而对资料中讲到的“食必红蕈”“苏邻”以及“七时”等内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21年5期2021-03-10

  • 福建摩尼教文书中的《下部赞》引文辨析 ——《下部赞》异本探秘
    参见《福建霞浦摩尼教科仪典籍重大发现论证》,《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第5期171-172页)和林悟殊(参见《摩尼教华化补说》,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辑出,读者可以方便地参阅。。以下是笔者以前的一篇论文中分析过的引文清单[1],根据《下部赞》赞美诗的顺序排列(2)笔者用屏南文书的最新发现的引文补充了原来所列的表。在本文中使用的缩写如下:H=《下部赞》(敦煌);MG=《摩尼光佛》(霞浦);XQK=《兴福祖庆诞科》(霞浦);DQK=《点灯七层科册》(霞浦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21年5期2021-03-10

  • 霞浦摩尼教文獻研究述評*
    院)一、 關於摩尼教之入閩與霞浦摩尼教抄本的發現摩尼教,亦稱明教,爲波斯人摩尼創於3世紀,它積極吸收了基督教、瑣羅亞斯德教和佛教等各大宗教之教義,將其創教之人吸納入自身的“光明使者”亦或先知的體系中,並讓摩尼本人成爲“衆使徒之封印”,此即後世摩尼教“五佛”之由來。摩尼教在摩尼生前即積極向東西方發展,其徒末冒已將光明教義傳至中亞,至7世紀後期,約在唐高宗亦或武則天爲帝之時,摩尼教正式傳入中華。和任何一種夷教一樣,摩尼教在中華大地傳教經歷亦極坎坷,雖安史亂後於

    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 2020年0期2020-12-31

  • 从晋江草庵看摩尼教在泉州的兴衰
    文物保护单位。摩尼教于公元3世纪创立,是波斯人摩尼(約216—276),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它糅合佛教、基督教、袄教(拜火教)三种教义而成。其教义崇尚光明,反对黑暗,故亦称明教。摩尼教于公元7世纪末,唐高宗年间传入中国,至9世纪唐开元中已传至泉州。教义为“二宗三际论”。“二宗”即光明和黑暗,两者是永远分离的;“三际”即过去、现在和未来。摩尼认为,在过去,光明与黑暗相遇;在现在,光明号召许多明使要将黑暗驱逐出去;在未来,光明战胜了黑暗。唐会昌三年(843),武

    东方收藏 2020年11期2020-12-06

  • D.Durkin-Meisterernst,The Hymns to the Living Soul. Middle Persian and Parthian Texts in the Turfan Collection (= Berliner Turfantexte, 24), Turnhout:Brepols, 2006, XLIV+235 pp.
    文書不僅是探討摩尼教教義的基礎,其對於探討新波斯語語言和文學的産生過程,尤其是詩歌的文體演變更有不可替代的價值。讚美詩是摩尼文中古伊朗語文獻的主要内容之一,由於摩尼教有撰寫新詩的傳統,吐魯番文獻中保存了公元3—11世紀所創作的讚美詩的豐富樣本,可以説保留了中古伊朗語摩尼教文學完整的發展脈絡。正如拉扎德(G.Lazard)所言,新波斯語語言和文學出現的歷史過程存在著諸多謎題。新波斯語文學發端於詩歌,發源於伊朗東部的錫斯坦、呼羅珊和中亞河中地區。而新波斯語詩歌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20年0期2020-11-30

  • 霞浦摩尼教历史文化研究述评*
    730000)摩尼教亦称明教,为波斯摩尼创于3世纪,它曾积极吸收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和佛教等各大宗教之理念,将其创教之人吸纳入自身的“光明使者”亦或先知的体系中,并让摩尼本人成为“众使徒之封印”,此即后世摩尼教“五佛”之来由。在摩尼生前,其徒末冒已将光明教义传至中亚,至7世纪后期,约在唐高宗亦或武则天之世,摩尼教正式传入中华。然而在一个半个世纪后的武宗会昌年间,摩尼教却遭遇灭顶之灾,从此绝迹中原。幸一脉不绝,由呼禄法师传入八闽,历五代宋元,至今孑遗仍存。自

    丝绸之路 2020年1期2020-08-04

  • 明教护法考*
    羽从现存汉文摩尼教经典及史料中的神名来看,明教神谱基本沿袭了中亚传统,福建新发现的霞浦文书中更是增加了不少源于中古伊朗语而不见于敦煌摩尼教三经的神名,其中就包括一组护法神名。依据汉文经典,护法明使既是信徒赞美祈愿的对象,更是引导信徒走向光明的护持者。敦煌《下部赞》中的《叹诸护法明使文》就是对明教中护法明使的赞颂,共三叠,其中出现三个神名。值得一提的是,茨默先生早在2014年即发现并释读出与这一赞颂平行的古突厥语文书(2)Peter Zieme, “Alt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3-27

  • 晚清华北地区民间太阳神信仰觅踪
    时期兴盛一时的摩尼教这一外来信仰。据此推断,若深入开展田野调查和挖掘地方文献,在山东等华北乡村也许会发现摩尼教信仰的“活化石”,与福建等地的发现互相印证。民间信仰;太阳神;太阳会;摩尼教中国的太阳神信仰就起源而言,有两个系统:一是中华本土太阳神信仰,从远古流传至今;一是公元八世纪由波斯摩尼教传入的外来信仰。对于前者,学术界已作了充分的研究,其中包括从民间教派角度,就其源流、内容和文化象征意义进行探讨(1)。对于后者,有些学者已注意到摩尼教的太阳信仰对中国民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3-22

  • 从政教关系视角比较黄巾起义与方腊起义
    天师道    摩尼教    黄巾起义    方腊起义一、引言笔者读何忠礼的《宋代政治史》后,发现其中方腊起义篇章很有意味,顿觉方腊起义较之汉末黄巾起义有类似之处。最显著的是都以宗教为外衣,以宗教信众为起义基础,又因为两种宗教与政权关系的不同而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和结局。受到政权接受的本土宗教天师道,无论是在其后黄巾起义的影响力,抑或是对政权的冲击力而言都远高于外来的摩尼教下的方腊起义。比较两者的不同,不仅可以使中国汉末至宋期间的变革关系梳理清晰,而且可以

    文教资料 2019年29期2019-12-25

  • 对日本藏“江南摩尼教绘画”的一点思考*
    拙译《一幅宋代摩尼教〈夷数佛帧〉》,《艺术史研究》第10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39-189页;“大和文華館藏マニ教絵画にみられる中央アジア来源の要素について”,《大和文華》,第119号,2009年,第17-34页;Z. Gulácsi & Jason BeDuhn, “Picturing Mani’s Cosmology: An Analysis of Doctrinal Iconography on a Manichaean Hang

    海交史研究 2019年3期2019-12-14

  • 诠释信仰:回鹘与摩尼教关系的多维透视
    晓静内容摘要:摩尼教是回鹘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它对回鹘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等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因此摩尼教研究是回鹘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回鹘摩尼教研究》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回鹘与摩尼教之间激荡融合的历史过程,校勘和补正了以往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多角度诠释回鹘的摩尼教信仰,堪称回鹘学研究的典范之作。关键词:回鹘;摩尼教中图分类号:K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9)03-0137-04Abstract: Manichaeis

    敦煌研究 2019年3期2019-08-07

  • 高昌α寺遗址所出摩尼教、佛教寺院回鹘文账历研究*
    世纪后半叶改宗摩尼教,给予摩尼教国家层次的保护。9世纪中期回鹘帝国瓦解之后,回鹘游牧民西迁到东部天山地区建立西州回鹘王国,其统治阶层直至10世纪中叶仍保持摩尼教信仰。不过,从10世纪后半叶起,在塔里木盆地保持深厚文化传统的佛教势力逐渐渗透到回鹘统治阶层,与摩尼教相互对抗,降至11世纪,回鹘摩尼教为佛教所压制。关于上述回鹘自摩尼教向佛教改宗的象征物,是如本文题目中所提到的高昌故城寺院遗址α。这个寺院遗址α位于西州回鹘冬都高昌城内西南,在摩尼教占据优势的10世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3-22

  • 摩尼教与霞浦文书、屏南文书的新发现*
    统申谢意。一、摩尼教史的新材料与新问题有关初创于波斯、东传到中国的摩尼教,唐代以后的史籍有丰富的记载。这数十条基础史料,先后由中外十余位学者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披检甄别出来*目前收录汉文史料中有关摩尼教的记载相对全面的是陈垣《摩尼教入中国考》,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1卷第2号,1923年4月,第203—240页。修订本收入《陈垣学术论文集》第1集,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329—397页。。对东南沿海地区摩尼教的专题研究一直是学术界持续关注的一个重点,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9-23

  • 中亚语言与文字中的摩尼教文献*
    持,谨表谢意。摩尼教文献术语素称难译,本文对学界现有的成熟译名接受沿用,也尝试做一点新的译名建议,原则之一是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音译,对非专名标题尽量加以义译,如摩尼教书名ābuhragān,中古波斯语义为“献给沙溥罗(王)”即据中古波斯语义译为《沙溥罗御览》,希望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对多民族文化交融地区的多语共存文化和圣典的多语种文本的研究而言,在新疆吐鲁番盆地出土发现的宗教社团圣书文献是一个引发人探究兴味的对象。正如佛教、摩尼教和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在中亚地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9-22

  • 丝绸之路上粟特的多元宗教文化及其东传
    其他两个景教和摩尼教的东传也与中亚粟特人密切相关。粟特人在佛教传播中发挥的作用也不能被弱化。一、粟特与琐罗亚斯德教的东传琐罗亚斯德教源于波斯,创始人为琐罗亚斯德。该教主张二元论,认为宇宙间有善恶二神。《阿维斯塔经》是其经典,其中包括教义、戒律和礼仪。在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琐罗亚斯德教成为了古波斯国教。琐罗亚斯德教在中亚三大区域(巴克特里亚、花拉子模和索格底亚那)的一些古代民族中传播,但在安息王朝初期由于希腊文化的影响曾经一度消沉,到安息王朝后期才逐渐复苏。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2期2018-03-03

  • 论唐与回鹘关系的历史转折
    会昌灭法与回鹘摩尼教之关联在中原地区,自会昌三年(843)开始,唐朝针对回鹘,一改允许其传教之旧策,大举剪除其尊奉的国教——摩尼教。会昌灭法,史有详载。按照学术界通行的说法,会昌灭法主要针对的是佛教,至于摩尼教、景教、拜火教,都受了佛教的牵连。然深究会昌灭法的具体进程,可以看出,情况远非如此。摩尼教并非受到佛教的牵连,而有可能恰好相反。摩尼教在唐朝的传播始于唐武则天延载元年(694),但未久便遭到唐玄宗的禁断,“开元二十年(732)七月敕,末摩尼本是邪见,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11期2017-11-13

  • 草庵摩尼光佛造像
    存的摩尼光佛、摩尼教寺庙,位于晋江华表山南麓。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实物依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庵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初为草筑故名。元顺帝至元五年(公元13卯年)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檐下用单挑出拱。正厅内依崖凿一圆形佛龛,直径19米,圈内浮雕一尊摩尼光佛坐像,佛身高152米,宽0.83米,面容圆润,眉毛隆起,散发披肩,颚下二条长须,脸、身、手三部分巧妙地利用岩石不同的自然色调构设,风格迎异。背雕毫光四射纹饰,世称“摩

    海峡影艺 2017年3期2017-09-25

  • 粟特语摩尼教文献中所见10至11世纪的粟特与高昌关系*
    田 豊粟特语摩尼教文献中所见10至11世纪的粟特与高昌关系*吉 田 豊本文蒐辑三件发现于吐鲁番的摩尼教文书,以揭示公元10—11世纪间粟特地区与天山东段地区吐鲁番盆地绿洲国家之间的交流关系。前一件文书记述了由粟特地区输入棉布,后两件则证明了撒马尔罕和吐鲁番两地摩尼教徒之间的通信联系。吐鲁番发现的新波斯语文献很可能代表了居住在萨曼王朝或黑韩王朝统治时期的撒马尔罕的摩尼教徒的著作。柏孜克里克书信B是由一位摩尼教主教寄送的,他的居住地是撒马尔罕附近的Tūdh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9-21

  • 摩尼教符咒从波斯到阿拉伯和中国福建的流传*
    尤 小 羽摩尼教符咒从波斯到阿拉伯和中国福建的流传*尤 小 羽作为一种高度复杂、包罗丰富的宗教思想体系,摩尼教在数术方面以往不甚突出,但根据历史记载和出土发现,摩尼教在大体系之外的确有小传统,巫术、咒语便是其中的一类。国际学者对中古伊朗语和阿拉伯符咒的研究,为进一步梳理语义解释和转译过程提供了基础。近年新发现的汉传明教系统的闽东霞浦文书中,有专门的祷雨仪式书,印证了唐代史籍中摩尼师参与地方祈雨的事实。霞浦文书中屡见的中古伊朗语源的汉字音写咒语,使我们看到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3-28

  • 吐峪沟石窟线描壁画
    、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都曾在吐鲁番流行过,只是影响大小与流行时间的长短有所不同而已。就吐峪沟石窟而言,可以说是古代吐鲁番佛教文化的典型代表。此外,萨满教、祆教、摩尼教、景教也曾在这一带有着不同程度的传播。石窟南侧有著名的吐峪沟麻扎,为新疆伊斯兰教圣地之一。麻扎坐落于原来的佛教圣地上,体现了该地区佛教与伊斯兰化的交替。吐鲁番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东西方的通道——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吐鲁番西12公里处的交河故城沟西台地上,考古学家采集到了大量

    大观(书画家) 2017年5期2017-03-22

  • 关于唐写本《摩尼教经》的解读
    )关于唐写本《摩尼教经》的解读王姿怡 (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近代中国文化学术史上有四大发现,1900年6月22日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敦煌遗书就是其中的代表,敦煌遗书中包括《下部赞》《摩尼光佛法仪略》和《摩尼教经》等三件摩尼教经卷写本,而本文的研究则主要围绕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摩尼教经》展开。《摩尼教经》;敦煌藏经洞;唐写本提到摩尼教,我国大部分民众都会感到陌生,但其旧译名明教却在中华大地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作为曾有过较高影响力的宗教,摩尼教

    文化学刊 2017年2期2017-03-11

  • 霞浦抄本夷偈“弗里真言”辨釋
    音文字,殆源自摩尼教的中古波斯語和帕提亞語之夷偈。個中有號稱“弗里真言”者二首,並見於三個不同抄本。本文將之參校並試行解讀,論證其爲來華摩尼僧之口頭傳授,歷經多代口傳耳受後,始爲不諳夷語之明教徒作爲咒語使用,復被用近音漢字形諸書面,輯入霞浦清初靈源法師所用之科儀本。關鍵詞: 霞浦 摩尼教 明教 帕提亞語 中古波斯語一 引 言近幾年福建霞浦新發見的科儀抄本,*詳參陳進國、林鋆《明教的新發現——福建霞浦縣摩尼教史迹辨析》,載李少文主編《不止於藝——中央美院“藝

    中华文史论丛 2017年2期2017-01-28

  • 福建霞浦与福州福寿宫摩尼教文物比较研究
    浦与福州福寿宫摩尼教文物比较研究林子周(苍南县政协文史委,浙江,苍南,325800)近年来,在福建霞浦县先后发现了数量可观的摩尼教斋醮科仪典籍与文物,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关注。斋醮科仪典籍方面,已有学者进行比对研究,发现这些抄本与敦煌出土摩尼教汉文文献属于同源关系。除了斋醮科仪典籍之外,摩尼教文物在霞浦与福州福寿宫多有收藏,非常珍贵。通过对霞浦摩尼教文献、文物与福州福寿宫所见文物资料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福州福寿宫与霞浦的摩尼教遗存虽小有不同,总体上可以说是如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7-01-12

  • 步寻草庵
    世界硕果仅存的摩尼教遗址,深深地把我震撼。摩尼教创立于公元3世纪,675年传入新疆高昌,逐渐向东辐射,9世纪传入泉州,创始人是南巴比伦人摩尼。摩尼创立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宗教时,很年轻,才25岁。这新教,以拜火教为基础,杂糅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教义为“二宗三际论”。光明和黑暗,两者是永远分离的,此谓“二宗”;过去、现在和未来,此谓“三际”。摩尼认为,在过去,光明与黑暗相遇;在现在,光明号召许多明使要将黑暗驱逐出去;在未来,光明战胜了黑暗。唐会昌

    散文百家 2016年12期2017-01-11

  • 高昌故城摩尼教绢画中的十字架与冠式 ——以勒柯克吐鲁番发掘品中的一幅绢画为例
    遗址发掘了一个摩尼教寺院,获取了大量的摩尼文、回鹘文等文字的摩尼教文献和一些精美绝伦的摩尼教艺术品,当中就有一份残损的摩尼教绢画。*[德]阿尔伯特·冯·勒柯克、恩斯特·瓦尔德施密特著,管平、巫新华译《新疆佛教艺术(上)》,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15页。注意到这幅绢画的学者并不多,除了勒柯克对之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外,其他学者对这幅绢画一般是作为一种摩尼教素材加以引用,而并没有对其宗教属性和其中所反映的历史价值进行充分的探讨。本文拟对该绢画内

    敦煌学辑刊 2016年3期2016-12-07

  • 看摩尼遗教 赏摩崖石刻
    便是国内仅存的摩尼教遗存,而摩尼教也就是小说中所谓的波斯明教。我们从酒店出发,专车抵达华表山下,抬眼望山满目青山绿意,步行经过隘门,山脚一隅宛若私家园林,而草庵寺依山腰建筑于上。从低随山势向上仰看整座建筑,格局不大但建造风格外古朴精巧,从右侧石阶拾级而上,可直达草庵寺。这里的庵堂有多幅对联,其中庵内柱联有弘一法师亲笔撰述对联,“广大寂静三摩地,清净光明遍照尊”,其书法雅致含蓄与庵内氛围相辅成趣。至于庵内正厅堂内石壁的摩尼光佛摩崖造像便是此处的核必所在,也就

    海峡旅游 2016年6期2016-07-04

  • 霞浦抄本夷偈《明使讚》《送佛讚》考釋 ——兼説霞浦抄本與敦煌吐魯番研究之關係
    先生擔綱的霞浦摩尼教(明教)史跡調查,新發現了一批與夷教有涉的民間法師科儀抄本*陳進國、林鋆《明教的新發現——福建霞浦縣的摩尼教史跡辨析》,李少文主編、雷子人執行主編《不止於藝——中央美院“藝文課堂”名家講演録》,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343—389頁。,學界、媒體或目其爲新發現的摩尼教、明教經典*參元文琪《福建霞浦摩尼教科儀典籍重大發現論證》,《世界宗教研究》2011年第5期,168—180頁;樊麗沙、楊富學《霞浦摩尼教文獻及其重要性》,《世界宗教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16年0期2016-05-16

  • 宋代民变与摩尼教的蟠结和原委
    )宋代民变与摩尼教的蟠结和原委杨富学,彭晓静(敦煌研究院 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30)[摘要]宋代东南沿海一带民变频繁,不少与摩尼教相蟠结。摩尼教本为一尚和戒斗、奉行王道而又特别注重道德的宗教,何以沦为农民起义的工具,长期困扰学界。从近期福建霞浦、泉州和福州等地发现的摩尼教资料看,宋代摩尼教在遭受来自官府的种种打压后,开始由尚和戒斗而向尚武斗狠方向转变,以图自保,同时向帮会化转型,逐渐形成了严密的宗师体系和堂口组织,加上摩尼教崇尚光明,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4-04

  • 论南宋“吃菜事魔”与明教、白莲教的关系
    白莲教;明教(摩尼教)入宋前后,摩尼教改称明教,这种将教主命名改为以教旨命名的更动,更符合中国人的习惯。在明教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掺入了中国本土各种文化元素,其传播形式也发生重大变异。它培育并生发出机构型的组织形式,产生了渲染仇视现实和盲目膜拜教主的情绪,教主通过各种强制性的精神手段和暴力行为控制教徒,制造出政治与法律的事件。南宋时醒目的“吃菜事魔”现象,正是各种异端宗教之总称,也融汇了明教与本土宗教的元素。陈高华指出,“吃菜事魔是当时各种异端宗教的总称,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16

  • 霞浦抄本無題夷偈一首考釋
    包含了近千言的摩尼教夷偈遺跡,據考多爲帕提亞語和中古波斯語混用,這意味着身居異國他邦的摩尼僧,對華夏信徒口授夷偈時,並非嚴格依照中亞教會的固有文本,而是混用故土兩種“母語”。本文復以霞浦抄本《興福祖慶誕科》所見一首無題夷偈爲個案,考其乃變造自《下部讃》第2 首音譯詩偈,係會昌宗教迫害時逃亡福建之摩尼僧所爲。其口授給當地信徒,歷經多代口口相傳後,始由不諳夷語之霞浦人氏,用近音漢字錄載下來,爾後被民間法師采入謀生用的科儀本。該偈之由來益證霞浦夷偈並非直接音譯自

    欧亚学刊 2016年1期2016-03-03

  • 霞浦摩尼教學術研討會綜述
    會科學院)霞浦摩尼教學術研討會綜述李曉燕(蘭州大學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由敦煌研究院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史館聯袂主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協會、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福建絲綢之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福建福壽宫管委會共同承辦的“霞浦摩尼教學術研討會”於2016年3月16日至2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霞浦縣和屏南縣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敦煌研究院、新疆大學、塔里木大學、華僑大學、中山大學、蘭州大學、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西北民族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慶應義塾大

    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 2016年0期2016-02-03

  • 探微考幽,精益求精 ——評馬小鶴《霞浦文書研究》
    自己儘管也涉獵摩尼教研究領域,但是對於近年著稱於國內外學界的所謂“霞浦文書”却全無研究;而小鶴先生對此的研究,則是以奇快的速度,迅速達到“深入”和“全面”探討的程度,以至令我連及時“消化”都有難度,遑論確切評說,指出不足了。有鑒於此,我的這篇短評,一是不可能面面俱到,二亦未必正中鵠的,甚或有隔靴搔癢之嫌。總之,凡有誤解、曲解之處,責任均當在我,在此預先向讀者諸君告罪了。《霞浦文書研究》一書的主要內容多源自作者數年來陸續發表的諸多論文,其主題即是環繞着所謂的

    欧亚学刊 2016年2期2016-02-01

  • “开始绝望”?*——《忏悔录》卷五再分析
    ;《忏悔录》;摩尼教;“开始绝望”收稿日期:2014-09-27*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忏悔录》的历史、文本与思想研究”(项目号:12BSS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夏洞奇,男,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中图分类号:B503.1文献标识码:码:A文章编号:号:1671-7511(2015)02-0035-14摘要:《忏悔录》所叙述的“转变”就是奥古斯丁脱离摩尼教、走向大公基督教的过程。按照该书卷五的文学呈现,在383年与福斯图斯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12-08

  • 明教中的那羅延佛―福建霞浦民間宗教文書研究
    小鶴敦煌發現的摩尼教《下部讚》中有一首詩[1]:164 一者明尊 那羅延佛作165 一者明尊,二者智惠,三者常勝,四者歡喜,五者勤修,六者真實,166 七者信心,八者忍辱,九者直意,十者功德,十一者齊心和合,167 十二者內外俱明。莊嚴智惠,具足如日,名十二時,圓滿功德。一、 霞浦文書中的那羅延霞浦文書中提及那羅延佛者有数处。[4]謝氏法師保存有乾隆五十一年(1786)《吉祥道場門書》抄本,奉請摩尼、蘇魯支、那羅延、夷數等神祇:南無謹上心焚香奉請,玄劫示現

    欧亚学刊 2015年1期2015-09-04

  • 摩尼、印度和摩尼教
    )摩尼、印度和摩尼教[德]宗德曼(1著),唐莉云(2译)(1.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研究所,德国柏林;2.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甘肃兰州 730030)1969年发现的希腊文《科隆摩尼古卷》讲述了3世纪摩尼的印度之行,这份文献显示摩尼的印度之行应该在240年至242年之间,他可能让印度西北一个国王皈依了摩尼教,并在印度各地建立了摩尼教的社区群体。摩尼的印度之行,对摩尼教的形成与早期发展产生了影响,主要表现在摩尼吸收了印度宗教思想以丰富摩尼教的理论,在寺院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4-02

  • 敦煌吐鲁番摩尼教文献研究述评*
    佳择敦煌吐鲁番摩尼教文献研究述评*杨富学 盖佳择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敦煌、吐鲁番等地相继出土了多件摩尼教文献,既有汉文,也有回鹘文、摩尼文、粟特文、波斯文等,为丝绸之路沿线摩尼教的传播提供了重要依据,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涌现出非常丰硕的研究成果。学界对汉文写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敦煌三经,即《下部赞》《摩尼光佛法仪略》和《摩尼教残经》,此外,则主要关注于《老子化胡经》和《佛性经》。对回鹘文写本的关注,则主要集中于《摩尼教徒忏悔词》《牟羽可汗入教记》

    吐鲁番学研究 2015年2期2015-02-07

  • 考古资料所见焉耆摩尼教*
    页。。尽管尚无摩尼教流行之迹象,但在7、8世纪的焉耆,已有粟特人活动④荣新江:《西域粟特移民聚落考》,《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第35—36页。。当地亦有粟特器物出土,如1957年黄文弼先生在明屋(ming oi)遗址发现了两件木牍⑤黄文弼:《新疆考古发掘报告(1957—1958)》,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图版XXVII。,上书粟特文,可能是粟特人所运货物上的标牌⑥[日]吉田丰:《ソグド语研究文献目录(1979—1984)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9-04

  • 奥古斯丁早期对“恶的来源”问题的追问和思考
    个阶段:早年受摩尼教影响的二元善恶观时期;受学园派影响的怀疑论过渡时期;后来受新柏拉图主义影响的善恶观时期。若从其思考层次的角度来分,这三个时期又呈现出两种倾向:早期对“恶”的具体化倾向和稍后对“恶”的抽象化倾向。1 从“恶”的具体化理解到过渡期的怀疑论奥勒留·奥古斯丁(354年~430年),出生于罗马帝国北非的努米底亚省得塔加斯特镇。其父是异教徒,在当地当“十人长”,负责收税工作,而其母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因此,奥古斯丁年幼时生活还算宽裕,在罗马受到了良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8-15

  • “吃菜事魔”名实再探
    由于这一术语与摩尼教及宋以来农民起义关系密切,故深受学界重视。20世纪初,研究摩尼教的前贤普遍指认“吃菜事魔”是摩尼教的异名,并将有关“吃菜事魔”的史料都归为摩尼教史料加以运用。①王国维《摩尼教流行中国考》(《亚洲学术杂志》第11期,1921年,第1-12页)始将有关“吃菜事魔”材料看作摩尼教史料。遵其说者有吴晗《明教与大明帝国》,《清华学报》第13卷,1941年,第49-85页;方庆瑛《白莲教的源流及其和摩尼教的关系》,《历史教学问题》1959年第5期,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4-04

  • MANICHEAN MIDDLE KINGDOM
    ape唐朝时,摩尼教从波斯传入中国。它深受佛教影响,更成就了传说中的明教。HERETICAL TEXTS WERE ROOTED OUT WITH INQUISITORIAL INTENSITY, AIDED BY NETWORKS OF RELIGIOUS INFORMERSIn 228, in what is now Iraq, a boy of 12 had a vision. He saw the world divided into a grea

    汉语世界 2014年3期2014-02-25

  • 朱元璋未曾混明教等
    波斯传来,原称摩尼教。据史书記载,大约唐高宗时,摩尼教僧侣来到中原传教,一通神侃让武则天折服,摩尼教从此开始走上历史前台。然而会昌三年,大唐与回鹘大战,唐武宗废了回鹘人信奉的摩尼教,进而下诏杀戮摩尼教僧侣。从这点来看,摩尼教在中国的公开传播基本仅限于唐代,之后即便还有星星之火也断无燎原可能。千年之后的朱元璋要想加入摩尼教,除非骑着骆驼到波斯。再者,波斯与中原相隔甚远,朱元璋既要造反,又要学教,势必会搞得竹篮打水一场空,搞不好皇帝当不成,最后只能混成一个专营

    百家讲坛 2014年14期2014-02-11

  • 吐鲁番出土编号81TB65:1摩尼教残卷插图之臆说
    要:吐鲁番出土摩尼教残卷插图来源于多种艺术传统,特别是受到袄教图式的影响,其画面中人物身份也需由多种传统相互比照而加以确认。关键词:摩尼教;袄教;佛教;图式中图分类号:G2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11)02-0084-05Hypotheses on the illustration on a fragment ofManichean (No. 81TB65: 1) unearthed from TurfanXU WeiAbs

    敦煌研究 2011年2期201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