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

  •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阅读教学路径 ——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
    册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的积累教学为例。可从词汇的层面进行积累。如典雅的书面用语——“毅然”“真的猛士”“从容地转辗”“殒身不恤”;精练的文言语体——“甚为寥落”“恢复旧观”“黯然至于泣下”“如是之从容”;感情色彩鲜明的褒贬词——“似人非人”“忘却的救主”“男女武将”“广有羽翼”“屠戮妇婴的伟绩”“惩创学生的武功”“阴谋秘计”;体现文章情感线索的系列“然”字词——“毅然”“黯然”“欣然”“居然”“奋然”。可以从句子的层面进行积累。如强调对逝者的哀痛惋惜与赞美

    中学语文 2023年20期2023-08-27

  • 谈谈《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两种抒情方式
    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抒情散文,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文章中,作者时而间接抒情,将情感渗透到字里行间,时而直接抒情,让怒火喷薄而出。抒情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高度的说服力。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作品,看看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吧!面对黑暗的现实,看到正义的人士被打压,听闻无辜的青年学子被屠戮,作者十分愤怒与悲伤。但是,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情感肆意地宣泄出来,而是在行文的过程中尽量克制这种情感。他深谙写文之法,也熟悉抒情之道,明白如何用情来打动读者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7期2023-08-25

  • 从言语形式的角度解读《记念刘和珍君
    摘要:《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的一篇写人记事的纪念性散文,由于先生在文中寄寓的情感较为复杂,再加上鲁迅式独特的言语形式和表达手法,所以该名篇一直是中学生学习的难点。若能从特殊的言语形式入手,指导学生通过比较、还原等路径,梳理出鲁迅在文中曲折强烈的情感变化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读懂文本、读懂鲁迅,并掌握通过言语形式解读文本内涵的阅读方法。关键词:《记念刘和珍君》;言语形式;教学解读;文本内涵《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在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两周后,为

    学语文 2023年4期2023-08-01

  • 简析《记念刘和珍君》与《祝福》的相似之处
    蔡玲《记念刘和珍君》与《祝福》都是鲁迅先生的优秀作品。前者为叙事散文,后者为短篇小说。虽然两篇文章的体裁不同,但它们在写法上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对此,笔者就简要分析一下,以期对同学们解读文本有所帮助。一、都以小人物的经历为焦点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记念刘和珍君》与《祝福》这两篇经典文章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聚焦毫不起眼的小人物来展现当时的时代背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创作于1921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公开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4期2023-07-19

  • 由《记念刘和珍君》看鲁迅先生眼中的刘和珍
    笔写下《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在文章中,鲁迅先生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追忆了刘和珍生前的种种事迹,让这样一位英勇无畏的青年女性的形象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中。那么,鲁迅先生眼中的刘和珍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笔者就来具体谈谈。一、一个温和的人1926年,日本派兵入驻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并且要求段祺瑞执政府拆除大沽口一带的防御设施。消息传来,整个京城为之哗然。各界人士积极奔走,意欲阻止段祺瑞执政府的妥协举动。刘和珍也积极响应号召,和其他请愿者一起前往段祺瑞执政府的门前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3年4期2023-07-12

  • 为英雄长歌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次走进《记念刘和珍君》,来铭记这位可亲可爱的爱国英雄——刘和珍!二、文本赏析1.忆英雄——英雄的姿态(1)模样:“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结论:从这些描述中可知,英雄不是高大、威武、勇猛的代名词,英雄也有温情,也会伤感,英雄就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物。(2)精神:“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她,刘和珍君,那时是

    中学语文 2023年3期2023-04-06

  • “忘却”与“记念”:悖异型情感的曲折言说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群文阅读微专题教学设计
    阐释】《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的第6 课。本堂课尝试根据单元要求、课后提示以及文本特点,选择“悖异型情感的曲折言说”作为微专题,聚焦言语形式,通过单篇精读带动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在文本诵读、语言品味、比较鉴赏、合作探究中体悟作者情感,感受言语智慧。【课前预习】查阅写作背景,反复诵读文本,思考“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一标题有哪些含意;结合具体语句,解说作者为什么既要“写一点东西”,可又“无话可说”,他有哪些“要说的话”。【情境与任

    中学语文 2023年1期2023-03-05

  • 探寻大单元视域下名篇阅读教学的生长点 ——以《记念刘和珍君》教学为例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经典名篇,可能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中保留时间最长的传统篇目。长久以来,《记念刘和珍君》是中学教师与学生普遍反映难教和难学的课文,且关于这篇课文的文本解读与教学参考方面的文章良莠不齐。笔者认为普遍情况下,老师不必向文本之外求“支援”,如果是经典,文本自身就是自足的,可以凭借自身解释一大半问题。基于此,我们从文本文体入手,明确这是一篇散文。更准确地说,这是鲁迅的一篇具有强烈战斗性和高度艺术性的杂文。文章写出

    中学语文 2022年24期2023-01-10

  • 也谈“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 ——兼析《记念刘和珍君》中的鲁迅思想
    语句。《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的这一句——“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是令人产生较多困惑的一句话。现行统编版教材给“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做了如下的注释:这是讽刺的说法,意思是,有些人快要忘记这件事了吧。该注释从手法上和语意上进行了基础的解读,但多少显得有些语焉不详,难以彻底消除读者的疑惑。读者的困惑,一源自“忘却的救主”,二源自“降临”。要深入解读这句话,首先要把这两个困惑点解除。一、“忘却的救主”语意探究(一)教材注释比较《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在统编版、人

    名家名作 2022年15期2022-11-10

  • 读《记念刘和珍君》 ——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中两个注释的变化
    过课文《记念刘和珍君》两个注释的更变情况,分析其中所透露的历史信息,并对注释所包含的信息做一定的文献补充,以求教师在讲课时,掌握更多更复杂的历史背景知识,能够全面地了解历史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并希望学生通过阅读鲁迅作品来提高对历史复杂性的认知能力。关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的注释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到“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这里的“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究竟是指谁?他们的论调又

    名作欣赏 2022年22期2022-08-13

  • 大胆尝试,认真落实
    课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两篇文章组合进行群文阅读。本文主要从“聚焦任务,明确目标”“整合课文,重在阅读”“创设情境,读写结合”“关注学情,科学取舍”等方面对该课进行了反思。关键词:《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群文阅读;教学反思统编版教材以学习任务群和人文主题双线组织教学单元,教学单元所属的课文为相对独立的任务群,而这一任务群中的文章,往往可以通过重新组合以开展群文阅读。我尝试将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和《

    学生之友 2022年3期2022-06-25

  • 记念刘和珍君》中五次“微笑”的作用
    曾指出《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传统课文,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魅力。在语文课堂中带领学生全面赏析《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既能让学生感知旧社会学生无惧生死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意识与民族团结精神,又能让学生借鉴我国优秀文学家鲁迅的写作手法与叙述方式,提高学生语文鉴赏能力与写作水平。与此同时,《记念刘和珍君》全文批判性强,情感丰富,在抒情的同时,又具有杂文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赏析文本语言,品味鲁迅行文艺术,兼具现实意义与文学价值。本文将从探析刘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6期2022-06-04

  • 建“群”何为?
    教学,《记念刘和珍君》,逻辑关联,母语属性与精读规律,适切层次目前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任务群”的界定宽泛而多维,既有课程内容、学习项目的元素,也有教学范式、组织方式的成分。无论哪个维度,自然都是致力于以更科学、更有效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学习任务群教学在语文教改观摩活动中推行得轰轰烈烈,但是在素常教学实践中则相对冷清甚至停滞。细究原因,一方面,旧有教学方式惯性较强;另一方面,当前实验没有建构起合理的模型,对新教学样态引导缺少科学合理的操作模型、路

    语文建设·上 2022年12期2022-05-30

  • 展示经典作品的多重意蕴
    键词】《记念刘和珍君》,经典,教学建议经典性是统编语文教材选文最重要的价值取向,“目的是让学生打破空间的界限,广泛接触人类智慧的结晶,与革命导师、文学大师、思想大师、科学巨匠等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凸显其在语文学习中无可替代的育人价值”[1]。鲁迅的经典杂文《记念刘和珍君》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成为一代代学子共同的文学记忆和精神资源。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里,这篇课文处于选择性必修中册的第二单元。单元提示指出:“学习本单元,深刻认识革命历

    语文建设·上 2022年8期2022-05-30

  • 浅谈《记念刘和珍君》中“微笑”一词的作用
    陈晓芬《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为自己的学生刘和珍所写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既没有悲伤的呐喊,也没有痛苦的呼叫,但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却能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悲痛。这种极为克制的抒情方式更能打动读者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为中国而死的青年”的无畏与坚强。作者在哀悼刘和珍这位年仅二十二岁的女学生的时候多用到“微笑”一词。接下来,笔者就谈谈“微笑”一词的作用。一、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她积极参加爱国运动,勇敢地带领学生们与封建势力、反动势力作斗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10期2022-05-30

  • 展示经典作品的多重意蕴
    键词】《记念刘和珍君》,经典,教学建议经典性是统编语文教材选文最重要的价值取向,“目的是让学生打破空间的界限,广泛接触人类智慧的结晶,与革命导师、文学大师、思想大师、科学巨匠等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凸显其在语文学习中无可替代的育人价值”[1]。鲁迅的经典杂文《记念刘和珍君》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成为一代代学子共同的文学记忆和精神资源。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里,这篇课文处于选择性必修中册的第二单元。单元提示指出:“学习本单元,深刻认识革命历

    语文建设 2022年8期2022-05-30

  • 比较视野下的《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联读
    样的:《记念刘和珍君》写于1926 年,正值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于1933年,正值白色恐怖时期。不同的社会状态,会对作者的创作产生不同的影响,下面就结合文本来具体分析。两篇文本中的“我”的形象的比较两篇文本中的“我”主要是1926 年的和1933 年的,这两个“我”在诸多方面具有一致性:第一、都表达了对坚强乐观、追求进步、关怀民族命运的青年人的赞颂。第二、都表达了对青年人牺牲的强烈悲恸:《记念刘和珍君》:“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2年2期2022-04-23

  • 翻转课堂,刮起高中阅读教学新风尚 ——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为例说明。(一)相对拉长课堂时间如前文所述,“翻转课堂”将教学内容翻转,课外时间成为知识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时间则成为知识内化的主战场。例如,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讲解文本之前,会利用导入环节对鲁迅、刘和珍以及写作背景进行介绍,进而对文中基本常识进行重点关注,最后才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一般而言,从文本内容和内涵深度而言,讲解《记念刘和珍君》这样的历史文本需花费大概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这对下面的教学时间把控是一种挑战。翻转课堂教学则是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7期2022-03-18

  • 记念刘和珍君》中五次“微笑”的作用
    曾指出《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传统课文,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魅力。在语文课堂中带领学生全面赏析《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既能让学生感知旧社会学生无惧生死的社会责任感,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意识与民族团结精神,又能让学生借鉴我国优秀文学家鲁迅的写作手法与叙述方式,提高学生语文鉴赏能力与写作水平。与此同时,《记念刘和珍君》全文批判性强,情感丰富,在抒情的同时,又具有杂文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赏析文本语言,品味鲁迅行文艺术,兼具现实意义与文学价值。本文将从探析刘

    语文天地 2022年6期2022-03-17

  • 建“群”何为?
    教学,《记念刘和珍君》,逻辑关联,母语属性与精读规律,适切层次目前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习任务群”的界定宽泛而多维,既有课程内容、学习项目的元素,也有教学范式、组织方式的成分。无论哪个维度,自然都是致力于以更科学、更有效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学习任务群教学在语文教改观摩活动中推行得轰轰烈烈,但是在素常教学实践中则相对冷清甚至停滞。细究原因,一方面,旧有教学方式惯性较强;另一方面,当前实验没有建构起合理的模型,对新教学样态引导缺少科学合理的操作模型、路

    语文建设 2022年12期2022-02-02

  •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解读与构思
    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因文中的深挚情怀以及所体现出来的鲁迅先生匕首投枪般的文字风格,而深受学生以及所有读者的重视。也因此,对这篇课文的解读也是不少高中语文教师的挚爱。在诸多解读结果当中,笔者注意到更多的将重点放在宏观意义上,或者放在作者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上,应当说这样的分析是必要的,也是本文的教育意义所在。与此同时,也可以将课文解读的视角放得更细致一些,比如说可以去解读刘和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这其实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对于经典文本的解读来说,既需要从宏大叙事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1期2021-12-09

  • 论《记念刘和珍君》的语言艺术
    能力。《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的语言含蓄蕴藉,值得教师带领学生仔细品味。下面,笔者就谈谈《记念刘和珍君》的语言艺术。一、平和的叙述中蕴藏着真情作者从开篇“遇见程君”开始,就提到了刘和珍,“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足见刘和珍思想之进步、性格之坚毅。作者站在刘和珍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让读者看到了她对光明与革命的执着追求。想到了刘和珍,作者便用寥寥几句话勾勒出一位沉静而不屈的学生形象。“我平素想,能够不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1年7期2021-11-10

  • 巧用翻转课堂 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本文以《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为例,探讨翻转课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关键词】翻转课堂;《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1-1270(2021)18-0107-02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创设自主性更强的翻转阅读课堂,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享受者,能与作者像挚友一样进行深入的“交谈”。一、翻转课堂运用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2021-09-22

  • 记念刘和珍君》语言表达微探
    本文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一、揭示外在环境《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鲁迅先生创作于1926年4月1日,是在全国引起轰动的“三一八”惨案发生半个月后。文章中有这样一段刻画,有群众向政府发出请求,但卫队却开枪袭击,导致数百人死伤,甚至有些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害。但即便是这样一幅血淋淋的教训,也并没有让国人有多久的记忆,短短半个月,人们好像忘记了牺牲和鲜血,鲁迅先生看到旧迹早已被时间的流逝而冲淡,人们依旧麻木的苟且偷生,在一个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1年11期2021-09-22

  • 记念刘和珍君》到底写了什么
    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时,往往感觉难懂。我们尝试采用提要钩玄法,逐节分析其主要内容,再“合并同类项”。这样,化难为易,使难题迎刃而解。关键词:提要钩玄;逐节分析;合并同类项高一学生在学习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时,总感觉先生的文章像是蒙着一层面纱,虽然也能看到些东西,感觉写得极好,但先生究竟在表达什么,却懵懵懂懂不甚了然。而一线的老师们,在带着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常常以解释几个重点长句子的含义为主,而忽略其他。所以,学生即使听了细致的讲解,依旧心生疑惑:这篇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8期2021-09-03

  • 例谈高中语文教材的同文异样
    师说》《记念刘和珍君》等经典篇目。通过比较相同选文发现,虽然这33篇文章得以保留,但是其编排方式、助读系统、作业系统等与人教版、苏教版教材相比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即所谓的“同文异样”。以经典课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例,对比其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异样”,有助于理解三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与理念,从而为更有效地使用统编版新教材提供借鉴。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 统编版 人教版 苏教版 《记念刘和珍君》《记念刘和珍君》是1926年鲁迅先生为不幸在“三一八惨案”中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5期2021-07-11

  • 怎样引导学生解读《记念刘和珍君
    高冬《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的刘和珍是他的一名学生,年仅22岁的她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追忆刘和珍,也是为了悼念为国家大义而死的中国青年们。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不少学生都觉得难以理解。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他们解读《记念刘和珍君》呢?一、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矛盾”在引导学生解读《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可以让他们关注文本中一些自相矛盾的语句。这些“矛盾”导致学生在阅读文本时难以理解文意,不明白作者到底要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1年12期2021-03-09

  • 记念刘和珍君》背后的隐秘细节
    ,写下《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学生。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工作的陈漱渝,与刘和珍烈士的同学、“三·一八”惨案的幸存者张静淑取得了联系,并从她那里了解到《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背后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幸存者忆惨案细节我(本文作者陈漱渝)最初给静淑老人写信是1975年底,询问了六个问题。1976年元旦她即给我写了回信。当时她还租住在湖南省长沙市的一处民房,条件极差。后来才搬迁到一处公房,条件稍有改善。我当然最想了解老人当年受伤的情况。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39期2020-10-30

  • 浅谈《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切入点之择取
    李清云《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向以其内容之深广、用字之简约凝练以及鲁迅先生素有的针砭时弊之文风而成为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现代文解读的重中之重。笔者以为,面对此类思想意蕴极为丰富、文章结构较为跳跃的课文时,回归最朴素的教学思路,选择使学生更易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内心的教学切入点不失为一计良策。因此,笔者选择梳理鲁迅在全文中的情绪转变和情感层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把握全篇的思想主旨。一、钦佩真的猛士之勇毅题解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起始环节,首先,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预习得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0年9期2020-09-14

  • 以《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五个“然”来串讲课文
    张天明《记念刘和珍君》,是苏教版高中课文必修5中的经典篇目,鲁迅特色的语言在文中体现充分,在笔者看来鲁迅杂文语言的特色就是得体和准确,比如在文中鲁迅说道:“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其中“我没有亲见”一句就说明,鲁迅在如此悲愤的写下这篇杂文时的理性和分寸。又如:“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鲁迅是钦佩学生们的精神,但并不提倡这种行为,但人死为大,作者也不可能对“比较傻比较天真”的爱国学生再批评什么,又要表明自己的立场

    高考·上 2020年1期2020-09-10

  • 再谈《记念刘和珍君
    宁宏摘 要:鲁迅先生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思想性艺术性极强的杂文,每次阅读探析总能给人新的启示和感动,文中的爱国精神艺术魅力日久弥新催人奋进。关键词:主题丰富;开端有硬核;人物描写绝妙;意义深远鲁迅先生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思想性艺术性极强的杂文,每次阅读探析总能给人新的启示和感动,文中的爱国精神艺术魅力日久弥新催人奋进。一、丰富的主题思想这篇以“三一八”惨案为背景的文章愤怒地控诉了段祺瑞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了走狗文人无耻的流言,沉痛地

    山东青年 2020年4期2020-06-15

  • 浅谈《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切入点之择取
    李清云《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向以其内容之深广、用字之简约凝练以及鲁迅先生素有的针砭时弊之文风而成为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现代文解读的重中之重。笔者以为,面对此类思想意蕴极为丰富、文章结构较为跳跃的课文时,回归最朴素的教学思路,选择使学生更易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内心的教学切入点不失为一计良策。因此,笔者选择梳理鲁迅在全文中的情绪转变和情感层次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把握全篇的思想主旨。一、钦佩真的猛士之勇毅题解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起始环节,首先,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预习得

    语文天地 2020年25期2020-02-23

  • 高中语文有效学习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以《记念刘和珍君》为例
    在教授《记念刘和珍君》时的一些思考和探索,谈谈我在这一方面所做的点点尝试。首先来看看这一课所在的第三单元要求,单元要求寄寓着教材编著者对课堂的期待和要求,因此贯彻好单元要求,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单元要求是“阅读这些文章,要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现的情感倾向。要注意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哪些地方让你过目不忘,想想这是为什么

    读与写 2019年4期2019-11-27

  • 化难为易,一课一得
    摘要:《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参加了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学生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所写的一篇追忆文章。新课改对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在教学时,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品读语言,学习作者写人记事的方法。关键词:《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写人记事【学情分析】从教学经验来看,这是学生“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之一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又是最不好把握的散文,无形之中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在学习时必然会产生畏难情绪。【教材分析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11期2019-11-15

  • 记念刘和珍君》词句释疑
    键词:《记念刘和珍君》;词句;释疑《记念刘和珍君》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此文语言精警含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近日笔者在执教过程中,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即课文第七节第二段“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句话应怎么理解?其实我读的时候也发现这句话有些拗口,只是没去细想,学生这么一问,我细细琢磨了一下,试从语法角度谈谈对此句的理解。这是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10期2019-10-18

  • “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探寻
    语文;《记念刘和珍君》;高度整合;辅助教学一、微课在高中语文的应用中应坚持一定原则(一)坚持高度整合的基本原则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以及学科教材中资源的充分挖掘。因此高中的微课教学方法应当充分的整合,这两项内容表现出高度的整合特点.一方面,微课需要对高中阶段的教材内容和重难点知识点进行高度整合,使得微课既能够保证时间的短小,又能够保证内容的精悍。通过全面且准确地反映出高中教材当中的语文知识重点,使得学生能够通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6期2019-09-10

  •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如何对《记念刘和珍君》进行教学设计,以期给广大教师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关键词]《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8-0008-02一、教学内容分析课文内容爱憎分明,忧愤无比,具有较为经典的人文性特征。学生通过学习,可更进一步地了解鲁迅的思想感情,学会先“熟读文章,触摸文意”,后“感悟文感”的审美方法。二、教学目的分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6期2019-07-19

  • “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实现的策略 ——以《记念刘和珍君》教学为例
    本文以《记念刘和珍君》教学为例,浅谈管窥之见。一、阅读教学“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的理解及教学内容确定的策略1.阅读教学“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的理解阅读教学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是指阅读课堂上要体现出语言建构与运用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的基础性地位。课堂是以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内容为核心内容,以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行为为主要操作手段,课堂形态以语言运用与建构学习样态为主体学习面貌的,课堂呈现为显性的学程化 (听、说、读、写、思的语言建构和运用学习)和隐性的自主化(学生

    中学语文 2019年13期2019-01-31

  • 记念刘和珍君》的几处言外之意
    读懂。《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青年学生,愤而执笔写的一篇祭文。因为是在出离愤怒和悲痛欲绝的情况下所作,其中蕴含的诸多情感隐藏在文字之外,丰富的言外之意需细细品读。例如文章第一句话,就以史家纪年的笔法点出“中华民国”,一方面保留了旧时祭文开头的格式,另外,文字之外的深義是: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日子,这是烈士的纪念日,同时,反动派们犯下的滔天罪行也将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再如,文章第三部分,写刘和珍的性情和相关事件,特别强调她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1期2019-01-28

  • 让猛士埋在我们心中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了这篇《记念刘和珍君》。二、整体感知,把文本“读短”任务驱动一:围绕悼念性散文的特点,用三四句话概括全文七部分的主要内容。文章一、二部分由悼念会引出,交代本文写作的目的,意在悼念死者和唤醒生者。三、四、五部分,重在记述刘和珍的相关往事及其赴死之情状,揭示反动派的卑劣行径。六、七两部分在理性评述的同时,点明烈士牺牲的意义。三、重点品悟,把猛士“读懂”任务驱动二:本文“是悼文,亦是檄文”。鲁迅先生在《空谈》一文中说:“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9年33期2019-01-11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第五部分之品读
    潘峰《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刘和珍以及跟刘和珍一样在“三一八”惨案中被残忍杀害的青年学生们所撰写的一篇纪念性散文。对于刘和珍等人的遇害,鲁迅先生是极度愤怒与沉痛的,但是,他“却并不把感情做强化宣泄,而是某种程度的弱化,尽可能地收敛。”[1]目之所见颇为冷静客观,伏笔之下却又热烈深沉。本文主要选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第五部分进行品读,通过关键性词语,来分析鲁迅先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特色,感受鲁迅先生的杂文式抒情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10期2018-12-24

  •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摘要】《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我们通过三段重点语段的解读,要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并通过合作探究准确把握作者对刘和珍等人徒手请愿这一事件的态度,在分析语句、把握情感的基础上,提炼本文的写作特色。另外,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理解鲁迅杂文的思想性,培养理性看待,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词】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情感;思想【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一、新课导入尼采说:“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可谓是字字血泪,情感深沉,堪称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0期2018-11-27

  • 记念刘和珍君》的写作特点研究
    的名篇《记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风格、哲学思考及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进行研究后发现,作品中尖刻的讽刺、自由创造的语言特点以及对反语等修辞方式的运用,不仅表达着作者对刘和珍的悼念与尊敬、对反动政府的愤怒、对麻木庸人的失望与痛恨,也包含着作者主观化的情感体验与深沉的哲思。关键词:语言的自由创造性;情感表达的主观性;思考的深刻哲理性一、语言的自由创造性瞿秋白先生曾评价鲁迅的语言时说:“鲁迅的语言,往往使人在寥寥数语中,体察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

    北方文学 2018年18期2018-09-14

  • 浅析《记念刘和珍君》的修辞
    刘雯娟《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的名作,“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的抒情,三者完美的结合”,这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这里,想单就“强烈的抒情”一个方面,从修辞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这篇文章在修辞上的特点,首先是,字里行间自始至终交织着沉痛与悲愤的感情—一沉痛地纪念刘和珍,悲愤地控诉段政府。在结构上,鲁迅先生不从刘和珍写起,正是由这种强烈的感情交错所决定的。“……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鲁迅先生这第一句话就流露出他的沉思,中外反动派狠毒的子弹,爱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1期2018-07-23

  • 谈《记念刘和珍君》的“破冰”策略
    法推敲《记念刘和珍君》的题目,分别用主问题索解法、提要勾玄法、标志索解法、圈点批注法和语境分析法等方法理清文本脉络,最终实现学习主体与鲁迅杂文之间的成功“破冰”。关键词:破冰;策略;题目;脉络《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的经典杂文之一,一直以来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本应该受到师生的高度重视,但在阅读实践中却被许多语文课堂冷处理。究其原因有二:其一,从小学课本开始,鲁迅作为革命家、思想家的身份就被大力宣扬,这种先入为主的引导方式虽让鲁迅之名如雷贯耳,却也令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3期2018-05-02

  • 困境中的抉择
    要:《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在惨案发生以后沉默了七天才写出的作品,“沉默”这一行为本身就包含了鲁迅对写作的思考,而对这一写作困境的焦虑也致使鲁迅在写作过程的语言的转折与犹疑,进而导致了散文情感的延宕。鲁迅在对“沉默”与“言说”之关系的思考中重新确立了自我写作的价值,这也体现了鲁迅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关键词:《记念刘和珍君》 沉默 转折 情感延宕 反抗绝望鲁迅的散文名篇《记念刘和珍君》自问世以来就被广泛地阅读和阐释,但是任何解读都不能指向一种终极的答案,尤其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2期2018-03-31

  • 浅析《记念刘和珍君》的修辞
    00)《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的名作,“简练的叙事,深刻的议论,强烈的抒情,三者完美的结合”,这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这里,想单就“强烈的抒情”一个方面,从修辞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这篇文章在修辞上的特点,首先是,字里行间自始至终交织着沉痛与悲愤的感情—一沉痛地纪念刘和珍,悲愤地控诉段政府。在结构上,鲁迅先生不从刘和珍写起,正是由这种强烈的感情交错所决定的。“……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鲁迅先生这第一句话就流露出他的沉思,中外反动派狠毒的子弹,爱国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1期2018-02-24

  • 附:教学目标应当指向学习结果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目标的升格过程
    体化。《记念刘和珍君》一课内容丰富,安排三个课时教学是正常的。设计的教学目标全都指向学生,且符合单元要求。可是,除了动词表述不具体之外,还存在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混杂于一起的问题。具体解决思路如下:第一课时“1”“2”“3”三项目标,其实是一个程序化学习线上的三个前后相承的学习事件,不是三个独立的学习事件,不宜并列呈现。目标“1”是完成目标“2”的前提,目标“2”是完成目标“3”的前提。没有目标“1”“了解(应是“陈述”“解说”等动词)本文的出处及其时代背景

    中学语文 2018年16期2018-02-09

  • 深文浅讲 化繁为简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
    王 晶《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散文中语言表达和思想情感都较为难理解的一篇,再加上特殊的时代背景,教学过程可谓困难重重。于是,负责的老师就字字疏解,句句落实。自以为细嚼慢咽,学生就能体会到鲁迅先生汹涌澎湃的悲愤之情,理解了鲁迅先生冷峻凝重的人性思考。可是教学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师生沉溺于词语句子理解的同时,一篇经典散文被分解的支离破碎,散文的“形”散了,“神”也彻底地散了。作为写人记事的散文,“阅读这些文章,要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

    中学语文 2018年36期2018-02-09

  • 记念刘和珍君》的思想内容分析
    要:《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杂文集中一篇抒情性较浓的文章,笔者在反复阅读后,对文中的抒情、叙事等有了更深的认识,故而在本文中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记念刘和珍君》中的抒情描写及其作用,进而分析了叙事的朴实及对感情升华的作用,最后指出《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哲理以及启示,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这篇文章时,能够了解鲁迅文章曲折、深沉的美学特点。关键词:《记念刘和珍君》;杂文;抒情一、引言教师在讲解《记念刘和珍君》时多是从考试的角度进行讲解,而笔者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通

    青年时代 2017年33期2018-01-09

  •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方式分析与研究
    章——《记念刘和珍君》,文章意图是对“三一八”惨案中的刘和珍烈士表达纪念之情,对其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传达敬仰之情,同时警醒世人,唤醒庸人。这篇经典文章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授,将其精神传达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陈旧教学方式,及时转变教学思维,用愈加自主、愈加创新、愈加合作的教学理念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以使学生能力及其思维日渐成熟,这已然成为一种语文教学改革趋势。一、提倡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教师都要贯彻民主平等的教育精神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11期2018-01-03

  • 鲁迅作品《记念刘和珍君》和《祝福》的比较阅读
    水平。《记念刘和珍君》与《祝福》虽体裁不同,但在写作目的、叙述视点、叙述方式、思想价值等方面存在相同之处。一、 通过小人物呈现大背景,以小见大两篇作品创作的背景都是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辛亥革命以后,旧的权威已被打破,新的权威尚未建立,中国政治实际上陷入一种极其混乱的无序状态。《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的叙事散文作品,创作于1926年4月,批判的是反动政府及反动文人。选录在高中语文课程必修一。文章提及的刘和珍君、杨德群、段祺瑞等人都是真实人物,“三一八”

    考试周刊 2017年16期2017-12-12

  • 苏教版《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有感
    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极具丰富情感的悼文,是一篇声讨反动派军阀主义的文章。但是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学生与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差距甚远,所以无法与文章产生适当的共鸣。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情感进行教学,把握感情这条线,拉近学生与文章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轻松地感受到刘和珍君坚毅但又不失和蔼温柔的人物形象。一、描述细节,突出纪念之情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现在将这篇文章拍成一个电影,那么由谁来演绎女主人公刘和珍比较合适?这个问题更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9期2017-11-01

  • 记念刘和珍君》中的春秋笔法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及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作为一篇小散文(其实应该算是杂文),全文也就2000多字,但大多数老师一般都会花上3个课时来分析,其中分量可见一斑。作为本课的唯一重点——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及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春秋笔法”成为学习本文的关键。此外,笔者也发现如果通过对春秋笔法的阐释并与原文对照,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会圆满地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那到底“春秋笔法”是如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6期2017-07-03

  • 紧扣文本体式特点 凸显阅读教学价值
    以教学《记念刘和珍君》一课为例,教学时从“祭文”“记叙文”和“杂文”角度切入,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抓住文本的主要特征,教学目标指向要瞄准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主体作用发挥重在予以充分信任与悉心指导。【关键词】《记念刘和珍君》;文本体式特点;阅读教学价值【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35-0033-02【作者简介】陈玉中,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江苏射阳,224300)副校长,射阳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正高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5期2017-06-27

  • 对《记念刘和珍君》中所引陶诗《挽歌》的课文注解的探讨
    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引用陶潜《挽歌》一诗四句,人教版课文注解与陶渊明诗作风格不符,引发争议和讨论。本文拟综述前人对此注解的不同观点,试寻找最能贴近鲁迅先生原意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原文情感。关键词:记念刘和珍君;鲁迅;挽歌;陶潜;课文注解高中语文人教版课文《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引陶潜诗四句的课后注解為:“亲族们有的余哀未尽,别的人也已经唱过挽歌。人死了还有什么可说,不过是寄托躯体于山陵,(最后)和山陵同化而已。鲁迅在这里引用这首诗,有青山埋

    东方教育 2017年2期2017-04-21

  • 紧扣文本体式特点 凸显阅读教学价值 ——以《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教学为例
    ——以《记念刘和珍君》一课教学为例陈玉中语文教学要凸显阅读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价值,以教学《记念刘和珍君》一课为例,教学时从“祭文”“记叙文”和“杂文”角度切入,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要抓住文本的主要特征,教学目标指向要瞄准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主体作用发挥重在予以充分信任与悉心指导。《记念刘和珍君》;文本体式特点;阅读教学价值“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要组织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而非“学习语言文字”。我

    江苏教育 2017年35期2017-03-24

  • 坚韧 冷峻 犀利 —— 从《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看鲁迅精神
    — 从《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看鲁迅精神文 | 杨 军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把《记念刘和珍君》安排在现代文阅读的第一篇,足以看出这篇文章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鲁迅文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现实性。面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和事,鲁迅绝不“隔岸观火”,总要把思想开掘到历史的最深处、中国文化的最深处、国民性的最深处。《记念刘和珍君》也是如此。富有韧性的论战精神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与“几个所谓的学者文人”,特别是与陈西滢进行了论战。1925年5月30日,《现代评论

    教育家 2017年11期2017-03-23

  • 记念刘和珍君》课堂实录
    平评价《记念刘和珍君》“真是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同声一哭”,然而鲁迅没写“要落泪了”,甚至在灵前也是“我独在礼堂外徘徊”。这句子应留意哪个词?生:独?徘徊?师:“独”词意简洁,“举世皆浊我独清”。当时舆论要么倒向执政府抹杀此事,要么群情激愤恨不得立刻赶执政府下台。很少人像鲁迅一样既理性又感性。“徘徊”能否换成“徜徉”?生:(查)不行。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比喻犹豫不决。1.鲁迅陷入的是怎样的两难处境,以至于犹豫不决而产生矛盾心理?生:“她就正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2期201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