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语文教材的同文异样

2021-07-11 05:43苗诗雨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统编版苏教版人教版

苗诗雨

内容摘要: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中,与人教版、苏教版教材同时重合的课文有33篇,包括《沁园春·长沙》《师说》《记念刘和珍君》等经典篇目。通过比较相同选文发现,虽然这33篇文章得以保留,但是其编排方式、助读系统、作业系统等与人教版、苏教版教材相比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即所谓的“同文异样”。以经典课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例,对比其在不同版本教材中“异样”,有助于理解三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与理念,从而为更有效地使用统编版新教材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 统编版 人教版 苏教版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是1926年鲁迅先生为不幸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的学生刘和珍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原文曾发表于《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文章充满了爱与恨、悲与愤,呈现出真挚的抒情、生动的叙述和精辟的议论三者交融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通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学生,愤怒控诉军阀政府的暴行,痛悼“为中国而死的”革命青年,赞颂革命女性的刚强勇毅。《记念刘和珍君》被人教版、苏教版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同时收录,文本的具体内容没有做任何删改,但是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其单元编排方式、助读系统、练习系统等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一.单元编排方式的差异

我国长期按照选文的体裁或主题编制教材,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尝试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结构单元,体现了整合课程内容的设计理念,在单元的编排方式上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一)单元的组织方式

苏教版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采取的都是分类专题式的编排,即把教材内容分为几大板块,各个板块之间相对独立,又彼此呼应。苏教版教材分为“活动体验”“文本研习”“问题探讨”等板块,每册由4个专题组成,专题的标题代表选文的主题,每个专题又下设2至3个与专题相关的小主题,包含1到4篇选文。《记念刘和珍君》属于必修5的“问题探讨”板块,“直面人生”专题下的“真的猛士”主题。人教版必修教材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以及“名著导读”等板块。“阅读鉴赏”板块下依照文体分设4个单元,每个单元再以人文主题为线索进行编排。《记念刘和珍君》属于“阅读鉴赏”板块,编在必修1的第3单元,单元的人文主题为“回忆与记念”。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以“专题研习”来组构单元,《记念刘和珍君》所处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苦难与新生”,所属的学习任务群为“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

(二)课文呈现方式及同单元选文

三版教材都将《记念刘和珍君》定位为精读课文,但在课文的呈现方式和同单元选文上却存在较大“异样”。首先,就课文的呈现方式来说,苏教版和人教版都将其单独作为一课,统编版则将其与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写人记事的纪念性散文《为了忘却的记念》作为一课;其次,苏教版中与《记念刘和珍君》同单元的还有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自己不幸遭遇的《报任安书》(节选);屈原被流放后,在困顿之时创作出来的《渔父》;培根和周国平的哲理散文《论厄运》《直面苦难》(节选)。选文的文体涵盖散文、书信,时间跨越古今中外。人教版选入了写小狗的不幸遭遇,揭露和抨击文革的《小狗包弟》;写伟人之事,表赞美之情,传风趣、幽默之趣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皆為近现代的散文名篇。而统编版教材则围绕“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选取了左翼、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的作品:《为了忘却的记念》《包身工》《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既有纪实性较强的散文、报告文学,又有虚构性的小说。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国革命的历程,更深入地理解革命志士和广大爱国群众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感受中国革命的意义。

二.助读系统的差异

助读系统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是对学习要求、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的提示,也包括对某些疑难问题的诊释和对相关资料的引述”①,一般可以分为图片类、提示类、注释类、练习类、附录类五种。三种版本高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设置各具特色,呈现的形式大都一致,但在内容的设计上存在一些“异样”。

(一)单元导语的设计

在《记念刘和珍君》所处单元的单元导语中,苏教版教材设置了问题情境:面对生死、逆境应当做出如何选择,接着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对问题做出回答。可以看出苏教版是以问题研讨的方式出发,对单元的人文主题进行了概括,语句简洁却引人深思。人教版的单元导语首先以一句话独立成段,阐明了此单元选文的文体类型即“写人记事散文”,有利于学生对文章风格进行初步把握;第二段介绍了单元所选散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第三段指出该单元的学习方法,提示学生要关注人与事的描写,主要集中于语文知识素养方面。统编版的单元导语分为三段,第一段说明了该单元所属的人文主题和研习专题;第二段简要介绍了6篇选文的基本情况;第三段提出了该单元的学习任务。总之,统编版的单元导语既涵盖对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要求,又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插图的选择

插图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等特点,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阅读期待、促进学生理解记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三种版本教材在设计《记念刘和珍君》的插图上达成一致,插图类型主要是人物图像类,即介绍作者或者故事情节中的人物。苏教版单元导语页是鲁迅先生和刘和珍的画像,背景还有花圈,形象地再现了鲁迅先生创作《记念刘和珍君》的意图——为了悼念遇害的刘和珍;文中有一副鲁迅先生收藏的悼念刘和珍、杨德群两烈士的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周刊,可以看出先生对“为中国而死的青年”的尊敬与颂扬。人教版的单元导语页背景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或许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的人生道路;课文前有一副鲁迅先生的画像,便于读者了解作者其人;课文内插有段祺瑞执政府与请愿群众发生冲突的场景纪实类图片,真实地再现了“三一八”惨案的场景。统编版教材单元导语页以革命英雄纪念碑为背景,照应了该单元的人文主题,便于学生初步感知单元专题内容;课文中第三四部分之间插入了主人公刘和珍微笑着的画像,有利于学生感知刘和珍的人物形象。

(三)注释的选取

由于时代变迁,历史文化演变等原因,选文中的字词、历史事件可能会阻碍师生理解文本。这时,注释就发挥了它沟通文本与读者的作用,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经过初步整理发现,三种版本教材对《记念刘和珍君》所做的注释类型大同小异,无外乎文章出处、创作背景、人物简介、字音字义、疑难语句等几个大类,然而在具体数量、内容方面却存在着诸多差异。

苏教版教材课下注释共17条,人教版39条,统编版36条,从数量上看,苏教版较少,一些生涩难懂的字词句的解释没有涉及到,如“微漠”“喋血”等,学生可能会遇到阅读障碍。此外,苏教版在注释的表述上也较另两版简洁。人教版和统编版的注释基本保持一致,数量上,统编版删去了3条较容易理解的字词,如“云者”“黯然”;内容上,两种版本对人物简介、创作背景的表述有较小差异。如人教版在介绍刘和珍、杨德群等人时,强调了遇害时的年龄,“年仅”一词表明他们正值青春年华,容易引起学生的惋惜之情。而苏教版、统编版则直接注明人物的生卒年,虽然保障了信息的准确完善,却忽略了学生情感上的体验。人教版关于杨荫瑜的人物介绍谈到其依附北洋军阀的势力,迫害进步的青年学生,“迫害”一词未免太过严重,容易导致教师和学生对历史人物产生错误评判,认为杨女士是个十恶不赦的罪人。但实际上她在抗日战争中不畏艰险,挺身而出保护同胞的精神令人十分敬佩。相较而言,统编版对杨荫瑜的评价就较为客观,没有运用严重的定性词语。

三.练习系统的差异

一般来说高中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识记性练习,是对语文学科相关知识进行识别和记忆的练习,一般包括朗读、背诵、翻译等;第二,理解性练习,是对选文内容、艺术特色的鉴赏与品味,主要针对文中的关键词句、选文的主旨思想、人物形象等方面;第三,应用性练习,是对学生口语交际、实际运用能力的锻炼,常见的有拓展阅读、写作、表演等形式。

(一)课后习题的设置

课后习题体现了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学生理解课文的参考依据之一。苏教版《记念刘和珍君》的课后习题安排在“问题研讨”板块下的有三道大题,指向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人教版“研讨与练习”板块下课后习题的题型略有变化,但内容上与苏教版相差不大。第一题都是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情感矛盾入手,剖析文章的主旨;第二题以刘和珍为落脚点,着重让学生了解刘和珍为人;第三道题则列举了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学生要联系上下文感知语句的深层含义,从而理解鲁迅的复杂情感。此外,苏教版在“积累与应用”板块提出3条识记性练习建议:诵读全文、背诵第二部分第一段与第四部分第五段、摘抄文中精彩语句,指向对学生识记能力的考查。人教版第四题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题目设置为拓展题,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三一八”惨案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但不尽人意的是,教材将该题定位为拓展题(文中有三角标注),因此并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很多教师会直接略过或者展开形式化的讨论,学生也不积极参与,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了改变大量精讲细析、反复操练的传统教学模式,统编版教材的编者删除了课后习题的设置,希望可以引导自主、探究性的语文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的课后不再设置“研讨与学习”,取而代之的是“学习提示”。“学习提示”的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重难点的参考、阅读方法与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读懂课文。《记念刘和珍君》与同课选文《为了忘却的记念》后的“学习提示”分为三段,涉及到两篇课文的学习内容、学习路径与学习方法。此外,统编版选文所处的单元末设计了“单元研习任务”,一般包括3至4项任务,即与单元专题相关的几个关联性研习活动。但不能将其等同于以往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也不能转化为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它们是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完成的“任务”,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活动。《记念刘和珍君》所处单元共有三个单元研习任务,第一个任务是结合单元具体内容,思考中国革命的意义;第二个任务要求研习单元选文的艺术特点,建议将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对比,用旁批对两文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做评点;第三个是让学生搜集资料,编辑一本红色作品集,是对学生寫作的要求。

(二)写作的相关要求

苏教版教材在每个专题下设置有写作板块,分为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两个环节。《记念刘和珍君》所处专题下设计了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板块,提出了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写作实践环节给出了三道作文题,让学生任选一题作文。第一题是半命题作文,学生选择专题中的一篇文章,完成一篇800字左右的读后感;第二题要求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提炼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第三题是命题作文,以“站直了做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从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的具体内容来看,该专题重点关注议论文的写作。除了写作实践的第一道题与《记念刘和珍君》有些关联,其他的题目似乎与之关系不大。

人教版教材中设计有写作指导,即“表达交流”板块。但是该板块位于教材靠后的位置,是一个单独的系统,与课文所处的“阅读鉴赏”板块距离较远。必修1的“表达交流”板块主要从写人、叙事两个大方面入手,分列四个小专题,每个专题都从话题探讨开始,先启发学生思考,再引出写法借鉴环节,以名家的作品为例进行分析鉴赏,最后呈现几道写作练习题,学生通过练习不断提高写人记事的写作技巧。该版本的写作任务也没有明确指向《记念刘和珍君》的部分,唯一与之关联的就是对写人记事的练习,与课文的写作特色有共通之处。

不同于以往教材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写作系统与阅读系统由分离走向了相对融合。统编版教材没有设置专门的写作教学板块,而是将写作的要求融入了单元的学习任务之中,促进了阅读与写作的统一。《纪念刘和珍君》所在单元的研习任务中提到,要会用旁批的方式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做评点,这个任务将写作与单元研习任务相结合,让学生在做旁批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结束语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在鲁迅散文中无疑是抒情的双璧之一,文章针对现实的批判和赞颂,既有战斗性也有抒情性。文章藏匿锋芒,深化思绪于曲折的层次中,思绪在曲折的逻辑中出奇制胜地推演,就成了鲁迅杂文的一大创造。”②《记念刘和珍君》作为鲁迅先生的经典杂文,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不断被选进高中语文教材。通过对比苏教版、人教版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发现该文章在内容上无任何删改,但在教材内部的单元编排、助读系统、练习系统的设置上存在较多“异样”,体现了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指导思想。研究“同文异样”现象,可以帮助教师理解不同版本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特点,及时转变传统的教材使用方法,并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理念做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上的调整,从而更高效地促进高中语文课堂的生成。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顾黄初.语文教材的编制与使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教育部组织编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丁帆,杨九俊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1.

[5]王宁,巢宗祺主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6]教育部组织编写.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06.

[7]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08.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9]顾之川.试论中学语文教科书注释的原则[J].課程教材教法.1996.

[10]郑桂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2017(03).

[11]熊纪涛.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插图类型及教学价值[J].教学与管理.2020(10).

[12]温儒敏.“学习”与“研习”——谈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的编写意图和使用建议[J].中学语文教学.2020(08).

[13]肖淑静.高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编写与使用研宄[D].河北师范大学2010.

注 释

①阎立钦,倪文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②孙绍振:我读《记念刘和珍君》,文学教育(上),2010年第3期,第4-6页.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统编版苏教版人教版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
共在理念视域下的小学低段悦纳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谈统编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整合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启示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