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家族
- 顺应论视角下《红高粱家族》日译本研究
【摘要】《红高粱家族》是中国作家莫言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本文将在顺应论框架下,从语境、语言结构、动态过程、意识突显程度四个方面对《红高粱家族》日译本进行研究,探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做的顺应性选择。【关键词】《红高粱家族》;顺应论;选择;顺应【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40-0114-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
今古文创 2023年40期2023-10-30
- 《红高粱家族》德译本中文化专有项翻译策略探究
先生所著《红高粱家族》堪为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中遒劲有力的一笔。在这部鸿篇巨作中,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与诗性语言构成了无可比拟的浪漫气质与审美空间。该研究从艾克西拉文化专有项翻译视角出发,对《红高粱家族》德译本中的文化专有项进行比读,并对译者所选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绝对世界化、文内解释、语言翻译等翻译技巧能够在保留源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帮助读者建立最佳关联,有益于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关键词】文化专有项;《红高粱家族》;德译本;艾克西拉【中图分类号】H3
今古文创 2023年21期2023-06-15
- 《红高粱家族》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
野,更为《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探究了葛浩文译本《红高粱家族》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特色,总结其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的翻译策略与总体倾向,以期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参照。关键词:译者行为批评 文化负载词 《红高粱家族》 “求真-务实”连续统怀抱着对中国文学的浓厚兴趣,葛浩文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对中国文学的研究与翻译。得益于深厚的双语素养、广博的中国文化涵养以及高超的翻译技巧,葛浩文成功地将莫言的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2期2023-06-12
- 《红高粱家族》葛译本中的乡土语言英译
来越高。《红高粱家族》是莫言最具代表性的乡土文学作品之一,其中大量运用山东特色方言,富有地域生活特色,充满生命活力和想象力,极具创造性。乡土语言作为地方文化最个性化、最原汁原味的代表,对于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极高的研究意义。本文在译者行为批评视角下,探究《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中乡土语言翻译策略及效果,旨在进一步推动乡土语言英译研究。关键词:《红高粱家族》 译者行为批评 乡土语言 翻译策略 莫言2012年10月11日,莫言成为我国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4期2023-06-07
- 影视里的《红高粱家族》
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一经出版就引起文艺界高度重视,导演张艺谋、郑晓龙先后将其改编为电影与电视剧,它们由于媒介不同,具有一定的审美差异性。现对小说、电影、电视剧三种艺术形式进行比较,从文学与视听语言、叙事手法、人物形象的塑造三个方面着手,浅析小说《红高粱家族》的影视改编策略。莫言的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于1987年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讲述了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高密东北乡的祖先父辈们的故事。该小说一经出版,就引起文坛广泛关注。1987
文化产业 2023年15期2023-06-05
- 论《红高粱家族》与《暮光之城》的共性文化主题
誉奖章。《红高粱家族》是他代表性的作品,1987年5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包括《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五部分,获得《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十八名,《今日世界文学》七十五年来全世界四十部杰出作品之一以及第二届冯牧文学奖。小说改编成电影《红高粱》后同样屡获好评,1988年在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收获最高奖金熊奖,这也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获此殊荣。此外,该片还荣膺“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第2
潍坊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3-01-06
- 历史的想象
——解读莫言《红高粱家族》
寻根叙述《红高粱家族》是莫言1986 年完成的作品,在20 世纪80 年代寻根文学大潮中,《红高粱家族》以对历史、民族、家族的追寻而成为其中的代表性作品。小说在“我”的叙述中上演了一幕幕抗日战争年代“我”的祖先在高密东北乡的慷慨悲歌般的事迹,“我”是一个寻根的现代知识分子,“我”的讲述和当时的历史有疏离感,也有明显的自我寻找的诉求。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但“我”完全不受第一人称叙述的种种限制,反而兼具普通的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种种功能,“我”在
名作欣赏 2022年35期2022-12-31
- 作为事件的《红高粱家族》日译
——以日本的中国新时期文学相关资料为线索
孙若圣《红高粱家族》是莫言迄今为止的创作高峰之一,然而《红高粱家族》在日本的译介过程却伴随着风波。其中最重要原因在于该书译者井口晃在翻译后记中对文本的描写方式及作者的思想旨趣提出了强烈质疑,这成为当时文坛的一个“事件”。井口晃译介新时期文学作品达120万字左右,是颇具盛名的中国文学专家,因此井口的解读对莫言及《红高粱家族》在日传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在本文中,笔者依照时间顺序脉络性地精读了井口及其他汉学家所著有关新时期文学的各种文献资料,发现井口对
新文学评论 2022年1期2022-11-24
- “土匪”叙事视域中的《红高粱家族》与《逛山》比较论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被视为新历史主义小说的滥觞。学者张清华更是表示“从‘文化主题’转向‘历史主题’,《红高粱家族》是一个标志。”[1]《红高粱家族》在新时期开土匪叙事之风,贾平凹的《逛山》则是20 世纪90 年代土匪叙事的又一高峰。两部作品不同的写作路向显示出新时期土匪叙事的两种新维度:“土匪”英雄化和土匪日常生活化。“匪性”成为填补商业化时代英雄情结空白的精神依托。不同作家有不同的创作目的、不同的叙事方式以及语言风格。《红高粱家族》与《逛山》相比较,显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1-22
- 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红高粱家族》
摘要】 《红高粱家族》中奶奶是自然的女儿,她勇敢、热情甚至彪悍,与红高粱所蕴含的精神特质相契合。红高粱作为自然的代表,已经成为奶奶出生和生存、反抗封建社会和男权思想、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实现自我价值的“圣地”,奶奶与红高粱联合为一体,受到高粱地的庇护,同时从红高粱中汲取精神力量去克服一切的不公与压迫。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观点、人类对自然的蹂躏以及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女性与自然相联合对男权社会的反抗三个方面诠释《红高粱家族》,据此来研究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
今古文创 2022年26期2022-07-24
- 文学作品外译中提升文化自信的路径探索
——以《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译本为例
视角,以《红高粱家族》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为例,探索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是如何提高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提升我国在文化领域的话语权。1 文化自觉概述文化自觉最早由我国著名学者费孝通提出,他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2]。身处于5 000多年的中华文化之中,必定对自己的文化属性有深深的认同和认知,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自觉。深处异国他乡,看到五星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1期2022-03-23
- 场域理论视角下葛译《红高粱家族》翻译特点解析
为基础,《红高粱家族》葛译本为研究文本,以修辞、习语翻译为切入点研究小说的翻译特点。发现葛倾向于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惯习、资本和场域来解释翻译特点的成因,认为与葛在学习和工作中形成的惯习、在各种场域中所拥有的资本和占据的位置有关。【关键词】 红高粱家族;惯习;资本;场域【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1)40-0125-02葛浩文作为莫言作品的主要英译者,翻译了
今古文创 2021年40期2021-10-26
- 浅析《红高粱家族》之生命强力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彰显人类纯粹、野性的原始生命强力,在那片红高粱地里上演动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昭示人类本真欲望的回归,从淳朴自然的乡民到自发抗战、保卫民族国家的“战士”的转变,生命强力的迸发激荡出耀眼的光芒,升华为民族之精魂。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坚韧品格脱胎于这种原始、本真的生命欲望,不断促使人们走向光明、走向胜利。【关键词】 生命强力;本真欲望;民族精魂;坚韧品格【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
今古文创 2021年16期2021-09-10
- 土匪的历史:兼论莫言小说中的土匪形象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首开了中国土匪的人性化书写史。莫言筆下的余占鳌等众土匪形象,都是人性与匪性的结合体,其嫉恶如仇、行侠仗义,有着正常人的喜怒哀乐。这些文学长廊中极具代表性的形象,为后续写土匪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范本和创作经验。关键词:土匪;《红高粱家族》;人性书写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2-0150-03土匪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类人,他们中既有行侠仗义之士,也不乏为非作歹之徒。土匪这类特殊群
西部学刊 2021年12期2021-09-02
- 接受美学视角下《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研究
:本文以《红高粱家族》的英译本为对象,从接受美学出发,探讨了译者作为读者是如何实现和原文的视野融合,以及如何处理原文的空白和不确定性,以实现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和译文的融合,为今后的文学翻译提供借鉴。关键词:接受美学 视野融合 空白 不确定性《红高粱家族》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抗战时期为背景,主要通过“我”来叙述我的土匪爷爷余占鳌率领武装压击日军,以及“爷爷”和“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在2000年,《红高粱家族》入选了《亚洲周刊》评
文学教育 2021年7期2021-08-09
- 探究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狗”的文学意象
。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一书中安排了独立章节《狗道》来对狗进行叙写。《狗道》描写的是在莫言笔下高密那个野性世界中属于狗的生存方式以及狗与人之间的故事,是《红高粱家族》一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关键词:莫言;狗;《红高粱家族》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1 狗群的疯狂《狗道》的第一段就写道在作者家几百条狗的带领下,村子里的狗踏遍了屠宰场,他们的爪子踩在各种尸骨上。这里关于屠宰场中数百条狗的描写
艺术科技 2021年10期2021-08-09
- 土匪的历史:兼论莫言小说中的土匪形象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首开了中国土匪的人性化书写史。莫言笔下的余占鳌等众土匪形象,都是人性与匪性的结合体,其嫉恶如仇、行侠仗义,有着正常人的喜怒哀乐。这些文学长廊中极具代表性的形象,为后续写土匪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范本和创作经验。关键词:土匪;《红高粱家族》;人性书写中图分类号:I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2-0150-03土匪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类人,他们中既有行侠仗义之士,也不乏为非作歹之徒。土匪这类特殊群
西部学刊 2021年10期2021-08-05
- 论《红高粱家族》中的色彩语言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就被称为是“绘画性对文学的占有”。研究《红高粱家族》中的色彩语言运用可以加深对莫言作品的理解,同时有助于文学创作过程中自如地运用色彩语言。一、《红高粱家族》中色彩词的运用手法(一)色彩的新奇搭配超常新奇的色彩搭配是莫言营造小说氛围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奶奶出殡时有这样一段描写,“红得发紫的野茄子花在水草的夹缝里愤怒的开放……土黄色中星杂着白斑点的云雀在白气袅袅的高空中尖声呼啸”[2],红紫黄白浮雕式的构建了当时的情景,活脱脱的描绘了一幅
大众文艺 2020年19期2021-01-28
- 《红高粱家族》的“狂欢化”叙事
作品。其《红高粱家族》是一部具有强烈狂欢化色彩的小说,颠覆了既成的叙事模式和传统的审美原则。小说中“复调”式的叙事结构、“狂欢化”的语言风格以及“狂欢化”的人物形象,共同构筑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狂欢化”世界,为读者呈现了一场狂欢盛宴。一、“复调”式的叙事结构“复调”理论是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一个子理论,复调小说是文学“狂欢化”的一种重要体裁形式。与独白小说相比,复调小说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 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2](2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12-12
- 从文艺民俗学视角解读莫言小说中的婚姻及丧葬习俗
方法,以《红高粱家族》中的婚姻习俗和丧葬习俗为例,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探析作品中婚姻、丧葬习俗背后的审美文化意义,深入理解作家的创作心理,揭示作家对故乡特色民俗仪式的颂扬与批判之情。关键词: 婚姻习俗 丧葬习俗 《红高粱家族》 文艺民俗学陈勤建教授在《文艺民俗学》中指出:“民俗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割不断的联系,任何人都是自身所属民俗文化圈的一部分。”①(70)莫言生长于山东高密,深受齐鲁文化的影响,二十年民间生活对他来说是一生不可磨灭的记忆,在这一
文教资料 2020年22期2020-11-16
- 《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中译者话语构建策略探究
摘要:《红高粱家族》是著名作家莫言的前期代表作,葛浩文的英译本享誉海外。究其成功翻译的原因,译者话语构建策略很值得探究。葛浩文英译本中的话语构建策略和手段,首先表现在篇章结构的调整,具体有“次节划分”“事件重组”和“异化策略”;其次是采用了“前景化”语言转换,翻译时从原作的背景、言外之意、其他补充描述、相互映衬之处等来挖掘和把握信息数据,继而对原文的内容进行前景化的重现。有时担心汉语中的特色化词汇表达会引起误读而进行酌情的删减;第三,译者还会通过增加副本的
西部学刊 2020年14期2020-09-12
-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解读《红高粱家族》中的女性意识
。本文以《红高粱家族》为研究对象,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作者的女性观两方面出发,分析该作品及作者所展现出来的女性意识,旨在揭示作者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观及其进步意义。关键词:女性主义 《红高粱家族》 性别平等一、引言《红高粱家族》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莫言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男性作家,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女性的形象丝毫不逊于男性。故事以“我”为叙述视角,以“我”的爷爷余占鳌和奶奶戴凤莲为主线,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
参花(上) 2020年9期2020-08-03
- 莫言《红高粱家族》的叙事艺术探析
要:莫言《红高粱家族》的叙事艺术别出心裁,与以往小说采用的叙事手法截然不同,开拓了小说叙事手法的新途径。莫言所采用的叙事手法及叙事时间将西方叙事理论与中国叙事特色融为一体,堪称文学界的典范。文章对莫言《红高粱家族》的叙事艺术进行深入的探析。关键词:《红高粱家族》;历史叙事;虚构叙事;时间叙事莫言在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此小说一经面世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之后,他继续创作了几部中篇小说,并将它们集合在一起,统称《红高粱家族》,这一系列小说成为
大观 2020年3期2020-06-22
- 三维生态翻译下的色彩词英译
——以葛浩文译《红高粱家族》为例
文的英译《红高粱家族》。他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使他深刻了解目的语读者的阅读审美与阅读需求,了解目的语市场的特点,根据读者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红高粱家族》中强烈的魔幻气息很大程度上是由浓烈的色彩词构建出来的。大量色彩词的使用,使得翻译具有多样性。笔者选择研究《红高粱家族》中的色彩词,以期拓宽翻译的研究角度和适合传播的翻译策略,探寻中国优秀作品如何走出去,在世界舞台上力争一席之地,并促进世界文化的融合与交流。截至2019年3月4日笔者在中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5-07
- 莫言文学与“1980年代”※
——以《红高粱家族》为方法的研讨
本文将以《红高粱家族》为个案和“方法”,研讨莫言文学与1980年代乃至现代中国文学之间的内在关联。1987年5月,莫言的首部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简称《家族》)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初版发行,构成这部长篇的五部中篇均在此前一年发表。1虽然这是一部莫言并未刻意做长篇文体构思的“非典型”长篇,但它对莫言思想和美学内质的奠基作用却是无可替代的。2进一步看,《家族》不止对莫言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部典型的“1980年代”作品,其文学史意义亦不止于“新历史”或“民间”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年9期2020-04-18
- 基于语料库对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的分析研究
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为研究对象。运用Word List词频表,结合Concordance,分析小说叙事视角;运用Concordance Plot、Collates、Concordance功能,分析小说主要人物“爷爷”的形象特点;运用Keyword List功能,分析文本主题;运用Collates和Concordance功能,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小说语言特色,主要体现在红色词汇的运用和偏正结构的超常搭配两方面。关键词: 语料库 Antconc 莫言
文教资料 2020年32期2020-03-03
-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汉语乡土语言英译的翻译态度研究
——以《红高粱家族》中外译本谚语翻译为例
为代表的《红高粱家族》《蛙》等十多部。针对葛浩文译作的相关学术研究众多,但从译者对比这一角度入手的数量较少。中国译者邓世午、于大波于20世纪80年代曾译过《红高粱家族》(节选)、《亚细亚瀑布》等作品,相比较于葛浩文译本,中国译者的译本并未引起较多注意。下面将对比分析《红高粱家族》的外国译者葛浩文和中国译者邓世午、于大波两个英译本(以下简称葛译本、邓于译本),探寻其中译者行为与翻译态度的差异,从而为对比翻译研究提供借鉴,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和进步。一、《红高粱
英语教师 2020年8期2020-02-23
- 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体现—以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为例
文在翻译《红高粱家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译者主体性,在尽量忠实原文的前提下,进行了适度改写,以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1]译者主体性在《红高粱家族》翻译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对语言进行适度简化处理,降低译作难度,增强可读性例1:爷爷他们走在街上听到人们的唧唧低语声,便昂首挺胸,竭力想表现出英雄气概,心里却七上八下,忐忑不安,沉重的忧虑像石头一样压在每个人心头。译文:When Granddad and the others heard wh
科学咨询 2020年11期2020-01-08
- 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的叙述视角及其文学效果
培源一、《红高粱家族》不同的叙述视角叙述视角是文本中对讲述的文本内容进行察看和叙述的角度,根据讲述人察看故事内容中情景的立场而区别。热奈特使用“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三种类型来区别不同的叙述视角。下面结合聚焦与人称的概念分析不同叙述视角在《红高粱家族》中的运用及其不一样的文学效果。(一)零聚焦叙述“零聚焦”指在叙述过程中没有统一视角的全知道的述说,其特点是叙述者所了解的比旁人了解得更多,即全知视角。《红高粱家族》以“我父亲这个土匪”作为讲述故事的开始
文化学刊 2019年1期2019-12-27
- 同一译介传播模式下的译作传播影响力差异社会学分析
——以《红高粱家族》《酒国》为例
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酒国》为例(均采用以上第二种模式)做了初步分析(汪宝荣,2019a)。但因篇幅所限,未能展开充分论述。鉴于目前学界对该论题尚缺乏关注,本文将在充分论述的基础上,对如何有效提升中国文学译作在海外的传播影响力提出若干对策。1 葛译《红高粱家族》《酒国》传播影响力之差异本文所称“传播影响力”是指中国文学作品经由某种译介传播模式的有效运作,并具体通过涉及项目发起、翻译、编辑出版、评论推介、营销流通等环节的“行动者网络”的建构和运作(汪宝荣,
外国语文 2019年5期2019-12-26
- 论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中性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曦摘要:《红高粱家族》是一篇经过特殊处理的农村爱情小说,作品通过大量的性描写,呈现出丰富的人物形象。性常作为一种隐晦的存在,不可言说,本文中的性描写,融入东北高密乡土情怀堂而皇之的搬到了文字之中。这种特殊的带着乡村审美趣味的性描写,成为人物成长的一大助力,改变着小说主人公对事件的思考以及自身的成长,从而塑造出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关键词:性描写;人物形象;塑造作用《红高粱家族》描写着看似白水的爱情故事和抗战事迹,细看主人公余占鳌和戴凤莲的爱情,他们的结合天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2019-12-10
- 回归民间,探寻“根”的力量
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以虚拟的家族回忆方式描绘了发生在莫言故土——山东高密东北乡上的民间抗战传奇故事。在“土匪兼英雄”的山东好汉余占鳌的带领下,全村民众,包括聋哑瘸拐在内的乌合之众建立起了纯生存意识的民间抗日队伍。他们挣扎着、热血着、生存着、牺牲着,在莫言的笔下我感受到来自红高粱土地上的民间力量。这部着眼于历史与现实的抗战、爱情小说终结了正史小说的时代,开启了探寻民间“根”的力量的文学旅程。文章将会从民间元素、民间情感、民间回归等方面阐释《红高粱家族》的“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5期2019-11-29
- 回归民间,探寻“根”的力量
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以虚拟的家族回忆方式描绘了发生在莫言故土——山东高密东北乡上的民间抗战传奇故事。在“土匪兼英雄”的山东好汉余占鳌的带领下,全村民众,包括聋哑瘸拐在内的乌合之众建立起了纯生存意识的民间抗日队伍。他们挣扎着、热血着、生存着、牺牲着,在莫言的笔下我感受到来自红高粱土地上的民间力量。这部着眼于历史与现实的抗战、爱情小说终结了正史小说的时代,开启了探寻民间“根”的力量的文学旅程。文章将会从民间元素、民间情感、民间回归等方面阐释《红高粱家族》的“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5期2019-11-29
- 翻译伦理视角下的小说英译研究
通过分析《红高粱家族》葛浩文的译本,对译者的翻译伦理进行析评,寻求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合理译介模式。关键词: 翻译伦理学 《红高粱家族》 葛浩文译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走出去渐渐提上日程。为响应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号召,要着重文化作品的外译,推动中国文学走向国际文坛。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当代中国作家莫言的作品倍受追捧,其中《红高粱家族》是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品之一,汉学家葛浩文将这部作品翻译成英文,方使国
文教资料 2019年6期2019-10-08
- 以《红高粱家族》为例分析莫言的女性话语
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中就是以女性形象为主人公,为构建女性话语起到积极作用。◆关键词:莫言;《红高粱家族》;女性形象;女性话语一、前言《红高粱家族》中的女主人公戴凤莲,虽然是农村女性,但是她活泼、果断、泼辣,勇于追求爱情,同时又使之升华为家国大爱。戴凤莲洒脱、豪爽,在经历了种种考验之后,不放弃对国家的热爱,最终以身殉国,是一个与封建思想斗争的女英雄。通过这样一位女性形象的塑造,显示了莫言的女性意识,为争取女性话语做出的努力。二、戴凤莲形象分析1.富有浪漫主
速读·下旬 2019年7期2019-08-19
- 经济伦理学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葛浩文翻译策略研究
——以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
的作品。《红高粱家族》是他的代表作,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发行。由于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莫言的英文译者葛浩文自然成了莫言译本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译者。其实,葛浩文不是陌生的名字,他是一位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获得中国文学博士学位,目前已经翻译了三十多个中文作家的六十多部作品,是翻译中文小说最多的译者。他的译本让更多的外国读者了解中国作品和中国作家,并开始对中国这片土地产生浓厚的兴趣。二、经济伦理学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早由美国学者爱德华·弗里曼
名作欣赏 2019年32期2019-07-14
- 莫言文学作品中的狂欢与怪诞
萝卜》和《红高粱家族》中,狂欢式的色彩描写和怪诞的比喻运用使莫言成为文学创作中独特的“这一个”。关键词:莫言小说 诺奖精神 语言特色 《透明的红萝卜》 《红高粱家族》“中国作家何时能摘得诺贝尔文学奖桂冠”,这个每年诺奖前后轰炸网络的话题,在莫言获得此奖后,转化为了“莫言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颁奖词中写到,小说中的“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很少的旅程能超越这些故事和历史进入一个这样的国度,那里驴子和猪的叫嚣淹没了人的声音,爱与邪恶呈现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4期2019-04-28
- 浅析周英雄的《演义》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共有五章: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和狗皮。其中最负盛名的两章为红高粱与高粱酒,张艺谋据小说改编获柏林国际影展金熊奖的电影《红高粱》中的大部分情节也出自这两章。周英雄先生在文中以整体视角分析了整篇小说,以求获得对作品更为完整的认知,本文将浅析周先生对这篇小说内涵与形式的独特见解。关键词:莫言;《红高粱家族》;历史演义小说作者简介:彭博(1995-),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
青年文学家 2019年6期2019-04-16
- 翻译美学视角下《红高粱家族》的葛氏译本研究
糊层面对《红高粱家族》葛氏译本进行深入剖析。研究首先分析了原著的审美构成和文本特点,着眼于译者如何在翻译中推进审美再现,如何处理语际转换所面临的难题,有助于读者领略中英版本的不同美感,缩小跨文化的认知差异,为今后莫言作品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关键词】《红高粱家族》;莫言;葛浩文;翻译美学【作者简介】梅蕾,女,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英语笔译;(通讯作者)林静,女,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硕士导师,研究方向:文学翻译。一、引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2期2019-04-12
- 《红高粱家族》中明喻的翻译
浩文所译《红高粱家族》(莫言著)。聚焦译文对原文中明喻的翻译情况,认为译者主要通过直译保留了原文中奇特瑰丽的明喻,让读者体会和感受到高密东北乡浓郁的民间风味及欢畅淋漓的人生体验。关键词: 《红高粱家族》 明喻 翻译一、引言葛浩文翻译最多的是莫言作品,迄今已有10部。其中英译本《红高粱家族》在英语世界传播最成功。《红高粱家族》中运用大量充满想象力且总是违背常规的比喻。比喻是《红高粱家族》运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据统计有近二百个比喻,而且其比喻不落俗套,使整部作
文教资料 2019年2期2019-04-12
- 莫言和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比较
与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为例,通过对比两位文学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高度赞扬了男权时期女性的勇敢和智慧,这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分别代表了西方和东方女性的觉醒。我希望通过研究这个主题,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女性主义,女性形势以及她们面临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现代社会的女性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自己,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信心,更关心我们的心理健康。【关键词】红高粱家族;喧嚣与骚动;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I207.425;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戏剧之家 2019年4期2019-03-28
- 葛浩文《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个案分析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由美国汉学家、著名译家葛浩文翻译成英文,并改名为Red Sorghum。本文通过对《红高粱家族》和其英译本对比,发现译本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完全忠实于原著。在一定程度上,英译本是译者对源文本的操控性改写。对此,本文将以操纵学派代表人物安德烈·勒菲弗尔改写理论中的意识形态为基点,分析莫言的原著与葛浩文的译本之间由于意识形态所导致的差异。【关键词】红高粱家族;改写;意识形态【作者简介】张广林,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中学。众所周知,文学与意识形态有着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1期2019-03-14
- 论《红高粱家族》的“抗战”“情爱”与“历史观”*①
)在写作《红高粱家族》时,莫言已经表现出一种高度自觉的文学意识:“官方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固然不可信,民间口口相传的历史同样不可信。官方歪曲历史是政治的需要,民间把历史传奇化、神秘化是心灵的需要,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我当然更愿意向民间的历史传奇靠拢并从那里汲取营养。因为一部文学作品要想激动人心,必须讲述出惊心动魄的故事,必须在讲述这惊心动魄的故事的过程中塑造出性格鲜明、非同一般的人物,而这样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几乎不存在的,但在我父亲他们讲述的故事里比比皆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2-21
- 中国当代小说中叠词的翻译*
——以《红高粱家族》《活着》及其英文译本为例
本文将以《红高粱家族》[37]、《活着》[38]及其英文译本RedSorghum[39]和ToLive[40]为例,尝试考查中国当代小说中叠词的使用情况,进而在此基础之上重点探讨其翻译问题。之所以选择这两部小说,一是小说作者、小说本身、小说译者皆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众所周知,莫言和余华是中国当代作家中的先锋人物,两部小说也堪称二人扛鼎之作,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其译者也均为知名译家。《红高粱家族》译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不需赘言,《活着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2-21
- 《红高粱家族》中省译“卫星”情节的翻译研究
一、引言《红高粱家族》是由五个相对独立的中篇小说构成的,而非一气呵成地创作完成。各个故事在叙事连贯时,莫言大都运用了追溯式预叙的手法,因而存在一些疏漏、重复,以及时间上或结构上的不一致现象。所谓“卫星(satellites)事件”是由叙事学家巴尔特(Roland Barthes)提出的。巴尔特认为小说中的叙事事件中有一些事件相对来讲占主导地位,体现出事件、情节之间的时空或因果关系,此类事件被称为“核心(kernel)事件”,属于功能性事件;另一些叙事事件的
淄博师专论丛 2019年2期2019-01-28
- 论《红高粱家族》中的生命意识与民族精神
摘要:《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莫言将鲜活跳跃的主体置于历史中,运用极富表现力的手法,展示了在苦难面前人们呈现出来的蓬勃绽放的生命力。本文跟随莫言在《红高粱家族》里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探索过程,主要论述余占鳌、戴凤莲、罗汉大叔等一批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人物所具备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民族精神。关键词:莫言 红高粱 生命意识 民族精神《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小说中莫言用野性的眼光将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主体融入历史,运用极具感官性的文字展示了人物最真实、完整的一面
参花(上) 2019年1期2019-01-22
- 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以《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为例
大作用。《红高粱家族》(Red Sorghum)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及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英译的第一部莫言作品,他还将莫言的其它十多部作品译介给了英语读者,如《生死疲劳》 (Life and Death Are Wearing Me Out)、《天堂蒜苔之歌》(The Garlic Ballads)、《丰乳肥臀》(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等等。葛浩文的翻译风格严谨,译文简洁明快,翻译策略灵活多样。他杰出的
长江丛刊 2018年20期2018-11-14
- 改编修辞:从小说《红高粱家族》到电影《红高粱》
③莫言:《红高粱家族》,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368页。正是这种神秘力量,引领着莫言从城市回归乡村,回归精神家园,在城市文明的映照下发掘出带有个体生命体验的文化理想。《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高密东北乡狂放恣肆、无拘无束的生命形态。小说以“我”爷爷余占鳌率领豆官一行人去攻打日本人的车队为开端,以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的爱情为副线,同时围绕着“我”奶奶的英勇牺牲插叙了她死前和死后发生的事情。莫言先后塑造了三个时期的人物:以“
写作 2018年3期2018-09-23
- 《红高粱家族》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寻根”的“我”
87年,《红高粱家族》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内含五章,先后写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寻根”浪潮兴起的时候。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者“我”的口吻讲述了一个跨越上世纪前半期动荡时代的家族历史故事。陈晓明指出莫言的“红高粱”系列作品是“回到乡村生活本身,回到个人的生存事实中去”的“家族寻根”,“莫言用“我爷爷”“我奶奶”的叙述视点,那是与‘我’的经验和生命本体联系在一起的寻根”,“莫言改变了寻根的历史意向,他把寻根拉回到自我生命认同的根基上来”①。作者选择由第一
名作欣赏 2018年12期2018-09-10
- 《红高粱》葛译本误译分析
文只选取《红高粱家族》的中篇《红高粱》葛浩文译本中的典型错误进行归纳与分析,以此来研究文学翻译中出现误译的原因。【关键词】红高粱家族;葛浩文;翻译;误译【作者简介】田阳阳(1991.5- ),女,河南开封人,陕西师范大学,2017级硕士,英语笔译方向。每位译者都希望自己的译文能够准确、忠实地传达原文意义,尽量避免误译。但不难发现,几乎任何一部翻译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误译现象,甚至一些大家名家的作品也不例外。笔者以下就几种误译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一、逻辑分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7期2018-09-08
- 浅析《红高粱家族》中的人物形象与生命意识
大影响。《红高粱家族》表现了对生命原力的无限敬仰与追求,其传达的生命意识尤其独特。关键词:性爱意识;人物形象;生命意识作者简介:李玉翠(1994.7-),女,汉族,山东省德州市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01一、灵与肉结合的性爱意识孔子曾说:“食色,性也。”性是人类生存最低级的也是最本源的需要,是天理之所在。莫言在他的小说中大胆而直
青年文学家 2018年18期2018-07-28
- 浅谈莫言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
——以《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为例
作之一的《红高粱家族》,充分展现了莫言的创作风格。《红高粱家族》发表于1987年,此作一出,反响不俗。该作品被国际著名导演张艺谋相中拍成了电影,该电影在影坛上引起了巨大震动,为我国当年死气沉沉的电影刮来了一阵新的春风。莫言的作品构思奇特,想象天马行空,充分展现了莫言创作的活力与激情。无论是创作风格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体现了一种狂放与雄浑。同时作品《红高粱》一出,高密东北乡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地方名称,它变成一个为人所熟知的抽象的文学概念。正如鲁迅之于鲁镇,沈
名作欣赏 2018年11期2018-07-13
- 阐释学视角下《红高粱家族》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广为人知《红高粱家族》的译本,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由《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五部组成。将《红高粱家族》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让不同语言的文化可以在全世界上得到交流。对于译本的要求是翻译者应遵循原作中特定的情感、所阐释的内容及原作写作风格,并发挥译者的主体性,正如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的阐释学所要求的一致,阐释学四步走中均体现了译者主体性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阐释学视角下《红高粱家族》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5期2018-06-30
- 《红高粱家族》对传统革命叙事的突破
对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的叙事模式、叙事角度和人物塑造方面进行分析。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吸收了西方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和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结合本土小说写作的民族特色,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上写出革命题材的著作。关键词:《红高粱家族》;叙事模式;叙事角度;人物塑造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时间,莫言的作品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红高粱家族》便是其中一部。《红高粱家族》以抗日战争及20世纪30、40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塑造了“我爷爷”余占鳌和“
神州·下旬刊 2018年6期2018-06-28
- 《红高粱家族》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英译小说《红高粱家族》①本文考察的《红高粱家族》,中文版本以2012年版为考察对象,即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英译本以葛浩文的英译本为考察对象,即Howarl Goldblatt《Red sorghum》Viking penguin,2012,下文不赘。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葛浩文译介莫言小说归化与异化所占的比例大小,对译者葛浩文所运用的译介策略进行分析对比。笔者也将归化与异化的手段进行了分类,希望能够让葛浩文的翻译策略得以更清晰地展现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5-17
- 《红高粱家族》的第一人称叙述者:“寻根”的“我”
摘 要:《红高粱家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者兼具了普通第一人称叙述者和第三人称叙述者的功能,体现出极富个体主观色彩的独特叙述特征。同时从人格特征来讲,这个叙述者表现出了复杂矛盾迷茫的寻找者特征,与隐含作者在行为和立场上都表现出距离,集中体现了“寻根”主题下个体自我寻找和实现的精神诉求。关键词:《红高粱家族》 叙述者 隐含作者 寻根1987年,《红高粱家族》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内含五章,先后写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寻根”浪潮兴起的时候。小说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4期2018-05-08
- “种的退化”—《红高粱家族》文本探析
4000《红高粱家族》发表于1987年5月,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高密东北乡为创作背景,主要讲述了“我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以及高密东北乡人自发抗击日本侵略的故事。作品还穿插了“我爷爷”和“我奶奶”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勇敢追求幸福爱情的故事,该小说通过对我爷爷奶奶、我父亲以及我祖孙三代的对比,演绎了高密东北乡“种的退化”的历史。正如莫言所感慨的,“他们杀人越货,他们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
宿州学院学报 2018年7期2018-04-03
- 翻译的识解运作研究
——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
个维度对《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本进行分析,从识解角度揭示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观性。2 识解理论由Langacker于1987年提出的识解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他认为认知主体在感知和描述同一事物或情景时会采用不同的识解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概念化结果,这些概念化又体现在不同的语言表达选择上。王寅认为翻译过程中译者会通过自己不同的切身体验和认知模式去识解原文,这可以解释不同认知主体在理解同一事物和情景时候所激发的辖域的差异,选择视角的不同,所选择突显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36期2018-03-07
- 基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的《红高粱家族》英译本探析
部作品。《红高粱家族》是中国著名乡土作家,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早在1987年就被张艺谋导演搬上银屏,并获得“38届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由此该电影在国内外一举成名,使其作者在国内文学界也崭露头角。1993年葛浩文翻译的《Red Sorghum》出版后,被《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为“1993年全球最佳小说”,使葛浩文为中西方读者所熟知。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的出版,又充分说明《红高粱》在国际国内的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7期2018-03-07
- 浅析莫言《红高粱家族》的描写艺术
000)《红高粱家族》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发表于1987年5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由《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五部分组成。小说以山东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我奶奶戴凤莲”和“我爷爷余占鳌”之间轰轰轰烈的爱情故事,以及抗日战争期间活跃在高粱地里英勇抗日的先辈们的悲壮事迹。莫言从民间的角度给读者展现了高密东北乡的先辈们,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奋起反抗、英勇抗日的历史,讴歌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血性刚强的民族性
新乡学院学报 2018年8期2018-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