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象

  • 近十年来郭象思想研究综述
    张敏【摘要】郭象是魏晋玄学的集大成者,郭象玄学对理解魏晋玄学的脉络,以及把握中国思想史的发展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十年来,研究郭象思想的文章数量不断增加,研究内容、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等都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本文主要从郭象《庄子注》对庄子的诠释与建构、郭象哲学思想研究、郭象美学研究三个方面对郭象思想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期对郭象思想研究的问题、方向和意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关键词】郭象;《庄子》;《庄子注》【中图分类号】B235            【文献标

    今古文创 2023年41期2023-10-30

  • 郭象对教育的看法浅析
    以外,魏晋时期的郭象也曾对教育的问题有过比较系统且深刻的论述。本文尝试对此进行简论,并试图在浅析郭象对教育的看法后,在儒道对比的框架下对教育的意义进行分析。一、圣人与教育:从“无待逍遥”出发郭象对教育的看法服从他对理想秩序的描摹勾勒。故而,想要探析郭象对教育的看法,我们首先就必须简要刻画郭象心中的理想秩序。众所周知,在郭象的哲学中,“逍遥”无疑是刻画郭象心目中理想秩序的核心概念。而研究者一般认为,郭象所讲的逍遥有有待逍遥与无待逍遥两层。〔2〕所以,本文拟首

    理论界 2022年5期2022-11-25

  • 圣治:郭象的法理构想
    理论而言,王弼及郭象之作已足为代表。”(1)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二册),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版,第144页。在冯友兰看来,“郭象的《庄子注》是玄学的代表作,他是最大的玄学家”(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1页。。《晋书·庾敳传》称:“豫州牧长史河南郭象善《老》《庄》,时人以为王弼之亚。”(3)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923页。这些跨越了巨大时空的评论

    管子学刊 2022年2期2022-11-21

  • 庄子“逍遥”与郭象“逍遥”之比较
    摘要:郭象的《庄子注》不仅仅是单纯的对庄子文本的译注,其中掺杂了他本人的哲学思想。他对于“逍遥”的理解与庄子之“逍遥”有本质上的不同。庄子之“超越逍遥”追求的是精神自由境界。而郭象之“足性逍遥”是对万物本性的满足和实现。二人“逍遥”概念之不同在于:(一)“逍遥”的实现主体和理论结构的不同。庄子主张“离形去知”,跳脱世俗;郭象则主张自足其性分,即可达“逍遥”。(二)境界层次和现实性的不同。庄子的“逍遥”所追求的是精神超越,是与万物为一的无我境界;郭象强调满足

    西部学刊 2022年12期2022-07-08

  • 郭象《庄子注》对庄子美学的继承和发展
    《庄子》是由晋人郭象定本在其《庄子注》这一注书中保存的,该注成为后人读庄解庄的门径和典范,然而郭象注书与庄子原意相去甚远,后世学人常将郭象庄学与庄学源头混淆。庄子美学研究应立足于魏晋之际社会变迁与思维进展的事实,讨论郭象《庄子注》对《庄子》美学思想的继承和突破,并在艺术创作和审美形态领域的变革中印证郭象的美学理论,在庄子美学发展进程中找寻郭象对应的思想位置,进而理清中国美学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关键词:庄子美学;道家美学;郭象;庄子注在中国美学与艺术发展史上

    美与时代·下 2022年9期2022-05-30

  • 从庄子之意到郭象之意 ——评《郭象〈庄子注〉对庄子思想的诠释和建构》
    刘国民教授新著《郭象〈庄子注〉对庄子思想的诠释和建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业已公开出版。该著是作者八年来辛勤劳动的学术成果,是作者研究《庄子》《庄子注》的集成之作,50余万字。笔者认真阅读了该著,就自我之所知所思所得略作评述,以绍介于读者;庄生所谓“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庄子·齐物论》),不当之处,还望作者与方家正之。一相较于学术界研究庄子或郭象哲学思想的现有成果,该著在结构上有较大创新。作者运用专题的形式,以重要命题、基本观念及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7

  • 郭象“性分”思想的三重解读
    玄学的学术宝地,郭象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通过对《庄子》的注解和诠释,形成一套他所独有的哲学思想,创立了在本质上崭新的哲学话语。在其众多思想中,“性分”思想是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成为他哲学问题的重要视域。迄今为止,学界对郭象“性分”思想不乏研究,如束际成的《郭象性分论》指出,郭象思想体系中的“性分”是标志不同物种间的种属差异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的哲学范畴,并分别从生成论和认识论视角指出“性分”是由气化而自然生成,性分决定了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1]暴庆刚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2-01

  • 文学作品解读实践与理论
    其中极为突出的是郭象郭象思想依据庄子思想而生发,但又与庄子有所不同,因而被称为“误读”《庄子》。但从拉康思想来看,在文学作品的解读实践中,误读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阅读本身不是阅读文字,而是阅读文字背后承载的真理和思想,而真理和思想无法被直接传达,只能通过读者的阅读和“二次创造”来实现具象化。既然误读不可避免,文学作品解读的意义何在?核心在于“人”,在他人的文本或思想中寻找自己、认识自己、塑造自己,这既是对自我的找寻和追问,也是他人和客體的建构或重塑。【关键

    今古文创 2021年35期2021-09-22

  • 郭象对庄子理想王国的重构
    为舛驳。然而,在郭象的时代,尚不存在内外杂篇是否为庄子本人所书的问题。因此郭象《庄子注》是将《庄子》视为连贯和统一的整体的。他不仅确定了《庄子》的篇目及其顺序,对《庄子》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性的阐发,而且消解及转化了其中某些矛盾的部分,使之成为一个逻辑完整的哲学体系,影响甚巨。“庄生弘才命世,辞趣华深,正言若反,故莫能畅其弘致;后人增足,渐失其真……惟子玄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①就思想内容来说,庄子虽有一定的政治关怀,但政治秩序并非其核心旨归。

    社会科学动态 2021年3期2021-01-28

  • 郭象思想中的养生之“德”
    650385)在郭象《庄子注》中,“心”之状态与“身”之祸福密切相关,养生关乎“养心”与“保身”内外两层意义。其两难之处在于,若轻用其身则有殉身于外之祸,若为保身而谋虑则有忧心于内之患。唯“有德者”内外皆无患,“有德者”究竟如何内外两全值得深究。郭象曰:“唯中庸之德为然。故当缘督以为经也。”[1]669-670他把《论语》中孔子所言“中庸之德”与庄子内篇《养生主》中“缘督以为经”的养生要旨结合起来。那么,郭象所理解的“中庸之德”是何意涵?他指出天下人最珍惜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1-15

  • 从《四因说演讲录》和《圆善论》论牟宗三的道家诠释 (中国台湾)
    中,牟先生又借由郭象的“迹本圆融”之说,来诠释庄子书中的儒家圣王帝尧的形象,这种做法,从儒家立场来说是可以的,但却是违反道家庄子立场的。牟先生只是借非儒非道之郭象哲学,来建立儒家的哲学,并且曲解又贬抑道家哲学。[关键词]牟宗三;郭象;道家;庄子;老子;《圆善论》;《四因说演讲录》Abstract:Mou Zongsan discusses Chinese Taoist philosophy based on Aristotle's theory of th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6-04

  • 郭象“游外冥内”说辨义
    摘 要:郭象的“游外冥内”说包含了如何去调和“方内”与“方外”、“自然”与“名教”、“迹”与“所以迹”关系之丰富创见,以一种理论创新形态为现实问题提供了答案。郭象把方内与方外两种世界性的划分统摄于一种“即方内即方外”的适性处世心态,从而使现实世界的逍遥成为可能;郭象以自然性分的新内涵整合了自然与名教的冲突,提出了“自然即名教”(而非名教即自然)的新观念,从而使遵循真名教也可以是一种任自然的体现;郭象还旗帜鲜明地对名教之治与“弃情逐迹”现象进行了批判,彰显了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6-03

  • 《逍遥游》之郭象注研究
    在众多解庄者中以郭象之注影响深远,同时也褒贬不一。本文从郭注文本出发,侧重分析其注解之逻辑,并对其注解系统中所蕴含的二重性,即适性逍遥与无待超越及其作为精神追求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张力进行讨论。关键词:逍遥游;郭象;二重性一、郭象注之争论对于郭象的《庄子注》历来褒贬不一,赞扬之处认为其注解是对庄子之义的发挥,贬斥之处在于认为其离庄子原意远矣,即“庄子注郭象”,现代的研究认为郭象的适性逍遥取消了庄子逍遥的高深境界而向下拉平,虽然容易实现但有违庄子的工夫论层面。刘

    青年时代 2020年3期2020-04-17

  • 浅谈郭象《庄子注》“自生”的概念
    内容摘要:郭象是魏晋玄学的集大成者,其《庄子注》是借注解《庄子》来表达自家之意,是对《庄子》文本的创造性诠释。《庄子注》中的“自生”概念是理解郭象思想很关键的一步。本文通过对道家以前“自生”概念的梳理,进而发掘出郭象对“自生”概念的独特理解以及其哲学内涵。郭象将老庄哲学中的宇宙生成论创造性地诠释为自生独化论,改变了道家一直以来以道为本的哲学,将一切都还原成万物自生独化的过程,批判地继承并且发展老庄哲学的思想,对于后世研究道家思想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关键

    文学教育 2020年2期2020-04-17

  • 天理自然:郭象君主观念的一个新诠释
    必要性。而嵇康、郭象持有君的立场。嵇康承认君主存在的必要,认为“为天下而尊君位,不为一人而重富贵”[4]296;郭象亦认为,“君臣上下,手足外内,乃天理自然”[5]58,同时也认为,“千人聚,不以一人为主,不乱则散。故多贤不可以多君,无贤不可以无君,此天人之道,必至之宜”[5]156。很明显,嵇康与郭象从社会的功能而言,认为君主存在的必要性在于为天下而立,而非为君主一人的私利。且郭象进一步认为,君臣的存在如同手足内外的区别一样,是“天理自然”。郭象一方面承

    江汉学术 2020年1期2020-02-26

  • 托志老庄:身处魏晋玄风中的郭象
    宣扬了老庄思想。郭象就是魏晋玄学发展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其注解的《庄子》可谓独步千古,也使他成为魏晋玄学的集大成者。关键词:魏晋玄学;郭象;庄子中图分类号:B23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2-0057-03先秦哲学是围绕着“天人”“名实”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的,到魏晋时期,演变为“言意、有无之辨”。然而,不管是“言意之辨”还是“有无之辨”,这都不是玄学家们的目的,这只能说是一种手段。玄学家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

    学理论·下 2019年12期2019-12-27

  • 郭象“命”论思想探微
    是中国传统哲学和郭象玄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早在20世纪初期,王国维就指出:“‘命’有二义:通常之所谓‘命’,《论语》所谓‘死生有命’是也;哲学上之所谓‘命’,《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是也。命之有二义,其来已古,西洋哲学上亦有此二问题。其言祸福寿夭之有命者,谓之定命论(Fatalism);其言善恶贤不肖之有命,而一切动作皆由前定者,谓之定业论(Determinism)。”[1]张岱年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有关“命”的思想时指出:“孔子所谓命,是何意谓?大致说来

    武陵学刊 2019年3期2019-12-26

  • 郭象《莊子注》詮釋學探賾*
    要 本文旨在探析郭象《莊子注》的詮釋學。追尋“莊生之旨”是郭注的主觀取向,郭注駁正有關莊子的各種誤解,并有大量對於莊文的詞義訓釋、通釋文意及以《莊》解《莊》的注文,凡此無不透露郭象對於莊文本義的重視。郭象承繼了漢代經學的傳統。郭注有誤讀《莊子》處,當《莊子》文意與郭象對於莊子的理解以及價值關切相齟齬時,郭注不惜曲解、背離莊文。郭象注《莊》有明確的方法自覺,在不同層次上“寄言出意”既是郭象所理解的莊子思想的表達方法,也是郭象解《莊》的方法,這種方法使郭象可以

    诸子学刊 2019年2期2019-12-14

  • 浅谈郭象性命论的折中性及其现代意义
    夏窦莹摘要:郭象“无无”的“性命论”诞生在魏晉的“贵无”与“崇有”的学术背景下。郭象的“性命论”突破了过往的模式,其产生是一种完全自由的独化的过程,他通过对性命论的阐述,构建了一个名教与自然相统一、糅合儒学与庄学的特殊的理论体系。它中和了魏晋时期的社会矛盾,也解决了名教与自然的理论矛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带有鲜明的折中的特征。郭象的理论既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也是对个人价值的充分张扬。关键词:郭象;性命论;名教与自然郭象作为无无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万物独

    北方文学 2019年26期2019-10-16

  • 郭象“独化论”与魏晋美学转向
    的觉醒”的时代。郭象哲学从本体论层面一反庄子之“道”和王弼之“无”,将现象和本体统一于物自身的特殊性,作为审美客体的山水自然独立地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这种特殊性也宣告了区别于儒家道德伦理的个体生命意识的诞生,作为审美主体的感性自我得以被发现,由此呈现出风貌独异的自然主义美学和个体主义美学,进而分析郭象的本体论哲学对山水田园诗、山水画、人物品藻的美学意义。[关键词]郭象;“独化论”;山水诗画;人物品藻[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北方论丛 2019年2期2019-09-10

  • 郭象《庄子注》阐释问题的研究现状、趋势与价值
    掘、整理和继承。郭象的《庄子注》在中国古代阐释学里占有重要位置。它是以经典阐释形式进行话语建构的典型案例,其研究价值毋庸置疑。但是,与成果丰硕的郭象玄学思想研究相比,对郭象《庄子注》阐释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薄弱。本文旨在梳理和总结郭象《庄子注》阐释问题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蠡测其研究趋势或方向,以及该研究对魏晋玄学研究与中国阐释学建构的意义。一、郭象《庄子注》阐释问题的研究回顾(一)“寄言出意”是否郭象《庄子注》的基本阐释方法目前,学术界对郭象《庄子注》的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03-28

  • 郭象对《庄子》的“误读”
    蔚为大观。其中,郭象的《庄子注》集前人之所长,独成一家之言,为后世研读《庄子》提供了独辟的视角。不少学者对《庄子注》的评价极高,言“惟子玄所注,特会庄生之旨”[1]5,推崇其为魏晋庄学思潮的理论高峰。但亦有学者认为郭象以己意注解《庄子》,其诠释与庄子本意大相径庭,道是“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2]。学界之所以对《庄子注》褒贬不一,盖因郭象诠释《庄子》并未完全契合原意,其诠释方法更有别于以往逐条疏解文字章句的路径,而是在对文本原意的把握之上

    滁州学院学报 2019年6期2019-03-21

  • 庄子和郭象关于安命思想的对比
    思想的集大成者,郭象是魏晋玄学的集大成者,他们处在相似而又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从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出发,或者继承、发展或者改造了道家学说,并分别把道家学说推向了两个发展高峰。本文以庄子和郭象关于安命思想的对比为出发点,进行详细探讨。关键词:庄子;郭象;安命思想一、庄子安命思想庄子,战国时哲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始至终无所不在,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庄子哲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其生命哲

    青年时代 2018年10期2018-07-22

  • 郭象《逍遥游注》疏义
    《庄子》今本即为郭象本。因此,正如我们需要通过司马迁才能追忆先秦社会历史的场景那样,我们对庄子思想的把握和研究也不得不通过郭象。而在他整理删定的《庄子》一书中,《逍遥游》是首篇。按照庄学史上的一般看法,《逍遥游》篇奠定了《庄子》全书的思想基调,其他各篇内容皆可括于该篇大旨之下。与此相类,郭象通过注解《逍遥游》篇所表达的思想旨趣同样贯彻于其他各篇的注解中,因此对于全部注文具有统率作用。而从整个庄学史乃至中国哲学史来看,对《逍遥游》篇思想旨趣的诠释和辨议之所以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5-18

  • 郭象“性分说”与治理人心思想
    前人理论基础上,郭象对“性”做了新的诠释,其大体沿袭了“生之谓性”的思路,以自然之质为性。通过分析有无关系,否定贵无论和崇有论,确立自生、独化学说,从而建立起其独具特色的性论。郭象在谈性的同时,往往讲到分。可以说,郭象的性论更多阐释了“性分”的内涵。“性分”的概念由郭象最早提出。先秦两汉只有“性”的概念。先秦时期论“性”重在揭示共性,有性恶性善之辩。两汉时期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将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王充则依据气禀将人性分为善中恶三种。以上对人性的揭示主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2-12

  • 纂微與新解 ——褚伯秀對《莊子》注解的繼承與補充
    關鍵詞] 莊子 郭象 林希逸 范應元 褚伯秀 南華真經義海纂微前 言莊子爲先秦重要思想家,影響中國文人的生活,因此在歷代《莊子》注解中,以思想闡發爲主,標音注義與評點爲文爲輔,纂輯歷代《莊子》注解的集解之作則兼包義理、音義與文學。南宋褚伯秀《南華真經義海纂微》與明代焦竑《莊子翼》、清代王先謙《莊子集解》、郭慶藩《莊子集釋》均爲纂輯歷代《莊子》注解之作,相較之下,褚伯秀除了纂輯之外,兼評諸家注解的得失,並能提出問題,對於諸家注解未能適切解説處,亦能提出新解,

    诸子学刊 2018年2期2018-01-23

  • 郭象“自然”观念的内涵及其相关问题
    新阐发,尤其是在郭象哲学中。对此,学界已有一定程度的探讨,但相比于它在郭象哲学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现有的研究仍显得不够充分。一方面,多数研究是基于“自然”与“名教”的关系展开探讨,容易忽视“自然”在其他方面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自然”是一个经常出现却又语义含糊的概念,如果对它的语义未有清晰的把握,那么对相关哲学问题的理解也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我们需要对它的用法和含义做充分的解析,以此为基础,多方面探讨它在郭象哲学中的内涵及其所涉的理论问题[注]本文对郭象

    现代哲学 2018年5期2018-01-23

  • 经典“阐发”和哲学话语创新:郭象《庄子注》的启发
    剑摘要:本文考察郭象《庄子注》在经典“阐发”过程中的哲学话语创新。经典“阐发”是创造性地朝着诠释者特定的哲学方向忠实地阐发经典的义理潜能。哲学家在阐发经典的过程中回应时代问题,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实现理论与现实及德性之间的互动,实现“述而作”与“作而为”的统一。在经典阐发的过程中实施哲学话语创新,旧语汇之安顿和新语汇之开发往往相辅相成;旧话语体系中的中心词可以翻转为新话语体系中的边缘词,旧话语体系中的边缘词亦可以翻转为新话语体系中的中心词;而新话语“体系”需要

    船山学刊 2017年5期2017-10-27

  • 郭象玄学与中国山水审美的独立
    余开亮摘 要:在郭象之前的儒家象征式山水观、道家非对象性山水观、魏晋情感化山水观中,自然山水要么统摄于主体的精神境界而受到忽视,要么纠缠于物物的因果链条而受制于他物。郭象的“自生独化”说在解构事物外在生成论的同时又把事物自身的性、理作为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从而使具体事物之性、理与形皆获得了独立性价值并因此形成一种新的自然观。郭象的“自生独化”自然观经由东晋“以玄对山水”观念的推动,使得山水本身成为一种有“生命力”的主位对象而进入人的审美视野。可以说,郭

    中州学刊 2017年9期2017-10-17

  • 在有待与无待之间 ——庄子逍遥义考辨
    魏晋玄学的代表人郭象为《庄子》做过注。注释是对正文的解读,郭象生活在魏晋时期,在年代上与庄子更靠近,因而比起现代人理解庄子似乎要更容易一些。郭象是如何理解“无所待”的意思呢?从注的内容上看,“有待”、“无待”被明确作为固定的概念提出,郭象如此注:“故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者之巨细乎!”(郭庆藩:《庄子集释》)我们可以看到,“有待”与“无待”已经被郭象提炼出来。但“有待”与“无待

    华夏文化 2017年3期2017-10-10

  • 庄子与郭象逍遥义
    摘 要:莊子与郭象之逍遥,是学界津津乐道的一对命题,两者皆逍遥,逍遥却不一,庄之逍遥羡鹏体道;郭之逍遥适性自足。两者自身皆逍遥却有不一之处,庄生注超越,郭生注当下,不同的历史条件形成了不同的逍遥境界。其境界皆逍遥,亦皆当下之逍遥!关键词:庄子;郭象;逍遥境界作者简介:李舒尧(1992-),男,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专业在读研究生。[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6--01解逍遥

    青年文学家 2017年26期2017-09-20

  • 郭象“安任之道”探赜
    汪韶军[摘 要]郭象提出“安任之道”,是对君主专制的明确否定,是为了证成无为政治。这一提法是他对道家思想的深刻领悟,证明郭象对庄子哲学并未做出所谓的根本扭转。事实上,郭象对道家的无为观念做了历史上最为清楚的阐释。学界以崇有抑或崇无为标准,把儒道两家对立起来,并称郭象统一有无、会通儒道,未尝不是一种误解。[关键词]郭象;“安任之道”;群己关系;无为[中图分类号]B23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17)04-0089-05An

    北方论丛 2017年4期2017-05-30

  • 郭象《庄子注》中“自然观”的三个维度
    州450001)郭象《庄子注》中“自然观”的三个维度廉 天 娇(郑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河南 郑州450001)郭象的《庄子注》中对于“自然”的论述独辟蹊径。他的“自然”观,不仅吸收借鉴了先秦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并且糅合儒家的“天命心性”思想。“自然观”的三个维度,从宏观宇宙层面,揭示不为而自然的万物生成状态,继而追溯个体事物在宇宙苍穹之下的自生,最后再到具体事物自性的不同造成了千差万别。他的“自然观”是实现“名教”与“自然”结合的基础。郭象;《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8期2017-04-14

  • 口若悬河口才好
    智正【成语故事】郭象是西晋时的玄学家,研究庄子和老子的学说,对他俩的学说有很深刻的见解。郭象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才,学问很好,平时喜欢观察事物、勤于思考,又加上知识丰富,所以经常能对一些问题发表独特的看法,慢慢地,他的名声越来越响。虽然郭象并不想做官,但是朝廷不断地派人来请,他也只好去朝中做官了。他的这个行为受到了很多读书人的鄙视。来到京城后,他的才华,尤其是口才也慢慢地显露出来。大家发现他的观点很特别,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尤其是表达能力很强,说起話来滔滔不绝。

    快乐作文·中年级 2017年2期2017-03-27

  • 郭象的“性分”说的现代意义 ——以“性分”说在《美丽新世界》中的呈现
    100089)郭象的“性分”说的现代意义 ——以“性分”说在《美丽新世界》中的呈现李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 10008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郭象,针对当时异族入侵、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提倡人性解放,从庄子的著述中发掘出了诸多思想,其中“性分”说是其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对如何构建社会和谐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和解读;在一千多年后的英国,阿道司·赫胥黎针对极权社会的反思写出了《美丽新世界》,其中对于身份的强调,和通过设置等级制度达到社会的稳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9期2017-03-11

  • 郭象《庄子注》的本体论诠释 ——兼论郭象“独化”自由观的人文价值
    9)【哲学研究】郭象《庄子注》的本体论诠释 ——兼论郭象“独化”自由观的人文价值李 睿(陕西师范大学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西安 710119)郭象的《庄子注》创构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这一体系代表了郭象面向魏晋玄学时期的主观定向,而这一体系的精华集中表现在郭象《庄子注》的本体论诠释中。从思想史的角度看,郭象接过魏晋玄学中“有”和“无”各执一端的本体论问题,用“独化”的逻辑来和合“有”“无”,成为魏晋玄学本体论发展的高潮。从人生观的角度看,郭象的“独化”阐释出

    唐都学刊 2017年4期2017-01-27

  • 试论庄周写《庄子》及内外杂三篇的形成时代
    朝时,系沿袭晋·郭象之归类而来。[关键词] 庄子;内外篇;郭象[中图分类号] B2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6)04—0052—07Abstract:Zhuangzi, who owns free personality,being broadminded over space, time and thoughts, cannot be bound by life or death,wealth or poverty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10-17

  • 郭象本性论与晋人个体生命意识
    余开亮摘要:郭象哲学对汉代元气论与王弼“无”之本体论的转换,不但消解了万物外在的生成根据,而且宣告了一种新的个体生命意识的诞生。万物个性之“有”无所归因的自然自在,揭示的是生命初始状态的偶在性与独一无二性。万物任性而动的自动机制,彰显的是生命生存模式的率性自由与独立自足。万物适性逍遥与独化于玄冥之境,呈现的是生命境界的个体自得与并存和谐。郭象哲学的个体生命意识不但可视为对晋人个体生命风度的理论概括,其所开拓出的“个体间”关系亦可视为中国文化上的一种新型“群

    中州学刊 2016年5期2016-05-30

  • 郭象“独有论”与巴门尼德“存在论”透析
    魏晋时期,玄学家郭象和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虽然身处不同时空,但却先后对世界的本原各自提出体系完整的“独有论”和“存在论”。二者思辨的逻辑理路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时又分别从具体存在物总合和最普通、最抽象、最一般的类本质的哲学概念两个角度探讨“有”和“存在”的特征与属性,可谓迥异其趣。此二者的思想在其所处时代,乃至后世对于哲学的发展皆具有巨大影响,其中佛教和基督教对二者学说承继的扬弃,对于从全新角度深入研究二者学说的差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郭象;巴门尼

    北方论丛 2016年6期2016-05-30

  • 明刊郭象《庄子注》考辨
    0066)明刊郭象《庄子注》考辨李贞(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摘要:郭象《庄子注》是我国庄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精良之作,此书一出,对后世影响深远,一度决定了庄学的发展轨迹和走向,故而,为后世多番刊印。到了明代,刻书技术兴盛,郭象《庄子注》开始得到了广泛的刊行,而其刊刻方式多以单独刊行和诸家集刊为主。了解明代郭象《庄子注》的刊行概况,有助于探究郭注在明代的接受,更打开了一扇管窥明代庄学发展轨迹之窗。关键词:郭象;明代;《庄子注》;向注;刊行郭象

    惠州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4-12

  • 关于郭象哲学本体论争论的思考*
    2000)关于郭象哲学本体论争论的思考*刘运好1,2(1.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2.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中文系,浙江 绍兴 312000)摘要:郭象哲学本体论是学界争论最为激烈且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与郭象哲学体系的特点有关。郭象哲学源于庄子哲学。庄子往往在解构式的结论中包涵着肯定与否定并存的悖论,其深刻影响了郭象哲学体系,因此才出现是是非非的热闹场面。如果以描述性研究为基本思路,则可以看出:郭象以“迹”与“所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4-03

  • 试析郭象的独化范畴 ——兼论王弼、郭象本体论之异*
    0119)试析郭象的独化范畴 ——兼论王弼、郭象本体论之异*姚军波(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郭象对庄子的本根之道作了消解,并对他之前的“无”本论和“有”本论进行了自觉的考察,进而提出了他的“独化”论,并以“有”,即具体存在物作为独化的主体。同时,他提出了一个相因范畴。此范畴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表相互参照义,其二是表相互联系义。相因范畴的存在表明郭象的“独化”论并非是在绝对的意义上讲的。而“有”之所以能够相对地独化,则是由“有”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4-03

  • 郭象“足性逍遥”对《庄子》“逍遥游”的重新阐释——以郭象《逍遥游》注为例
    241000)郭象“足性逍遥”对《庄子》“逍遥游”的重新阐释 ——以郭象《逍遥游》注为例吴书仪(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摘要]郭象《庄子注》对“逍遥游”概念的阐释与《庄子》“逍遥游”本意有诸多差异。郭象《逍遥游》篇注文中,这种差异尤为明显。郭象的“逍遥”观是“足性逍遥”,而《庄子》“逍遥”的本意则是“超越逍遥”。二者具体差异表现在:“小大之辩”与“足性则物齐”、“有待”与“无待”、“足性”与“超越”三方面。通过探究郭象“足性逍遥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6

  • 郭象“独化”说探微
    200444)郭象“独化”说探微黄圣平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444)摘要:“独化”说是郭象《庄子注》思想中的核心内容。物之“独性”中既存在着由“属+种差”到“种+个体差”的纵向性结构,也存在着由“自物—他物”到“自物—世界”的横向性结构。个体以自身之“独性”为依据,在“初”时将之落实在个体之“形”中,并在物“形”之现象界将此“独性”由始而终、由内而外,进而本末合一、体用合一地实现出来,此即该物之“独化”。从形式因和目的因的维度,“独化”说建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15

  • 郭象的“自生”、“獨化”觀念 ——從哲學史角度出發的考察
    李翠琴郭象的“自生”、“獨化”觀念 ——從哲學史角度出發的考察李翠琴郭象的“自生”、“獨化”觀念是其哲學思想中重要的一環,隨着20世紀幾波西方哲學思潮的傳入,對這一觀念的詮釋呈現出極為豐富的樣貌。“自生”、“獨化”觀念是一種本體論學説還是反本體論學説?是一種討論第一因的本原哲學,還是一種現象學理論?有關這些問題在湯用彤、馮友蘭、牟宗三到後來的余敦康、楊立華等學者的研究中得到了充分討論,並體現出饒有趣味的學術史脈絡。這一脈絡在大的方面表現為從王弼化的魏晉哲

    诸子学刊 2015年2期2015-04-24

  • 正言若反·捐迹返本·章句歧解 ——郭象解庄方法补苴
    ·章句歧解 ——郭象解庄方法补苴李 智 福(中山大学 哲学系,广东 广州 510275)郭象解庄的方法自汤用彤持“寄言出意”以来,学者不断补充,日益精微。在“寄言出意”这一大的范式之下,郭象的具体作法是非常复杂和精致的,正言若反、捐迹反本、章句歧解三条也是郭象解庄的具体方法。由于这三种方法的使用,他不仅成功地构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也使得他的诠释与经典之间至少在形式上保持了一致和圆融,自然与名教也由分裂走向合一。庄子;郭象;《庄子注》;方法郭象《庄子注》被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8期2015-04-11

  • 20世纪以来郭象研究之述评
    300191)郭象,字子玄,是魏晋时期正始玄学的代表人物,好老庄,善清谈,史料记载:“郭子玄有俊才,能言老、庄,庾敳尝称之,每曰:‘郭子玄何必减庚子嵩!”,“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世说新语”·赏誉》)关于郭象的生平事迹,史料记载并不详尽,包括生卒年月、籍贯和著作等都有很多疑点。仅在《晋书》、《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刘孝标注、《颜氏家训》、《文心雕龙》、《经典释文》等史籍略见郭象的事迹。他去世已近1700年,直到20世纪,才被重新人拾起,

    社科纵横 2015年9期2015-04-08

  • 郭象思想研究三十年及前瞻
    州510275)郭象思想研究三十年及前瞻罗彩(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广州510275)魏晋玄学上承两汉经学,下启隋唐佛学及宋明理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整个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而郭象玄学作为魏晋玄学发展的高峰,其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近三十年来,学界对郭象思想的研究呈现出研究内容上的系统化、研究层次上的立体化、研究方法(视角)上的多元化等特点,对郭象思想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庄子注》公案、独化与玄冥、自然与名教、郭象思想体系的划分、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4-02

  • 无心而顺性即是独化 ——郭象玄学意义上的“心性论”刍议
    性即是独化 ——郭象玄学意义上的“心性论”刍议刘 晨(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在郭象的玄学体系中,独化论是基础,在此基础上郭象将儒家的伦理道德和道家的自然相结合,形成了玄学意义上的人性论。郭象并不否认“仁”为人性,而是以自然来解释人性,将“仁”释作人性的自然,并以“无心”作为实现自然人性的途径。这样的心性论是以实现人个体生命的自我安顿为目标的,并期望以此来实现由一个个适性独化的个体所构成的和谐的社会整体。由无心而顺性,无心而体

    学术探索 2015年12期2015-02-25

  • 无心而顺性与习以成性 ——郭象玄学意义的功夫论刍议
    与习以成性 ——郭象玄学意义的功夫论刍议刘 晨(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在郭象的玄学体系中,一方面强调独化自性,强调万物的差异性和性之不可变,另一方面也不否定后天的练习对成就性的作用,这就是郭象以独化论为基础的功夫论。独化即是要顺性而化,人要做到顺性而化则要无心,这既是从万物存在的本体论的角度对人的存在方式提出的要求,也是人的应然的存在方式的本体论依据。而如何成就人的独化,就是功夫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习以成性并非能够改变人的性,

    学术探索 2015年8期2015-02-25

  • 郭象的和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陈永豪摘 要:郭象的和善思想建立在“崇有”、“独化”的本体论基础之上,具有个体自足、流变不常、自然无为和整体圆融几个特征。其意义在于启示我们和善的实现基础是充分彰显个体的主体性却不失其内在的限度,在这种流变的状态中个体应该自我规制,尊重他人,最终实现整个族群和团体乃至社会的和善。关键词:郭象;和善;现实意义作者简介:张怀承,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 长沙 410081)陈永豪,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81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3期2014-06-24

  • “物之生也,莫不块然而自生” ——郭象玄学的思想主旨和逻辑主线
    齐物论注上》,是郭象著名的玄学命题。这一命题凝聚了郭象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理解他的玄学主旨意义非凡。如果天不能生物,那么,人从何而来?如果人非天生,那么,人之存在和作用又将如何?“物之生也,莫不块然而自生”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天地是自然界的总称,不能生物。人与万物的产生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既无本体又无主宰。人与万物一样因性理而来,只要足性,便无大小、彼此、异同、是非和美丑之别。人的生与死皆其自然,无须哀乐措于其间。一切得失、祸福因情而生,只要无情,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2014-04-10

  • 郭象对《庄子·齐物论》的自然诠释
    475001)郭象对《庄子·齐物论》的自然诠释路 高 学(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自然”一词在郭象的诠释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郭象在《齐物论注》中,通过对“吾丧我”的自然诠释,展现了物自然其所然的形态;用物的自然之境来观照人,强调人的自生自是;用自然来诠释名教,强调人应“各当其分”;用自然来批判社会文化现象,否定社会文化上的是非纷争;用自然来诠释“道”,强调“道”之自然“独化于玄冥”。郭象对《齐物论》的自然诠释,是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3-21

  • 刍议郭象的“寄言出意”及其独化论的建立
    《老子》是这样,郭象(约252—312年)注《庄子》亦然。王弼借助“得意忘言”的方法将《老子》之“无”发挥得淋漓尽致,进而开创了魏晋玄学。如果说他对《老子》某些观点的加工和改造与《老子》之原始意旨有出入,那也是王弼于那个时代解读《老子》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情况——文本一经流传于世,便同时具有了原始意义和时代意义,然而后者并不脱离前者,且更能体现文本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影响和作用——这正是文本之所以能够流传于世、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的一个重要原因。王弼注《老子》而立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2-01

  • 老、庄之别
    ,从庄子与道教、郭象以及庄子与老子的差异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本文不揣简陋,以期有助于对庄子的深入研究有一点启示。关键词:庄子;道教;郭象;老子[中图分类号]:B2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3-0211-01一、关于庄子与道教关于道家这个概念我觉得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因为没有哪个概念可以把它概括的准确、完整而又没有歧义。现在跨文明、跨文化的交流很多很多,如果要把道家的“道”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话,

    青年文学家 2012年13期2012-08-30

  • 郭象“自然即名教”秩序观探微*
    州730070)郭象“自然即名教”秩序观探微*● 张海荣(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自然与名教之辩”成为魏晋玄学的主题,与其肩负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息息相关。郭象玄学系统论述了“自然即名教”秩序观的产生、运行、发展,为我们展现了“自然秩序”和“人为秩序”之外的第三种秩序,这对于研究当前宪政与秩序相互关系等课题具有借鉴意义。郭象;秩序;自然秩序;人为秩序;“自然即名教”秩序魏晋南北朝作为中国封建统治分裂时间较长(350年左右)、动荡最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8-15

  • 中国大陆学界郭象《庄子注》研究述评
    生。中国大陆学界郭象《庄子注》研究述评仲 寅(曲阜师范大学 哲学系,山东 日照 276826)1980年以来,中国大陆学界关于郭象及其《庄子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相关研究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学界探讨的重点集中于郭象《庄子注》的著作权问题、诠释方法、玄学观、纵向比较研究及其影响等几个方面。但总体来看, 郭象《庄子注》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郭象;庄子注;玄学;述评郭象的《庄子注》是魏晋玄学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它以积极调和“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为根本诉求,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1-21

  • 郭象“适性”而为思想中的万物一体境界
    100872)郭象“适性”而为思想中的万物一体境界牛海芳(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 100872)郭象是魏晋玄学时期的重要哲学家。他提出了“适性”而为的理论,他认为事物是“自生”的,每个事物的“性分”是不可改变的,因此每个事物只能顺自己的“性分”而为,而且也只用“适性”而为。郭象的“适性”而为思想中有很浓的万物一体境界,体现了万物相通相融,体现了事物间的一种共通感、一种责任、一种尊重和一种平等。“适性”而为;万物一体;相通相融;责任;尊重;平等《世说新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2010-04-07

  • 郭象“足性逍遥”的伦理分析
    张立波关键词: 郭象;“足性逍遥”;自然;名教摘 要: “足性逍遥”说是郭象伦理思想的核心。郭象关注“足性逍遥”的真正内驱力是为了从根本上消融自然与名教的对立和紧张,从而为名教的合理性寻找一种内在的依据和支撑。同时,郭象阐述了一种“自然有为”的思想,为“足性逍遥”提供某种可能性论证。中图分类号: B235.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09)05054006Ethical Analysis on GuoXiangs “Zuxingxi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9年5期200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