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赛宁

  • 叶赛宁诗歌的乡村意象与民间文化意蕴
    芳丽内容摘要:叶赛宁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拥有经典地位的诗人,他始终坚持文学现实主义的原则,将自己的创作深深植根于俄国的民间文化生活以及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学遗产宝库。民间文化是理解叶赛宁创作的重要通径,也是解读叶赛宁诗歌的重要谜底。诗人叶赛宁与其诗歌中融入俄国乡村血液的自然万物拥有着彼此相通的生命韵律,仿佛是一个通达万物并与之感应的存在,可以见出由民间原始生活所带来的情感与思维影响;诗歌中“有机形象”的构建包含着浓厚的民间文化意蕴,折射俄罗斯民族的历史和心灵。关键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4期2023-06-12

  • 试析长诗《安娜·斯涅金娜》中的叙述者“我”
    俄罗斯经典诗人叶赛宁叙事长诗创作成就的一份重要证明。诗中的主人公,即外显叙述者“我”,借助作者的自我虚构,在制造强烈在场感的同时,始终保持客观叙述者的立场,参与但不干预所述事件的进程,实现宏观历史层面与微观情感层面之间的平衡与融合,展现出叶赛宁对长诗创作技艺的稳定把握。关键词:《安娜·斯涅金娜》 叶赛宁 叙述者俄罗斯文学白银时代的璀璨群星之一、极具民族性的经典诗人谢尔盖·叶赛宁(1895~1925),不仅以初入文坛即已开始创作的抒情诗见长,且在成熟于生命历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3年3期2023-06-07

  • 弃商从文前,苏联作家的讨生活轶事
    联浪漫主义诗人叶赛宁,1918 年时生活遭遇危机,囊空如洗。那时,叶赛宁有一部诗稿将要付梓,却没钱支付印费。不久,莫斯科发生粮荒,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于是,两位熟人便给他出主意,怂恿叶赛宁和另外几位作家注册一家书店,通过卖书赚钱改善生活。叶赛宁的书店进货很多,店里的书堆积如山,可他对销售一窍不通,其他合伙人也不懂经商,更不了解莫斯科的图书市场,书店的销售状况可想而知。书店的图书虽卖得不好,可每天都挤得水泄不通。原来,叶赛宁是蜚声诗坛的帅哥诗人,所以引发了崇拜

    看世界 2023年9期2023-05-23

  • 俄罗斯作家:怪癖与陋习
    下葬。苏联诗人叶赛宁的诗作柔美、清新而纯净,撩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不过,叶赛宁在生活中却嗜酒如命。1917年,叶赛宁迎娶美丽姑娘赖赫,但他婚后没多久便开始酗酒,还对怀孕的妻子施暴,最终两人离婚。1920年年底,莫斯科女孩宾尼斯拉夫斯卡娅与叶赛宁相识,成为叶赛宁生活和工作的助理,她的工作之一就是限制叶赛宁喝酒。1922年,叶赛宁和美国舞蹈家邓肯结为夫妻,但他婚后没几天就酗酒,还对邓肯施家暴。叶赛宁有时疯狂酗酒,一直喝到癫痫发作。叶赛宁除了酗酒还吸毒。苏维埃“

    看世界 2022年20期2022-11-03

  • 细说俄罗斯文学名家与爱犬
    声声。苏联诗人叶赛宁本人虽不养狗,却把母狗失子的哀痛演绎得令人肝肠寸断。他那首叙事诗《狗之歌》,读来催人落泪。他还写过一首诗《卡恰洛夫的狗》。那是1925年3月,他结识了莫斯科著名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剧团”首席演员卡恰洛夫。他半夜排练完毕,从剧团回到家,进屋一看,自己的爱犬吉姆正和叶赛宁坐在沙发上玩耍,叶赛宁一手抱着吉姆的脖子,一手抓着它的一只爪子。吉姆兴奋地尖叫,趁着叶赛宁说话的当口,从他腋下探出脑袋狂吻叶赛宁叶赛宁边躲闪,边笑着说:“行啦,你就像

    看世界 2022年16期2022-05-30

  • 叶赛宁诗歌中的自然、女性与精神危机
    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对前苏联诗歌尤其是抒情诗产生承前启后的影响。诗人热情地描写和讴歌大自然,揭示了他与女性那亲密而又疏远的关系,诗歌中彰显了他内心的冲突、复杂的矛盾、精神的苦痛与悲剧的根源。诗歌中的自然书写叶赛宁自小生长于俄罗斯的乡村,由于父母感情不和,不到三岁就寄养在外祖父家中。叶赛宁在生活方面得到了外祖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在教育上则是没有受到太多约束,在两个成年的舅舅带领下在乡间随意玩耍。诗人曾对乡村的一草

    世界文化 2021年11期2021-12-16

  • 叶赛宁诗歌中“家乡”的语言文化学分析
    摘要:俄国诗人叶赛宁被称为“乡村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常见“家乡”主题。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幅俄罗斯的乡村画卷,画卷中一个个自然意象的形成源于诗人对家乡真挚的爱意,由此亦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诗人独特的诗歌创作体系。本文借助语言文化学中观念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究叶赛宁诗歌中观念“родина”的独特成素,进而领悟诗人对“家乡”的深刻情感。关键词:叶赛宁 诗歌 观念 家乡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史舞台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俄罗斯的文学与文化血脉相连,其文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4期2021-05-07

  • 安格列捷尔酒店5号客房
    越2020年是叶赛宁(1895-1925)诞辰125周年,亦是离世95周年。叶赛宁是俄罗斯新农民诗和抒情诗旗手和意象主义诗歌代表,在苏联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著名诗篇《夜》还入选了中国的语文课本。我本以为,俄罗斯不管疫情多么令人焦灼,都会纪念一番叶赛宁,何况2020年俄罗斯还是“叶赛宁年”。但据我的观察,只有俄罗斯民族文化宫在2020年10月3日(叶赛宁诞辰日)举办了全国性纪念晚会。前几天,我打电话给莫斯科老诗人凯德洛夫问起此事,他说:“逝者长已

    中国新闻周刊 2021年2期2021-01-29

  • 出走与坚守* ——试谈叶赛宁与他的意象艺术
    杭州)谢尔盖·叶赛宁被公认为1920 年代俄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1919—1923 年是他创作生涯中的意象派时期。 俄国意象派成立于1919 年,叶赛宁是重要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且被拥为领袖。 1922 年,意象派内部正式分化为以叶赛宁、库西科夫、格鲁吉诺夫等组成的右翼和以舍尔舍涅维奇、马里恩果夫等组成的左翼,叶赛宁于次年以意象派创建人的身份单方面宣布解散意象派团体,俄国意象派自此从兴盛期步入衰落和解体期。 本文试通过分析俄国意象派左右两翼主要代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4期2020-12-13

  • 叶赛宁诗歌的自然主题与人生悲剧
    伟,杨景摘要:叶赛宁是20世纪初杰出的俄罗斯诗人。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自然主题的诗歌,是“诗人在大自然的怀里,大自然在诗人的诗里”这句话的生动诠释。分析叶赛宁不同时期自然主题的诗歌,结合诗人的成长背景,以及当时俄罗斯所处的新旧时代变化的社会背景,探索诗人自然意识的变化、意象主义创作风格的形成和内心的冲突,了解诗人的思想、心中的渴望,以及思想意识中的哀怨,揭示诗人人生悲剧的根源是时代变迁导致的思想矛盾。关键词:叶赛宁;自然意识;意象主义;外位性;哀怨;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0年2期2020-08-03

  • 叶赛宁诗歌中的离别
    内容摘要:叶赛宁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诗人,在他的诗作中可以找到大量“离别”的内容,其中既有关于个人境遇的离别,也有特定时代背景下对古罗斯历史文化的离别。通过分析每种离别的具体含义以及诗人对离别的态度,可以更连贯深入地了解叶赛宁的一生,并从中发现他的诗歌精神实质所在。关键词:叶赛宁诗歌离别叶赛宁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代表诗人之一,他饱含天才和真情的作品在俄罗斯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高尔基评价他为“独具风格、才气横溢的、完美的俄罗斯诗人”。(科舍奇金,1993:

    文学教育 2020年6期2020-07-27

  • 我沿着初漫步……
    [苏联]叶赛宁我沿着初雪漫步,心中的力量勃发像怒放的铃兰,在我的道路上空,夜晚把蓝色小蜡烛般的星星点燃。我不知道那是光明还是黑暗,密林中是风在唱还是公鸡在啼?也许田野上并不是冬天,而是许多天鹅落在了草地。啊,白色的镜面的大地,你多美!微微的寒意使我血液沸腾!多么想让我那炽热的身体,去紧贴白桦袒露的胸脯。啊,森林的郁郁葱葱的浑浊!啊,白雪覆盖的原野的惬意!多想在柳树的枝杈上,也嫁接上我的两只手臂。1917年(选自《叶赛宁抒情诗选》,刘湛秋/译,四川文艺出版社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2020年1期2020-05-25

  • 向天笑诗论:叶赛宁式抒情理想的南方表达
    的诗歌征象:“叶赛宁式诗歌理想的南方表达”。我们理解的“保守主义诗学”倾向,依然具有隶属于现代性抒情特质的温和与质朴,传统与留守,它潜意识地回避时代的先锋意识与开放精神,而追求汉诗传统的另一极:质朴、温柔与敦厚。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诗人向天笑的诗歌,我们就可以理解他为何固执地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自己的保守主义抒情诗风,而不妥协,三十余年的诗歌创作历程与面貌即是例证。向天笑的诗歌创作大抵包括三个方面:保守主义诗学立场、旧式中国乡愁与浪漫主义情怀。关键词:向

    文学教育 2019年11期2019-11-26

  • 向天笑诗论:叶赛宁式抒情理想的南方表达
    惠特曼、叶芝、叶赛宁、拜伦、雪莱、济慈等外国诗人的浪漫主义及印象主义的抒情特质,另一方面他的诗歌又传承和践行了中国新诗的现代抒情传统与时代性乡土抒情意识。甚至,我认为在现代抒情的层面上来思考和分析向天笑的诗歌,他是一位诚实而罕见的诗学“保守主义者”。从哲学层面上来分析与创设,我想提出一种在中国当代诗界大面积存在的诗学:“保守主义诗学”。保守主义诗学,并非是一种落后的诗学思想,它是一种建立在汉语诗教传统基础上的具有现代性的传统诗学,甚至这种诗学的部分传统基因

    文学教育 2019年31期2019-11-26

  • 海子与叶赛宁乡村诗歌对比研究
    历山大洛维奇·叶赛宁出生在俄罗斯梁赞省康斯坦丁沃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家就在美丽的米谢啦森林附近,远远的还可以望见奥卡河。两岁后,叶赛宁便与擅长讲故事的外祖母生活,自小便是在故事的环境之中长大。生活在俄罗斯农村的黑土地之上,叶赛宁从小就对农村生活充满着热爱,热爱俄罗斯农村的小村舍,热爱广大的田野,热爱着乡间的风。凭借着对农村生活深深的熟悉和热爱,九岁的叶赛宁就开始模仿民谣体创作一些短小的诗歌。在1912年毕业于梁赞省的师范学校之后,叶赛宁在莫斯科的一家印刷店

    文学教育 2019年13期2019-11-26

  • 试析叶赛宁诗歌中的俄罗斯性格
    摘  要:叶赛宁是20世纪俄罗斯的重要诗人。他对祖国真挚而深沉的热爱贯穿在诗歌始终,以细腻精道的笔触展示着他纯粹的俄罗斯心灵。无论是绵延不尽的忧郁,是激情张扬的狂放,还是深入骨髓的宗教情怀,都体现了诗人对俄罗斯性格最深刻最独到的理解。关键词:叶赛宁;诗歌;俄罗斯性格作者简介:潘小冬(1993-),女,汉族,山东青岛人,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2-

    青年文学家 2019年2期2019-06-11

  • 白桦树
    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洁白的桦树在我的窗前披挂着雪花,银装素裹一般。蓬松的枝头如雪的花边流苏绽放出白色的珠串。静悄悄的梦里白桦亭亭玉立,金色的火焰中雪花熠熠生辉。晨曦懒散地在四周徜徉,给枝头裹上簇新的银装。俄罗斯田园诗人。生于俄罗斯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外祖父养育。1912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莫斯科人民大学课程。1914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

    扬子江 2019年3期2019-05-24

  • 白桦树
    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诗人。生于俄罗斯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外祖父养育。1912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莫斯科人民大学课程。1914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191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扫墓日》。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自缢身亡。叶赛宁的诗多以乡村生活为题材,关注农民的命运和遭际,具有罕见的真诚。洁

    扬子江诗刊 2019年3期2019-05-23

  • 眼前的革命与远方的“沦亡” ——192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眼中的叶赛宁之死
    了国内最早关于叶赛宁的死讯:苏俄新文坛著名的最同情于农民的青年诗人叶遂宁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在列宁格勒自杀 原因未明。这应当视为鲁迅第一次郑重地“提起”叶赛宁的死,这一次他只是简略地给出“原因未明”[注]《莽原》这个讣告的消息应当是来自日本的报道。讣告中所用的叶赛宁的画像与升曙梦的《新俄文学的曙光期》中叶赛宁的画像是同一幅,并且一样有“同情农民”的描述。鲁迅在《〈十二个〉后记》中也指出:“卷头的勃洛克的画像,也不凡,但是从《新俄罗斯文学的曙光期》转载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2-22

  • 叶赛宁抒情诗中乡村罗斯主题的变奏
    100089)叶赛宁是20世纪俄罗斯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高尔基曾称其为“伟大的民族诗人”,勃洛克称赞他为“才气横溢的农民诗人”。叶赛宁一生创作了近四百首抒情诗,满怀着对祖国、家乡、亲人、恋人及有生命之物的爱意。在叶赛宁的抒情诗中,能明显捕捉到乡村罗斯这一主题。俄罗斯大自然和乡间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融入了他抒情诗主题的意蕴,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叶赛宁因此被公认为“大自然的歌手”,他的很多诗作流露出爱家乡、爱祖国的深沉情感。尽管对叶赛宁抒情诗中自然、乡村、祖国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2-09

  • 人间无地著相思
    孙越苏联诗人叶赛宁,先被誉为新农民诗和抒情诗旗手,后又被称为意象主义诗歌代表人物。在我国,叶赛宁不仅为老一代读者熟知,现在连年轻学生也知道他了。他的著名诗篇《夜》,入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1895年,叶赛宁生于农民家庭,但相貌英俊,一头卷曲的金发很吸引人。他17岁去莫斯科讨生活,次年结识了伊兹利亚诺娃小姐,应聘到她家开的印刷厂,先做搬运工,再做校对员。不久,他爱上了比他大几岁的伊兹利亚诺娃。在同居的当年12月,他们的儿子尤里出生。21岁时,叶赛宁出版

    看世界 2019年3期2019-02-01

  • 冬天在唱歌
    叶赛宁冬天在唱歌——在哀号,森林披着茸毛似的积雪,像在松枝的催眠曲中睡觉。灰白色的云朵带着深沉的忧郁浮游向那天涯海角。暴风雪在院子里铺上了丝绸般的地毯——但发出彻骨的寒冷。一群贪玩的麻雀像孤苦伶仃的小孩紧贴在窗下避风。雏鸟快冻僵了,真是又饿又累,蜷缩着挨得紧紧。暴风雪疯狂地吼叫着敲打着悬垂的木板窗,越来越凶狠。温顺的雏鸟在打盹,避着带雪粉的旋風缩在冰冻的窗沿。它们梦见了一个美人儿,在太阳的微笑里容光焕发的美人儿——春天!

    读者·校园版 2019年2期2019-01-10

  • 俄罗斯田园诗人:一生唯负“朋友”
    诗人”谢尔盖·叶赛宁,亲耳听到他的朗诵,两个小时前,狂热的观众就已经将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叶赛宁上台了,他英俊的面庞、蓝眼睛、金色卷发,再配上忧郁的气质、澎湃的激情,显得十分有魅力,以至于他刚朗诵完毕,底下已经掌声如雷。少女们用崇拜的目光追随着他,这其中就有19岁的加琳娜·别尼斯拉夫斯卡娅,因为太过用力,她的手掌都拍红了。彼时,俄罗斯正经历变革,诗坛要么夸夸其谈,要么颓废情绪泛滥,从乡村走出来的叶赛宁则“像耕牛跑进了客厅,受到惊奇的欢迎”,他的诗清新自然,毫

    百家讲坛 2018年9期2018-10-26

  • 叶赛宁意象体系”中的色彩
    300383)叶赛宁的诗歌是连接民间诗歌、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独特一环,在意象创新上取得了雅俗共赏且为各流派公认的业绩。叶赛宁的诗风并不是抽象性、暗语以及混沌不清的多义性象征,而是事物性和具体性。一、“叶赛宁意象体系”的来源与构成俄罗斯民间文学对叶赛宁的影响不可小觑。例如“麦秸被打成一捆又一捆,/捆捆都躺着,如黄色尸体”( 《庄稼之歌》) 的拟人手法显然是受了《伊戈尔出征记》中的“人头像一捆捆庄稼,铺在涅米加河畔”的拟人手法的启发。叶赛宁还和新农民诗人的代

    丝路艺术 2018年3期2018-09-10

  • 叶赛宁的北方姑娘
    诗人”谢尔盖·叶赛宁,亲耳听到他的朗诵,两个小时前,狂热的观众就已经将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叶赛宁上台了,英俊的面庞,蓝眼睛,金色卷发,再配上忧郁的气质、澎湃的激情,朗诵完毕,掌声如雷。少女们崇拜的目光追随着他,这其中,就有19岁的加琳娜·别尼斯拉夫斯卡娅,因为鼓掌太过用力,她的手掌都拍红了。彼时,俄罗斯正经历变革,诗坛要么夸夸其谈,要么颓废主义泛滥。从乡村走出的叶赛宁“像耕牛跑进了客厅,受到惊奇的欢迎”,他的诗清新自然,毫不造作,如汩汩清泉流入加琳娜的心田。

    莫愁 2018年10期2018-04-23

  • 叶赛宁的北方姑娘
    诗人”谢尔盖·叶赛宁,亲耳听到他的朗诵,两个小时前,狂热的观众就已经将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叶赛宁上台了,英俊的面庞,蓝眼睛,金色卷发,再配上忧郁的气质、澎湃的激情,朗诵完毕,掌声如雷。少女们崇拜的目光追随着他,这其中,就有19岁的加琳娜·别尼斯拉夫斯卡娅,因为鼓掌太过用力,她的手掌都拍红了。彼时,俄罗斯正经历变革,诗坛要么夸夸其谈,要么颓废主义泛滥。从乡村走出的叶赛宁“像耕牛跑进了客厅,受到惊奇的欢迎”,他的诗清新自然,毫不造作,如汩汩清泉流入加琳娜的心田。

    莫愁·智慧女性 2018年4期2018-04-19

  • 叶赛宁诗歌中的故乡
    崔国辉叶赛宁(1895—1925)是俄国白银时代“伟大的民族诗人”(高尔基语)。他出生在梁赞省康斯坦丁诺沃村,美丽的故乡给了诗人最初的滋养。长大后来到城市,经历了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和新经济政策等大事件,个人生活也发生了多次起伏,但叶赛宁的诗歌里始终有故乡——即他出生的那片田野和大地。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曾说:“从叶赛宁的诗里可以闻到俄罗斯田野泥土的芳香。”纵览叶赛宁的诗歌,故乡在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中有着不同含义。随着诗人生活经历和思想上的变化,他对故乡的感情

    世界文化 2018年3期2018-03-19

  • 相逢
    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相识,当两人初次紧握双手时,彼此都感到又惊讶又兴奋。爱神来到了他们心中,一见倾心,互相钟情,很快陷入热恋。叶赛宁当时26岁,而邓肯已经43岁,两人语言不通,叶赛宁不懂英语,邓肯不懂俄语,彼此没有语言交谈。然而,这一切并不妨碍两人如痴如狂的热恋。叶赛宁正式与邓肯同居,并开始了蜜月旅行,先后经德国、意大利、法国、比利时,最后到达美国,历时一年多。因文化和性格的差异,两人感情出现了裂痕,最后分道扬镇。1923年秋,叶赛宁和邓肯返回莫斯科不久便

    南方文学 2018年6期2018-01-21

  • 叶赛宁叙事诗主题特征探析
    于春平叶赛宁叙事诗主题特征探析于春平叶赛宁最初是凭借抒情诗在文坛上获得家喻户晓的声誉。晚期的叙事长诗在其整体创作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叙事长诗的创作中,他没有过多的考虑篇幅长短,而是把重点放在内容上,与抒情诗相比,长诗扩大了选材范围,表达的内容更加深刻,更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本文旨在探析叶赛宁叙事诗始终贯穿如一的主题及其规律性的特征。1924年,诗人叙事诗《在高加索》中写道:“一个能写重大叙事题材的诗人已经在我的身上成熟”。叶赛宁的叙事诗就篇幅而言,都不算长

    唐山文学 2017年10期2017-11-25

  • 俄罗斯作家与莫斯科
    布尔加科夫 叶赛宁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100-02莫斯科的地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喜欢阅读的地铁。因为乘客们在乘坐地铁的时间里可以收获良多:可以了解报纸上的新闻,可以从手上的小说汲取有益的故事,如果你穿梭其中很少会发现不拿书的俄罗斯人。毫无疑问,莫斯科人一向是好读书的,也正是在这些好读书的人中产生了震撼世界的文学大家:普希金、莱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茨韦塔耶娃在莫斯

    现代交际 2017年16期2017-08-22

  • 动物形象中叶赛宁的自然观探究
    于春平摘要:叶赛宁是20世纪著名的诗人。他在乡村的生活经历,使得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成为了他诗歌中的主题。其中,动物在他的诗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或者是抒情背景,用隐藏涵义来渲染主题;或者直接是主人公,抒发诗人对自然的款款深情。关键词:叶赛宁;动物;自然观新农民主义诗人叶赛宁出生于梁赞省的农民家庭,从小在乡间长大,田野、森林是诗人的游乐场,小狗、小猫是诗人的玩伴,他在自传中这样写到“童年时代我是呼吸着民间生活的空气长大的。”因而与大自然密切相关的俄国农村和农

    大观 2017年5期2017-06-30

  • 我记得
    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被称为“天才的乡村歌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浓郁的民族诗性和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创新使他的诗在20世纪俄罗斯诗坛上闪耀着异彩。我记得,亲爱的,记得你那柔发的闪光;命运使我离开了你,我的心沉重而悲伤。我记得那些秋夜,白桦树叶簌簌响;愿白昼变得短暂,愿月光照得时间更长。我記得你对我说过:“美好的年华就要变成以往,你会

    阅读(书香天地) 2017年4期2017-05-30

  • 叶赛宁诗歌中的革命主题
    心灵的改变,是叶赛宁诗歌中的重要主题。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主题下蕴藏的是诗人对乡村、大自然和祖国深沉的爱,是诗人那颗渴望获得身份认同与保持自我的矛盾的心,也是此起彼伏的时代风云。关键词:叶赛宁;革命;爱;身份认同;保持自我谢尔盖·亚历山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是20世纪早期俄罗斯著名的抒情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五彩缤纷的意象、诚挚热烈的情感表达了对乡村与祖国的热爱和辛勤耕耘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农民命运的担忧,诗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坛上唯一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4期2017-05-21

  • 我踏着初雪信步前行
    ○[俄]叶赛宁我踏着初雪信步前行○[俄]叶赛宁我踏着初雪信步前行,心潮迸涌如初绽的铃兰。黄昏在我的道路上空,点起了星星的蓝色烛焰。我不知是光明还是黑暗,密林中是风啸还是鸡啼,也许田野上没有降临冬天,是一群天鹅栖落在草地。啊,多美,这洁白的雪布!微寒使我热血腾起!多么想把白桦袒露的胸脯,紧紧贴住我的躯体。啊,林中遮天蔽日的雾气!啊,白雪皑皑的原野多快慰!多么想把我的两只手臂,嫁接上柳树的木头大腿。(雨人摘自《叶赛宁抒情诗选》,译者顾蕴璞,漓江出版社2012年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7年12期2017-02-15

  • 早 安
    文/[俄罗斯]叶赛宁 译/刘湛秋早 安文/[俄罗斯]叶赛宁 译/刘湛秋金光灿灿的星星昏昏欲睡,明镜似的河湾摇曳颤动,晨曦映照着小河湾,染红了那渔网似的天穹。睡眼惺忪的小白桦微笑了,梳理着柔软如丝的发辫。绿色的瞿麦发出窸窣声,露珠的银光一闪又一闪。篱笆边的荨麻长起来了,用五彩缤纷的珠母贝把自己打扮;它淘气地点着头低声私语:“早晨好啊!早安!”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04至1912年就读小学和教会学校,开始写诗。

    意林(环球儿童文学) 2016年3期2016-08-15

  • 时间是有翅膀的风车 ——叶赛宁《你在哪儿,你在哪儿,故乡的小屋……》赏析
    新宇(俄罗斯)叶赛宁时间是有翅膀的风车 ——叶赛宁《你在哪儿,你在哪儿,故乡的小屋……》赏析责任编辑:吴新宇【诗人简介】叶赛宁(1895-1925),出生于俄罗斯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俄罗斯田园派诗人,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他自己则宣称“我是乡村最后一位诗人”。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经典诗歌】你在哪儿,你在哪儿,故乡的小屋……(俄罗斯)叶赛宁你在哪儿,你在哪儿,故乡的小屋,山冈下能暖和脊梁的小屋?蓝色的、蓝

    初中生 2016年17期2016-07-15

  • 俄罗斯名家作品
    (左安飞 译)叶赛宁(1895—1925)是具有世界声誉的俄罗斯著名田园派民族诗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了很多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叶赛宁的诗歌清新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从他的每一句诗当中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诗人饱满而又真挚的情感。叶赛宁的抒情诗更是清丽脱俗,为人们所广泛喜爱。祖国、爱情、大自然等都是诗人百写不厌的题材。《莎甘奈啊,我的莎甘奈……》是叶赛宁于1924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被列入了诗人的《波斯抒情》组诗之中。《莎甘奈,我的莎甘奈啊

    大观 2016年2期2016-03-30

  • 心也能流出泉水
    谁?是谢尔盖.叶赛宁的故乡。他的故乡,月亮是被淘气的小孩子扔上天空的外公的帽子,太阳“在远山后,正滚动着金灿灿的车轮”,星光“像解开的腰带,在一股股泡沫中飘荡”。叶赛宁到过巴黎,穿过美洲大陆,但还是一个俄罗斯乡村的诗人。他的耳里,有沼泽地苍鹭扑哧扑哧的蹬水声,甚至能听到灌木丛一滴露珠的滚动声。这汪水是叶赛宁的故乡,捧在手里无处置放。他走进城市之前,要“站在落叶缤纷的白桦树间,参加它们诀别前的祈祷”。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东西。常常地,是放下这个,又拿起新的。许多

    同学少年·作文 2015年9期2015-12-08

  • 《上邪》:一首关于诗人的诗——陈希我小说研究之三
    中。已婚诗人“叶赛宁”(因该诗人喜欢叶赛宁,加上其本人也姓叶,就将叶赛宁作了笔名)爱上了同样已婚的汇泉阁茶楼老板娘如洇,便疯狂追求如洇。如洇虽然也喜欢叶赛宁,但因已为人妇,而憨厚的丈夫不仅未对她有不好之处且能为她提供丰厚的物质生活基础,她清楚知道离开丈夫去跟叶赛宁在一起的生活会是怎样的糟糕,那样的生活是她绝不想要的;她说只愿与叶赛宁做最好的朋友。叶赛宁却一直拿他所谓的真爱与诗意纠缠如洇,并最终与如洇发生了男女关系。发生关系后,叶赛宁仍旧坚持要如洇对他说“我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8-15

  • 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角浅析叶赛宁诗歌的翻译
    学为视角来关注叶赛宁诗歌在当代中国的翻译,探讨在翻译过程中译入语文化中的诸多因素,透过语言表层现象关注深层次的内因以及相关的文化意义。关键词:变异学 叶赛宁 诗歌翻译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翻译的价值越来越凸显,翻译是跨文化跨语言进行文学交流的桥梁。文学研究对于翻译的要求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早期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力求忠实原作;到译介学,它把翻译纳为文化圈的范围,译作成为一个既定文化事实,关注的不再是翻译过程中的符号转换,而是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学现象与文化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5年8期2015-06-11

  • 电信业务资费完全放开 等
    精神危机时期的叶赛宁突然闯进她的生活,于是两位年龄相差17岁的浪漫艺术家演绎了一段奇特的罗曼史。舞蹈学校成立后,邓肯将巨大的精力投入其中。她对学生的成绩十分满意,打算带他们到欧美演出,为学校筹集基金。当时叶赛宁也想趁机到国外出版诗集。他俩计划在学生去演出前,先到国外做些准备工作。为方便出行,向来反对婚姻束缚的邓肯,欢欢喜喜地同叶赛宁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他们先到柏林。邓肯交给叶赛宁一张成衣店的贵宾卡,后来她发现,叶赛宁用贵宾卡为自己定做了一辈子也穿不完的衣裳

    妇女生活 2014年9期2014-09-10

  • 谈皮利尼亚克与叶赛宁创作思想的相似性
    谈皮利尼亚克与叶赛宁创作思想的相似性栗亮(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41)皮利尼亚克与叶赛宁是俄罗斯白银时代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他们同为革命的“同路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和歧视,其创作也表现出一种摇摆不定和前后矛盾。两人在对待旧俄罗斯的态度上非常类似,都希望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可以改变其贫穷落后的面貌,但内心世界也都对可能逝去的旧俄罗斯十分不舍。在创作思想上,两人也都反对 “社会订货”的写作方式,反对政治过多地干预艺术创作,希望保持艺术创作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2012-08-15

  • 叶赛宁诗歌“通感”的艺术手法
    话语的声响。而叶赛宁的诗歌,尤其是他的抒情诗,就是这清香声音里的一朵奇葩。与象征派诗人相区分,叶赛宁更加注重“诗人对世界的感觉”,他的诗歌丰富了通感这一艺术手法,尤其以声音和色彩的手段来表达感情的内涵,他凭着“诗人对世界的感觉”,把这一手法运用得惟妙惟肖。叶赛宁是大自然的歌手,他善于向大自然伸出自己敏锐的诗的触觉。他的诗比喻新奇,联想大胆。同时,他从象征派那里学到了高超的象征和通感手法,通感手法的运用是叶赛宁诗歌创造新奇独特意象的重要手段,尽管通感手法并不

    枣庄学院学报 2012年1期2012-01-28

  • 谈海子、叶赛宁诗歌创作风格
    20)谈海子、叶赛宁诗歌创作风格崔淑琴(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系, 广州 510520)海子与叶赛宁是两位天才的诗人,都是一种绝望状态中的写作者,在少年时代就已对大自然的一切有着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而正是天才诗人们这种共同的儿童式的真诚、纯净与敏感,成就了诗歌的辉煌。海子; 叶赛宁; 诗歌; 风格; 特点海子与叶赛宁是诗歌界的天才,散文家苇岸曾说:“在世界所有的诗人当中,海子与叶赛宁有着同一的命运。他们的早期生涯最为相近。”对于生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8-15

  • 叶赛宁乡村抒情诗之自然意识
    243041)叶赛宁乡村抒情诗之自然意识栗 亮(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安徽马鞍山243041)俄罗斯诗人叶赛宁乡村抒情诗忧郁而舒缓,饱含着对自然万物的深深眷恋。基于21世纪全新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审读,可以发现诗人超前的自然意识,它由“浑融万物的和谐意识”与“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平等意识”构成,前者体现于人与自然的互通性、交流性、同一性特征,而后者则表现于诗人对诗作中动物、植物等诗歌意象的人道主义态度。叶赛宁;乡村抒情诗;自然意识;和谐意识;平等意识谢尔

    滁州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8-15

  • 失去的东西永不复归
    叶赛宁我无法召回那凉爽之夜,我无法重见她的倩影,我无法听到那只夜莺,在花园里唱出快乐的歌声。那迷人的春夜飞逝而去你无法叫它再度降临。萧瑟的秋天已经来到,愁雨绵绵,无止无境。坟墓中的她正在酣睡,把爱情的火焰埋葬在内心,秋天的暴雨惊不醒她的梦幻,也无法使她的血液重新沸腾。那只夜莺的歌儿已经沉寂,因为夜莺已经飞向海外,响彻在清凉夜空的动听的歌声也已永远地平静了下来。昔日在生活中体验的欢欣,早就已经不翼而飞,心中只剩下冷却的感情,失去的东西,永不复归。

    意林 2009年10期2009-05-14

  • 从不说谎的心
    成文艳提要:叶赛宁——继普希金之后俄罗斯诗坛最有影响力的一位诗人,被后人称为20世纪俄罗斯诗坛上一颗耀眼的彗星。这位天才诗人在俄罗斯诗歌发展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不朽的足迹。叶赛宁的诗歌之所以经久不衰,还在于他创作上真情的流露。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探讨诗人创作上的真实。关键词:叶赛宁 诗歌创作 真实 意象中图分类号:I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20年代当苏联文坛出现了否定经典作家的思潮,许多人认为现代主义应该取代现实主义。在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09年7期2009-02-04

  • 只为那一瞬
    的东西,对诗人叶赛宁来说,已经毫无意义。爱情就这样来了。甚至还没有准备好。叶赛宁忧郁的蓝眼睛亮出了火花。那一道火花,自然不会划破长空,但至少顷刻间,也已将邓肯俘获。那年,叶赛宁26岁,邓肯43岁。他们相差了整整17岁。那个晚上,当俄罗斯的抒情诗人含情脉脉地看着被誉为“美国现代舞之母”的邓肯时,很快,翻译尴尬地发现,自己站在边上是多余的。叶赛宁与邓肯似乎根本不需要相同的语言。他朗诵自己的抒情诗给她听,邓肯看着这位年轻英俊忧郁的诗人,已经完全被迷住。她说,真好

    意林 2007年3期2007-05-14

  • 红鬃马驹的命运
    弦。对我来说,叶赛宁与马雅可夫斯基关于红鬃马驹与火车赛跑的诗就是如此。事情发生在一九二○年。一次,诗人叶赛宁乘着火车,从车窗向草原眺望着,忽然看见一匹红褐色的小马驹在牧场上撒起欢来,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初生马驹,竟敢和火车赛跑!马驹的天真行为深深触动了敏感的,“最后一名农村诗人”,使他感到心灵的颤栗。于是他把这一场景写进了著名的《祭奠曲》:你见过么——被湖沼的雾气笼罩,火车迈开四只铁爪,用铁鼻孔打着响鼻儿,在草原上猛跑?而火车后面,沿着草原疾奔着一匹红鬃马驹,

    读书 1989年12期198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