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赛宁诗歌中“家乡”的语言文化学分析

2021-05-07 14:10彭娅滋梁洪琦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叶赛宁观念家乡

彭娅滋 梁洪琦

内容摘要:俄国诗人叶赛宁被称为“乡村诗人”,在其诗歌创作中常见“家乡”主题。诗人通过自己的作品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幅俄罗斯的乡村画卷,画卷中一个个自然意象的形成源于诗人对家乡真挚的爱意,由此亦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诗人独特的诗歌创作体系。本文借助语言文化学中观念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究叶赛宁诗歌中观念“родина”的独特成素,进而领悟诗人对“家乡”的深刻情感。

关键词:叶赛宁 诗歌 观念 家乡

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史舞台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俄罗斯的文学与文化血脉相连,其文化是以文学为中心的文化,即文化的“文学中心主义”。因此,以文学为切入点来管窥俄罗斯语言文化的民族性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诗人叶赛宁(С.А. Есенин)是20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民族诗人之一,著名俄国诗人勃洛克(А.А. Блок)曾称他为“才华横溢的农民诗人”。叶赛宁常以俄罗斯的乡村、自然环境及文化传统为主题,创造出许多经典的自然意象,摆脱了传统诗歌的写作模式,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超越文字之外的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等方面的通感,极大丰富了俄罗斯诗歌的创作手法,为后世诗歌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0世纪80年代“人类中心论”(антропо- центризм)范式的兴起促进了俄罗斯语言文化学与认知语言学的形成与发展。“人类中心论”也称“人类中心主义”,是以人类为世界中心的一种哲学思潮或理论,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由语言客体转向语言主体,即“说话的人”(赵爱国 2013:1)。观念(концепт)是语言文化学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畴之一。从语言文化学角度来说,观念是“人意识中文化的凝结,文化以观念的形式进入人的心智世界”(Степанов 1997: 40)。

在叶赛宁的诗歌创作中“родина”(家乡)主题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诗人终身眷恋着祖国家乡,孜孜不倦地挖掘着家乡的自然美,是俄国乡村当之无愧的代言人。“家乡”不仅是叶赛宁创作中无论如何不能割舍的主题,亦是诗人心中无可替代心驰神往的地方。国内外学界中,对叶赛宁诗歌创作中“家乡”主题的探讨不胜枚举,但从观念分析角度的研究基本尚未涉猎。

本文运用语言文化学中观念分析的方法,从“родина”的词典释义、谚俗语、叶赛宁诗歌中的观念成素等方面入手,在与俄罗斯民族意识中观念“родина”对比的基础上,探究叶赛宁诗歌中观念“родина”的独特内涵。

1.观念“родина”的语言分析

1.1 词典释义

在Даль В.И.编写的词典中,“родина”的词典释义为:

(1)某人的出生地;

(2)广义上的出生地,即祖国;

(3)狭义上的城市、乡村(Даль 1866: 7)。

在Ожегов С.И.与Шведова Н.Ю.编写的词典中,“родина”的词典释义为:

(1)祖国;

(2)某人出生地、事物的发源地(Ожегов, Шведова 2006: 681)。

在Ушаков Д.Н.编写的词典中,“родина”的词典释义为:

(1)人出生以及取得公民身份的国家;

(2)某事物发源地(Ушаков 2014: 601)。

通过对以上不同释义词典中“родина”的定义阐释,可以看出,其主要语义构成,即该观念词的概念成素主要为:人的出生地或祖国。因此,“родина”的基本释义为“孕育出人生命的地方”,是人生命的摇篮,是人情感的寄托。

1.2 谚俗语

通过以上谚俗语可见,“дом”和“земля”等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换喻为“родина”。进一步分析可知,该观念词在俄语谚俗语中的民族释义关键词为:温暖、舒适以及给予庇护。

2.叶赛宁诗歌中观念“родина”的成素

2.1 “село”(乡村)

以上诗句描绘出俄国和谐、安宁、富饶、美丽的乡村景象。“农舍”、“草场”、“风车”、“田亩”展现出乡村的辽阔与和谐,而“炉灶”、“灰尘”、“烘饼”、“农舍”则体现了俄国乡村的安宁与惬意。正所谓,“人间烟火气,最能抚人心”。诗歌中的农村生活不仅令读者心向往之,更吐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2.2“природа”(大自然)

在诗人叶赛宁的笔下,家乡中各个景物都具有了超脱寻常的生命力。诗人不断运用比喻、拟人、隐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绘制出一幅幅饱含家乡自然之美的画卷,画卷中有含羞柔弱的“小草”,憨态信步的“白嘴鸦”,酣睡寂静的河畔之夜…… 使读者不在其境,亦感其妙。

2.3“Цвет”(色彩)

诗人赋予自然万物以不同的颜色,如“金色”、“蓝色”、“棕黄”、“淡蓝色”等。这些颜色除了给诗歌增添了色彩,还蕴含着诗人对家乡景物的无限爱恋。诗人像一位对色彩极其敏感的天才画家,为家乡乐此不疲地挥洒着自己的创作热情。让人不禁联想到亨利·福西隆在论述梵高时,说道:“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博戈米拉·韦尔什·奥夫沙罗夫 1987:95)。

除此之外,叶赛宁的诗歌中并非完全充满着轻松愉悦的氛围,有时亦透露出难以抹去的忧伤情怀,这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当时俄国社会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城市热”浪潮与诗人的思想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乡村生活物是人非,诗人由此产生的无奈无从排解,只能将之诉诸于笔端。

综上所述,诗人叶赛宁对于家乡的感情复杂,其中既包括对家乡自然景色的赞美和爱恋之情,又有对家乡时过境迁,自己却又无力维系和改变的悲伤和愤慨之情。

3.结语

本文借助语言文化学中观念分析方法,从“родина”的词典释义、谚俗语等获知了“родина”的主要概念成素以及俄罗斯语言意识中观念家乡的民族性。在叶赛宁诗歌的语料基础上,分析了作者个性中观念“родина”的成素,如“село”、“природа”、“цвет”,由此明晰了家乡观念在叶赛宁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对家乡的眷恋、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乡村变迁的忧伤等深刻影响着诗人的审美理想、美学思想,并赋予了其诗歌创作以独特的艺术韵味。

参考文献

[6][荷]博戈米拉·韦尔什·奥夫沙罗夫.凡·高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7]叶芳来.俄汉谚语俗语词典[C].商务印书馆,北京,2005.

[8]趙爱国.当代俄罗斯语言学研究中的人类中心论范式[J].中国俄语教学, 2013年第4期,1-5页.

[9]张建华,顾蕴璞.叶赛宁诗选[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6.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系。梁洪琦为本文指导老师)

猜你喜欢
叶赛宁观念家乡
维生素的新观念
安格列捷尔酒店5号客房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人间无地著相思
健康观念治疗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上邪》:一首关于诗人的诗——陈希我小说研究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