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

  • 群文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提升路径 ——以《祝福》教学为例
    。以教学鲁迅的《祝福》为例,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路径和建议。二、群文阅读教学思维发展的提升路径(一)选择合适的文本和主题,构建差异化和开放性的议题结合高中学生的具体学情和当前的实际状况,设计一个开放性议题——“孤独与隔膜”,以此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小说中的写作技巧、情感和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当然,差异性和互文性是群文阅读中的首要原则。文体的差异、创作时间的差异、作者的差异是构成这种差异化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在选择具体的文本时,还必须关注文本系列所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12期2024-01-06

  • 祝福》中祥林嫂死因再探 ——解读“无聊生者”和“厌见者”
    的?”——这是《祝福》中叙述者“我”提出的问题。小说开头部分,“我”听短工说祥林嫂“老了”(即“死了”),随即问“什么时候死的?”紧接着追问“怎么死的?”可见“我”心情之迫切,急于了解祥林嫂之死的原因。其实,这也是《祝福》阅读和教学中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无聊生者”祥林嫂据文本,短工对“我”的追问,回答道:“还不是穷死的”。“我”对此并不认同,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

    语文教学之友 2023年12期2024-01-06

  • 异曲同工:论鲁迅与劳森的女性民族观※ ——以《祝福》和《给天竺葵浇浇水》为例
    的关系。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和劳森在《给天竺葵浇浇水》中对斯佩瑟太太凄惨命运刻画背后有着共同的关于女性未来民族地位问题的思考,有着共同的女性民族观,即都将女性命运融入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共同考量,表达女性在新的民族中应当占据主体地位的民族观。鲁迅(1881-1936)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需赘言。亨利·劳森(Henry Lawson 1867-1922)则是澳大利亚民族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他与鲁迅一样,一生动荡漂泊,四处游历,也只活到了55岁,但一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3年9期2023-12-20

  • 站在学生立场上教小说 ——以高中统编版教材必修下《祝福》为例
    与同行选择小说《祝福》作为同课异构的课题,其实,这对于老师来说,实在是一次挑战。无他,《祝福》实在是太经典了。同课异构录播课后,很多老师就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小说如何教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头脑风暴”。对此,笔者也有了如下的一些思考。一、善于发现教学契机,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实践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应找准切入点,要善于发现与制造教学契机,结合具体文本内容,引领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小说阅读、赏析和讨论中,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语文

    师道(教研) 2023年10期2023-12-09

  • 祝福》中祥林嫂的死因探析
    死亡并没有探得《祝福》塑造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真谛,只有从鲁迅作品中表现出的“人”的心理性格去追寻,从文本语言内容去推理,从作者的创作心理视角去挖掘,才有可能探析出祥林嫂的具体死因来。一、性格刚烈——选择主动赴死布鲁克斯和沃伦在《小说鉴赏》中说:“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行为是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的,……我们知道,不涉及性格问题,是无法讨论这些作品的。”[3]所以,只有深入探究《祝福》中祥林嫂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才有可能理解祥林嫂的“性格”,也才有可能探寻出祥林嫂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3年9期2023-11-09

  • 育核心素养于细读深品之中 ——以《祝福》的学习任务设计为例
    ?下面,笔者以《祝福》一文的教学设计为例,来回答这些问题。一、体现课堂的温度——站在“学生立场”设计任务日本学者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出,“教师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教师要设法“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主张打造高效、高质、有温度的课堂,主张在教学前要先“倾听”学生需要学习什么,知晓他们在哪些方面有疑问

    江苏教育 2023年37期2023-11-02

  • 祝福》中鲁镇世界的“虚伪性”探析
    深入探讨,但在《祝福》中还有一些细微之处有待挖掘。祥林嫂的死发生在“我”的故乡鲁镇——这个充斥着虚伪的世界,其虚伪性主要体现为鲁镇人的虚伪、神明的虚伪和封建伦理的虚伪三个方面。紧扣鲁镇的“虚伪”这一特点,从三个方面探讨祥林嫂在这虚伪的鲁镇世界所遭受的苦难与不幸,有助于挖掘出在这虚伪的鲁镇世界背后所暗藏的悲剧意义,为对《祝福》的文本解读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关键词】祝福;祥林嫂;鲁镇世界;虚伪【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3年39期2023-10-30

  • 在《祝福》叙述时间中思考“祥林嫂式”生存境遇
    三个角度,分析《祝福》中的叙事时间,在其中探析祥林嫂式生存境遇。一、时长——没有“春天”的女人在叙事学中,时长通常指故事时间与话语时间之间的长短对应关系,可分为省略、概要、场景、停顿、延缓五种类型。省略,顾名思义是故事时间直接被省略;概要是将一长段故事进行浓缩;在两种时间中画等号则是场景,通常表现为对话;停顿是故事暂停,而话语时间继续拨动;延缓与概要相对,类似于电影中的放慢镜头。《祝福》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在“省略”中略掉的,必定会以“场景”的方式呈现。正是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3年7期2023-10-11

  • 从眼神解读中深剖祥林嫂的命运
    祥林嫂是鲁迅《祝福》中的一个经典形象。作者通过情节的构思和环境的构造,尤其是眼神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妇女的形象。本文把眼神作为解读《祝福》的重要视角,探究和品读祥林嫂之眼神,由浅入深地解读小说内容,分析小说情感,延伸思考《祝福》对当今的意义。关键词 《祝福》眼神描写  人物分析 文学解读鲁迅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这里所说的眼睛,实质上指的是人的眼神。从这里我们可以把眼神描写作为教学《祝福》的一个新的突破口,仔细揣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8期2023-09-22

  • 祝福》中的时空结构与自然伦理问题※
    红英内容提要:《祝福》是中国现代经典小说之一,学界对该作品的研究已经很多。但作为经典,它依然拥有可以深入探讨的空间。在当代环境问题成为世界热点问题时,鲁迅进化论思想庶几被挑战。本文通过凸显“贺家墺”在小说整体结构中的意义,进而发现《祝福》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问题上展现了整个历史与宇宙的时空体系。在这个繁杂而有序的时空体系中,自然伦理问题是个值得深入研析的课题。它对进一步理解鲁迅的自然观、科学观、宗教观、历史观以及鲁迅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都有所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3年9期2023-09-14

  • 电影赏析在《祝福》教学中的应用
    路径。关键词:《祝福》 电影 语文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设置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倡导教师和学生利用多种媒介进行学习,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等”[1]。教师将电影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观影过程中自觉探寻语文的元素,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找到一种新途径[2],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小说《

    文学教育 2023年9期2023-09-01

  • 祝福》“同课异构”的教学思考 ——以奉节县三节高中语文竞赛优质课为例
    课异构”执教了《祝福》一文,不仅同台献技比拼教学专业技能,还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给听课观摩的教师诸多启示,梳理、总结出来,相信对一线语文教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也会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一、教学目标王荣生教授在《语文教学之原理》中说:“课堂教学的成效,主要不是靠教师在课堂教学现场的发挥,甚至也不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教学才能,而是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周

    中学语文 2023年20期2023-08-27

  • 祝福》“同课异构”的教学思考
    课异构”执教了《祝福》一文,不仅同台献技比拼教学专业技能,还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给听课观摩的教师诸多启示,梳理、总结出来,相信对一线语文教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也会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一、教学目标王荣生教授在《语文教学之原理》中说:“课堂教学的成效,主要不是靠教师在课堂教学现场的发挥,甚至也不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教学才能,而是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周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7期2023-08-26

  • 祝福》中女性次要人物分析
    那么,从鲁迅的《祝福》一文中可知,每一次要人物既具有深化主题、衬托主要人物性格特征的作用,又具有完善文章情节发展、突显自身性格特征的作用。所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仅是要让学生从主要人物身上获取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还要激发学生兴趣去全面地分析次要人物,使教和学有效结合。关键词:女性次要人物 《祝福》 鲁迅 情感双向性一般来说,人物是传达作者思想情感、表现深刻社会本质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完善整个故事情节的重要一环。在文章的構造及其编排中,主要人物对文章的故事

    文学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2

  • 祝福》中祥林嫂死亡的悲剧成因
    解读。关键词:《祝福》 祥林嫂 鲁迅 人物形象 还原法祥林嫂作为鲁迅先生笔下深入人心的女性悲剧形象,集齐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所有不幸。祥林嫂一生不停挣扎、不断抗争,却仍是逃不出被踩踏、被摧残、被迫害的命运。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却接连遭受生活上的创痛,精神上也饱受折磨,最终被吞噬,甚至死后也逃不脱被定义为“谬种”的悲惨命运。自《祝福》问世之日起,小说中祥林嫂的死因和其悲剧命运的成因便一直成为学界争论的焦点和热点。本文以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为切入点,结合“还原法

    文学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2

  • 信息技术与听障高中小说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优化
    摘 要:在小说《祝福》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听障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合理运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赋能特教课堂,以生本理念推动教学创新。注重教学设计,重视教学过程,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支持分板块重体验开展学习活动,不断优化教学路径,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听障高中生小说鉴赏能力。关键词:信息技术;听障高中小说教学;深度融合;《祝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

    高考·上 2023年6期2023-08-20

  • 以“核心思维技能”理念观照语文课堂教学
    维起点,以鲁迅《祝福》的课堂教学为例,从指导学生“怎么学”的角度阐述这种教育理念的实践与运用。文章结合高中语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大核心素养,通过知识储存、激活、提取与整合,人物塑造特点及其意义,场景描写特点及其作用,名师教学榜样示例等四大抓手,阐明“核心思维技能”的教学应用价值。关键词:核心思维技能;祝福;核心素养;四大抓手教师备课过程中,可以从学什么、怎么学、为何学三个维度将马扎诺的“核心思维技能

    学语文 2023年3期2023-07-14

  • 结构主义叙事学视野下《祝福》的情节运行逻辑
    读众多课文。以《祝福》为例,祥林嫂的故事可以分成四个故事单元,在每一个单元中,祥林嫂的愿望都遇到了阻碍,同时也采取了相应行动,但是最终都只有失败的结局。因此,在“冲突”理论为视角下,祥林嫂的人生是一出不断失败的悲剧。在情节运行的过程中,分别作为阻碍存在的婆家、鲁镇人、四婶、“我”的形象也得到充分展现。关键词 结构主义叙事学 冲突 情节运行逻辑 《祝福》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小说的情节,传统教学就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理论进行解读。这种陈旧的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3年1期2023-06-27

  • 聚焦言语形式,挖掘文本内涵
    :考察经典小说《祝福》的常态教学,大多数教师从封建礼教吃人的宏大主旨开讲,至于封建礼教是如何一步步吞噬祥林嫂的,则语焉不详,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这种凌空虚蹈的教学方式无疑要规避。若能在教学中,聚焦文本中有意味的言语形式,并将其单独抽取出来作为教学内容,不仅能达到以简驭繁、长文短教之目的,而且能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关键词:言语形式 文本内涵 《祝福》笔者考察了不少《祝福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1期2023-06-25

  • 鲁迅的“忘却”与祥林嫂的生存悖论
    教学中,对鲁迅《祝福》等作品的主题和人物解读存在片面性、单一化的倾向。从文本中关于“忘却”等词的分析来看,作品中的“我”体现了作者作为思想启蒙者的心理复杂性和自我反思;运用生存哲学的理论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可以发现小说中的人物存在着“生存悖论”,进一步反映出鲁迅对“人的生存”这一哲学命题有着更深刻的思考。关键词:《祝福》 祥林嫂 鲁迅创作心理 生存哲学鲁迅相关文章解读一直都是中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鲁迅作品的解读呈现出单一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3期2023-06-25

  • 鲁迅《祝福》中四婶语言的多重叙事功能
    出发,针对鲁迅《祝福》中四婶在文中三次对祥林嫂所说的“你放着罢”这句话的叙事功能,从叙事语言、叙事者、叙事手法三个层面来对其在小说中所产生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关键词:鲁迅 《祝福》 四婶 小说叙事“重复”最早是修辞术语,指的是依靠重复某个词或者短语来达到特定效果的修辞手法,又被称为“反复叙事”,是“小说中的某一个事件、某一个细节在小说的各个不同章节中被一次次的重复叙述”。正如热拉尔·热奈特所提出:“重复事实上是思想的构筑,它去除每次的特点,保留它与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2期2023-06-12

  • 将悬念设置作为小说教学的切入点
    一个写作手法。《祝福》中体现了鲁迅利用传统悬念设置艺术,在叙事建构中广泛采用多种悬念设置手法。以悬念设置进行《祝福》教学切入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饱满立体,教师可以尝试引入叙事学关于叙事人称的理论分析限知视角所产生的悬念帮助学生构建与作者沟通的桥梁,再次通过叙事学中的时间倒错理论分析倒转叙事时间使故事叙述跌宕起伏,悬念频出的妙处,引领学生体会小说情节的设置艺术。最后,引入修辞学理论阐述设置人物所引起的悬念,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小人物,不忽视任何一处文章细节。关键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2期2023-06-12

  • 祝福》中祥林嫂悲剧美的内蕴厘定和教学探析
    要:鲁迅的作品《祝福》很久以来一直在语文课本中占据一席之地,其中祥林嫂的悲剧形象深受教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因此,对于祥林嫂人物形象的悲剧美内蕴厘定和教学叹息就至关重要。文章中将讨论祥林嫂的悲剧内蕴包含了的怜悯、恐惧和抗争与净化三方面;此外,文章也将从审美距离感、教师对于反抗的忽视和生活实践与语文教育三个方面来探析祥林嫂悲剧形象的教学实践。关键词:鲁迅 《祝福》 悲剧美 祥林嫂 内蕴厘定 教学探析审美教育是任何一个语文教师都回避不开的问题。尤其是近些年来,学生

    文学教育 2023年3期2023-05-30

  • 搭建乡土“支架” 开启《祝福》“迷宫”
    朱应发摘 要 《祝福》悲剧内蕴的难以理解,跟缺少一定的理解“支架”有关。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可以承担此“支架”工作。乡土本色是《祝福》中祥林嫂悲剧的社会环境;差序格局是其悲剧的深层原因;礼治秩序是其悲剧的直接推手。关键词 《祝福》 悲剧内蕴 理解支架 乡土本色 差序格局 礼治秩序《祝福》是鲁迅抨击封建礼教、呼唤“改造国民性”的力作。学习《祝福》,学生总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其悲剧内蕴。倘能以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为“支架”,完全可以借此开启《祝福》“迷宫”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3期2023-05-30

  • 祝福》的深层意蕴解读
    ”三个角度解读《祝福》,能使学生从作品的双向对立性中体会多元而深刻的主题意蕴。关键词 《祝福》 意蕴解读 对立角度小说《祝福》创作于1924年,作品以祥林嫂的命运悲剧剖析中国封建礼教之弊病,揭露病态社会的病态国民。《祝福》中的双向对立性使作品呈现出多元而深刻的主题意蕴。一、“不变”与“变化”,暗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性鲁迅在《祝福》中着力强调的是“不变”,这种“不变”是显性的,客观呈现在世人面前看得见听得到的场景。而在“不变”的背后又隐藏着不明显的、隐形的“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3期2023-05-30

  • 形象思维在小说教学中的培养
    说阅读教学中以《祝福》为例来设计教学,首先是为了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等具体描写进行分析,让学生获得对小说语言、人物形象的直觉体验,再次运用想象和联想来丰富学生对现实生活和小说中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最终来丰富学生情感经验与语言表达。关键词:形象思维 小说教学 《祝福》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①思维发展与提升中增强形象思维能力是基础,学生的形象思维可以通过体会小说的语言形象

    文学教育 2023年3期2023-05-30

  • 祝福》中祥林嫂悲惨命运的书写
    要:鲁迅先生的《祝福》描写了大量的民俗文化事项,其中“祝福”民俗体现了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为祥林嫂的命运奠定了悲剧基调,“抢亲”是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转折点,“捐门槛”等信仰民俗是压垮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从这些民俗文化中看到了祥林嫂悲剧的一生。关键词:鲁迅 民俗文化 《祝福》 祥林嫂 悲剧命运1924年,鲁迅先生创造了《祝福》这篇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死亡的悲剧。《祝福》塑

    文学教育 2023年5期2023-05-26

  • 借用“对联” 深读《祝福
    谢友明摘 要 《祝福》是经典小说,常教常新。对联引入,激发趣味;对联简答,建构知识;对联析之,领悟意蕴;对联拟写,学以致用。将对联知识及其内涵的理解设置为教学任务,有利于达到滋养学生心灵和和提升学生智力的学习目的。关键词 《祝福》 对联 激趣 建构知识 领悟意蕴 学以致用这里以“对联”知识的回溯、建构、领悟和运用为切入口,结合《祝福》教学,介绍一种引领学生深入学习的方法。一、引挽联,激发学习情趣展出示郭沫若写的一副挽联,请学生说出是写给谁的,且说明理由。方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4期2023-05-22

  • 祝福》的作品容量
    语文必修教材的《祝福》,篇幅有限,容量巨大。从生活容量来看,《祝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将现实生活的边界拓展到神鬼世界;从思想容量来看,其主题多元,研究理论迭出,且对其思想意蕴的理解仍有调整空间;从艺术容量来看,《祝福》拥有双线结构,运用多种叙述方式和描写手法。关键词:高中语文;《祝福》;作品容量鲁迅的小说精品颇多。其中,被选入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祝福》,以精巧的艺术架构,展开具有历史纵深感的宏大叙事,不仅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2期2023-04-11

  • 论《祝福》的“彷徨”叙事
    红英内容提要:《祝福》融抒情性于叙事之中,叙事主体“我”的精神性与矛盾性所形成的张力,构成并推进了《祝福》的“彷徨”叙事。“我”对故乡的“反顾”与“彷徨”,“我”对生死、灵魂问题的“内省”、“不安”与“走”的“决计”,都表现出《祝福》的“彷徨”接续了《离骚》抒情传统并有所发展。《祝福》的“彷徨”成为“《彷徨》叙事”的范式,开启了《彷徨》的现代性意义。关于《祝福》,学界的研究已非常丰富深入。除了“反封建礼教”说,长期以来被学界普遍认同与接受的,当属“儒释道吃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3年1期2023-04-06

  • 对启蒙者的审视 ——读《祝福》[1]
    故事呈现出来。《祝福》采用了一人称叙事者和虚拟视角叙事,即作为叙事主人公的“我”从多个方面展示了祥林嫂的全部生活。[2]河边对话时,我既是小说的叙事者又是故事中的角色;当讲述祥林嫂五年前经历的细节——“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时,采取了虚拟视角叙述的方式,“我”退到幕后,客观的叙述者登场了;“我给那些爆竹声惊醒……”叙事者“我”又从幕后登场,叙述对鲁镇的感慨。[3]从小说的人物形象来看,“我”的性格与鲁迅相差甚远。“我”面对鲁四叔的嘲讽不

    中学语文 2023年5期2023-04-05

  • 结构主义叙事学视野下《祝福》的情节运行逻辑
    冲突”理论解读《祝福》,尝试对小说情节教学进行重构。一、结构主义叙事学视野下的情节理论及其他1928年,俄国文艺理论家弗拉基米尔·普洛普出版了《民间故事形态学》,该书成为用结构主义方法研究文学作品的开端之作。在普洛普看来,虽然众多民间故事在内容上各不相同,但是这些看似不一样的内容当中潜藏着相似的内在结构。他从中抽象出一般的故事叙事模式,认为这些民间故事都是由31 种行为功能组成,当然任何故事都不囊括31 种。普洛普从故事当中提炼出其情节运行的规律,这为后世

    中学语文 2023年1期2023-03-05

  • 反思启蒙与鲁迅的自我批判 ——重审《祝福》中“我”的内蕴
    013)鲁迅的《祝福》写于1924年,自其问世以来,人们对于它的研究从未停止,也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祝福》的解读中,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注意和厘清,最典型的就是关于“我”的解读,还显得比较简单,甚至有所“误读”。作为一个独立的形象与故事,“我”其实蕴含了作者特别的思考与用意,甚至是我们真正理解《祝福》与鲁迅思想的一个突破口。因此,重读《祝福》,重审小说中“我”的内蕴,是极有必要的。一、从“我”与祥林嫂的关系说起在此前的研究中,“我”始终没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3-01-11

  • 以《祝福》与《窦娥冤》整合教学谈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皈依与反抗”
    读的重要路径。《祝福》和《窦娥冤》这两篇文章可以进行文学文本的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祝福》与《窦娥冤》虽然文体不同,但本质相同,都是写人在社会环境中的困境,也都是底层妇女的悲剧人生。在整合教学中,就学习任务群而言,可以归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人文主题可确定为“皈依与反抗”。一、“皈依与反抗”是文学的重要主题文学可以说反映的就是人与社会的深层矛盾,人与社会出现矛盾时,人有两条出路:皈依与反抗。这里的皈依与反抗具有多重性与互动性,人被他生存的社会凌辱与损害时,将他

    中学语文 2022年23期2023-01-11

  • 祝福》中的三重世界构建
    周婷婷《祝福》是鲁迅继《狂人日记》后的又一力作。小说创作于1927 年,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封建残余思想依然浓厚,戕害广大底层劳动人民。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等进步知识分子对国家未来和民族现状充满了担忧,从对革命成功的狂喜转向对现实的失落和失望,于是创作出大量的文学作品反映现实,寻找出路。《祝福》发表以后,引发热烈的讨论。在小说中鲁迅通过环境设置与人物塑造,从不同的视角构建起一个独特的叙事世界,展示当时的社会生活现实,挖掘人

    中学语文 2022年21期2023-01-11

  • 对小说“有意味的形式”的回归 ——彭芬《祝福》课例评析
    陈泳洁《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一篇短篇小说,以“我”的视角讲述了祥林嫂“向生而死”的悲惨故事,由此揭露出封建礼教的腐朽落后,以及它对底层人民带来的精神上的伤害。朱自清曾发表过自己的一番见解,对我国的中学生而言,鲁迅的作品,应该享有“定篇”的待遇,也就是说,无论基于何种理念的何种语文教材,都必须包含鲁迅的若干作品。作为一篇经典的教材篇目,《祝福》的优秀课例层出不穷,但彭芬老师的课例依旧给人眼前一亮之感。这篇课例获得了2016年湖南省高中语文课堂竞赛一

    中学语文 2022年5期2023-01-11

  • 凸显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阅读教学设计 ——以《祝福》教学为例
    文就以高中语文《祝福》为例对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够给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一、凸显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目的思维能力在最新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之后,虽然大部分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也开始转变教学理念,可是由于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环境之中,所以部分教师在行为上依然没有付出实际的行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总是不自觉的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得现实教学过程中没有改变、没有创新、没有素质

    中学语文 2022年11期2023-01-11

  • 浅谈《祝福》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翟传霞在小说《祝福》中,鲁迅先生细致地描写了鲁镇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这些环境描写,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将简要分析一下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自然环境:营造氛围在小说的开篇,作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非常沉闷、压抑的环境氛围。虽然新年将至,但是“天空是灰白色的”,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丝毫没有节日的氛围。这样压抑沉闷的氛围为主人公祥林嫂的出场作了准备。最先出场的是见证了如今落魄不堪的祥林嫂的“我”。“我”是一名读书人,在祥林嫂的眼里自然是一位见多识广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9期2022-11-28

  • 谈谈《祝福》中祥林嫂的四次反抗
    精神。本文就以《祝福》中的祥林嫂为例,简要谈谈她的四次反抗。祥林嫂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有着淳朴、善良、顽强、勤劳、能干等特点。这样一名优秀的女性在旧社会却没有办法赢得他人的尊重。她一直被逼迫、被践踏,最终被封建礼教彻底吞噬。当然,在遭受无情的压榨和摧残的时候,祥林嫂也曾反抗过。第一次反抗发生在她的丈夫死后。她从那个没有人情味的家里逃出来,来到鲁镇打工,想要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她通过做佣人来讨生活,暂时逃离了恶婆婆的压榨。她的挣扎出逃具有一定的抗争精神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9期2022-11-28

  • 从小说叙事学的角度探析《祝福》的教学视点
    事者的教学视点《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三。在《鲁迅日记》中,2月6日,“雨雪。休假。下午许钦文来。夜失眠,尽酒一瓶。”7日,“晴。休假。午风。无事。”鲁迅的日记以简略著称,从日记中我们不能看出究竟为什么创作祝福,但能看到写作时的心境并不怎么好,尤其是写作前一天尽酒一瓶,而且7日又没有任何人来访。而写作的这一天又是正月初三,雪后天晴,很可能引发作者的乡土之思。早在1923年7月19日,鲁迅和周作人兄弟失和,这是一直困扰文坛的一件事,事情猝不

    新课程 2022年36期2022-11-25

  • 性别语言差异与鲁迅小说中的女性表述 ——以《祝福》《明天》《离婚》为例
    语模式的生成。《祝福》中的祥林嫂、《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离婚》中的爱姑,三者互文式的描写表明三位女性有着相似的社会地位,封建家庭是影响三位女性命运较为主要的因素,社会交际作为外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家庭模式与等级制度的扩大,两者共同酿成了三位女性的悲剧。(一)封建家庭:被建构的女性人生在封建家庭语境中,男女的角色作用被突显,等级差异首先表现在家庭中。“男权制的统治、压抑,是对女性的自我表现意识和生命活力的窒息,是女性自主身份的失落。进一步说,这是一种性别语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11-24

  • 因“无我”以致“坏我”的祥林嫂 ——《祝福》文本解读
    鲁镇上的乞丐,在祝福的爆竹声中结束了她“奴化”的“无我”寂寥的一生。二、这一人:“无我”中“被异化”的“我”环观她周围的人,祥林嫂又恰是“无我”中“被异化”的“我”。鲁镇上“被奴化”的远不止祥林嫂一个人。同样在四婶家做工的柳妈、短工,还有鲁镇上的人们……都不同程度地被“奴化”了。同一类人理应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然而他们对祥林嫂并没有同情,甚至冷漠。他们跟祥林嫂一样都处于社会的底层,但并不认为祥林嫂是他们的同类,而是视其为“被异化”了的“异类”。祥林嫂到底怎么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2年12期2022-11-19

  • 祝福》中『雪』的深厚意蕴
    级中学)★小说《祝福》中的“雪”出现了多次,是巧合吗?并非如此,每一次的雪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小说主人公祥林嫂的人物塑造较为成功,形象生动,这离不开周围物象的烘托。“雪”贯穿全文,时刻陪伴着鲁镇和祥林嫂,我们应睁开心眼看万物,与文本、作者展开对话,弄清楚意象,这样才能细细品味20世纪20年代的鲁镇之“雪”,从而进一步解读文本。压抑复杂之雪阴暗的天气,飘舞的朵朵雪花融进了忙碌的年终大典中。鲁镇乱成了一团,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雪白的瓦楞,这时的鲁镇是一片雪的天地

    课外语文 2022年15期2022-11-11

  •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旁观者”形象多层剖析
    的民众。笔者以《祝福》为例,分析鲁迅小说中的“旁观者”形象。《祝福》中的“旁观者”隐含的“旁观者”——我叙事学将作者创造的特殊角色作为小说中的叙述者,并与其叙述行为构成叙事内容的一种成分。根据叙述者所属的叙述层次和参与故事的程度,热奈特等人将其区分为“超故事”叙述者、“内故事”叙述者、“异故事”叙述者和“同故事”叙述者。《祝福》中的叙述者——回乡过年的知识分子“我”,既出现在故事中,是“同故事”叙述者;又处于所叙祥林嫂的故事之上,是一个“超故事”叙述者。这

    文化产业 2022年20期2022-11-10

  •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教吃掉的”,而《祝福》文本中则是借冲茶短工之口说出祥林嫂是“穷死的”。以上两种观点固然皆有所依据,然而不管是“被封建礼教吃掉的”还是“穷死的”,都只是揭示了祥林嫂死亡的原因,却没有交代其死亡的具体方式。笔者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发现对此大都语焉不详,只有《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程》对祥林嫂的死法说得比较具体,认为她是“由于挨饿,惨死在祝福时的雪地里”。这种观点也许是受到1956年夏衍改编、桑弧导演的电影《祝福》的影响:电影中,穷途末路的祥林嫂最终饿死在风雪交加的鲁

    作文新天地 2022年28期2022-11-04

  • 以《祝福》与《窦娥冤》整合教学谈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皈依与反抗”
    读的重要路径。《祝福》以它的深刻性引发了读者对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的震惊,《窦娥冤》以对黑暗社会的大胆鞭挞而震撼人心。从“皈依与反抗”的角度,了解文学作品主人公与由他人组成的社会环境的互动性,可以加深我们对文学作品中的环境的深刻认识。关键词 人物 环境 皈依 反抗 互动性整合教学是学习任务群理念下提出的新的教学策略。在学习任务群理念下,教学策略突出对单元的整合,整合既是全面整体的考量,也是深度阅读的重要路径。《祝福》和《窦娥冤》这两篇文章可以进行文学文本的阅读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8期2022-10-14

  • 利用“镜头”进行鲁迅作品教学 ——以《祝福》为例
    的形象。比如,《祝福》中“我”回忆祥林嫂第一次来鲁镇时的形象: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脸颊却还是红的[4]。这段文字就是祥林嫂的人物近景描写,只是对穿着和外貌的简单描写,一个朴实勤劳的劳动妇女形象就跃然纸上,这种通过白描而表现出的人物近景能够非常简单准确地体现人物特点。第二,鲁迅作品的色彩感与色彩蒙太奇。色彩蒙太奇是指通过组接具有不同色彩特征的“镜头”来表现情感或内容。从《祝福》描写祥林嫂外观的文字中可以发现,

    林区教学 2022年10期2022-10-14

  •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深度学习探索 ——以《祝福》教学为例
    修下册中的课文《祝福》,谈谈深度学习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什么是深度学习?其品质是什么?郑东辉在《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评价:内涵与路径》中提出,深度学习应该是这样一种样态:学生运用各种高阶思维去解决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进而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及思维方式,构建具有迁移意义的知识图谱,发展具有批判性与创造性的学习品质。[2]深度学习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深度”:一是认知的深度,不是简单的识记,而是需要运用高阶思维;二是参与的深度,积极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2年6期2022-09-17

  • 试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 ——以《祝福》教学为例
    创新。笔者试以《祝福》的教学为例,思考“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策略。《祝福》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它是鲁迅先生的经典小说,篇幅较长,教学内容难度较大,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中强调,要“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笔者在教学这篇小说时,尝试着主要运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同时新课标还特别强调,虽然每个任务群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但“彼此之间又渗透

    读写算(中) 2022年8期2022-09-14

  • 细微之处见匠心 ——浅谈《祝福》中虚词的运用
    果。笔者在阅读《祝福》一文时,发现鲁迅先生在文中运用到了多种虚词,于细微之处暗藏深意,所含意蕴深邃而丰富。一、擅用副词,加强讽刺效果鲁迅先生对副词的运用鞭辟入里,平中见奇,让人印象深刻。例如《孔乙己》中“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大约”“的确”两个副词的运用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与解读空间。《祝福》中“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毕竟”和“最”二词同样具有如此深邃的魅力。二者皆暗含比较意味的副词,“毕竟”表肯定确认的语气,强调旧历年底的典型特征,即人们准

    名作欣赏 2022年27期2022-08-15

  • 祝福》中的三重世界构建
    《彷徨》,并在《祝福》中通过“我”“鲁镇”和“祥林嫂”构建了三重世界展示当时真实的生活图景,让读者由内而的外引发对人性及社会的反思。关键词 鲁迅 杨二嫂 鲁镇 三重世界 意蕴构建《祝福》是鲁迅继《狂人日记》后的又一力作。小说创作于1927年,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區封建残余思想依然浓厚,戕害广大底层劳动人民。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等进步知识分子对国家未来和民族现状充满了担忧,从对革命成功的狂喜转向对现实的失落和失望,于是创作出大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2年7期2022-08-08

  • 浅析《祝福》中祥林嫂的“死因”
    迫。鲁迅先生在《祝福》中讲述了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故事。她勤劳能干,却被封建礼教压迫至死。鲁迅希望借这部小说唤醒沉睡的民众,鼓励人们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下面,笔者就探究一下祥林嫂的“死因”。一、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的迫害《祝福》创作于辛亥革命之后。当时,虽然封建帝制被推翻了,但是革命胜利的果实却被军阀窃取了,导致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人民依旧过着辛劳、贫困、饥寒交迫的生活。封建礼教依然是人们挣不脱的枷锁和束缚。在婚姻方面,封建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6期2022-07-25

  • 对小说“有意味的形式”的回归
    彭芬老师执教的《祝福》课例展开评析。小说教学普遍着眼“三要素”的情况下,本堂课选择回归“有意味的形式”—叙述者视角,将其作为教学角度,提升学生小说鉴赏水平,勾连多篇文本进行整合,增强知识的迁移力度,并着眼于写作能力提升,运用比较教学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堂课无疑是一个成功且有意义的示范,为更多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关键词 《祝福》 课例评析 小说教学《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一篇短篇小说,以“我”的視角讲述了祥林嫂“向生而死”的悲惨故事,由此揭露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2期2022-07-21

  • 阅读《祝福》该从哪些地方入手
    张巧英《祝福》是一代大师鲁迅先生的匠心之作,从发表到今天已有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却依然魅力不减。阅读此文,我们该从哪些地方入手呢?接下来,笔者就详细谈谈。一、关注文章中的三处环境描写享誉世界的著名学者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环境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值得我们仔细品味。《祝福》中的环境描写也是如此。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5期2022-07-13

  • 祝福》中祥林嫂悲剧形象解码
    出发点,创作了《祝福》这篇短篇小说。祥林嫂就是这部作品中所塑造的深受封建社会迫害而又在精神上顺从封建礼教的典型人物。该文章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祥林嫂作为小说中的主人公,经历了悲惨的人生遭遇,成为当时社会裹挟下悲剧的缩影。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构建在当代依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透过祥林嫂个人形象的解码,可以对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历史语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祥林嫂的悲剧有着复杂的原因,除了个人性格的软弱和妥协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6期2022-07-10

  • 祝福》名师课例研究
    重要组成部分,《祝福》是鲁迅小说的经典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李镇西、邓虹和袁卫星三位名师的《祝福》课例分析,以学生为主体、以民主为主调、以创造为主色的课堂构成了他们小说教学的共同特征,从三位名师的课例中对小说课堂教学也带来了重视预习、品味语言、营造和谐氛围这三点新启示。 关键词:鲁迅 《祝福》 名师课例 小说教学 目前,小说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国语文教师也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并且获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教师也充分发挥了信息技

    文学教育 2022年6期2022-06-30

  • 通俗与抒情:“1957年版”和“1974年重绘版”连环画《祝福》比较研究
    。而在关于小说《祝福》的连环画改编研究中,则属万叶书店1950年出版、丰子恺绘画的《绘画鲁迅小说》(其中收录《祝福》一篇)相关研究最多。其他比较重要的《祝福》连环画版本还有1955年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祥林嫂》(冯国林、陈永智绘)、1957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祝福》(永祥、洪仁、姚巧绘)、197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祝福》(永祥、洪仁、姚巧重绘)、1979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祝福》(黄英浩绘)。此外,还有根据故事片《祝福》(1956年)和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6-15

  • 从场域理论视角解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词】场域理论,《祝福》,祥林嫂,女性悲剧命运祥林嫂作为鲁迅笔下深入人心的女性悲剧形象,自《祝福》创作以来近百年间仍争鸣不已。祥林嫂集齐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所有不幸,遭受生活的创痛后精神也备受折磨,直至死去,是当时无数底层大众悲剧命运的缩影。场域理论是关于社会空间人与人之间彼此关聯的行为模式的理论模型。此种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实际、可能、历史与现实发生变化,具有一定的生命力[1]。由社会学场域概念视角切入,可以更加理性而客观地探究祥林嫂悲剧的根源,细

    语文建设 2022年5期2022-06-01

  • 祝福》中“雪”的深厚意蕴
    丁宇灵★小说《祝福》中的“雪”出现了多次,是巧合吗?并非如此,每一次的雪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小说主人公祥林嫂的人物塑造较为成功,形象生动,这离不开周围物象的烘托。“雪”贯穿全文,时刻陪伴着鲁镇和祥林嫂,我们应睁开心眼看万物,与文本、作者展开对话,弄清楚意象,这样才能细细品味20世纪20年代的鲁镇之“雪”,从而进一步解读文本。压抑复杂之雪阴暗的天气,飘舞的朵朵雪花融进了忙碌的年终大典中。鲁镇乱成了一团,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雪白的瓦楞,这时的鲁镇是一片雪的天地。

    课外语文·上 2022年9期2022-05-30

  • 细微之处见匠心
    邓春梦关键词:《祝福》 虚词 语言运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遣词造句皆是作者对语言精心锤炼的结果。虚词虽无实际意义,但其作用并不逊色于实词,若恰当使用,往往也能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在阅读《祝福》一文时,发现鲁迅先生在文中运用到了多种虚词,于细微之处暗藏深意,所含意蕴深邃而丰富。一、擅用副词,加强讽刺效果鲁迅先生对副词的运用鞭辟入里,平中见奇,让人印象深刻。例如《孔乙己》中“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大约”“的确”两个副词的运用给读者留下了无限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9期202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