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学生立场上教小说
——以高中统编版教材必修下《祝福》为例

2023-12-09 22:30梅州市梅江区联合中学巫金星
师道(教研) 2023年10期
关键词:祝福祥林嫂笔者

文/梅州市梅江区联合中学 巫金星

笔者曾在2023 年4 月与同行选择小说《祝福》作为同课异构的课题,其实,这对于老师来说,实在是一次挑战。无他,《祝福》实在是太经典了。同课异构录播课后,很多老师就新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小说如何教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头脑风暴”。对此,笔者也有了如下的一些思考。

一、善于发现教学契机,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统编版高中语文小说教学实践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应找准切入点,要善于发现与制造教学契机,结合具体文本内容,引领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小说阅读、赏析和讨论中,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祝福》的学习任务可以设置为“梳理情节,解读‘春天’”和“分析人物,雪夜追凶”“拓展延伸,解读鲁迅”等。教师要关注作者叙事,让学生读懂小说文本本文,本文叙事的时间安排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文本的开篇就是“祥林嫂之死”,遁着叙事的视角(叙述者)“我”(鲁迅,知识分子代表)和“卫老婆子”(受封建思想影响的“看客”),笔者把“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作为开展小说课堂探究的起点,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充分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播放了一个简短的视频),引导学生体悟与思索“受害者”祥林嫂的悲剧,引导学生理解和探究小说。课堂实践表明,对于祥林嫂可怜可悲的命运悲剧,有了深入的理解和体悟之后,学生对作者“大量笔墨叙写鲁镇人对祥林嫂的痛苦的冷漠”这一叙事的主要意图,对完成“探究祥林嫂的死因”这个学习任务,自然也就迎刃而解、见仁见智了。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培养思维发展与品质素养

教师在小说教学实践中,应利用各种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如通过任务设计、有效评价、问题导引、智能技术等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其深入参与到小说学习中,不断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借此培养思维发展与品质素养。比如,在分析《祝福》人物形象时,笔者从祥林嫂的身份入手,祥林嫂无名无姓,扮演过多种社会角色,但在小说中祥林嫂却自始至终都叫祥林嫂,引导学生关注三句话:大家都叫她祥林嫂。// 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为什么要特别提出“仍然叫她祥林嫂”?为啥不叫“贺六嫂”?这样就迅速激起了学生的学习趣味,初步激活他们的思维。接着,笔者再设置问题:祥林嫂是怎样的形象?抛出学习任务:小说中对祥林嫂肖像进行了三次详细的描写,分别是祥林嫂初到鲁镇、再到鲁镇和临死之前,细读相应内容,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和精神变化,填写表格。……课堂上老师要善于挑起“矛盾”,实现“雨露均沾”,让班上所有学生都参与讨论、分享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活跃和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三、深挖文本细节,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我们都知道,精彩的情节更容易吸引学生,但是如果要对小说有更深入的理解,就需要引导他们关注小说中的细节问题,因为细节中往往蕴含着重要的内容,掌握了细节学生就能有效的把控小说。笔者在教学《祝福》时虽然引导学生关注“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这句话,并引导学生思考祥林嫂是不是穷死的?但笔者却只是扣住“穷”字,让学生找出小说中关于金钱的零星表述,引导学生得出封建社会中“政权、夫权、族权、神权”把祥林嫂逼上绝路。如果笔者能进一步扣紧“穷死”中的“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去世’或‘逝世’而用‘穷死’?”进一步去思考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命微贱”的悲哀,也许更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在小说的阅读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能更快速地找到小说的主旨表达,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小说的情感价值和传递的信息。

四、要深谱状态调适的中庸之道

冷处热之,热处冷之。热处有冷,热即为冷之端;冷处应热,冷即为热之果。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控温高手”,做到收放自如。我们平时更多是在想方设法调动课堂气氛,就怕“冷场”。但往往忽略了“太热了”的问题。有时候热热闹闹的课堂,不一定就是成功的课堂,“闹哄哄”的氛围可能导致很多人迅速举手,给人“学生思维很活跃”的“虚假繁荣”的假象。这时候,教师就要调节控温了,要让学生稍微“冷下来”,比如静静地从文本中去寻找更为全面、准确的答案或表述,并且适当启发、耐心等待有更多的学生有所发现。纵观笔者的同课异构录播课,笔者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是不够的,课堂“太热”的时候,应当控制好节奏,不要让学生局限于“碎片化”的回答,而是更关注系统化、思维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祝福祥林嫂笔者
深挖文本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读写结合,让《祝福》闪烁时尚的光泽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祥林嫂与二姑姑之比较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