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书

  • 至德复立:论《商君书》政治建构的逻辑展开
    0)据考证,《商君书》是由商鞅及其后学历经大约两百年编撰而成的[1]。虽然各篇的写作体例与风格不一,但其思想比较统一,思想的沿承与发展脉络较为清晰。对《商君书》的解读,学界主要有两种视角:第一,法治的视角。这个视角又可以分为三类:其一,对法的起源、特征与作用进行考察。例如,王耀海从财产私有制所有权的角度分析了商鞅及其学派对“法”之功能、重要性、实现方式的说明[2]。其二,以“治国唯法”为理念,具体探讨国家社会治理的方法。比如,叶自成认为,围绕“法”这个思想

    武陵学刊 2023年5期2024-01-09

  • “治国者贵下断”:《商君书》的基层民众自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问题。对此,《商君书》提出了以国家为主导,以法治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以乡闾精英为主体,基层民众广泛动员和参与的基层民众自治思想。国家主导下的基层民众自治,能够有效地将分散的民众抟聚在国家体制中,不仅可以提高国家对基层资源的汲取能力,提升国家实力,而且可以通過给予民众自治权,提供向上流动的社会机制,培养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巩固统治基础。如此,新型国家及其民族和文化才能在“大争之世”稳稳立足并求得进一步发展。这对于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代中国,无疑是一笔宝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2023-09-19

  • 商君书》现代价值的新阐释
    吴保传《商君书》作为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历来被学者所重视,注释和研究者代不乏人。张亲霞教授的《译注》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重要的学术创新。一是集注解、原文翻译、内容评述于一体,力求整体呈现《商君书》的思想全貌和时代精神;二是推动商鞅法治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发掘商鞅思想的现代价值。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创新,《商君书》的思想内容表现出鲜明的整体性、时代性和科学性,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大有

    文化产业 2023年14期2023-05-30

  • 商君书》的“重治”:一个本土传统的德法共治概念
    的基本方略。《商君书》是战国法家名著,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重治”这一德法共治的概念。在本文中笔者拟回顾《商君书》的相关论述,对其思想作一历史性的追溯,以揭示中国最终选择“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治国方略的思想文化基础与历史必然性,以求在新时期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的依法治国方略尽一份绵薄之力。一、《商君书》关于“重治”的论述《商君书》是一本脍炙人口的法家名著。长期以来,人们对其许多改革和法治主张都耳熟能详,像其“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11-23

  • 商君书》刑罚思想新探
    该回归文本。《商君书》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作,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现存二十六篇。对《商君书》文本研究,搞清“在法家的论述中,法与刑法、刑罚不是同等概念,在秦的法律专业术语中,法与刑法、刑罚也不是同等概念”,“把法家的法等同于刑法、刑罚是不妥的”。因此,对《商君书》理论体系的研究,虽与秦法有关联,但不是研究秦法更不是评述秦政。如果能够在充分文本研究的基础上再评述秦法就少了一些臆断。同时对正史论断进行新解新探,符合新时代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所要求的重视中国传统法

    犯罪研究 2022年1期2022-11-08

  • 商鞅法家思想的政治实践 ——雷厉风行中的灵活与从容
    00091)《商君书》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最早对其研究,可追溯至法家另一代表人物韩非。韩非在其著作《韩非子》中,多次引用《商君书》佐证自己的观点。秦灭汉兴,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商君书》研究不温不火。宋元时期《商君书》研究开始复兴(1)如苏轼《论商鞅》《东坡志林》、朱熹《朱子语类》、黄震《黄氏日钞》、司马光《资治通鉴》等。,明清时期热度不断攀升(2)研究重点主要在《商君书》的整理、校勘、考订等方面。。清末思想家因变法救国的需要,对《

    管子学刊 2022年3期2022-07-22

  • 被妖魔化的商鞅与被误读的《商君书
    杨玲 张钊《商君书》是先秦法家的标志性著作,是商鞅及其后学思想学说的汇编。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商鞅与《商君书》却一直是个复杂的存在。这种复杂,一方面体现在其思想的多重面貌上,另一方面,更体现在后世对其截然不同的态度上。就其思想而言,《商君书》既有“农战”“刑赏”“明法”“更法”等今天看来也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又有“弱民”“连坐”“六虱”以及“利出一孔”等非常极端的地方。这种看似相互冲突的主张,却又复杂地纠缠在一起,显示出思想内部的疏离、对抗与纠结。这样的矛盾

    博览群书 2022年2期2022-04-02

  • 治理大国的法家方案
    和争论,其中《商君书》就提供了一个治理大国的法家方案。毋庸置言,不同的国家应当选用不同的治国之道,治大国就应当选择治大国之道。因此,国家的规模与治道之间的关系就是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商君书》明确提出了“大国小治”的治理理念。《商君书·去强》篇有云:“治大,国小;治小,国大。”意思是说,如果治道繁琐,国家的治理能力就弱,如果治道精简则国家的治理能力就强,因而治理大国必须选择精简的治道,即“小治”。大国事务极为庞大和繁杂,如果不能施行简约的治国之道,必定耗损

    博览群书 2022年2期2022-04-02

  • 向商鞅变法问“使民之道”
    的发展机遇。《商君书·更法》开篇便明确变法是为“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即在考虑到战国时期强国事兼并,弱国务力守的风气下,整顿秦国法度,寻求统治民众的方法,以达到强秦之用,为征战做好准备。在商鞅看来,统治民众的最高境界是“不待赏赐而民亲上,不待爵禄而民从事,不待刑罚而民致死”(《商君书·农战》)。要达到使民如臂使指,商鞅提出应当抓住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由君主借助名利与刑罚来引导民众,使政胜于民。人们长久生活在明文法令下,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自

    博览群书 2022年2期2022-04-02

  • 明法能否“以至于无刑”
    的目的,而以《商君书》和《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则力主用法治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实际上,德治与法治这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存在着极大的互补空间,它们发挥的作用都不可或缺。就《商君书》而言,可以说它在中国古代首先明确提出了以法治来整顿社会秩序,降低犯罪率的观点,即“明法以至于无刑”,而且对此进行了充分的理论论证。所谓明法,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国家制定的法令必须简明易懂。《商君书》说:夫微妙意志之言,上知之所难也。故夫知者而后能知之,不可以为法,民不尽知;贤

    博览群书 2022年2期2022-04-02

  • 论《商君书》的“治民” 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艳【摘要】 《商君书》被称为历史“奇书”,详尽记载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的理论信仰和具体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个方面,为秦国称霸六国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商鞅在变法中实行的“治民”思想,它直接影响着变法的成果,但是其中无不包含着对人民的统治、愚弄、欺辱、压榨和剥削,值得引起大家的思考。【关键词】 商鞅;理论根源;治民;启示《商君书》书成于战国时期,书中记录的是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的基本观点和具体措施,不

    今古文创 2022年7期2022-03-02

  • 商君书》法家思想与人性关系研究
    内容摘要:《商君书》是由商鞅及其后学编撰整理的经典法家理论著作,较为集中的展现了商鞅变法的思想主张及其变法措施。本文以《商君书》中的法家思想与人性观为例,通过文献梳理的方法对《商君书》中法家思想及其与人性的关系进行探索,认为《商君书》中所展现的商鞅的人性观是其变法的逻辑起点,并作为理论基础推动变法,提出重法需适度,法治不能压制人性,法治应与德治相结合升级为“文法”的观点。 關键词:商鞅 《商君书》 人性观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法治与人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2期2022-02-28

  • 经由典籍翻译研究中国传统政治思想 ——以色列著名汉学家尤锐教授访谈*a
    子》《老子》《商君书》《孟子》《庄子》里面的思想,还有叶隆礼的《契丹国志》,这都是我早期阅读的中国书籍。中国传统政治思想非常丰富,它可以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多元、更加迷人。然而,西方学者不太重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他们当中一些人不愿意涉及古代思想的政治问题,还有些人则对所有的政治与权威问题不感兴趣。戴:作为汉学家,您一定会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西方政治思想进行比较,您觉得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哪些优势和缺点?尤:首先是它的丰富性和异质性。你可以同时领略到商鞅、庄子、

    国际汉学 2022年3期2022-01-01

  • 重读商鞅和《商君书
    )对于商鞅和《商君书》,过去的研究主要是在传统学术的范畴内进行的,大体有两种取向,一是站在儒家立场进行批判,二是站在法家立场进行辩护。两者皆有偏颇之处。我们生活在2000年后,理应站在较为中立的立场,以同情的理解,客观分析儒法两家的叙事,尽可能从中看到一个真实的商鞅和《商君书》。从历史上看,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政策和思想与社会阶层往往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对此,一般不会有异议。拿这个观点来看,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儒家思想及带有儒家色彩的政策总会更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1-28

  • 商君书》各篇的作者、创作时间及其成书考
    2)一、关于《商君书》复杂多样的争议对于《商君书》的作者,学界历来充满争议。《汉书·艺文志》法家类:“《商君》二十九篇。”班固注云:“名鞅,姬姓,卫后也。相秦孝公,有列传。”(1)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60页。这是最早明确将《商君》的作者归于商鞅的著录。在唐代之前,学界对此并无异议。但到了宋代以后,各种观点逐渐增多:一是对此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黄震谓:《商子》者……其文烦碎不可以句,至今开卷于千载之下,犹为心目

    管子学刊 2021年1期2021-03-09

  • 通过《商君书》解读“商鞅变法”
    要思想主张的《商君书》成为后世研究“商鞅变法”的重要理论依据。关键词:商鞅;商君书;变法1第一阶段--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前359年~前351年)商鞅首先确立“法自君出”,即国君拥有唯一的立法权,通过立法权的归属维护君主拥有统治权的唯一性。“权制独断于君则威;夫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重于立君,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商君书·修权》文中大部引文出于《商君书》,后直取篇名)所有法令必须通过国君的确认才能生效;除君主外,任何人无权擅改法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0期2021-02-18

  • 从《商君书·徕民》看商鞅学派的思想变迁
    ]尤锐摘要:《商君书·徕民》是战国晚期比较特殊的作品。作者对秦国“百战百胜”却克服不了“三晋”敌人感到疑惑。基于对新的人口、经济、军事条件的理解,作者对《商君书》早期篇章的建议做出了彻底调整。他主张采取“人口战争”的策略,以改变秦国与“三晋”的人口不平衡状态。《徕民》篇的革新思想体现了商鞅学派的思想变迁。关键词:商鞅学派;《徕民》;《商君书》;人口;軍事;群体认同中图分类号:B2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21)

    江淮论坛 2021年6期2021-02-16

  • 商鞅及早期法家的学术批评 ——以《商君书》与先秦诸子思想的关系为中心
    者在此尝试以《商君书》的解读为基础,围绕商鞅思想与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互动关系,从先秦学术批评史的角度,对以商鞅为代表的早期法家思想家与当时诸子百家思想的继承和批评关系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考察,以期更准确和更深入地揭示先秦法家思想的演变轨迹及其内在思想史的深层原因。一、先秦早期法家思想的特点对于先秦法家思想,学术界通常将其划分为尚法派、尚术派、尚势派和法、术、势综合派。尚法派以商鞅为代表,尚术派以申不害为代表,尚势派以慎到为代表,法、术、势综合派则以战国末期的韩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11-17

  • 西汉时期政治思想史中的商鞅形象探究
    键词:商鞅;《商君书》秦汉各家评论;商鞅形象引言:商鞅所处的时代正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由于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各类思想文化互相掺杂融合,出于不同的政治需要以及个人情感,导致历史上的政治家对商鞅的评价难以统一。一、商鞅的政治思想,是商鞅形象立足的基础战国时代正处于我国古代经济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不仅加剧了先进生产技术和落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推动了原来的生产关系解体。战国七雄们为了富国强兵,只有通过变法革新来实现发展。彼时的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6期2020-09-10

  • 商君书》内部控制思想探究与现代启示
       文章从《商君书》法家思想理论出发,逐一解析其所蕴含的以“利出一孔”“上一而平”为核心的内部控制观念,展现其对我国企业现代内部控制的借鉴与启示,从传统文化角度为构建适应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提供思路。【关键词】   商君书;内部控制体系 ;利出一孔;上一而平【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20)11-0094-03一、引言进入新世纪以来,安然事件及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风暴使得学

    商业会计 2020年11期2020-07-06

  • 商君书》源流考
    黄 效《商君书》作为先秦时期的重要典籍之一,本应该和其他各类先秦的典籍一样得到学界的重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汉代以后直到清朝之前,学界对《商君书》的研究一直相对较少,以致此书的许多基本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厘清。一些学者如张觉(1)张觉:《子藏·法家部·商君书卷》(第一册)前言,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版,第1—13页。等人虽然对它在历朝历代的流传作过梳理,但对于《汉志》法家类《商君》与兵权谋家《公孙鞅》之间的关系,《商君书》的成书、篇数的变动、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06-12

  • 商君书》“无宿治”思想及其对城市社区自治工作的启示
    高翔摘 要:《商君书》中的“无宿治”思想探索自下而上治理的路径与城市社区自治有不少互相印证之处。商鞅在改革过程中通过树立法令的权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保持政令的统一、实现分层治理等途径实现“无宿治”,使官吏无法从农民处徇私谋利,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最终达到统治者坐得天下大治的效果。在城市社区自治的实践过程中,应完善城市社区自治相关立法,明确自身定位,吸收借鉴“无宿治”的分层治理模式,淡化居委会的行政色彩,鼓励非政府自治组织发展,进而

    青年时代 2020年6期2020-05-06

  • 商君书》法治主义思想新探
    : 先秦典籍《商君书》蕴含着丰富的法律理念与宏伟的法治理想,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由法字、法词、法句搭建起的法律概念系统与法治思想体系。法律是一种权衡,法律需要君臣共同操持,国家有法律,民众就有了井然的秩序。区分法律与礼仪的规范意义,中央一级法官与地方一级的主法令官的职责差异,官吏非法与民众犯法的不同。君主制政体的法治原则体现于一些法言法语之中,如“秉权而立、垂法而治”“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以及君臣须要以“法相司”,若君臣“释法任私”,则国家必乱。

    甘肃社会科学 2020年6期2020-03-12

  • 秦昭王河内赐爵令考辨
    325页),《商君书》也说“彼土狭而民众,其宅参居而并处”(蒋礼鸿:《商君书锥指》,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7~88页)。昭王在此征召,即可及时投诸战场,何必舍近求远。秦素来恪守“重爵爱复”的政治传统,以至于长平之战后,秦国社会出现批判这种传统的声音,“此王吏重爵爱复之说也,而臣窃以为不然”(蒋礼鸿:《商君书锥指》,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9页)。这与汉代九十次普赐民爵的情形截然相反,“秦人重爵,除吏复家,故不轻赐爵。汉则赐民多矣,然亦稍轻,不得为吏也

    江海学刊 2020年6期2020-03-02

  • 商鞅的变法称霸思想:辟儒尚法、务农强战 ——重写先秦思想史系列
    叫“商鞅”。《商君书》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迄今保存比较完整的早期法家著作,主要反映的是商鞅变法图强的霸道思想。商鞅年轻时受尸佼杂家学说和李悝、吴起法家学说影响,好刑名法术之学,有奇才,深得魏国国相公叔痤赏识。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未被采信。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颁布求贤令,访求强国之道。商鞅离开魏国,携带李悝的《法经》投奔秦国,前后四次游说秦孝公。第一次说“帝道”,第二次说“王道”,均以仁德为主,孝公认为太过“久远,吾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2-22

  • 商君书》刑赏思想探析
    等研究指出,《商君书》大部分非商君所作,而是由后代弟子辑录,但其主体内容还是契合商鞅思想的。目前学界研究《商君书》多集中于军事、法治、农战以及经济思想等方面,本文则主要分析其中的刑赏思想。一、刑赏思想的理论渊源刑赏,即刑罚和赏赐。刑罚萌芽于舜禹时期,经夏代确立五刑制后于商周逐渐发展成奴隶制刑罚。《尚书》记载:“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1]可见,此时的刑罚比较齐全了。刑罚制度不仅能有效管理民众,还为后来的法律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3-15

  • 典籍翻译在翻译实践教学中的示范作用研究
    dak)所译《商君书》为例,从翻译态度、翻译方法、批判精神三个方面阐述典籍翻译在翻译实践教学中的示范作用。一、培养严谨的翻译态度在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很多本来在翻译过程需要认真处理的复杂事务已由电脑翻译辅助软件等承担,一般类型的文本翻译过程变得相对简化,但是对于典籍文本翻译,因为其自身的特点,依然需要译者有着认真甚至严谨的态度。戴闻达于1928年将中国文化典籍《商君书》[1]译成英文在伦敦出版,这是《商君书》在英语世界的首次文化之旅。《商君书》又称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3-14

  • 先秦儒墨道法中的无讼思想
    国”的目的是《商君书·强去》“以刑去刑国治,以刑致刑国乱,故曰: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14法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无讼”,但是“以刑去刑”的目标明显体现的就是无讼思想。想要实现“以刑去刑”法家提出了《商君书·赏刑》“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15的治国方略。“壹赏则兵无敌,壹刑则令行,壹教则下听上。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俗。明赏之犹至于无赏也,明刑之犹至于无刑也,明教之犹至于无教也。”简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2018-07-18

  • 试论商鞅变法中的百姓观 ——以《商君书》为例
    姓观 ——以《商君书》为例高 卓 姜修翔商鞅作为先秦法家的代表人物,以强硬有效的富国强兵改革措施闻名于世,而其中或多或少的透露出了商鞅对于百姓的态度和策略,其忽视个人利益和存在,过分以功利主义的原则规划国家蓝图的做法为后世学者所诟病。本文旨以《商君书》为例,结合商鞅的人性论、君主观以及具体的思想理论,阐述其立场下的百姓之地位。商鞅 人性论 百姓观 君权一、前言商鞅变法帮助秦孝公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愿望,同时也对其后韩非、李斯等人产生了巨大影响。变法过程中将百姓

    长江丛刊 2017年19期2017-12-05

  • 千秋功罪论《商君书
    笔者并不否认《商君书》对于后世法治影响之方面,然而,对于《更法》和《开塞》两篇中的思想被解读为“法律应该随时代而进化”不予认同。笔者仔细梳理《商君书》中的有关法律思想,认为《商君书》中的变法思想实为法之僵化,通过对法之僵化现象进行深度剖析,得出律法之变不在于形式,而应追求法的正当性价值,否则仅以形式与数量为表征的立法只会进一步地阻碍和困扰人类法律文明的进程。关键词:商君书 农战 功利主义 僵化 重刑中图分类号:B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

    现代交际 2017年19期2017-10-23

  • 商君书》注释商榷三则
    学者在注释《商君书》时,由于受到自身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及理解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文本在注释上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通过对《商君书》中争议较大的“劳民”、“难、易”、“攻力”等三则字词的注释进行考证,认为“劳民”指“奸巧之人”;“难、易”分别指“实力”与“空谈”;“攻力”指“积蓄实力”。[关键词] 《商君书》;注释;商榷[中图分类号]K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2010103《商君书》是战国时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5-30

  • 再论商韩的人性论
    去研究多认为《商君书》、《韩非子》讲人性恶,如果根据新近学界的研究成果,将其中有关人性论的篇章进行历时性分析,则可以发现人性恶只是商鞅、韩非子学派在一段时期、一定条件下的说法,并不是其主要的说法,只是被后人选择性地释读而造成的结论。商鞅学派主要的人性论其实是“古之民朴以厚,今之民巧以伪”,韩非子学派的人性论则存在早晚期的不同,以韩非子主张人性恶,并不确切。应重视历时性地分析先秦诸子思想。关键词:商鞅;商君书;韩非子;历时性;人性论中图分类号:B226.2;

    江淮论坛 2017年3期2017-05-26

  • 从《商君书》看法家经济思想的方法论
    济的控制权。《商君书》从政治、经济和法律的角度奠定了方法论整体主义的基础,《管子》轻重理论加以进一步的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預,对市场的操纵遂成为中国古代经济运行的常态,并强化为封建社会财政改制的路径依赖。关键词:《商君书》; 法家经济思想; 方法论中图分类号:F0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7)05-0133-10《商君书》是先秦时期法家的代表作品之一,非战国时商鞅一人所作。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商君书》由于商鞅在秦国实施

    社会科学 2017年5期2017-05-18

  • 浅析《商君书》中的变法原则与法治思想
    000)浅析《商君书》中的变法原则与法治思想朱芃霖(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00)商鞅是先秦法家中变法最有成效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位思想家、法学家。他的法治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变法实践曾促使秦国由弱变强,并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商鞍的法治理论虽随秦亡走向沉寂,但并未销声匿迹,而是为汉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以“阴法”的形式承继下来且揉入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支撑中华帝制达两千余年。其中,一些合理的成分仍可资我们借鉴。商君书;商鞅;法治思想一、《商君书》中的变法原则《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1期2017-04-06

  • 从《商君书》高频词透视其驭人之道
    3165)从《商君书》高频词透视其驭人之道孙泽方(曲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选用语料库,以《商君书》中高频词为线索,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从驭身、驭心两方面透视《商君书》,可以发现,其驭人之道为:以赏罚二柄为根本手段,以法律为根本准绳驭身,以求达到让民尽死力不怕牺牲的理想效果;以批判传统道德,灌输法律条文,提倡极端化的“朴”“忠”驭心,以达到“归心”“亲上”的理想效果;追求使民众“亲上死制”的最高驭人境界。商君书;高频词;驭人;驭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3-22

  • 从《商君书》中窥探商鞅变法
    商君主张探索《商君书》在变古的历史观、人性趋利避害的思想指导下,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角度阐述了变法,四者相互连接构成了《商君书》的理论体系。(一)理论基础在《更法》篇中提出了:“郭偃之法曰:‘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法度是用来爱护百姓,这是商鞅变法的第一个理论基础,舌战甘龙、杜挚后明确了第二个理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这种历史进化论,是变法的第

    商情 2017年2期2017-03-22

  • 商君书》的“民本”思想体系
    73165)《商君书》的“民本”思想体系张建会1, 王云鹏2(1.商洛学院 中文系, 陕西 商洛 726000 2.曲阜师范大学 文学院, 山东 曲阜 273165)以“民本”思想为主要宣扬诉求的《商君书》继承了法家学派的传统, 主动探讨“治民之法”和“使民之道”, 主张创造多个社会范畴内的统治机制以形成社会差序格局并给予百姓所期望的人人平等机制下建构的平民政治模式, 取得了轴心时代的阶段性成果。 《商君书》的“民本”理论经过历史的检视具有普世性和科学性,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9期2017-03-12

  • 商君书》的法治思想对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启示
    00054)《商君书》的法治思想对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启示汪蕾,林丹力,王拴茂(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商君书》深刻洞悉人性,也利用人性,实行严防—严惩一系列措施来制止腐败等违法犯罪。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严惩不如严防,让法治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培育法治的社会环境。《商君书》;反腐败;严防;严惩战国时代著名的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成功的改革实践。《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在秦国变法十年后,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老百姓比较富足,社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25期2016-12-30

  • 试论《商君书》中商鞅的刑赏观
    宇[摘 要]《商君书》是反映商鞅及其学派在治理国家的理论及主张,“壹赏,壹刑、壹教”,“刑无等级”的刑赏观直接体现商鞅的治国、治民思想。本文认为商鞅关于“轻罪重刑”、“以刑去刑”、“信赏必罚”、“重刑少赏”、“奖励军功”等刑赏制度是其推行“法治”和“富秦”的重要手段,对于秦的统一和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尝试通过二重证据法对《商君书》刑赏制度进行分析,探究商鞅变法中涉及赏与刑制度建设对于当前法治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商君书》;刑赏观;政治统治;法

    理论观察 2016年10期2016-12-07

  • 商君书》文体及话语方式形成原因探究
    方式的影响,《商君书》采用的主要是实用性文体,以专题论文为主,并且在语体上形成了浅白、质朴、峭拔的特点。《商君书》中的专题论文主要运用了史事征引、经验论证两种论证方法。这两种论证方法相结合,使文章的说理议论意味显著增加,标志着专题论文已经成为成熟的文体。〔关键词〕商鞅;实用主义;专题论文;推论〔中图分类号〕K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6)05-0065-06成书与真伪问题是《商君书》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并且呈现出了众说纷纭、莫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12-03

  • 商君书·垦令》中的平等思想研究——建立在政令统一基础上的“平等”
    刘相远《商君书·垦令》中的平等思想研究——建立在政令统一基础上的“平等”刘相远《商君书.垦令》中所包含的平等思想是建立在“统一”的基础上的,不管是赋税制度、徭役制度,还是刑罚制度,“统一”是贯穿于三者的共同指导思想,其目的都是为了树立君主的权威,实现权利集中于君主,富国强兵,而其主要是通过政令的统一来实现。《垦令》 平等 统一 政令近代“平等”的概念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在资产阶级所标榜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中,“平等”是被作为“人本主义”的一个重要

    长江丛刊 2016年29期2016-11-26

  • 商君书》关于建立法治“大一统”的思路
    0002)《商君书》关于建立法治“大一统”的思路赵志浩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摘要]《商君书》为即将到来的大一统政权设计了旨在加强君权的法治理念,强调制定法律规范,向民众公布法律条文,用法令规范众人的行为,也就是依法治理国家,并强调了赏罚分明和重罚轻赏的原则。《商君书》还强调严格执法,保证法律的权威性,让法律起到应有的作用。[关键词]商君书;法治;重罚轻赏;严格执法国家、政治、政权等是人类社会追求秩序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矛盾集中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6-12

  • 商君书·徕民篇》招徕移民战略探析
    ,成为流民。《商君书·徕民篇》应为秦昭襄王时商鞅后学所作,该篇作者根据秦与韩、魏的国情对比,提出一种优待移民,进而削弱敌国,并增强自身实力的战略。但综合史料记载,秦国应该没有实施这一战略。关键词:《商君书》;《徕民篇》;移民;战略中图分类号:K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1-0136-02战国时期,人口流动是一种普遍想象。不仅士人为追求功利或政治理想而往来于诸侯间,社会下层的手工业者、农民也会因种种原因加入流动

    学理论·下 2016年1期2016-05-30

  • 战国时期秦领土扩张及置郡背景
    围示意图一、《商君书·徕民》所见韩、魏人口情况与其实际为了了解战国时期秦人口政策,首先要探讨《商君书·徕民》。所谓“徕民”,“夫秦之所患者,兴兵而伐则国家贫,安居而农则敌得休息。此王所不能两成也,故三世战胜而天下不服。今以故秦事敌,而使新民事本,兵虽百宿于外,竟内不失须臾之时,此富强两成之效也”。①《商君书》卷四《徕民》,蒋礼鸿撰:《商君书锥指》,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2页。即为了改变军事和农事不能同时发展的情况主张“徕民”,这样可以获得同时发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5-17

  • 先主敕后主遗诏
    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选自《三国志》,陈寿撰,裴松之注,中华书局2014年)【译文】先主给后主的遗诏说:“我初时发病,只是有点痢疾罢了,后来转发其他多种疾病,恐怕是不能自己好起来了。人到五十岁去世不称为夭折,我年纪已经六十多了,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我不再为自己伤心,只是很挂念你们兄弟几人。射君到来,

    初中生世界 2016年3期2016-04-11

  • 商君书》的治理之思与启示※
    10101)《商君书》的治理之思与启示※岳强1许德娟2(1.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0;2.辽宁医药职业学院,辽宁沈阳110101)《商君书》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思想。其建立在独特治理史观和现实治理认知基础之上,明确主张任法而治。不过,《商君书》并没有全盘否定仁义的治理价值,只是认为应当先法后义,法主仁辅。其提出的治理能力层次、治理方法运用、以治去治等思想,启示我们:基层社会的治理具有更广泛、更基础的价值;超越理想主义和人性假设,以现实态度理性选择治理

    党政干部学刊 2016年2期2016-04-08

  • 商君书》与《管子》人才思想比较
    刘泽华《商君书》与《管子》人才思想比较刘泽华(西藏民族大学 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商君书》和《管子》的人才思想都反映了先秦时期社会形态变革的历史趋势,在当时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商君书》的人才思想以“农战”为核心,以严明的法制为保障。而《管子》则以道德礼仪为核心,同时亦强调法制的重要性。文章从人才选拔标准、人才选拔方法、人才激励思想三个角度讨论了《商君书》和《管子》人才思想之异同。《商君书》;《管子》;人才思想0 引言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

    河南工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3-16

  • 商君书》法治名言精选
    整理/何慕之《商君书》法治名言精选整理/何慕之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商君书·赏刑》解释:所谓统一刑罚,就是量刑不论人们的等级。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商君书·开塞》解释:执法的任务莫急于杜绝奸邪,杜绝奸邪的根本莫过于严刑峻法。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商君书·画策》解释:圣明的君主不看重仁义而重视法度,制定法律一定要严明,颁布的法令一定要执行,这样就可以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中国法治文化 2016年12期2016-02-10

  • 商鞅构建农战之国的理念及其影响 ——以《商君书》为中心讨论
    影响 ——以《商君书》为中心讨论胡铁球商鞅为构建高度集权的农战之国,提出了一系列构建方式与手段,核心内容有官营、名利、官爵、愚民、弱民、去善等。其中官营、名利、官爵的中心思想是君王如何控制生存资源,并通过对生存资源的彻底控制来驱民耕战,为此要剥夺民除耕战之外的一切生存技能。愚民、弱民、去善的中心思想是君王要将民看作工具而不是人,作为君王工具的民,必须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有用,二是好使用。农战之民有用,而愚、穷、贱、弱、狠之民好使用。商鞅构建农战之国的方式

    社会科学 2016年1期2016-02-05

  • 先主敕后主遗诏
    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选自《三国志》,陈寿撰,裴松之注,中华书局2014年)【译文】先主给后主的遗诏说:“我初时发病,只是有点痢疾罢了,后来转发其他多种疾病,恐怕是不能自己好起来了。人到五十岁去世不称为夭折,我年纪已经六十多了,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我不再为自己伤心,只是很挂念你们兄弟几人。射君到来,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6年1期2016-01-18

  • 商君书》: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
    法的必备之书《商君书》又称《商君》《商子》,是先秦法家学派的重要典籍,主要阐述了商鞅及其学派的政治思想与军事思想,也涉及秦国的一些政治、军事制度。商鞅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他本是卫国公子的儿子,姓公孙,名鞅。后因他率秦国军队打败了魏国,秦孝公把商(今陕西商州)这个地方赐给他,封号“商君”,后人便称他为“商鞅”。商鞅受李悝、吴起等法家人物的影响,“少好刑名之学”,形成了自己对“法”的独到认识。公元前361年,他听闻秦孝公下求贤令,便来到秦国,几经磋谈,

    月读 2015年6期2015-06-08

  • 论商鞅的理财思想
    想主要汇集在《商君书》中。《汉志·诸子略》称,法家有《商君书》二十九篇,《四库书目提要》曰:“《三国志·先主传注》亦称《商君书》。其称《商子》,则自《隋志》始也。”所以,宋以后有称《商君书》为《商子》。史学界认为,与《管子》、《晏子》等为后人所辑一样,《商君书》非商鞅自著,亦为商鞅门客后学掇拾而成。《文献通考》和《古今伪书考》引用《周氏涉笔》说,《商鞅书》亦多附会后事,拟取他辞,非本人所论著。其精要确切处,《史记》本传包括已尽。凡《史记》所不记载,往往为撰

    财会通讯 2014年3期2014-12-03

  • 严万里《商君书校》校勘特色平议
    00)严万里《商君书校》校勘特色平议温优华1,陈欣2(1.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潮州521041;2.江西省通信管理局,江西南昌342100)《商君书校》一书,以其校勘的精审、方法的缜密见长。著者淹博通贯,小学根底扎实,且熟谙于朴学家校治古书之法,因而在校勘的实践中应付裕如,左右逢源。在校勘上搜罗宏富,征引广博,在指出诸本文字差异的同时,抉择按断,兼下己意。不盲从古本或善本,敢于大胆发疑,刊改漏失,补苴未备,提出了若干具有创造性的新见解。校勘文字,大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商君书》君本位下的经济攫取方略
    00088)《商君书》君本位下的经济攫取方略侯长安(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088)《商君书》着力于用政治权力来支配操纵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以达到富国强兵兼并天下的目的。它所构想的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利出一孔、驱民于农增加社会生产,用贫富转化和消灭市场的手段尽可能地攫取社会产出,并通过重刑、告奸等制度达到对民众和官员的监督,在古代思想史中独具特色。《商君书》;利出一孔;法治;君本位先秦法家并非只有关于法术势的权力理论,还有着丰富的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年2期2011-08-15

  • 一支射向法家学说的响箭
    制的奠基者。《商君书》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代表了商鞅及其学派的主要思想。因此,要研究中国专制文化传统,商鞅和《商君书》就是绕不开的重要话题。古人对商鞅的评价基本上沿袭了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中的观点,即一方面肯定其实行变法、富国强兵、奠定秦统一六国之基础的历史功绩,一方面又批判其不行仁义、专任法制和刻薄寡恩、不讲诚信的为人。这实际上就是肯定了变法的结果而否定了变法的手段。也就是说,在司马迁及其沿袭其说的人看来,实现富国强兵、统一天下的目标是对的,但应该采取

    书屋 2009年7期2009-08-17

  • 贫穷
    钱粮的缺乏。《商君书·去强》“国富而穷治,曰重富,重富者强。”意思是说,国家虽富有还要当贫国来治理,才会富上加富。“穷”的意思是道路阻塞不通,它的反义词是“通”。成语有“日暮途穷”即为一例。古人视当官从政为“仕途”,所以“穷”引申为“不得志,不显达”。《孟子·尽心上》:“穷不失义”,意即在不得志、处境困难的情况下,也不能背离儒家道义。这里显然与生活资料无关,不能改用“贫”。“穷”还有“穷尽”、“完结”之意,且随时代变化,逐渐与“贫”义近,亦不可不察。(据《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4期1984-11-01

  • 从“评”奖到“算”奖的启示
    已有所探索。《商君书·慎法第二十五》写道:夫以法相治,从数相举,誉者不能相益,訾言者不能相损。民见相誉无益,相管附恶;见訾言无损,习相憎不相害也。意思是说:应该有一套制度和办法,让私人的赞誉对人没有好处,私人的诽谤对人没有害处。人们看见互相吹捧并不能使自己得到好处,就会避免和坏人交结;看见诽谤对别人不能造成伤害,即使相憎恨也不会加害了。《商君书》中说的这种“法”,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各种政策、制度。在举世混浊的旧社会里,要建立一套科学制度,使先进人物得到真正的

    中国青年 1981年21期198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