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

  • 胡笳十八拍
    是中国古琴名曲《胡笳十八拍》其中的一段唱词。《胡笳十八拍》相传由东汉末年女文学家蔡琰所作,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蔡琰便是大家熟知的才女蔡文姬。她出身于文学世家,自幼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有着过人的音乐和文学天赋。她一生坎坷,汉末战乱,蔡文姬在逃难时被南匈奴俘虏,被迫嫁给南匈奴的左贤王,与之共度12个春秋并育有两子。虽然左贤王宠爱蔡文姬,但她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到祖国。直到曹操统一北方,才遣使者将蔡文姬从匈奴手中赎回。这首《胡笳十八拍》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4年3期2024-04-14

  • 刺史的胡笳
    忍不住抽出怀中的胡笳,纵情地吹奏起来。刺史很喜欢这个富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吹奏乐器,它发出的声音,像是一种赞美,就像曾经很多人赞美他“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那样,令人愉悦。跋山涉水,千辛万苦,刺史带领队伍终于到达目的地:晋阳城(太原)。可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忍不住大吃一惊——“府寺焚毁,僵尸蔽地,其有存者,饥羸无复人色,荆棘成林,豺狼满道。”刺史来不及悲伤,立即带领手下剪除荆棘,修建官衙,招集流民,发展生产,加强防御……很快,逃亡的百姓纷纷回来了,有时“一日之中”

    阅读时代 2024年2期2024-02-22

  • 胡笳文化与盛唐诗歌
    554300)胡笳源自匈奴,秦末汉初时传入中原[1]。胡笳的形制较为多样,音质特殊。传入中原后,经过长时间的磨合,胡笳深深地融入了中原文化,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胡笳文化,不断地滋养着诗人的创作。尤其到了盛唐,浓郁的文艺氛围、开明的民族政策、频繁的中外交流、优裕的社会生活增进了诗人的胡笳体验,他们屡屡将胡笳写入诗歌,催生出众多优美动人的佳作。王昌龄《胡笳曲》、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岑参《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等热情吟咏胡笳及其曲目的诗歌,在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6期2024-01-23

  • 笳声绝
    他来说,只要跟随胡笳高人田僧先生的步子,哪怕是走向战场,也是值得的。当然,父亲崔将军战功赫赫,出征作战,胆识和谋略超群,威震四方,他也想跟着父亲,为国家效力……到了营地,与敌人交战之前,除了隆隆的战鼓声和军号声,最振奋士气的就是田僧的笳管之音了。每次笳管声响起,崔将军总是骑着战马身先士卒,闯入敌阵,笳管声变得急切,战士们的身手也会变得更加神勇,一鼓作气之下,他们连续取得了好几场战役的胜利。于是,敌军之中,逐渐流传出这样一个说法:“崔将军的胜仗不是靠勇士打下

    青年文摘(彩版) 2023年9期2023-11-22

  • 高适《别董大》中的“董大”是谁?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诗中有“先拂商弦后角羽,……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日夕望君抱琴至”等语则知此董大的身份当是琴师。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转引唐人刘商的《胡笳曲序》:“后董生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刘商所说的能用古琴弹《胡笳》的董生正是李颀诗中的董大。李颀此诗,《文苑英华》又题作《听董庭兰弹琴兼寄房给事》,由此我们知道董大即董庭兰。关于董庭兰的记载,正史《旧唐书·房琯传》有提及:“房琯,河南人,天后朝正

    古典文学知识 2023年9期2023-10-19

  • 山顶有块石头
    他忍不住问道。“胡笳。”“就是那种古老的乐器?”“是的,”她点点头说,“超然。”“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瞧你说的,我是这里的服务员,你是房客。”“偷窥我的隐私。”他玩笑道。“嗨,不看都不行。”氛围轻松活泼。他回到房间里,处理了一些工作信息,然后再次沉浸在了山的陪伴中。看山越久,越是抗拒手机以及各种智能系统。他试着关闭了这些系统,切断了各种连接,想像山那样变得荒凉起来。可是荒凉并没有降临。他除了看看山,看看山顶的石头,还看了山周围的虚无,以及那虚无之上的天

    江南 2023年5期2023-09-07

  • 胡笳”类琴曲源流考
    210000)胡笳类琴曲通常指琴乐作品《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它们皆因“文姬归汉”的典故与独特的异域风格而备受青睐。现存最早的胡笳类琴曲见于明代朱权所辑《神奇秘谱》,之后有三十七部琴谱收录有关此类琴曲,共四十一个版本。目前对于胡笳类琴曲的研究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着重对琴曲本体进行分析,解读其结构、指法特点及艺术特色等,如王建欣《“胡笳”类琴曲研究》、吴婧硕士学位论文《古琴“胡笳曲”研究》等;第二类则侧重对琴曲历史源流进行考证,如王小盾《琴曲歌

    大众文艺 2023年9期2023-08-21

  • 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唐〕李颀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赏读诗人通过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3年30期2023-08-08

  • 笳声绝
    他来说,只要跟随胡笳高人田僧先生的步子,哪怕是走向战场,也是值得的。当然,父亲崔将军战功赫赫,出征作战,胆识和谋略超群,威震四方,他也想跟着父亲,为国家效力……到了营地,与敌人交战之前,除了隆隆的战鼓声和军号声,最振奋士气的就是田僧的笳管之音了。每次笳管响起,崔将军总是骑着战马身先士卒,闯入敌阵,笳管声变得急切,战士们的身手也会变得更加神勇,一鼓作气之下,连续取得了好几场战役的胜利。于是,敌军之中,逐渐流传出这样一个说法:“崔将军的胜仗不是靠勇士打下来的,

    少男少女·小作家 2023年3期2023-03-23

  • 悲弦激新声 —— 《小胡笳》打谱札记及创作浅释
    羽化》《秋鸿》《胡笳》是也”,得以看出胡笳在琴曲中占有巨大的分量。一、《小胡笳》历史问题(一)背景简述胡笳,胡人所用吹奏乐器。宋人陈旸《乐书》中提到:“胡笳,似筚篥而无孔,后世卤簿用之。”胡笳又名悲笳,在不少诗文中提及这件乐器时,皆写到此乐器悲凉之感。胡笳不止使人伤心涕零“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2],还能使“牧马悲鸣,吟啸成群”[3]。现存史书文献中,能找到曲名中有“胡笳”二字共记载有12首,分别为《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十九

    音乐生活 2022年11期2023-01-29

  • 两首涉董庭兰唐诗补笺
    二家声,谓大、小胡笳也。”[1]1539《唐音癸签》卷一四:“一代精此艺者,自赵耶利、董庭兰、贺若夷。”[2]149唐代有多位诗人诗作与董庭兰及其古琴技艺有关,其中较著名的有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高适《别董大》二首、崔珏《席间咏琴客》、戎昱《听杜山人弹胡笳》、元稹《小胡笳引》以及刘商《胡笳十八拍》等。这些诗歌记录了董庭兰高妙的琴艺,摹写其出神入化的古琴音乐,亦涉董氏生平故事,是研究唐代诗歌及古琴音乐发展的重要资料。其中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3-01

  • 调笑令·边草
    ④。明月,明月,胡笳⑤一声愁绝⑥。〔注〕①调笑令:词牌名。白居易在《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中有:“打嫌调笑易,饮讶卷波迟。”自注:“抛打曲有《调笑令》,饮酒曲有《卷白波》。”②尽:死。③雪晴:下过大雪后放晴。④月明:月色皎洁。⑤胡笳(jiā):一种流行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的乐器。⑥绝:极,很。赏析这是一首反映边地戍卒思归情绪的小令(也稱“短调”,词的一种形式)。开头“边草”两字重叠,使人联想到一望无际的草原,显示出空间的辽阔;同时点明边塞的地理环境,渲染了荒凉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1年35期2021-01-15

  • 渐入“笳”境* ——胡笳与现代流行乐器的融合与发展
    州 730000胡笳,是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管类乐器。“胡笳”望文生义,“胡”即代表着胡人,“笳”即指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形似笛子。在《汉语大辞典》中,胡笳的解释是这样的:“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传说由汉张骞从西域传入,汉魏鼓吹乐中常用之”。[1]胡笳外表类似于笛子,但发音却与笛子有很大不同,并且胡笳这种乐器的熟识度也远远低于笛子。但胡笳作为我国的传统乐器之一,它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当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一、胡笳缘由许多乐器都是在生产活

    山西青年 2020年3期2020-12-08

  • 汉代“胡笳”遗存考辨(下)
    任何史料说明古代胡笳是如何演奏的,斯不斯额又从何去比较?王文中说斯不斯额与汉代胡笳有“相似的乐曲”,更是毫无根据。宋代《记篡渊海》中云:“胡笳,汉旧录有其曲,不记所出本末。”古代没有任何关于汉代胡笳的乐曲和曲谱传于后世,王曾婉同志怎么可能知道斯不斯额有与汉代胡笳“相似的乐曲”?文中所例的3段谱例究竟有什么意义?王文中认为胡笳能奏宫、商、角、徵、羽五声,有“泛吹”的技巧,就认为与斯不斯额相同。试问,笛子也可奏五音,也同样有“泛吹”的技巧,能否与斯不斯额相联系

    乐器 2020年9期2020-09-30

  •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诗题新探
    的一首《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在流传过程中,题目出现了五种不同的版本, 因涉及到《胡笳十八拍》相关问题而受到关注,程千帆、施蛰存等学者都曾撰文,提出过一些可能的解读。在前 人的研究基础上做进一步分析,则可结论为《河岳英灵集》中所呈现的版本最为可靠,即“听董大弹胡笳声兼 语弄寄房给事”。其中“胡笳声”和“语弄”都属于董大所弹奏的琴曲内容,且“语弄”是琴曲中以琴来模拟 胡笳声音的部分。关键词: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诗题;胡笳声;语弄中

    西部学刊 2020年16期2020-09-26

  • 汉代“胡笳”遗存考辨(上)
    尔吉胡著:《追寻胡笳的踪迹》(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都提到冒顿·潮尔这个蒙古乐器就是汉代的胡笳;同时,也提出哈萨克族的斯布斯额也是汉代的胡笳。目前还有许多年轻学者在引用他们的论述,为此,不得不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其实对这个问题,我早已经在《新疆艺术》2004年第4期上就发表了我的看法。遗憾的是文章发表时间太早,目前很少有人看到,为此,将文章重新加工,希望年轻学者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观点。哈萨克族源中的确有蒙古人的成分,然而图瓦人其实不属于蒙古族,遗憾的

    乐器 2020年8期2020-09-19

  • 唐代西域诗中西域乐器意象浅析 ——以“琵琶”“羌笛”“胡笳”为例
    琶、筚篥、羌笛、胡笳、箜篌等是诗人普遍使用的意象,关于唐诗与西域乐舞文化的关系,海滨在《唐诗与西域文化》中给出了明确说明 :“唐诗除了客观记录和反映西域器乐文化景观的流行盛况外,还多角度展示了作为文化现象存在的西域器乐的象征意义。”[1]一、唐诗中的西域乐器——“琵琶”“羌笛”“胡笳”自北魏以来,西域乐舞文化便传入中原,唐王朝强盛的国力更是带来了文化的空前繁荣,开放包容的心态,使得西域文化自上而下被更多群体所接受。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琵琶长笛曲

    文化学刊 2019年3期2019-12-28

  • 接受群众与实践的检验 —— 三位党建学者对初心与使命的思考
    党建教研部副教授胡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调研要掌握主动权,党员干部在做调查研究时要警惕“被安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出,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始终。胡笳说,“四个贯穿”的提出,有效破解了学习一般化、调研表面化、找问题粗放化、整改落实形式化等问题。“要落实好‘四个贯穿’,就要坚持把学深悟透贯穿学习教育始终,坚持把问题导向贯穿调查研究始终,坚持把‘四到四访’贯穿检视问题始终,坚持把效果至上贯穿解决问题始终。”胡笳说。

    当代贵州 2019年30期2019-10-18

  • 现在正在上升
    缘分的。物理老师胡笳与历史老师刘琨的结合是学校的美谈。那段两千年前的冷僻传说被历史老师们热情捞起,一再曝晒,炒热了全校师生的耳目。传说,驻守晋阳的西晋将士被匈奴兵围困七天七夜,城内粮草不济,兵士恐慌万状。将军刘琨想了一个主意,将擅长胡笳的将士组成乐队,齐奏《胡笳五弄》。哀伤凄婉的乐曲飘进匈奴军营,匈奴将士顿时军心溃散。半夜时分,《胡笳五弄》再次奏响,顺着寒凉的夜风飘进匈奴将士的睡梦中。匈奴将士以为是故乡亲人在召唤,思乡情切,纷纷起床连夜返乡,晋军得以解围,

    四川文学 2019年7期2019-09-02

  • 论古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绸之路传来的乐器胡笳的历史、声音以及其他特点的介绍,论证了古丝绸之路对于丝绸之路周边各国的音乐的许多积极影响,并阐述了通过这些影响给我们现代音乐带来的启示。【关键词】胡笳 ;古丝绸之路; 影响 ;启示【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从初中的历史课本中我们便得知在遥远的西汉,张骞出西域,开辟了一条沟通西域和中原的通道古丝绸之路,在汉代没有现在科技技术的支持下,仅靠着人力联通了长安(西安)、甘肃、新疆

    北方音乐 2019年12期2019-08-21

  • 诗乐的交响
    北风厉兮肃冷冷。胡笳动兮边马呜,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音相和兮悲且清。此节歌诗涉及匈奴王庭的音乐歌舞,具有重要的音乐史价值(说详下文)。(6) 心吐思兮匈愤盈,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儿呼母兮号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已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古典文学知识 2019年4期2019-08-06

  • 董大:绿琴胡笳谁妙弹
    满天心《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唐)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姓氏后面加一個大字,是唐代人对朋友或同事的特定书面称呼,比如孟浩然笔下的辛大,此诗中的董大,都不是真名。董大原名董庭兰,是盛唐著名琴师,他擅长的并不是胡笳,而是古乐器筚篥和七弦琴。董大最开始擅长古琴,但古琴雅意清韵,大多数人听不懂,于是都散了,独留他对着山林弹琴抒怀。这样的事未免太孤清,毕竟得到承认是每个人心底最

    百家讲坛 2019年3期2019-07-16

  • 喉啭与胡笳:中古时代的喉音艺术
    喉音的歌唱技巧和胡笳具有同质性。胡笳是原始形态的多声部音乐,它的乐音具有二重结构,用西方的乐理来说,就是在同一时间,同一人既唱声乐,也奏器乐,吹奏之前,人的发声器官先发出主音的持续低音,然后吹奏胡笳的旋律。观众听到的就是稳定的、低沉的人声与清晰、圆润的笳管音并发的效果,而喉音正是拿掉笳管的纯人声效果,也是有两个声部的。所以说,喉音和胡笳都是多声部的音乐形式,具有同质性。喉音带给听众绝佳的听觉享受,下面引用《图瓦的呼麦歌手》中的一段文字来展示喉音之美(呼麦,

    中国音乐学 2019年2期2019-05-22

  •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题商榷
    婷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一诗诗题曾在1949年后引起过许多学者的关注。从1959年学界对蔡文姬《胡笳十八拍》的讨论开始,到七十年代程千帆先生和施蛰存先生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分别提出各自的意见,至今未有定论。学者关注此诗题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诗题于流传中异文颇多,不知哪个更接近原貌;二是题目中某些字词意思于今难懂,不知应作何解。笔者在此提出一个新的可能,与学人共同商讨,并望方家予以指正。一中华书局最新版王锡九先生《李颀诗歌校注》中对此诗诗题的注

    古典文学知识 2019年1期2019-02-01

  • 《一曲胡笳救孤城》教学设计方案
    晋名将刘琨以一曲胡笳救下一座孤城的历史故事,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能在研读课文中感悟孤城凄凉的意境和胡笳曲的魅力。4.感受刘琨的勇敢和智慧。【教学重难点】1.通过推敲“冷月”“荒漠”“凄厉”等词,感受孤城凄凉的情境、刘琨愁绪万千的心境。2.通过匈奴人草原上的自由幸福生活的视频和作战时的情景相对比,引发并感受匈奴人的思乡之情,明白一曲胡笳的魅力。【制定依据】1.教学内容分析:《一曲胡笳救孤城》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记叙了一个历史故事

    新课程 2018年10期2018-12-18

  • 《汉乐华章》之胡笳独奏《胡笳十八拍》创作感想
    我所作曲、改编的胡笳独奏《胡笳十八拍》作为汉乐华章经典曲目之一,于2018年赴新加坡演出达二十多余场次,受到领导及国内外友人的高度赞扬。据史料记载,《胡笳十八拍》原为中国乐府名诗,相传为东汉末年蔡琰所做,是一首骚体叙事诗。蔡琰,字文姬,一代才女,同时擅长文学、音乐、书法。根据明朝万历年间孙丕显《琴适》中的记载,《胡笳十八拍》一章一拍,共18章,所以命名为胡笳十八拍。我所创作的胡笳独奏《胡笳十八拍》,参考了琴歌中的素材,结合胡笳乐器特性,根据蔡文姬一生的经历

    剧影月报 2018年5期2018-10-25

  • 一曲胡笳救孤城
    最喜爱的乐器——胡笳,朝匈奴兵营吹奏起来。胡笳曲是那么悦耳动听,又是那么哀伤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唤久别的孩子,又像是年轻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刘琨一遍遍地吹奏着那深情的乐曲,连自己也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这时,忽然有人发现匈奴兵营有了动静,传来幽幽的哭泣声。“将军,那边有人在哭。”卫兵报告刘琨。“注意动静,严密防守。”刘琨及时做了布置,然后回营房和众将商量对策。第二天一早,卫兵赶来报告,说匈奴兵已经全部撤走了。刘琨听了,好似卸下了千斤重担。原来,昨

    小读者之友 2018年4期2018-08-04

  • 胡笳、箛、篍、簌、、筚篥名实辨
    传承林谦三指出,胡笳的形制基础有三类:“一仅是卷起的芦叶(相当于复簧乐器的簧);二是芦叶卷成圆锥管状(类乎后世用刨花制的笛);三是芦叶或芦茎做复簧,装在管端(有指孔和无指孔的长、短管)。”⑤〔日〕林谦三著,钱稻孙译《东亚乐器考》,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第366页。林谦三没有关注到仅在吹管口上端产生边棱音的非簧类胡笳的存在,其所言胡笳形制之第一、三类恰恰都可能是以这种方式发音的。林谦三认为卷芦作笳之说不必照字面解释,⑥同注⑤,第367页。然而今天我们仍然

    音乐研究 2018年3期2018-07-21

  • 唐代琴曲的历史背景探究
    括他整理修订的《胡笳五弄》,并撰有《琴叙谱》、《弹琴手势谱》、《弹琴右手谱》。《胡笳五弄》意义重大。唐代《大胡笳》、《小胡笳》就是由《胡笳五弄》发展而来的。如下图:董庭兰(695-765?),陇西人,著名琴师,古琴技巧出神入化。他所弹奏的音乐,会让人联想到“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坠瓦。迸泉飒飒飞本末,野鹿呦呦走堂下。”的境地。高适的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就是描写的一代琴家满天下的情况。他所创作的《颐真》,结构严谨,旋律明快,是一首颇为精

    丝路艺术 2018年2期2018-05-11

  • 汉唐丝路上的胡乐入华
    琶、觱篥、胡角、胡笳、胡笛等等。箜篌原为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公元前3000年创制,以后陆续传入中亚和印度,并从三弦竖箜篌逐渐发展为11~15根弦的弓形卧箜篌。汉武帝征服南越后,箜篌自南亚传入中国。辞典《释名》解释“箜篌”之名时,称这种乐器是印度西南部的一个小国空国的贵族所常用,所以又叫“空侯”,这正说明了此乐器来到中国的直接途径。中国乐师将箜篌稍加改进,成为一种类似瑟的小型弦乐器,风行一时,并在西汉时已经和钟、磬等中国传统乐器相并列,东汉的中国乐师还专

    南风窗 2017年13期2017-06-30

  • 论文天祥《胡笳曲(十八拍)》
    39)论文天祥《胡笳曲(十八拍)》陈颍(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文天祥《胡笳曲》(十八拍)既是借蔡琰不幸遭遇,写个人离乱身世;亦是集忧国伤世的杜诗,抒悲痛之情。文诗也表现出对蔡诗、杜诗的继承与创新,体现出自身的艺术特色。《胡笳曲》(十八拍);蔡琰;杜甫;文天祥生逢乱世的汉末才女蔡文姬身世坎坷,颇为不幸。经历了亡夫、丧父的遭遇后,又在战乱中被胡人掠去,身陷匈奴十二年后,虽得以重归故里,却陷入骨肉分离的极度痛苦之中。署名蔡琰的《胡笳十八拍》的真伪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12-17

  • 让生命在音乐中聆听
    聆听贵州◎韦贞云胡笳十八拍今夜月朗星稀。遥望浅浅的银河,我仿佛站在天地的尽头,倾听一部神曲中最感人的部分。此时,是谁在空旷寂寥的大漠上吹着心爱的胡笳,让满怀无休忧怨的归鸿,也跟着呜呜咽咽地悲鸣。身处蛮夷之地,文姬,想家了么?是啊!胡语中已然没有了母亲亲切的呼唤,没有了晨昏中熟悉的鸟语。这本是异域,这本是一个远离家园的地方啊!文姬殷切的苦盼,难道真的只是为了阻止南匈奴的金戈铁马?只是为了阻止兽迹狼烟中血淋淋的厮杀?真冷。一个柔弱的女子,竟为一个王朝御寒。胡笳

    散文诗 2016年15期2016-11-26

  • 关于斯布孜额的一次重要争辩 ——摩登楚吾尔与斯布孜额研究之二
    么写的,蔡文姬《胡笳十八拍》中那个精美的与古琴有相同音律的乐器(“绿琴翻出音律同”),真的就是摩登楚吾尔或者斯布孜额吗?查遍了互联网和纸质资料,皆找不到解答。倒是在本人还未调入前的《新疆艺术》杂志上,意外看到了周菁葆先生透露的一个消息,说有位专家告诉他,《突厥语大辞典》上根本就没提过斯布孜额!周菁葆先生是著名的西域音乐艺术研究学者,著有《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等重要著作,他这篇文章是反驳王曾婉的。王曾婉是中国音乐家协会西域音乐研究专家。这两个重量级的人物争论

    新疆艺术 2016年2期2016-11-21

  • 音乐名曲《胡笳十八拍》赏析
    张妹摘要:《胡笳十八拍》是以女性的口吻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叙述的名作。并且是不以"爱情"为题材,而是直接反映"自我命运"为题材的女性文艺佳篇。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艺史上反映女性诗文里的希世珍品。语言上"女人味儿"十足,无奈的呐喊淋漓尽致、真切动人,以切身感受表达"自我命运", 展现出女主人公"自我"一生的坎坷经历,势如翻江倒海,其情声声血泪,感人至深。从作品所表现的的悲怨、悲恨、悲离、悲愁等几个方面赏析,对于它的艺术价值,可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关键词:《胡笳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2016-07-13

  • 音乐制胜
    致的爱好,就是吹胡笳。虽然这是异族乐器,但因为发出的声音浑厚、深沉,有一种苍凉之感,所以百听不厌。每次吹起胡笳时,那颗在战场上被磨砺得冰冷沧桑的心,就会泛起一股柔情。伴着胡笳声,刘琨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很快成为名将,出任并州刺史,进驻晋阳城。刚上任没多久,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摆在眼前。匈奴数万兵马将晋阳城团团围住,而城中士兵、粮草不多,若硬拼,只怕凶多吉少。刘琨一边调兵遣将严防死守,一边修书请求支援。可是左盼右盼,七天过去了,援军连个影儿都没有,而粮草也所剩无几

    知识窗 2016年4期2016-05-14

  • 妈妈,爱你
    胡笳妈妈,这个春天很不美好。不是因为气候,而是因为,这个春天,你频繁地生病。我也频繁地生病,我知道,我的苍老催促着你的苍老,一想到这些,我的心就痛。你的腿,好多年前出了状况,可你为了省钱不去看,结果,弯了,还痛。三年前,我带你去打针,三年后的这个春天,你用了比三年前还好的药,可依然效果不好。妈妈,我该怎么办,怎么能让你开心一些,让你不流泪呢?我有朋友,至少刚才,还有人打电话来,给你订了明天的鲜花。你和爸爸,我的两个最牵挂的人,你们现在像我的孩子,而且是不听

    岁月 2016年6期2016-05-14

  • 寻证与启示 ——评《追寻胡笳的踪迹:蒙古音乐考察纪实文集》
    示 ——评《追寻胡笳的踪迹:蒙古音乐考察纪实文集》张雪辰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010010)莫尔吉胡的这本“文集”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近20年的时间里,对我国多个不同地区现存的蒙古族音乐事项进行考察记录的一次汇总。书中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作者近20年来在不同刊物上所发表的文章,最后冠以一个极具引申含义的“追寻胡笳的踪迹”为标题,将这些内容都不尽相同的文章,以“寻证”为主线贯穿始终。胡笳;田野;纪实;启示莫尔吉胡,是一位杰出的蒙古族作曲家。1931年5月

    大众文艺 2016年15期2016-01-28

  • 浅谈唐代边塞诗中的音乐描写及其作用 ——以胡笳为例
    及其作用 ——以胡笳为例赵昕然 (华东政法大学 201600)胡茄,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古老乐器,从唐诗中看,胡茄与唐人的生活密不可分,特别是在边塞诗中被多次使用。由于胡茄自身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并且在唐代边塞诗中被诗人寄予丰富的情感,它,形成了边塞诗必要的情感寄托,成就了独特的意象,构成了荒茫辽远悲戚的诗境。本文将从其缘起、抒情作用、意象与诗境等方面细探其在边塞诗中的作用。胡笳;边塞特;音乐描写边塞诗是一个兼具了壮志与伤感的古老话题,每一首边塞诗中

    大众文艺 2015年3期2015-07-12

  • 秋水·佳人:《百美图》二题
    缰噙泪几经回首,胡笳绝调滚滚奔袭心坎。那一拍拍悲恨交织,那一拍拍伴着驼铃遗失沙丘——“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二驼铃声声,胡笳凄凄。苍鹰默默低翔,追随文姬归汉驼队,从一个沙丘低翔另一个沙丘……文姬归心如箭,情感起伏跌宕。驼峰晃动,预示沙丘羁旅的辛累;文姬归心如箭,日夜兼程不息。又是晓晨,霞光四射赤赤沙丘,一天炙热的征程又开始……长天渺渺,烟雾蒙蒙。文姬归心如箭,抓起腰间犀角饮水长叹,杳杳十二年,所

    散文诗世界 2013年1期2013-12-02

  • 浅思蒙古族乐器:胡笳的发展
    10020)一、胡笳的发展脉络秦汉时期的胡笳,它是将芦苇叶卷成双簧片形状或圆椎管形状,首端压扁为簧片,簧、管混成一体的吹奏乐器。《太平御览》载:“笳者,胡人卷芦叶吹之以作乐也,故谓曰胡笳。”《乐府诗集》中亦有:“卷芦为吹笳。”东晋傅玄《笳赋·序》中则有:“葭叶为声”之句。“笳”字在汉代为“葭”字。《说文》载:“葭,苇之未秀者”,“苇,大葭也。”晋代郭璞说:葭、芦、苇三字指的是同一种植物。原始的胡笳,曾用于战争之中。西汉之时已广泛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带。汉代有

    大众文艺 2013年1期2013-07-20

  • 不能“终结”的《胡笳十八拍》真伪之争——与王小盾教授商榷
    语》收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一首。自北宋以降,后世学人对这三首诗的真伪一直争论不休。其中,对《胡笳十八拍》的争论最为激烈,已然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20世纪50年代末,郭沫若、刘大杰等多位学者撰写了数十篇研究文章,从不同角度如文学、训诂、历史、音韵等进行讨论,掀起了一场论争高潮①这次讨论的文章被《文学遗产》编辑部整理,结集出版了《胡笳十八拍讨论集》(中华书局,1959年)。。在这次论争中,正反观点各有其是,亦各有其非,概未定论。进入新时期以来,仍有很多学

    文学与文化 2012年3期2012-07-23

  • 唐诗三种创作主题与西域器乐文化关系的流变考释
    琵琶、文姬归汉与胡笳、公无渡河与箜篌。这种关系在被不断误读的过程中丰富、深化和变异。昭君出塞;文姬归汉;公无渡河;琵琶;胡笳;箜篌综观唐诗创作,存在着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型的主题,如“行路难”主题、“长江”主题、“明月”主题、“日暮”主题。笔者经过文献排比和美学考察,发现唐诗创作主题中有这样三类主题总是对应着三种不同的西域乐器:昭君出塞与琵琶、文姬归汉与胡笳、公无渡河与箜篌。这三类诗歌中,琵琶、胡笳和箜篌都是来自西域的乐器,与诗歌创作主题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4期2011-04-13

  • 胡笳羌笛总关情
    物。胡琴、羌笛、胡笳、琵琶、角等具有异族特色的乐器也随之传入。唐代的乐人对其他民族音乐兼收并蓄,对音乐的形式进行了大胆创新,盛唐时期的音乐极其发达。文学和音乐原本紧密关联的,尤其是诗歌。唐朝是诗歌极其繁荣的时代,大量的优秀诗作被人们争相传唱。同时许多诗人精通音律,能诗能乐,进一步促进了音乐和诗歌的共同发展。随着音乐的高度发达,唐代音乐诗也随之繁荣起来。《听颖师弹琴》(韩愈)、《琵琶行》(白居易)、《听董大弹胡笳》(李颀)、《李凭箜篌引》(李贺)等一批优秀的

    山花 2009年6期2009-04-01

  • 会给你惊喜的我(写人篇)
    !”的确是呀,“胡笳颂雨”——全中国,大概也不会有人和我重名吧!特别的名字,自然有一番特别的来历:我爸爸姓胡,妈妈便从蔡文姬的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中取了“胡笳”二字。胡笳是一种古老的蒙古乐器,声音非常优美。我降生时,正逢一场春雨,妈妈说,我哇哇的啼哭就是一曲“好雨知时节”的响亮赞颂。于是,“胡笳颂雨”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就成了我的专利。我个儿不高,瘦瘦的,像根弱不禁风的豆芽菜。不过,我这“豆芽菜”却给了老师、同学一个大大的惊喜。记得一年级,我第一次参加运动

    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 2008年1期2008-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