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笳”境*
——胡笳与现代流行乐器的融合与发展

2020-12-08 04:58孙俏玉艾科拜尔安外尔孔祥欣付康茹
山西青年 2020年3期
关键词:民族乐器竹笛笛子

孙俏玉 柏 祥 艾科拜尔·安外尔 孔祥欣 付康茹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胡笳,是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管类乐器。“胡笳”望文生义,“胡”即代表着胡人,“笳”即指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形似笛子。在《汉语大辞典》中,胡笳的解释是这样的:“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管乐器,传说由汉张骞从西域传入,汉魏鼓吹乐中常用之”。[1]胡笳外表类似于笛子,但发音却与笛子有很大不同,并且胡笳这种乐器的熟识度也远远低于笛子。但胡笳作为我国的传统乐器之一,它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当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一、胡笳缘由

许多乐器都是在生产活动中被发明出来的,可能在人们使用木棍来使火焰燃烧更加剧烈的过程中,突然间有木棍发出了悦耳的声音,此时充满好奇心的人们就想要让它再次发声,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早期胡笳就逐渐诞生了。

胡笳在内蒙古民间称为冒顿湖尔,发源于秦汉时期,满负盛名则是在西汉之时,主要是塞北和西域地区的吹管乐器,胡笳曾用于战争之中。

秦汉时期,由于生产力条件的普遍低下,胡笳最初的形态是由芦苇叶卷成圆锥管形状,将该乐器首端压扁使之为簧片,随后在其上打孔进行吹奏。后来随着生产力、生产条件的演变进化,逐渐出现了很多其他形式的胡笳。例如:在西汉时期,胡笳的形制就有所变化,一种是把管身和簧片分开,如维吾尔族双簧管乐器巴拉曼(又称皮皮),还有一种就是我们常见的孔式不同的“荜篥”,尽管它与胡笳略有不同,但实际上它们的出现与胡笳是互不分离的。

二、在发展中遗失的乐器——胡笳

胡笳,作为我国传统乐器之一,尽管它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它并没有像二胡、琵琶、葫芦丝、古筝等乐器一样流传下来。当我们进行问卷调查抑或是访谈时,绝大多数的民众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胡笳,即使知道也了解甚少。胡笳,在历史的长河中似乎已经“失传”却又真真切切存在于一些地方。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来到了天津雨辰民族乐器厂,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许多民族乐器,同时通过王小囍老师的讲解,我们对胡笳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王老师告诉我们:“目前了解胡笳的人数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但是这种增长是缓慢的。”随着对胡笳的深入了解,我们向王老师提出疑问:“胡笳是否能够和现代流行乐器进行一个很好的融合”王老师的回答是这样的“民族乐器的融合主要还是要看人,就比如说用胡笳去演奏我心永恒或是一些来活跃气氛的演奏,都是可以的,而如何去将民族乐器与流行乐器相结合这方面也主要在于演奏者如何去使用它”。

三、乐器融合之中的契合点—不同文化中的协和曲调

(一)胡笳与西方流行乐器的融合与发展——以单簧管为例

溯源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胡笳可以说是所有管弦乐器的开山鼻祖。胡笳,最初以草制成,利用充分打磨植物茎秆作为管体,内部中空,气流通过发力点形成内部震动发出乐声,工序较少切合当时时代的生产发展关系的同时也体现了西晋时人们对音乐的追求,是边疆草原等地游牧文化的艺术体现,为后世不断发展的管类乐器提供了可行的创造模型、发音规律与技巧。

类比现代的通过使用通内镜,打磨,以及更为细致的通量工具等等复杂的工序而形成各异的管乐器,可以说这些都是最早胡笳形态的进化与演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以及人们对音乐持之以恒的探索,人们对艺术也逐渐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多的管乐器应运而生,例如后期演变出东方各个场合常见的吹奏乐器唢呐,流行于西方的单簧管、双簧管、萨克斯等,都是融合其形态,将其发展完善的分支的体现。

早期西方吹奏乐器的生产,在艺术追求上充满了欧洲特色,制作工艺上则充分利用了胡笳原型的同时深入了解其发声规律,西方吹奏乐器通过在发声处借助外部工具,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技巧的要求,简化了发声的步骤。同时重新选取管体材料,利用乌木等更为坚固干燥的材料,最大程度上对管体提供保护,大大增加乐器的使用年限。

将胡笳与如今全世界范围内耳熟能详的西洋管乐器单簧管进行对比,后者的基本中空管体与胡笳相似,但外形更符合现代人的艺术审美,选材也更为科学,使其保存历史完整,乐音也更为圆润饱满,而发声规律与发力点选取大大简化。可以说是在融合胡笳的历史基底上增添西方艺术特色令其发展完善的成功典范。

以近年来的流行乐曲《野蜂飞舞》为例,《野蜂飞舞》本为西洋经典演奏曲目,节奏感强,节拍变化复杂,给人以强烈的气势与画面感,一直被西方吹奏乐器独占鳌头,随着胡笳的进步,其演奏曲目也丰富多元了起来,胡笳对《野蜂飞舞》的处理可是说是自成一派,将古朴的音色融入强烈的节奏中,富有激情而不突兀,有力的证明了胡笳可以将西方乐曲融入特色并持续发展。

正是因为管乐器之间的不断交融,在促使其不断完善的同时,也加快了南北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让其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增添了更为多元丰富的艺术特色,此时,对管体的改造以及掌握管乐的步骤和技巧的简化,大大拓宽了音乐的受众群体。还有艺术学院林立,音乐教育向大众普及,一方面减少了人们学习乐器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增加了人们从乐器中获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撼动了长久以来人们对音乐只有曲高和寡,难以触及的印象,从而增添了未来人人爱音乐,懂音乐,学音乐的可能性。

(二)胡笳与我国流行乐器的融合与发展——以竹笛为例

中国的竹笛具有一种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竹笛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胡笳也是属于管制吹奏乐器。笔者在进行采访与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胡笳与箫、笛的构造相似且在吹奏方式上的演变过程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类似,可以说胡笳与竹笛是“师出同门”。

胡笳属于西北地域的民族乐器,而追根溯源,横笛和一种木制胡笳都是在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后传入中国。基于两者近乎相同的根源,在对于胡笳如何传承的问题上,竹笛更能很好地对胡笳做出诠释。

曲调中的音色互补。竹笛的音色独特、清亮、嘹远,胡笳的音色圆润、深沉,两者在音色上可以互相补充。著名的十大笛子名曲—《姑苏行》《春到湘江》《喜相逢》《牧笛》《小放牛》《牧民新歌》《鹧鸪飞》《黄莺亮翅》《五梆子》《扬鞭催马运粮忙》将笛子的音色、曲调表现得淋漓尽致。借助于笛子这个民族乐器,将关于胡笳的曲子用竹笛吹奏出来,比如著名笛子演奏家陈悦将胡笳十八拍用竹笛演奏出来,在一定的程度上,胡笳的曲调被再次焕发出新的生机。用笛子演奏时,再以胡笳为配器,继而两者转换。胡笳亦可以“演绎”笛子名曲,辅以弦乐器,从主音上突出胡笳。多种配器衬托,传承和发扬民族的特色曲调。

魏洁在《少数民族乐器传承与创新的探讨》中对于少数民族乐器的发展提到要对乐器进行改良,加强发展流传较广的民族乐器,借鉴其他民族乐器的制作原理。[2]当然,胡笳与竹笛的结合便是一种优势互补,也是一种对民族乐器的发展与传承。在管制乐器融合之中所得的契合点,是不同民族文化中的协和曲调。

四、结语

研究与探索传统乐器的发展仅仅依靠着现有的文献是不足够的,只有真正的去了解传统乐器的美妙之处,了解其历史,保留其特有的文化意蕴的同时让它去符合我们当代的审美,才能使其与现代流行乐器去融合,进而让它更好的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每一个民族乐器的“失传”也是我们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正因为了解到我们的文化正在逐步走向失传,我们才必须加强树立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之心,并付诸行动。

猜你喜欢
民族乐器竹笛笛子
山里有间笛子铺(中)
山里有间笛子铺(上)
新时期高校民族乐器教学体系的构建
初探中国民族乐器发展之路
My Mother
以二胡为例简析中国民族器乐的创新与发展
我的坚守
笛子演奏家
如何培养孩子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笛子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