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史的胡笳

2024-02-22 21:27马庆民
阅读时代 2024年2期
关键词:刘琨晋阳刺史

马庆民

一场紧张激烈的战斗过后,看着匈奴兵丢下的满地盔甲,刺史剑指波澜壮阔的黄河水,慷慨激昂地说道:“不灭胡虏,有如大河!”

想想自己从洛阳出发时不过空有一个刺史的头衔,并无一兵一卒,如今靠途中边走边招募的一千军士,竟可以一举击溃匈奴万余伏军,刺史脸上露出了微微笑意,忍不住抽出怀中的胡笳,纵情地吹奏起来。

刺史很喜欢这个富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吹奏乐器,它发出的声音,像是一种赞美,就像曾经很多人赞美他“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那样,令人愉悦。

跋山涉水,千辛万苦,刺史带领队伍终于到达目的地:晋阳城(太原)。可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忍不住大吃一惊——“府寺焚毁,僵尸蔽地,其有存者,饥羸无复人色,荆棘成林,豺狼满道。”

刺史来不及悲伤,立即带领手下剪除荆棘,修建官衙,招集流民,发展生产,加强防御……很快,逃亡的百姓纷纷回来了,有时“一日之中”“归者数千”,城里又升起了炊烟,又有了鸡犬之声。

看着满城生机,刺史决心将性命与晋阳城连在一起,与城中的百姓共存亡。

那年的冬天来得早,大地冷凝,寒风凛冽。而让人更“寒”的是,数万匈奴兵乘着冬日寒风,气势汹汹地直扑晋阳城。

刺史深知城中兵少,不可硬拼,且固守也撑不了多久。于是他一方面让军士做好防御,另一方面又修书一封,请求支援。可一连七天过去了,一个救兵的影子都没看到,眼见城中粮食将尽,而越来越多的敌军,早把晋阳城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大难将至,百姓惊恐万分。刺史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内心却异常焦躁。

这一天,刺史在城上来回踱步,苦思冥想退敌之计。突然,他掏出怀里的胡笳,若有所思——他想到了当年韩信“四面楚歌”的故事。

当天夜里,刺史着一袭白衣,乘着月色,登上城楼,用胡笳吹起自创的《胡笳五弄》(《登隴》《望秦》《竹吟风》《哀松露》《悲汉月》五首曲子)——曲调哀婉,悲远绵长,宛转凄伤,委婉凄凉……胡笳声声,划破长空。

敌营中的匈奴兵闻之,感到好奇,纷纷出营。但听着听着,眼前似乎泛起故乡大漠的风光,一时间,竟没有一个人抽羽搭弦。

五曲终了,匈奴兵被思乡的情绪包围,他们四顾相叹,有的甚至开始低声啜泣。

半夜时分,刺史再次登上城楼。胡笳在手,又五曲下来,匈奴兵已是泪流满面,思乡的情绪不断蔓延——他们仿佛看到了母亲在草原上望眼欲穿,听到了孩子在草地上哭泣呼唤,闻到了妻子在炉火上烤得香喷喷的肉……

天快亮的时候,刺史组织了一个胡笳乐队,朝着敌营那边再一次吹起《胡笳五弄》。熟悉的声调,又一次勾起了士兵们思乡厌战的情绪,他们的心理逐渐崩溃,斗志彻底瓦解,以至于最后抱头痛哭。

终于,一个匈奴兵开始不顾命令脱队撤离,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匈奴兵,一起撤离,再后来,一发不可收拾……

晨光微露,寒气未消,匈奴兵的身影,在烟尘中渐渐隐去,刺史缓缓放下手中的胡笳,依然沉浸在音乐的状态里。他并没有发觉城外的变化,只觉得心里柔软到了极点……

这就是刘琨“一曲胡笳退万兵”的故事。这个故事被详细地记载在了《晋书·刘琨传》里:“在晋阳,常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中夜奏胡笳,贼又流涕歔欷,有怀土之切。向晓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

刘琨“胡笳退匈奴”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段佳话。

或许只有在那样一个充满血腥、杀戮、离乱的年代,音乐方有如此魔力。当然,刘琨不单单凭一支胡笳响绝千古,他也是“闻鸡起舞”和“枕戈待旦”这两则成语故事的主人公,其中彰显出的报国之志至今令人感佩。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刘琨晋阳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晋阳胜景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蝶”变晋阳里振翅而来
非遗“三展”走进晋阳里
A pressure-calibration method of wavelength modulation spectroscopy in sealed microbial growth environment*
古晋阳之歌
There Is No Perfect S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