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影响与启示

2019-08-21 12:57朱沈妍
北方音乐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启示影响

【摘要】本文论述了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过程,通过对西域借助古丝绸之路传来的乐器胡笳的历史、声音以及其他特点的介绍,论证了古丝绸之路对于丝绸之路周边各国的音乐的许多积极影响,并阐述了通过这些影响给我们现代音乐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胡笳 ;古丝绸之路; 影响 ;启示

【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从初中的历史课本中我们便得知在遥远的西汉,张骞出西域,开辟了一条沟通西域和中原的通道古丝绸之路,在汉代没有现在科技技术的支持下,仅靠着人力联通了长安(西安)、甘肃、新疆、中亚、西亚的道路,这条道路开辟的艰辛无疑是我们现在想象不到的。而这条古丝绸之路对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刺激了汉代中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改变了中国汉朝之前中国地理相对封闭的格局,西域各国的商人在汉代中原地区的频繁活动,构成了汉代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沿着丝绸之路周边的国家互通有无,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王公贵族都给丝绸之路添上了他们的足迹,无论是中原的丝绸、茶叶还是西域的歌舞、器乐都给丝绸之路增添色彩。

丝绸之路的作用不仅仅是物质文化的互通有无,更是对于丝绸之路周边国家精神文化的交流沟通。而对于音乐,古丝绸之路对其影响是无比深远的,许多汉代之前不常见的罕见的外域文化传入了中原,并与中原本土的音乐进行了有机融合,甚至有人说丝绸之路是音乐铺成的。埃及的鲁特琴、土耳其的乌德琴、箜篌、琵琶,包括此文之后所说的胡笳,都是西域传来的乐器。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戟突出刀枪鸣。”形容的就是琵琶,而文学史上著名的蔡文姬所写的《胡笳十八拍》描绘了胡笳的声音,可见当时西域传来的乐器在当时的流行。

胡笳本来是古代游牧民族匈奴的乐器,匈奴兴起于蒙古,所以胡笳也可以被认为是蒙古族的乐器,这种乐器流行于新疆、内蒙古,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在当时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原。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的胡笳已经分为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是西北游牧民族吹管乐器的统称,包括了羌笛、芦管、筚笠等,形制更是多种多样,其基本特点是内置了簧片或者哨片,比较容易吹响 。狭义的胡笳则是一种无簧片、无哨片的吹管乐器 ,如警角 、双角之类。自汉代胡笳传入中原后,胡笳便在各个时期留下了它的痕迹。汉代有文姬归汉的故事,回到中原的蔡文姬思念胡笳的声音,便写下《胡笳十八拍》;唐朝时候的大诗人王之涣,听闻羌笛的声音,动情写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西晋时期的刘琨,在被胡人包围的时候在城墙上吹奏胡笳,便有了一朝胡笳退敌的故事;清朝时更因为朝廷提倡“四方乐”,宫廷中组建了”蒙古笳吹部”,胡笳的发展到达了巅峰。而在现在胡笳这种乐器在亚洲各国都有遗存,在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莫尔吉胡老师考察走访并发掘成书,引起了中国的音乐家的重视。

对于胡笳这种乐器,最具魅力之处在于胡笳的声音。唐朝诗人岑曾写过《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犹未了,愁杀楼兰征戍儿。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昆仑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胡笳怨兮将送君,秦山遥望陇山云。边城夜夜多愁梦,向月胡笳谁喜闻。”这首诗描绘了胡笳的声音悲伤凄凉,原因有几点:首先是地理位置和时间的原因。不论是蔡文姬还是岑参,古人欣赏到胡笳的地点都是大漠戈壁远离中原的地方,那些地方本就比较荒凉,加上中原人去边疆一般是因为战争,有的是因为参军,有的是因为被俘虏,见多了生离死别,甚至做好了一辈子都回不去家乡的准备,远离故土,生死两茫茫,让人更加叹息。其次,胡笳的声音穿透力很强,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被诗人赋予丰富的情感,给人的感觉就是广袤无垠的、悲凉的,不像中原的某些乐器让人觉得具有娱乐性,与中原乐器的声音形成了反差,让人觉得更加悲凉、哀伤。最后就是因为胡笳本身就是异域的乐器,胡笳的曲子也是游牧民族的感觉,会引起远离家乡的人们思乡的感觉。加上寓情于景,情景相融的因素,让人觉得身在异乡,归家遥遥无期,无法归家的悲伤。而对于胡人而言,胡笳代表的是自己的同胞和故土,他们本是游牧民族,而他们也因为种种原因西迁,所以,胡笳声不仅仅是音乐,也是他们民族家乡的代表,更是他们思念家乡无法归家的思念之音。

音乐是一种语言,沟通了每一个人的灵魂。一曲胡笳,虽然不知道演奏的人是谁,但是引起了胡人和汉人共同的思乡之情,即使语言不通,立场不一样,但是引起了相同的共鸣。而这也是古丝绸之路带来的影响之一。古絲绸之路所带来的音乐在汉代之后都完美地融合了中原的音乐,甚至超越了音乐的界限上升到了别的文化领域,比如说舞蹈、美术、服装等。唐朝遗留下来的霓裳羽衣舞,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汉朝、唐朝的许多帝王,例如汉灵帝,唐玄宗等都喜爱胡人的服饰。《后汉书·五行志》记载,汉末“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其影响的情形完全可以说风靡一时,这些例子都是很好的证明。而中国的文化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开来。在艺术的互通有无的基础上,中原和西域也结交了深厚的情感,形成了万邦来朝的盛世局面,提高了当时中国的文化自信,直到后来的郑和下西洋,使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都是中国国力强大、文化自信、文化包容度高的体现。

通过开拓丝绸之路这件事也给我们带来启示,音乐文化是无国界的,我们不应该用政治等因素框定文化的发展。唐朝的时候,政治开明,各个国家互通有无,君王王妃都喜欢西域的音乐、舞蹈,也欢迎西域各国人民使臣的到访,文化的融合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清朝时期的闭关锁国是导致清朝衰败的原因,不复当年唐朝时候的盛况。直到后来中国再次打开国门,普契尼以中国为背景写下了歌剧《图兰朵》,西方才再一次了解到中国的文化,以中国民间歌曲《茉莉花》为旋律,引起了西方和中国的共鸣。中西审美文化是多元而且复杂的,我们应批判地继承和创新,文化上的差异是可以通过融汇而逐渐缩小,通过这些手段和方法,我们可以让其他国家接受中国的艺术,也可以使中国的艺术更加国际化,在今后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这部作品就是中西文化交流与结合的最好证明。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图兰朵》的成功,为我国带来大量的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宝贵经验。尤其是我国的音乐及戏剧作品中在融合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文化元素时,通过这些元素更能丰富作品,使作品具有多元性,从而使世界正确地了解中国文化。

从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得知,征服世界不仅仅需要武力,更需要文化的自信和输出,也能明白音乐文化独有的魅力。而在今天,丝绸之路已经不是曾经的古丝绸之路了,更是一条联系了全球不同国家的路线,我们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明白相互交流沟通学习的重要性,也能明白音乐文化可以不分国界的将各国人民的心联系在一起,是真正意义上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苏丹.丝绸之路对汉代音乐的影响[J].南都学坛,2008 (4).

[2]王朋玉.唐代西域诗中西域乐器意象浅析——以琵琶羌笛胡笳为例[J].文化学刊,2019.

[3]赵昕然.浅谈唐代边塞诗中的音乐描写及其作用——以胡笳为例[J].大众文艺,2015.

作者简介:朱沈妍(1998—),女,汉族,江苏苏州人,音乐学本科,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本科生,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启示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