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 基于语料库的《琵琶行》译者风格研究 ——以许渊冲及宾纳英译本为例
    义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其著名的作品之一。 诗中描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和她不幸的遭遇。 时至今日,《琵琶行》仍具有极高的时代与研究价值。 目前,《琵琶行》英译本引来大量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其中绝大部分学者聚焦一位译者的翻译美学探析,少数提及翻译传播与译者思想,但基于多位译者的翻译风格对比研究仍属凤毛麟角。 因此,文章将基于自建语料库,通过对比《琵琶行》威特·宾纳与许渊冲两种英译本,采取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从词汇、句子两个层面考察其翻译风格的异同,并探讨

    现代英语 2023年15期2024-01-06

  • 琵琶行(并序)》经典化的重要途径
    《长恨歌》和《琵琶行》是其最为成功的作品,直至现在也是为人称道的名作佳篇。本文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探讨其文学经典化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途径。一、《琵琶行》的写作背景元和十年,白居易因触犯权贵,惨遭诬陷而被贬为江州司马。江州司马名义上是江州司马的副官,但其实就是个虚职,到江州以后的白居易在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等各方面都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在到达江州的第二年,白居易就写下了让人称叹的经典名篇——《琵琶行》。二、经典化的重要途径在元和十一年的秋天里的那一日,白居易

    名作欣赏 2023年12期2023-09-28

  • 基于波普尔的三世界论解读《琵琶行
    要: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中国诗歌史上千古传诵的名篇,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大多教师对此文的分析一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者教参来解读,很少从哲学理论的角度思考。本文试图以波普尔的三世界理论视角来解读《琵琶行》,分析发现白居易和琵琶女现实境遇具有相似性,精神情感具有相通性,通过文学作品营造的失意之感达到了知音理解的共通世界,进而扩展了文本的当代价值。关键词:波普尔 三世界论 《琵琶行》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中国诗歌史上千古传诵的名篇,它以独特的审美视角、丰富的想象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9期2023-09-04

  • 琵琶行》中“泪”的多元意蕴
    ◎井源源《琵琶行》是白居易创作于贬谪江州期间的叙事诗。《琵琶行》中主要讲述了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悲惨的命运,情感真挚,感人肺腑。诗歌丰富的情感主要寄托在“泪”这个意象之上,“泪”不仅是人的生理反应,更是人们情感的载体。传统文人的“泪”,一般是真情实感的“血泪”。比如《离骚》是屈原的悲愤之泪;《史记》是司马迁的屈辱之泪;《草堂诗集》是杜甫的同情之泪……每一篇都是作者的“血”和“泪”。因此,透过“泪”可以管窥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感受作者的喜与乐,哀与悲。[1]在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10期2022-12-30

  • “大珠小珠落玉盘”究竟比喻什么
    要 白居易《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一段音乐描写最具特色,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对其中语句注解作比喻琵琶的乐声,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课文解说”则认为是“恰切的比喻生动地摹画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从琵琶乐声的音色、旋律、传播和发音几方面物理特征来分析,即可见这几句诗文既是用现实生活与自然现象中常见的声响来摹拟琵琶弹奏的乐声,以熟写生;也是用比喻描摹乐声发散传播的态势,化无形为有形;又是用比喻刻画琵琶弦发声的情状,从而突出琵琶女出神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2年7期2022-08-08

  • 任务情境在多元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过任务情境对《琵琶行·并序》进行解读,以此论述任务情境对多元阅读教学的作用及价值。关键词 阅读教学 多元教学模式 任务情境 《琵琶行》多元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它更注重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化之美。多元化教学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手段的多元化。多元化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来确定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享受课堂,使课堂氛围更和谐更轻松,使课堂利用率达到最大。因此,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教师应积极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以开发学生的思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7期2022-08-08

  • 一曲琵琶天涯恨 两行清泪伤昔情
    锦红摘 要 《琵琶行》是长篇叙事诗的名作,也是“长庆体”诗作的代表作,显示着诗人白居易高超的叙事技巧。整首诗叙事谨严,情节环环相扣;构思巧妙,设计了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叙事结构,设计了明暗两条叙事线索并行,最后双线交织于诗歌的主旨;整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详略恰当;并且再叙述中使用了留白手法。关键词 《琵琶行》 叙事艺术 详略 留白白居易的《琵琶行》是长篇叙事诗的名作,它与《长恨歌》代表着诗人白居易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皇帝李忱在追悼白居易的诗中都写道,“童子解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6期2022-07-18

  • 试论《琵琶行》的叙事抒情之美
    致用的功能。《琵琶行》作为白居易的叙事抒情长篇诗歌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分析其叙事抒情之美,对于当下高中语文的古诗文教学可以有所启发。关键词:白居易 《琵琶行》 叙事抒情诗 古诗文教学《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写于白居易左迁至江州期间。元和十年,白居易由于“越职言事”被贬,心情抑郁寥落。那天夜晚,他在浔阳江头送行客人,偶然遇到身世遭际和自己相似的琵琶女,顿时产生了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之感,于是满怀感伤地写下了这首长篇叙事诗。一、语言清

    文教资料 2022年6期2022-06-22

  • 声声琵琶语 ——读《琵琶行》有感
    山东省临沂市育成小学五(1)班 刘朵啦话说白居易自从被贬之后心灰意冷,回首再看自己的前半生,现在成了一个笑话。“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心中清苦的他看着无边无际的凄冷河岸,回头看向愁容满面的老友:丢了官职,在惨淡的月光下只能借酒消愁。但两人皆无心啜饮。离别在即,相逢不知何年……“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正沉浸在悲伤的离苦之中,突如其来的琵琶声打破了二人的沉闷。荒僻之地何来雅乐?白居易的疑惑取代了潮水般的心伤。“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2年5期2022-06-06

  • 江州司马“泣”中有深意
    久娥关键词 《琵琶行》 琵琶女 贬官 哭泣浔阳江头,贬谪卧病的白居易偶遇流落江湖的琵琶女,成就了名篇《琵琶行》。那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令人动容,一代大诗人为何能“座中哭泣”,且“泪湿青衫”呢?一、江头伤秋伤离别我们都知道,古人为什么看重离别?那真是一别一辈子,何时再见,造化弄人。更何况,当时的景呢?白居易写在诗歌中写了两个令人伤痛的景。一个是浔阳江头的景:通过瑟瑟的秋风、茫茫的江水、凄艳的枫叶、飘荡的荻花等意象,组成了一幅悲凉惨淡的画面。这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2年5期2022-05-24

  • 白居易《琵琶行》的审美化教学
    高中语文课文《琵琶行》(并序)是“诗王”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其中琵琶乐声的美感描绘与流转匀称的语言强化了抒情和整体的审美特性,尤其是穿插了特有的对琵琶演奏的细节描写,增添了真实性和表现力,成为“美”与“诗”、“言”与“情”的并奏。将《琵琶行》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融合在一起,才能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为“天然去雕饰”[1]的美学范本所特有的美学魅力。 关键词:美育 《琵琶行》 古诗词教学 琵琶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

    文学教育 2022年4期2022-04-27

  • 人生的代表作与转折点: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期
    ”思想转变。《琵琶行(并序)》作为白居易被贬江州的代表作,其艺术魅力因诗人对琵琶女音乐的描写以及二人情感的共鸣而千古不衰。本文通过对《琵琶行(并序)》进行文本解读并对白居易人生的转折点进行分析,管窥白居易被贬江州后的生活状态,并了解其隐逸思想。关键词:白居易《琵琶行》朝隐白居易作为我国唐代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有“诗魔”“诗王”之称,《长恨歌》与《琵琶行》可以说是其最成功的作品。一直以来,学界都在为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琵琶女是否真实存在而争论不休。一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3期2022-04-05

  • 琵琶行》中“泪”意象的情感探析
    张乐琪《琵琶行》是白居易歌行体长篇中的名作,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这首诗不仅以其精湛的音乐描写打动人,更以其真挚的情感触动人,其情寄托于“泪”意象之上,这里的“泪”不能仅仅理解为生理反应,而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文人之哭,更多的是真情真性的“血泪”。刘鹗在“自叙”中就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记》,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这一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2年2期2022-03-21

  • 从叙事空间角度解读《琵琶行
    层结构之中。《琵琶行》作为叙事诗,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简单套用传统七言律诗等诗歌的教学方法,而可以结合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被逐步介绍到中国叙事学理论来加以研究,从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事交流、叙事空间四个角度对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进行重新解读。首先,从叙事视角而言,表明上是描写诗人偶遇琵琶女,欣赏琵琶女演奏,倾听琵琶女身世,到与琵琶女惺惺相惜。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穿透作者复杂的心理变化,必须将时代背景交代清楚。而要深入挖掘作者写作时内心冲动的动因,一定要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1期2022-03-18

  • 从叙事空间角度解读《琵琶行
    构之中。 《琵琶行》作为叙事诗,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简单套用传统七言律诗等诗歌的教学方法,而可以结合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被逐步介绍到中国叙事学理论来加以研究,从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事交流、叙事空间四个角度对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进行重新解读。 首先,从叙事视角而言,表明上是描写诗人偶遇琵琶女,欣赏琵琶女演奏,倾听琵琶女身世,到与琵琶女惺惺相惜。在实际教学中,为了更好穿透作者复杂的心理变化,必须将时代背景交代清楚。而要深入挖掘作者写作时内心冲动的动因,一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2年1期2022-02-23

  • 还乡:《琵琶行》解读的新尝试
    以白居易名篇《琵琶行》,尝试论之。一、 白居易的困境元和十年(815),唐代诗人白居易迎来了他的“贫困时代”:左迁九江郡司马。回首在此之前的白居易,可谓春风得意: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后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盩厔县尉、集贤校理”(《旧唐书》本传)。二年(807)诏为翰林学士,三年(808)拜左拾遗,五年(810)当改官,宪宗谓“其官可听自便奏来”(《旧唐书》本传),于是除京兆府

    古典文学知识 2021年6期2021-11-24

  • 及物性视角的杨永青《琵琶行》画册图文关系研究
    。二、杨永青《琵琶行》画册图文关系分析本文选取的《琵琶行》画册由杨永青先生执笔,1994年出版,画册中若干诗对应一幅图画,并配有诗句注解。1.物质过程物质过程通常与动作过程类似,两者常可以相对应或者相转换,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存在图文关系。“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话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这一物质过程,意为“琵琶女在众宾客的呼唤中走出来,但她仍然抱着琵琶半遮着脸”。本小句中动态动词为“出来”,动作者为琵琶女,没有目标,是主动语态。在叙事图像中,我

    现代交际 2021年3期2021-11-24

  • 翻译美学视域下《琵琶行》两个不同英译本审美再现
    文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题材,基于刘宓庆先生的翻译美学角度,从形式系统的语音层、词语层和句法层的审美信息及非形式系统的意境层和文化层的审美信息出发,分别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Witter Bynner两个不同英译本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翻译美学有助于理解在诗歌英译中,如何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能最大限度地再现其审美价值从而达到实现审美再现。【关键词】白居易;《琵琶行》;形式系统;非形式系统【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1年36期2021-10-26

  • 琵琶行》英译本中“三美论”的体现
    形式和内容。《琵琶行》作为中国古代诗词的代表,在文学性和艺术性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本文以《琵琶行》英译本为例,浅析“三美论”在诗词翻译中的体现。关键词:许渊冲 诗词 三美论 英译 琵琶行“三美论”是许渊冲提出的翻译理论,“三美”即“意美”“音美”“形美”[1]。许渊冲的译文很大程度上再现了原诗的文学美与艺术美,译文简洁明炼,读来极具音韵特色。《琵琶行》是中华优秀诗词的代表之作,许先生将此诗译为英文,译本中多处体现了“三美论”的运用。一.“三美论”概述及《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8期2021-09-06

  • 白居易迁谪思想的含蓄表达
    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以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来解读《琵琶行》,可以看到白居易塑造的琵琶女形象其实是白居易的镜像,琵琶女的身世和情感是白居易身世、情感的投射,琵琶女沦落的原因和过程则是白居易的思想认识的体现。关键词 镜像理论;琵琶行;白居易;迁谪《琵琶行》是中唐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之后所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脍炙人口,妇孺传诵。对诗中所记的夜逢琵琶女一事,读者多以为假,认为不过是白居易借之抒发“天涯沦落之恨”“满腔迁谪之感”[1]。那么诗人是如何通过琵琶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5期2021-08-13

  • 琵琶行》名物两则
    的标题,源于《琵琶行》里的名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如果你不知道《铁骑银瓶》,那么大概听过李安执导并获奥斯卡奖的《卧虎藏龙》吧,《铁骑银瓶》讲述的正是《卧虎藏龙》李慕白、玉娇龙下一代的故事。我们这里不谈电影,也不谈音乐,主要说一说“浆”在中国的转化历程、文化意义。“银瓶乍破水浆迸”,越是熟悉的诗句越可能带来一点误会,人们往往认为“水浆”就是水。浆,从水,将省声。许慎《说文》云:“浆,酢浆也。一曰水米汁相将也。”浆,最早的意思是古代一种微酸的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1年5期2021-08-05

  • 江州司马为何泪湿青衫
    赵婷婷摘要:《琵琶行》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篇目。笔者将对“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诗的品读的教学重点由分析二人“同在何处”转移到了分析“同沦落”的命运背后隐藏的两人的情感互动,由此发现了两个同处于人生低谷的灵魂,以琵琶声为媒介,相知相怜而相惜,最后又相互治愈的过程。从而更透彻地理解了为何白居易会“泪湿青衫”。关键词:琵琶行;情感互动;泪湿青衫《琵琶行》作为一篇具有多重文化意蕴的名篇,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篇目,并且入选了最新的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2021年5期2021-06-06

  • 琵琶行(并序)》的叙事空间
    摘要:《琵琶行(并序)》在叙事上有明显的“空间”元素,“船”“浔阳江头”“九江郡”和“京都(长安)”这些物理空间不仅限定了故事发生的场域,而且对情感、意象和叙事进程产生了影响。教学中须关注“叙事空间”,为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提供思维支架。关键词:《琵琶行(并序)》;叙事空间;叙事进程“叙事空间”是叙事诗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但在高中语文的叙事诗教学中,“叙事空间”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领域。这一方面是教学思维定势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与语文教师的叙事空间知识欠缺有很

    学语文 2021年4期2021-05-30

  • 由《琵琶行》想到的语文课堂
    环节。本文从《琵琶行》中琵琶女弹奏琵琶曲的过程联想到了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关键词 《琵琶行》;语文课堂;课堂导入;课堂活力白居易在千古名篇《琵琶行》中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身世之感。由此我想到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想要过程完美并且让学生学有所得,并且回味无穷,也不能少了这些要素。下面以《听听那冷雨》的教学为例,谈几点看法。一、精彩的语文课堂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重“情”是语文学科区别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2期2021-04-02

  • 互文性视域下《琵琶行》英译的人物形象建构
    21116)《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篇古体长篇叙事诗。该诗拥有诸多英译本,其中广为人知的则属许渊冲的译本。许译本强调最大程度上遵循“信、达、雅”的翻译准则,以追寻原文的韵美。本研究以《琵琶行》许译本为例,以期探寻互文性视域下《琵琶行》英译本与原诗中人物形象的建构。该诗通过对琵琶女精妙绝伦的弹奏进行描写,采用动静结合、比喻等手法,塑造出了余音袅袅、荡气回肠的音乐形象。同时,对琵琶女自述生平进行叙事,结合对琵琶声的刻画,进而从正面突出了孤寂、凄凉与可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1-01-31

  • 白居易《琵琶行》“冰下难”新考
    术界对白居易《琵琶行》“幽咽泉流冰下难”中的“冰下难”异文存在争议。现存最早的白集刻本,北宋绍兴初年的七十一卷本《白氏长庆集》[1]、明马元调鱼乐轩刊本《白氏长庆集》、《唐诗三百首》、《唐诗别裁集》、四部丛刊本《白氏长庆集》、马茂元选注的《唐诗选》和顾学颉《白居易集》等均作“水下滩”[2]。而《文苑英华》本和《四部备要》本《白香山诗集》作“冰下滩”或者“水下滩”。日本那波道圆翻宋本《白氏长庆集》作“冰下滩”。谢思炜《白居易诗集校注》、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1-01-12

  • 从音乐角度比较分析《李凭箜篌引》与《琵琶行
    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代表作品,它们各有其特点,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都描写了出了音乐之美,都给读者带来了美好地阅读感受。本文试分析比较它们在音乐表现上的异同,并探讨能从中学到的音乐之道。关键词:音乐描写   李凭箜篌引   《琵琶行》   比较学习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9-0176-

    艺术评鉴 2020年9期2020-06-11

  • 转轴拨弦 坐弹仙乐 ——《琵琶行》诗句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初级中学/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诗人运用一系列精妙的比喻,将琵琶声写得具体形象、富有生命力,让听者如听仙乐、陶醉其中。品读琵琶女吸睛的出场、高超的弹奏技艺、娴熟的技法处理和诚挚的情感投入,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颇有启示。一、移船相近邀相见——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饯行宴上,琵琶声的无穷魅力让“主人忘归客不发”,众人在音乐的吸引下产生“寻声暗问”“移船相近邀相见”迫切愿望。由此可知,琵琶女是一位演奏大师,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0年3期2020-06-01

  • 以情串之方觉味
    何平【摘要】《琵琶行》以描写音乐为主,但对于高中生而言,如果从音乐的角度入手,他们应该嚼之无味,对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恐怕也难以着手,不如从梳理作者的情感出发,让情感来贯穿全诗,再以讲解描写音乐的艺术手段为辅,这样同学们在读懂了诗歌的同时,艺术手法也就迎刃而解了。【关键词】《琵琶行》、白居易、情感白居易的诗中往往有着浓厚的情感融入其中,如《卖炭翁》中,通过老翁的视角来观察社会,痛斥社会的阴暗面,诉说到极点时,作者还不忘自己出来痛骂几声,可见白居易是一个重情之

    课外语文·中 2020年5期2020-05-26

  • 探析《琵琶行》中的美学运用
    所作的乐府诗《琵琶行》在艺术领域中极具美学价值。基于此,本文从《琵琶行》中美学运用的特点以及表现形式展开论述,详细阐述了《琵琶行》在比喻修辞、动作描写、叙事描写、情境渲染中的美学运用,深入分析了《琵琶行》的美学内涵。【关键词】修辞手法;描写动作;渲染情境【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137-01【本文著录格式】李志云.探析《琵琶行》中

    课外语文·上 2020年5期2020-05-25

  • 琵琶行》艺术特色浅析
    黄金富摘要:《琵琶行》一诗,诗人白居易以双线交织的结构,通过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想象、虚实结合、今昔对比、类比烘托等手法,精妙地表现了琵琶曲的魅力,表达了诗人对一介歌女的强烈同情之意,抒发了自身的失意感傷,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关键词:《琵琶行》;艺术特色;教师;学生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105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3期2020-04-18

  • 琵琶行》艺术特色浅析
    明的名篇——《琵琶行》。本文试对其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第一部分:江寒月清别意浓(浔阳江头夜送客——别时茫茫江浸月)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寒秋时节,诗人江上送客,有酒无乐,花摇叶落,江寒月清,动静结合(江水、花叶为动,明月为静),反复渲染,描绘了一幅凄凉萧瑟的秋江送别图,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离别的感伤之情。有酒无乐,且愁思满腹,故对悲凉的琵琶曲调尤为敏感,自然引出后面琵琶女的出场和琵琶曲的描写。第二部分:琵琶声声断人肠(忽闻水上琵琶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34期2020-04-07

  • 摹声至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源时,想到了《琵琶行》和《听颖师弹琴》这两篇描摹声音的诗歌,把它们组合成一组群文,给学生设定自主学习的任务群,最终以交流汇报的形式展开对文章的深度解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设计;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7-0109-02【本文著录格式】谢丹.摹声至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

    课外语文·上 2020年3期2020-03-25

  • 朋友
    【唐】白居易《琵琶行》人rén生shēnɡ结jié交jiāo在zài终zhōnɡ始shǐ,莫mò为wèi升shēnɡ沉chén中zhōnɡ路lù分fēn。——【唐】贺兰进明《杂曲歌辞·行路难五首》我wǒ有yǒu一yí个ɡè好hǎo朋pénɡ友you,它tā天tiān天tiān躲duǒ在zài我wǒ的de小xiǎo口kǒu袋dɑi里li。有yǒu时shí,我wǒ的de手shǒu臟zānɡ了le,就jiù把bǎ它tā拿ná出chū来lái,和hé它tā握wò握

    作文评点报·低幼版 2020年6期2020-02-12

  • 浅谈文学作品朗诵时的情感表达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堪称经典、朗朗上口的抒情诗,字里行间无处不在抒情。本文以不朽的名篇《琵琶行》为例,谈谈文学作品朗诵时的情感表达。关键词:文学作品;朗诵;情感表达;琵琶行中图分类号:H0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6-0009-02朗诵是一种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我们在朗诵这一度创作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见字出声,成为一台“发声机器”,而是要在做好作品的谋篇布局基础上,运用各种有声语言的表达技巧,做到动之以情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16期2020-01-11

  • 摹声至文《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源时,想到了《琵琶行》和《听颖师弹琴》这两篇描摹声音的诗歌,把它们组合成一组群文,给学生设定自主学习的任务群,最终以交流汇报的形式展开对文章的深度解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教学过程摘录如下。一、教学导入唐代,因为其兼容并蓄的文化态度,成就了一个艺术巅峰,无论是诗歌还是音乐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出现了许多以文学的方式呈现音乐艺术的作品,清人方扶男评价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方扶男未对三篇诗歌做

    课外语文 2020年7期2020-01-10

  • 琵琶行》中的乐境表现
    渗透的过程。《琵琶行》作为唐朝诗乐文化鼎盛时期的典范代表,表现出文学与音乐之间的互渗性及音乐性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关键词:《琵琶行》;诗乐关系;乐境表现一、《琵琶行》中的诗与乐《琵琶行》是唐代诗人“诗魔”白居易的代表作,“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是唐宣宗给予的极高评价。(一)《琵琶行》中的诗“并序”作为诗的附属产物,简介诗作创作意图,首句中浔阳江头、枫叶等意象,“秋”字瑟瑟萧尽之感席卷全文,五次“月”意象的出现,是主客观相综合的产物,借

    北方文学 2019年33期2019-12-10

  • 浅析琵琶曲《诉》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腻。【关键词】琵琶行;融合;演奏技巧【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引言琵琶是唐代上层阶级非常流行的乐器,《诉》在琵琶曲中颇为著名,它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吴厚元先生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独创的。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的第二年,偶遇琵琶女,将其悲惨遭遇以及自己被贬之后的悲凉心境完美结合,使作品的创作境界得到升华,将诗与乐的融合完美表达出来。在演奏此曲过程中,笔者也感同身受。一、琵琶曲《诉》

    北方音乐 2019年20期2019-12-04

  • 秋光画屏 小扇流萤
    以信息技术在《琵琶行》教学中的运用为例,从课前准备到课中学习,再到课后延伸,详细地论述了信息技术对现代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关键词】信息技术;琵琶行;教学评价;多元化【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671-7384(2019)010-094-03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模式,正以惊人的速度疾驰在教育改革的高速公路上。在信息化教学的新形势下,作为语文教师,必然要紧跟时代节奏,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10期2019-11-17

  • 浅析《诉——读唐诗有感》
    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为素材创作而成,乐曲紧紧抓住“琵琶女”的音乐形象,运用丰富的演奏技巧,时强、时弱、时快、时慢,用婉转的曲调诉说着“琵琶女”心中的悲叹,以及诗人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心感叹。关键词:琵琶行;情感融合;诉一、乐曲背景和介绍琵琶曲《诉——读唐诗有感》(以下简称《诉》)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吴厚元先生通过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琵琶行》有感而发创作而成。作曲家将诗作与乐曲充分结合,利用琵琶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以音乐为语言细腻的将诗

    黄河之声 2019年17期2019-10-21

  • “三美”视角下《琵琶行》英译本的对比评析
    一。白居易的《琵琶行》结构严谨,情节紧凑,语言优美生动,音律抑扬顿挫,文学与美学价值极高,影响力极大,国内外译者多次对其进行英译。本文旨在“三美”视角下,对比评析由L.Cranmer—Byng、Witter Bynner、许渊冲、杨宪益/戴乃迭翻译的《琵琶行》英译本,探究其美学价值。【关键词】“三美论”;《琵琶行》;诗歌;翻译【作者简介】孙雪珂,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一、意美意美指意象和意境之美。“意”是主观的,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再现;“境”是客观的,是对客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9期2019-09-16

  • 透过《琵琶行》浅析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
    【摘要】《琵琶行》是高中课本上必背的诗篇之一,是唐朝的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写作的时间是元和十一年。这篇长诗写的是诗人乘船春游,偶遇琵琶女,琵琶女的琴艺高超,为作者演绎了一曲肝肠寸断、曲回流殇的音乐,琵琶女的琵琶技巧高超,充分表达了她年轻时候众人的追捧以及年老时的无人问津,作者也被这个女子所遭遇的不幸所感染,为她写出了这一篇著名的作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被贬的无奈以及愤懑之情。本文将通过《琵琶行》的写作技巧分析琵琶艺术的表达技巧。【关键词】《琵琶行》;

    北方音乐 2019年12期2019-08-21

  • 琵琶行》的抒情艺术分析
    摘  要:《琵琶行》是我国古代中唐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类诗歌,这首诗经历千年时间的洗礼,为各朝代学者、诗人广泛借鉴和学习,是我国诗坛一颗的明星。作者在诗中描述了琵琶女曲折、不幸的生活经历和诗人自身的坎坷命运,先后表述了诗人对琵琶女悲惨命运的同情、与琵琶女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对自身坎坷仕途的悲鸣,将个人情感作为诗歌主线,将音乐艺术、人生境遇和内心情感这三个部分融洽结合,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艺术效果,促使读者与诗人的共鸣,在整体上提升诗歌的情感价值。本文结合《琵琶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4期2019-06-06

  • 从叙事角度对《琵琶行》的审美解读
    运与情感契合《琵琶行》是一篇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全篇主题鲜明,脉络清晰,人物形象生动,抒情真切细腻。它先着力描写琵琶女精湛卓绝的演奏技艺,又叙出她那令人心酸的悲凉身世,进而联想到作者自己凄苦冷落的贬谪生活,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这种沦落感,既表现了诗人对歌女的深切同情,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抑郁不得志的感慨。这首诗记叙诗人谪居江州时,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一事。诗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个是诗人自己的形象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3期2019-04-10

  • 高中语文《琵琶行》的教学分析与讨论
    教学。主要以《琵琶行》这篇文章为例,探讨其教学策略。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方式;高效教学《琵琶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代名篇作品,是白居易所创作的古典诗词。这篇诗词具有诗意的情感,也能够让人体验到美如清泉的感受。要如何紧扣这篇文章展开相应的高效课堂教学,呈现出古诗词课堂的精彩亮色,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工作。一、以情境创设法展开教学当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时,需要使其合乎自身的兴趣,才能从中获益。而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期2019-03-30

  • 情态变化交融
    摘要:《琵琶行》是一首描写音乐美的绝作,在当时备受推崇。全诗极尽细腻地描摹了感情丰厚的情态美、乐曲纷繁的变化美以及情景人物的交融美。情态美体现为情随曲移、情伴人生、情声动人。乐曲的变化美表现为乐曲的高低声音、快慢速度、粗细感受都不同。而乐曲的交融美则是音乐、背景、人物的高度交融。正是三者的有机结合,赋予《琵琶行》以音乐魔力,使作品能穿越时空打动人心。关键词:《琵琶行》;音乐;情态;变化;交融白居易一首《琵琶行》名满京城。有记载称:“白乐天去世,大中皇帝以诗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1期2019-03-04

  • 从白居易《琵琶行》试论唐代琵琶艺术发展
    人白居易所作《琵琶行》一诗对琵琶作了细致描写。本文以唐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为背景,结合诗史互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关于描写琵琶的诗句的分析,探寻白居易的音乐思想以及唐代琵琶艺术的艺术特征与发展情况,力求客观地对唐代的琵琶艺术作出更加深入且全面的评价。关键词:白居易;《琵琶行》;诗史互证;琵琶艺术白居易不仅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文人音乐家。他一生创作的诗作中有很大一部分与音乐有关,如《五弦弹》、《夜筝》、《废琴》等,对后世文人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2期2018-12-20

  • 琵琶曲《诉》与《琵琶行》的艺术情缘解读
    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是一首深受观众喜爱的当代琵琶乐曲名作,展现了民族音乐和古典诗词相得益彰的搭配效果。有鉴于此,本文拟在解读《诉》与《琵琶行》艺术情缘的基础上,从意境塑造的角度来展现当代琵琶曲背后所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借此提示琵琶音乐工作者未来通过丰富自身文化修养而拓展琵琶创作与演奏思路、方法的方向。关键词:《诉》;《琵琶行》;意境;解读;艺术情缘琵琶是一件古老的弹拨乐器,它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奇妙乐音曾受到无数文人墨客的青睐,激发了像白居易等

    黄河之声 2018年21期2018-10-21

  • 教学启示录
    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每一次教学都有不一样的感觉。每一次设置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时候,总是把目光停留在音乐的惟妙惟肖的唯美描绘上,这是白居易独到的语言魅力,也是学生从中应该习得的一种语言能力。从语文教学层面上,读书的目的最终应该归于写作,于是,我的教学目标设定为悦读悦心从而到悦写,进而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关键词:琵琶行;艺术;写作;文化人阅读是一种体验,写作在某种程度上说是阅读的一种结果的展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的归宿点在在于一种“思”的

    读天下 2018年18期2018-09-25

  • 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画转化方式解读
    李文娜白居易《琵琶行》的诗画转化方式解读李文娜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作大多都是以朴实的风格为主,白居易诗作中的《琵琶行》更是作为千古名诗而流传至今,把《琵琶行》作为诗歌中的精品,会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在画中。本文主要通过白居易的《琵琶行》,来解读《琵琶行》的诗画转化方式。白居易《琵琶行》诗画转化方式诗意画白居易一生坎坷,在他为官的时候屡次被贬,而且被贬皆为诬陷,最后被贬到江州当司马。江州司马虽然表面上看是刺史的佐史,但是实际上是一个很闲的职务,这对白居易

    文学教育 2016年30期2016-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