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富
摘要:《琵琶行》一诗,诗人白居易以双线交织的结构,通过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想象、虚实结合、今昔对比、类比烘托等手法,精妙地表现了琵琶曲的魅力,表达了诗人对一介歌女的强烈同情之意,抒发了自身的失意感傷,在艺术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关键词:《琵琶行》;艺术特色;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105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艺术风格极为鲜明的名篇——《琵琶行》。本文试对其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第一部分:江寒月清别意浓(浔阳江头夜送客——别时茫茫江浸月)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寒秋时节,诗人江上送客,有酒无乐,花摇叶落,江寒月清,动静结合(江水、花叶为动,明月为静),反复渲染,描绘了一幅凄凉萧瑟的秋江送别图,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离别的感伤之情。有酒无乐,且愁思满腹,故对悲凉的琵琶曲调尤为敏感,自然引出后面琵琶女的出场和琵琶曲的描写。
第二部分:琵琶声声断人肠(忽闻水上琵琶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具体描写琵琶女的出场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初步描绘了一个美丽、娇羞、悲戚、生活不如意的琵琶女形象,重点表现了琵琶曲的魅力,并在结构上为第三部分自叙身世作铺垫。
忽闻水上琵琶声——犹抱琵琶半遮面:描写琵琶女出场。综合运用虚实结合、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侧面烘托等手法,表现琵琶女的美丽、娇羞以及高超的艺术技巧。
转轴拨弦三两声——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曲之前奏曲——低沉压抑。弹奏琵琶的动作描写和琵琶女的心理描写,二者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娴熟的技法,凸显了琵琶女演奏技巧的高超非凡;另一方面借音乐抒情,通过琵琶曲的低沉压抑,表现了琵琶女的心事重重、满腹忧愁。
轻拢慢捻抹复挑——间关莺语花底滑:琵琶曲之欢乐曲——清脆悦耳、婉转流利。诗人调动想象,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将音乐化无形为有形,运用视听、动静结合,以急雨洒落、窃窃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底等画面,极其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音乐由浊杂粗重,到轻细急促,再到清脆圆润,最后到婉转流利的复杂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同时借音乐抒情,表现了琵琶女内心的欢乐。
幽咽泉流冰下难——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曲之沉思曲——滞涩停顿。诗人继续调动想象,运用比喻的修辞和衬托的手法,冰泉流难为想象和比喻,表现音乐由流畅到冷涩的转变。幽愁暗恨生为想象,无声胜有声为衬托,表现音乐由冷涩到停顿的转变,虽然弦声停止了,余音仍绕梁使人回味。这一段继续借音乐抒情,表现了琵琶女内心由欢快到九曲回肠、满腹愁思的转变。
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曲之悲愤曲——激越雄壮。以想象、比喻的手法,再加琵琶女的动作描写,表现了音乐由冷涩凝滞到激越雄壮的转变,特别是收尾的那一声裂帛声调,穿云裂石,仿佛琵琶女撕心裂肺的痛苦呐喊,令闻者动容。音乐至此到达最高潮,同时又在最高潮处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回味。激越悲凉的声调,展现了琵琶女内心的强烈悲愤和不平之情。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描写、以景结情。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以听众的悄然沉醉和江心月影的寂冷清寒,侧面烘托音乐的巨大感染力、琵琶女的高超技巧,以景结情,强化了琵琶女无言的痛苦悲凉,自然引出下文的自叙身世,以解答琵琶女的悲苦根源。
第三部分:自叙身世悲沦落(沉吟放拨插弦中——梦啼妆泪红阑干)
琵琶女自述身世,呼应第二部分的音乐描写,解释了曲调由喜到悲转变的原因,抒发了天涯沦落的悲愁。本段主要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以琵琶女月貌花容、人人争怜的欢乐往事,和今日红颜衰老、家人零落、孤独寂寥构成鲜明对比,凸显琵琶女的漂沦憔悴落魄。“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运用了虚实结合、对比和神态描写,强化了琵琶女的沦落之悲。
第四部分:谪居卧病同相怜(我闻琵琶已叹息——为君翻作《琵琶行》)
诗人以深沉的感慨,抒发同病相怜之情、仕途失意之悲。抒情手法上,主要运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等手法,直抒胸臆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借景抒情如“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一方面抒发了对琵琶女凄凉身世的同情,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诗人对自身一腔忠诚却遭遇贬谪的感伤、悲愤。同时,本段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人具体地描绘了浔阳谪居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暗写长安帝京生活的美好,在对比中强化了诗人眼前贬谪失意的困境苦楚。
第五部分:再弹一曲青衫湿(感我此言良久立——江州司马青衫湿)
本节通过动作描写(却坐促弦,退回原座把弦拧紧)、神态描写(满座重闻皆掩泣)、设问修辞(突出诗人自身遭遇贬谪的痛苦),再次强化诗人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诗人遭遇贬谪仕途失意的痛苦悲愤。结构上,本段的泪湿青衫和首段凄凉的环境氛围构成首尾呼应,结构圆融严谨。同时以琵琶曲结尾,也是再次照应标题,使全诗主题更加集中鲜明。
本诗以丰富的想象、缤纷的比喻,将无形的音乐具象化、画面化。绚若锦霞的画面,和只应天上闻的乐章,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本诗结构双线交织,一方面写琵琶女其人其艺,另一方面写诗人自身的遭遇感伤,两者事异而实同,都属于天涯沦落客,类比相加叠合,强化了全诗感叹人生失意的主题情感。
参考文献:
[1]高志刚.经典的力量——《琵琶行》写作特色分析[J].阅读与鉴赏:教研,2009(5):42-43.
[2]陈洪妍.白居易《琵琶行》艺术特色探微[J].华章,2010(3).
[3]王有景.论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成就[J].文学教育:上,2016(12).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中学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