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失

  • 名中医丁书文教授从肝论治青壮年原发性高血压经验举隅*
    难杂症,尤其从“肝失疏泄”论治青壮年原发性高血压颇有成效[5,6]。青壮年常肝气亢盛,疏泄太过,则血行疾驰,经脉充盈。脉象多为实、大而有力,表现为血压升高。肝气不畅,气机失调,进而引起全身气血津液失常,血脉失于和利,阴阳失于平调,因此干预青壮年原发性高血压必以疏肝解郁为先。现举隅丁教授临床经验及几则验案,以飨同道。1 疏泄有度则血压有常“肝主疏泄”首见于朱丹溪《格致余论》“司疏泄者肝也”,至明代薛立斋《内科摘要》明确提出“肝主疏泄”。肝主疏泄是指肝主导全身

    光明中医 2024年7期2024-05-16

  • 甘爱萍从肝脾肾论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经验
    可并现。1.3 肝失疏泄结合现代社会状况,甘教授认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与肝失疏泄明显相关。肝脏五行属木,木曰曲直,喜条达而恶抑郁。当今社会,中老年男性承受较大压力,如工作需应酬、老人需赡养、子女需抚养,长期处于复杂的社会压力之下,可使情绪不畅,或抑郁或愤怒。情志学说认为郁怒伤肝,可致肝失疏泄,疏泄不及,升发无力,则见情志抑郁、闷闷不乐、头晕目眩、两胁虚闷、唉声叹气等;疏泄太过,则见性情急躁、激动易怒、胸胁胀痛、头痛头胀等。1.4 肝、脾、肾三脏互相影响

    江西中医药 2024年2期2024-05-07

  • “肝主疏泄”与肿瘤转移前微环境*
    下,分布有序。若肝失疏泄,气机紊乱,体内的免疫细胞无向可循,滞于局部,则输布不均,局部乱象丛生,引起异常的免疫状态。大量研究[9-10]显示,体内免疫细胞的数目及功能正常与机体肝主疏泄的状态息息相关。若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实验室可监测到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下降,如CD4+T细胞亚群中调节性T细胞(Treg)的功能和数量下降,形成与炎性相关的肿瘤微环境,促使肿瘤的发生。在原发肿瘤及本身的情绪刺激下,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导致体内众多免疫细胞分布不均,平衡打破,

    中医药导报 2024年2期2024-05-01

  • 国医大师韩明向治疗“癥瘕”经验探赜
    学“癥瘕”范畴,肝失疏泄为其共同主要病机,气郁、瘀血、痰浊为其主要病理产物,治疗可从“肝主疏泄”理论入手,以疏肝为基础,兼顾消癥散结、化痰活血、扶正补虚,临床疗效颇丰。1 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谓“瘿者,由忧恚气结所生”。[1]631《景岳全书》云:“聚多在气分。”[3]《素问·举病论》又载:“百病生于气也。”[4]356追其共同始发因素为“气机”不和。肝居于中焦,乃气升、降、出、入之要塞,《读医随笔》曰“肝者,……升降之枢也”[5]。韩明向教授认为肝乃条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23期2024-01-27

  • 基于ERPs技术探讨长期负性情绪累积肝失疏泄对正常人群工作记忆的影响及机制*
    性情绪累积可引起肝失疏泄,导致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受阻和痰浊血瘀的生成,致使脑窍不清,神失所养,影响认知功能下降[8]。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紧张、身心压力倍增,越来越多的正常人群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累积状态,存在肝失疏泄的风险。那么长期负性情绪累积是否对正常人群认知功能存在影响?其神经机制又是如何?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用于评定个体长期持久的人格特质,神经质维度反映个体情绪稳定程度[9-1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3年8期2024-01-22

  • 脂肪肝的中医治疗
    利,气化失调,如肝失疏泄、脾胃失运、肾失温化,可以导致体内津液、血液的代谢异常,引起湿邪内生,痰浊内蕴,血行不畅,湿痰瘀血互结,导致脂肪肝的形成。脂肪肝病因病机可归为酒食不节、情志不畅或感受湿邪,或嗜食肥甘、劳逸失常等而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久病体虚及肾,痰浊内生,气机郁滞,血脉瘀阻,气滞、血瘀、痰凝、湿热互相搏结而形成。1.外感湿热疫毒外感湿热疫毒,日久留着不去,均可导致肝脾脏腑失和,气血运行不畅,津液输布失常,痰湿浊瘀结于胁下而成积块。正如《诸病源候论

    家庭医学 2023年20期2023-10-31

  • 肝失疏泄影响认知功能年老化的神经心理学量表研究❋
    期情志不畅会引起肝失疏泄,可能加速认知功能衰退进程[8]。但目前研究认知功能衰退多以肾、心、脾为主,对肝失疏泄影响认知功能年老化的认识不够深入。近年来,虽然对认知功能年老化的研究不断深入,但从认知心理学与中医学学科交叉角度研究正常人群神经质和增龄的交互作用少有人涉足。基于此,本研究借助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探讨随增龄作用肝失疏泄的高神经质个体对总体认知功能及各认知域认知水平的影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9期2023-09-20

  • 甲状腺结节为何重女轻男
    ,易于情绪异常、肝失疏泄。现在人们生活节奏较快,精神高度紧张,生活压力较大,尤其女性更容易受不良情绪影响,包括忧愁、思虑、抑郁、愤怒,造成肝失疏泄、肝郁气滞、经络阻塞,而成瘿瘤。同时,情绪不畅可导致肝木克脾土,影响脾胃功能,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聚而生痰,肝气挟痰上逆,结于颈项,这也是甲状腺结节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防治甲状腺结节对于甲状腺结节的养生保健,应以疏肝健脾、化痰散结为主要方法。生活中应保持精神愉快,不生闷气,防止情志内伤。在日常饮食中建议适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3年5期2023-06-19

  • 肝主疏泄与中医内科多种疾病的关系探讨
    与治疗方法。1 肝失疏泄与胃痛的关系1.1 症状特点在临床西医内科中胃痛患者非常常见,多见于胃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穿孔、胃下垂等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腹上部剧烈疼痛。中医上将胃痛大致分为七种:其一为胃气壅滞主要是由于胃气不降导致患者出现胃脘胀满、嗳气等症状;其二为胃中蕴热主要是由于热邪导致患者感觉胃脘部有强烈的灼烧感;其三为肝胃气滞由于气机不畅导致患者出现胃脘胀痛甚至会累及两胁,此种胃痛与肝失疏泄有极大的关系;其四为肝胃郁热,主要是由于患者热邪郁滞出现口干

    智慧健康 2022年30期2023-01-20

  • 从肝论治男科疾病探析
    体气机失常,引起肝失疏泄,导致肝气郁结[3]。因此,有学者根据宗筋以肝为主的学说,认为阳痿、性功能障碍、早泄等疾病多因情志所伤,从而提出以肝论治的理念[4]。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进行辨证治疗,分析以肝论治男科疾病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指导。1 从肝论治的中医理论基础《灵枢·经脉》篇中记载曰“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上循阴股,结于阴器,络诸筋”,可见不仅肝脏与阴器有着紧密联系,其经脉、络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5期2022-11-23

  • 基于“肝主疏泄”理论探讨甲状腺结节的发病机制
    等的范畴,其认为肝失疏泄乃本病的主要病机所在,病程日久终致气、痰、瘀三者夹杂而结于颈前发为瘿病。1 肝主疏泄的理论肝主疏泄最早乃元代医家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12]提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指人体气机的畅达、疏通乃由肝所主,是维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明清时期,肝主疏泄理论在生理和病理两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完善。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调畅气机,使其升降出入有序,从而保证人体精微物质的运行与敷布,调节脾胃的正常运行及胆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51期2022-11-19

  • MCI的情志病机及疏肝法干预的可行性探讨*
    组前期研究证实,肝失疏泄可加速动物、正常人群、MCI患者认知功能衰退进程,并基于此提出“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致衰加速脑老化”的科学假说。中医学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畅达全身气机,若长期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必然导致全身气机失常,精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运行输布有碍,不能上濡于脑,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致MCI。当前传统疏肝解郁方药及其相关成分已被逐渐用于临床上肝郁型MCI患者的治疗,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晰,因此本研究从疏肝解郁的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2年6期2022-10-15

  • 春季女性调肝正当时
    , 调畅情志,若肝失疏泄, 肝气郁结, 则心情低落;若肝气郁而化火, 或大怒伤肝, 肝气上逆, 则见心烦暴怒;同时肝脏与脾脏相互影响, 肝失疏泄, 气机郁滞, 易致脾失健运, 出现精神抑郁, 胸闷太息, 纳呆腹胀等肝脾不调之证。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肝火旺盛,肝木克脾土,从而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运行不畅,从而影响机体整体。三、调护肝脾畅达情志显得尤为重要1.春季是养肝的最佳时期,春季气温逐渐回升,多参加户外运动,利于采纳自然界的阳气,缓解自身压力。2.调整心态,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2年3期2022-04-26

  • 中医说肝
    活动或病理活动。肝失疏泄的表现1、精神情志异常,大致有两种病变。(1)肝气抑郁,即肝气不舒或肝气郁结,俗话说气不顺,可见胸胁胀满、闷闷不乐、愁眉苦脸、胸闷叹息、悲伤欲哭等症。(2)肝气亢奋,俗称肝气盛,肝火旺,可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眩晕耳鸣、头目胀痛、血压升高等症。2、脾胃受纳运化功能紊乱,俗称消化不良,常有以下两种病变。(1)肝胃不和。肝主疏泄,胃主受纳,肝胃不和,胃气不降,可见胃脘痞闷、嗳气呃逆,呕吐反胃等症。(2)肝脾不和。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脾

    肝博士 2021年5期2021-11-30

  • 面瘫爱找“熬夜冷冻族”
    ”,当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影响到面颊部筋脉的功能时,就会出现“口眼歪斜”。所以,肝失疏泄也是面瘫的发病原因。熬夜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加之生气、压力大,肝失疏泄,此时复感寒邪(受凉或吹空调等),寒性凝滞,寒邪闭阻面部经络气血,经脉失养则易发本病。中医如何治疗面瘫针灸治疗面瘫具有明显优势。急性期( 发病7~10天) 尽早进行针刺治疗,可有效减轻面神经水肿,改善面部血液循环。治疗时,除了选择面部穴位,还可选择远端穴位,例如风池、合谷和太冲等穴位,也可在耳尖、

    大众健康 2021年8期2021-08-04

  • 基于“肝失疏泄”论治帕金森病
    知灼见。本文试从肝失疏泄角度对PD的病机和辨治进行探讨。1 “肝主疏泄”的内涵《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仓气达”。本处的“土疏泄”即木气疏通、发泄,土得木气之疏通之义。联系《素问·宝命全形论》中“土得木而达”,可理解为肝木具疏泄调达之性。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提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唐容川对“肝主疏泄”内涵发挥旨要,其在《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论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

    中医学报 2021年7期2021-04-17

  • 范伏元教授从肝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继发肺间质病变经验*
    -ILD患者存在肝失疏泄、久病致瘀、久病致郁等病机,提出了从肝论治RA-ILD的治疗思想。在兼顾类风湿关节炎病机的同时,范伏元教授采用疏肝行气、行气活血、疏肝解郁等治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其从肝论治RA-ILD的经验介绍如下。1 中医对RA-ILD的基本认识RA-ILD归属于中医学“肺痹”“肺痿”等范畴,病机关键为虚、痰、瘀,病性属虚实错杂,两者无法截然分开。而“肺痹”和“肺痿”分别对应了RA-ILD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即初期以“肺痹”为主,偏

    中医药导报 2021年10期2021-04-17

  • 肝失疏泄加速认知衰退刍议❋
    若长期情志不畅、肝失疏泄,会影响全身气机的调畅,致精气血津液生成不足、布散不利,日久则脑失濡养,神机失用,出现认知障碍在所不免,因此认知衰退过速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研究成果,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1 髓海不足、痰瘀阻滞是认知衰退过速的基本病机脑为髓海,主司意识、思维、记忆等精神活动。《素问·脉要精微论篇》云:“头者,精明之府。”《重庆堂随笔·论虚劳》云:“盖脑为髓之海,又名元神之府。水足髓充,则元神清湛而强记不忘矣。[4]”髓海有余则元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10期2021-03-29

  • 从肝探析五行生克理论与抑郁症病机及治疗的相关性
    面黄、便溏等症。肝失疏泄导致肺气宣降失司,出现咳喘上逆、气短不足等症。肝失疏泄会使心主神志的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失眠,心绪不宁等症。肝失疏泄会导致肾主水的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出现水肿、癃闭等症状。正如清代名医周学海在《读医随笔》中说道:“故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凡病之气结、血凝、痰饮、痉厥、癫狂、痞满、眩晕、哕呃、咳嗽、哮喘……皆肝气不能舒畅所致也。”从而说明了肝失疏泄,五脏受其影响,贼邪丛生。同理,五脏如果生邪,也

    江西中医药 2021年5期2021-03-27

  • 厥阴病篇再论
    期,其形成一则是肝失疏泄,外邪直中厥阴;二则是他经发病失治误治,邪气内陷,损其厥阴之气,转属厥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即此处“厥”可以作为“尽、极”的意思理解。另有《素问·阴阳类论》谓:“一阴至绝作朔晦。”其中阳生为朔,阴尽为晦,指明厥阴为阴尽阳生之时、阴阳气机逆乱之证。肝主疏泄,疏,《说文解字》释为“通”,即疏导、开通之义;泄,有发泄、发散之义,即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使之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3期2021-01-07

  • 刘鹏教授从肝论治绝经前后诸证经验
    等理论依据,认为肝失疏泄、气血阴阳逆乱是绝经前后诸证的主要病机。在治疗方面,在调补肾阴肾阳的基础上,侧重从肝入手,以柴胡舒肝散为基础方,佐以养肝平肝、和解枢机等法治疗妇女绝经前后诸证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治疗经验总结如下。1 理论渊源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肝体阴而用阳,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血量的生理功能。《内经》指出,肝藏血,主情志,性喜疏泄条达,与气血休戚相关。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指出“女子以血为主,血旺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73期2020-12-27

  • 运用“天钩柴胡饮”从肝论治不寐病验案1 则
    刚脏,体阴用阳,肝失条达,如肝郁气结、肝气亢逆、肝阳上亢等不良的情绪均可令肝魂不安于舍而夜寐不安。王老推陈出新,从中医“天人合一”基础理论出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从祖国医学《内经》“肝者,罢极之本...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及肝主情志、主疏泄、藏血、舍魂、体阴用阳等特点,提出“五脏皆有不寐当从肝论治”的临床思维,立意平肝熄风、养血安神,以“从肝论治”为主要治疗大法,独创制方“天钩柴胡饮”治疗失眠症。温教授师从王翘楚教授,对王老“从肝论治”的不寐诊疗思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89期2020-12-23

  • 开郁清热、化痰降浊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验案1则
    失常,脾胃失和,肝失疏泄,津液无以运化,聚生痰湿,久郁而化热,发为消渴。2 案 例患者王某某,男,38岁,2019年3月12初诊。主诉:间断口渴,多饮,多食2年。现病史:患者于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10.9 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具体用量不详)口服以降糖。病程中,患者坚持饮食与运动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空腹血糖约在8~9 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在12~15 mmol/L左右。BMI:30千克/平方米。故来我院门诊就诊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年23期2020-12-09

  • 更年期女性从肝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探讨*
    风寒湿邪,内因是肝失候外,内因是痹证的条件,外因是痹证的关键,外因通过内因起致病作用。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更年期女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可以从肝入手,通过调肝气、养肝血、补肝肾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对从肝论治更年期女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依据进行探讨。1 更年期女性 RA发病率高于同龄男性流行病学调查[2-3]显示:RA的发病率为0.5%~1%,致残率为 60%~80%;RA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 1∶3,尤其是更年期女性的RA发病率明显高于同龄男性

    中医研究 2020年5期2020-01-10

  • 你的口味决定你五脏健康
    酸过度,就会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 苦多伤心。苦味能清心除烦、泻火通便,吃少量苦味食物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在中医看来,如果偏嗜苦味,多为心火内盛的表现,常见的症状还有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口角生疮、舌尖红等。 甘多伤脾。中医中的“甘”就是我们常说的“甜”。适当食用甘味食物能益气补血,但过食容易形成痰湿体质。痰湿被看作是“百病之源”,因为痰湿极易困脾,脾气虚使得水谷精微不能运化,进而出现肥胖、大便黏滞不畅、舌苔厚腻等问题。 辛多伤肺。辛入肺,可以宣肺通鼻,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46期2019-09-10

  • 肝失疏泄大鼠模型眼压和眼压波动
    上,中医理论认为肝失疏泄导致的青光眼最为常见[1-3]。肝失疏泄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气急、易怒、头痛、眼胀及视物模糊。另外,国际上主流的研究表明,眼局部高眼压[4-5]和大的眼压波动[6-7]均为青光眼进展的危险因素。因此,全身肝失疏泄是否会导致眼局部高眼压和大的眼压波动,从而导致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肝失疏泄大鼠模型,明确肝失疏泄大鼠模型的眼压和眼压波动情况。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及分组健康同系Sprague-Dawley雄性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年4期2019-08-16

  • 李佑生主任医师从肝论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验
    白血症。恩师认为肝失疏泄在低蛋白血症产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合成蛋白质所需之原料的消化吸收过程离不开肝之疏泄作用。《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唐容川亦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而水谷乃化”。 肝之疏泄可调畅气机, 协助脾胃之气升降, 饮食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才能旺盛。肝疏泄不及必将影响到脾胃对水谷的消化和吸收,导致合成蛋白质所需的原料来源不足。另一方面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器官。NS患者肝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可显著增加。研究

    光明中医 2019年15期2019-03-19

  • 基于“肝主疏泄”理论探讨脂肪肝分期治疗
    均能正常进行。若肝失疏泄则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气机失调。《证治汇补》云:“气不周流之关键在于肝气不舒。”气机失调,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亦受到影响。《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1.2.2 影响水液代谢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脏腑经络气机,而水液运行亦赖于气的推动,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言:“肝喜冲逆而主疏泄,水液随之而上下也。”肝主疏泄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调节水液代谢。一是调畅三焦气机:三焦为通行元气

    吉林中医药 2018年3期2018-02-12

  • 基于生命早期应激探讨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病证机理❋
    理论开展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病证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已成为肝调畅情志理论研究的重要切入点[1-3]。当前,随着对精神障碍类疾病“遗传-生命早期应激-成年后环境”三因素病因的深入研究,结合我国现阶段社会转型与生活节奏加快所导致的社会负性事件不断增多,生命早期应激效应越来越成为情志异常发病的重要潜在与核心因素。基于早期应激效应开展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病证研究,应成为肝藏象理论研究的新方向。1 心理应激是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病证研究的有效途径源于外界不良刺激对人体产生影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6期2018-01-22

  • 疏肝解郁法治疗焦虑所致失眠的临床探讨
    ,喜条达恶抑郁。肝失疏泄,从而影响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而这其中与不寐关系最密切的为肝心脾三脏。肝藏血,血舍魂,肝失疏泄,肝血不能滋养肝体,魂不藏,从而发生不寐。心藏神,肝失疏泄,气血功能失调,心神不安,故发为不寐。脾藏意,主思,一方面肝失疏泄可以直接影响脾的功能,在五行中属“木郁克脾土”;另一方面焦虑致忧思过度,思则气结,而致气机不畅,直接影响脾的健运功能。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化源不足,不能安养神魂而发为不寐。这也就解释了在临床上肝郁与脾虚为何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2期2018-01-22

  • 黄元御论治消渴理论初探
    不交病机之本在于肝失疏泄《四圣心源·消渴根原》开篇即提到:“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其继承仲景理论,把消渴归为厥阴之病,认为心肾不交、胆逆三焦陷、肺逆肝陷这些气机升降逆乱、上下不交的病机根本在于厥阴。2.1肝失疏泄,心肾不交肝木藏血,生于肾水而胎心火,肝血中的温气是心火化生的根源,而肝血中的温气是由肾阳化生。肝气郁遏,疏泄不遂,则遏抑子气于母家,心火下济肾水太过,肾水消灼,而小便热涩不利,即黄氏所谓“木不能泄,则肝气抑郁而生热,膀胱热涩,故溲便不通”;肝气

    中医药通报 2018年1期2018-01-18

  • 王强运用熄风化痰祛瘀法治疗眩晕验案1例报道
    、喜食肥甘,导致肝失条达、脾失健运。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脾主运化,主升清。脾胃的正常运转有赖于肝的疏泄调达,脾为后天之本,土生万物,脾失健运,脾土侮肝木,影响肝的正常疏泄,肝脾之间相互为用,互为依赖,脾升胃降与肝脏的疏泄功能共同维持着气机的正常运行。肝失疏泄,则肺失肃降,脾失健运,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聚而为痰;气为血之帅,肝失疏泄,气机不利,气滞血瘀;肝失疏泄,肝阳升发太过亢而为风,风痰瘀相互交结,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王老师认为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9期2018-01-18

  •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中医治疗进展及探索
    生始终的根本,而肝失疏泄是诱发疾病的关键性因素。祖国医学并无抑郁症的病名,常将其按照病症称为梅核气、脏燥、百合病等,现在统一称为“郁病”。其发生主要是七情过极,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等,而肝气郁滞是郁病的基本病机,所以,二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一致的,这就导致了2型糖尿病易发郁症。其关系非常密切,但也不排除其他病因病机。2 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辨证论治肾阴亏虚,肝气不达,有研究表明,约有28.23%的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兵营机是肾虚肝郁,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8年34期2018-01-14

  •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力大,容易焦虑(肝失疏泄,不能调畅情志),口苦(肝失疏泄,不能促进胆汁正常排泄),食欲不振(肝失疏泄,不能促进脾胃运化),时胁部胀痛,月经前乳房胀痛,痛经(肝失疏泄,不能调畅气机,出现肝郁气滞,不通则痛/胀),月经有血块,色暗红(肝失疏泄,不能促进血液的运行,形成血瘀状态)。月经延后半月以上,结婚2年未孕(肝失疏泄,不能促进生殖功能,排卵行经延后)。大便稍干(肝失疏泄,影响胃的通降功能),小便可。舌暗红(肝失疏泄,不能促进血液的运行,形成血瘀状态)苔薄,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7期2017-01-27

  • 脸上长了黄褐斑,有什么办法能够祛斑吗?
    中医认为黄褐斑与肝失疏泄、肾气不足有关,通过中医调理、疏肝解郁、补益肝肾等治疗,可以达到恢复体内平衡、清除面部色斑的效果。范斌答:中医认为“气”是推动血行的动力,“血”是濡养肌肤的关键,所以气血运行失常是导致色斑的基础,由于工作劳累,抵抗力下降,引发气血亏虚,面部肌肤得不到滋养,从而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代谢失常,色素沉淀形成色斑。而黄褐斑患者,常伴有易怒、失眠、月经失调等表现,这些体内环境失衡的现象,皆是导致黄褐斑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这与肝失疏泄、肾气不足有关

    现代家庭 2016年9期2016-09-12

  • 探讨“肝失疏泄”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
    000)探讨“肝失疏泄”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陈学昂1,赵虎雷1,王明航2,李素云2(1.河南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河南 郑州 45000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位主要在肺,然其发病和(或)急性加重受肺外脏腑的影响,肝脏便是其中之一。肝主疏泄,能够促进水液、血液的运行布散,助脾胃运化,调畅情志,因此,肝失疏泄能引起相应的病症。通过论述“肝失疏泄”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性,

    中医研究 2016年7期2016-08-12

  • 浅论从肝论治糖尿病
    治此病。本文将从肝失疏泄论治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 肝 疏泄1 肝的生理病理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即肝主疏泄,包括调节气血运行,调畅情志活动,协调五脏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脾胃运化。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人体内部的脏腑、器官、组织、气血的运行处于正常状态。肝疏泄失常,升发不足,机体就会出现气机郁结,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而不病”,肝主疏泄是保证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1]2 肝与糖尿

    黑龙江中医药 2016年3期2016-03-11

  • 调畅情志在女性更年期治疗中的作用
    失衡,肝血不足,肝失疏泄,出现一系列肝失疏泄有关的情志异常的症状,如肝气郁结,出现心情抑郁、胸胁胀痛、悲伤欲哭等症。如肝气升发太过,则肝阳上亢,可出现头痛、头晕。如肝阳亢盛化火,则头痛剧烈,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对女性来说,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气机调畅。目前因社会、家庭环境和精神因素的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受到了极大的抑制,导致更年期阶段的妇女出现肝郁气滞,肝失疏泄的现象比较普遍,表现出情绪波动大,精神抑郁,神疲乏力,失眠寡欢等症状。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有明显的精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8期2015-08-15

  • 从证候表现探讨干燥综合征与中医肝的关系
    论依据肝血不足,肝失疏泄是干燥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及其维持代谢平衡依赖于气和许多脏腑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协调与平衡,但肝与津液的关系尤为密切。肝藏血,津血同源,血足则津沛;肝主疏泄,调畅三焦气机,有助于脾胃的升清降浊;肝气调达还是津血输布于目的保证。反之肝疏泄失常,则气机逆乱、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故有“肝为五脏之贼”“百病皆生于气”之说。“女子以肝为先天”,从肝论治对于女性发病的干燥综合征患者具有调理先天之本的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养血、疏肝等治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3期2015-02-20

  • 青少期“肝常有余”与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病证过程模拟探讨*
    有余”与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病证过程模拟探讨*史亚飞,郭丽丽,吴皓萌,徐志伟(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州 510405)病证过程模拟是开展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现代机制研究的关键环节。从证候的判别、病因的模拟与肝藏象功能主体性体现的3个方面来看,目前通过慢性心理应激反应模拟情志内伤肝失疏泄病理变化过程建立的肝失疏泄动物模型仍须深入探讨。基于青少期“肝常有余”理论,肝藏象功能在青少期脏腑功能的主体性以及青少期阴性情绪的多发性与共病性,青少期应激及其诱发的精神障碍类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10期2015-01-25

  • 从肝论治不寐1例
    床效果。根据患者肝失疏泄,肝血不足的特点,施以疏肝解郁养血、宁心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养阴清热、宁心安神,逍遥散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关键词】 不寐;从肝论治【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5-0149-01不寐亦称失眠,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1],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4年8期2015-01-06

  • 从肝肾论治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体会
    ,忧郁忿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出入失常不能制约经血。故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肾气不足和肝失疏泄。2 辨证论治根据以上对本病病因病机的分析,证属肾气不足、肝失疏泄,故治疗当以补肾疏肝为主,兼以止血,以求标本兼顾。又因本病主要病机为肾气不足,少女肾气不足,根据“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的理论,不应该单纯从阴或阳单方面而补;再者因精血同源,长时间的漏下,血虚已甚,肾精明显不足。故笔者认为用药中应以滋补肾阴的药物为君,温补肾阳、调理冲任、养血

    江西中医药 2014年1期2014-04-15

  • 肝失疏泄”的现代研究进展
    滕静如,杨威“肝失疏泄”的现代研究进展于峥,黄晓华,滕静如,杨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肝主疏泄的功能在人体的新陈代谢方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肝主疏泄的现代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肝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文章主要探讨了肝主疏泄的生理基础,肝主疏泄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用实验方式研究肝失疏泄的证候,以期能够为肝病的研究与诊疗提供参考。肝主疏泄;生理基础;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综述肝者,主疏泄,性喜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4年5期2014-02-05

  • 青少期应激: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中枢机制研究新角度❋
    伤)为切入点模拟肝失疏泄情志内伤病因发生与病理改变过程,以应激诱导的心身疾病(抑郁等)为基础病证结合开展肝失疏泄情志内伤证候规律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肝失疏泄功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与中枢调控机制[1]。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病理过程的模拟与模型复制、中枢调控部位具体定位与完整通路的研究等,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并寻求更加合适的研究角度与途径。1 从现代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功能1.1 主要一致性研究结果1.1.1 表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8期2014-01-26

  • 抑郁性神经症的中医辨治
    、忧愁太过,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病因病机抑郁性神经症的发生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病因是情志内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但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病理变化和心、肝、脾关系密切。多因思虑、悲哀、郁怒、忧愁太过,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灵枢》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人忧愁思虑即伤心”,“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3期2014-01-25

  • 肝脾肾功能失调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探讨
    一[13]。2 肝失疏泄为加重因素,导致代谢综合征产生多种病症代谢综合征在临床上与糖尿病、心血管病症、高血压等相关,这些复杂病症的形成多与肝有关[14]。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助脾健运,即《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之”。肝气条达,气机通畅,则气血运行、脾胃运化正常,痰瘀无从化生。肝失疏泄,木不疏土,脾失健运,水谷精微(包括脂质)不归正化而痰湿内生;又因痰湿蕴结肝经,复可致肝气不疏,气血运行不畅,而瘀血内生。“乙癸同源”,生理上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

    世界中医药 2013年12期2013-04-07

  • 从肝论治甲状腺疾病
    孕。中医学认为,肝失疏泄,升发无力,则可见乏力、嗜睡、表情呆滞、精神抑郁、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肝主藏血,肝失疏泄致气血生化不足,则见轻度贫血,月经紊乱或月经过多、不孕。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失疏泄,则气机失宣、气血津液之温煦濡养功能减退,则见畏寒、面色苍白、皮肤干燥、粗糙、脱皮屑。其病机为肝失疏泄,木郁土壅,阳气不达,治疗以疏肝解郁、通阳化饮为法,方用疏解少阳的代表方柴胡桂枝汤[8]。2.3 桥本氏甲状腺炎 桥本病即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指甲状腺有弥漫性淋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6期2013-03-31

  • 盛国光诊治肝硬化腹水的经验
    则血脉得畅。”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停为瘀血,血不利而为水,水湿内停,又致气机郁结,加重瘀血内阻,终使气结、血瘀、水停相互影响,搏结腹中,发为鼓胀,《医门法律·胀病论》云:“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肝失疏泄,脾不健运,易累及肾,肾虚则膀胱气化无权,开阖不利则水湿内停,肾阴肾阳亏损,水不涵木,火不生土,肝失疏泄,脾不健运,更易致气血水结聚腹内,而致腹部胀大。张介宾《类经·藏象类》云:“肝肾为子母,其气相通也”,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乙癸

    江苏中医药 2013年2期2013-02-19

  • “肝主疏泄”理论及其临床指导应用研究
    虚,上述三者均与肝失疏泄相关。肝主疏泄而调畅气机是维持机体各脏腑正常生理活动协调的重要条件,若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素体阴虚都易伤肝,导致肝失疏泄、气机紊乱、化火伤阴,致使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不能随气机正常代谢而发为消渴。马月香等[2]认为,肝气郁、肝气逆是肝失疏泄的始发证候,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不畅而出现以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发生胀满疼痛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肝气郁证;肝失疏泄、肝气升发、疏泄太过,使气机逆乱出现气逆于头目或横逆克脾犯胃相关的头晕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8期2013-01-25

  • 中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认识
    失常,湿热中阻,肝失条达;或过饥失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气横侮,致使脘胁闷胀,纳呆欲呕,或发黄疸等症。过食肥甘厚味多会有“膏粱之疾”、“膏粱之变”,脂肪肝当属其中。一者,过食肥甘厚味,超过脾的转输能力,过多的水谷精微聚而化湿生痰,外溢于肌肤则为肥胖,内积于肝则为脂肪肝。如张志聪在补注《内经》时指出:“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肓丰满”。其二,因“肥能令人中满”,肥甘太过可壅滞中焦,损伤脾胃,化湿生热,炼津为痰,痰湿内蕴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6期2012-01-28

  • 由“人卧则血归于肝”切入探究不寐
    阳功能紊乱,导致肝失疏泄,肝不藏血,表现为不寐及一系列的伴随症状。若肝失疏泄,则可能形成肝郁气乱,郁而化火,痰热内郁,肝郁血瘀,肝火旺盛等证候,从而加重不寐的发生。若肝不藏血,则可能出现肝阴血虚,肝虚邪扰的证候,导致不寐。下文将分别予以详细叙述。3 肝藏失健,加重不寐《医方辩难大成》云:“气血之乱皆能令人寤寐之失度者也”。肝郁不舒,气机失调,气血不和,心神不宁,甚或气郁化火上炎,魂魄飞扬,而致不寐,可伴见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或烦躁不宁。《素问·刺热论》云:“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2年4期2012-01-23

  • 中医辨证治疗顽固性失眠2例
    ,脉弦而数。辨为肝失条达,气郁化火,上扰心神而不寐。治宜疏肝解郁,清热除烦,养血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和天王补心丹加减:酸枣仁15 g,茯神10 g,知母6 g,川芎6 g,生地15 g,当归10 g,柏子仁10 g,人参10 g,桔梗10 g,柴胡10 g。7剂,每天l剂,水煎,分3次服。8月上旬二诊,初服药后,效果明显,每天能睡3~5 h,守上方去知母加龙骨、牡蛎各20 g(先煎),又服7剂。至8月下旬三诊,神情甚喜,称睡眠接近正常,每天能睡6~7 h,守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0期2011-04-07

  • 肝主疏泄理论进行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84例临床分析
    失调有直接关系。肝失疏泄,气机升降失调,上可反侮肺金,中可横逆犯脾,下可累及肾脏,使三焦壅塞,水液不能循其常道,水湿内停而为水肿[3]。肺主降,肝主升,肝失条达则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发为水肿宜用升肝降肺利水法;脾胃的升降运化功能直接与肝的疏泄功能相关,脾之升,在乎肝,胃之降,关乎胆。肝失疏泄,脾失转输,水湿内停,发为水肿宜用泄肝培土利水法[4];肝肾同源,为子母之脏,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肾水足则元气充,肝之疏泄正常则气机通畅而不滞,元气布散有序,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1期2010-07-27

  • 浅谈慢性胃炎从肝论治
    则气血逆乱,而使肝失疏泄调达之用。肝喜畅恶郁,畅则和,郁则病,肝气舒则胃气畅,郁则胃气逆。④肝之经络从小腹上胁至章门再上期门,布胁肋间,乃肝之膜,从此入属肝络胆,挟胃贯膈,循喉咙,胃之能消,是胆汁之化,胆汁又产生于肝。⑤胃居中州,属阳明燥土,主受纳,以降为顺,胃之受纳,须赖肝之正常疏泄升发。肝之疏泄,又需胃之通降和顺,肝之于胃,一升一降,共同维持人体气机调畅。肝胃在病理上的联系肝气疏泄失常,影响脾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为疏泄不及,土失木疏,气壅而滞。二为疏泄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9期2010-02-11

  • 肝主疏泄与肝窦内皮功能关系探讨*
    窦内皮功能障碍是肝失疏泄络病的关键靶点SEC是肝脏的第一道屏障,门脉系统带来的、肠道吸收的各种物质(包括有毒或有害的物质)首先作用于SEC。通常窗孔结构及分布与该区域SEC功能有关。慢性肝病可使其表面的窗孔数逐渐减少或消失(失窗孔化),内皮下基膜逐渐形成,并发展为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内皮功能障碍是肝失疏泄的重要原因。3.1 慢性乙型肝炎与肝窦内皮功能障碍肝血窦及狄氏腔是肝脏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也是嗜肝病毒进入血液后最易侵害及损伤的部位。慢性乙型肝炎时,其病毒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0年5期2010-02-11

  • 肝风论治小儿咳喘机理探讨
    ,影响至肝,致使肝失条达,失于疏泄。肝失疏泄和痰可互为因果关系,肝失疏泄可导致痰的生成,而痰停体内亦可导致肝失疏泄。因此,小儿咳喘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因其病理因素以痰为主,故先贤普遍认为喘病夙根为“痰”。如朱丹溪云:“喘病专主于痰”,王肯堂谓喘病“以胸中多痰,结于喉间,与气相搏,随其呼吸呀呷于喉中作声”,喻嘉言则强调“痰浊”致喘,痰浊生风[3],即是痰浊与肝风的关系。所以小儿咳喘病的

    中外医疗 2010年22期2010-02-10

  • 浅述乳腺癌术后肺转移中医从肝脾论治
    失健则痰从中生,肝失疏泄则气血失畅,痰瘀互结而成隐核积证,积之渐大,气血亏损,筋失荣养,内溃深烂,而成乳岩。明王肯堂《证治准绳》[1]认为:“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若夫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忧怒郁遏,时日累积,脾气消沮,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如鳖棋子,不痛不痒。十数年后,方为疮陷,名曰奶岩。”清吴谦《医宗金鉴》[2]:“此证由肝、脾两伤,气郁凝结而成”。如此等等,诸家所言如出一辙。治疗从调和肝脾自然顺理成章。如明攻介宾提出用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09年6期200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