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磊,詹向红△,梁 媛
(1.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 450046;2.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认知疾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 450046;3.郑州市中西医结合防治脑认知疾病重点实验室,郑州 450046;4.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数的18.70%,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40%[1],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伴随老龄化引起的认知功能衰退性疾病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2]。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感受的负性情绪也越来越多,这种不良心理应激也会加速认知功能的衰退[3]。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将人格分为内外倾(E)、神经质(N)和精神质(P)3个维度。其中,神经质维度也称“情绪稳定性”,高神经质个体情绪稳定性较差,容易受焦虑、紧张、易怒、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影响,可能加速认知功能的下降[4]。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认知功能衰退性疾病的发病与情志不畅密切相关,如《景岳全书》指出“痴呆症……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惊恐而渐痴呆”[5],《辨证录》明确指出肝气郁滞可能是引起健忘、痴呆的始动因素,如《辨证录》云“大约其始也,起于肝气之郁”[6]。虽然有研究指出,肝是机体调节心理应激反应的核心,中医“肝主疏泄”在机体心理应激中起决定作用[7],长期情志不畅会引起肝失疏泄,可能加速认知功能衰退进程[8]。但目前研究认知功能衰退多以肾、心、脾为主,对肝失疏泄影响认知功能年老化的认识不够深入。
近年来,虽然对认知功能年老化的研究不断深入,但从认知心理学与中医学学科交叉角度研究正常人群神经质和增龄的交互作用少有人涉足。基于此,本研究借助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探讨随增龄作用肝失疏泄的高神经质个体对总体认知功能及各认知域认知水平的影响,以期为认知功能衰退性疾病从肝论治增加客观依据,丰富肝藏象理论和治未病内涵。
以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基层社区招募的26~65岁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
26~65岁正常人群;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视觉、听觉能力满足评估要求;具有正常的日常生活能力。
痴呆、帕金森、癫痫、脑卒中等影响认知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有严重的头部外伤史伴有认知功能缺陷或脑结构功能异常者及重要脏器病变者;严重心理精神疾病患者(抑郁证、焦虑证)等。
用G power计算样本量,设f=0.25,α=0.05,1-β=0.95,算得最小总样本例数为279,每组最小样本量n≈35例,最终每组取60例。
1.5.1 分组 根据龚耀先教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成人版量表N维度得分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被试者进行分组,N>61.5且L<61.5为高神经质组(肝失疏泄组);N<38.5且L<61.5为低神经质组(肝主疏泄组)。将2组被试以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26~35岁、36~45岁、46~55岁、56~65岁4个连续年龄段,对同一年龄段内的2组被试按照同性别、年龄(±1.5岁)、受教育年限(±1.5年)进行1:1匹配,共纳入每组60例,480例MoCA量表评估被试者。
1.5.2 神经心理学评估 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先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排除痴呆患者(MMSE评分低于24分),再用MoCA量表对纳入的被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若被试的受教育年限小于等于12年则加1分校正。
本研究共纳入480例被试者,2情绪特质组被试者均为240例,每组均有男性83例,女性157例;在年龄、受教育年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各年龄段的2情绪特质组被试者均为60例,同一年龄段内的2情绪特质组被试者性别均为1:1,年龄、受教育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资料在整体上及各年龄段均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
2.2.1 总分 情绪特质[F(1,472)=75.155,P=0.000]与年龄段[F(3,472)=37.021,P=0.000]主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肝失疏泄组MoCA量表总分显著低于肝主疏泄组(P<0.05);MoCA量表得分随增龄显著下降(P<0.05),详见表2。
表2 MoCA量表得分结果比较
2.2.2 分认知域得分
情绪特质主效应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F(1,472)=24.713,P=0.000]、命名[F(1,472)=8.186,P=0.004]、语言[F(1,472)=9.978,P=0.002]、抽象[F(1,472)=5.840,P=0.016]、延迟回忆[F(1,472)=30.081,P=0.000]、定向[F(1,472)=6.902,P=0.009]6个认知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失疏泄组得分均显著低于肝主疏泄组(P<0.05)。
年龄段主效应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F(3,472)=18.749,P=0.000]、命名[F(3,472)=11.273,P=0.000]、注意[F(3,472)=3.864,P=0.009]、语言[F(3,472)=14.584,P=0.000]、抽象[F(3,472)=7.787,P=0.000]、延迟回忆[F(3,472)=11.323,P=0.000]、定向[F(3,472)=6.115,P=0.000]7个认知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事后比较发现: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认知域,除26~35岁和36~45岁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得分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P<0.05);在命名认知域,26~35岁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36~45岁组得分显著高于56~65岁组(P<0.05);在注意认知域,56~65岁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在语言认知域,除36~45岁与46~55岁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均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P<0.05);在抽象和定向认知域,26~35岁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在延迟回忆认知域,56~65岁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26~35岁组得分显著高于46~55岁组(P<0.05)。
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认知域神经质和年龄段交互作用有边缘显著性[F(3,472)=2.608,P=0.05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36~45岁、46~55岁和56~65岁组,肝失疏泄组得分均显著低于肝主疏泄组(P<0.05);在肝失疏泄和肝主疏泄组内,56~65岁组得分均显著低于26~35岁和36~45岁组(P<0.05),且在肝失疏泄组内,26~35岁组得分显著高于46~55岁组(P<0.001),详见表3。
表3 MoCA量表7个分认知域得分结果比较
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是识别和诊断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是评估认知功能的重要指标[9],MoCA量表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神经心理学评估量表。北京版MoCA量表认知域涵盖比较全面,分值配比合理,可以准确地反映患者记忆力及执行功能情况,对单个认知域受损的筛查更加敏感[10],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信效度,MoCA量表得分越高说明认知功能越好。
MoCA量表总分结果提示,肝失疏泄组整体认知功能低于肝主疏泄组,且认知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相较于肝主疏泄组,肝失疏泄组总体认知功能随增龄下降趋势更加显著,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认知功能老化”现象。MoCA量表各分认知域得分结果提示,肝失疏泄组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6个分认知域认知水平均低于肝主疏泄组,随增龄所有认知域认知水平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个体的总体认知能力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呈倒U形发展,虽然工作记忆、加工速度、学习能力、空间计算和推理能力等到达顶峰的年龄不同,但基本在30岁左右开始缓慢衰退[11-12]。此外,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认知域得分在情绪特质与年龄段交互作用上有边缘显著性,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肝主疏泄组,肝失疏泄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认知域水平随增龄下降更加显著,出现了“认知功能早衰”现象。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认知域文献研究报道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如杨一鸣[13]研究发现,MoCA量表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认知域得分最能反映早期认知功能的下降。王双艳等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龄患者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延迟回忆、注意力下降最为明显,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是预测认知障碍进展、筛查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敏感指标[14-15]。
神经质水平代表个体的情绪稳定性,高神经质个体长期处于消极情绪体验中,容易形成负性情绪积累,影响认知功能水平[16],原因可能与高神经质个体的高焦虑水平影响了认知任务中的表现有关[17]。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神经质水平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均证明高神经质可能加速认知功能下降,如Deborah等[18]研究发现,高神经质人群容易出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自主反应性升高和失调,进而引起认知能力下降和情景记忆的减退。Wilson等[19]通过一项前瞻性研究也发现,神经质得分的升高可能是AD重要风险标志物之一。Chapman等[20]通过7年的纵向追踪研究发现,高神经质的老年人认知水平较低且下降速度较快。吕茹等[21]研究发现,长期情绪调节不良的高神经质可加速认知衰退进程,可使正常中老年人提前进入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状态。
情志是中医学对情绪的特有称谓,肝疏泄情志是肝主疏泄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神经质个体由于经常处于负性情绪体验中,长期处于情志不畅状态,容易引起气机失调,导致肝失疏泄。本研究所依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前期的人群调查中也发现,神经质水平与中医肝藏象情绪量表的总分呈正相关,高神经质个体不仅具有更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而且表现出更显著的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胀满等肝经躯体症状,神经质水平与肝的疏泄功能具有跨文化、跨学科的根本一致性。因而,本研究以长期情志不畅的高神经质个体为对象研究认知功能年老化,可以充分反映肝失疏泄对认知功能的损伤。生、长、壮、老、已是机体自然发展规律,五脏机能的衰老最早从肝开始,如《灵枢·天年篇》有“五十岁,肝气始衰……目始不明”等论述。认知功能的衰退与肝失疏泄有密切的关系,如清代陈士铎认为呆病的发病与肝郁密切相关,其《辨证录·呆证门》曰“然而呆病之成,必有其因,大约其始也,起于肝气之郁”[6]。肝失疏泄,影响脾升胃降,水谷精微生化无源,气血津液无以化生,脑神得不到充养,出现记忆、运筹持算减退等认知功能衰退;肝失疏泄,亦影响气血津液正常运行,形成气滞、痰浊、血瘀等病理因素,脑髓失其清明,造成神机失用。现代中医学也认为,认知功能衰退与肝郁密切相关,如秦祖杰等认为痴呆发病与肝密切相关,病位虽然在脑,但以肝气郁与肝血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22-23]。戴中等[24]研究也发现,肝郁可能是老年痴呆前期病变的内在机制。
综上,本研究结果表明高神经质个体长期处于情志失畅状态,引起肝失疏泄,损伤认知功能,加速常态脑老化进程。该研究结果为从肝失疏泄角度防治认知功能年老化衰退过速,促进中医药缓衰益智、健康老龄化提供了实证依据和新思路。为更深入研究在增龄作用下,肝失疏泄的高神经质人群认知功能下降的内在机制,未来将借助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学技术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