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国光诊治肝硬化腹水的经验

2013-02-19 19:37
江苏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水湿利水运化

曾 兰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 430065)

指导:盛国光

肝硬化腹水可归属于中医学“鼓胀”范畴,又名“水蛊”、“蛊胀”、“蜘蛛蛊”、“单腹蛊”等,被视为中医四大顽疾之一。湖北省中医院盛国光教授临证30余年,对中医肝病辨治独具特色,尤其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经验丰富,临床疗效甚好。笔者有幸跟随盛师侍诊,收获颇多,现将其诊治肝硬化腹水的经验介绍如下:

1 肝脾肾三脏受病,气血水搏结为患

肝硬化腹水可由感染湿热虫毒、情志失调、嗜酒过度等多种病因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湿互结为患,水湿聚于腹中,导致腹部膨隆。《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云:“此由水毒气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常欲饮水,皮肤粗黑,如似肿状,名水蛊也。”

情志不舒、过度饮酒、感染湿热虫毒、黄疸失治等致病因素可导致肝脏功能失调,肝之疏泄不利,气机不畅,肝脾同居中焦,木郁而土壅,《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肝气郁结,横逆乘脾,脾之运化失司,水湿代谢失职,水湿不化又可加重气机郁滞,肝之疏泄更加失调,清·罗东逸在《名医方论》中指出:“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若中气虚,则九地不升,而木因之郁。”土壅而木郁,水湿更不得化,留蓄腹中。肝之气机调畅对于血液运行通利有着重要作用,正如 《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曰:“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郁遏,则血脉得畅。”若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行不畅,停为瘀血,血不利而为水,水湿内停,又致气机郁结,加重瘀血内阻,终使气结、血瘀、水停相互影响,搏结腹中,发为鼓胀,《医门法律·胀病论》云:“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

肝失疏泄,脾不健运,易累及肾,肾虚则膀胱气化无权,开阖不利则水湿内停,肾阴肾阳亏损,水不涵木,火不生土,肝失疏泄,脾不健运,更易致气血水结聚腹内,而致腹部胀大。张介宾《类经·藏象类》云:“肝肾为子母,其气相通也”,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乙癸同源”,肝失条达易致肾脏亏虚。《灵枢·本神》曰:“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而肾阴虚损,水不涵木,肝阴失养,肝体阴而用阳,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滞血瘀,气不行水不行,气血水搏结。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气亏虚,运化失职,后天不能充养先天,肾阳受损,不能温煦脾阳,脾阳不振,水湿运化无力,加重气郁血瘀湿聚。

本病病因病机多重交织,本虚标实互为影响,气滞、水湿、血瘀搏结为标实,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本虚,虚实夹杂,导致肝硬化腹水。

2 健脾益气为主,利水逐湿为辅

盛师主张消鼓胀之腹水不可见水逐水,应以中焦脾为重心,健脾益气,使脾气健运,水湿得消。本病发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关,但腹水的产生主要责之于脾主运化功能失调。《医学传心录》亦云:“气臌、血臌、食臌、水臌,皆因脾虚不能运化水谷,以致停聚为胀。”脾之运化水湿功能正常对于水液代谢平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湿饮停聚体内。情志失调、饮酒过度、感染湿热虫毒、黄疸失治等致病因素可导致肝失条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亦云:“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或肝病及肾,肾阳亏虚,不温脾阳,脾之运化无力,水湿内停,腹胀大如鼓。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本病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治疗应标本同治,攻补兼施。盛师在治疗腹水时,以健脾益气行水为主要原则,脾主运化功能正常,是腹水得消之关键。故盛师在临床辨治肝硬化腹水时较少选用甘遂、大戟等峻下逐水、易伤患者正气之药物,而着力于补益脾气,使脾运化水湿功能恢复正常,气机调畅,水湿得化。常以四君子汤合五苓散为主方,益气健脾,利湿行水,临床用药时不用人参,而常选用功效与人参相似,但力薄具清补作用之太子参,益气健脾补肺,用茯苓时连皮一起使用且用量往往较大,量可用至30g,茯苓其性平,味甘淡,具健脾和胃、渗湿利水之功,茯苓之健脾利水,配合太子参益气健脾补肺,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使脾肺之生理功能正常,脾主运化水湿,水液代谢平衡,水湿无以停聚,肺为水之上源,气化则湿亦化,并且为加强其利水之功,连皮一起使用,茯苓皮性平,能利水消肿,其行水而不耗气,故盛师常用较大剂量之连皮茯苓健脾利水,并且用具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之桂枝,助茯苓、泽泻、猪苓等利水渗湿,通利小便,临床收效颇佳。

3 体质与证型互参,补虚与治实兼顾

本病虚实夹杂,本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标实责之于气滞、血瘀、水停,患者体质不同,患病时间长短不同,证型有别。《医宗金鉴》记载:“人感邪气虽一,因其形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故多偏不齐也。”盛师治疗肝硬化腹水时,攻补兼施,标本同治,结合患者体质与病程长短,分型论治,随证加减。

盛师在辨治肝病时,常常根据患者的体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按照患者的正气强弱分为“实人”和“虚人”两种体质,强调实则治其症,虚则治其质。肝硬化腹水患者病程较长,往往脏腑功能虚损,故以扶正补虚为主,通过健脾利水来调治体质,兼以利水治实,脏腑功能正常,水湿自然得消。在遣方用药时,以四君子汤为主方,加用鸡内金、炒二芽健补脾胃,调补体质,配合泽泻、猪苓、薏苡仁、大腹皮等利水渗湿。患者临床表现为腹胀如鼓,胁下胀痛,纳呆,便溏,下肢浮肿,小便短少等,由于气机郁滞,水湿内停,可郁而化热,出现目肤黄染,口苦,尿黄,舌苔黄腻等症,为湿热蕴结之证,当在四君子汤合五苓散基础上,加用茵陈、虎杖、六一散、陈葫芦等清热利湿,退黄利尿。又久病多瘀,久病入络,瘀热内阻,病人可在湿热内蕴同时,见面色晦黯,胁痛,舌质紫暗,脉涩等瘀血阻络之证,加用丹参、赤芍、丹皮、泽兰等凉血活血,化瘀利水之品。本病病起于肝,久病及肾,肝肾精血同源,患病日久可见肝肾阴虚之证,临床若出现腰膝酸软,胁肋隐痛,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可加用枸杞、干地黄、阿胶、鳖甲等补肝肾,滋阴精。临证治疗以健脾利水为基本治疗原则,随证加减选用清利湿热、活血化瘀、滋养肝肾之品,辨证施治,调治体质与分型论治结合,补虚与治实兼顾。

4 典型病例

胡某,女,50岁。2010年4月23日诊。

患者有乙型肝炎病史10年,2010年4月22日复查肝功能:ALT 27U/L,AST 50U/L,A/G 0.64,TBiL 23.8 U/L,DBiL7.0 U/L。B超提示:早期肝硬化,腹腔积液。诊见:纳差,口中和,双下肢肿,小便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中医诊断为鼓胀(气阴两虚,水湿内停)。治拟益气养阴,利水渗湿。处方:

党参 15g,黄芪 20g,连皮茯苓 24g,白术 15g,泽泻 15g,猪苓 15g,茵陈 30g,山药 30g,大枣 10g,枸杞15g,赤白芍(各)10g,干地黄 24g,五味子 10g,制鳖甲 30g,丹皮 10g,阿胶(烊化)15g,泽兰 20g,鸡内金15g,炒二芽(各)10g,甘草 6g。

辨证加减治疗1个月,下肢无浮肿,诸症悉减,病情稳定,复查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B超提示:早期肝硬化,腹水不明显。

猜你喜欢
水湿利水运化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脾主运化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