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2018-08-11 08:46李润琪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运化黄帝内经营养

李润琪

【摘要】在西医上脾只是一个免疫器官,不具备营养功能,而心脏可以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提供富含营养的血液,是动力源泉,具有营养功能。中医则十分强调脾的作用。中医认为:脾为人体提供水谷之精微,兼有运化营养和免疫的作用。脾是“后天之本”。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养生需要养脾,治病更要养脾。

【关键词】脾土;运化;营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对身体的养生保健也越来越重视。中医药知识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医对人体的调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基于多数人中医知识的匮乏,导致许多社会乱象产生,假中医盛行,中药材价格遭到哄抬,各种“肾虚”方面的宣传铺天盖地,人人自危,都在千方百计地“补肾”。殊不知,养脾土之气更为重要。脾主运化,为全身经脉提供水谷之精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可否认,肾主津液,主精气代谢,肾的作用十分重要。可是,如果没有脾来提供水谷之精微,肾的代谢从何谈起?

1脾的结构与功能

西医认为,脾由白髓、边缘区和红髓组成。白髓中含有大量的T细胞和B细胞。它们分别负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故在西医上,脾被认为是一个纯粹的免疫器官。中医则认为,“脾与胃以膜相连”(《素问·太阴阳明论》)。实际上,当代医学认为:中医概念上的脾应包括脾和胰。因为,古中医中没有“胰”的概念。且胰中具有多种消化酶,符合中医所言的脾的运化功能。生物学中的胰的解剖图也与之契合。

脾主运化,升清,主统血;开窍于口,主肉,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素问·五脏别论》言:脾为“中央土,以灌四傍”。脾是精气的源泉。

2脾的工作机理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脾为阴土,喜燥而恶湿。与之对应,胃为阳土,喜润而恶燥。胃降浊,脾升清。胃纳水谷,脾化水谷为精气,“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脾为胃行其津液”(《素问·痿论》)两者相互协调,相互平衡。平日我们进食水谷,胃暂存纳,之后由脾来腐熟、运化水谷为水谷之精微,之后上传至肺脉。肺主宣发,宣化蒸腾水谷精微流入全身血脉。水谷之精微一部分化为营气,即营养之气,入阴分,营主血,行于经络,营养全身;一部分化为卫气,即防卫之气,入阳分,卫主气,行于体表。

当我们进食量与脾的运化量相当时,体内就不会有过多堆积的东西。可是,当脾的运化量小于我们的进食量时,脾的负担就会加重,就有可能导致脾虚。当湿气无法运化,体内湿气就会过重。湿邪上至肺,就会导致肺宣肃失职。肺火旺盛,水谷精气停滞于肺。肺阴不制肺火,则炼津为痰,又会使脾更加虚弱。这就是痰湿体质的形成原因。

痰湿体质的人表现为懒惰、易疲劳,往往容易肥胖。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很胖的人,可以一顿吃下很多东西却精力不足。还经常会饿。这样的人大家都会说他胃口好。其实,这只能说明他的胃很大,可以装下很多食物而己。

肥胖的人之所以会精力不足,是因为脾虚所导致的五脏得精气不足。精力不足就会不喜运动,不喜运动就会使阳气不得生发,使得湿气更重,让脾愈加虚弱。更会感觉疲劳;之所以易饿也是因为五脏得气不足,只能多摄取食物。可是如果食物摄取过多又会加重脾的负担,使脾更加虚弱。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会导致一系列痰湿引起的病症,如脚气、风湿、湿疹等等。我们常常听到中医上有这么一个说法“内不治喘,外不治癣”,这两者都与痰湿有关。

当前痰湿体质越来越多,由痰湿引发的病症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治愈。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开动脾的运化功能,治疗相关病症又有何难?

3脾的重要性

脾与胃密不可分,互为表里。脾营养全身,胃盛纳水谷。如果没有脾胃之气,身体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谓“真脏脉”就是因为五脏之真气外漏于脉,无胃气裹挟而出现。“真脏脉”又称“死脉”、“怪脉”,出现这种脉象会导致死亡,无法救治。很多人都说脾是“后天之本”。其实脾不只是后天之本,脾亦是先天之本。因为脾就像我们的眼睛一样,就那么两片,出生那么大,成年后也还是那么大。而真等到五十多岁它变厚一点时,它也没有什么能力了。现代医学中常做脾切除手术,轻易就把脾给切了,因为现代医学认为脾不是很重要。只有肾衰竭等大病才会切除肾。可随着时间推移,切掉一个肾的人慢慢的恢复正常,切掉脾的人身体却每况愈下。为何?五行中,脾是中央土,肾属水。

当今,几乎所有爱美人士都言必称减肥。为了苗条身材极尽减肥之能事,听信广告吃各种激素类减肥药、过度节食、甚至手术也在所不惜。虽花费不少,但收效甚微。甚至不减反增,于是便说自己是易胖体质。而究其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忽略了脾的运化作用。中医上不讲易胖体质,只讲脾胃是否虚弱。脾胃虚弱则湿邪无法运化,湿邪无法运化则肥胖。上述减肥措施都不同程度上对脾胃造成伤害。如此南辕北辙自然不会成功。

除了减肥外,当今人士还爱讲健身,要练出肌肉。为此,也是花费高价去健身房,去买培训课,当时出了大力气,倒也收效不错,但是稍稍放松,前功尽弃。之所以出现反弹就是因为忽略了脾的作用,忽略了脾的养护。因为健身的基础也是养脾,脾主肉,脾土失协则肌肉萎缩。

4脾胃的养护

人們常说的“十人九胃”,现在人胃的现状确实令人堪忧。《黄帝内经》中说:“风为百恶之邪”。但是现在人的湿病远多于风病。这是因为现在人的住宿穿衣条件都好于以往,所以受风邪相对较少,但是由于现在人相较于古人运动量太少,饮食不注意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湿气严重,脾胃失调。脾胃,一脏一腑,同属中焦,各为阴阳,互为表里。而脾本身不易表现什么病症,而脾失调必然导致全身血脉出现问题,从而表现出其他病症。故胃病其实也是脾病。

孙子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脾胃情况。而脾于外有什么表现呢?脾开窍于口,主肉,其华在唇。而观察脾,也正要从口、肉、唇三方面着手。于口,脾虚则吃食味同嚼蜡;脾壮则食欲强盛;寒重脾虚则口苦涩;脾热中满,水谷之精微上行于口则口甜腻。于肉,脾虚则消瘦抑或肥胖但肌肉不强壮,脾壮则身体肌肉强壮。于唇,脾虚则湿阻中焦,上至唇则口角生疮;若胃中有火,因脾胃相依则必灼烧脾,脾火上行则唇肿,若外感风邪则唇干裂。了解了自己脾胃的情况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调养脾胃。

要想养好脾胃,首先不能伤害脾胃。《灵枢·小针解》中记载“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脾胃。”《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记载:“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因此,要拒食充斥市面的各种寒温不适的垃圾食品、拒绝不规律作息,按时起居。还有就是不要思虑过度,脾志在思,思虑过度自然伤脾土之气。除此之外,还要拒绝过量饮酒。

在做到不伤害脾胃之后,该如何养护呢?

至于养护脾胃,其实不难做到。

首先,要做到顺应四时之气,一年分四季,中医上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季。其中,长夏之季(即阴历六月)属土,脾易为湿邪所困,长夏最宜养脾。此时可以适量进食薏苡仁,赤小豆等除湿食物;西瓜,绿豆等清热食物。可以用冰给食物降温,但不可直接食用冰。《本草纲目》认为,夏冰有毒,不可直接饮食。

其次,要顺应脾土本性,依病理补泻。《素问·藏气法时论》记载:“脾恶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

第三,甘入脾。对于属甘食品要保持摄入有度,不可过度进食属甘食品。甘性食物摄入过多会滋生湿气,此外,过食甘则脾气盛,脾气传肾会伤骨,伤毛发。

第四,脾属土,恶湿而喜燥,对应五色为黄色,五味为甘。故适合多食的食物有山药、花椒叶,小米等。山药是平补之物,味甘但不易滋生湿气。花椒叶有除湿气功效,摄入可以减少脾胃的负担。小米味甘而色黄,助长脾土。

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一天当中,7点到9点足阳明胃经运行,此时宜早餐。一方面,因为此时胃经经气最足,食物消化得快;另一方面,只有此时食物经胃充分消化后,在9点到11点足太阴脾经运行时可以高效的运化。如果吃早餐过晚,脾的负担就会加重。在7点到9点足阳明胃经经气最盛时,可以按摩足三里等胃经穴位增强胃的消化功能。9点到11点足太阴脾经经气最盛时,按摩公孙穴等脾经穴位加速脾的消化与运化功能。当然,养脾胃不能只单方面强调调养脾胃,还要结合其他的腑脏的养护。比如,可以加强肺的宣肃功能,减少痰饮;兼顾肾脏的主水排泄功能等。这样才能多方面多角度更好地养护好脾胃。

猜你喜欢
运化黄帝内经营养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眼睛需要营养吗
蔬菜与营养
蔬菜与营养
更多的奶酪,更多的营养?!
《黄帝内经》修辞格英译研究
脾主运化浅议
《黄帝内经》“酒伤”理论析要
上如浮云 下如流水
脾胃是生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