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严夕,徐 凯,胥 玲,李志浩,包 扬*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0.4%,其中肥胖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1]。在2005年WHO工作报告中估计全球大约有16亿成人(15岁以上)超重,肥胖的成人至少有4亿。同时WHO预计到2015年,全球成年人口中将有23亿人超重,7亿人口达到肥胖水平[2]。肥胖者容易导致脂肪堆积过多,不仅与T2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且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对于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关注血糖,还要有效减轻或控制体重。笔者通过长期跟师临床实践,发现采用中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列举大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验案1则,以飨同道。
中医古籍文献没有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名,但有较多的关于脾瘅、肥胖、消渴等病的描述。《灵枢·逆顺肥瘦》云:“肥人者,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色黑,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素问·奇病论》云:“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日脾瘅,……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消渴病人长期饮食不节,嗜食肥甘,骄逸恶劳,至形体肥胖过食肥甘厚味,超越脾胃运化能力,中焦受损,气机升降失常,脾胃失和,肝失疏泄,津液无以运化,聚生痰湿,久郁而化热,发为消渴。
患者王某某,男,38岁,2019年3月12初诊。主诉:间断口渴,多饮,多食2年。现病史:患者于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10.9 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具体用量不详)口服以降糖。病程中,患者坚持饮食与运动治疗,血糖仍控制不佳,空腹血糖约在8~9 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在12~15 mmol/L左右。BMI:30千克/平方米。故来我院门诊就诊。现症:形体肥胖,口干口苦,脘腹胀满,头晕,心烦,急躁易怒,怕热,乏力,口渴,多饮,多食,眠可,小便色黄,大便干,日1次,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消渴病,肝胃郁热兼痰浊证。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肥胖症。中医以开郁清热、化痰降浊为原则,方以大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减,处方为:柴胡25 g,黄芩6 g,枳实6 g,姜半夏9 g,大黄9 g(后下),白芍10 g,茯苓10 g,陈皮10 g,生姜6 g,大枣6 g,炙甘草6 g,红花6 g,乌梅6 g。7剂,水煎取汁,早晚分服。二诊,患者大便干缓解,脘腹胀满改善,口干口苦减轻,自测空腹血糖8.8 mmol/L,餐后2 h血糖12.6 mmol/L,BMI:29.8千克/平方米,上方柴胡改为20 g,大黄改为6 g,继服7剂。三诊,患者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情绪转佳,上方柴胡改为15 g,大黄改为3 g,自测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5 mmol/L,BMI:29.5千克/平方米,故继续前方10剂;3个月后随访,患者自述上述症状皆除,血糖平稳下降,自测空腹血糖5.8 mmol/L,餐后2 h血糖7.4 mmol/L,查糖化血红蛋白7.2%,BMI:29.4千克/平方米。
此医案属消渴病,肝胃郁热兼痰浊证。患者青年男性,因平素过食肥甘,醇酒炙煿,郁积于肠胃,导致中焦饮食停聚,则脾胃壅滞;加之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大,导致多数人存在肝郁,肝木疏泄不及,导致肝木克土,二者相互影响导致恶性循环,日久化火。脾胃壅滞,肝失疏泄,日久津液停聚成痰,痰浊停聚,膏脂堆积,充溢肌肤腠理而形成肥胖,日久发为消渴。处方以大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减,取其开郁清热、化痰降浊之功效。其中柴胡推陈致新,治疗胃肠中结气。黄芩清热利湿,柴胡、黄芩相配,能除湿热之积,祛半表半里之邪。陈皮、半夏理气燥湿祛痰。大黄、枳实清泻热结,行气消痞。茯苓健脾渗湿。白芍养血收阴,平抑肝阳。红花活血化瘀。佐以少许乌梅,与半夏、陈皮相伍,散中兼收,防其燥散伤正之虞。生姜、大枣、炙甘草能行津液而和营卫,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大柴胡汤有治疗糖尿病,改善糖代谢、降血脂、调节免疫等作用[3]。
传统中医治疗消渴病大多从“三消”理论出发而分“三消”论治,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导师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肝胃郁热证是消渴病的重要证型之一。指出肥胖2型糖尿病的病机关键是脾胃壅滞,肝失疏泄,故采用开郁清热、化痰降浊之法,使郁闭的气机得以条畅,胃肠实热和积滞得以排泄,痰浊得以消散,恢复脏腑生理功能,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减轻患者的体重,从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