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药

  • 宋代的果干
    的“雕花蜜煎”,香药木瓜、砌香樱桃之类的“砌香咸酸”,以及荔枝甘露饼、珑缠桃条、酥胡桃之类的“珑缠果子”。蜜饯宋人也称蜜煎。蜜饯种类繁多,但制作方法大同小异:先将原料去皮去核,洗净后加水煮沸;然后每斤水果配上四两到半斤蜂蜜,慢火煎熬,待蜂蜜被完全吸收后放冷或晒干;最后用瓷瓶收贮,上面再添加蜂蜜封口。北宋皇宫中专设有负责宴请的“四司六局”,其中就有果子局和蜜煎局,主要为皇帝采办与制作果干。民间也设有专卖果干的集市。《东京梦华录》记载,各家酒肆的店小二有的逡巡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3年5期2023-06-30

  • 邢晓秀:一生“香”守
    位,前身为胡庆堂香药,自1858年至今,五代传承人代代传承古法合香、制香技艺。1月10日,《科学导报》记者采访了太原市元香传统香品制作非遗传承人、晋香博物馆馆长邢晓秀。 中国香文化底蕴深厚,代表着中华民族刚柔相济、兼容并蓄的精神标识。从古代先民燃香草而祭祀,到汉代丝路驼铃带来异域香料,以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四大名香为代表的各种天然香料在中华大地广泛应用,并逐渐形成独特的中国香文化。 邢晓秀向记者介绍,“元香香学体系是一门综合学科体系,涉及多学科领域知识

    科学导报 2023年3期2023-01-18

  • 追求“仙气”的合香师
    ,合香不是简单的香药组合,而是利用药性的五行属性,使香药药性相互生发制逆的过程。香品的高下在于合香师的修为,体现在合香师驾驭香料的能力。宋建秋每做一品香都极力地为其灌注香魂,着重体现自己对不同香品的认知和感悟。“合香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合’ 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建秋说道。宋建秋有一只长3 尺6 寸5 分、宽1 尺9 寸,制作精美的降真木合香盘,她经常会在炮制好的种种香药中,按香方一一称出,分别放于合香盘四周。接着,她会按顺序把配好的香药在合

    工会博览 2022年24期2023-01-11

  • 文明互鉴视角下的中医香药本草文化
    促成了中国特有的香药本草文化,更成为中古时期中外商品贸易、医疗文化交流的代表。1 香药本草的概念本草之名在我国始见于《汉书》,开始只是个官名,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含义发生了变化,既包括中药的知识和学问,也包括专门的中药著作,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统称。而“香药”一词在魏晋以前并未见诸文献,最早出现于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此书大约成书于三国时期,可见,香药一词的概念应源于印度,来自佛家。可以说,芳香植物在我国虽有悠久的使用历史,但“香药”这一概念,大致产生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9期2022-12-26

  • 蒙医香药民俗文化研究
    进步和发展,蒙医香药亦在历史发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蒙医香药文化,是北方游牧民族在特定的文化地域和生态环境中创造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民族文化。匈奴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第一个被载入史籍的民族共同体,匈奴人在北方地区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痕迹,“匈奴的某些制度和习俗在蒙古高原各民族中世代流传。”[1]有研究指出:“一部分匈奴人留在蒙古高原,同化在其他民族和部落中,这些人的后裔在十三世纪以后成了蒙古族的成员”[1],论证了我国自古以来多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证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1-22

  • 郑和下西洋不是“面子工程”
    代起,中原与中亚香药贸易不断,香药已融入日常生活中,用来治病、防疫、室内消毒、祛除潮气等,东南亚诸国亦仰仗明朝的购买力。禁断后,香药价格飙升,各国怨声载道。民间香药贸易衰败,正是官商入市的好时机。“郑和贸易”的利润惊人。据《明会典》,郑和带去的青花白瓷盘每个在南洋能卖500贯,碗能卖300贯,可成本才几十文。在苏门答剌国,100斤胡椒只值1两白银,带回明朝,每斤能卖10两至20两,差价在千倍以上。大量胡椒被运回后,郑和不用担心销路。明朝一度将胡椒折算成官员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25期2022-07-03

  • 文人与香
    的焚香,所以要讲香药选择与合香之法,要广罗香方、精心合香,“得之于药,制之于法,行之于文,成之于心”。它又是“审美”的,不仅仅是“芳香”,还要讲典雅、蕴藉、意境,所以有了“伴月香”,有了“香令人幽”,“香之恬雅者、香之温润者、香之高尚者”,其香品、香具、用香、咏香也多姿多彩,情趣盎然。它还是“究心”的,讲究养护身心,颐养本性;也讲究心性的领悟,没有拘泥于香气,更没有一味追求香品香具的名贵。所以也有了陆游的“一寸丹心幸无愧,庭空月白夜烧香”,有了杜甫的“心清

    阅读(书香天地) 2022年8期2022-05-30

  • 源远流长的中国香药
    味始于原始社会,香药同源,以香疗疾最早的传说始于上古,即黄帝的妻子嫘祖,焚烧香草为父亲治病。古代中医早有芳香療法,以前宫廷里用花椒和泥涂墙,称为椒房。花椒多籽,且阳气足,抹在墙上温暖芳香,更易生儿子。这就是古代以香扶阳的做法。传统香疗法是通过口、鼻、舌和皮毛等感觉器官发挥功能作用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康复的目的。芳香气味通过口、鼻、皮毛等孔窍,在心、肺、脾、胃等脏腑功能的作用,气味入鼻,藏于心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主周身之血脉,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肺与百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1年11期2021-10-30

  • 《遵生八笺》中的中医养生香文化研究❋
    ]。其中对于养生香药、香方的应用见解独到,书中记载了许多“以香养生”的方式,而现今对于这一养生方式缺乏较好的继承。以熏香、合香养生从古皆有,宋代更是到达高潮。就香药的不同作用而言,《宋代香药考》一书将香药分为芳香解表、芳香发散等十一类[2],足见香药可以发挥解表、祛邪、保健等多种养生作用。而《遵生八笺》所处的明代,由于朝贡贸易体系的建立,对外交流频繁,出现了品种繁多的香药与记载“以香养生”方式的著作,如明·周嘉胄的《香乘》便是个中翘楚[3]。现代研究同样认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8期2021-09-26

  • “一带一路”上的国花文化
    上的贸易的发展,香药逐渐传入中国,补充并丰富了我国的药用资源,丁子香便是其中之一。丁子香不仅是香料,还是重要的香药之一。西域地区的居民常用香药治病、疗伤、养生。知识链接香药,即香料药物,也称“舶药”。广义的香药指的是古西域人(阿拉伯人及波斯人等)用以治病、疗伤、防病、养生的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多为海上舶来品;狭义的香药指的是有香味的药物。香料、药用丁子香上得厅堂,下得药房去超市的时候,你是否留意过调料区呢?被制成调料的丁子香(商品名为丁香)就静静地躺在货架

    天天爱科学 2021年3期2021-05-19

  • 基于文献的苏轼香药养生初探❋
    果实是士人常用的香药;从两汉开始,随着我国疆域的扩大及与西域、东南亚的交流,安息香、乳香、鸡舌香(丁香)、番红花、沉香、龙涎香、龙脑香等域外香药进入王公贵族的日常生活;及至唐宋,海外贸易的繁盛使外来香药在士人甚至普通民众中开始普及,并逐渐成为卫生、饮食、器物、起居乃至节庆、宗教场合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而沉香、龙脑香、檀香等香药因其独特的气味,燃烧时烟气氤氲的状态及凝心摄神的功效尤为文士所爱,并发展出以和香、焚香、品香为中心,融合静坐数息、饮食起居及香具器物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12期2021-03-29

  • 《清明上河图》里的中药铺
    为一个规模很大的香药铺,以大宗批发为主,兼营零售,生意十分兴隆。宋代医方推崇“香药”,比如《局方》“治一切气”方常以香药为主,如丁香、檀香、麝香、乳香、沉香等,各种《香谱》记载香药多达近百种。《东京梦华录》卷二《宣德楼前省府宫宇》载:“御廊西即鹿家包子,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卷三《相国寺内万姓交易》载:“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散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刘家香药铺北面的东西大街上有一处门面,门前立有一块大招牌,上书“杨家应诊”四个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1年2期2021-03-11

  • 《饮膳正要》香药汤煎荔枝膏的食养考证
    》中,记载过一道香药汤煎“荔枝膏”,从字面意思上看,荔枝膏应该是用荔枝熬成的膏状物,然而中国古代的荔枝膏,却有着特殊的制备工艺。按照《饮膳正要》的“荔枝膏”配方,先用“一斗五升水”熬制“乌梅肉”、“去皮桂”,熬到水剩下一半时,滤一遍果肉渣滓,再加入“沙塘”、“生姜汁”继续熬,再过滤一遍渣滓,放凉沉淀,最后加入“麝香”,搅匀后即成荔枝膏。《饮膳正要》荔枝膏配方表值得注意的是,荔枝膏里既没有荔枝,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膏”。考察“荔枝膏”的形态性状和应用场景,更

    智慧健康 2021年1期2021-02-28

  • 唐朝上层社会的物质沟通与心理调节 ——以皇帝赏赐外来物品为中心
    物品清单中,外来香药制品、外来动物制品、外来宝石制品是三类主要赠予给唐代上层社会群体的礼品。针对这些礼品,笔者再根据其实际用途作进一步细化:其一,外来香药制品种类有二,一是加入外来香药成分用以涂抹肢体的脂膏。如张九龄受赐的“裛衣香、面脂,及小通中散等药。”①刘禹锡受赐的“腊日面脂、口脂、红雪、紫雪,并金花银盒二,金稜盒二。”②还有韩翃受赐的“温香一盒。兼赐将士口脂等。”③从这些谢表中可以发现,御赐香药主要有面脂、口脂、裛衣香、红雪、紫雪、澡豆、温香等物,其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7期2020-02-25

  • 古人的芳香战“疫”智慧
    夷、花椒、佩兰等香药的香囊、熏炉、香枕,可见当时的人们用香药来清洁环境、防治疾病已经成为一种习俗。新冠肺炎是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应属“温病”“瘟疫”范畴,历史上即以焚香熏烟、香药嗅鼻、佩戴香囊、穴位敷香等“空气消毒法”来防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介绍,在疫气流行时,房内可用苍术、艾叶、丁香等药熏烟。香药大多有芳香化湿、通经开窍、清热解毒等功效,用于公共场所进行预防或私人居室进行空气消毒,既能辟秽,又能化湿以消除疫毒。《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芳剂卷二》记载

    齐鲁周刊 2020年3期2020-02-20

  • 香药概念探讨
    150040)香药在中国传统医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疾病防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目前对香药的研究较多,但是关于“香药”的概念仍然含糊不清,众说纷纭。概念不明确,则范围不清,直接影响了香药的深入研究,故本文对香药的概念进行了探讨。1 香药概念梳理“香药”此概念在秦汉时期尚无此称呼,例如宋代程大昌云“秦汉以前二广未通中国,中国无今沉脑等香”。据史称,汉代尚书郎奏事始含鸡舌香,迨晋武各藩国入贡异香。可见香药概念的产生大致在魏晋时期。随后,香药大量的输入对祖国

    中医药信息 2020年4期2020-01-12

  • 《清明上河图》里的宋代香事
    ”;街头还有添加香药的各式食品,如香药脆梅、香药糖水、香糖果子、香药木瓜等等。可以说随处可见香的身影。这在著名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里就可以管窥得到。香药宋代医方多尚香药,如《局方·卷三·治一切气》诸方多以香药为主,苏和香丸、安息香丸、丁沉丸等均是。蘇和香丸集苏和香、安息香、沉香、麝香、白檀香、丁香、荜菝、龙脑等八味香药于一方。《清明上河图》中有一家名为“赵太丞家”的诊所。广告牌子上写着“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大理中丸医肠胃冷”,都是针对肠胃的不适

    醒狮国学 2019年6期2019-09-16

  • 闻香祛病话健康
    曾以丁香、百部等香药做成香囊,让人悬挂于室内来起到辟秽醒神、防“传尸疰病”(即现代医学中的肺结核)的作用。时至北魏,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已经记载有不少以香药制作面脂、手脂、香粉的方法。唐代时期,由官方修著的《新编本草》以及医家陈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遗》中,增补了大量当时使用的经由海外新传入的香药,尤其是李珣的《海药本草》中记载了多达五十余种香药,深入研究了香药的药性与相关的应用,大大丰富了芳香疗法的内涵。明清时代,芳香疗法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19年9期2019-09-10

  • 古老养生术香薰疗法的保健作用
    要基于传统中药的香药理论发展而出。《本草纲目》认为,植物的枝干和表皮类香气多走表、入六腑,如桂枝、荆芥、藿香等;干果类的香气多入里,作用于人的五脏六腑,如一些具有强挥发性辛香味的香药如豆蔻、肉蔻、草蔻等,有行气、通气的作用,但多用则耗气、散气;花草、水果类的香气大多轻清上浮,入上焦走表。香药的气味厚重、淳厚,令人产生幸福感、温暖感、肥腻感的,多闻可能感觉有点闷心的,多属阳性,有行气、益气、补气的作用,如檀香、木香、肉桂、乳香、大枣、白芷等。而气味感觉清、凉

    自我保健 2019年6期2019-08-08

  • 你不知道的香药
    有其药性,在古代香药与中药分列的,宋代时专门设有香药局,对香药进行管理。香药的药性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中都有详细的界定,共同点是有“祛邪扶正、通经开窍、疗疾养生”的作用。香药也有不少是现在中药类属中的芳香类药物。比如沉香、檀香、丁香,也包括苍术、艾叶、白芷这些较为常见的中药等等。我们其实一直都在“吃香”这个“吃香”可不是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真的是把要香吃进去!乍听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其实很多香在我们没意识的时候已经被吃了。比如烹制肉制品的时

    饮食保健 2019年13期2019-07-15

  • 精油与香药在美容养生上的应用
    利用植物提取物或香药植物制作美容护肤品。现代社会,人们更加追求天然、安全与快速、时尚的生活相结合,芳香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精油与香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美容护肤品中,如精油护肤品、精油按摩、精油洗发水、精油皂或精油助眠产品及含各种香药的护肤品等。可能人们对精油或香药香料的相同与相异之处,了解得却并不深入。本文简要介绍精油与香药,及其在美容养生上的应用,以期抛砖引玉。精油与香药经常混淆或适用,精油的概念相对简单,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舶来品”,由Essential

    中国化妆品 2019年12期2019-04-01

  • 香药在变应性鼻炎诊疗中的应用
    利用天然药物中芳香药物的化痰湿、理气活血、开窍、宣透通络等功效,厘清香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进而开展香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成分、作用靶标及疗效通路的研究,为治疗变应性鼻炎新药物、新剂型的开发研究奠定基础。[关键词] 香药;变应性鼻炎;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 R276.1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4(a)-0099-03[Abstract]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a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10期2018-06-13

  • 香药沁心脾祛湿清暑气
    配方,这些以中药香药制作的东西,香气四溢,沁人心脾,愉悦身心,又能够祛湿解暑,防病治病。香药指气味芳香的中药,具有芳香化湿、行气解暑、祛邪扶正、醒脑开窍等作用。中医学认为皮毛肌腠与五脏六腑相贯通,香药外用,药性可从皮肤毛窍汗孔而入腠里,通过经络的通道到达脏腑,起到调整机体阴阳平衡,鼓舞正气,抵御外邪等作用。《神农本草经》云:“凡邪恶气之中人,必从口鼻入。口鼻为阳明之窍,阳明虚,则恶气易入。得芬芳清阳之气,则恶气除而脾胃安矣。”中药内服可用来治已病之体,而香

    养生月刊 2018年6期2018-06-07

  • 日藏汉籍《香字抄》说解
    所藏的古籍,有《香药字抄》、《药字抄》等多个名称,这些名称是该书在流传的过程中形成的,虽然内容稍有差异,但都是日本关于香药记载的不同版本。一般认为,《香字抄》的作者为日本白河天皇时期的名医惟宗俊通,或者是平安时代的名医丹波雅忠。《香字抄》目前存在多个版本,但都是后出本,祖本已不可觅。在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中收录有《香字抄》的多个版本。有滋贺石山寺藏《香药字抄》三卷本(以下简称“石山寺本”)、京都帝国大学久原文库藏《香字抄》一卷本(以下简称“久原本”)、京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4-16

  • 回医香药避温方法探讨
    就是记载了很多的香药,如青木香、零陵香、甘松香、安息香、迷迭香、茅香、乳头香、荜澄茄、没药等。《回回药方》残卷中记载的常用药有259种,其中明显属于“香药”并注明中文名称的有61种,总共有“香药”113种,占残卷全部用药的43.6%[2]。因此,回医药的特色之一就是对香药的运用。1 回医香药的概念对于香药的概念解释,李珣[3]在《海药本草》中提出:“广义的概念,指外来药物而言;狭义的概念,指有香味的药物而言”。该次要讨论的香药,是嗅觉可以感知的一种药物。现

    系统医学 2018年10期2018-02-15

  • 异域来香:宋代宴饮中的香药
    。学术界关于宋代香药的研究十分丰富[注]参见戴建国:《香料对宋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文史知识》2000年第4期;夏时华:《宋代香药业经济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孟彭兴:《论两宋进口香药对宋人社会生活的影响》,《史林》1997年第1期;林天蔚:《宋代香药贸易史》,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6年印行版等。,但对宴饮用香这一具体现象的关注尚显单薄。本文拟探讨宋人宴饮中香药之使用及其相关文化现象,以弥补该研究之不足。一、宴饮与香药关于香药,林天

    安徽史学 2018年6期2018-01-23

  • 清香怡人之物
    和西域地区的各种香药进入中国,生长于边陲的香药也来到了中原。诸如龙脑香、青木香、乳香、降真香这些香药的异域芬芳不同于中原地区人们常用的香草,它们征服了中国人的心,古代国人的香氛生活也愈加丰富。今天注重时尚生活的人大概在茶座喝茶时都曾品尝过迷迭香的味道,你可知道这原产于地中海一带的浪漫香草,早在汉代就已经来到中国。千百年前,它已经被中国古代的青春少年、风雅之士装入香囊佩戴在身上,或者作为配料被制成美妙的香品在庭间散发芬芳。花熏的造型与盖碗相似,上有碗盖,可以

    宁夏画报 2017年5期2017-09-20

  • 香气亦良药
    与香气的来源——香药有关。《神农本草经》中把药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纲目》则将大部分香药归于上品。《闻香》中提及《本草纲目》中记载,“植物的枝干和表皮类香料多走表,入六腑,如桂枝、藿香等;干果类的香味多入里,作用于人的五脏六腑,如一些具有强挥发性辛香味的香料,如豆蔻、肉蔻等,有行气、通气的作用,但多用则耗气、散气;花果,水果类的香气大多清轻上浮,入上焦走表。由此可见,植物性香药在植物整株上的位置,也与人体有自上而下的对应关系。”随着药物归经理论的发展,常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7期2017-09-03

  • 淡淡薄烟几世香
    ”现代研究表明,香药有提高呼吸道局部免疫可能,从而减少细菌和病毒感染,起到驱邪辟秽的功能。香药装入香包或香囊中可应用于感冒预防,现代也有使用香药挥发油或者芳香气味进行空气消毒的实验研究,如用苍术、艾叶等。在现代的古籍保护中,一些香药也被用来防蠹,例如芸香草、花椒、茅香、藿香、樟脑等。明代方书《普济方·卷二百六十八·杂录门》记载了“祛蚊法”。如熏蚊子,使用香附子、苍术(半斤)、雄黄(别研)、樟脑(别研)各半两,为细末。入雄黄、樟脑和匀,重罗,打作香印。爇(烧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7期2017-09-03

  • 香薰疗法
    是基于传统中药中香药理论发展而来。◎ 那么,究竟什么是香薰疗法?其实,香薰疗法的原理就是从带有香气的植物花朵和树脂中提炼出精华物质(化学成分),并藉由人体最重要的嗅觉和触觉来吸收,从而帮助恢复身心的平衡,从内到外调理养生。而香薰疗法的治疗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通过各种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植物香薰精华油,进行桑拿浸浴、薰蒸和精油按摩,或是点燃植物熏香放置在床边、居室内,任由其弥散在空气中,让受试者慢慢吸入,从而来调整人体机能,达到治疗目的。◎ 香薰疗法是基

    祝您健康 2017年6期2017-06-06

  • 元宵节的养生文化
    的习俗,一些关于香药的灯谜格外构思巧妙、引人注目。譬如:天女散花——降香;踏花归来蝶绕膝——香附;零落成泥碾作尘——沉香粉;海棠春睡——安息香……灯谜中馥郁芬芳“香药”还真不少。自神农尝百草始,香与药同源,两者融为一体,应用极广,颇受人们喜爱。汉武帝时期,香事礼仪风靡朝廷,口含鸡舌香(又名“丁香”)在官员中流传,是为香药可以清洁口齿之故。南朝梁简文帝《列灯赋》载:“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其中提到了元宵节中用到的一种外来药材---安息香,

    中医健康养生 2017年2期2017-05-17

  • 《清明上河图》中的医药图像
    的风俗。宋人喜欢香药,啜香汤,饮子中的原料也多是紫苏、甘草等甘香之品,所以又叫“香饮子”。香药铺孙羊店西侧马路对面,“杨家应症”的斜对面,有一家香药铺,门前有牌楼,是一家规模比较大的店铺,竖立的招牌上“刘家上色沉檀樟香”。“上色”是上等的意思,沉香、檀香、樟香,应该是指的店铺的主营香药。另外,孙羊店正店招牌边上的门面房写有香(醪),应是兼营香药的酒店。香药在宋代朝野上下很是流行。香药不仅用以治病保健,而且可以制成各式点心在茶楼酒肆售卖。上图:《清明上河图》

    中国医学人文 2017年3期2017-03-29

  • 本草香药的卫生防疫功用概述
    摘要】中国的本草香药文化源远流长。本草香药香药本草制备的各种香料,广泛应用于宗教、祭祀、居家各方面。本草香药见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各主要本草典籍,如苍术、木香、女青、菝葜、艾纳香、樟脑、雄黄、菖蒲、山柰、藁本、鬼臼、艾叶、鬼箭羽、麝香、徐长卿、川芎、皂荚、降真香等。本草香药方(悬佩方、熏烤方、烧燃方等)散见于医方医案瘟疫、辟温、禁药等条目或专论中。系统整理、发掘和研究香药本草,创新应用香药本草和本草香药,对增强人们的卫生防疫能力、提高人居环境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7年2期2017-03-20

  • 唐代与中东的香药交流概况
    常坚实的基础。而香药作为香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载体,值得被我们充分的重视与挖掘,这一方面古人已经有非常深刻的研究,现有的古籍文献众多,我根据对古籍的一些梳理和向其他老师交流请教所获取的一些心得,整理出来分享与各位香友。香药与涂香大约在中国三国时期成书的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六)中最早出现“香药”一词:“我时住在祗洹精舍,闻其音声即生慈心。时有凉风吹香山中种种香药满其眼眶,寻还得眼如本不异,诸贼开眼即见如来。”而稍晚一点的西进时期成书的《三国志》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19期2017-02-17

  • 唐宋外来药物的输入与中药化
    鼎盛,尤其是外来香药,填补了中国本土芳香走窜类中药的空白,宋局方中应用广泛。该文通过整理唐宋时期外来药物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从唐宋时期外来药物的品种和数量、使用状况及本土化趋势等角度进行总结。外来药物自唐至宋逐步被给予了中药化的功效阐释,唐时昂贵的乳香等香药在宋代逐渐平民化,宋代的外来药物引种栽培亦略有发展,外来药物与传统中药的界限逐渐模糊,外来药物开始中药化。外来药物的输入在唐宋时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关键词]

    中国中药杂志 2016年21期2017-02-16

  • 试论古代香文化的现实意义
    了解,如香文化中香药和香疗体现的药用价值,以及芳香保健师新职业的出现。本文首先考察古代香文化的发展脉络,发掘古代香的地位与功用,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可以在研究香文化之余让其结合商品经济其重新融入广大群众的生活,做到古为今用,继承并光大传统香文化。香文化;古为今用;价值当代社会大多数中国人对香文化最为深刻与直接的印象应该是香水、法国以及香奈儿等奢侈品。但香文化绝不仅仅局限于此,从时间维度香文化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从种类上香文化也不仅是女士香水,它涉及宗教、驱

    山西青年 2017年10期2017-01-30

  • 本草香药的卫生防疫功用概述
    330004本草香药的卫生防疫功用概述杨卫兵1夏循礼2*1.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0;2.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4中国的本草香药文化源远流长。本草香药香药本草制备的各种香料,广泛应用于宗教、祭祀、居家各方面。本草香药见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各主要本草典籍,如苍术、木香、女青、菝葜、艾纳香、樟脑、雄黄、菖蒲、山柰、藁本、鬼臼、艾叶、鬼箭羽、麝香、徐长卿、川芎、皂荚、降真香等。本草香药方(悬佩方、熏烤方、烧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4期2017-01-15

  • 东南亚香药与明代饮食风尚
    相继兴盛,东南亚香药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长期以来被社会上层独享的香药自明中叶开始逐渐在社会上普及开来,饮膳类书籍及日用类书中香药出现的频次创历史新高,添加香药的食谱纷纷涌现,以胡椒为代表的香药成为社会各阶层烹调食物、腌制果干、酿造美酒、制作香茶的重要调配物料,曾贵为奢侈品的香药俨然变成了大众生活必需品。作为海洋贸易标志性产品的香药在饮食领域的广泛应用,带动了明人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的全新变革,也促发了奢靡消费观念的进一步深化及走向日常。关键词:明代;香药;饮

    古代文明 2016年4期2016-11-14

  • 飘散千年的香气
    蕙、芷、蒿等原态香药经过炮制、研磨、熏蒸等方法,合成的更为精致的香丸、香饼、香膏等,这个工艺过程便是“合香”。相传宋人陈敬所著的《陈氏香谱》中有记载说,“杏花香”方炼制成的香丸“如弹子大”,“开元帏中衙香”是“丸如大豆”,“雪中春信”方是“炼蜜和饼如棋子大,或脱花样”。棋子大小的香饼还要脱出花样,的确精致,耐人把玩。那么佳人的纤纤素手又该怎么样捻着这精致的香丸、香饼来“添香”呢?个中情形也绝非像今天这般借个火把它点燃那么简单,所以亦不如叫“红袖烧香”。所谓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6年7期2016-08-04

  • 唐代与中东的香药交流概况
    常坚实的基础。而香药作为香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载体,值得被我们充分的重视与挖掘,这一方面古人已经有非常深刻的研究,现有的古籍文献众多,我根据对古籍的一些梳理和向其他老师交流请教所获取的一些心得,整理出来分享与各位香友。香药与涂香大约在中国三国时期成书的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六)中最早出现“香药”一词:“我时住在祗洹精舍,闻其音声即生慈心。时有凉风吹香山中种种香药满其眼眶,寻还得眼如本不异,诸贼开眼即见如来。”而稍晚一点的西进时期成书的《三国志》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17期2016-05-30

  • 书讯
    。《中古中国外来香药研究》温翠芳 著科学出版社,2016年6月作者系统论述了中古中国进口的香药在种类上的特点、不同历史时期香药产地的变迁、香药朝贡贸易与民间贸易的状况、外来香药的多样化用途、不同阶层消费外来香药的状况以及消费特点。香药曾是中古时代丝绸之路贸易中的重要商品。外来香药深度融入了民众的世俗生活。通过对外来香药的合理吸纳,中国香文化最终形成并确立。《奢侈的女人:明清时期江南妇女的消费文化》巫仁恕 著 商务印书馆,2016年8月本书以中国奢侈风空前高

    大众考古 2016年9期2016-03-31

  • 阳痿从香论治
    评 孙淑艳本文从香药醒神醒志、振奋肾阳、强肾壮志进行论治;香药疏泄肝气、调畅情志、香兴宗筋;香能生气、活血、化瘀通络,改善阴茎海绵体微循环;香药醒脾、芳香化湿、调通水道、清下焦湿热四个方面探讨了对香药治疗阳痿的理论认知与临床用药的实践。阳痿; 从香论治; 醒神强肾; 香疏泄肝; 香行气血; 香通水道“香”指“香药”,指辛香、芳香、苦香、甘香、酸香、咸香的一大类中草药。本类香药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及萜烯烃类、芳香烃类、醚类、醇类、酮类、脂类、醛类、樟脑类、龙脑

    环球中医药 2016年11期2016-03-11

  • 宋代香药业研究
    75001)宋代香药业研究孙婧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香药,是香料药物的简称,经西域传入我国后,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沐浴等方面。我国使用香料的历史弥足深远,在宋代也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普及。本文简要探讨宋代香药的概貌、宋代香药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宋代香药与饮食、医疗的关系以及宋代的香药消费,旨在对宋代的香药业有所了解。宋代;香药业;管理机构;消费一、宋代香药概貌有宋一代是香料有了长足发展的时期,《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3期2015-12-07

  • 宋元时代南海香瓷之路
    和药材合称,谓之香药。《神农本草经》中就有香料入药,《海药本草》中就记载了外来香药 50 多种,其绝大部分用来治病。宋代香药不仅治病,还上了餐桌,是盛会中很上档次的配置品。苏东坡《与章质夫帖》说,“会公宴,香药别桌为盛礼,私家亦用之。”宋徽宗宴请枢密院长官,侍姬捧炉,焚白笃褥香,这种香每两价值高达20万钱。南宋大将军张俊,以丰盛的香药宴席招待宋高宗。民间因而仿效。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汴梁有“香药果子”、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南宋临安有“丁香馄饨”,都是以

    南风窗 2015年22期2015-09-10

  • 香药四方
    文/米怜香药四方文/米怜李珣是唐末五代『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其家族『以鬻香药为业』。他所著《海药本草》是我国第一部外来药专著,现1存31种药物条目中,香料药物多达五十余种。李珣所录『香药』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一说香药主要产自异域,通过海上运输传入古代中国,所以香药就是『海药』;一说香药顾名思义,指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下面介绍四种香药方剂,这里所说的『香药』只关乎那一缕馨香。起死回生的“苏合香丸”《苏沈良方》是根据沈括的《良方》与苏轼的《苏学士方》整理编撰而

    读者欣赏 2015年3期2015-07-18

  • 敦煌遗书中梵文香药的应用探析
    讨敦煌遗书中梵文香药的应用探析史正刚1刘喜平2*辛 宝3张 炜4段永强21.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3.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4.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香药通过丝绸之路和佛教的传入,纷纷涌入汉地中原地区,成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地处丝路重镇,敦煌遗书真实记载了梵文香药在医方中的应用,梵文香药以单独组方、香药中药,交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20期2015-06-07

  • 一粒香丸通古今
    主梅花香”由9味香药和成,其主原料有白梅、檀香。其中的白梅又称绿萼梅、绿梅花,多产于江浙,味酸气平,入肝、肺二经,可舒肝和胃化痰,安神定魄。2、春消息:由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配制,是其“梅香三绝”之二。梅花亦称报春花、春消息。在自然环境纯净的古代,早春开放的梅花所散发的香气恐怕异常浓郁迷人。为了在没有梅花开放的季节里也能享受到梅花的香气,古人用各种香药配制出了多款梅花香。“春消息”由5味香药和成,其主要原料有丁香、零陵香、甘松。其中丁香多产于印度尼西亚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7期2015-05-30

  • 什么茶配什么香
    香、柏子等十几种香药为主的和香。此香味道清淡,丁香所特有的微酸、甘甜的味道比较明显,柏子清香则淡淡的。好的和香基本不太能分辨出每款香药的味道,它是给人一个总体的感觉:清雅舒适。每种香药既能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又不至于太喧宾夺主。为了配合这款香,我们选择了几款绿茶、白茶、花茶与之相配。绿茶我们选择了当年的“明前”龙井。龙井特有的甘甜、清洌总是让人在春天和初夏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洗去一个冬天的收敛,每个毛孔都争先恐后地绽放。奇怪的是,虽然这款香和这款茶都是特

    爱你 2015年20期2015-05-24

  • 从沉香到乳香 ——唐宋两代朝贡贸易中进口的主要香药之变迁研究
    贸易中进口的主要香药之变迁研究温翠芳(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市400715)唐宋两代朝贡贸易中进口的主要香药在种类、数量、原产地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迁:唐代主要进口沉香,宋代主要进口乳香;唐代沉香的单次朝贡量有达450斤者,宋代乳香的单次朝贡量在1万斤以上的很多,甚至有超过10万斤的超大规模朝贡;唐代进口的沉香,其产地为南海诸国;宋代进口的乳香,其产地为阿拉伯半岛东南部和非洲索马里.其变迁原因如下:唐宋两代政府在香药朝贡贸易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型,唐代政府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3-16

  • 宋代市舶香药纲运考述
    华宋代人们使用的香药大部分来自于东南亚、阿拉伯等地,常见的有龙涎香、龙脑香、沉香、乳香、檀香、丁香、苏合香等数十种。因当时社会对于香药的消费需求较大,东南亚、阿拉伯等地香药不断输入中国,因而香药贸易兴盛。宋代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先后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置类似于海关性质的市舶司对进口香药进行抽解(即以香药等实物形式向舶商征收关税)和博买(即按一定价格向舶商收购香药蕃货),*可参见拙文《宋代市舶香药的抽解与博买》,《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且市舶抽解和博买

    云南社会科学 2015年6期2015-02-12

  • 《海药本草》对回医药学的贡献*
    伊朗),世代以售香药为业。它对祖国药学的贡献在于编撰了研究岭南和海外香药的专书—《海药本草》。书于五代,辗转之宋末年而亡佚。现考证尚志钧先生辑录的《海药本草》载药131条,记载产于西亚、中亚西域地区的香药45条。书中对香药的含义、性状、功能主治及炮制有独特的阐述。增补了前人所未载的海外香药,丰富了回医药理论。本文籍该书产生的背景、学术思想及特点对回医药的贡献作以浅析,敬祈同道。海药本草;回医药;贡献香药是回医学的用药特色,在回医药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12期2015-02-10

  • 洗尽铅华起天香
    有重要贡献。广涉香药(芳香药材,近似现在的“香料”)、香方、制香、用香等多个方面。如葛洪、范晔、陶弘景、孙思邈、李时珍等等。目前所知最早的香学专书即是范晔编撰的《和香方》。约自东汉后期开始,香已成为各类典籍中的常见主题,包括医学书、地理(植物)书、史书、文学作品(诗词歌赋、志怪小说等)、类书、佛道典籍等等,如《异物志》(杨孚)、《西京杂记》、《抱朴子》、《博物志》、《肘后备急方》、《名医别录》、《齐民要术》、《通典》、《千金方》、《梦溪笔谈》、《本草纲目》

    中华手工 2014年8期2015-02-09

  • 广州盛唐史迹——光塔
    ,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其舶深六七丈。狮子国、大石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往来居住,种类极多”,足见唐代广州对外贸易之繁盛。endprint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对外贸易历史悠久,秦汉时就已兴起。至唐代广州已经是国际著名港口,外国商船的樯帆如云,市场繁荣,商品丰富。据日本奈良时代典籍,真人元开著《唐大和尚东征传》载,广州“江中有波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其舶深六七丈。狮子国、大石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

    文物天地 2014年4期2014-07-01

  • 宋代市舶香药的抽解与博买
    惯称天然香料为“香药”,常见的主要有龙涎香、龙脑香、沉香、乳香、檀香、丁香、苏合香等数十种,主要产于东南亚、阿拉伯等地。因宋代社会对香药的消费需求较大,东南亚、阿拉伯等地的香药源源不断输入中国,因而香药贸易兴盛,在宋代海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宋代政府十分重视香药贸易,规定进口香药须由政府设在广州、泉州、明州等地的市舶司进行抽解和博买,将其纳入政府禁榷经营范围之内以增加财政收入。其中抽解是指市舶司以香药等实物形式向舶商征收进口关税;博买是指抽解之后市舶司又要

    云南社会科学 2014年5期2014-03-11

  • 论回医香药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750021)香药是回医学的特色用药之一,在回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香药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指外来药,狭义的概念,指有香味的药物[1]。回医香药是指阿拉伯商人从阿拉伯地区甚至东南亚等地贩运到中国的香料药物[2],因其历史悠久、独具功效而广泛应用于临床。1 历史溯源回医香药源自于阿拉伯国家,主产于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及东南亚地区,后逐渐传入中国[3]。据考证,香药最早从汉代就开始输入中国,宋金元代是香药输入的鼎盛时期[4]。阿拉伯人擅长种植和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9期2014-01-25

  • 回医香药疗法
    751100回医香药疗法,也称香疗术、芳香疗法,是指利用回药中芳香性动植物药来防治疾病、增进身心健康的医疗保健方法。由于这些动植物富含易挥发的精油小分子物质,通常散发出芳香气味,故而以香药来防治疾病或保健,所以称作香药疗法。香药疗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医疗保健方法。言其古老,是因为早在二、三千年前的古代埃及、印度就已经在医疗活动中使用了芳香动植物,如乳香、没药、檀香、艾叶等,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Hipporates.公元前460-377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9期2013-01-25

  • 苗族常用香药本草的整理研究
    0002苗族常用香药本草的整理研究邹 顺 王华南 李 玮 万 琦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香药,即 “舶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苗族医药具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考证,收集、整理了15种苗族常用的香药本草资料,为后期相关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苗药;香药;整理香药是指药材药用部位气味芳香,或经燃烧、煎煮、研粉、加热能产生香气,以及虽无特殊芳香气味,但习惯上被当作香药使用的药物[1]。我国对香药本草的使用已有几千年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2期2013-01-24

  • 苗族常用香药本草的整理研究 (二)
    0002苗族常用香药本草的整理研究 (二)邹 顺 王华南*李 玮 万 琦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在苗族医药史上,香药有其具有较大的价值和影响,本文继续收集、整理了15种苗族常用的香药本草,对其来源、苗药名及现代用药经验进行介绍。苗医药;香药;植物药苗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素有 “千年苗医,万年苗药”的美誉[1]。在苗医药发展史上,香药本草逐渐从苗族同胞祭祀、巫术用品转变成为具有特殊价值和作用的苗药,对苗族同胞产生了深远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3期201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