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师

  • 壮族歌咏文化传承的情感德育价值及其实现
    流和感情的沟通。歌师是壮族歌咏文化的重要传承主体,歌师的口传心授是传统歌咏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歌师传歌以个体的人生阅历和生命体验延续和深化了地方道德教育的实践内涵,培育了积极健康的族群情感品质。我们可以从情境创设、情感内容、情感体验等方面体会到壮族歌咏文化传承的情感道德价值。1.1 壮族歌咏文化传承是有效的情感德育活动,形成真实的道德情感空间,创设了日常化的情感德育环境壮族歌咏文化传承是歌师与歌手在日常生活的参与中完成的,是有效的情感德育活动。至今,出色的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2024-06-01

  • 侗族大歌技艺的传承及其思考
    项技艺,也是每位歌师所需承担的重要文化责任,更是侗寨脸面的重要体现。侗族大歌的技艺传承具有明显的体系化特征,其中包括了歌手、歌队、歌师三个层面分别需要掌握的歌唱、集体无指挥对歌、技艺传授、创作等技艺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应邀参加法国第十五届巴黎秋季艺术节期间,侗族大歌以其高超的歌唱技艺和无指挥多声部合唱形式在法国引起了轰动。艺术节执行主席约瑟芬·马格尔维特说:“在东方一个仅有百余万人的少数民族,能够创造和流传这样纯正的艺术、这样闪光的民间合唱,这在世界上

    南方文坛 2024年2期2024-03-12

  • 贵州瑶族“绕家”民歌音乐变迁及意义阐释
    以下是笔者向绕家歌师请教相关问题时获得的信息,兹摘录以作说明。许兴柱:我们绕家的调就是最后那个尾音,按照尾音来分调。“呃嘣”[e44poŋ53]有[nɛ55vi44][nɛ55pa22][nɛ55tɕaŋ22][nɛ55soŋ24]这些调。[nɛ55vi44][nɛ55pa22]调什么时候都可以唱,其他(调)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唱。过冬(过冬年)的时候可以唱[nɛ55tɕa ŋ22][nɛ55soŋ24]。[ɛ33pen35pen35][qa35i35tɕi

    中国音乐 2023年6期2024-01-10

  •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下侗族琵琶歌的英译研究
    的。侗族语言经过歌师进一步对韵律和意义的有意编排形成侗族琵琶歌,其韵律非常丰富。侗族琵琶歌的韵律主要有三种,即内韵、腰韵和脚韵。内韵主要指在同一句歌词中,前一个音节的末尾音与后一个音节的开头音押韵;腰韵也被称为中韵,指的是上半句的末字韵跟下半句的首字韵或中字韵相押;脚韵也称外韵,指偶数句的末字之间押韵,琵琶歌首先当押此韵,从始至终押好韵脚方能保持一首歌的完整和谐性。其中,内韵和腰韵是侗歌尤其是侗族琵琶歌的韵律特色。侗族琵琶歌歌词三韵兼押,脚韵一韵到底,唱起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17期2023-12-01

  • 侗族大歌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路径与方法研究 ——以三江中学为例
    音乐艺术之一。“歌师、歌班”是侗族地区民间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这是一种侗族独有的音乐教育形式,它被誉为“侗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基石”,通过歌师口传心授,这样一种传承方式在侗族地区有其民族性和独特性,是侗族民间音乐绵延生息的保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学校音乐教育中也开始逐渐渗透民族音乐,侗族大歌独特的演唱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少数民族歌曲,侗族大歌在节拍节奏、唱法技巧、多声部混合、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形式。侗族

    戏剧之家 2023年14期2023-09-05

  • 花鼓歌
    当器乐演奏完后,歌师开始唱歌。歌师们相逢歌场是很快乐的事,老家人打花鼓有个规矩,叫做“有理无理,打鼓的先起。”就是由打鼓师傅的先开口唱。一般歌师开口歌为:要我唱歌哥不难,不是挑花绣牡丹,挑花还要五色线,唱歌只要嘴动弹,舌头圆泛。也有歌师会谦虚的唱:正好唱歌忘了歌,正好织布飘了梭,关公提笔忘记了字,野鸡翻身忘记了歌。还有歌师会唱:出门就是一声歌,别人笑我穷快活,有人劝我多挣钱,有人劝我娶老婆,金钱老婆都不爱,一心要学花鼓歌......花鼓歌一端起了头,气氛很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8期2023-08-22

  • 五峰撒叶儿嗬
    ——这时候的掌鼓歌师的已是满头大汗了。妇人用右手抢过他左手中的鼓槌,边打边唱:“我来换来我来换,我换歌师旁边站。”歌声落,一对鼓槌已到了妇人手里,妇人捶鼓的时候,腿脚和腰身也随鼓点使劲儿,干脆有力,泼辣中透着潇洒。唱歌时,妇人躬身扶住鼓面,像深情的诉说,到了高音,猛然直起身子,仰头呐喊。浑厚嘹亮中透出的悲凉让人禁不住心里一紧,两眼不觉湿润。舞群中有人累了,退出去歇下,围观的人便替补进去。这时候,一位精神矍铄的银发老人吆喝一声,轻松随意地随鼓点踩着步子,摆着

    芳草·文学杂志 2023年1期2023-05-30

  • 萨高良歌师
    一位八十多岁的女歌师正在教一群青年男女唱侗族大歌。我下榻鼓楼附近的侗酒民宿,突然听到这样的神性音乐,迫不及待地跑了过去。我看到他们的嘴一开一合,似有声,又无声,走神的瞬间,很想找谁款一款(侗语,聊天之意),搜寻大歌背后的一段段故事。从中我看到了杨萨高良,看到了吴公壮,看到了吴萨银花。再环视他们的身旁,我看到侗乡灿若星河的歌师们。他们的歌声无伴奏、无指挥、自然合声。他们嘴里流淌的旋律,犹如清泉般闪光,掠过古梦的边缘。歌声停下后,歌师萨高良和我款了起来。二很少

    南方文学 2023年6期2023-03-29

  • “侗族大歌”演唱特色在声乐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
    的知识文化,因此歌师在侗族内拥有很高的地位,人们将他们视为知识渊博、最懂道理的智者,而侗族大歌也正是一代代歌师用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二、侗族大歌的演唱特点分析(一)吟诵腔训练自然音域侗族拥有本民族特有的语言,侗族歌师在传授大歌时需要带领学习者展开吟诵调训练,使得学习者能够用人声的自然域演唱大歌。侗族拥有南北两种方言,而大歌主要用南部方言演唱,侗族虽然没有文字,但是他们的语言优美且充满丰富的内涵,可以有效满足表达与记载要求。侗族大歌是侗族语言精华的凝集

    戏剧之家 2022年14期2022-11-13

  • 侗族叙事歌《珠郎娘美》中的娘美形象塑造 ——基于微观言语行为理论的分析
    的意识形态,找出歌师塑造此种娘美形象的缘由。一、约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与侗族叙事歌言语行为理论的出现始于当代英国著名语言哲学家奥斯汀,他提出“言语即是行为”,认为语言的意义蕴含在言语行为里,主张把二者联系起来研究。此后,约翰·塞尔又进一步发展了奥斯汀的理论,认为所有的语言交际都涉及言语行为,而说话人所发出的句子意义和其意图之间也存在一系列的分析型关系,提出将言语行为中的行事行为分为五类,即断言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和宣告类。尽管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是源

    戏剧之家 2022年4期2022-11-12

  • 薅草锣鼓:土家族歌乐到说唱的过渡形态
    间地头劳作时,由歌师领唱,锣鼓伴奏,众人接腔和乐,有时还依附着当地民歌,形成一种独具民族风格的田野歌乐形式。随着时代的演进,薅草锣鼓在表演形式、内容与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历史故事、神话人物、传奇事件等为主要题材的说唱;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表演方式也逐渐向艺术化方向发展,其音乐旋律、故事情节、表演程式等明显增强,兼具说唱与戏剧的演绎特征。因此,有必要从现代表演形式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薅草锣鼓的形态与价值,薅草锣鼓从产生那时起,发展到后来以说唱为主体的艺术形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11-04

  • 侗家“歌窝”深处传来“安全之歌”
    好,请来村里的“歌师”吴永康,让其编成侗歌让大家传唱。侗歌侗戏,侗族人爱唱,网友也爱看。此外,吴显艳还将侗歌侗戏拍成了短视频,在网络上传播。目前她已收获五千多粉丝,其中点赞量最多的一条短视频,就是用侗语宣传安全生产的内容,获得了近五万的播放量。“把安全常识拿来编歌时,通过调顺序,既要兼顾安全知识本身,还要符合侗歌韵律……”吴永康是当地县级非遗传承人,目前已经编了两首关于安全生产的侗歌,其中《安全生产侗戏侗歌宣传》是他编的侗歌之一。吴永康说,看到大家传唱自己

    大众科学 2022年6期2022-07-07

  • 苗族古歌之语境、仪式和人
    最后还需要特定的歌师们来唱诵,他们是被选择来完成苗族古歌唱诵的人。这三者合在一起,苗族古歌的唱诵才能完成。一、苗族古歌之语境任何语言的发生如果离开了相应的语境,就很难理解它所传达的意思。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在一个场合里是一种意思,而换了另一个场合则可能具有完全相反的含义。马建忠在《马氏文通》里对语境的定义是:“字无定义,故无定类,必先知上下之文义何为耳。”这也说明了语言的使用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够被理解。苗族古歌作为苗族的文化瑰宝,阐述了苗族的神话、历史和

    文学艺术周刊 2022年1期2022-04-29

  • 土家族撒叶儿嗬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
    掌鼓师击鼓唱歌,歌师应声唱和、载歌载舞。掌鼓师是撒叶儿嗬中的“关键词”,除为歌师们伴奏之外,提示信息也是其重要作用。当掌鼓师击鼓唱到“换一个号儿啊打上啊一呀……”,提醒歌师们更换表演内容和表演曲牌。掌鼓师击鼓讲究手舞足蹈,节奏明快,唱歌吐词清晰。击鼓的节奏有3/4 拍、4/4 拍等,不同节拍型之间转换自然。击鼓时的身体表现力与鼓声呈正相关关系,掌鼓师唱歌时敲击鼓边,鼓声轻,则肢体动作幅度小;掌鼓师为歌师们伴奏时,敲打鼓面,鼓声重,肢体动作幅度大。鼓声轻、动

    戏剧之家 2022年35期2022-02-11

  • 侗族大歌:复调音乐与族群认同的互构 ——以贵州省榕江县为例
    歌国家级传承人(歌师)HGM。历史记忆中有关“起源”的部分强化了族群成员的同胞手足之情,这是族群根基性情感的来源④王明珂:《历史事实、历史记忆与历史心性》,《历史研究》,2001年第5期。。大歌作为侗族文化的传承载体,记录了侗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也隐喻着侗族成员的集体记忆,凝聚着族群内部的原生情感。族称能够界定民族自身并与他者相区分,⑤罗彩娟:《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作为壮族主源的“骆越”文化表征》,《广西民族研究》,2017年第6期。歌师将自己认定为侗族的

    民间文化论坛 2021年1期2021-11-26

  • 雷蕾原创歌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中黔北仡佬族打闹歌与《送郎当红军》的音乐特点分析
    号”,歌头。由女歌师和男歌师演唱,歌师背锣挂鼓,边打边唱。音乐色彩上具有民族韵味,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由音响上的色彩特质带来的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歌师所扮演的角色在劳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前面三小节的节奏较为舒展、自由,演唱形式较为高亢、明亮。只用了衬字“哎”、“哟嗬”、“喂”。在调式调性上主要以五声音阶组成的羽调式,即“6 1 2 3 5”五个音为骨架音组成。A 段是主题的呈示,由女歌师与男歌师领唱,众乡亲和唱。歌词的句式不一,以七字句、九字句较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1年2期2021-03-30

  • 听歌者
    多深?听听那些古歌师唱的就知道了。每一次族人的聚会,古歌师总能把那些喜宴歌、细话歌、引路歌以及仪式歌不重复地唱个一天一夜。他唱天地起始,唱物种来源,唱两情相悦,唱人生离合,唱得口渴了就端起酒碗,和听歌者碰一次,喝一口,然后又唱。直唱到月光皎皎,晨光初露。唱得多了,谷物和花朵、家畜和野兽都会跑出来,红枫树下对歌的朵娅和朵海就出现在眼前,听歌者就感觉到不一样的人性或天堂,古歌里的人和物就变成听歌者本子里的文字,散发淡淡的墨香。当古歌师唱到“今年哟,父母辛勤劳作

    红豆 2021年12期2021-01-05

  • 影像视阙下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铜关村侗族大歌的影像记录与研究
    通过对铜关村的大歌师吴显忠(现年87岁)老人的采访得知,侗歌在当地最开始是人们用来传递爱恋、亲友走访、村寨相约对歌的一种方式,大歌一般在村寨或氏族之间集体做客的场合中演唱,是侗人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的核心内容,侗族大歌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侗族大歌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侗族大歌越来越多的开始面向社会搭台展演。歌师是侗族大歌中最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歌师在侗语中念作“桑嘎”。歌师在侗族地区村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品牌研究 2020年12期2020-12-19

  • 竹山县丧葬仪式中的吹打乐研究
    间的香火、供奉。歌师唱《开路歌》。整个开过路的时间,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左右。【老板子】(阳锣鼓)锣鼓齐奏(锣声不宜大,类似轻声滚奏)开腔(引子):Kkkkkkkkkkkk……kkk……(1)为了方便记录锣鼓击打的节奏,根据锣鼓发音的特点,作如下标记:锣发音“哐”,用字母“K”代替,鼓发音“咚”,用字母“d”代替,i为击打鼓边。凡是锣打的同时,鼓也一起同节奏击打,后同(后文中出现的“c”,代表马锣的发音)。歌师念白:一股青烟慢悠悠 ——Kkkkkkkkkkkk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4-13

  • 富川“平地瑶”音乐采风调查报告 ——以青山脚村、老屋栎村为例
    歌的时候必须要有歌师在场。大家都很喜欢聚在一起唱歌,大家因为爱好或是闲适时间自发性的组织在一起,这样的群众组织一般没有名字。由于很多演唱者是没有自己写歌词的能力的,再加上文化水平的不足,认不出歌词,所以需要有歌师为大家写出歌词,并且在演唱前为大家念出歌词,大家才能照着固定音乐格式,把词代进音乐去演唱。(2)地域性的歌唱:以七都讲歌和八都讲歌为例。七都讲歌与八都讲歌可以运用同样的歌词进行演唱,但是二者又有很大的不相同。二者在演唱时,“七都讲歌”的旋律走向更强

    黄河之声 2019年10期2019-12-17

  • 东安凤凰歌
    实的人家,就会请歌师为这场喜事唱歌助兴,这就是凤凰歌的由来。凤凰歌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为进村入门而唱的,可称为“入门歌”;第二部分是歌师代主家感谢三亲六戚送来肥鸡等厚礼的,可称为“酬客歌”;第三部分是祝福新生的孩子健康成长的,可称为“祝福歌”。各部分的歌词内容,都有相对固定的套路,临场时只根据节令、村名、主家的主要情况做适当的变动即可。歌师进村后,在看见主家大门之时就开始唱入门歌了,一路唱着到达主家门前,如在六月到某村某家去,就唱道:六月太阳

    西江月 2019年2期2019-11-20

  • 我的非遗情结
    是我找到的第一个歌师,工作找到突破口,也是在你的帮助下,找到了更多的歌师和《黑暗传》手抄本,保康被专家认为是《黑暗传》“歌师最多、手抄本最古、最长、最全,传唱区域最广的地区”,“保康是《黑暗传》理所当然的故乡”。不一会儿,老吴骑着摩托车回来了。他说找到了自己的《黑暗传》。我什么也没说,把委屈咽了下去。我深知传承人把这些手抄本当做命根子,就是对我再大的误解,我也能忍受下去。误会解开了,老吴又恢复了以往的热情,在他的帮助下,我将几位传承人召集在一起。经过两天的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1期2019-02-17

  • 渐行渐远的歌声
    堂唱孝歌,其它的歌师不用请,都是自己图玩来的,歌声唱起后,叭喇匠与其他的歌师就会自然加入队伍,唱古唱今唱情唱理,无不井井有条,后来事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风俗没再继续下去,现在已几乎让人淡忘了。写到这里,让我想起获得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江健三郎与石黑一雄的对话:“因为真实的日本在六十年代以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我的祖母去世后,母亲也逐渐老去,家乡的传说、传统以及民间故事统统失传了。与此同时,身处东京的我却试图去想象、记忆这些传说和

    天工 2019年10期2019-02-12

  • 政府帮扶式理性保护的困境与省思 ——来自黔东南榕江县S村侗歌文化的田野考察
    歌的文化传承人(歌师)纳入国家财政资助体系的方式进行保护;二是通过“集体展演”吸引旅游的方式进行文化传递;三是采取“侗歌进课堂”等方式进行的学校教育传承。其中前两者属于政府主导下的民间传承,后者则为教育传承。政府的支持无疑为侗歌的承继撑起了一片天空,但“国家的视角”往往也难免顾此失彼,同样也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困境,甚至可能带来保护的悖论。本文将目光聚焦在“以村寨为基础”的政府主导下的民间传承方式,即主要讨论“资助歌师”和“集体展演”这两种帮扶式理性文化保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6期2019-01-28

  • 十堰地区丧歌文化的调查研究李 惠 周雪冰 蒋思洁
    唱丧歌的人被称作歌师。就笔者所知,在当地,唱丧歌有“打待尸”、“打转转鼓”、“打火炮”、“闹夜”、“打夜锣鼓”等不同的叫法。房县古称房陵,古房陵地域辽阔,包括荆山(在今南漳县西部)沮水(在今保康、南漳境内),是古楚文化的发源地。房县山川险固,民风守成,受外界影响较小,一些古代的文化风俗比较容易传存下来。所以在今天,房县及其周边地区仍流行着唱丧歌的习俗。(二)研究意义丧歌文化是特定社会的生产方式的产物,反映一定时代、一定区域的人们的宇宙思想、伦理规范、审美心

    西部论丛 2019年1期2019-01-15

  • 情人泉里听山歌
    你自编的?她说是歌师教的,她说她的歌师是文化人,整理了很多山歌,还写了文章上过报哩。难怪这些歌有点似曾相识,说不定早先读的文章,正是出自这位歌师的手笔哩。情人泉之旅将告尾声。细妹子除了鸡蛋钱死活不肯多收一文,她说山里人不把山歌卖钱。歌师说了,传唱山歌是山里人的本分。我心里忽然激起拜访这位歌师的欲望,询之山妹子,她手指不远处一间石砌小屋,说他住那里,又在我耳边悄声加上一句:“他是我爹啊……”说着一甩长辫,笑着跑开了,咯咯的笑声如一串山歌。

    金秋 2018年18期2018-12-20

  • 被歌声滋养的侗寨生活
    。黄昏,侗寨乡村歌师坐在鼓楼前唱起歌。玩耍的儿童安静下来,默默聚到老师身边。歌声就像集结号,聚集的孩子越来越多。孩子们一张嘴,整个世界就安静下来——此刻,我懂终于明白什么叫天籁之音。“我是苗族,10年前我去一个苗族村寨旅行,看到所有苗族姑娘都穿苗装唱苗歌,我才发现,我身为苗族,苗语都不会说。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世代用歌声传民族的历史,用歌声修身养性。”青曼,是这个苗族村寨的名字。从此以后,她便有了青曼这个化名。认识3年,很多聚集在青曼身边关注侗族大歌的

    中国周刊 2018年10期2018-10-18

  • 殊途同归的人生
    织的表述。东郎(歌师)们时而激昂高亢,时而悠远婉转,时而短促铿锵,时而悲情如诉的唱诵流传千载而不衰。看起来,麻山苗人的平凡日子远离文史哲的精深论述,但他们一进入史诗的境界,就沉浸在一种令精通汉语的文化人难以捉摸的深邃意蕴中。就像我们一般读者,哪怕熟读博尔赫斯,却不一定能够进入博尔赫斯的哲理境界一样。博尔赫斯在他创作的旺盛期,就因患眼疾而最终失明,在生命中长黑三十年的光阴里,陷入了黑暗世界。这的确是文字书写者的最大痛苦。但博尔赫斯并未因失明而中止写作,而是让

    南方文学 2018年3期2018-09-18

  • 为死者歌舞如此豁达的生死观
    ,请出来请出一对歌师来好些打,好些跳,莫把脚步踩错了叫错号子犹是可踩错脚步有人说好汉不等人识破这叫“四大步”的开场,跳的人在灵前边唱边跳,叫鼓的领第一句,跳的人唱一句“撒叶儿嗬哟”,叫鼓的人唱完第二句,跳的人再把一 二两句连起来唱一遍,当然是边唱边跳。如果是奇数句,最后把倒数第二句和最后一句合在一起唱。一场丧鼓水平的高下,取决于叫鼓的人,他要叫的节奏感强,高手还在主旋律之外另外加一些衬词,加一些“花儿”,跳的人也会在基本步伐之外加一些“花儿”,这就增加了观

    中国三峡 2018年3期2018-03-15

  • 电影《我们的嗓嘎》中的侗族歌师精神
    的嗓嘎》中的侗族歌师精神胡 牧(重庆文理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 重庆 永川 402160)歌师精神是侗族审美文化精神的代表,嗜歌如命、以歌养心、无私传歌是歌师精神的核心。本文以侗语电影《我们的嗓嘎》的故事情节为出发点,探讨了歌师精神的内涵及侗歌、歌师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情况。影片将歌师精神置放于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加以刻画,既塑造了歌师的典型形象,又表现了歌师歌师精神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境遇,呈现了侗歌保护传承的多元走向。《我们的嗓嘎》;侗歌;歌师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7年1期2017-03-23

  • 浅谈侗族大歌传承模式转型探索
    ,侗族大歌主要由歌师、歌队两大传承主体维系。歌师在传承过程中主要开展教学、创作与交流等事项。他们主要是在侗族大歌演绎方面有所造诣、有所威望的侗族中年男性或女性,通过各类方式开展侗族大歌的记录、教育与创作,同时作为代表开展侗族大歌在族群村落间的交流活动。歌队主要是歌师组合或歌师及其学生组合形成,他们以一个结合体的形式出现,承担侗族大歌在本部族村落的传承与发展责任,同时也作为该地区侗族大歌的杰出代表队伍开展相关活动。在传承方式上,侗族大歌主要通过亲子相传、师徒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3期2017-03-11

  • 论贵州侗族“以歌替书”民间儿童教育传统的形成
    的关系入手,从“歌师制度”以及“汉字记侗音”这两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追溯贵州侗族“以歌替书”民间儿童教育传统的形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民族地区民间教育,思考如何将侗族地区儿童教育与侗歌的传承发展有机的联系起来。侗族;以歌替书;民间儿童教育传统贵州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侗族地区历史上是古“蛮夷”之地,被汉民族称为“峒人”、“峒蛮”。由于地处偏远,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贵州侗族地区的学校教育起步较晚,侗族儿童较少接受传统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缺失

    北方音乐 2017年12期2017-01-29

  • 幽默风趣锣鼓歌
    了跟父亲一样的老歌师,擂着战鼓,神气十足地站在一大群薅包谷草的老乡们面前引吭高歌,鼓槌欢快地上下翻飞,声音洪亮,叉腰仰头,每次落音时还跟打锣的师傅对眼帮腔,配合默契,神气活现。老家紧邻房县、神农架,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也算是民歌之乡,会打锣鼓唱丧歌的师傅成堆,而且个个都有手抄的攒本子,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大集体年代,村里经常组织打薅草锣鼓,不光夏天薅草的时候打,春上挖陡坡点包谷时也打,还出现过七八十人参加劳动,两面锣鼓(四个师傅分成两班)对着打的壮观场面。我

    党员生活 2016年12期2016-12-22

  • 歌舞至真 狂欢至性——评陈宇京教授新著《狂欢的灵歌——土家族歌师文化》
    的灵歌——土家族歌师文化》邱紫华1, 邓新华2(1.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 湖北 武汉430074; 2. 三峡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 湖北 宜昌443002)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民间文化学者将研究视野集中到武陵山片区土家族民间文化的研究之中,并取得一大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陈宇京教授向学界奉献的学术新著《狂欢的灵歌——土家族歌师文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就是顺应这一学术研究时代潮流的必然结果。该书以土家族歌师为切入点,对土家族歌师文化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4-04

  • 民歌传承人研究综述
    魂——武当山民间歌师与社会、历史的互动》[3]。概观其相关文献大致可分为概述型、传唱音乐、传承环境、保护及传承、生存状况等几方面研究内容。(一)概述型研究据统计,概述型文献共33篇,其中期刊类21篇,学位论文11篇,会议论文1篇。另1篇专著。其内容主要有传承人的生平介绍、传承谱系、传承方式、生存现状、采风实录等等,如张君仁《花儿王 朱仲禄——人类学情境中的民间歌手》、赵建斌,王红妮《陕北民歌传承人述论》[4]、许文涛《重庆石柱“啰儿调”传承人研究》[5]、

    北方音乐 2016年17期2016-02-05

  • 侗族大歌中的建构性
    音乐传承形式--歌师为主导,歌班为承载的民间“音乐教育”。在侗家,孩子一般从5岁左右就跟随歌师学习侗歌,他们的教学地点也就是在歌师家中,每个歌班的人数不固定少则5-6人,多则10余人,唱侗歌的人也涵盖老中青三代。歌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情况受教程度来制定不同的教唱内容。比如,孩童时期在6岁左右就教唱旋律简单,内容浅显而又朗朗上口的儿歌;青春期的时候就教唱一些声部复杂,旋律多变,内容含义深层的歌曲;成年时的歌曲就是由歌师领头与大家一齐合唱,内容丰富多变,歌曲即兴性

    北方音乐 2016年11期2016-02-03

  • 《亚鲁王》的传承和唱诵
    苦学习成为东郎(歌师)。习艺者年轻时要举行虔诚的仪式拜老东郎为师,只能在每年农历正月和七月这两个月的时段学唱。正式的唱诵只能在葬礼上。习艺者跟着东郎去参加葬礼,聆听东郎唱诵并绞尽脑汁用心记忆。这是漫长的、煎熬毅力的过程,有的需要几个月、几年,有的甚至长达十几年才能出师。当习艺者终于学会独立唱诵并得到苗人的认可时,水到渠成,新一代东郎就此脱颖而出。然后就会有丧家前来邀诵了。在葬礼仪式上,一派古代武士装扮的东郎要通过唱诵,让逝者沿着亚鲁王作战迁徙的漫漫长路,一

    当代贵州 2015年32期2015-06-13

  • 湖南侗族地区说唱文学的传承现状调查 ——以通道县为例
    是曲艺,而只有由歌师艺人表演的“说故事”才是曲艺,它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并适当穿插韵文。作者也不同意将侗族的早期款词列入侗族曲艺的范畴,认为早期念诵款词一般用于庄严肃穆的场合,不具备曲艺的娱乐功能,所以他认为“津”(jenh)才是侗族曲艺的代表曲种。文章概括了“津”的四个特点:讲唱结合、韵散相间,多数有乐器伴奏,表演者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善于创作,有师承、有唱腔、有底本。作者最后指出,侗族曲艺主要是“津”,它由说唱“津”和刚“津”组成,刚“津”又包含两种形式: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2015-05-05

  • 武当丧俗音乐“待尸歌”初探
    天晚上,孝家请来歌师通宵打锣鼓、唱孝歌以打发时间,以消除寂寞和恐惧,这种“守灵闹夜”的形式,武当山地区叫做“打待尸”,也称“夜锣鼓”或“阴锣鼓”。“打待尸”的常见表演形式为:三位歌师,一个人击鼓(在前),一人敲锣(居中),一人歌唱(在后)。三个人围着棺材,踏着节奏点子,边走边唱。“待尸歌”可以由一个歌手独唱,但大多是两个或三个歌手的对唱形式,有问有答,演唱时锣鼓进行伴奏。据记载,这种“打待尸”的习俗源远流长。关于“待尸”,有“待尸”——即等待尸体下葬,款待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3-30

  • 唱诵《亚鲁王》的歌师
    是唱诵《亚鲁王》歌师,但东郎主要唱诵《亚鲁王》,宝目还做一些其它法事;有的人一身兼二任。歌师唱诵《亚鲁王》缪斯竟然如此钟情于斯!在山外发达地区,可是没有见过这样的“职业”文化队伍,东郎们不辞劳苦,不计报酬,为信仰而生存。这种执著于自身民族文化的精神境界特别高尚。在麻山腹地宗地乡大地坝村,《亚鲁王》的唱诵最为完整。2011年,《亚鲁王》进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书局又于2011年11月出版了10819行的《亚鲁王》(第一部),2012年2月在人民大

    当代贵州 2015年30期2015-02-27

  • 一个歌师的真实生活
    摘要:侗族琵琶歌歌师姚成仁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己埃村的普通村民,年轻时因为擅长大琵琶弹唱,参加了1985年和1990年在榕江等地举行的“侗族曲艺研究交流会”和“黎榕从三县民族曲艺座谈会”,2012年被评为州级琵琶歌传承人。三十多岁开始走村串寨的卖歌历程,爱歌编歌,人生经历丰富,是典型的编创型的琵琶歌歌师。关键词:侗族琵琶歌;歌师;姚成仁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4)03-0137-06确定要把姚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3期2015-02-03

  • 亚鲁王史诗:诗与影像的对话
    式最重要的角色“歌师”,苗语为“donglang”(音),又称“老磨工”(布依音)、“开路人”,是丧葬仪式的主事人,也是麻山苗族亚鲁王(音)史诗③的唱诵人。整个麻山苗族地区目前统计有3000多名歌师歌师杨再华(图14),男,现年71岁,紫云县宗地乡山脚村盖脚组,师承韦仕龙,与韦老王同门。歌师韦老王(图15),男,现年73岁,紫云县宗地乡坝绒村摆通组,师承其父亲韦仕龙,与杨再华同门。歌师王天明(图16),男,现年90岁,紫云县四大寨乡卡色村水井组,师承其堂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8期2014-11-28

  • 踏乐“黔”行
    有着“侗乡最美女歌师”美誉的古稀老人,义务教授侗族大歌已有半个世纪,至今仍活跃在侗族文化的传承的第一线。音乐时空:您是从何时开始学习演唱侗族大歌的?潘萨银花:4、5岁的时候先跟家人学唱,到7、8岁的时候开始随村里的歌师学习。音乐时空:成为歌师要具备哪些条件?潘萨银花:能够将歌曲教授给其他人,就称为歌师。侗寨的歌师是义务地教本地小孩唱歌,一辈辈传承下去。音乐时空:现在小黄有多少歌师?潘萨银花:歌师有六、七位,传承人有三位,是由政府的评级的,我是国家级,村里还

    艺术评鉴 2014年15期2014-09-22

  • 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保护的卓越典范
    以《史诗颂译》《歌师秘档》《苗疆解码》三个分册呈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评价、保护、传承的原则为指导,全景展现了《亚鲁王》的传承地域、传承族群、传承地域的生态环境、传承族群的生活习俗、传承人的状况、传承的方式、传承中的变异情况等。贵州籍学者乐黛云先生在总序中称它“构建出一部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卓越典范”。政府支撑:贵州各级文化机构层级互补践行文化担当《亚鲁王》以其珍贵的文化价值于2009年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点项目,被文化部列为2009年中国

    当代贵州 2014年5期2014-09-15

  • 过渡仪式理论视野下的彝族“姑娘酒” ——以花戛乡联山村彝族为例
    ,除新郎外就两个歌师、一个“挡水人”、一个“背坛人”和两个迎亲的小姑娘,但他们各有分工,都是迎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员”。彩礼首先被新娘家人提前送进屋内,迎亲队伍则在进门前必须要接受新娘家人的一系列考验,如泼水、对歌等;进门后还需要有一番考验。这些“考验”构成了“姑娘酒”的仪式过程。(一)泼水泼水是迎亲队伍需要接受的第一个考验。当新郎队伍走近新娘家门时,早已准备在那儿的新娘小姐妹们端着瓢盆直接向挡在队伍前面的“挡水人”(通常是新郎的兄弟)泼去,“挡水人”不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3年5期2013-04-10

  • 出版引领:建构民族史诗整理探究新范式
    山地区苗族的一些歌师会在丧葬仪式上演唱“亚鲁”的故事。同年,“亚鲁王”被列入中国民族文化的十大发现。2010年5月18日,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中,由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申报的“亚鲁王”,列入民间文学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6月,国务院批准《亚鲁王》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0月,新闻出版总署印发的《国家“十二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规划》中,《亚鲁王书系》榜上有名。201

    中国出版 2013年17期2013-01-30

  • 贵州土家族地区民间闹丧习俗调查研究
    的,除专请的民间歌师参与外,一般爱好者也可积极参与互动,是一种群众性的祭奠活动。活动开始前,先请歌师,并在灵堂设歌场,之后由歌师轮流唱丧歌,敲锣击钹伴唱,其他人也可以附合伴唱。丧歌主要有劝孝歌、盘歌、庚歌等等,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历史故事、山川景物、社会现实等各个方面。闹丧活动主要分为开歌场、接亡、唱孝义歌、送亡四个程式,每一程式又包含着若干程序和礼仪。开歌场:民间丧葬活动中闹丧礼仪的准备程序。开歌场主要包括歌场的准备、请歌郎、唱开场歌、惊五方、立楼等环节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04-12

  • 关于“刻道”田野调查的思考
    姻史的口传古籍,歌师要三天三夜才能唱完,属于口头文学。歌师在演唱‘刻道’时,使用一根有‘刻木’符号的木棒为‘歌本’,因此,‘刻道’也称为‘平道’、‘歌棒’。‘刻道’主要流传于施秉县城关、甘溪、杨柳塘、双井等乡镇的苗族村寨。”他介绍説在施秉有两位由文化部确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刻道传承人,一位是城关镇氵舞阳村67岁的吴治光,另一位是城关镇南门村70岁的石光明。我们先来到城关镇的吴治光家,他家是一栋普通的木房,吴治光老人捡了小木凳给我们坐后,进屋里拿

    电影评介 2011年18期2011-11-17

  • 歌师个体与山歌文化传承——以广西金城江六甲村歌师莫元贰为例
    的对象是民间一位歌师,之所以选择这个命题,源于笔者对山歌文化和民间歌师之间的个体认识。笔者于2010年2—3月,2011年2—3月对民间歌师莫元贰作田野调查,整个考察,以六甲村为个案田野点,通过点(居住)和面(调查、采访)的普查,从微观上认知歌师莫元贰。一、歌师莫元贰的歌唱与生活1.莫元贰的生活轨迹。退休椅子让人坐,研究草药卖草药。挖掘医药大宝库,治病救人心安乐。这首山歌是当地人对莫元贰生活的描述。莫元贰生于1939年10月7日,男,壮族人,退休小学教师,

    群文天地 2011年22期2011-08-15

  • 侗族民间“诗史”与“诗论”
    被尊为美的化身的歌师是“耶乡歌海”的引领者;《歌师传》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把处在开山祖的位置上的歌师及其美学追求、诗学见解记录了下来;而“养心”论的提出,系侗族对侗歌艺术作经验性总结与理论性概括,且标明一个民族的审美创造力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由此带来的启示是,“越是民族越是世界的”命题的提出,其依据不依附于外在形式,而蕴含在诸如侗歌艺术的“古老纯正”、“清泉闪光”般的内在品质、品格及其原生性生命存在。侗歌; 歌师; “养心”论; 生命品格Abst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9期2010-08-15

  • 南楚上梅山区域内葬俗中的丧歌演唱习俗
    和世人们就要邀集歌师,给死者大唱赞歌,请神鬼让他 (她)早早超生,早入仙、贵、人三道,免入兽道,这反映了巫文化中那种万物有灵的宗教化理念。于是,以赞扬死者、生者,倡导崇善弃恶为内容的傩歌习俗就在民俗中逐渐地形成了。根据现存民俗来看,傩歌的演唱有一套较为固定的程序和相对一致的内容及情感导向。一 邀请歌师历来梅山区域内的人们,基于对人有三魂和魂归地狱评定功过以再入轮回的民俗认识,在人死后,要举行一系列勾通亡魂、鬼、神、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的活动,这主要是请道士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期2010-04-07

  • 布依族两代歌师
    极有天赋的两位老歌师和两位年轻的歌师。两位年轻的歌师都毕业于大专院校音乐专业,现为中小学音乐教师。他们民间音乐的资历不浅。小罗从小学习布依族民歌,在当地的各种舞台表演过。他常常带学生出外演出,去年的布依盘歌组合还参加了省里“多彩贵州”原生态演唱的决赛。他说,下一步的目标是全国“青歌赛”。然而,当我把希冀的目光投向他时,小罗看看两位老歌师,却有些羞赧。小罗说:“我虽然是音乐老师,但唱起盘歌来,老歌师们能唱三天三夜‘不翻豆杆。我们只学得了老歌师的一小点,不知哪

    当代贵州 2009年16期2009-11-13

  • 聆听侗族大歌
    平日里慈眉善目的歌师,在练歌场上板着面孔仿佛变了个人。歌师有音乐专业的耳朵,能把每一处小小的不和谐音拎出来示众纠正。而他们的音准感觉特别令我惊异——不需要任何乐器定音,在任何时候开口唱都能找准音高;可以想见,这是多少个日日夜夜苦练的成果。我在小黄村一个歌堂观看练歌时,歌师一再要大家重复练习。好不容易到了休息时候,女孩们嘻哈作乐。只有唱高音的两位默坐一边,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刚才歌师说你们了?”“没有。但我晓得是我没有唱好,就像白米里面的稗子。”“我才是稗

    当代贵州 2009年14期2009-08-31

  • 音乐天堂
    作歌曲的人叫做“歌师”。而歌师的社会地位,在当地是很高的。在旧社会,歌师几乎是一种职业,即他们可以靠创作歌曲和传播歌曲来谋求生活。可见歌师的存在,是侗族大歌得以发育成熟的文化基础和制度保证。在小黄,我走访过的歌师世家还真不少。银花家,婄鸾家,干田家,德光家,元培家,大安家,显太家……有一年我在显太家住,天天听他们一家人唱歌。显太年轻时候是著名的大琵琶演奏家,他妻子乃贵珠也是一代佳人和著名歌手,年轻时候曾经多次到北京等地演出,后来他们生下的三个儿子有两个在州

    当代贵州 2009年14期2009-08-31

  • 飞歌响起
    飞歌的传承离不开歌师。能够即兴编唱飞歌的老歌师大多没有进学校念过书,但他们对苗疆的高山流水、花鸟鱼虫、亲情友情、风俗典故都非常熟稔。在各种场合,他们都能出口成歌,歌师是苗乡一批极具艺术天赋的人。施洞歌师刘永利十一二岁就开始学歌,是跟隔壁家的老奶奶学的。过人的记忆力让他一晚上能学三四十首。学会一些歌之后就和别人对唱,对唱时,他悉心跟对手学习。他说:唱歌就像走路一样,没有底,可以随便走。学歌要各方面都懂,见子打子才学得快。他擅长唱“欠口歌”——对面的歌手唱了歌

    当代贵州 2009年10期2009-07-20

  • 神奇的“歌棒”
    。67岁的石光明歌师,18岁时就就拜师学习苗族《十二路酒歌》。他第一次以主唱的身份同客人对歌就大获全胜而心中窃喜。然而就在几个月后,石光明应邀送寨上新媳妇回门。入席后,对方便唱起了苗族《开亲歌》。石光明尴尬地晾在那里搭不上腔,连连被罚酒,败下阵来。在“刻道”文化有着至尊地位的苗家,他深深感受到这次失败的份量,自觉无颜以对乡亲。从此他苦练,经过“十年磨道”的不懈努力,到28岁时,拿起一根歌棒,他能横唱、顺唱、倒唱,应对如流,他终于成为熟谙《刻道》的有名歌师

    当代贵州 2009年7期2009-05-27

  • 苗族古歌传承方式浅议
    者随几位老师去听歌师演唱苗歌,当问歌师怎么懂得那么多古歌、怎么学来的、师傅是谁时,他回答:梦中祖先传授。这让人很奇怪。后来才了解到这种回答较普遍。要么是生来就会,要么是大病后受某亡灵指教。特别是对古歌掌握得越多越有名的歌师,回答此类问题时都表现出神秘、古怪、莫测的色彩。2、家族传承。这种方式是苗族古歌最原始最普遍的传承方式。它是指在同一血亲范围内的传承,包括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经这种方式传承的歌师都是家族内有一个或几个长辈歌师的“歌师世家",在这种家族里有

    艺海 2009年1期2009-02-17

  • 我的心愿
    算是个小有名气的歌师了。他总是不停地哼唱,而且很有味儿,也很动听。每当我写完了作业,他就教我唱。可是我对侗歌没有兴趣,再加上调皮,竟一段儿也没有学会。小学毕业,爸爸妈妈把我接去他们打工的地方玩了一个暑假,玩兴浓厚的我竟把爷爷忘了,连电话也没给爷爷打一个。有一天,正在我玩得高兴的时候,家乡打来一个电话,说爷爷得了急性脑出血,住院了。当我们匆匆赶到家时,爷爷已闭上了双眼。我哭,我喊,可无济于事;我怨,我恨,可爷爷听不见。听二姑说,在我走后,爷爷天天念叨我,总是

    中学语文园地(初中) 2008年8期2008-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