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云蛟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 周口466001)
雷蕾,国家一级作曲家,创作了近20 部电影音乐、一百余部中长篇电视剧音乐。先后担任了《西施》(2009)、《赵氏孤儿》(2011)、《冰山上的来客》、《武则天》及《红军不怕远征难》(2016)等大型原创歌剧作曲。[1]
《红军不怕远征难》是一部以中国歌剧为主同时吸取了西洋正歌剧的创作手法的作品。该剧于2016 年10 月19 日在天桥艺术中心首演,是雷蕾歌剧创作中一部以中国革命主流的政治题材的歌剧。四幕七场,内容紧随着中国革命中的“长征”题材为主线,展示了一个个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不怕牺牲、勇于拼搏的小人物的英雄形象。
《送郎当红军》为第二幕第二场。红军打入遵义城,各族百姓倾城而出欢迎红军,场面欢快热闹。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母亲送儿子参军,妻子送丈夫入伍,红军队伍迅速壮大。
打闹歌是仡佬族民间音乐中伴随着击鼓而和的一种世代相传的劳动歌谣。自古以来仡佬族就有“聚而踏歌”、“击鼓歌唱”的风尚,用歌声来铭记历史,颂扬劳动、赞美生活、倾诉爱情,这就是仡佬族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古老民间音乐文化。[2]在贵州黔北遵义地区的余庆、湄潭、遵义、正安、道真、务川等地则统称为打闹,即敲锣打鼓喊号唱歌进行薅草的劳动方式。
根据劳动地点的不同有不同的演唱形式,打闹时所唱的山歌称为打闹山歌,所喊的号子为打闹号子,这些都统称为打闹歌。打闹歌由“号”、“歌”、“尾”组成。“号”即为歌头,一般无歌词,大多只有衬字衬词的重复。“号”结束后是歌,即唱“主歌”,“主歌”是能抒发一种感情、叙述一件事情的歌曲。“主歌”结束后,则是一段无词“歌尾”,以曲为主,锣鼓伴奏,常戛然而止。整个表演形式近似于大联唱。
第一部分是节奏较为欢快的打闹歌,这部分共分为带引子和尾声的三个乐段,由引子,A1,A2,A3,尾声组成。歌头较舒展、自由、高亢;主歌节奏短促,常为两小节、三小节分句,句间衔接自然;歌尾热烈而紧凑。内容直接抒发情感,与仡佬族的民间生活密不可分,是人民大众根据自己的耳闻目睹,身心经历而演唱的歌曲。
引子为“号”,歌头。由女歌师和男歌师演唱,歌师背锣挂鼓,边打边唱。音乐色彩上具有民族韵味,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由音响上的色彩特质带来的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歌师所扮演的角色在劳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前面三小节的节奏较为舒展、自由,演唱形式较为高亢、明亮。只用了衬字“哎”、“哟嗬”、“喂”。在调式调性上主要以五声音阶组成的羽调式,即“6 1 2 3 5”五个音为骨架音组成。
A 段是主题的呈示,由女歌师与男歌师领唱,众乡亲和唱。歌词的句式不一,以七字句、九字句较多,亦有五字、六字的长短句。歌词主要描述红军来到了仡佬寨,家家户户为红军打草鞋、舂大米,争着为红军当向导,帮助伤残的士兵抬担架。这些都足以证明红军是受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所以当地老百姓争着当红军。衬词中“吔个”、“哟嗬喂”、“来哟喂”,给人感觉奔放有力,既符合劳动者情绪上的需要,又使广大群众便于记忆,也便于接唱,起到了很好的鼓舞作用。
A1 段为主歌部分。以盘歌的演唱形式盘问对方一些事物,例如:“谁为里个红军舂大米?谁为里个红军打草鞋?”、“女为里个红军舂大米,男为里个红军打草鞋。”语言形象生动,曲调流畅上口。在你盘我答之中表现了仡佬族的人民对红军的称赞。歌词环环相扣,结构紧密,反映了仡佬族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挚情感的追求,体现出劳动人民的热情,符合当地劳动人民的气质。节奏上较强,铿锵有力,但旋律起伏不大。
A2 段音乐转到了d 羽调式。开始由二声部女中音与男低音以和声式织体进行演唱两个乐句。不同声种的鲜明音色的对比,使人倍感亲切,热情的讴歌了军民的鱼水情谊。接着音乐以e 羽调式由女高音与男高音以高二度进行重复模仿两个乐句。
A3 段为a 羽调式,音乐不断地发展,进入高潮。由女歌师与男歌师共同演唱相同的旋律进行领唱,众乡亲们以和声式织体进行合唱。
尾声旋律以节奏紧缩的形式,由女歌师和男歌师唱第一拍,众乡亲们第二拍。六小节的旋律重复,把音乐推向最后的高潮,七度的6-5 进行,又以小三和弦1-6 结束,首尾呼应,总结概括。这部分主要以三度跳进为主,例:6-1,1-6。这种小三度的跳进与更大音程的跳进在许多二度进行之间有平滑级进的感觉,不仅是加剧紧张性和增强力量的重要方法,也是使旋律的表现力个性化的重要手段。节奏型以鼓点为主:x.xx xxxx x| x.xx xxxx x|。这种节奏型的特点:以变化重复主题的手段,保持主导乐思基本面貌的基础上对其余部分加以精巧适当的变化而成。
这种方式为歌曲渲染情绪,活跃气氛起到了巩固和强调的作用,以此表现高昂突进的情绪。在演唱上,女歌师与男歌师音色混合时,使用了“假超越”的和声织体。但在实际音响上并没有超过女高声部,但由于男高音的紧张度已经超过了女高声部。因此,男高音声部具有特殊的效果,其紧张度往往会冲淡旋律,在听觉上形成有一个浮于旋律上的一个叠加声部。
第二部分为女生三声部合唱《送郎当红军》是节奏较为舒展、自由的小调歌曲,《送郎当红军》,共分为三个乐段,A,A1,A2。歌曲每次陈述都对音乐形象的深入刻画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使音乐获得更为丰富的表现力。《送郎当红军》是江西赣南客家山歌颇具代表性的革命歌曲,在革命战争年代,客家山歌为宣传革命道路、歌颂苏区新生活,记录苏区重大的历史事件等发挥了它本身重要的价值,是客家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江西民歌《送郎当红军》有多个版本,其中有1984 年7 月,杜亚雄编著的《中国民歌精选》中《送郎当红军》和1989 年6 月,柳正明编著的《中国传统民歌400 首》的《送郎当红军》,前者四段歌词,后者十段歌词,二者除了歌词上的不同,且曲调都一致。江西民歌《送郎当红军》是根据《上广东》中[旦]的唱段《怀胎四月八》中的《怀胎歌》的音调进行改编的,[3]在保持原有音调的基础上,省去了装饰音和十六分音符,再经过调整个别音符的高低填写上新的歌词,形成新的主题材料,改编后的曲调旋律婉转流畅,词曲结构为分节歌形式。歌词简短精炼,旋律委婉动听,在当时苏区的扩红运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雷蕾在歌剧第二幕二场中,根据这首江西民歌《送郎当红军》改编成三声部女声合唱。这首歌曲是在红军打进遵义城,当地老百姓倾城而出迎接红军,自“黔北打闹歌”之后,紧接着由女声三声部合唱的这首《送郎当红军》,母亲护送儿子参军,妻子送丈夫当红军的感人场面。歌曲节奏较为舒展自由,旋律抒情婉转,歌词简短、精炼。歌曲由三个乐段组成,每次陈述都对音乐形象的深入刻画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使音乐获得更为丰富的表现力。
《送郎当红军》第一乐段,G 徵调式。旋律由“sol、la、do、re、mi”五个基本音构成。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客家山歌的特性音列:la-re,la-do -re,sol-la-do-re,la-do-re-mi,mi-sol-lado-re-mi。这些音列的运用对客家山歌的音乐风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它以sol-la-do-re 构成的四音列旋律进行,使其感情气质具有悠扬、抒情的特点,与客家人民纯朴的性格特征相关联[5]。
这首客家山歌的音调特征是中高音区,窄音域、窄音列,以羽商音构成的纯四度框架为骨干的四度跳进和临音级进为特点的旋法[6]。在这些旋法中,强调了大二度、小三度和纯四度音程关系的特点。节奏型以切分音和八分音符为主,前者在歌曲中表现出一种不安、悲凉的音响效果,后者表现出具有稳定的、歌唱性的音响效果。一字多音的大量运用,使得旋律委婉动听,回环曲折,对音乐情绪的增进起到了推动作用,描绘出妻送郎时“一步三回头”的不舍,给听众一种揪心的情感体验。
整首歌曲的结构为复乐段,句式结构为多句式。在调式调性上,第一和第二乐段是G 徵五声调式,第三乐段为A 徵五声调式,是第二乐段的转调模进重复。在声部上,第一乐段三个声部形成和声式织体,第二和第三乐段在声部上形成对比复调的关系。主旋律分别在女高、女中、女中声部呈现,歌曲每次陈述都对音乐形象的深入刻画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使音乐获得更为丰富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