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
- 美国汉学家田浩的中国思想史研究
新儒学”、宋学、道学、理学之间的关系田浩先生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宋元明时期。对于这一时期的学术,我们通常称之为“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英译通常为Nео-Cоnfuсiаnism,但该词在使用中却甚有歧义,所以田先生主张首先应厘清Nео-Cоnfuсiаnism 的内涵,以免引起误解。Nео-Cоnfuсiаnism,本意是“新儒学”,是17世纪来华的耶稣会士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定义宋明时期不同于先秦儒学的“新”儒家思想。20世纪30 年代冯友兰
国际汉学 2023年5期2023-12-14
- 老子生命道学诠释构想
背离无为的。老子道学根本上是生命道学,始终保持如何完善生命的问题意识(2)笔者言说的生命,特指人。人是具有精神性的主体存在,尤其重视个体生命的优先地位。生命不是狭义的身体,生命是生理生命、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统一。。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人容易产生焦虑、困顿心理,而道家是紧张社会的“清静剂”。如何利用深厚的道家文化资源帮助当代人进行身心调适、成全完善的生命,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道家的立足点是成全个体生命,建构良好的社会同样是为了更好实现个体生命自由,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3
- 阳明心性论与道家性命观对比研究浅论
学说。性命学说是道学理论的核心之一,道学的大部分以至于全部内容都是围绕“性命双修”进行,道藏传世千万言,性命双修学说是其核心关键。心为何要修?为什么要符合于道德?这些问题传统儒学并未阐释清楚,道学给出了它的答案:心性修持大道生。《西游记》中有一段话,简单而又高度概括了心性修炼对目的。大道至简,心性修炼是为了最终的“至道”。从道医生理学道角度而言,如果心中能量不充足,元气不能输布四方,则不能控制身中脏腑精气运转,五脏六腑所主的负面情志就会因此产生,表现在个人
今古文创 2022年27期2022-11-01
- 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五个监测站水质变化特征分析
TP 均值最大;道学站的TN 均值最大。从标准偏差上看,管理局、林市村、塔市3 个站点均是DO 的标准偏差最大;而溪头村和道学村两个站点的最大标准偏差数为CODMN,其对应的数值变化幅度最大。表2 水质测评结果Tab.2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Results2.2 不同监测站的水质变化特征从图1 可以看出,站点管理局、溪头村、道学、林市村、塔市所测水体pH 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23~7.48、7.23~8.31、6.50~8.5
热带林业 2022年2期2022-07-12
- 道学与政术之间:论张载礼学的二重进路
解决为指向,以“道学”和“政术”为其进路,此二者彼此贯通、互为依据,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礼学思想的独特之处。“道学”应对佛老盛行的思想危机,张载礼学由礼之自然追溯到礼的形上依据,并进而以变化气质、知礼成性实现人在持礼过程中的内在超越,为士大夫的心性修养提供了佛学之外的途径。“政术”则应对积贫积弱的社会危机,张载以渐复三代为最终理想,通过以礼为教追求贤才之培育,对敦本善俗和社会教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关键词]张载;礼学;道学;政术;变化气质[中图分类号]B244.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2期2022-03-23
- 在视域交融中理解文本*
——邸利平《道由中出:吕大临的道学阐释》评述
中出——吕大临的道学阐释》(中华书局2020年版),是新近出版的一本对吕大临思想再次进行探讨的著作。与以往研究相比,《道由中出》同样将吕大临思想置于关、洛两大学派的背景下考察,不同的则在于作者具有更加明确的诠释学意识,因而在论述上紧扣文本分析,观照视域上有意在儒学、经学、道学、理学、哲学等这些不同的学术形态中移动,力求在理学理论的“争辩”与“演变”中,动态地呈现吕大临理学思想的个人问题意识及其理论的内涵和价值。一、强调“道学”解读的诠释学前提理学是先秦儒学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12-03
- 读经典遇圣贤文化
,有人又称为宋明道学。道学之名虽早出于理学之名,但道学的范围比理学要相对小。北宋的理学当时即称为道学,而南宋时理学的分化,使得道学之称只适用于南宋理学中的一派。至明代,道学的名称就用得少了。所以,道学是理学起源时期的名称,不足以囊括理学的全部。今天我们称之为理学的是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术体系,主要有两大派,一派是宋代占统治地位的道学,其中以洛学为主干,至南宋发展到高峰,在明代仍有很大影响及正统地位,主要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派,以“理”为
新阅读 2021年8期2021-08-23
- 性道、道统与政统
——“道学”的三重维度
前学界普遍认同“道学”主要以“性与天道”为对象,其内容可以理解为“性道之学”。“性道之学”固然是“道学”范畴的核心要义,但此义是否能囊括“道学”的全部意蕴却有待商榷。事实上,儒家的“道学”之名起于宋初,本义为尧舜或孔孟之道。之后,宋儒赋予了“道学”更加丰富的内涵:在“北宋五子”那里,“道学”被赋予了“性道之学”的内涵;程朱之后,“道学”之名具有了学派之维;庆元党禁之后,“道学”始有政党色彩的贬义意味。因此详尽地分疏“道学”范畴的演进历程,对宋明理学的研究极
湖北社会科学 2021年10期2021-01-12
- 儒林视域下的宋代儒学史研究
传》以外,单设《道学传》。综合此二传,即可得两宋儒学的概要。以《宋史·道学传》和《宋史·儒林传》为基础,增加此二传以外的其他儒者,可以撰写一部内容更为丰富的宋代儒学史。这将为宋代哲学史研究,提供有别于理学史的更为宽广的资料。因为两宋道学盛行,并开创宋元明清道学源流,所以后来的儒学史书写特别重视道学史或者广义的理学史,可以说是扩大了的道学传。从朱子《伊洛渊源录》到明代胡广《性理大全》,再到清代熊赐履《学统》、李光地《性理精义》、张夏《洛闽渊源录》、张伯行《伊
华夏文化 2020年2期2020-12-06
- 关于宋元哲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源头;宋元时期,道学兴起,其理论融摄儒、释、道三家之学,思想系统升华到了更高的理论层次与认识层次,使中国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因此,在现实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中,人们对宋元哲学的研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学术成果丰硕繁富。但是,如何研究宋元哲学,怎么样理解宋元哲学的衍生发展、学派分化、学术旨趣、历史价值等方法学层面的基本问题,仍然是一个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对涉及宋元哲学研究的这些基本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与思考,以期对现实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有所
贵州文史丛刊 2020年2期2020-06-08
- 创新与宇宙论:“(Neo-)Confucianism”一词早期的用法 (德)
[摘 要]宋代“道学”的成员,历代有不同的称呼,如中文“程朱学派”“理学家”“今儒”“新儒家 ”,或外文“Neo-Confucians”,但是都与“道学”原义有所不同。文章探讨西方“Confucian” “Confucianism”“Neoconfucian” “Neoconfucianism”等用语在17到19世纪文献的发展,包括其学术背景与原先的用意。这些用语大部分可以找出比目前所知更早的出处,有时候超过一百年。另外可以看到这些术语刚开始有着比较负面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6-04
- 蜀道通天下
摘 要:俯瞰道学发展史,继朱熹张大之后,魏了翁是极为重要的一环。魏了翁较早将朱熹的著作带回四川,并几度兴办书院,让理学西出,使“蜀人尽知义理之学”,对光大蜀学起到重大作用。他不固守朱子学说,融合众说,写下大量著作,主张“求之六经反之吾心”。在蜀地多年讲学为政之后,伴随着影响的扩大与地位的升高,加之弟子的增多,以魏了翁为首的蜀学开始走向各地,受到普遍的注重。特别是魏了翁疾呼为周、程、张载立谥的实现,确立了道学此后几百年间独尊的正统地位,儒学从而获得了前所未有
文史哲 2020年3期2020-06-03
- 陈白沙诗歌散论
于自得的陈白沙的道学思想与诗歌实践相融为一,借诗明道。自然率意、主张性情的诗歌追求之下始终有着深沉的儒者关怀与难以割舍的风雅情结。[关键词] 陈献章 诗歌 道学 诠解[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20)01-0090-09在明代从祀孔庙的四儒中,新会陈献章无疑是最具“诗缘”的,且不必说核对,有1977首存世之说。的存世诗作,颇令人寻味的是,这位理学家赖以成名的竟是一篇五言长诗。陈献章(1428—1500
北方论丛 2020年1期2020-03-30
- 与张京华教授(丁酉十月三日)
不忘矣。呜呼!我道学远自尧舜传来,而及夫孔孟殁后,长更秦、汉、晋、隋、唐,而道学不明,势利功名之挐,异端词章之惑,害我天性,而世入漆夜者久,为一千五百年余矣。然剥极复生,岂非天道之常乎?乃于五季之末,五星聚奎,而至宋初,天降我濂溪先生,不由师传,早通大道(太极),乃作图书,上续孔孟之道统,下启洛闽之道关。自后程、张、朱群贤前后崛起,我儒教之道学粲然复明于天下。此诚我先生作前茅之力也,其功也岂不大乎哉!今幸于故里之前复元濂溪书院。曩者奉安位牌,而行祀之初,雨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1-08
- 两宋之际理学的境遇和演变
词:宋学;理学;道学;伪学;事功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78(2019)04-0001-07DOI: 10.39 69/j .issn. 1005-6378.2019.04.001理学,在宋代学术界的地位与作用究竟如何?一般人并不十分清楚,仅凭后世颇为流行的“宋明理学”一词,便“想当然耳”地认为宋代理学的地位必然很高,作用必然很大。其实不然,稍加考察,便可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需要纠正。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过去不少人把宋代的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年4期2019-10-20
- 古代道学人士的心疾问题
本文考察了宋以来道学人士罹患心疾的情况,其病发比率总体不高;而另一方面,由于程朱学重“思”,宋明道学家“因思致疾”的现象着实较多,应当引起重视。明代心学惩朱学流弊而起,王守仁良知学“不学不虑”之教、颜钧“救心火”的专门活动于道学心疾皆有实效。程颐、朱熹也有意惩治心疾,提出要“善其思”,指明了对学者来说更可常态化的心疾防范之法。关键词:道学;心学;心疾;因思致疾;精神(心理)疾病一、患心疾的总比例并无特别代表性的有A. Juda, “The Relation
文史哲 2019年2期2019-09-10
- 简洁优美说宋瓷
“技进乎道”是“道学技艺”的指导思想。我举个众所周知的庖丁解牛的故事来说明。庖丁给文惠君表演杀牛,手所碰到的,肩所扛住的,脚所踩着的,膝所抵住的,刀刃顺筋肉的间隙和骨节的空虚处游刃有余。这种杀牛的技术与人的意图达到了和谐统一,也就是消除技艺与事物的对立,使主体与客体紧密联系到一体。这种“手随心动,技从手出”的演示是心、物浑然一体的过程,这就是“道”的境界,故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基于这种思想,道家提出了自己的审美观“大巧若拙”的理论。“大
理财·收藏版 2019年4期2019-09-10
- 鲁国少人才
有像先生这样精通道学的人才。”庄子不以为然,耿直地说道:“依我看,鲁国不仅精通道学的人才少,儒士其实也没多少……”鲁哀公有点不高兴,反问道:“我们鲁国举国上下都穿着儒士服装,怎么能说我们的儒士少呢?”“我听说,儒士头戴圆冠代表通晓天文,脚穿方形鞋代表通晓地理,身佩玉饰代表遇事果断。我觉得真正的儒士不一定身穿儒服,而身穿儒服的人,也未必通晓儒学。”庄子解释说。见鲁哀公不说话,庄子接着道:“如果王上认为我说的不对,您不妨下一道命令,就说凡是没有真才实学却穿着儒
幽默大师(漫话国学) 2019年9期2019-09-10
- 基于道学思想的金融衍生品投资分析方法研究
式。本文首先简述道学思想的起源与定义,再从道学思想与市场主流的衍生品投资分析结合逻辑入手,对比研究了基本面分析法与技术分析法的优、劣势,并提出两者的完善方向。关键词:道学;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6-0105-02一、道学思想的起源与定义道学,即天圆地方学说,太极、阴阳、五行是其核心与精髓。“道”在古时被汉民族一直奉为至高无上的学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证明,“道”文明是汉民族
北方经贸 2019年6期2019-08-27
- 宋代思想史的再思考
其是“理学”、“道学”、“新儒学”以及“Neo-Confucianism”这些术语。这些概念的用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梳理,我并不想简单地用一个术语代替另一个,而是希望用更加细致具体的方式看待儒学内部的不同圈子、团体或谱系等等,并以此来增强我们研究和论著中的明确性。其次,我将给予朱熹同时代儒者以进一步的关注,并且以严肃的态度将他们视为儒家思想家;我确信,更好地了解朱熹同时代儒者将有助于增强我们对朱熹作为哲学家的认识,并进一步了解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所扮演的角色。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3-25
- 唯识学与道学思想关系嬗变的四个历史阶段
108)唯识学与道学[1]在中国佛道关系史上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隋唐卷)“隋唐道佛之争”中,曾讨论过玄奘翻译《老子》为梵文本引发争论的话题,折射出唐代唯识宗与道教有过一段思维火花碰撞的历史。这触发了笔者进一步的思索,如果把佛道思想关系置于历史的长河中,用学术史的眼光去考察,二家的相互关系不仅仅发生在唐代,上可追溯到南北朝佛教唯识学的初传,下至近代佛教唯识学的复兴。目前学界缺乏对唯识学与道学的思想关系作出系统的历史梳理。本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3-25
- 辛弃疾《摸鱼儿》词旨新说
慨源于当时朝中“道学之党”与“功利势力”之间的党争;词中对宋孝宗听信谗言的指责并非事实,从而引起皇帝的不悦。以下结合辛词、史料,考证之。一 释“蛾眉曾有人妒”“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用汉武帝陈皇后典故:陈皇后失宠幽居长门宫,期盼武帝再次召幸,而约定的“佳期”一再延误。“蛾眉曾有人妒”,语出屈原《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言小人谗毁。词人显然以陈皇后、屈原自拟,谓孝宗听信谗言,将自己斥逐疏远。如此,南宋人谢枋得之说便值得特别注意。谢枋得
中国韵文学刊 2018年2期2018-11-13
- 浅谈中国艺术的文化渊源
可上溯为“儒学、道学、禅学”。而艺术同样受三种文化的影响,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与诸文化相系相生,延续千年。文化渊源的至上栏在艺术体系中形成自我的美学价值——儒学、道学、禅学美学价值,同样,这三种美学价值和美学思想又建构和指导着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关键词:文化;艺术;儒学;道学;禅学中国文化有其伟大的渊源,即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它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儒学、道学、禅学。三种文化宗脉对艺术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又成为艺术发展规律中的指导思想。一、儒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2018-07-28
- 从《宋元学案》看政治与儒学的互动影响*
——以党禁与杂学为中心
影响(三)周密的道学批判另一方面,《浩然斋雅谈》卷上周密又对朱熹、吕祖谦等人推崇道学(性理之学)而轻视文艺(三苏批判)的做法感到不满,并引叶适所说的“洛学兴而文字坏”之说以为至当之言。然而在王梓材看来,此说之意图在于抬高文辞的地位而贬低道学,与其《齐东野语》中对于朱熹等道学家的肯定立场不免自相矛盾③。实际《齐东野语》的上述论述中,周密只是对道学之发展作了客观的描述,并不代表他有意褒奖道学。相反从上述《癸辛杂识后集》等诋毁道学家的言论来看,周密对于许多道学家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7-04
-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道学研究
褚国锋摘要:“道学”是道家道教之学的统称,“道学研究”即关于道家道教的学术研究。1978年以来,道学研究蓬勃发展,四十年间硕果累累。本文旨在对1978—2018的道学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全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概述四十年来中国内地道学研究的双重背景,其次介绍中国道学研究学术传统的传承与发展,再次介绍主要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复次分析道学研究的主要议题,最后展望道学研究在未来的发展。关键词:道学 文献整理 文化自信作者詹石窗,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道教
孔学堂 2018年3期2018-05-14
- 以道学建构帝学
问。宋儒希望建立道学化的帝王之学,实现儒家仁政德治的政治理想。朱熹通过对什么不是帝王之学的辨析,确立了以《大学》为核心的儒家正学引导帝王的经典体系与理论框架,并通过理学思想的运用,回答了帝王为什么学,如何学以明理而正君心立纲纪等系列问题,推动了以道学建构帝学的思想建设。关键词:朱熹;大学;经筵讲义;道学;帝学中图分类号:B2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8)04-0130-08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帝学”或者“帝王之学”,往往又
社会科学 2018年4期2018-04-30
- 中国传统武术对道学的融摄
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道学,“道学”一词由近人胡孚琛重新提出并作为道家、道教、丹道的统摄概念,某种程度上是道学让武术走出了野蛮,进入了文化,文章主要对文献和部分出土材料的解读以及个人习武心得对道学、武术的关系进行阐释。关键词:武术 丹道学 道学 道 天人合一1道学与武术1.1道学“道学”一词出现甚早,但其范围都是狭隘的,要不专指老子道的学说,要不指宋明的哲学等等;本文使用的道学是广义的道学,其由今人胡孚琛提出来,“道学应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以老子的道的学说为理论基础
武术研究 2018年1期2018-03-24
- 李觏的“易学”与“礼学”
离。因为,从北宋道学发展的实际来看,不论是李觏的“礼学”还是“易学”,对于周、程、张、朱各家学说的具体影响都十分有限。但是,就李觏力图通过对“易”、“礼”之学的独立思考,诠释与建构“邦国之龟筮,生民之耳目”的学术追求而言,确实与道学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趣向是一致的。因此,不论是李觏的“礼学”还是 “易学”,都应当是构成北宋早期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李觏 “易学” “礼学” “道学”中图分类号:B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
贵州文史丛刊 2018年1期2018-03-12
- 理学与明代福建省志编修
学者。以《宋史·道学传》为例,共收录学者24人,除寓居的朱熹外,籍贯为福建的学者共有七人;除此之外,还有胡安国、真德秀、蔡元定等一批虽不入《道学传》但却在理学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闽籍学者。而闽地的文化事业亦受此影响,开始日趋繁荣,“闽学”一词在思想界也变得声名鹊起。晚明时期的闽籍名宦叶向高在为何乔远《闽书》作序时感慨闽地人文学术“渊源所自,实本宋儒。故宋儒之功,于闽不啻辟鸿濛而开天”。[2]序,5清代道光年间重纂《福建通志》时,学者梁章钜更是直言“道学莫盛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8年1期2018-02-28
- 从朱熹到朱子
中强调衣钵传承的道学学派被历史选中。它一直以来讲的故事都是,儒学通过程颢、程颐的学生杨时传到了南方,又传给了道学学派。儒学的正统不在北方,而是与南宋朝廷在一起。这些文化上的努力并没有挽救南宋政权,但朱熹和他的理论却在儒家殿堂里岿然屹立了700年。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也延续了南宋末期重视朱熹的传统,1313年元仁宗发布命令,以“四书”为国家科举考试的主课,以朱熹的注解为官方解释。朱熹对其他经典的解释也受到同样的认可。从此以后,凡是想在科举中出人头地的学子,都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5期2018-01-27
- 老子道学思想及对现代社会价值的启示
天研究和探讨老子道学文化传承与弘扬时代精神,也要以道的高度来总揽全局,以阴阳太极的辩证法观点来执两用中,阴阳兼顾,谋求变革。以全新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新的道气玄风,以符合老子大道的智慧理念来勇攀新时代的道学高峰,创造让“四夷来朝”的中华文化盛行世界的奇迹。一、老子思想的核心之道“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其思想体系中的终极本体。老子从探讨和思索宇宙的本原、支配万物的永恒法则入手,阐明人类社会的治理之道。老子之前,人们普遍将“天”视为万物之母。而老子则通过对道
生活文摘 2017年6期2018-01-25
- 谈教训
是坏蛋;自己要充道学,先正颜厉色,说旁人如何不道学或假道学。说到此地,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聊斋》里女鬼答复狐狸精的话:“你说我不是人,你就算得人么?”我常奇怪,天下何以有这许多人,自告奋勇来做人类的义务导师,天天发表文章,教训人类。“人这畜生”,居然未可一概抹杀,也竟有能够舍己忘我的。我更奇怪,有这许多人教训人类,何以人类并未改善。这当然好像说,世界上有这许多挂牌的医生,仁心仁术,人类何以还有疾病。不过医生虽然治病,同时也希望人害病:配了苦药水,好讨辣价钱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9期2017-06-24
- 道统论的突破与《宋元学案》的思想史构建
——兼论“宋初三先生”思想史地位的确立
源录》的学术史(道学史)框架,从而补充了前代学术史之不足,探索了宋代学术发展的真相,贯穿了实事求是的基本信念①参见夏长朴:《“发六百年来儒林所不及知者”——全祖望续补〈宋元学案〉的学术史意义》,《台大中文学报》2011年第34卷,第305-348页。。这些论述从不同角度加深了我们对《宋元学案》中思想史构建的认识。但是还缺乏立足于学术思想史的发展演变,并结合编纂者所处的时代、学术背景及其思想论争进行的全面考察。一、《宋史·道学传》的学术意义与《宋元学案》的思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4-13
- 李渔的“风流道学”与清初士人心态的蜕变
春燕李渔的“风流道学”与清初士人心态的蜕变黄春燕明末清初的戏曲家李渔在《慎鸾交》传奇中提出了“风流道学”的主张,从充满狂欢色彩的机趣叙事到“风流道学”的观念演绎,隐约透露出清初士人心态的一种蜕变。就李渔的“风流道学”观而言,风流、道学二者的结合反映出其精神世界的安然自得,而失去了晚明文人式的痛苦挣扎。在晚明文人的人生追求中,风流与道学时常体现为二者在精神世界里的交织纠缠,欲使风流挣脱道学的束缚而往往无可奈何地屈从于道学的强大力量,即便佯狂放诞,也始终无法摆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3期2017-03-24
- 《尚书》与朱熹道统观的形成
也是由道统过渡到道学的重要桥梁,对宋代道统思想的定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尚书》;朱熹;道统;道学关于“道统”,余英时有如下论述:“‘道体’在洪荒初辟之际便已为当时‘圣神’如伏羲所窥破,因而创建了一个合乎‘道’的人间秩序。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则不断深入体会此‘道体’的精微之处并随着时世的推移而更新此秩序。这便形成了朱熹《中庸序》中所谓的‘道统’。”[1]31诚如斯言,“道统”不仅传达了代代相承之意,也蕴含着与时俱进的消息。宋代是道统思想发展最活跃的
武陵学刊 2017年2期2017-03-11
- 宋人“道学”与“理学”名称考辨
□ 梁 山宋人“道学”与“理学”名称考辨□ 梁 山对于宋朝产生的儒学新形态,历来称谓繁多:道学、理学、宋学、新儒学等等。每一种称谓都反映着不同时代的人对于自身现状的独特认知。“道学”和“理学”是宋人自言之语,其中透露着他们对于自身学术与理想的认识;“道学”与“理学”概念之间的差异,也彰显着宋人思想与政治的真实处境;元明清三朝沿用“道学”与“理学”的概念,但其背后所表现出的思想差异更为复杂;用“宋学”来指称宋代学术,这是清人在考据之学的学术理路上做的概念划分
华夏文化 2017年2期2017-01-27
- 《西游记》道学文化新论
刘泽群《西游记》道学文化新论刘泽群《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以唐僧取经为背景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在这部奇书里包含了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虽然它描写的是佛教的取经故事,但书里却也出现了为数不少的道学元素和道学思想。本文主要讨论《西游记》中出现的道学文化,并根据书中对道学和道教的描写分析作者对其采取的态度,感受《西游记》的博大精深。《西游记》 吴承恩 道教 道学文化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是一部宗教题材的神魔小说。它讲述的是佛教的取经故事,但在小说里的
长江丛刊 2016年24期2016-12-06
- 书讯
—论王船山对传统道学范式的反思与转化》获2015年上海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6年8月出版。本书由陈焱所著,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陈卫平教授作序。本书指出,王船山通过对“几”“时”这两个中国哲学史上古老概念及其内涵的挖掘与诠释,反思了道学传统在明清易代之际的思想使命,并力图排除佛老思想在道学中的影响,构建了一套全新的道学思想范式。全书以船山在易学中对于研几趋时、乾坤并建的方法性诠释作为导论,继而从船山哲学中的宇宙论、人性论及圣人观念三个方
船山学刊 2016年5期2016-11-17
- “道学误国”对钱选的影响
◇ 宣堂“道学误国”对钱选的影响◇ 宣堂钱选作为元代的隐士画家,颇为人所称道,且其本人亦以陶渊明自况,在追慕陶氏高隐之意的同时,也在实际上践行其隐居的“夙志”,在自题《山居图》中云“此余少年时诗也”〔1〕,并作有多幅关于陶渊明的绘画,如《柴桑翁像》《归去来辞图》《靖节莲社诸图》〔2〕等。然而,钱氏是否果真如人所言是一位“真正的隐心者”,又或者其隐居之意是否别有所因,笔者认为颇可探讨。一、“经史硕学”的易代之痛元初时,钱选与赵孟頫等并称“吴兴八俊”,然及“子
中国书画 2016年5期2016-09-10
- 武则天与道教
键词】 武则天;道学;政治;影响一、武则天崇尚道教的原因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其宗教信仰一直是个迷。据史料记载,武则天是一位佞佛者,在其掌权期间曾大力推动佛教的发展,并且曾导致一些有名的道士投身佛门,但是我们在翻阅大量的历史典籍之后,发现武则天对道教也是有着别样情结的。因为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必须清楚什么对自己是有利的,什么是现实的需要。特别是在男权当道的古代社会,一个女子要想跻身于权力的高峰,必须清楚借助什么样的政治手段来达到什么样的目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5期2016-06-08
- 从西汉辞赋探察其道学思想
词:贾谊;辞赋;道学;思想作者简介:曹潇(1992-),女,山西运城人,辽宁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刘洁(1990-),女,汉族,河南商丘人,辽宁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诗文。[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6-0-01汉初文学家和政论家贾谊,在其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对道家学说有很大的了解与认可,其辞赋就展现出在生活境况不称意之时他从老庄哲学中
青年文学家 2016年6期2016-04-27
- 朱熹中期内圣道学学术旨归论
)朱熹中期内圣道学学术旨归论徐公喜1,2,吴京红3(1.上饶师范学院 朱子学研究所,江西上饶334001;2. 上饶师范学院 江西省2011朱子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江西上饶334001;3.上饶师范学院 图书馆,江西上饶334001)摘要:朱熹学术思想发展中期阶段的起点可以定在乾道五年(1169),而绍熙元年(1190)则成为晚年阶段的起始点。这一阶段,朱熹通过寒泉精舍讲学、寒泉之会、鹅湖之辩、义利之辩以及对“四书”的整理与发挥等学术活动,承续早期“为己之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4-13
- 六朝道教上清经系中的戒律思想
——基于《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的研究
系的。《洞玄灵宝道学科仪》有云:“凡是道学,当知持戒发慧,安身炼心。”在智慧经系中,也有持戒而心生智慧的论述。这应该是说明信徒在持戒的过程中,通过自我的节制与精神的专注,获得超验体验与哲学思考。借用佛教用语,即获得观照智慧,继而获得实相智慧,从而加深对道教理论的信仰。而这三首智慧颂中的本体论、观身思想、戒律思想,均是《大戒文》的核心思想。六朝道教教义的展开,之所以落实到以智慧义为核心的智慧类经书上,还要从智慧这一概念使用的多样性方面来理解。智慧经既能够继承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2016-04-13
- 魏晋士风的转变及道家学说的影响
想儒学逐渐衰落,道学以新的思想复兴。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儒学独具一格,不可撼动的地位开始摇摇欲坠,佛教迅速传播和发展,道教扭转复兴。就这样,儒学在魏晋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当然,即便这种挑战非常严峻,但是,儒学思想根深蒂固,魏晋的动荡动摇了儒学的表现形式,而未能动摇儒学存在的根本。所以,这时期的儒学在道学的复兴历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激荡出新思想。魏晋士风的演变,着眼于名教与自然,以老庄和周礼为代表,以其注重的观点不同,根据当时的政
文学教育 2016年31期2016-04-03
- 继锦堂刻本《阳明先生道学钞》校勘札记
堂刻本《阳明先生道学钞》校勘札记张菁洲(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00)现存继锦堂刻本《阳明先生道学钞》为李贽所辑,其自成一派的编撰体例和篇卷取次,对王阳明生平事迹的考辨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也可以窥探到李贽的思想。《道学钞》对阳明文献的校勘无疑具有较大的价值,可以在广搜众本的基础上推知阳明书信、文字的真实内容,确定其本来样貌。李贽;《阳明先生道学钞》;校勘继锦堂刻本《道学钞》竖行繁体影印本,七册,半叶六行,行十四字,题目及新条目定格,其余低一格。无
怀化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2016-03-16
- “继绝学,开太平”──祝贺《关学文库》出版发行
,濂溪、横渠是“道学”,明道、象山是“心学”,伊川、朱子是“理学”。这道学、理学、心学,是宋明理学的三大脉络,又无一不与关学密切相关。道学强调的是“总体的根源性”,理学强调的是“超越的形式性”,心学强调的是“内在的主体性”。宋明儒学的发展史,虽互有论争,但却在这总脉络下,如珠之走盘,不离其中,而且有趣的是他似乎有着一个回环的韵律,由道学为始,开而为理学、心学,最后则又向上一阶地回到道学。从“总体根源性”的道学,展开而为强调“超越形式性”的理学,这可以说是向
唐都学刊 2016年3期2016-02-02
- 深山里的“古法榨油人”
来源。榨油师傅龙道学今年66岁了,从15岁开始学榨油,一干就是一辈子。龙道学将从山里捡来的油茶籽放在地坪中晒。他说:“本地小茶籽出油率高,榨出的油味道纯正,可以放8年。”龙道学将炒好的茶籽在碾坊碾碎。龙道学将碾好的油粉扛到榨房。晌午,龙道学的妻子做好了饭菜。古法榨油工艺繁复,碾碎的菜籽必须再经熏蒸。龙道学用稻草垫底,将蒸好的菜籽填入圆形的铁箍之中,做成胚饼。龙道学将胚饼装入榨槽。打榨是出油的最后一道程序。龙道学用近百公斤的撞敲打木楔,反复打榨。榨油坊经过龙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5年8期2015-12-13
- 哲学还是道学?
词:形式;质料;道学自西学入华以来,中国自身的学问就面临如何摆的问题。在经历康长素、廖季平等经师“最后”的挣扎之后,五四一代的学者作了快刀斩乱麻的处理:中国学问的骨架——所谓具有思想性的部分——以“中国哲学”的名义归入哲学的旗下,其余部分则被扔进现代西学各学科,成为现代西学学科制度下一些不起眼的零碎。零碎就毋需多言了,就算是“中国哲学”这个骨架,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着合法性的危机,争议不断。整个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界的人士或者说中国的学人,都为这个问题焦虑。心志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4年1期2014-07-16
- 学者之障
何事,曾有人士歆道学之声而慕学之者①。日行道上,宾宾张拱②,跬步不逾绳矩③。久之觉惫,呼从者:“顾后有行人否?”后者曰:“无。”乃弛恭率意以趋④。其一人足恭缓步如之。偶骤雨至,疾趋里许。忽自悔曰:“吾失足容矣。过,不惮改,可也。”乃冒雨还始趋之,纡徐更步过焉⑤。夫由前言之,作辍以人,伪也;由后言之,则迂甚矣。志学者须祛此二障而后可。注释:①歆(xīn):欣羡。道学,宋儒哲学思想。②宾宾:礼宾敬客,前一个“宾”字为动词,后一个“宾”字为名词。张拱:拱手施礼示
作文·初中版 2014年1期2014-04-26
- 道学社会化
——杨时道学的精神旨归
214122)道学社会化 ——杨时道学的精神旨归包佳道(江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杨时自从学程颢始,笃守二程道学,对其社会化的精神旨归甚为自觉,他全部道学问题的探讨,根本指向对此旨归的诠释和澄清。道论上,他主要承大程,突出普遍性原则与具体社会生活场域相即不离,道学是且应当与具体社会生活场域适应;心性论上,他综合二程之说,言性善乃人正常本然状态言,因所禀赋和心不正而反常有恶,圣盗在人心善利一念间,道学教化直接干预平民大众的社会生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4-15
- 道学思想的当代定位及其人生关怀
一、道家、道教与道学先秦诸子书中,多有“道”、“道术”之类名称,但其内涵各不相同;而对“道”讲得最多、最玄的应属老庄一派道家。但是,那时虽有“道家”之实而未立其名。“道家”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初年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1],但这里指的是以老子、庄子为宗师的战国至秦汉的道家学派,主要是指秦汉之际的黄老道家。任继愈先生在《道家与道教》一文中指出,将老庄视为道家,这是学术界长期以来的一种误解。他认为,春秋战国时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8-15
- 南宋中层学术世界中的考据学
术史、思想史多以道学为中心,一部南宋学术思想史,便是道学的形成演变的历史。这一脉络化的叙事方式,最大的问题,便是忽略的学术史作为史学叙述的本质,即湮灭的生动多元、复杂细致的历史过程。如果道学作为历史和哲学史洪流中的上层主流,代表了最为深刻的理论思考和体系建构,那么道学之外的众多学者,则是出于上层知识精英与下层士子之间的中层学术世界。与道学士群追求纵向的体系性天理人性思考不同,这些学者更关注传统的文献考据,与平面的博杂知识的整理与考辨。一 文士的考据活动两宋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9期2013-04-07
- 比较《初次进呈存目》与《总目》对于吕祖谦及其著作的评价
传中,使不得列於道学。吕乔年记,亦称讲说所及,而门人记录之者。祖谦无恙时,尝以其多舛,戒无传习。殆亦阴解朱子之说,欲归其失於门人也。然当其投契之时,则引之同定《近思录》,使预闻道统之传;当其牴牾以后,则字字讥弹,身无完肤,毋亦负气相攻,有激而然欤。《语类》载李方子所记云,伯恭更不教人读《论语》,而此书第六卷为门人集录论语说六十八条,又何以称焉。道学之讥儒林也,曰不闻道。儒林之讥道学也,曰不稽古。龂龂相持,至今未已。夫儒者穷研经义,始可断理之是非,亦必博览史
文教资料 2012年34期2012-08-15
- 思想史视野中的唐宋转型
——与包弼德教授的对话
史方面,宋代有“道学”的产生,我们如何去解释解释,为什么宋朝“道学”非常流行?结合他的论述,我认为道学的兴起和士大夫文化应该有关系。那么,我从社会史、经济史转回思想史的契机是什么呢?大约是在三十年前,我去台湾学习。台湾有一位很有名的老先生,叫鲁云(音译),爱新觉罗·鲁云,是奕亲王的儿子,他在台湾晚上进行授课,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及历史系的许多学生晚上在他家上课。这位老先生很有意思,不穿西服,还是那副老样子,穿旧式的长袍,不会讲外语,外语书也不看。他
华中学术 2012年2期2012-04-13
- 冯友兰的三教关系论
展历程,指出宋明道学的形成是三教融合的结果,即三教合流,从而实现了对儒释道三教关系发展历程及特征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奠定了后世学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冯友兰;儒释道三教关系;三教合流作为一位在中国古代学术史研究领域成就斐然的学者,冯友兰运用现代哲学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以儒释道三教关系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哲学,其认识与方法对近现代中国哲学史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冯友兰的三教发展观在两卷本《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以下简称《简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5期2010-02-15
- 古籍校点质量举隅
是深得康熙宠信的道学名臣,彭疏即以道学之名理攻其嗜利贪位之巧宦本心,推见隐微,刻深刺骨,笔挟风霜,语含锋刃,真足以令假道学原形毕露,无地自容。难怪康熙帝也无奈其何,只得收回夺情的成命。道学名臣的出乖露丑,将危及道学本身的信誉,此事且有损皇上的“面子”,故种种官书均避而不载彭疏。二疏总计不足一千三百字,而校点排印本的破句失读却着实不少,或者也会有人愿意见识一下疏文,一举两便,兹照录第二疏于下方(重点为笔者所加,表示疑问处):“皇上令光地在任守制,或以此试光地
读书 1982年6期1982-07-15
- 正确对待朱熹
知州。从《宋史·道学传》和《宋元学案》中,未曾见他与朱熹有什么师生关系,说他是朱熹的学生,不知有何根据?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朱熹提举浙东,究竟有没有治唐之罪?宋孝宗淳熙八年,朱熹提举浙东常乎盐茶公事,次年行部至台州,“讼仲友者纷然”(见《宋元学案》卷十二),可见民愤不小。朱熹“按得其实”,然后向朝廷提出弹劾。严蕊之事当为其一。朱熹“欲摭与正之罪,遂指其曾与蕊为滥,系狱月余,蕊虽备受楚,而一语不及唐,然犹不免受杖。”(《齐东野语》)可见,朱嘉拷打严蕊,本
读书 1982年8期198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