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节
- 雍正时期旗人妇女的生活
——读《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
后对寡妇开始要求守节,并且沿袭明制建立了完整的旌表制度外,还对守寡的妇女提供经济支持。“从交换到指婚”中叙述了在满族发展过程中,皇族的婚姻的主动权已经被控制在皇室掌权者手中,这也代表着女真社会婚姻开始变化。而在入关后这种控制更是扩大到整个八旗,形成一种独特的婚姻制度。“八旗制度与旗人婚姻”中展现八旗制度下对旗人的严格控制,旗人婚姻也是严格控制的,旗人妇女婚嫁依次被皇上、贝勒、佐领掌控,嫁娶皆需过问。选秀制度也体现了这一点。从妇女生活以及婚姻的角度来探讨八旗
今古文创 2022年40期2022-11-01
- 略论晚唐小说《灵应传》的思想主题及价值
的故事改造为龙女守节拒婚的故事。”[1]237“讲述了一个龙女拒婚的故事。”[6]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小说所写是关于两个人物的故事,即九娘子与制胜关使郑承符的故事,具体言之是“传在记龙女之贞淑,郑承符之智勇”。或谓:“铺陈九娘子之贞洁,郑承符之智勇,振奇可喜。”[7]由于秉持“二人说”者主要是鲁迅与汪辟疆先生,遂为多数学者所接受,成为当今学界的主流意见。主张一个主要人物与一个叙事核心的“一人说”和主张两个主要人物与两个叙事核心的“二人说”共同之处在于,一致认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03-18
- 明代妇女节烈行为的愚昧性及当代鉴示
性。节妇为不义夫守节,受辱未至身先死,名节重于生命,未嫁守节、殉节,聚集性守节、殉节,没有必要,也毫无意义,多是漠视生命,徒作牺牲。明代妇女节烈行为的愚昧性在今天应引以为戒,在女性教育中要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摈弃封建糟粕,避免其污染新时代女性美德的塑造。明代;妇女;节烈;愚昧性明代贞节观念强烈,妇女守节蔚然成风,社会上涌现出一大批贞女烈妇,仅《明史·列女传》所载就达三百多人,成倍地超过了前代,“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1]7690。这些守节妇女群体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3-17
- 妥协与坚守之间:中世纪教会法对寡妇再婚的理解与规范
往往竭力鼓动寡妇守节。如奥古斯丁(Augustine)认为,上帝赋予了寡妇守节的能力,寡妇通过阅读、祈祷、唱诗、沉思等活动获得的精神喜悦可以超越肉体上的喜悦。①Augustine,De Bono Viduitatis,17.21;21.26,in J.Zycha,ed.,Corpus Scriptorum Ecclesiasticorum Latinorum,Vol.41,Vienna:F.Tempsky,1900,pp.328-331,337-338.早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6期2022-03-14
- 明代贵州的列女现象
——以明万历《贵州通志》为中心的考察
黔东南苗族妇女的守节与传记书写》、刘熠琳的《清代贵州的贞女现象——以地方志为中心的考察》,而这些研究偏重对清代贵州区域的列女进行研究,而对明朝时期贵州区域列女鲜有探讨。为此,笔者尝试以明万历《贵州通志》为中心,对贵州地区的列女进行研究,分析贵州地区列女的表现及特点,并试对列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促进贵州地区妇女意识的觉醒、破除封建礼教的影响及新时代女性的健康发展研究意义重大。一、列女表现及特点明万历《贵州通志》中,列女的类型主要分为:“贞”型、“烈”型两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12-04
- 论古代妇女贞节观——以寡妇赋创作为中心的考察
段鼓励、提倡妇女守节,使寡妇这一群体逐渐成为守节的最好范例。辞赋以铺张扬厉的手法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孕育其中,在描述寡妇遭遇、教化世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拟对历代寡妇赋作重点考察,以期展示寡妇形象在辞赋创作中的不同内涵。一、贞节观念由宽泛向严格的过渡时期最早涉及寡妇题材的文学作品可以追溯到《诗经·邶风·柏舟》《诗经·鄘风·柏舟》,对于这两首诗主旨的解读,历来众说纷纭。鲁、齐《诗》对《邶风·柏舟》的解读基本相同,认为此诗是卫宣夫人在卫君死后所作。毛亨则认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11-30
- 唐张守节与司马贞同为张嘉会弟子考
《史记索隐》与张守节的《史记正义》都是唐代的《史记》注书。宋代二书与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被合刻刊行,世称“《史记》三家注”,历来为《史记》研究者所重视。据《新唐书·艺文志二》说:“司马贞《史记索隐》三十卷。(开元润州别驾。)张守节《史记正义》三十卷。”[1]1457司马贞、张守节在新旧《唐书》中均无传记,记载二人生平事历的文献极其有限。司马贞在《史记索隐·序》中自称:“朝散大夫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河内司马贞。”[2]4015张守节在《史记正义·序》自称,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3-08
- “守节”与“变节”抉择心态浅析
许下婚盟,分别后守节三年,可谓守节;而后侍奉吴王,于己于国可谓“变节”;而西施始终钟情于范蠡,将迷惑吴王当做任务,最终不负使命,且在完成灭吴复国使命后又与范蠡团圆,广义来说,也可算作为爱为国“守节”。西施从与范蠡一见钟情,到被献给吴王,经历了由脆弱到坚强的转变;西施从深居吴宫到凯旋归来,从不谙世事的小女子成长为心系家国的女性。关键词:浣纱记;西施;变节;守节作者简介:齐睿聪(1994.8-),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期2021-02-26
- 明清正定府县列女构成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以《乾隆正定府志》记载为主
成贤进妻,年十八守节,抚侄为嗣,至六十余而卒”[6]卷42。她们在守节的同时,孝敬公婆、抚育子女,其艰辛不言而喻。在记载里一门双节甚至一门多节的例子也较多,如“张氏,增广生刘元声妻,夫卒,氏年二十四,家贫事迈翁,尽孝继侄淑遇,教之读书……遇又殁,遗二子一女,妻张氏,即氏侄女也,年二十二与孀姑纺绩抚子女,乡党称一门双节焉”[6]卷41,“徐氏,生员冯大典妻,崇正十一年城破,大典死,氏二十岁,遗子起尚在襁褓,时连年洊饥,氏矢志苦守,为起娶媳杨氏,生子雷鸣,起死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2-05
- 浅析晚清妇女守节现象
晚清;贞节观念;守节;妇女中图分类号:C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0-0120-03一、绪论“贞”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最初的含义极少与女子相联系。通常指坚定、有贞操等含义,在这种释义当中可以看出此时并不单单只是用于女性。“节”是指气节、操守之意,常指一个人能够坚守信念。但随着封建礼教的发展,“贞节”一词逐渐演变成专门对于女性提出的要求。学术界通常认为,妇女守节现象是从宋朝开始。在宋以前,有不少寡妇
西部学刊 2020年20期2020-12-07
- 清代孝感地区女子孝行探析
——以光绪《孝感县志》为中心
类型。节妇是指坚守节操的妇女,简单地说就是丈夫死后,立志不嫁,坚守贞操,抚育子女,孝养公婆的女子。中国古代一直有旌表妇女的制度,但有一定的限制,以清代的旌表制度为例,一般来说节妇须是三十岁以前亡夫,守制二十年方可获得旌表[2],可见其对节妇规定之严苛。烈妇是指有夫之妇或殉夫而死,或殉难而死,亦或抗拒强盗匪徒强奸而死者。烈女则是未出嫁的女子或殉难而死,或拒奸而死。烈妇和烈女在社会动荡时期往往人数大增,县志所载大多死于咸同时期的发捻之乱,可见社会动乱对底层民众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11-06
- 初节既破 余节皆去
,莫不如是。竹子守节,要在守初;初节不保,余节难守。人生也是如此,只有守节在初,才能防止节节失守。万事皆有初,慎初乃成事之要、成功之道;初之不慎,开头就谬,起步就偏,必然后患无穷、后果严重,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节节败退,一发不可收拾。对这一道理,唐代宰相陆贽看得透彻,他在给唐德宗一份奏折中,就接受馈赠问题发表了一番高见:“贿道一开,辗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是以涓流不绝,溪壑成灾矣。
政工学刊 2020年3期2020-03-21
- 明清晋商女性多面化探微
,或为未婚夫终身守节,或自杀以殉。”在晋商中就存有大量史料记载贞女的具体情况,本小节分为五类来探讨。第一类是童养媳式守节。永济王习女,自幼童养于南社村杨联芳之子君养为妻,君养经商在外二十余年,杳无家信,公公怀疑其子己死,可怜此女,劝其改嫁,但“女执不肯,请终待且得养翁姑……年六十余被乡人称为‘王闺女’闺女。”第二类是久出无音耗式守节。蒲州王君习之女,王氏刚入门,丈夫即出外经商,“不知其音者二十余年矣”。第三类是久出死亡式守节,久出无音耗不代表死亡,在这里指
文化学刊 2019年5期2019-12-26
- 明清佛山守节妇女群体研究
——以民国版《佛山忠义乡志》为例
通过探讨明清佛山守节妇女的情况,期望对拓展明清妇女史的区域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守节妇女的类型民国版《佛山忠义乡志·列女传》“节孝类”由节孝列传与节孝表两部分构成。节孝列传所记载的是有具体事迹的女子,共计76名(有些女子是合在一起记载,在统计时分开计算),其中明代女子有8名,清代女子68名。节孝表中的女子仅有名字而无事迹,共计365名,全都是清代女子。可见清代的守节妇女数量明显高于明代,反映了清代是女性贞节观念最强化的时代。下面根据节孝列传部分的记载
岭南文史 2019年4期2019-01-09
- 清代松潘县“列女”群类型与旌表分析
系。一、节妇而从守节开始的年龄上看,节妇之间也是差异明显。根据《松潘县志》所记载的节妇按照守节开始的年龄分类,并以5年为一个时间段进行统计,可得到表1:表1 清代松潘县妇女守寡年龄段统计清代的规定是在30岁之前守寡的妇女,才能有成为节妇的机会。从表1可知,松潘县清代妇女守寡年龄段人数最多的是26-30岁,共占总人数的57.14%;其中二十八岁丧夫的妇女最多,共计12人。16-20岁年龄段守寡人数最少,为12人,但也占到总数的17.14%。守节年龄最小的如赵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7-04
- 《左传》中吴公子季札的君子风范
为民的高尚情操和守节让国、淡泊名利的君子作风,是春秋乱世中君子的典型代表。一、陈诗观风,君子博学《国语·晋语》中范献子告诫他人说:“人不可以不学……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木有枝叶,犹庇荫人,而况君子之学乎?”用树木与枝叶的关系论证了人与其学识之间的相互依赖,拥有广博的知识文化也是一个君子的必备素质。季札是仲雍之后,仲雍与其兄吴泰伯为完成周太王将王位传给姬昌的愿望,“乃奔荆蛮,文身断发”,后受到荆蛮族民的拥戴,创建了吴国。周公制礼,吴国因地处偏僻,对礼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11期2018-02-11
- “女德班”联想
封建礼教上指妇女守节或殉节;“节女堂”,性质与“贞节牌坊”差不多,是古代为了鼓励寡妇为亡夫守节而专门设立的祠堂。修建、创办节女堂的根本目的,是要让那些所谓不守妇道、不守规矩的女人,通过入“堂”管教,懂得“规矩”、恪守“妇道”。半年前,我在闽北山区黄坑镇新历村采风时,“意外”发现一处“节女堂”遗址。满地的野草、葱茏的树木,几堵石砌的残墙断壁,以及坚实的石头地基,折射出忠诚背后的凄惨。地处新历下保的“节女堂”,背后是几百上千米高的崇山峻岭,俨如重重屏障;前面是
杂文选刊 2018年2期2018-02-08
- 县志烈女图
一场“壮举”——守节。20岁,巩氏的丈夫死了。她痛哭道:“你死了,我还活着干什么?”每日哭泣,卧床不起。在家人的劝说下,开始修炼守节术,以纺织为生,自给自足,活到80岁。21岁,包氏的丈夫死了。她剪掉头发,生了遗腹子,养大成人,为儿子娶妻。一年后,儿子死了。她和儿媳妇一起守节,儿媳妇也死了,她活到80多岁,饿死了。一个货郎外出有事,贼寇绑架了他的妻子。这个女人告诉贼人:“我丈夫外出,婆婆年龄大,你们把我绑走了,婆婆一定会饿死。”不一会,贼人绑来了婆婆,两个
齐鲁周刊 2018年49期2018-01-23
- 元代女性改嫁现象刍议
代 女性 改嫁 守节政治、经济决定文化的发展变化,文化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元时婚嫁风气一度紊乱,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蒙古族是游牧民族文化,而中原地区则是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文化,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为当时的社会风气带来了不一样的火花。文化间互相交流对于社会的生产发展会有促进作用,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人伦之本的婚姻风俗在这场文化的碰撞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社会上女性改嫁的例子枚不胜数。一、元时社会背景分析元代是蒙古贵族为主体统治的社会,是历史上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7年12期2018-01-04
- 后周大将:生得犹豫,死得果断
同时召他的儿子李守节入京出任皇城使,负责保卫京城。大宋使者二出宫,傻子都知道赵匡胤要干什么了。给李筠加官晋爵,是为了安抚他,让他悬崖勒马,不要继续闹事;调李守节入京,是为了要一个人质,顺便看看李筠的表现,是否铁了心要跟赵匡胤过不去。然而,对于赵匡胤的这些任命,李筠的回答还是暧昧不清。一方面,李筠继续调兵遣将、加紧练兵,挑明了要跟赵匡胤过不去;另一方面,李筠把北汉交给自己的密信上交了朝廷,并且信誓旦旦地告诉大宋使者,自己绝无二心。至于让儿子入京,李筠也表示完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6期2017-09-11
- 浅谈中国古代妇女的守节与再嫁
谈中国古代妇女的守节与再嫁曹 跃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探究中国古代妇女生活及其社会地位,婚姻状况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认知中,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生活是由男性为主导的,但其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妇女的婚姻状况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此,我们仅对古代婚姻中的一种情况,即丈夫死后妇女的婚姻状态进行一个简单的讨论。大致上说,汉至宋前期,妇女在婚姻中对于守节还是再嫁是较为自由的,宋后期至清末,社会对于守节的肯定明显占领上风,妇女的婚
文化学刊 2017年6期2017-03-11
- 清代妇女宗族养老保障研究
实现对年老妇女和守节妇女的养老保障,其次是宗族内部个人针对妇女提供的生活与养老保障。清代宗族对妇女提供养老保障有一定的限制性条件,而且宗族由于经济条件的缘故而导致不同宗族及地区的妇女养老保障存在差异性。故此,清代妇女宗族养老的整体保障能力并不强。清代 妇女 宗族 养老保障清代宗族制度盛行,各省特别是江南地方宗族组织更是普遍。宗族既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共同体,又是一个聚落而居的生活共同体。宗族的血缘关系带来的是祭祖及祭田等社会内容,宗族的聚落群居的生活共
兰台世界 2017年9期2017-03-11
- 新旧道德视野下的夫妻关系
——论《一缕麻》的百年变化
大为感动,遂甘为守节。某女传语某生者:“未亡人心如枯井,一切不复置念。”某女士与痴郎的关系由此一变,结婚的基础亦被置换,此前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在则建立于情感之上。痴郎将死生置之度外,某女士拒绝某生者、甘为痴婿守节,都是钟情之举。诸多寡妇守节,或迫于礼义,不得不守,此为消极守节;某女士却化被动为主动,为报答痴婿之情心甘情愿守节,此为积极守节。尽管某女士与痴郎并非秉自由意志,经自由恋爱而结婚,但婚后痴郎感动了某女士,守节乃“情愿”,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3-11
- 《太史公自序》中没有记载司马迁生年
——兼与吴名岗等先生商榷
王国维,或痛斥张守节,其中最有分量的是曾维华、吴名岗两人的文章。吴文题目直接标明司马迁在自序中说“生于建元年间”,又痛斥张守节治学“是非常不严谨的,是不负责任的”,但吴文论说通篇既“无理”,亦“无据”。文章认为,从《太史公自序》中找司马迁生于前135 年说的证据,不是“新大陆”,版权发端于李长之。由于在《太史公自序》中没有记载生年,所以吴文题目“司马迁自叙生于建元年间”是一个伪命题,吴文等“新证”的一些推论不能成立。《太史公自序》;司马迁;生年;“新证”近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11
- 清代守节妇女的劳动生活:以地方志为中心
50046)清代守节妇女的劳动生活:以地方志为中心郑明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郑州 450046)清代妇女特别是守节妇女为支撑家庭生活而不得不参加各种劳动,这些劳动从工作场所上可分为家内劳动和户外劳动,从类型上可分为纺绩女红、农业种植、灌园拾薪和各种佣工等。即使面临重压,清代妇女也以自己的弱肩担负起家庭责任,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伟大和顽强的生命力。清代 妇女 劳动 地方志K249A2017-07-12清代中国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农业国,小农经济占主体地位,绝大
兰台世界 2017年23期2017-03-10
- 清代黄陂地区节孝妇的群体构成及类型分析
节孝妇群体概况、守节压力及其应对方法、人物形象特征及表彰节妇情况进行了历史疏理和分析研究,具有历史学术积累价值。《明清时期皖北孝子孝道观》一文以清代光绪年间的《宿州志》、《寿州志》和《亳州志》为文本考察对象,对明清时期皖北孝子的孝道实践、观念、状况、成因等进行了详实的分析。《南亭长老对孝道的弘扬》一文则选取台湾一位当代佛教人物南亭长老,对其在宣教讲经中对孝道的摄入,亲临监狱宣讲孝道的实践,在德育中弘扬孝道的思想与行迹进行了历史叙述与研究分析,也是一种地方性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3-09
- 祥林嫂“诚然是逃出来的”
听见,让一心只想守节、不愿改嫁的祥林嫂慌乱起来,促使她不得不产生逃跑的想法”。逃到哪里?婆婆又与做中人的卫老婆子默契配合,由卫老婆子介绍祥林嫂到鲁四老爷家里做工,其目的就是要祥林嫂为家里赚钱;新年刚过,婆婆在鲁府接走了祥林嫂所有的工钱后,又安排人将祥林嫂劫走,并将其卖给了贺老六。这就是王晓军老师的观点,并且王老师为自己的结论提供了许多证据;但是,详加推敲,王老师的证据又站不住脚。我的观点是:祥林嫂“诚然是逃出来的”,她就是从婆婆家逃出来的,而不是婆婆与卫老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7年1期2017-02-09
- 祥林嫂的人生之“笑”
”的封建教义矢志守节的,这与婆婆打算卖掉祥林嫂给小儿子娶亲的愿望相违背。这一点祥林嫂心知肚明。为了达到守节的愿望,祥林嫂不得不只身逃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她竟然“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想以自己的勤劳打动鲁府,让鲁府长期留下自己,使自己能够继续为前夫守节,恪守封建教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食物不论,力气是不惜的”。也就是说,只要能够为前夫守节,祥林嫂做牛做马都愿意,她是根本不在乎物质生活好坏的。由此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如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6年5期2016-06-12
-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朝鲜王朝女性节烈观
烈女,而国家对于守节烈女实施各项旌表政策,鼓励女性的守节行为。【关键词】 朝鲜王朝女性;家父长制;守节;旌表一、儒家文化对朝鲜王朝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14世纪末,朝鲜王朝成立以后,为避免重蹈高丽王朝佞佛亡国的覆辙,大力推行儒家文化,性理学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国家统治理念。随着朱子学家父长制的传播,强调男女有别、男尊女卑,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发生改变,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在高丽王朝之前,女性的生活相对比较自由,可以参与社会活动。朝鲜建国以后,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4期2016-05-20
- 司马迁自叙生于建元年间——兼论张守节《史记正义》不可尽信
年间 ——兼论张守节《史记正义》不可尽信吴 名 岗(滨州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司马迁把自己的生年系于父亲的行年之下,就像把父亲的逝年系于君王的行年之下一样,况且自己之生就是父亲生平中的一件大事。所以他说:“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有子曰迁”之“有”是生的意思。《词源》“有”的第二个义项是“发生”的意思。从上下文看“有子曰迁”也是“生子曰迁”之意。“有子曰迁,迁生龙门”是司马迁明写自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1期2016-03-16
- 《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分析——兼谈中国古代女性悲剧命运之根源
建伦理纲常尤其是守节与守孝对女性的荼毒。关键词:窦娥中国古代女性悲剧命运翻开人类文明史,从父系氏族社会开始直到今天,整个人类文明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男性的发展史。长时间以来女性“历史性”“社会性”的失落,淹没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洪流中,尤其是东方女性,在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和儒释道合流的意识形态因素作用下,无数美丽、善良、柔顺的女子付出生命,形成一个又一个千古流传的悲剧故事。本文借《窦娥冤》,窥一斑而见全豹,剖析中国古代女性悲剧命运的主要根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1期2015-10-26
- 李渔白话短篇小说中的“忠孝节义”观
阳尤瑞郎替许季芳守节,并抚养许季芳与石氏所生的儿子“承先”成才的故事。杜浚评曰:“若使世上的龙阳,个个都像尤瑞郎守节,这南风也该好。”[4]李渔不仅劝天下的女子守节,亦劝普天下的龙阳守节。如果妻妾、龙阳守节,社会风气自然就会好起来。《妻妾抱琵琶梅香守节》讲的是秀士马麟如娶正妻罗氏、娶妾莫氏,收丫鬟碧莲做通房。大病之际问妻妾将来谁愿意守寡抚孤。罗氏和莫氏争相表决心守节,碧莲只道以后马家无人守节的话,她愿意留下来抚养孩子成人。休养了一段时间,马麟如的病好了,从
戏剧之家 2015年18期2015-10-16
- 列女类型及形成原因
——以《定海厅志·列女传》为例
在传统社会一般指守节或殉节的女子,是传统伦理道德的受害者。作为女性的“模范”,列女被广泛记载于历代地方志中。列女发展至清代,其数量遽增。本文以清代光绪《定海厅志·列女传》中列女事例为依据,归纳整理出列女主要类型和明志守节的方式,并据此尝试探讨其主客观因素。清代;《定海厅志·列女传》;列女一、列女类型“列”本义为“各,众”,“列女”即各种类型的女子。而后来渐渐专指守节、殉节的女子。在传统社会,列女现象在地方志记载中数不胜数。据《定海厅志》记载,列女类型有节妇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3期2015-09-03
- 白居易以诗逼死痴情女子
愔去世后决心为他守节,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凄苦生活。过去在其夫手下任职的张仲素去拜访白居易,顺便带去了关盼盼写的诗。看到满纸的凄苦孤寂,白居易感叹之下,和了三首诗,最后竟补了一首七言绝句给关盼盼:“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关盼盼看到此诗后,泪流满面:“他离世后,我也想到以死相随,又怕人们议论他重色,竟让爱妾殉身,玷污了他的清名,所以我才偷生到今天!”之后便绝食而死。【小编小引】这个悲剧故事听来令人心碎。白居易为表感慨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24期2015-08-15
- 一个守节女人的悲剧
何时起,要求女子守节,不论守节的风气如何演变,其实质问题都不曾有过一丝一毫的改变,那便是要求女子不事二夫,否则就是伤风败俗。男子娶妻纳妾,女子从一而终,那是天经地义。且不论这其中的道理是否畸形,单从女子这一角度来说,守节一事无论如何都是个悲剧。我们以鲁迅先生《明天》中的单四嫂子为例,解读一个守节女人的悲剧。关键词:单四嫂子;守节;性的悲剧;生存的悲剧中国的传统社会,总是有这样那样关于女子守节的畸形论调,什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什么“从一而终”,甚至还有“
商 2015年5期2015-05-30
- 明代直隶妇女守节行为探析
行的以尚死烈、倡守节为特征的贞节道德作为对妇女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基于齐家治国的伦理需要,而不是对人欲特别是对妇女欲望的控制。宋清秀[3]则认为,贞节制度的确限制了女性的婚姻自由,但是却保护了不愿改嫁女性的权利,对于提高女性在家族内地位、社会地位和提高妾的地位等方面有积极意义。对于妇女是否该守节,胡适先生的态度还是比较理性的,他认为“贞操乃是夫妇相待的一种态度,夫妇之间爱情深了,恩谊厚了,无论谁生谁死,无论生时死后,都不忍把这爱情移于别人,这便是贞操。”[4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4-08
- 纲常与现实:清代中期影响妇女再婚的多重因素
级差异化选择,有守节和改嫁两种方式,但这样的选择不一定都出于妇女的自愿。再婚妇女选择守节抑或改嫁,是宗族家庭内部相互博弈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关键词:清政府;守节;再嫁;婚姻诉讼收稿日期:2015-05-29作者简介:杨毅丰(1985-),男,四川绵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中图分类号:K249守节抑或再嫁,是妇女在再婚问题上作出的不同选择方式。但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受纲常伦理和宗族家庭因素影响,妇女守节抑或改嫁往往不是由个人意愿所决定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8期2015-02-13
- 论东汉士人的“岩穴”情结及其文学表现
汉官场污秽,众多守节之士向道家思想寻求人生寄托,不与当道合作,多高蹈隐逸之行。有的人志追巢父,裂冠毁冕,栖居岩穴,轻慢王公,傲视天子;有的怀道隐居民间市井,以全性遂志为人生理想,躬耕自给,泰然处之;有的在重压之下不得不违心地屈从征辟,但他们居官不视事,身在魏阙,心驰岩穴,身与心陷于极度的矛盾中。这些“岩穴之士”,有的以坚定的隐逸之志和岩穴生活实践著称,有的则将隐逸之志见诸吟咏,抒发“岩穴”情怀。东汉士人寄情岩穴的人生实践与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关
求是学刊 2014年3期2014-09-23
- 浅析被“四权”绳索捆缚的祥林嫂形象
权,不允许祥林嫂守节祥林嫂的前夫祥林比祥林嫂小十岁,丈夫死后,祥林嫂不愿再嫁,宁可辛勤劳动养活自己,所以她逃到鲁镇做工。她的全部希望和渴求,便是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生存的权利。所以当她来到鲁家做工时是“食物不论,力气不惜的……到年底,扫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鲁家)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而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但是,好景不长。在鲁家做工不到半年,她婆婆凭着族权的威势,不但把她像逃犯一样抓回去,且逼她嫁到深山野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4期2014-06-27
- 浅析李渔作品中的幽默语言艺术
《妻妾抱琵琶梅香守节》中,作者运用精彩对话将一妻一妾的嘴脸尽数刻画,展现无遗。面对丈夫询问自己死后妻妾能否守节一事,罗氏(妻)说:“相公说的甚么话,烈女不更二夫,就是没有儿子,尚且要立嗣守节,何况有了嫡亲骨血,还起别样的心肠。我与相公是结发夫妻,比他们婢妾不同,他们若肯同伴相守,是相公的大幸。若还不愿,也不要耽搁了他,要去只管去,有我在此抚养,不愁儿子不大,何须寻甚么朋友,托甚么孤儿,惹别人谈笑。”莫氏(妾)说:“结发便怎的,不结发便怎的?大娘也忒把人看轻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9期2014-03-29
- 以清代地方志为载体对列女构成及其贞节观的研究
及在地方志记载中守节的妇女及其反映出的贞节观。地方志 清代 列女 贞节观我们所讨论的地方志中的“列女”,其主要是指为夫守节不嫁或是殉节的女性,包括节妇、烈妇、烈女、贞女、孝妇、孝女等多个小群体,“列女”只是一种泛称。而要追溯“列女”一词的源头,则有“非独政之能,乃其姊者,亦列女也”[1]。此中“列女”是指有节操的女子。虽然含义有出入,但都是在一定的范畴之内。刘向编《列女传》罗列女子事迹,对女子事迹收录较为完整全面,并无偏重哪类之说。然随着封建伦理道德的发展
史志学刊 2014年1期2014-03-23
- 失节事小 饿死事大:闽台族谱所见妇女守节问题
祖父母可以强迫要守节的寡妇再婚。明清时期因旌表贞节妇女制度的建立,妇女改嫁将失去原有的夫家财产权与子女监护权,以及士大夫节烈书写文化的普及,贞节成为高度的礼教价值与理想,以致“贞节氛围弥漫”。董家遵根据《古今图书集成》统计历代节妇数目,周秦至宋元为止,人数仅占1.63%,明代72.9%,清代25.47%。事实上清代对妇女贞节的表彰和提倡尤胜于历朝,郭松义统计清代旌表节烈妇女的人数随时间不断成长,从雍正年间年平均769人,嘉庆年间1167人,到道光朝年平均3
闽台文化研究 2013年1期2013-08-25
- “理”与“利”的斗争——论清朝妇女的节烈观
烈蔚然成风。但在守节的主流行为之外,下层社会还存在着许多改嫁现象,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不管寡妇还是统治者对此问题都处于极度的矛盾中,概括的说就是社会思想中遵循的“理”与生活实际中不得不考虑的“利”之间的冲突。下面我们就此问题从统治者、寡妇及家庭、社会舆论三个方面予以剖析。一、满清统治者的节烈观及其变化引言已提到: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清朝统治者一改之前与节烈截然相反的“转房婚”这一民族传统习惯将节烈大加推崇。比如,在清代律文中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不准寡妇改嫁,同时统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8-15
- 略论明清拟话本小说中的贞节烈女形象的文化实质
风气,渐渐改变,守节便也渐渐发生。”[2]149-150陆人龙在《型世言》第十六回《内江县三节妇守贞成都郡两孤儿连捷》中批评卓文君为失节之妇、王昭君有聚尘之齿后,发表了这样一段议论:“不知女子当以德与节为主,节是不为情欲所动、贫贱所移、豪强所屈、坚贞自守;德是不淫、不盗、不贪、不悍、不妒、骄奢、懒惰、利口、轻狂,但内中淫逸、窃盗、悍泼、懒惰,不是向上事,都妇人所羞;独贪啬就托言说是做人家,骄就托言说是存体面,轻狂便托言风逸,利口便托言伶俐,这不易除。”[3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4-11
- 守节:春秋女性的生存智慧
,521041)守节:春秋女性的生存智慧周海霞(韩山师范学院 政法系,广东 潮州,521041)春秋时期,具有封建父权强迫性质的“守节”观念并未形成,却有女性在言辞中传递着非常明显的“守节”意识。春秋女性因此在贞节史中主动添加了浓重的一笔。在春秋复杂的婚姻环境与政治格局中,“守节”表面看来是春秋女性的自我禁锢,实则体现了她们的生存智慧,是她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考察春秋女性的“守节”观念及其情感、心智,可以丰富对“守节”文化的认识。春秋女性;守节;生存智慧
湖北社会科学 2012年7期2012-04-12
- 试论侨乡士人的女性观——以民国 《开平县志·列女》为例
尚无人研究。二、守节仍是民国版方志的核心守节就是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他嫁,勇敢地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守节分两种,一是已婚守节,民国版记载的第一个列女就属此例,她是明代古博都苏本妻麦氏,27岁时,丈夫死于福建汀州明溪驿丞任上,无子,她 “扶柩归葬”,村里富人遣媒上门劝她改嫁,她说:“夫影在堂,问之应,吾亦许矣。”根据明朝规定,女性不满30岁守节且达到一定年限,就会被官府旌表,所以节妇都相当年轻。水塘劳御宾妻何氏18岁结婚,一月后夫死,她 “迎尸归殓,哭泣三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3-19
- 从《史记正义》看张守节的史识及史观
《史记正义》看张守节的史识及史观吴长谦(安阳工学院 机械工程系 河南 安阳 455000)从《史记正义》本身可以寻绎出关于张守节史识、史观的一些信息,有助于我们深入、全面看待《史记正义》的价值与地位。史记正义 张守节 史识 史观《史记正义》(以下简称《正义》)作者张守节的生卒年代不详,事迹亦难详考。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正义》本身寻绎出关于他的一些信息。其中,关于张守节的史才、史识和治学态度的片断记载比较重要,有助于我们深入、全面看待《正义》的价值与地位。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期2010-08-15
- 明清徽州节烈妇女类型及贞节行为方式
、列女之分,节妇守节、贞女守贞行为方式亦不同。许多贞节妇女在孤寡无依的情境下,承担起家庭义务,为家庭、为徽州商业的壮大,乃至为徽州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明清;徽州;节妇;贞女;贞节明清徽州妇女节烈现象与其他地方相比,尤为突出。如清人赵吉士说:“新安节烈最多,一邑当他省之半。”[1]在徽州府地方志中,《列女》占的篇幅特别大。民国《重修婺源县志》全书共70卷,其中《列女》多达14卷6册,占全书总卷数的1/5。民国《歙县志》中,《人物志》共9卷,而其中《列女》就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孔尚任贞节观新探
前期一直把女子的守节看作是天经地义之事。然而,其后并没有经过多长时间,即在任职湖海治河使臣时,却认为颂扬女子的节烈,是“荒唐”之甚;直到晚年,更进而认为女子守节乃“可悲之事”。孔尚任的思想发生如此大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受齐鲁进步文人的影响;二是受江南文人及民风的影响。孔尚任的这一思想,对齐鲁文化既是继承又是发展。孔尚任;贞节观;齐鲁文化尽管目前学界对孔尚任及其《桃花扇》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儒释道渐趋融合的文化背景因而促使其伦理思想复杂变异的层面。但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期2010-08-15
- 晚清武昌府妇女守节的原因
9)对于清代妇女守节的问题,学界的观点主要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持批评的态度,认为迫使清代妇女守节导致其社会地位低下的根源在于封建贞节制度;另一部分则持较为中间的观点,主张采取较为客观的立场来研究清代妇女的守节及其相关问题;还有一些学者重新审视了清代妇女的守节及贞节制度、观念,认为其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界对此类问题多是从贞节观念、旌表制度等外部因素进行探讨,往往忽视妇女的自身因素对其守节的影响,对清代妇女守节的原因揭示的不够充分。此外,对于清代妇女守节与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0年8期2010-03-20
- 从《即墨县志•列女传》看明清妇女境遇
役的缩影。列女的守节年龄越早、守节时间越长、寿命越高,生存境遇就越艰难。列女的非正常死亡也是考察这一群体的重要因素,她们或自杀或被杀,原因大多是为了成就贞女烈妇的美名。内因是妇女守节的主导因素,明清政府通过物质和精神等各种形式强化妇女的守节意识,并把这种意识内化为妇女的人格要求,由此造成了明清妇女独立人格被否定、人生价值被扭曲的悲惨境遇。列女;非正常死亡;内因;境遇人类社会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组成的,《易经•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
东方论坛 2010年5期2010-03-11
- 2007年辽宁沈阳市中考试题选
岁而孤,太夫人②守节自誓③,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④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⑤以是为我累⑥!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节选自《古文观止》)【注释】①生:出生。②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郑氏。③守节自誓:意思是郑氏决心守寡,不再嫁人。④俾(bǐ):使。⑤毋:勿要;不可。⑥累:牵累。(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
21世纪中学生作文·高中教师版 2008年6期200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