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焉

  • 以声见情·以乐入境:《归来》电影音乐叙事论
    推动剧情发展,将陆焉识和冯婉瑜的爱情故事衬托得丝丝入扣,音乐与剧情完美融合,给观众带来一场荡涤心灵般的审美体验。“按照好莱坞的声音制作体系,电影音乐的使用方法也分为两种:有声源音乐(Source Music)和无声源音乐(Underscore)。有声源音乐是‘Source Music’直译的结果,即音乐的原始声源出现在画面所表现的事件内容之中,使得观众在听到音乐声的同时也能看到声源的存在。无声源音乐,是指从画面上见不到并且感受不到有原始声源的音乐。”电影《

    声屏世界 2022年1期2022-04-02

  • 离去·归来·离去
    父作为原型,描述陆焉识所遭遇的人生经历及其对于精神世界的探寻。陆焉识穷尽一生去追寻自由,在留学的途中、被关押的监狱里、复杂的家庭之中等等地方,都追寻过。在历经磨难之后,陆焉识最终发现自己应该回归家庭,但是追求自由的灵魂仍旧无处寄存,只得再次离去,在离去归来又离去的途中不断奔走,最终发现真正的自由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关键词:陆犯焉识;自由《陆犯焉识》是严歌苓第一次以男性作为长篇小说的主角创作的,以她的祖父为创作原型,展现出知识分子陆焉识的人生遭遇与其自身的精

    雨露风 2022年1期2022-03-23

  • 一次别离,三次归来 ——浅析《归来》的三重意蕴
    一意象,导演借助陆焉识一而再、再而三的归来,从看望亲爱之人到拯救亲爱之人,再到陪伴亲爱之人,通过这三重意蕴表达了导演深厚的历史反思精神的浓厚的民族自省意识。第一次归来:看望亲爱之人影片以一段乌漆麻黑的夜景开场,随着呼啸而过的火车,男主人公陆焉识衣衫褴褛地蜷缩在火车站的楼梯底下等待着逃跑回家的机会,那里正是他心灵的归属地。紧接着,早已长大成人的女儿丹丹正在全神贯注地排练《红色娘子军》,力求主演吴清华的机会,那里正是她精神的芳草地。导演透过极其简洁的两场戏,向

    声屏世界 2021年15期2021-11-12

  • 从《陆犯焉识》看严歌苓小说的人性书写
    望表达”[2]。陆焉识的继母冯仪芳,嫁入陆家八个月丈夫就死了,年纪轻轻做了寡妇。为了保证自己后半生继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她没有另嫁他人,而是选择在陆家继续做寡妇。中国传统社会的很多价值观念和公众舆论等,对男女有着不同的性别期待和角色定位,对待寡妇尤为苛刻,要求其恪守妇道,不能随意和外界男人打交道。这种“符号性认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强制性功能,如果女性出现了一些世俗观念中不能接受的“行为偏差”,就会被人们所关注和“凝视”,利用社会舆论由外向内对其形

    文化学刊 2021年7期2021-03-07

  • 论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悲剧意识
    个小女孩即主人公陆焉识孙女的视角,讲述了祖父经历社会运动、牢狱之灾,死里逃生,沉淀内心重新爱上他的发妻的故事。小说是在一种悲情的长河中缓缓流淌出文字来讲述发生在陆焉识身上的一切。文章充斥着悲凉、苦难、煎熬却不得不将生活继续下去,来完成自己内心对自由、对爱的坚守。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指出:“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P297)《陆犯焉识》以缓慢的、平静的、不张扬的方式将社会、时代和个体等创伤面一点点展示于人。“悲剧意识是对人类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2期2021-01-17

  • 与命运和解并顺势而为 ——以拉康精神分析法分析影片《归来》
    是,作品只选取了陆焉识在劳改时逃跑回家之后的片段进行改编,讲述了在文革时期一个家庭的遭遇以及一段感情的归宿。劳改期间的“右派”逃跑回家,想约家人一见,却被女儿告发,在火车站差点与冯婉瑜相见,却被再次抓走,平反后满心欢喜回到家的陆焉识,却发现妻子早已丧失了对他的记忆,不再认识现在的他,他用尽各种办法想唤起妻子的记忆,却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他选择了最无奈但也最合适的办法一直陪伴着妻子[1]。自我是从外在世界形成的,个人终其一生都在依赖另一个人以生成自我确认。在这

    海外文摘·艺术 2020年12期2020-11-27

  • 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叙事手法剖析
    家出身的翩翩公子陆焉识铺展开了一幅二十世纪历史夹缝当中的人生画卷。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严歌苓所使用的叙事手法充分体现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对于人物、情节的理解,“在借鉴中外叙事艺术和对叙事美学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既摆脱了先锋派叙事怪圈的生涩和虚无,也没有西方现代叙事的玄虚,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随心所欲的叙事模式”,〔1〕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课题。1 传统视点叙事《陆犯焉识》是一部回顾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知识分子命运变迁的长篇作品,通过核心人物陆焉识在各个人生阶段的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3-03

  • 陆焉识的俄狄浦斯情结
    主要讲述了男主角陆焉识波澜起伏的一生,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陆焉识的爱情故事。在小说中,陆焉识与很多女性都有过情感上的瓜葛,但实际上这些爱情背后都有着其继母冯仪芳的影子,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一过程中恋母情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陆焉识在面对母亲冯仪芳的时候会时常陷入幻想这一现象,以及之后对自己妻子冯婉喻前后期情感上的转变,都表现出了其身上的俄狄浦斯情结。而陆焉识身上之所以展现出了这些特点,一方面是因为陆焉识的懦弱的性格催生出了一种扭曲的报复心理,另一方面也

    黑河学刊 2020年1期2020-01-18

  • 一生归来,一生等候
    冯婉瑜一直等待着陆焉识归来,二十年后的一封家书“我本月五号回来。”冯婉瑜每月五号风雨不改地去车站等候丈夫,一次次地等候,爱人却并未如期“归来”。由张艺谋执导的《归来》于2014年上映,影片中对时代背景的处理仿佛是运用了“人像”摄影手法,虚化背景,将焦点对准人物,集中火力凸显了人物之间的矛盾——政治立场与血缘亲情的矛盾,围绕着“归来”这一个主题,从人物身上展现时代的伤痕。首先是丹丹和陆焉识的矛盾冲突,丹丹三岁的时候陆焉识就被抓走了,在丹丹的成长里,父亲是缺席

    速读·中旬 2019年10期2019-09-10

  • 荒诞历史之下的人性与自由 ——论严歌苓长篇小说《陆犯焉识》
    公是男性知识分子陆焉识。严歌苓本人说这部作品的主人公原型是她的祖父,她叙写的不仅是20世纪的政治和社会,而且是以祖父为模型的那个历史下被时代浪头冲击的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严歌苓在写小说时总有自己独特的叙事,“她一定要到荒野,到边陲,到异域,到抗战,到大饥荒,到‘文革’,到一切能够让日常生活的逻辑发生错乱,于是人非人、物非物起来的地点和时刻去建构她的传奇”。《陆犯焉识》被放在了政治统帅的20世纪下,每一次政治浪潮的冲击,都把陆焉识卷了进去,他只是个小人物,却

    名作欣赏 2019年20期2019-07-12

  • 《归来》:自然符号系统的消解与建构
    一小部分,讲述了陆焉识在农场改造期间从农场逃跑回家,以及“文革”结束之后陆焉识返家却得知冯婉瑜失忆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小说《陆犯焉识》旨在呈现知识分子的精神救赎,弘扬人性的真善美。[2]电影《归来》则更多地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为更好地表现这一主题,电影以人伦关系为主轴,建构了独特的自然符号系统。影片《归来》所建构的自然符号系统,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夫—妻,父—女,母—女。本文即拟探讨影片中这三大自然符号系统的消解与建构,及其所蕴含的独特意义,以从这一层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2-15

  • 电影改编对《陆犯焉识》人物形象处理的研究
    部分。一、电影中陆焉识接受改造对其性格塑造的缺失电影极度淡化了小说中的时代背景,但开头时代气息及其浓郁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将时间确定在了那个年代。文革给人带来的摧残集中表现在开头陆焉识的形象上,粗糙黝黑的皮肤,苍白的嘴唇,破烂的衣服,肮脏的毛巾,把陆焉识的在改造中经历留给观众去想象。张艺谋在用自己的手法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那段艰难的文革岁月,但作品中张艺谋对小说的历史背景进行了淡化,表现出了张艺谋对文革那段历史所采取的宽恕和包容的态度。电影只截取越狱和出

    魅力中国 2019年6期2019-01-13

  • 观影
    代,冯婉瑜与丈夫陆焉识天各一方,无法见面。“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多年以后,当陆焉识归来时,冯婉瑜已经无法辨认出他,相见,却不相识。原来,冯婉瑜患上了心因性失忆症。“陆焉识”在冯婉瑜那里,变成了一个念念叨叨的“名字”,具体的“人样”却对不上了。尽管已经忘记了焉识的模样,“陆焉识”这三个字却依旧强力地支撑着冯婉瑜的精神信念,她看到组织平反公函上的“陆焉识”仨字会激动落泪,看到信封上的“陆焉识”仨字会异常兴奋,“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8年1期2018-03-19

  • 浅析电影《归来》中的悲剧美
    都回到了平静,但陆焉识的家里并没有恢复到他想象中的样子,预想中的场景是妻子冯婉瑜和女儿丹丹会在火车站等候他的第二次“归来”。然而,等来的却是女儿丹丹独自前来接他回家。在女儿丹丹工作的纺织厂宿舍,陆焉识得知女儿丹丹已经不再跳舞,那种曾经跳舞时的灵动的眼神和气质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一个踏实本分地在纺织厂工作的普通女工,这让他觉得那是文革时代中女儿丹丹所付出的青春代价。在他心里从来都不曾记恨过女儿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陌生和不理智的行为,因为他的内心具有宽厚的父爱和对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4期2018-02-22

  • 《归来》中“门”的隐喻分析
    小说用大篇幅展现陆焉识人性的变异与回归,侧重从陆焉识的角度展现他回家的强烈心理冲突,并恰如其分地插叙陆焉识早年的生活;而电影则运用顺序的手法,从小说的结尾处截取了两个时间点表现陆焉识跑回家看妻子和女儿以及如何与患了失忆症的妻子相濡以沫的故事。确实也实现了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所说的“一个真正名副其实的影片制作者在着手改编一部小说时,就会把原著仅仅当成未经加工的素材,从自己的艺术形式的特殊角度来对这段未经加工的现实生活进行观察,而根本不注意素材所已具有的形式”①。

    电影文学 2017年4期2017-11-16

  • 小说《陆犯焉识》与电影《归来》之比较
    犯焉识”,其通过陆焉识一生的经历强烈谴责了政治对于知识分子的摧残以及人性的戕害。而电影名为“归来”,顾名思义,陆焉识“归来”之前的人生经历被削减了,主要阐释陆焉识归来之后的情景,电影从头至尾都充斥着强烈的政治气息,相比小说而言,电影对于政治的谴责意味更强。但小说《陆犯焉识》和电影《归来》依旧有着相似之处,即通过爱情来反思与谴责政治。爱情自古以来便是小说、电影中一个常见的主题,在小说《陆犯焉识》和电影《归来》中,作家严歌苓与导演张艺谋都讲述了陆焉识与冯婉喻之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2017-04-12

  • 电影改编中小说和电影艺术形式的独立性体现 ——以电影《归来》为例
    的取舍原著讲述了陆焉识与冯婉瑜相识并结婚,陆焉识留学回国被定为反革命罪犯,抓送到西北监狱后,逐渐认识到自己和婉瑜之间的爱情,逃跑回家再次被抓,直到20年之后平反回家,而冯婉瑜却已经不认识陆焉识,最终陆焉识想方设法希望能与冯婉瑜重温两人之间的爱情的故事。通过将知识分子陆焉识的命运铺展在政治这块庞大而坚硬的底布上,审视残酷岁月里世态的炎凉、命运的无常和生命的高度。电影《归来》只是以《陆犯焉识》原著的结尾一小部分作为原型进行了改编,只选取了陆焉识逃跑被抓和平反之

    视听 2017年4期2017-04-12

  • 解构与反抗 ——论小说《陆犯焉识》中的规训力量
    沉浮为切入点,以陆焉识与冯婉喻的世纪之恋为主线,叙写了一部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苦难史。在福柯规训理论的视角下,可以看到陆焉识在其追求自由的一生中所遇到的来自政治话语、监狱权力、和家庭生活的规训。面对这些规训力量,他的反抗与逃离,又表达了作者对自由与希望的建构。规训;惩罚;驯顺;解构;反抗;建构《陆犯焉识》这部小说有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在讲述陆焉识的监禁生活。小说取名为“陆犯焉识”,其中一个“犯”字意蕴深长。陆焉识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但事与愿违,他从来未

    文化学刊 2017年3期2017-03-11

  • 无人识君,无人知己
    名字,没有自由。陆焉识也是如此。而他原本并不是这样,他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少爷,聪慧倜傥,掌握多国语言,也会讨女人喜欢。他在继母的安排和逼迫下,娶了继母的娘家侄女冯婉瑜。陆焉识在美国、重庆没有冯婉瑜的生活里放纵自己,不在意家人,惹尽风流债。但当他陷入20世纪的那场浩劫时,他才发现他爱的是冯婉瑜眼中流露的情意,但一切已经来不及了。书中描写的是陆焉识与冯婉瑜艰难而又感人的爱情,是长久分离后再次相见却又不能认出爱人的悲痛与不忍。但更触动人的,是陆焉识在失去自由、失去

    读者·校园版 2016年17期2016-08-25

  • 论《归来》的符号学意义
    片讲述的是主人公陆焉识被归为 “右派”之后,趁监狱转场的机会从大西北逃回了家,却因为自己女儿丹丹的告密未能与妻子冯婉瑜顺利相见。三年后,陆焉识在被平反而得以回家,冯婉瑜却患上了心因性失忆,与陆焉识相见了却不能相认。本片的编剧邹静之在接受采访时称:“2013年春节,我和张艺谋开了个短会,定了就三个人物,风格:平实,宁拙毋巧,静水深流。这是 《归来》关键性的一次决断。”[2]由此看来,《归来》不仅是张艺谋导演事业的正式回归,也是他艺术片风格的一次回归。从 《归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2016-08-24

  • 影片《归来》影像构图与镜头语言分析
    运动打成劳改犯的陆焉识与家人音讯隔绝多年,因思念心切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但他的这一举动却给在舞蹈学校学芭蕾舞的女儿丹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女儿想方设法阻止母亲与父亲相见,结果使夫妻俩近在咫尺,却只能再次相隔天涯。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却发现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女儿丹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梦想,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工。而更让他深受打击的是,他深爱的妻子冯婉瑜,因患病已然不再认识眼前的他。他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接近妻子,想唤醒她的记忆。深厚的感情、生

    戏剧之家 2016年12期2016-06-30

  • 影片《归来》影像构图与镜头语言分析
    运动打成劳改犯的陆焉识与家人音讯隔绝多年,因思念心切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但他的这一举动却给在舞蹈学校学芭蕾舞的女儿丹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女儿想方设法阻止母亲与父亲相见,结果使夫妻俩近在咫尺,却只能再次相隔天涯。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却发现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女儿丹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梦想,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工。而更让他深受打击的是,他深爱的妻子冯婉瑜,因患病已然不再认识眼前的他。他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接近妻子,想唤醒她的记忆。深厚的感情、生

    戏剧之家 2016年12期2016-06-30

  • 来者归何处?
    风飘雪中,年迈的陆焉识和妻子一同等待永远不会归来或早已归来却又必须一直等待下去的“陆焉识”。两人就像是两条平行的铁轨,相依相伴,不离不弃,却永远都无法相识。冯婉瑜痴望着的是早已归来却无法回归的陆焉识,而陆焉识则隔着大铁门遥望那早已被封锁关闭的“文革”记忆,因而,大铁门关上的不只是一个空荡荡的车站,而是沉甸甸的时代过往,是万千无法归来的人。一、 逝去兮,归来兮?——历史暴力的悲情呈现影片开场,一辆飞驰的列车随即映入眼帘,仿佛是一辆匆匆的时光机车,不经意间带着

    电影评介 2016年5期2016-06-13

  • 浅析严歌苓作品《陆犯焉识》中冯婉喻人物形象
    我们讲述知识分子陆焉识从上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传奇经历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美丽善良、对爱坚贞不渝的冯婉喻这一女性人物形象,并把冯婉喻艰辛而又悲剧性的一生作为一条副线贯穿了整部小说,用陆焉识的话说,“冯婉喻是他寡味的开端,却是他完美的归宿”。本文主要从社会、人格和文学形象三个方面,分析冯婉喻这一女性人物形象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多重内涵。一、顺从与隐忍——相较于男性而言的“他者”形象“他者”是女性主义视角下女性相对于男性的地位特征,“女人相较男人而言,而不是男

    名作欣赏 2016年21期2016-03-11

  • 严歌苓《陆犯焉识》的叙事解读
    出身的才貌双全的陆焉识留洋求学、回国任教、被放逐西北的人生际遇,通过知识分子陆焉识的人生遭际展示特殊时代中国的深沉苦难以及世相的炎凉和命运的多舛。严歌苓是一位擅长讲故事的作家,她在《陆犯焉识》中更表现出她对叙事的兴趣和探索。多重视点叙事美国的杰拉德·普林斯提出叙事中的视点有三种主要类型[1]:一是“传统的”或者“经典的”叙述,叙事者不受任何限制;二是内视点叙述,一切都严格通过一个或者几个人物的知识、看法和感知来表达;三是外视点叙述,叙述者严格地从外部表现一

    山花 2015年16期2016-01-22

  • 归来 ——读《陆犯焉识》之前与之后
    教的“反革命”犯陆焉识逃跑,回到家乡希望与妻子冯婉瑜见面。经历女儿的告密和几番波折后,两人站在火车站天桥两端寻找彼此,夫妻俩在被跟踪、包抄的险境中,拼命呼喊奔跑期待相逢,却在接近的一刻陆焉识被拘捕。这是一次失败的归来。文革结束后陆焉识恢复了自由,可当他站在朝思暮想的妻子面前时,妻子却问道:“你是谁啊?”坚决否认他是焉识,原来婉瑜失忆了。陆焉识为接近冯婉瑜,以唤起她的记忆假扮成多个角色,如钢琴调音师、读信者等。然而,种种努力仍归于零。影片结尾,多年后,在白茫

    中学语文 2015年10期2015-12-07

  • 论《陆犯焉识》中的悖论现象
    ” 穿插着讲述了陆焉识必不可少的前史,但它的着墨重心无疑放在了1954年陆焉识被捕之后。莫名其妙的荒唐的被捕,不经审判随意更改的刑期,大西北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严苛的劳教生活,监狱里的各色人等,各种死亡和人性中的恶,不仅构成了小说的重要内容,而且都给予了细致的描写,极具震撼人心的力量。小说开篇引子就以极具陌生化效果的描写令读者在痛苦、震撼的阅读体验中被深深地吸引。犯人们在兽群横行的大草漠里是新来的“着衣冠的直立兽”,他们的到来彻底打破了生物界的天然的平衡,“活

    小说评论 2015年2期2015-11-14

  • 灵魂之根的追寻与隐喻——论严歌苓长篇小说《陆犯焉识》
    追寻。因为主人公陆焉识的命运之所以频频出现错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也就是说,陆焉识并没有丧失主体意识,并非随波逐流,而是在面对残酷的历史挤压时,面对各种匪夷所思的生存环境时,他仍然在追寻自己的信仰,只不过,他的信仰出现了错位。在《陆犯焉识》中,陆焉识一直在和时间赛跑,试图执着地追赶自己的人生,去实现他那总是显得有些滞后的理想——他年轻时所极力逃避的家庭生活,却成为他晚年的终极梦想。从挣脱家庭的束缚,逃离婚姻的安排,抛开恩娘与妻子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10期2015-11-14

  • 基于电影《归来》看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之间的矛盾
    0年代初,劳改犯陆焉识与家人分离了很多年,音讯全无,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陆焉识的到来打破了女儿丹丹的芭蕾舞梦想,丹丹为了梦想极力阻止母亲与陆焉识相见,使二人近在咫尺却又相隔天涯。文化大革命之后,陆焉识得到平反终于可以回家,但是他却发现女儿已经放弃了舞蹈家的梦想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工,自己深爱的妻子也因为患病不认识自己。经历了多年生活的变故陆焉识作出了重要的决定,努力唤起妻子的回忆。二、电影《归来》中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之间的矛盾拿电影跟原著小说相比,

    电影评介 2015年13期2015-08-15

  • 浅析《陆犯焉识》到《归来》改编的得失
    的完整性。电影将陆焉识在小说中描写的人性弱点去掉了,造成完美形象的假象。就像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对小说人物分析提出的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在小说中的运用中的理论一样,缺少多面杂合的人物形象,难免使陆焉识不够全面,即人物性格特点单一,形象不饱满。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小说《陆犯焉识》中的陆焉识:他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典型少爷,风流倜傥,吸引女人。在家人的安排下娶了冯婉喻,他对这无爱的婚姻采取逃避的态度,留学美国过着花花公子生活。毕业回国依旧老习性,做大学教授

    名作欣赏 2015年11期2015-07-13

  • 影片《归来》中身份危机的后精神分析学解读
    表现为特殊时代对陆焉识身份的拒绝,影片的前半部分就是这重身份危机的集中演绎。演绎的路线有显隐两条线索:显在的线索发生在陆焉识身上,一个被主流社会流放的右派分子,失去了正常的社会身份和家庭身份,他不顾一切地想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中来,但是却遭到主流社会强烈的排挤和拒斥;隐性的线索发生在陆焉识的女儿丹丹身上,她因父亲的右派身份导致了自己芭蕾舞“主角梦”的破碎,这体现着身份危机在下一代生活中的延伸。发生在社会和个人身上的身份危机随着社会的变迁自行解决了,新的时代用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4-11

  • 《瓦尔登湖》与张炜生态散文语言的自然属性
    摘 要:纵观陆焉识生命嬗变的轨迹,以不同场域人物的生命特征为依据,可以用这三个意象来隐喻他人生的三个发展阶段:上流社会的“玫瑰花”,大荒草漠中的“骆驼刺”,日常生活中的“飞蓬”。这种嬗变轨迹也使陆焉识的性格呈现出中西文化交融所产生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时空变换所展现出的传奇性与史诗性。陆焉识生命轨迹的延伸也使小说的历史文化批判主题更加深入,更能够体现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追求。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110(2015)05-0082-05收稿日期:

    东方论坛 2015年5期2015-03-29

  • “归”而未“来”:影片《归来》与艺术真实的背离
    通过“右派分子”陆焉识平反后回家的曲折经历,再现了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中国历史。该片于2014年5月16日在全国上映,首日即创下票房新高。然而,影片忽视了“真实乃艺术之生命”的创作准则,在情节设置、细节描写诸多方面存在与艺术真实的背离。艺术;真实;张艺谋;《归来》自从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红高粱》获得“金鸡”、“百花”、“金熊”奖后,中国影片开始真正走向世界。国人把目光聚焦于张艺谋身上,寄希望于这位中国第五代导演领军人物能为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但随着一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5期2015-03-20

  • 被压抑者的“归来”:《归来》中潜在文本的意义指向
    为“右派”的丈夫陆焉识长达二十年不能相见,女儿丹丹因父亲的身份在学校受到排挤,生发出对父亲的憎恨。“文革”结束后当陆焉识回到家时,发现冯婉瑜对自己的记忆发生误置,无法接纳他的归来。于是,陆焉识一方面修复与女儿之间的情感裂缝,另一方面陪伴妻子并做出种种“设计”行为以重新唤起妻子的记忆,但妻子最终却未能痊愈。从影片引发的各种评论意见来看,人们较多谈论影片的简化手法、对人物情感心理及对人性的挖掘、对文革的态度立场,或者谈论演员表演、影片对原小说的改编等问题。关于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7期2015-02-14

  • 归来
    电影《归来》中的陆焉识,两次归来。上世纪70年代初,与家人音讯隔绝多年的劳改犯陆焉识,因思念心切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第一次归来在火车站天桥与妻子冯婉瑜见面,两人相见却不能相聚,眼看着被生生拆散。夫妻二人高叫着彼此名字,喊声撕心裂肺,陆焉识的头皮被紧紧扯住,推搡中的婉瑜摔倒在地,头破血流。第一次归来的结果使夫妻俩近在咫尺,却只能再次相隔天涯。第二次归来已经是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却发现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女儿丹丹放弃了自己的芭蕾梦想

    醒狮国学 2014年6期2015-01-29

  • 为什么是饭勺?
    的饭勺。电影中,陆焉识夜里看望冯婉瑜,沉睡中的妻子突然惊醒,发出恐惧地大叫:方师傅,你不能再这样了……陆焉识没有被枪毙我很感谢你……你不能再这样了!一面将陆焉识连推带搡赶出卧室门,紧紧地锁上了门。这一情节在此前有一道伏笔:陆焉识刚回家,冯婉瑜就叫他“方师傅”,十分客气,留坐留饭,但一看见他铺开带回来的被褥,立即发作,把他赶了出去。陆焉识在居委会李主任等人的陪同下重返冯家,但冯婉瑜一口咬定他是“方师傅”,并说自己不想见这个人。到这里,陆焉识与观众一样心生疑窦

    读书 2014年7期2015-01-19

  • 电影《归来》观后感
    与生活在现实中的陆焉识,他们就像是两条并行的铁轨,相伴前行,却终生不再相识。终生,这是个漫长的时间概念,我们曾经讴歌过的完美爱情,有几桩经得住这个词汇的检验?电影描述的是在文革时期被打成“反革命分子”的陆焉识和他的妻子教师冯琬瑜的一生一世不相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陆焉识从劳改农场逃了出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回到了他的家,一个离开了十几年的家,门口还潜伏着要抓他的人,他轻轻地急切地敲着自己家的门,门却没有打开,妻子冯琬瑜没有开门,她知道楼下有潜伏的人,领导

    剧影月报 2014年4期2014-11-21

  • 欲“归”而终未“来”——简评电影《归来》
    人物关系中刻画了陆焉识与妻子冯婉喻之间纠葛的“错恋”。由于时间很长,作者可以更为充裕地展开故事的叙述,《陆犯焉识》不仅从容地描画了陆焉识从风流潇洒、不谙世事的花花公子到历经劫难、饱经沧桑的花甲老人之间的各种人生际遇和性格转变,还探讨了知识分子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以及个体与社会政治之间细致而微的复杂关系。与原著深广的叙事内容相比,电影《归来》的故事情节显得更为直白浅俗。在对原著内容大刀阔斧删减的基础上,《归来》仅仅截取了小说中陆焉识从劳改农场逃跑回来以及“文革”

    电影评介 2014年14期2014-11-21

  • 纵使相逢应不识:电影《归来》的爱情悲歌
    误判”的知识分子陆焉识与妻女被迫分离二十年后重新归来,却发现一直心心念念牵挂自己的妻子冯婉瑜因失忆不认得现在的自己,做出种种努力都没能让妻子重新认得自己之后与妻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一同等待那个永远不可能归来的自己的故事。陆、冯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谱写出一曲人性和爱的赞歌。一、时代烙印的苦难严歌苓的原著《陆犯焉识》的封面印有:“当政治与人生相遇,孰是孰非”[1]的字样,造成陆、冯二人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已经昭然若揭。当然,《归来》是在原著的基础上改编拍摄的,影

    电影评介 2014年12期2014-11-21

  • 在冲淡隐忍中反思——浅谈电影《归来》的改编
    是,有留学背景的陆焉识,在20世纪50年代卷入反右派斗争,历经20多年西北劳动改造,逐渐发觉他对妻子冯婉瑜深深的爱,不惜从远在青海的劳改所逃回上海。在看了妻儿一眼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自首。文革结束后,被平反的陆焉识回到上海,但是饱受岁月和思念煎熬的冯婉瑜,却正应了那句“纵使相逢应不识”,不认得眼前的陆焉识了。小说《陆犯焉识》用了两条线,为读者讲述发生在陆焉识身上的故事。整个故事时间跨度近50年,地域跨度从上海到重庆再到青海。小说多以陆焉识的视角,看反右斗争

    电影评介 2014年16期2014-11-21

  • 归来:平淡中的厚重
    文 卢楠楠虽然陆焉识和冯婉瑜只能爱在不同的时空里,但他们也活在各自的英雄梦想里,在这个意义上他们又是幸福的。作为一部暖心而不刻意的文艺片,国师张艺谋2014年度力作《归来》实现了叫座又叫好,不仅打破国产文艺片总票房记录,也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影片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初,与家人音讯隔绝多年的劳改犯陆焉识(陈道明饰),因思念心切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女儿阻止了母亲冯婉瑜(巩俐饰)与父亲相见,使夫妻俩近在咫尺,却只能再次相隔天涯。“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

    北京观察 2014年7期2014-11-20

  • 精神的空洞与乏力的回归:从《陆犯焉识》到《归来》
    两条线索:其一是陆焉识对自由主义理想的追寻。从出国留学到抗战再到建国初被捕入狱,对自由主义信念的坚守是陆焉识最突出的精神特征。其二是爱情这条线索。陆焉识虽渴望爱情,但是身为大家庭的长子长孙,却不得不接受包办的婚姻。冯婉喻虽是成为他寡味的开端,但在饱受磨难的人生中,陆焉识最终确认了对冯婉喻的深爱。“文革”结束后,陆焉识回到家中,唯一等他回来的冯婉喻却失忆了。小说结尾陆焉识以再次出走大西北表达了他对不自由的生存境遇的反抗。显然,张艺谋更看重小说中人物情感这条线

    电影评介 2014年11期2014-09-29

  • 借“陆”评“归来”
    “才子+公子”的陆焉识来说,这种孤独和失望的性质也许要更加复杂。如今,关于人生选择最流行的说法是“听从内心的声音”,作为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核心人物,陆焉识迈出的每一步都蓄满了强劲的个人主义基调。从最初挥别继母恩娘和妻子婉喻的畸情夹击,踏上异邦寻觅风流得意,到留学归来开始对琐碎的人生生厌,于是脚踩两只船;再到被发配至西北大草漠进行改造,陆焉识就像进行着一次次寻找本心的sd仪式,从原点出发,直奔未知的远方,沿途愉悦与困厄交相流转。当他在苦难中深情回眸,渴

    时代青年(上半月) 2014年8期2014-09-03

  • 齐心办公携手陈道明强势归来
    北农场平反归来的陆焉识(陈道明饰)回到家乡。然而,回到家中的他却发现,岁月和政治已经彻底改变他的生活,与他分离20年的妻子冯婉瑜(巩俐饰)已经失忆,哪怕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她苦苦等候了20年的男人,她也已经认不出来。于是,陆焉识想尽一切办法,希望能够帮助内心受到伤害的妻子恢复记忆。《归来》的风格平实朴素,感情上也非常克制,唯有冯婉瑜与陆焉识之间那有如涓涓细流般的爱情淌淌流过,在时间的长河里让人细细品味爱的厚重。其中,陈道明假装成钢琴修理师到巩俐家里为其修钢琴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年19期2014-08-15

  • 魂兮归来……
    中开始的,老右派陆焉识躲在列车的阴影里,他已经逃离了劳改农场。此时,陆焉识的女儿丹丹正在舞蹈学校跳样板芭蕾舞《红色娘子军》,争取当主角。陆焉识的逃跑引发追捕,其妻子冯婉瑜和女儿丹丹接到命令:见到他必须报告,但是,又绝对不能与其见面。显然,这个命令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然而,这部影片中,这样的幽默还很多。夜里,陆焉识回家了。不知为何,在任何追捕者都会蹲守的他家门口,却并未见人监视,而屡次敲门,明知有可能是其回来的冯婉瑜既不开门证实,也不叫人报告。直等到丹丹回家

    红豆 2014年7期2014-08-08

  • 老去的张艺谋归来,时代却已经走远
    坚持只剩下对于“陆焉识”这个符号的坚持,但当真实的陆焉识出现的时候,却无法和这个符号对应。陆焉识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来自古汉语的隐喻,“焉识”当然是一个疑问,这个故事的关键就是主体怎么认识他人,从何认识他人的创伤的陈述。这个熟悉的陌生人已经不可认识,是这个故事的核心。母亲对于符号的执着,以及对于“陆焉识”和方师傅的混淆和误认造成了绝对的痛苦。语言脱离了实在,符号脱离了现实。这里的大历史对于人命运的捉弄让这些普通的生命变成了一段历史的牺牲。张艺谋其实希望带着

    中关村 2014年7期2014-07-25

  • 假如生命可以重来 ——张艺谋《归来》观后
    简压缩,如略去了陆焉识在被打为右派之前的花花公子岁月;又作了部分改动,如原著中三个儿女成了电影中的一个女儿,原著中陆焉识逃跑出来以后并没有约冯婉喻在火车站见面,电影中则增加了陆焉识见到了丹丹并希望她转告妈妈他要见她,遭到拒绝之后给冯婉瑜写在对联一角上的“明天早上八点,火车站天桥见”等情节。电影的改编无疑都会将矛盾集中,加上电影镜头、场景、音乐的运用,往往讲出一个更为生动的故事。一、故事内容好张艺谋的《归来》在这一点上是成功的。我几乎是流着眼泪看完了这部影片

    大众文艺 2014年19期2014-07-13

  • 守望 陪伴
    音信杳无的劳改犯陆焉识(陈道明饰)在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此时已长大成人的女儿丹丹(张慧雯饰)正怀抱芭蕾舞梦想,父亲的回来给她带来巨大压力,她阻止母亲冯婉瑜(巩俐饰)与父亲相见,因而夫妻二人近在咫尺却如隔天涯。文革结束后,陆焉识平反回家,他却发现女儿已成了工厂女工,而深爱的妻子因患心因性失忆症已不认识自己。生活变故、感情笃深,陆焉识不得不做出对他来说荒唐而又合理的人生选择——比邻而居,默默陪伴。片中所描述的故事情节去繁就简,极少对白,感情描画细腻深沉。纯粹

    声屏世界 2014年6期2014-07-09

  • 浅谈张艺谋电影《归来》的“眼泪”叙事策略
    《归来》讲述的是陆焉识与冯婉瑜离别多年后重逢的催人泪下的故事。当劳改犯陆焉识回家时,却发现妻子冯婉瑜已经不认识他了,他尝试各种办法想唤醒妻子的记忆,却始终只能以陌生人的身份陪伴在妻子身边,繁华落尽,他们怀揣着对彼此强烈而执着的爱,在无尽的守望和轮回中一起慢慢老去。影片《归来》另辟蹊径,抛开原著文本的束缚,着力从小说的结尾处入手,选取最具“泪点”的陆焉识“归来”展开剧情,层层深入。当陆焉识归来时,家已不是家,陆焉识更是难以重建他作为普通人的完整生活。尽管回到

    电影评介 2014年11期2014-06-21

  • 《归来》:剧本硬伤背后的情怀流失
    ,令人不能容忍。陆焉识逃跑回家的人物动机缺失剧本编排,最忌讳想当然。在电影《归来》的剧本创作中,如果我们忽略原著小说《陆犯焉识》而直接观看电影《归来》的话,很难理解,陆焉识为何要冒着生命危险跑回家里来。影片开篇的剧情设计突兀而生硬。在原著小说中,陆焉识想逃跑的动机是女儿出现在了科教宣传影片的镜头中,以生物学女博士的身份亮相,但陆焉识因命途多舛而只看到了这部影片的最后五分钟。面对复杂现实,自己若是再不逃跑,可能就再也见不到女儿了。在陆的记忆中,女儿依旧是那个

    商周刊 2014年11期2014-06-17

  • 吾身归来尔焉识?
    倜傥、不谙世事的陆焉识,她也可以不是包办婚姻中在丈夫的冷落下等待了半生的冯婉瑜。老谋子用他的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熟练地削薄了历史的厚度,斩断了爱情的前因,只剩乱世里一对璧人一往情深。这简单又冗长的爱情只截取了原著小说的最后一部分,没有放荡的陆家公子在美国的热恋和在重庆的温柔乡,没有他对寡淡的婚姻和家室的厌憎叛逃,没有在西北农场经历非人般改造的陆焉识对这场错位爱情的顿悟。陆焉识计划逃跑时,想要对曾经以为“与之去熬完一生的女人”说,我和你发生了一场误会,一定要

    中国周刊 2014年6期2014-06-13

  • 陈道明问道钱钟书
    苓祖父到陈道明:陆焉识是中国精神的侧影在《归来》的前三十分钟,陆焉识是在逃的政治犯,在粘稠湿润的大雨夜,披着雨披站在自家门口,一遍遍的敲响沉重的木门,等待二十年未见的妻子巩俐扮演的冯婉瑜开门。门内冯婉瑜左右彷徨,咚咚咚的声响一方面代表着丈夫的归来,另一方面,则是一场无奈的灾难。这样的等待,陈道明并不陌生。他的父亲陈宗宽,毕业于燕京大学,一直在天津医科大学教英文,文革时,与中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一样,经历过运动、牛棚、五七干校等“标准程序”。“那个时候,一听见敲

    齐鲁周刊 2014年19期2014-05-30

  • 从《归来》看张艺谋对《陆犯焉识》的改编艺术
    减,只选取主人公陆焉识越狱和释放两次“归来”的情节,且做了很大改动,将原本意蕴丰富的主题扁平化,以浅层次的社会批判和深度的人伦温情代替对知识分子命运沉浮的悲悯,消减了原著中深层的哲理意味,偏离了原著主题,体现了张艺谋的惯性思维和审美趣味。一、《归来》对原著主题的简化原著小说《陆犯焉识》的主人公陆焉识经历了四次“回归”。前两次是对家的逃离与回归,后两次是反向的,即对家的回归与逃离。电影只选取了后两次回归,并做了改动。(一)原著中的四次“回归”出国——回国。小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0期2014-03-25

  • 和解是另一种归来:对“归来”含义的解读
    家在物理意义上,陆焉识想要回家,回到妻子冯婉瑜的身边,这是“归来”的第一层含义。打成右派发配远方的陆焉识,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为了能看看留守持家的妻子冯婉瑜和三岁就已被迫离开的女儿丹丹,趁转场逃跑,不惜冒着再次被抓的风险走向家中。可是,工宣队找母女俩谈话,农场则派专人在楼下蹲点。在这种情况下,冯婉瑜不敢开门相见,陆焉识被拒之门外,离家仅仅只有物理意义上的一门之隔。陆焉识并没有放弃,告诉丹丹无果后塞纸条告知婉瑜第二天天桥相见。可是这次“密会”却被女儿举报,让

    电影评介 2014年12期2014-03-06

  • 一生焉识
    摘编,来了解一下陆焉识的前世今生。一陆焉识是上海大户人家的大少爷,聪慧而倜傥。他会四国语言,说着剑桥口音的英语,会写一手好字,会打马球、板球、弹子,会做花花公子,还会盲写。1925年,陆焉识初识冯婉喻,她是恩娘(陆焉识继母)冯仪芳的侄女。冯仪芳给陆焉识的父亲做填房,嫁入陆家8个月之后就守了寡。当恩娘要被婆婆退回娘家去时,是14岁的陆焉识挺身留住了她。冯仪芳强迫陆焉识娶冯婉喻,为了让恩娘允许他出国留学,陆焉识同意了这门亲事。但在他漂洋过海前,必须完成婚事。随

    文苑 2014年8期2014-02-27

  • “后伤痕”书写的复杂性——论历史与人性深度交织的《陆犯焉识》
    点展现的乃是关乎陆焉识一生遭际的政治风云。政治与知识分子的关系向来密切,陆焉识的特殊身份——知识分子——使得小说能够表达无比丰富的政治内涵,从而也就能够传达威权政治的诸般情貌。《陆犯焉识》当然是一部沉痛控诉曾有年代政治罪恶的严正之作,纵然这种严正的控诉在新的年代里获致了它的新的面向与质地,从而有了历史的复杂性。陆焉识本人的政治遭际堪称曲折,但小说显然也没有放弃对于陆焉识身边之人——随着陆焉识地位、环境的改变,这些人物也有不同的层次——的政治遭际的直陈。政治

    当代作家评论 2013年2期2013-11-14

  • 《陆犯焉识》中陆焉识的围城世界解析
    姻围城:单翅飞翔陆焉识的第一次逃亡是离家赴美留学,其动机不乏渴求新知的驱使,更有逃离包办婚姻的姿态。父亲去世后,年轻无嗣的继母软硬兼施,迫使陆焉识娶了自己娘家的侄女冯婉喻,这段柔情操控下的婚姻有一个女人的无奈:膝下无子,为巩固自己的家庭地位,须套牢继子,深处却是封建家长制隐然的权威。[1]陆焉识屈从于恩娘对自己人生的安排,有对寡母怜悯的良善,也有骨子里挥之不去的怯懦。十九岁的陆焉识之所以要跑到美国去留学,正是为了可以获得“暂且的自由”:跟冯婉喻结婚的是另一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2013-08-15

  • 《陆犯焉识》中陆焉识的“围城”人生
    政治底布,主人公陆焉识于狱中的生活也是小说描写最为真实生动之处。小说的男主人公陆焉识这一形象脱胎于严歌苓的祖父,据《陆犯焉识》的编辑手记所载:“她的祖父严恩春16岁大学毕业,20岁出国留学,25岁获得博士学位,40岁因对现实失望而自杀。对家族史的探寻和剖析,也是对自我的探寻和剖析,使歌苓逐渐有了想以祖父为原型,书写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念头。”①严歌苓以他祖父为人物原型所写的《陆犯焉识》,其中的很多细节都有据可循,另一位老知识分子的亲身经历,也被她融进了小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3年2期2013-04-01

  • 苦难中的追寻——《陆犯焉识》中陆焉识的精神世界解析
    ,展现出知识分子陆焉识的人生遭际和精神世界。《陆犯焉识》将知识分子陆焉识的命运铺陈在政治这块庞大而坚硬的底布上,将一个家族兴衰系于陆焉识的人生机遇之中,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乱象。严歌苓在小说中采用了具有创新意味的叙述方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时空穿插叙述。一方面增加的“意识流”的主观与随意并没有破坏作品整体的故事性和思维的合理性,叙事者“孙女”根据“祖父”回忆录所讲述的内容是她脑海中的回忆的现实流程和脉络,经纬明晰,前后连贯;另一方面,时空的交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21期201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