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

  • 台湾藏明刊巾箱本《琵琶记》考*
    潘 璐在《琵琶记》存世版本中,有五种因更接近原本面貌,被称作“古本系统”,分别为明嘉靖间苏州坊刻《新刊巾箱蔡伯喈琵琶记》、1958年广东揭阳出土的嘉靖抄本《蔡伯皆》、嘉靖三十二年(1553)詹氏进贤堂重刊本《风月锦囊》中摘汇的《新刊摘汇奇妙戏式全家锦囊伯皆》、明末吴兴凌濛初谓来自臞仙本的朱墨套印本《琵琶记》,以及清康熙十三年(1674)陆贻典据弘治旧本抄录的《新刊元本蔡伯喈琵琶记》。其中,嘉靖间巾箱本作为现存最早的《琵琶记》全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然而,

    文化遗产 2023年3期2023-09-04

  • 论《琵琶记》的悲剧审美意蕴
    明创作的南戏《琵琶记》被誉为“南曲之祖”,在中国古代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从作品中的人物、创作的时代背景,还是作者的审美理想来说,都具有浓郁的悲剧意味。此外,《琵琶记》还蕴含着深厚的审美价值,具有不同于西方悲剧作品的独特审美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关键词】《琵琶记》;悲剧意蕴;审美价值;审美特征【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8-000

    今古文创 2023年28期2023-08-24

  • 琵琶记》人物形象研究评述
    的扛鼎之作,《琵琶记》能够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与其成功的人物塑造息息相关。蔡伯喈、赵五娘、蔡公蔡婆、牛小姐、牛丞相、张大公每个角色都各有特色,这也吸引了诸多学者的目光。戏文中人物形象定位一直是学者的讨论焦点,当代学者独辟蹊径,抉微阐幽,多维立体地揭示了《琵琶记》人物形象的深层内涵,佳绩迭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人物形象研究(一)蔡伯喈学者们对蔡伯喈的评价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方面,多数学者认为蔡伯喈是一个矛盾、软弱、痛苦的知识分子;另一方面,部分学者关注蔡

    戏剧之家 2023年19期2023-08-07

  • 中戏德演:《琵琶记》德语演出形态变迁考论
    曲《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等译为德文,并成立了“北平德国剧团”,致力于中国古典戏曲的德语搬演。除在国内京、津、沪、青等地演出外,洪涛生还将其带回了欧洲。其中,《琵琶记》是洪涛生与德侨最早用德语演出的剧目,可以追溯到1930年甚至更早。而笔者首次发现的1936年奥地利演出《牡丹亭》的德文资料是中国昆曲艺术在欧洲舞台传播的最早记录。(1)参见李霖:《德译本〈牡丹亭〉赴欧演出考论——以1936年奥地利“六幕”演出为中心》,《戏曲研究》,2019年,第111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2023年3期2023-06-27

  • 论《琵琶记》中蔡伯喈和赵五娘的错位形象
    恩【摘要】 《琵琶记》被誉为“南戏之祖”,在剧中,高明将蔡伯喈和赵五娘置于错位的处境,从性格内核、个人处境、他人认同这三个主要方面塑造出两人的错位形象。蔡伯喈作为男性却被动懦弱,赵五娘作为女性而柔韧坚强,这样对比鲜明的形象错位,突破了传统观念中男强女弱的固有认知,使人物的性格内涵复杂化,同时也展现出高明对人性的包容,对人生困境的思考。【关键词】 《琵琶记》;错位形象;蔡伯喈;赵五娘【中图分类号】I237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3年3期2023-05-31

  • 从历史中的蔡邕看高本《琵琶记》对蔡伯喈形象的塑造
    双【摘要】 《琵琶记》作为“南戏之祖”,在戏曲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蔡伯喈的形象更是已成经典,但追根溯源,这一形象却是附会于汉末名士蔡邕而产生,通过爬梳文献具体探究历史上的蔡邕形象与高本《琵琶记》中蔡伯喈的形象,从而分析两者异同之处,可得出《琵琶记》对蔡伯喈形象塑造所产生的效果,有利于更好地尊重史实并理解蔡伯喈形象的艺术性和戏剧性。【关键词】蔡邕;蔡伯喈;历史;形象塑造【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

    今古文创 2023年16期2023-05-30

  • 琵琶记》主旨新探
    李新灿《琵琶记》艺术成就举世瞩目,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董每戡曾断言:“不消说,蔡、赵这两个主角,更要精雕细镂,不仅民间传说和南宋戏文里不会有这样突出完整的人物形象,在所有古典戏曲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尤其勾勒蔡伯喈这一个复杂的性格,能达到中国戏曲史未见前例的成就,敢肯定说‘前无古人’。”(1)细细琢磨,董先生之言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而且,《琵琶记》在音韵、语言、结构、排场等方面均具有极高造诣,十分适宜于舞台表演,因而它能够以整本或以选段的方式在明清两代各

    江汉论坛 2023年3期2023-04-15

  • 高明《琵琶记》的“动人”内涵及其价值
    展史上,高明《琵琶记》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南戏之祖”“南曲之宗” 断语是对其历史作用的准确说明。 作为“经典化”剧作,《琵琶记》的成功当与作者“动人”追求紧密相关。 基于此,对《琵琶记》“动人”追求内涵进行剖析,有助于对《琵琶记》“经典化”成因作出有效解答,对高明戏曲观念与创作实践作出恰切理解, 对文学创作与古代文学教学具有积极启示。 遗憾的是,目前学界对此研究尚不充分。 基于此,本文拟展开具体探讨,从大的“枝节”着眼,其“动人”追求内涵在文本上主要体现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6

  • 新编豫剧《琵琶记》的旧题材与新观念 ——探索人的精神困境
    陆文宇高则诚《琵琶记》的问世,标志着南戏创作的成熟,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产生了里程碑式的影响。姚金成根据南戏《琵琶记》改编出2015年豫剧演出本《琵琶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深入剖析人的身份认同、人对自我命运掌握的自主性、价值观念冲突等问题,探索人的精神困境,体现剧作精神内涵的现代性思辨。一、忠与孝:选择即需承担后果原本《琵琶记》着重表现全忠全孝蔡伯喈“三不从”却又“三被强”的时代悲剧。蔡伯喈的人物形象较受争议,往往成为聚讼的焦点,有人解读为昧心薄幸的忤逆不

    文化学刊 2022年7期2022-11-25

  • 高则诚的“隐士之梦”与《琵琶记》中的“乌托邦”
    000)一、《琵琶记》中的“隐逸思想”《琵琶记》一方面是“关风化”的教化戏,这是由高则诚作为一名深明《春秋》大义、崇尚朱子理学的古儒所决定的。另一方面,《琵琶记》最直接的观点是抨击科举取士的官宦之路及其背后的政治体制。一是剧中蔡伯喈的选择;二是通过配角的塑造;三则通过对权贵功名的描写。自宋以来,批驳科举的声音日益高涨,通过高则诚的《琵琶记》亦可窥见一斑,以至于蔡伯喈在高明笔下成为了一个牺牲自己内心意志的“违心人”。从作者生平探讨《琵琶记》之创作,应该是最具

    戏剧之家 2022年14期2022-11-13

  • 琵琶记》版本研究述略*
    罗 欢高则诚《琵琶记》问世于元末,以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获得人们喜爱,不仅在舞台上不断搬演,长盛不衰,而且在明代被大量刊刻,广为流传。或出于舞台演出的需要,或出于案头阅读的需要,其文本在刊刻时被或多或少的改动,故而产生了系统不同、面貌各异的版本。现存《琵琶记》明代版本,可分为四类:一是全本流传的版本,二是戏曲选集中的折子戏和曲子,三是保存在曲谱中的佚曲,四是前人提及但已亡佚的版本。这些版本又可分为接近作者原貌的古本系统和受过明人较大修订的通行本系统。明刊《

    文化遗产 2022年5期2022-11-05

  • 大型卫调花鼓戏《琵琶记》音乐唱腔创作解析
    型卫调花鼓戏《琵琶记》为创作解析对象,分析新时期卫调花鼓戏音乐唱腔的传承与发展。2 创作背景《琵琶记》是卫调花鼓戏的传统剧目,剧情内容为:赵五娘和蔡伯喈是新婚夫妻,蔡伯喈进京应试,留赵五娘在家乡陈留郡奉养公婆;陈留郡大旱三年,赵五娘将米汤敬奉公婆,自己在厨房里吃粗糠充饥,公婆看到痛心不已,双双吞糠而亡;赵五娘上京寻夫,在相府见到状元郎蔡伯喈,蔡伯喈早已入赘相府三年,埋怨赵五娘未能奉养爹娘;赵五娘百感交集,将家乡事告诉蔡伯喈,转身离去。全剧情节紧凑,人物形象

    蚌埠学院学报 2022年4期2022-07-11

  • 知人论世视角下《琵琶记》的矛盾合理化
    ,不见显宦。《琵琶记》写于其旅居宁波栎社沈氏楼中,高明少有大才,抱有儒家传统的入仕为官的有为思想。且高明出生于一个诗礼之家,自小接受儒家传统文化的熏陶,后来又就学于大儒黃溍,其思想内核中的理学观念影响着他的言行与创作。通过研读《琵琶记》,不难发现其本身存在着一些矛盾之处。首先,是《琵琶记》的主题矛盾,这一矛盾屡屡形成对《琵琶记》的大讨论;其次,是《琵琶记》中蔡伯喈形象之矛盾,这一矛盾也是历代戏曲名家讨论的重点。两大矛盾又以作者对科举制的矛盾态度相联结,对读

    青年文学家 2022年5期2022-03-25

  • 琵琶记》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路径、特点及当代启示
    10049)《琵琶记》是中国戏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代表着南戏创作的最高成就。无论是布局的周密谨严、“风化”优先的创作宗旨,还是文辞的优美、情节的生动,亦或是词曲宫调等,都堪称中国古典剧作的典范,在世界范围内亦颇具影响。但截至目前,对《琵琶记》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接受情况的系统整理鲜见。故此,一些学人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存有严重误区,如孙歌等人认为“从马约瑟以来,西方人关注中国戏曲的中心始终在元杂剧。”[1]骆耀军称“英语世界中国古典戏曲研究存在很大的不平衡,至

    贵州社会科学 2022年5期2022-02-05

  • 解释学视阈下的《琵琶记》研究
    □罗 欢《琵琶记》是元末高明根据南曲戏文《赵贞女与蔡二郞》改编而成的,是南戏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明清传奇的开山之作,被推为“南曲之祖”,或“南曲中兴之祖”。它与《西厢记》一起,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两部最为经典的戏曲作品,见证了中国古典戏剧自元末以来的兴衰隆替,并影响了此后整个戏曲史的发展,被誉为“元代戏曲之殿军,明代戏曲之先声”[1](P272),具承前启后之功。正因如此,自它产生以来,众多的戏曲史家和文人学士就对这部戏曲、文学名著进行改编、评点、批评,论其高低

    探求 2022年3期2022-02-05

  • 南戏《琵琶记》海外传播“去经典化”研究
    品。元末南戏《琵琶记》是中国戏剧史上一部举足轻重的文学经典。作为第一部由精英文人创作的南戏作品,《琵琶记》在戏剧语言、情节构思、戏曲体制创新等方面成就斐然,被明清戏剧评论家推尊为“卓乎不可及已”“冠绝诸戏文”“南曲之祖”和“第七才子书”等。《琵琶记》成为经典,与自身蕴含较高的文学价值,以及明清文学评论家赋之的文化资本相关外,还离不开其文化生产场内诗学与政治意识形态的推动作用。《琵琶记》的“风化”主题迎合了明初以儒家为官方意识形态的文化策略与政治需求,因而受

    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12-05

  • 移植与承袭:《琵琶记》的叙事范式与早期中国电影
    。笔者力图对《琵琶记》中的叙事范式的建构、移植与情感的“输出—反馈”模式及其中蕴含的悲剧意识等进行探究,以期管窥《琵琶记》衍生的叙事范式中隐藏的艺术特征和情感表达方式对早期中国电影的影响。一、《琵琶记》叙事范式的建构与早期电影的承袭1.《琵琶记》叙事范式的建构高明所作《琵琶记》是宋元南戏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与“四大南戏”的出现标志着传奇与杂剧平分秋色时代的到来,更为重要的是《琵琶记》所采用的双线叙事成为明清传奇创作时叙事架构的范式,尤其是涉及悲欢离合的爱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1-29

  • 琵琶记》中蔡伯喈和赵五娘情理冲突对比探析
    明初,高明的《琵琶记》一经问世,流传广泛,妇孺皆知,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蔡伯喈和赵五娘人物形象的吸引力。蔡伯喈和赵五娘经历了贫困相依、艰难困顿和富贵重圆的坎坷历程,他们的爱情中间掺杂了较多的人之常情和封建伦理的冲突对抗,人物形象也在戏曲冲突中逐渐彰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选择,在情理冲突中两个人的抉择反映了在他们各自心目中“情”和“理”的天平倾向,深层次可以折射出元末明初时代千千万万个蔡伯喈和赵五娘的人生处境,对探析封建时代下“情”和“理”相互夹杂的普

    戏剧之家 2021年16期2021-11-14

  • 琵琶记》中牛丞相形象的再认识
    不同的看法。《琵琶记》开场诗“极富极贵牛丞相”,只写出了他的财富地位,并不是对他的评价。作者高明没有对牛丞相的为人下定论,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一、爱女(一)教育女儿严而有节牛丞相于第六出正式出场,但第三出已从侧面描写出他的富贵和家政肃严。相府的院子说:“若论俺太师的富贵,真个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淋漓尽致地展出他的富贵。牛丞相丧妻多年,只有一女,他兼严父慈母之责,用心把女儿培养成知书达礼、贤良淑德、善针指的淑女。他为了女儿

    戏剧之家 2021年14期2021-11-12

  • 论南戏《琵琶记》的思想内涵
    “南戏之祖”《琵琶记》能成为传世经典,离不开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作者高明“为文人立心”,试图通过张扬忠孝君臣的道德伦理来教化众人,以纠正日趋沦落的世俗风气。在宣传封建道德的同时,又“借忠孝立意”“以矛盾立本”,揭示了封建伦理本身存在的矛盾,批判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和主流意识形态的荒谬。关键词:《琵琶记》;忠孝;封建伦理;矛盾《琵琶记》是由高明(即高则诚)根据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成,不仅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普遍推崇,甚至明太祖朱元璋都赞誉它为“山

    文学天地 2021年3期2021-09-10

  • 洪涛生节译和搬演《琵琶记》之热议与冷评
    文谈及此事。《琵琶记》作为其中的重要剧目之一,备受关注。多数人对洪涛生节译和搬演《琵琶记》持赞赏态度,将其作为中德文化交流的趣事来谈,也有一些人就舞台呈现和表演内容提出批评意见。国人的不同态度,是民国时期中西文化交融和当时文人戏剧观念的缩影。关键词:洪涛生 《琵琶记》 胡适 田汉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5-0001-03洪涛生(1878—1955),曾于1924年至1937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在

    艺术评鉴 2021年15期2021-09-07

  • 论高明《琵琶记》的下场诗
      要:高明《琵琶记》的42首下场诗主要由两种形式组成,一种是集诗句、俗语、谚语、佛语而成的集句下场诗,一种是诗人依据各出故事情节和人物身份所作的自创下场诗。《琵琶记》的下场诗在述评剧情、推动情节、抒发情感、营造氛围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剧中的一些下场诗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诗句脱离剧情、风格不谐、视角不一等方面。关键词:《琵琶记》;下场诗;集句诗;自创诗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校级项目“《笠翁十种曲》关目艺术研究”(

    美与时代·下 2021年6期2021-08-11

  • 高明的《琵琶记》研究
    22000)《琵琶记》写的是赵五娘和蔡伯喈的故事。这个故事早在民间流传,南宋时就已成为民间疆场文学和戏文题材。陆游曾在《小舟游近村舍步归》诗中说:“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里列举了宋元南戏的传统剧目,其中有《赵贞女蔡二郎》并注明“即旧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说它是“戏文之首”,但这个剧本没有保存下来。我们根据北曲杂剧里所征引的故事,大致知道:赵五娘罗裙包土,替公婆筑坟,是个被歌颂的人物;蔡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1年5期2021-04-06

  • 论《琵琶记》中的“婆媳关系”及“蔡婆”之形象
    摘  要:《琵琶记》作为“南戏之祖”,历来是研究并热议的对象,但是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情节的研究已颇多,对于其各种评注本的探索亦不在少数。本文特从“婆媳关系”入手,分析《琵琶记》中的一位边缘人物角色——“蔡婆”。希以此视角对全剧的情节建构、冲突等作相应的补充和细节佐证,丰富对该研究领域的整体思考和论证。关键词:《琵琶记》;蔡婆;人物形象;婆媳作者简介:续畅(1995-),女,汉,山西太原人,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期2021-02-26

  • 从女性主义看《琵琶记》中的赵五娘
    7)明代南戏《琵琶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体现封建礼教价值观的典型故事:陈留郡人蔡伯喈与妻子赵五娘新婚两月,情好日密之际,被其父逼迫进京赴考,父志难违,他只能将高堂托于新妇,独自赴选而一举中第。牛丞相奉旨招蔡伯喈为赘婿,他陈情固辞不成只能再娶牛氏。在蔡伯喈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的另一边,家乡遭遇3年大旱,为了奉养公婆,赵五娘受尽苦楚,糟糠充饥,公婆还是相继去世,她只能断发葬亲,以十指为锄,罗裙包土。再婚后的蔡伯喈整日郁郁寡欢,牛氏体谅其孝心,劝谏牛丞相将蔡父母妻子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4期2020-12-20

  • 琵琶记》中的三重纠结
    明在南戏名著《琵琶记》中借助蔡中郎與赵五娘的故事来表达他对世事人生的思考。书生蔡伯喈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提出了“三辞”——辞试、辞婚、辞官,但均遭拒绝。“三辞”可见士子人生的价值追求,“三不从”则能看出封建势力以及皇权的强大,造就了士子人生的困境,体现了他们在出处之间的纠结,家国之间的不可兼顾以及忠孝之间的难以两全。关键词:高明;《琵琶记》;出处;家国;忠孝作者简介:蒋东欣(1996-),女,吉林省舒兰市人,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18级学科语文硕士研究生。[中图分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2期2020-12-08

  • 永昆《琵琶记》版本溯源与文体特征论析
    飚【摘 要】《琵琶记》是永昆现存的主要剧目,其版本只有两种,这两种版本相差不大,现通用的版本主要是林天文的《永昆曲谱集成》。通过永昆本与明汲古阁的《六十种曲》和陆贻典的《新刊元本蔡伯喈琵琶记》相比较,说明永昆《琵琶记》与明代版本的《琵琶记》属于同一源流。永昆《琵琶记》的出目与明本《琵琶记》的出目基本相同,只是在出目数上有所增减而已,其文体叙事内容也与明本基本相同,由于叙事的需要,永昆本只是对明本的某些曲牌有所改编和宾白有些省略,这就是戏曲的民间性所决定的,

    戏剧之家 2020年30期2020-11-16

  • 凌濛初刻朱墨套印本《琵琶记》价值估衡与评点浅析
    刻朱墨套印本《琵琶记》意在复古,以近乎古迹的臞仙本为底本,加以大量评点考订、校正、注释、辨析,在《琵琶记》众多刊刻本与评点本中具有代表性史料意义与理论价值。通过凌刻本与汲古阁《六十种曲》本、陆贻典抄本比照,估衡校勘性与赏评性。在对其评语指摘和解析的基础上,研究评本的特色与价值。关键词: 琵琶记   凌濛初   戲曲评点   评点研究戏文《赵贞女蔡二郎》为南戏代表曲目,祝允明称其为“名目”①,徐渭将其与《王魁》并称南戏之首②。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明将《赵贞女

    文教资料 2020年30期2020-07-07

  • 简议《琵琶记》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芹内容摘要:《琵琶记》是高明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古典戏剧,也是我国南戏的代表著作。剧中主要讲述了书生蔡伯喈与其妻赵五娘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本文仅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谈谈个人看法。关键词:《琵琶记》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琵琶记》是元朝末年著名戏剧家高明代表作,剧中主要讲述了书生蔡伯喈与其妻赵五娘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它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古典戏剧,也是我国南戏的代表著作。高明的《琵琶记》是根据民间流传的作品翻改的。蔡伯喈的故事早在民间流传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6期2020-07-04

  • 琵琶记》的合理团圆探究
    达团圆之作,《琵琶记》正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之一。作为一部“风化体”作品,《琵琶记》为了宣传追求团圆安抚人心是理所当然,而要将一个负心戏的悲剧结局改编成阖家团圆且易为人接受的美满结局,需要高超的改编技巧,稍显刻意便会沦为说教庸品。《琵琶记》的巨大影响力最终证明了高则诚的成功。他做到了给予一部负心戏合理的团圆结局而不受观众诟病,其高超技巧足以作为许多剧本改编的模范。本文将从创作技巧和人文精神以及由改编带来的观众心理期待等多方面探索《琵琶记》的改编是如何做到合理团

    艺术评鉴 2020年8期2020-06-03

  • 南戏《琵琶记》同名曲牌整理及流变研究
    【摘  要】《琵琶记》这样一部被称为“词曲之祖”“南戏之祖”的作品,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很大影响的杰作。笔者通过文献的研究,归纳整理出不同时期《琵琶记》的版本及出目中载有的曲牌。曲牌作为具体的、物化的形式,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与知识信息,成为推勘和寻绎《琵琶记》传播历程较为可靠的依据。【关键词】《琵琶记》;版本;曲牌;流变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1-0007-08明代王世贞在戏曲论

    戏剧之家 2020年11期2020-05-09

  • 浅析中西戏剧的线性结构与锁闭式结构
    共性。本文以《琵琶记》《玩偶之家》为例,分析中国戏曲典型的“线性结构”与西方戏剧典型的“锁闭式结构”的异同,从中探究两种戏剧理论背后的文化影响。中国戏曲重视“起承转合”的发展,西方戏剧重视结构框架的设计,两种结构背后[1]文化的碰撞和不同,或许能为未来戏剧提供新的结构形式。【关键词】线性结构;《琵琶记》;锁闭式结构;《玩偶之家》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0-0006-02西方戏剧理论

    戏剧之家 2020年10期2020-04-17

  • 元本《琵琶记》生角主线与乡村士子困局的书写
     晚近以来,《琵琶记》的主角经历了从蔡伯喈到赵五娘的认知变化,而当下通行的各类《中国文学史》《中国戏曲史》也多将《琵琶记》界定为一部宣扬赵五娘仁孝贤德的戏曲,这种情况一定程度影响了对另一主角蔡伯喈情节线索及其相关主题的理解。《琵琶记》对乡村元素的书写透露出蔡伯喈“以耕养读”的家庭出身,而贫寒如洗和人丁不旺的家境则强化了蔡父意图通过蔡伯喈科考改变家庭命运的强烈愿望。“伯喈思亲”线索的绵延不辍,隐含高则诚经营蔡伯喈主角、主线的良苦用心。这些信息皆指向《琵琶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4-16

  • 浅析《琵琶记》《荆钗记》中的爱情伦理叙事
    键词】南戏;《琵琶记》《荆钗记》;爱情伦理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5-0022-02一、从悲欢离合之形态分析爱情伦理的基本内涵爱情从古至今就是一份忠诚协议,为人类营造美好想象,同时也给人们尤其是女性戴上了封建伦理的枷锁。人类对伦理的追求给南戏初生提供了很大空间,综观早期五种南戏剧本,一类士人负心戏、一类追求爱情自由戏。笔者分别从这两大类中选出两部代表作《琵琶记》《荆钗记》,尽管

    戏剧之家 2020年5期2020-03-27

  • 浅谈《琵琶记》中蔡伯喈人物形象分析
    摘 要:《琵琶记》是元末戏曲大师高明所创作的南戏,属于我国古代戏曲中的瑰宝,被誉作“传奇之祖”。全剧分为四十二出,描述了书生蔡伯喈和赵五娘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本文以蔡伯喈这一人物形象为核心,分析了其角色定位。关键词:《琵琶记》;蔡伯喈;社会背景;人物形象作者简介:李静(1968.6-),辽宁省法库县人,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中文。[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5--01《琵琶记》全剧典雅、完整、

    青年文学家 2020年5期2020-03-23

  • 元本《琵琶记》生角主线与乡村士子困局的书写*
    则诚所创作的《琵琶记》,通常被看作第一部文人南戏,明初已有“ 词曲之祖”之谓(1)刘畿修、朱绰等纂 :《(嘉靖)瑞安县志》卷八谓 :“ 今所传《琵琶记》,关系风化,实为‘词曲之祖’,盛行于世 。”条末又注 :“ 见旧志”。旧志,乃《(永乐)瑞安县志》(已佚)。。由于它达到相当的艺术成就且“ 意主风化 ”,受到统治阶层的推介,成为各个阶层喜闻乐见的戏曲名作。直至今日,《中国文学史》《中国戏曲史》多持褒扬孝妇赵五娘、贬抑负心汉蔡伯喈的评论立场,将《琵琶记》视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1-06

  • 论李卓吾《琵琶记》评点之伦理观念
    25035)《琵琶记》伦理观念之忠孝,历来为学者所关注。20世纪50年代,北京召开关于《琵琶记》的学术会议,浦江清等学者提出《琵琶记》之忠孝冲突这一议题。[1]此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学术界对该剧忠孝问题的讨论持续不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从剧中忠孝冲突管窥封建礼教的悖论①相关研究有谢宇衡《试论〈琵琶记〉的悲剧冲突》(刊载于《成都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崔向荣《从〈琵琶记〉“三不从”关目的设置看蔡伯喈形象的创造》(刊载于《暨南学报(哲学社会

    文化艺术研究 2020年1期2020-01-02

  • 琵琶记》蔡母形象浅析
    由高明所著的《琵琶记》一直被视为我国元代艺术成就最高的南戏。《琵琶记》中塑造了许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和“有贞有烈”的赵五娘最具代表性,而常被人忽视的蔡母这一人物形象却颇有深意。一、蔡母独到的认知和见解蔡母是《琵琶记》中唯一一个直面反对蔡伯喈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物形象,并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难作出了准确判断,这体现出了蔡母独到的认知和见解。第二出《高堂称寿》[1]第一次出现关于蔡母的描写:【宝鼎现】[净]人老去星星非故,春又来年年依旧。【前腔

    文化学刊 2019年10期2019-12-26

  • 琵琶记》与明清俗曲
    张晓咪摘要:《琵琶记》被誉为“南曲中兴之祖”,其自有故事雏形以来一直广为传唱,其中犹以元高明版本的《琵琶记》流传最广,也最为人们所熟知。明清俗曲滥觞于宋元散曲、小令,后由文人学者收集著录,在明清两代得到发展繁盛,是一种民间的文学、音乐和表演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琵琶记》标榜忠孝节义,而明清俗曲多有“秽亵”、多有反封建意识,两者看似不可能有交集,然而在明清两代的戏曲选本和俗曲辑录本中,却出现了不少与《琵琶记》有关的俗曲,这种现象实在值得我们探讨。关键词:琵琶记

    北方文学 2019年35期2019-12-24

  • “一本一稿”的《琵琶记》及其版本成因
    陆贻典曾说,《琵琶记》虽然“刻者无虑百千家”,但它们的版本内容却是“几于一本一稿”①参见:陆贻典《新刊元本蔡伯喈琵琶记·旧题校本琵琶记》,清康熙十三年陆贻典钞本。。《琵琶记》《荆钗记》《拜月亭》《南西厢记》等经典戏曲作品之所以“一本一稿”,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们的底本几乎都不是剧作家的原稿,而是当时不同的舞台演出脚本的整理稿。不同的出版商以不同的演出脚本的整理稿为底本,自然就形成了“一本一稿”的现象。一、现存的《琵琶记》文本基本印证了“一本一稿”说早在明代万历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12-23

  • 琵琶记》主旨“隐喻说”探微
    元末高明所作《琵琶记》,被誉为“南戏之祖”,对明清传奇影响很大,六百多年来被看作是元代南戏中最重要的作品①。该剧“副末开场”言:“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②据此,学者普遍认为该剧乃“关风化”之作,核心为宣扬“忠孝”思想③。然而,剧中蔡伯喈对父母“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④,如何“关风化”?《琵琶记》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值得进一步研究。要解决这个问题,须从该剧的关键情节入手进行分析。一、“状元入赘”:《琵琶记》之“主脑”李渔《闲情偶寄》“立主脑”条

    文艺研究 2019年5期2019-12-21

  • 从《琵琶记》中蔡伯喈的孝 看作者高明对元典儒家孝道的追求
    要:本文从《琵琶记》中,蔡伯喈的孝着手,探讨作者高明作为一名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知识分子,怎样追求元典儒家文化和孝道的。元典儒家孝道发源于孔子,后经过两汉、宋代的继承和发展,到了元代已经完全偏离了元典儒家孝道,甚至发展到反人性的地步。面对着这种儒家元典被严重扭曲的情况,作者高明通过塑造《琵琶记》中蔡伯喈“全忠全孝”的形象,呼吁回归元典儒家孝道,反对礼教纲常思想。关键词:《琵琶记》;高明;元典儒家孝道;礼教纲常《琵琶记》作为南戏的巅峰之作,是作者高明精心

    卷宗 2019年31期2019-12-12

  • 琵琶记》中的人文关怀
    周海媚摘要:《琵琶记》是著名的南戏。戏中人物在不同情况下不同程度地忍受着身心的折磨,即便如此,他们仍然对别人表现出了发自内心的体贴与关怀。这种人文关怀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它对戏中人物的塑造和结局的走向有着重要的作用。关键词:《琵琶记》;人文关怀;人物塑造;结局影响《琵琶记》向来被尊为南戏之祖。戏中人物境况不一且都有一定程度的悲剧色彩。蔡伯喈“三不从”的无奈;赵五娘饥荒年间独自维持生计,侍奉公婆的艰辛;蔡公蔡婆年事已高却不能安享晚年,双双入黄泉的悲凉;牛小姐

    北方文学 2019年32期2019-12-06

  • 以孝道伦理整合男女之情 ——论《琵琶记》的叙述目的与叙述策略
    。——费孝通《琵琶记》是戏曲史上一部重要作品,它是元代文人化南戏的代表,后人对其关注度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学界普遍认为,《琵琶记》取材于早期戏文《赵贞女蔡二郎》。徐渭虽将《赵贞女蔡二郎》称为“戏文之首”,但对它的记载却非常简略,只说此剧演“(蔡)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事。书生负心虽是戏文中习见的母题,但是,相似的母题可以承载迥异的主旨,因此,今天我们已无法确知作为戏文之首的《赵贞女蔡二郎》具体想要表达什么。《琵琶记》则与之不同,它为人们的理解和阐释提供了

    剧影月报 2019年3期2019-11-14

  • 琵琶记》中蔡伯喈人物形象分析
    南戏之祖”的《琵琶记》奉为元代教化孝道戏剧的佳作,成功塑造了蔡伯喈这样一位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长期以来,在《琵琶记》的研究中,蔡伯喈一直是一个最具争议的人物,他始终处于一个巨大的矛盾漩涡中。本文将从家庭、婚姻、仕途三方面来分析蔡伯喈矛盾性的人物性格形象,探讨其人生悲剧的形成。【关键词】蔡伯喈;《琵琶记》;矛盾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5-0028-01高明创作的蔡伯喈形象在当

    戏剧之家 2019年25期2019-10-06

  • 南戏的发展与传播探析
    代表作中,数《琵琶记》最负盛名,此作品不仅将南戏的高度提升了几个档次,还是南戏迈向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针对南戏的发展与传播展开了一番探析。【关键词】南戏;发展;《琵琶记》;成就【中图分类号】I237                             【文献标识码】A南戏又被世人称之为“百戏之祖”,这称号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戏曲形式更为成熟,剧中情节更为完整,曲调较为自由,戏中人物角色富有鲜明特征,还因为它有极大的兼容性。它虽被称为南戏,并且以南曲为主

    北方音乐 2019年14期2019-08-30

  • 晚明玩虎轩刊《琵琶记》版画的绘稿者
    要:玩虎轩刊《琵琶记》版画是晚明版画史上的里程碑作品,徽派版画的典型代表,创立了一种优雅、精工的风格,对之后的版画创作影响很大。但长期以来,版画作品的绘稿人模糊不清,缺少深入的研究。本文从汪耕署名作品《坐隐图》入手,对比《人镜阳秋》和《琵琶记》版画的诸多细节,提出玩虎轩刊《琵琶记》绘稿人为汪耕这一看法。关键词:玩虎轩 《琵琶记》 《坐隐图》 《人镜阳秋》 汪耕一、 《琵琶记》及其刊本《琵琶记》为元末明初剧作家高明(字则诚)创作的一部戏曲作品,主要讲述汉代书

    艺术研究 2019年4期2019-08-27

  • 女真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通过对比分析《琵琶记》和《秋胡戏妻》两部作品,探讨作品背后的文化差异,了解女真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本文先简要介绍了两部作品中处境相同但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引出作者的创作背景,并深入剖析女真族与汉民族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民族文化上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琵琶记》与《秋胡戏妻》不同的美学风貌。关键词:《琵琶记》《秋胡戏妻》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民族文化元代是古代戏剧盛产的高峰期。汉族作家高明创作的南戏《琵琶记》与女真族作家石君宝创作的元杂剧《秋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6期2019-07-22

  • 南戏《琵琶记》中同名曲牌的流变
    张玲玲摘要:《琵琶记》是中国古典戏曲的经典之作,昆曲《琵琶记》的折子戏在舞台演出史上也盛演不衰。本文选取《琵琶记》折子戏的曲牌为研究对象,考察同名曲牌在引子曲、正曲和集曲中的流变情况进行分析。关键词:《琵琶记》   曲牌   流变中图分类号:J8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7-0139-02曲牌是构成一出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了故事表达的需要。

    艺术评鉴 2019年7期2019-06-14

  • 浅论戏剧剧本的结构手法
    】戏剧剧本;《琵琶记》;结构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4-0036-02戏曲结构是剧作家在编纂剧本时对全剧的情节、人物和矛盾冲突的设计和安排,如果把戏剧比作一栋建筑,情节、冲突都是建筑物上的主要部件,而结构就是最重要的框架,因为有了结构,情节才能更好地连续起来。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将结构放在第一,认为结构在戏曲创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张少康说,“李渔的戏剧理论在中国古代戏剧理论

    戏剧之家 2019年4期2019-03-28

  • 从明刊本《琵琶记》看晚明时期版画的“徽州样式”
    晚明时期刊本《琵琶记》插图的考察,分析了其插图的绘制风格、区别和变化,起凤馆版《琵琶记》的插图风格成为其最突出的特点,并在汪耕所创作的其他刊本中得到延续。通过讨论画师汪耕的插图绘制风格以及最终形成的“徽州样式”插画,分析了“徽州样式”插图对晚明时期各个地区的版画风格走向的影响,也进一步结合晚明文人阶层的日常生活,分析了影响书籍插图风格变化的受众需求和文化因素。【关键词】 《琵琶记》;版画;“徽州样式”一、徽州地区的玩虎轩刊本与杭州地区的起凤馆刊本《琵琶记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期2019-03-12

  • 琵琶记》明刊本增设“文场选士”一出原因试析
    郑雯丹摘要:《琵琶记》是我国流传甚广的剧目之一,在广为传唱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众多的版本,古本系统中本无“文场选士”一出,而在明代出现的通行本和戏班舞台演出本中又凭空增加了这一出。本文就对“文场选士”一出出现的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关键词:《琵琶记》   “文场选士”   出现原因   价值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1-0117-0

    艺术评鉴 2019年1期2019-03-11

  • 琵琶记》中蔡伯喈人物形象设置缘由探析
    李沛沛摘要:《琵琶记》被誉为是“南戏之祖”,在戏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琵琶记》在人物形象刻画、剧情设置上都有着一些需要考究的问题,其中蔡伯喈的形象一直以来颇具争议,在故事不断流传的过程中,蔡伯喈的形象也在逐渐演变。文章从元末时代背景、高明生平经历及思想这两个方面探析蔡伯喈这个人物形象设置的深层次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把握《琵琶记》的思想内涵。关键词:《琵琶记》;蔡伯喈;人物形象《琵琶记》是高明根据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的故事进行改编的,其中蔡伯喈的人物

    北方文学 2019年3期2019-03-10

  • 正本清源与释疑解惑:略论钱南扬先生的《琵琶记》研究
    钱南扬先生的《琵琶记》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戏文概论》《元本琵琶记校注》与《琵琶记作者高明传考》三部著作中,内容涉及版本研究、作者生平考证以及作品研究。从行文风格上看,《戏文概论·琵琶记》和《琵琶记作者高明传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讲章性质。由于钱先生“将其许多学术见解有机地融入到校注中”,[1]43因而《元本琵琶记校注》依然没有完全摆脱讲章的性质。从成果的内容上看,钱先生的《琵琶记》研究具有明显的正本清源与答疑解惑的功能。另外,或许因为偏爱,钱先生在研究过程中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1期2019-01-29

  • 论《琵琶记》与《荆钗记》男主人公婚姻态度之不同及原由
    50000)《琵琶记》与《荆钗记》两出南戏同也不同。其相同之处一在性质,二者都可归为状元婚变戏;二在人物设置,男主人公皆是书生,考中状元受到丞相赏识;三在情节设置,书生家有发妻,夫妻关系受到强权威胁,婚姻出现问题等。虽有许多相像之处,但两出南戏的男主人公却在相同的遭遇面前做出不同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故事走向。本文即对两出戏剧男主人公表现出的婚姻态度的不同做出分析,进而对这些不同产生的原因从多方面入手进行探讨。一、婚姻态度的不同(一)对夫妻关系的态度蔡伯喈和

    大众文艺 2019年21期2019-01-29

  • 女真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以《琵琶记》和《秋胡戏妻》为例
    明创作的南戏《琵琶记》与女真族作家石君宝创作的元杂剧《秋胡戏妻》堪称元代文学作品中的瑰宝,这两部作品有很强的可比性。它们有相似的一方面,也有因不同民族文化上的差异所带来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不同。两部作品中,丈夫在新婚不久,便背井离乡。面对丈夫突如其来的离别,两位新妇都表现出了懂事、识大体、顾大局的性格特征,体现出元代女性恪守封建礼教,遵循伦理纲常的优良品质。但经过仔细研究,看似相同的人物形象却有迥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两部作品背后

    名作欣赏 2019年18期2019-01-28

  • 晚清时期南戏《琵琶记》多形态西传与译介研究
    中国古典戏曲《琵琶记》作为“南曲之首”,因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风化”优先的创作宗旨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本文将梳理晚清时期《琵琶记》分别以诗、小说、戏曲的体裁形式在西方世界进行的文本译介传播。一、节译的中国诗作《亚洲杂志》(1816 - 1845)由英国东印度公司创办,其创刊宗旨之一是向英语读者译介浩瀚的东方文学宝库,当时的西士认为印度文学、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学是东方文学的3大来源,因此,自创刊起就与中国文学紧密《亚洲杂志》,成为西方世界传播中国译介文学与汉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1-22

  • 琵琶记》中牛丞相形象浅析
    爽【摘 要】《琵琶记》是元代南戏的杰出代表。学术界对其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人物形象分析方面,对蔡伯喈和赵五娘形象关注较多,而对作为配角的牛丞相关注相对较少,作者从正面和侧面两方面对其形象进行塑造。牛丞相是一个立体式的形象,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关键词】《琵琶记》;牛丞相;形象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3-0019-02牛丞相作为《琵琶记》中的次要人物,学者们对之关

    戏剧之家 2019年33期2019-01-06

  • 语篇互文性视角下的莫里根《琵琶记》英译本翻译策略探讨
    清高明所著的《琵琶记》的及其英译本进行英汉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该作品在译成英文后导致其翻译策略变化的原因。【关键词】语篇互文性;莫里根《琵琶记》英译本;翻译策略【作者简介】潘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阶段性成果。引言“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作为一个独立的术语是法国著名文论家Julia Kristeva提出的。在她看来,每个文本表面上都是像马赛克般的引文拼嵌起来的图案,每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6期2018-09-10